影视史之现代主义电影

合集下载

世界电影史之德国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电影

世界电影史之德国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电影

世界电影史展示:德国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电影文案历史事件的发展总是离不开时代印记与社会背景,特定的时代背景不仅影响社会事件与国家命运,更影响着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独立的、会思考的灵魂。

因此在探究文艺作品以及当中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时,我们绝对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当时人们整个的思考与探索的精神状态。

而说起欧洲先锋派电影,说起“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我们不得不探讨起的是一场波及全世界的战争,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这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中,除了极小部分的民族解放与国家自卫目的之外,其余的参战方都怀有野心勃勃的政治经济利益。

战争历时四年多,战场浩大,战线苦长。

生死是一瞬间的事,但是伤痛却是一辈子的。

战争之后,战胜国职权者忙着瓜分利益,战败国职权者忙着复仇与重兴。

但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每一方的人民,不仅他们的生活受到影响,他们的心理与精神状况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戕害。

这些充满苦闷、怀疑、恐惧的人们,他们没有办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解脱,但是他们想要表达,想要转化这样一种情绪。

于是,这个战争时代下的文艺与思想产物附有浓重的时代印记。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个时代的作品风格各异,诞生了许多流派与大家。

一战后,世界形成一股现代主义思潮,在美国,以海明威为代表的“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产生,作为战胜国人民,他们曾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却目睹了人类空前的大屠杀,经历种种苦难,深“民主”、“光荣”、“牺牲”口号的欺骗,对社会、人生大感失望。

他们通过创作小说描述战争对他们的残害,表现出一种迷惘、彷徨和失望的情绪。

最有名的代表作是《太阳照常升起》,以及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在文学、建筑等领域上,达达派、未来派、表现派、构成派等先锋派文艺思潮相继泛滥起来,而盛行一时的自然主义出现了衰退趋向。

日本的“新感觉派”文学开始兴起,中国深受世界现代主义思潮以及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像。

而在大洋彼岸的欧洲,诞生了法国的“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流派,德国的“表现主义”“写实主义”流派。

影视基础课程之世界影视发展史

影视基础课程之世界影视发展史
特点:
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拍摄时沿用戏剧舞 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
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
1.背景:1931 年“九*一八”事变与 1932 年 “一*二八”淞沪战役爆发后,中国民众掀 起抗日救亡的热潮。
2.代表作品: 《马路天使》1937-插曲《天涯歌女》、《四 季歌》《十字街头》《 狂流》 、《 天明》 、 《 都会的早晨》 、《 三个摩登女性》 、 《 上海24 小时》 、《 春蚕》 、《 姐妹 花》 、《 铁板红泪录》 、《 盐潮》 、 《 民族生存》.
影视基础课程之
世界影视发展史
目录
中外电影发展简史 广播电视发展简史
一、外国电影发展简史
电影艺术萌芽期(1895-1907年)
在电影萌芽时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摄影 倾向:一种以卢米埃尔兄弟为代表,主要在 现实中去捕捉生活现象,银幕上展现的就是 人们身边的琐事;一种以梅里爱为代表,主 要记载舞台上已经加工的虚构的生活图画。 沿着这两种创作方式,发展成后来的纪录片 和故事片两种片种。这两种倾向反映到故事 片摄影中来,又逐步形成两种不同的流派: 绘画派和纪实派。
印象主义大师坚持以客观存在的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观为艺术本体的对象, 以客观性为基础的创作方法,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能够创造梦境、赋于现实以 诗意的创作手段,因此,所有的客观性正是印象主义主观性之所在。
代表人物: 路易.德吕克创作了《西班牙的节目》《流浪女》1922 发表《上镜头性》 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目》1919 《微小的布德夫人》1923 马塞尔.莱皮埃《黄金国》1921 阿贝尔.冈斯《车轮》1923 让.埃普斯坦《忠诚的
抗战与内战时期的电影 抗战时期的主要作品:《 保卫我们的土地》 、 《 热血忠魂 》 、 《 八百壮士》 、《塞上风 云 》、《东亚之光 》 、《中华儿女 》 、 《风雪太行山 》 内战时期的主要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 《 八千里路云和月 》 《小城之春》、《三毛流 浪记》《还乡日记 》 、《天堂春梦 》 、 《 万家灯火 》 、 《 艳阳天 》 、 《 夜 店 》 、 《 小城之春 》 、 《 乌鸦与麻雀 》

影视史之新好莱坞电影分解

影视史之新好莱坞电影分解


美国电影的分级

G: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观众。

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 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普通级, 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有些镜头可能让儿童产生不适感. 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 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普通级,但不适于13岁以下儿童. 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 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会有吸毒镜头和脏话





世界范围的学潮与嬉皮士运动泛滥,年轻人中反主流文化兴起
一系列的政治、社会事件改变了美国民众的思考方式与内在精神,也改变了他们 对生命、生活的态度,人们在动荡的社会中迷失了自我,而政府的镇压政策,也 加剧了民众的反抗情绪。传统好莱坞的歌舞升平、皆大欢喜的影片远离社会现实 ,很难再得到观众的认同


佩恩导演的《小巨人》(1970年),也是一部具有颠覆性的影片。本片借一位 120岁的老牛仔回顾了美国西部的血泪史,着重表现西部开拓者对印第安人的杀戮 ,具有严肃沉思的历史反思色彩

