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又 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例如:发财后的 阿Q 回到未庄后…… 人物和人物之间是互为环境的,人和环境 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回分解。
二、小说教学的内容
(一)小说教学中的情节结构分析 (二)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 (三)解读小说的环境描写 (四)解读小说的语言 (五)运用典型化理论解读小说 (六)运用