萨姆· 佩金帕的西部片《萨克拉门托》(1961年),带有明显的 反类型倾向。主角是一群上年纪的人,对世界充满怀疑,整天靠 回忆度日。这样的设置具有深刻含义,标志着美国英雄时代的结 束,也暗示着传统美国精神的瓦解。佩金帕利用西部片的形式反 思了西部片。 迈克· 尼克尔斯的《毕业生》(1967年),着重描写了大学生毕 业后走向社会的困惑心境,同时对表面上和平善良的中产阶级进 行了无情讽刺。准确抓取了当时学生的心理,表现了他们的空虚 、不知所措,怀揣理想,具有反叛精神的状态,引起青年电影观 众的强烈认同。

欧洲电影文化专题(二)法国电影新浪潮及当代影像

欧洲电影文化专题(二)法国电影新浪潮及当代影像
“景深”:影视画面中处于不同距离上的景物层 次,是影视创作纵深场面调度的一种常用方法。 “长镜头”: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拍摄的占用 较长胶片的镜头。是纪实影片的重要表现手段。
特吕弗:“没有正确的画面,正确的只有画面”
“电影手册派”的创作实践和风格特征
1)以记录的精神表现熟悉的非政治性生活,不少影 片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四百击》
奥黛丽· 塔图 Audrey Tautou .....Amélie Poulain
马修· 卡索维茨 Mathieu Kassovitz .....Nino Quincampoix
上映日期:2001
天 使 艾 美 丽

故事讲述了法国女孩爱美丽的童年是在孤单与寂寞中度过的。父亲是 一名医生,他几乎不拥抱爱美丽,除了给她做医疗检查之外,这样难得的接 触让爱美丽心跳加速,于是父亲认定她有心脏病,不适合去学校,只能在家 中学习。八岁时,母亲因意外事故去世,伤心过度的父亲也患上了自闭症。 爱美丽被剥夺了与同龄伙伴一起玩耍的乐趣,孤独的她只能任由想象力无拘 无束地驰骋来打发日子。 • 终于,他长大成大可以自己去闯世界了,到巴黎的一家咖啡馆里做女侍应。 1997年夏天,戴安娜王妃在一场车祸中不幸身亡。爱美丽从新闻里听到这一 消息,非常震惊,手上正拿着的瓶盖掉在地上,击中了一块墙砖,由此在墙 洞里发现了一只锡盒,里面放着好多男孩子们珍视的宝贝。爱美丽决心寻找 “珍宝”的主人,以悄悄地将这份珍藏的记忆归还给他。而她那暗中帮助周 围的人,改变他们的人生、修复他们的生活的伟大理想也开始实施了。爱美 丽积极行动起来,路上的盲人,二十年不出门的玻璃人老头,遭到丈夫背叛 的女房东,悭吝凶恶的果蔬摊主,善良木讷的伙计, 咖啡店古怪的客人和卖 烟女,还有自己的父亲。
筋 疲 力 尽

影视美学 笔记

影视美学 笔记

经典电影美学理论早期电影美学理论1.电影心理学的出现代表人物:闵斯特堡、阿恩海姆雨果闵斯特堡: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他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提出机械地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他提出电影银幕是二维的平面,但观众却在看电影时感受到三维的空间。

之所以这样,除了生理上、视觉上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影的运动使观众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内心体验,使得观众明明知道图像是平面的,但却不能排除对于深度的实际感受,因为电影画面上的各种运动使观众得到了银幕具有纵深感的印象。

显然这种深度感并不是真实的深度,而是由电影观众独特的心理体验造成的深度。

电影银幕上出现其实只是一幅幅逐格显现的静止的画面,但在电影观众的头脑中却出现了运动的感觉和印象,除了生理上的视觉滞留现象所造成的运动幻觉外,更是由于人的心理中有一种天生的组织原则在起作用。

于是,当电影观众面对银幕时,他所看到的运动好像是真实的运动,但这种运动是由观众自己的心理所臆造的,是观众复杂的思维活动把单幅静止的画面组织成了连续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了银幕上的运动。

因此他认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电影并不存在于胶片之上,甚至不是存在于银幕上,而是存在于观众心理之中。

正是由于观众的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诸多心理功能,使得电影给观众带来的感受比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场面更加生动丰富。

鲁道夫阿恩海姆:原籍德国的著名心理学家,理论代表作《电影作为艺术》当时知识界和文化界,仍有许多人固执地认为电影只不过是机械地再现现实。

阿恩海姆详细分析了电影艺术表现手段的特点,尤其是紧紧抓住电影形象与现实形象之间的根本差别,诸如立体在平面的投影,深度感的减弱等等,由此推断出物质世界里的形象和电影银幕上的形象是有差别的。

影视史课件之电影的发明

影视史课件之电影的发明

到了科学实验阶段。
电影的发明
• 乔治〃霍纳尔1834年发明的“活 动连接盘”或称“走马盘”或 “旋盘”,类似中国的“走马灯”
电影的发明
似动现象
• 似动现象: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 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 生理依据:当眼睛从一个刺激转向另一个刺激时,相关肌肉的动感线索 被 大脑神经解释为物体的运动 。因此,产生运动知觉的必要条件是眼睛同 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改变,而不完全是实际物体的移动。
• 电影作为艺术家的精神创造,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
• 电影是以艺术为特制的一种大众娱乐形式
电影史研究内容
• 视听语言发展史 • 电影技术发展史 • 电影经济史
世界电影史
• 一、 电影技术的发明(1832--1895)
• 二、 无声电影时期(1895--1927)
• 三、 电影艺术的成熟期(1927--1945)
大了的影片画面。
• 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是出于商业目的,“电影视镜”也于1895年滞 销,但是35mm胶片和胶片两边打孔牵引技术却沿用至今
电影的发明
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爱迪生出品的《蝴蝶之舞》 (Butterfly Dance)的35 毫米电影胶片,成为全球电影 胶片的标准。
约1894–1895年旧金山的一个电 影放映点
关亍电视
• 电视媒体是传播信息、文化的工具
• 电视具有教育性、娱乐性
• 电视是了解世界的窗口 • 电视是现代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 电视是一种艺术 • 电视具有艺术属性,电视具有商业属性,电视还具有公众服务功能
电视发展史
• 一、电视技术史
• 1.电视的诞生 • 2.彩色电视 • 3.录播电视 • 4.有线电视 • 5.卫星电视 • 6.高清电视

影视美学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PPT课件

影视美学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PPT课件
11始的开始的现代电影理论现代电影理论从一开始就注意运用语言学从一开始就注意运用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注重对电影文化进行跨学科研究注重对电影文化进行跨学科研究不再像不再像以前传统经典理论重视对电影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前传统经典理论重视对电影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而是侧重于将人文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电影学而是侧重于将人文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电影学领域之中
对手 语义方阵:或称符号学矩阵。
24
4.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方法的论文 顺序:叙事本文中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同想象世
界中事件发展的顺序可能不一致。 时间:叙事本文中的时间一般都短于想象世界中
的时间。 视角:叙事本文中的叙述方法,尤其表现在谁是
叙事者和人物视点变化上。
25
二.电影叙事学
; 六、根据直线叙事组合段中陈述是否中断切分(场景和段
落); 七、根据中断镜头是否有组织性切分(插曲式和普通)。
16
八大组合段:
自主镜头:表现完整情节的镜头段落或被称做组合段 的插入镜头。
非时序性平行组合段:不同画面之间的时间关系并非 真实的时间。
非时序性的括入组合段:几个事件之间有相同的关系, 一般和回忆相关。
就是“某种借助自身和对象酷似的一些特征作为符号发生作用的东西
”,例如照片、地图、肖像画。“指示符号”是“某种根据自己和对
象之间事实的或因果的关系而作为符号起作用的东西”,也就是符号
和它所代表的对象之间并不类似,只有某种经验上的因果联系。例如
敲门声意味着客人到来。“象征符号”是指标志者与被标志者之间并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结构主 义语言学的经典著作。

世界电影发展史1

世界电影发展史1

2024年9月7日星期六
9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二、发展期
▪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电影(1924-1930)
• 1、库里肖夫 《死光》、《西伯利亚人》
• 2、维尔托夫 ▪ 《十月革命周年纪念》 电影眼睛派倡导者
• 3、普多夫金 ▪ 《母亲》
• 爱森斯坦 ▪ 《战舰波将金号》、《墨西哥万岁》 ▪ 理性电影倡导者
2024年9月7日星期六
6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二、发展期
▪ 经典好莱坞电影(无声1908-1926)
• 1、影城好莱坞的建立
• 2、制片厂制度 ▪ 制片人和明星制
• 3、代表人物 ▪ 喜剧大师卓别林
• 《淘金记》、《城市之光》、
《摩登时代》、《大独裁者》 、 《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 《一个国王在纽约》
(一)电影发展简史 (二)电影发展的“第一” (三)电影诞生的科技和物理学原理 (四)世界著名电影公司
2024年9月7日星期六
2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一)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 形成期(1895-1907)
• 早期电影
▪ 发展期:(1908-1926)
• 经典好莱坞电影(无声)(1908-1926) • 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6) • 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1918-1930) •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1924-1930)
2024年9月7日星期六
25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米高梅 Metro-Goldwyn-Mayer (MGM)

世界电影流派

世界电影流派

电影节
• 全苏电影节,始于1958年,初不定期,后为二年一次,自1964年
起每年举行,为国产片电影节;
• 塔什干国际电影节,始于1968年,每二年一次,由苏联国家电
影委员会与全苏影协和乌兹别克共和国电影委员会与影协联合 主办,是亚非拉国际电影展览,属非竞赛性,群众团体可向不 同影片授奖;
•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始于1935年,自1959年起每二年举办一次,
早期好莱坞景 观与摄影棚
一、电影工业:1948年以前
1、电影公司与制片厂 制度
早期美国八大影业公司
• 早期美国八大影业公司包括米高梅电影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哥
伦比亚影业公司、华纳兄弟影业公司、环球电影公司、联艺电影公 司、20世纪福克斯及雷电华公司等。
早期美国八大电影公司
20世纪福克斯公司,好莱坞最著名电影公司之一。1935年,由二十世纪电 影公司和1915年成立的福克斯电影公司合并而成,1985年被澳大利亚传媒巨 头鲁伯特·默多克收购。公司拍摄的著名影片包括《音乐之声》、《星球大 战》、《泰坦尼克号》等。
1924年成立的米高梅( Metro-Goldwyn-Mayer,简称MGM)是好莱坞最 有影响的电影公司之一,由三家制片公司合并而成。合并后的米高梅 电影公司拍摄了一系列经典影片,如《乱世佳人》、007系列影片,还 拍摄了著名卡通影片《猫和老鼠》。
雷电华公司
• 雷电华公司于1928年成立,曾制作过《公民凯恩》、《金刚》等经
• 政治题材、 • 军事爱国主义题材 • 生产题材 • 道德题材
苏维埃时期的电影
• 苏维埃政府高度重视电影的社会功能,战前已形成自己的风格
与技巧,如默片时代的蒙太奇大师爱森斯坦,二三十年代苏维 埃电影曾达到高峰。

《影视史论》期末复习提纲(全)

《影视史论》期末复习提纲(全)
f.地方方言的运用
这是新现实主义追求纪录和写实主义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民族电影追求声音效果表现的极为突出的一种手段。
15、大师电影:
英格玛·伯格曼,瑞典的国宝级导演,20世纪电影大师之一。代表作品:《第七封印》(1957)、《野草莓》(1958)、《芬妮与亚历山大》(1981)。
黑泽明——战后日本电影旗手,1950年拍摄的《罗生门》,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高奖项——金狮奖、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1990年,这位“黑泽天皇”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
这个段落中几点突出的特征:
其一,以视觉节奏的造型因素突出影片的主题,创造影片的情绪,形成影片视觉感官的冲击力;
其二,以蒙太奇视觉结构的形式强化影片的视觉形象,扩大影片的空间效果;
其三,以多角度反复重复的延续动作使得影片的时间抽象化,造成影片的延时表现。
8、在电影艺术中所谓声音的出现,指的是自然音响和对白的出现。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1927);第一部百分之百讲话的电影《纽约之光》(1929)。
21、好莱坞的“电影小子”
代表人物及作品: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三部曲)、《对话》、《现代启示录》;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大白鲨》、《E.T.》、《侏罗纪公园》、《辛德勒名单》;
马丁·斯科西斯:《穷街陋巷》、《出租汽车司机》、《愤怒的公牛》;
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夺宝奇兵》。
中国史部份:
风格特点:
a.主题:非政治性的电影。他们所感兴趣的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受制于建筑在“善”与“邪恶”的传统观念。
b.摄影方法:在摄影中更多地使用自然光和微弱光线的表现,肩扛摄影机、跟拍、抢拍等类似纪录片或新闻片的拍摄方法,形成一种极强的现实风格。

影视史之新好莱坞电影

影视史之新好莱坞电影
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PG-13:警告家长可能包括不适合13岁以下儿童观看的内容
普通级,但不适于13岁以下儿童. 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
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会有吸毒镜头和脏话
对生命、生活的态度,人们在动荡的社会中迷失了自我,而政府的镇压政策,也 加剧了民众的反抗情绪。传统好莱坞的歌舞升平、皆大欢喜的影片远离社会现实 ,很难再得到观众的认同
政治社会的背景
非美活动调查
1947年,“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开始在好莱坞对“银幕上的共产主义”和“共 产党宣传”的清洗
非美活动调查长达10年之久,不仅在政治上打击了好莱坞,还给好莱坞带来了人 才危机和艺术危机
“新浪潮”使半个世纪以来旧的电影制片体制产生了动摇,使传统的美学观 念又一次遭到了深刻的打击。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证实了法国“新浪潮”时期 电影美学革命的真正意义
好莱坞在经历了50年代的危机之后,开始反思其类型片,并从形式到主题上 进行了改革,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便成为“新好莱坞”时期
从经典好莱坞到新好莱坞的过度并不是一次普通的由内而外的改革,而是在 一系列的政治、历史、文化等变革的大环境下发生的
民权运动兴起:1962年小石城事件;1963年,20万人的大规模民权示威;1965 年黑人住宅区发生暴动等。政府的镇压引发民众对美国宣称的民主自由的质问
“水门事件”:1970年的“水门事件”使美国政府失去民心 世界范围的学潮与嬉皮士运动泛滥,年轻人中反主流文化兴起 一系列的政治、社会事件改变了美国民众的思考方式与内在精神,也改变了他们
审查制的终结
1956年,《海斯法典》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各种道德和和政治禁区被打破。1968年 ,美国电影协会制定电影分级制度,《海斯法典》宣告废除。

影视史之现代主义电影

影视史之现代主义电影


《呼喊与细语》中,三姐妹之间冷漠隔膜,互相之间难以沟通,伯格曼在影 片中暗示:甚至死亡都再难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解脱痛苦方式。人们彼此之间 的仇恨和隔膜是永恒的,理解和亲情是短暂虚假的,或者甚至根本是谎言
《假面》中的女演员以沉默将自我封闭起来,不信任和拒绝任何与外界沟通 的可能性,在她看来:置身于这样一个充满荒谬的世界里,虽然沉默是痛苦 的,但这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第七封印》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故事发生在瘟疫肆虐的中世界的欧 洲,影片以酷烈的氛围向上帝和死神发出了质问
《野草莓》是伯格曼最具有意识流倾向的作品,影片具有神秘主义色彩,深 刻的表现了伯格曼对人生不测,人生难以把握的无奈心态,也对上帝的存在 提出了疑问


《处女泉》讲述了一个中世纪时期关于强暴和复仇的故事。这是伯格曼探讨 上帝是否存在的影片中,表达主题和展示手段最为黑暗和暴力的一部。故事 的批判直指人性的深处,并认为人性是世界最为黑暗的地方
法国新浪潮
左岸派电影运动与思潮
现代主义电影
先锋派---第一次现代派电影

第一次现代派电影作为反传统文艺的有机组成部分,兴起 于二十年代,主要表现在“先锋派电影”的创作中

先锋派电影艺术家的电影主张与创作实践确立了电影作为一种独立艺 术的地位,对电影特性的试验与探索做出了决定性贡献 先锋派的影片突出“纯粹的运动”、“纯粹的节奏”、“纯粹的情绪 ”等,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位置上


伯格曼的影片总是试图揭示造成痛苦和不幸的人性根源,这也是他更为 关心的主题: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可能性。伯格曼认为人类的痛苦在于彼 此间的冷漠、隔膜和仇恨,宗教和人性外的因素无济于事,只有真诚的 理解和毫无功利的爱才会给人类带来希望和幸福

自考影视文学(2010.7)真题及答案

自考影视文学(2010.7)真题及答案

自考影视文学(2010.7)真题及答案一填空1.爱森斯坦认为,____之间的冲突是电影艺术基础之一。

正确答案镜头知识点名称爱森斯坦对蒙太奇的观点难易程度简单二单选2.目前有资料记载的中国正式放映电影的历史是从_____年开始的。

()A.1895B.1896C.1897D.1898正确答案B知识点名称我国第一部自己摄制的影片难易程度简单讲解20世纪30年代前,电影一直被中国人称为“影戏”,因此,从接受心理言,中国电影似乎一开始就和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西洋影戏”在中国的首次放映是于1896年8月11日在上海徐园的游艺会上。

统计刷题次数:48 错误率:100%3.首次在电影里运用“闪回”镜头,人物有了纵深运动的是()A.鲍特B.奥逊•威尔斯C.格里菲斯D.卢米埃尔C知识点名称难易程度简单讲解首次使用“闪回”镜头,1908年格里菲斯导演了第一部电影《陶丽历险记》,人物有了纵深运动,增加了电影的叙事手法,扩大了画面的张力。

统计刷题次数:45 错误率:23%4.中国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长故事片是()A.《劳工之爱情》B.《孤儿救祖记》C.《火烧红莲寺》D.《难夫难妻》正确答案B知识点名称中国第一部在商业上和艺术上获得巨大双重成功的电影难易程度简单讲解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家庭伦理片<孤儿救祖记>是中国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长故事片统计刷题次数:42 错误率:28%5.提出“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是()A.岩崎昶B.列宁C.高尔基D.鲁迅B知识点名称难易程度简单讲解列宁曾说过:“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还说电影具有精神上影响群众的非凡能力。

统计刷题次数:45 错误率:40%6.最能反映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倾向的是()A.爱情片B.喜剧片C.恐怖片D.西部片正确答案D知识点名称西部片特点难易程度简单讲解西部片:也被称作牛仔片。

西部片作为好莱坞电影特殊的类型片,其深层的符号和象征是关于美国人开发西部的史诗般的神话,影片多取材于西部文学和民间传说,并将文学语言的想像度与电影画面的幻觉幅度结合起来。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电影研究——以伍迪·艾伦《午夜巴黎》为例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电影研究——以伍迪·艾伦《午夜巴黎》为例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电影探究——以伍迪·艾伦《午夜巴黎》为例引言:20世纪后半叶以来,后现代主义逐渐成为学术探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观点。

如今,影视作品也开始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其中包括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视域出发,深度探讨这部电影的艺术手法和主题。

一、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及其在电影中的体现A. 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和进步B. 后现代主义在电影领域的表现C. 《午夜巴黎》中后现代主义的体现二、伍迪·艾伦的电影风格与后现代主义精神的相契合A. 伍迪·艾伦的电影风格简介B. 伍迪·艾伦电影中的后现代主义元素三、《午夜巴黎》中的后现代主义审视A. 时间与空间的分裂B. 历史与当代的对话C. 艺术与现实的碰撞四、《午夜巴黎》中的后现代主义主题呈现A. 邂逅与欲望B. 追求与失落C. 现实与幻想五、结论A. 后现代主义视域对《午夜巴黎》的影响B. 后现代主义视域对电影探究的启示引言:伍迪·艾伦是美国著名导演和编剧,以他奇特的电影风格和智慧幽默有名于世。

其中,《午夜巴黎》是他的一部杰作,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电影。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对于电影创作和探究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本文将以《午夜巴黎》为例,从后现代主义视域出发,探讨后现代主义在电影中的呈现形式和影响。

一、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及其在电影中的体现A. 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和进步后现代主义源于20世纪后期,起初是作为一个哲学观点被提出。

它强调现代性的转变和深刻的文化变革,包括相对主义、去中心主义和多元化等思想。

后现代主义对于传统的现代主义思潮进行了批判,强调现实的复杂性和无法定义性。

B. 后现代主义在电影领域的表现后现代主义在电影领域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电影制片人开始探究新的叙事结构、随机时间和空间的使用,以及对传统电影语言和规范的颠覆。

电影作品开始尝试表达对历史、权威和真实性的疑问,并引入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视觉美感。

世界电影史之德国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电影

世界电影史之德国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电影

世界电影史展示:德国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电影文案历史事件的发展总是离不开时代印记与社会背景,特定的时代背景不仅影响社会事件与国家命运,更影响着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独立的、会思考的灵魂。

因此在探究文艺作品以及当中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时,我们绝对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当时人们整个的思考与探索的精神状态。

而说起欧洲先锋派电影,说起“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我们不得不探讨起的是一场波及全世界的战争,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这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中,除了极小部分的民族解放与国家自卫目的之外,其余的参战方都怀有野心勃勃的政治经济利益。

战争历时四年多,战场浩大,战线苦长。

生死是一瞬间的事,但是伤痛却是一辈子的。

战争之后,战胜国职权者忙着瓜分利益,战败国职权者忙着复仇与重兴。

但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每一方的人民,不仅他们的生活受到影响,他们的心理与精神状况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戕害。

这些充满苦闷、怀疑、恐惧的人们,他们没有办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解脱,但是他们想要表达,想要转化这样一种情绪。

于是,这个战争时代下的文艺与思想产物附有浓重的时代印记。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个时代的作品风格各异,诞生了许多流派与大家。

一战后,世界形成一股现代主义思潮,在美国,以海明威为代表的“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产生,作为战胜国人民,他们曾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却目睹了人类空前的大屠杀,经历种种苦难,深“民主”、“光荣”、“牺牲”口号的欺骗,对社会、人生大感失望。

他们通过创作小说描述战争对他们的残害,表现出一种迷惘、彷徨和失望的情绪。

最有名的代表作是《太阳照常升起》,以及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在文学、建筑等领域上,达达派、未来派、表现派、构成派等先锋派文艺思潮相继泛滥起来,而盛行一时的自然主义出现了衰退趋向。

日本的“新感觉派”文学开始兴起,中国深受世界现代主义思潮以及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像。

而在大洋彼岸的欧洲,诞生了法国的“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流派,德国的“表现主义”“写实主义”流派。

影视史之法国新浪潮、现代主义电影

影视史之法国新浪潮、现代主义电影
《四百下》之后, 特吕弗又以安托万为主人公相继编导了《二十岁时 的爱情》(1962年)、《偷吻》(1968年)、《夫妻生活》(1970 年)、《飞逝的爱情》(1978年)四部自传体影片, 主人公安托万由 同一演员扮演, 在银幕上造成一种“罕见的真实感”
《四百下》(胡作非为, 到处乱跑)
影片讲述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男孩安托万逃学、撒谎、偷窃, 被送进 儿童教养院, 最后逃离, 跑到海边看到渴望已久的大海, 但却不知道未 来如何
影片中两个年轻人的命运引起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共鸣, 片中的无赖 小混混对爱情的执着真诚也赢得请青年人赞许
影片中的跳切随处可见, 有意违背电影叙事规则 影片表现出一种散漫气氛, 不追求故事的连贯性。与传统电影环环相
扣的悬念和精雕细刻的线性叙事安排相反。也不解释人物行为的心理 动机, 反映了现实中青年人的迷惘和无聊
摄影方面, 侧重于电影的照相本性和纪实美学, 利用自然真实的背景和光效, 手 提摄影机使摄影更加灵活便捷, 表现领域和场景更为多样、开阔, 大量的运用跟 拍、抢拍和长镜头等类似纪录片和新闻片的拍摄方法, 赋予影片自然、逼真、 偶发的创作风格
剪辑上打破传统影片画面恪守的流畅原则, 时空表现更为灵活和随心所欲。快 速剪辑增加了镜头数量, 直接的跳切代替了化入化出、淡入淡出等传统手法, 加 快了观众的视觉节奏, 减轻了叙事的繁琐冗长
场面调度理论尊重观众对影像的思考和选择,顾及到观众心理的真实 ,使观众处于主动地位,改变了导演与观众的关系。
作者电影观念
1948年法国作家、记者和导演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在《法国银幕》上发表《 摄影机--自来水笔,新先锋派的诞生》,指出人类已进入一个摄影机--自来水 笔的时代,为“作者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戈达尔虽然激烈的攻击好莱坞的传统电影形式,但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 叙事模式,没有彻底抛开传统的情节结构方法。他趋于极端个性化的电 影手法是普通给观众并不能完全理解其影片的意义

影视美学中的四大流派

影视美学中的四大流派

影视现代主义美学呈现生活流电影电影有它自己的语言,生活流电影则是电影中的众多流派之一。

生活流就是将电影的画面以生活的流水模式,贯穿和谐,气韵神通。

生活流电影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尊重生活的本身,用客观的生活去说话去表现。

在生活流电影中,没有主观的记录,没有主观的评论。

对于描写的东西是没有主观的思考和想法的,对作品本身也没有主观的评论,生活流电影就是要把所有的思想和悬念留给观众,启发观众的本身的想法。

在这种电影中,时间联系是不用考虑的,艺术家们可以只是单纯的去反映生活的现象,不用掺杂任何自己的观点,这种做法也就导致了,时间在生活流电影的消逝,生活流电影就是只是将生活中展现的找东西展现出来。

因此,我们看到的这类的电影的时候只是将一些纯粹的客观主义去缝补一起即可。

生活流电影具体出现在那些以描绘生活流的某些表现为唯一目的的影片里,通常为纪录片。

在纪录片中,很多只是生活中偶然的、琐碎的东西缝补一起的片子。

“生活流”和“意识流”不是相同而是完全相反的东西:一个体现“客观性”,一个强调“主观性”。

但是两者殊途同归,前者反映极其琐碎、偶然的不带有生活客观归律性的东西,后者反映由下意识所产生的混乱的视觉影像。

这是他们的区别,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缺乏逻辑的,令人费解。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自从有声电影产生之后,很多优秀的法国电影艺术家们,开始接受了电影声音的挑战。

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背离视觉的表现力,而是有意地避免默片那种只能在画面上夸张作戏的方式,并富于想象力地去创造着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他们在影片中,往往以诗意的对话,引人人胜的视觉影象,透彻的社会分析,复杂的虚构结构,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的混合体,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

诗意现实主义的出现与社会现实有着一定的联系。

20年代,人们刚从每一次世界大战中苏醒过来,在艺术上是大解放,其中电影是最为明显的。

而法国比较欧洲的其他国家,经济危机的时间都要更长一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锋派的创作更多的表现在对视觉画面的做开放式的处理,以区别于 经典电影模式。难以被普通观众理解和接受,只局限于小范围的艺术 圈内
现代主义电影
五六十年代兴起的第二次现代主义电影浪潮,则从单纯的电影画面表现 中解放出来,转向了对人的理解。在技术上和美学理论上都将电影的发 展提升到了更新更高的层次
现代派电影介于商业与艺术之间,不乏商业上的成功之作。既手法新颖,立 意高远,又可为观众所理解,
现代派电影所否定人物的行为动机和性格发展逻辑,但注重描写人的具体行 为,运用自由的时空转换,更全面、更充分地将个人在唯我主义的非理性思 想下的情欲和绝望表现出来
这类影片在题材上侧重表现“现代人”的内心孤独互相无法交流的“存在状 态”,深入人的意识世界
从《野草莓》(1957年)开始,伯格曼的美学观念出现重大转折,注重对人 内心世界的隐秘的、复杂的精神活动的表现,使电影成为一种表现人类精神 状态的艺术。伯格曼将意识流的表现技巧引入电影,自如的把冥想、梦幻与 现实置于同一个时空环境,使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合一
六十年代,伯格曼的作品由外在完全转变为内在,由意识转向无意识或下意 识,由理性转向无理性世界,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心理结构上。如《假面 》、《呼喊与细语》等影片,只有少量人物,封闭的环境,展示人复杂而剧 烈的内心冲突或下意识活动
伯格曼拍摄的《第七封印》(1957年)、《野草莓》(1957年)、《处女泉 》(1960年)不仅成为瑞典、同时成为欧洲电影的代表。
这三部影片中倾注了作者对苦难和绝望的人们的关注,并与他们一起寻找人 生的意义。从此以后,伯格曼开始享誉世界影坛,奠定了他电影大师的地位
《第七封印》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故事发生在瘟疫肆虐的中世界的欧 洲,影片以酷烈的氛围向上帝和死神发出了质问
法国新浪潮 左岸派电影运动与思潮
现代主义电影
先锋派---第一次现代派电影
第一次现代派电影作为反传统文艺的有机组成部分,兴起 于二十年代,主要表现在“先锋派电影”的创作中
先锋派电影艺术家的电影主张与创作实践确立了电影作为一种独立艺 术的地位,对电影特性的试验与探索做出了决定性贡献
先锋派的影片突出“纯粹的运动”、“纯粹的节奏”、“纯粹的情绪 ”等,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位置上
五六十年代,伯格曼的许多影片在各大电影节上连连获奖,成为世界电影史 上罕见的现象
伯格曼开辟了世界电影史上哲理电影的先河,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最早运用了 意识流等复杂的电影语言去表达人物的内心是结合哲理思考,他试图将电影 从世俗的娱乐形式改造为高度个人化的艺术形式。他的电影始终贯穿着现代 社会人在各种困境中寻求解脱的心路历程的探索,试图开拓一条通行人内心 的新路
伯格曼的创作历程
转型期:(1960-1982年)
这一时期伯格曼的创作形式主要受室内心理剧的影响,在看似狭小的空间里展示人 内心的无比广阔的的时空,影片没有华丽的外表,室内音乐在表现上占一定比例。
伯格曼“沉默三部曲”,即《犹在镜中》(1961年)、《冬日之光》(1962年) 和《沉默》(1963年),影片中的角色都进行着自我的拷问或彼此之间相互的质询 ,在上帝缺席的世界里寻找方向
《呼喊与细语》中,三姐妹之间冷漠隔膜,互相之间难以沟通,伯格曼在影 片中暗示:甚至死亡都再难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解脱痛苦方式。人们彼此之间 的仇恨和隔膜是永恒的,理解和亲情是短暂虚假的,或者甚至根本是谎言
《假面》中的女演员以沉默将自我封闭起来,不信任和拒绝任何与外界沟通 的可能性,在她看来:置身于这样一个充满荒谬的世界里,虽然沉默是痛苦 的,但这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电影作为20世纪新兴的艺术形式,在现代主义思潮中展示了电影艺术多义、 多向的可能性。法国新浪潮电影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爱情和 性的关系;同时期的费里尼、安东尼奥尼、伯格曼等人的作品中则较多的表 现出哲理的内容、抒情的色彩,而现代主义电影跳跃性的叙事也并不影响人 们对作品表达主旨的理解和认知
伯格曼的创作题材
伯格曼所创造的是世界往往是一个封闭的世界,他与周围社会现实的联系被 切断了,甚至缺乏明确的历史感和时代感,因此生活在这个封闭超时空中的 主人公也往往是孤独的、备受痛苦折磨的单独的个人,他们与世界,与其他 人往往不能交流或不愿交流,他们感到在世界是如此可怕,如此荒诞,似乎 别无选择,只有深深陷入自我痛苦的回味中
《野草莓》是伯格曼最具有意识流倾向的作品,影片具有神秘主义色彩,深 刻的表现了伯格曼对人生不测,人生难以把握的无奈心态,也对上帝的存在 提出了疑问
《处女泉》讲述了一个中世纪时期关于强暴和复仇的故事。这是伯格曼探讨 上帝是否存在的影片中,表达主题和展示手段最为黑暗和暴力的一部。故事 的批判直指人性的深处,并认为人性是世界最为黑暗的地方
伯格曼是银幕哲学家,隐秘深邃的精神世界的发掘者。在世界电影上占有非 常重要而独特的地位,被认为是现代电影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伯格曼曾在多家剧院担任过戏剧导演,是位多产的剧作家和电影与戏剧导演 。伯格曼一生导演制作的影片有70多部,排演舞台剧170多次。伯格曼在电 影生涯巅峰期,仍花大量时间进行舞台创作,舞台创作一直是他电影的养料 ,丰富了他电影的色彩。
《野草莓》中没有指针的钟表象征时间的停滞和生命的死亡;眼镜店 招牌上糜烂的眼睛象征人生的盲目;野草莓象征一切美好的事物,如 爱情、幸福、春节、善良、希望、理想等;草莓地象征母亲的怀抱, 波尔格回到母亲温暖怀抱象征着找回逝去的幸福和获得重生
伯格曼的电影语言
伯格曼在摄影构图、色彩影调、环境渲染、剪辑技巧和指导演员等 方面都有杰出成就

伯格曼的创作风格
影片高度个人化和主观化,带有鲜明的个人独有的标记, 从不改编文学作品,所有影片(除早期几部外)都是自己 编剧和执导,几乎所有影片都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自称“以制作影片表达自己”。
作品具有恒久不变的美学原则、独特的主题、叙事风格和 表达方式,演员阵容、摄影师及其它主创人员也基本固定 不变
另一三部曲:《假面》(1966年)、《狼的时刻》(1968年)《耻辱》(1968年 )以及随后的《宗教仪式》都充分表现了艺术家的处境和与外界的关系
《呼喊与细语》(1972年)伯格曼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对女性渴望和欲求的极度 关注。伯格曼影像中的女性是复杂的和神秘的
《芬妮与亚历山大》(1982年)是伯格曼拍摄的规模最大、情节最复杂、人物 最多,时间长达三小时的影片,是他“作为导演一生的总结”,是“一首热爱 生活的赞美诗”
伯格曼影片的主题
伯格曼的影片的主题表现几乎都围绕着:上帝是否存在;生的痛苦、 死的恐惧;人与人的难以沟通等问题展开
宗教对伯格曼影响至深,他对宗教既深深“迷恋”,又持强烈的反叛心 理。伯格曼的所有影片都带有宗教的烙印,这与他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
伯格曼开始创作时正是西方存在主义思潮鼎盛时期,因而表现世界的荒 诞,生命的痛苦和死的解脱成为其另一重要主题。伯格曼影片中的主人 公如教授、演员、作家、画家、音乐家等中上层知识分子,二战后面对 核威胁和精神危机,深感忧虑和不安,看不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认为 存在不过意味着孤独与痛苦
第二次现代派电影的主要特征
首先,与经典电影相比,现代主义电影更加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和主观心理 的探索。如伯格曼的作品中就表现出他一贯的对“上帝是否存在”的质疑
其次,现代主义电影在美学上的独特之处是强调表现手法上的个性。现代电 影艺术家舍弃传统的艺术形式、普遍追求个人的独创性,积极吸收蒙太奇和 长镜头的技巧,认为二者之间不应互相排斥,而应根据影片表达的需要参照 运用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揭开了人的潜意识活动,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
远影响。文艺理论和创作运用精神分析作为科学依据,深入人类自身的潜意 识、非理性层面,重新认识自身的精神活动。
现代主义者对现实主义的表现内容和方法产生质疑,认为传统艺术的表现手 段已经不能满足展现自我与内心欲望,以及死亡、荒谬、孤独等命题的思考
七十年代中后期以后,伯格曼的影片重新回到“银幕戏剧”上来
伯格曼的电影语言
丰富的隐喻和象征
《第七封印》本身就是一个隐喻,取自圣经故事:天主的羔羊(耶稣 )拆开第七封印,最为世界末日和最后审判来临的信号。伯格曼明确 指出,他借用中世纪瘟疫和世界末日的恐惧比喻现代人对原子灾难和 世界毁灭的恐惧
伯格曼早期的电影主要描述青少年的危机感和初恋的脆弱性,倾向于探索精 神的缺陷,涉及了孤独、分离、生存困境等叙事母体,思索了电影与人生之 间的关系。这一时期伯格曼的风格主要受诗意自然主义的影响,充满忧郁的 情调
伯格曼的创作历程
成熟期:(1955-1959年)
《夏夜的微笑》(1955年)是伯格曼早期的集大成之作。
《第七封印》以强烈的影调反差,黑白对比形成了超现实的表现主义画 面
《呼喊与细语》以大面积块状设置的红、白、黑三种颜色形成既单纯又 醒目、既冲突又调和的表意性视觉效果。影片中,色彩与影像似乎要比 对话重要得多。伯格曼认为红色是心灵的颜色,影片中的红色倒处都是 :地毯、窗帘、床罩、天花板、杯中酒,从而使影片沫浴在一片血红的 阴影里。红色对伯格曼来说具有确定的隐喻内涵,并贯穿影片来支持其 叙事
伯格曼的创作历程
早期电影创作(1945--1955)
1944年,伯格曼写了第一个电影剧本《折磨》(或《苦恼》),这部影片表 面上好象是对一个卑鄙而有性虐狂的教授的行为进行心理分析,实际上是对 纳粹的攻击
1945年,伯格曼导演了第一部影片《危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主要有《渴 望》(1949年)、《夏日插曲》(1951年)、《女人的秘密》(1952年)、 《莫妮卡在夏天》(1952年)、《裸夜》(1953年)等
《呼喊与细语》中五分之四的镜头是特写(许多还是特写长镜头),使 影片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可以仔细读解人类灵魂的“反射镜”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安东尼奥尼1912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工业小镇费拉拉,早年入圣保罗大学学 习经济和商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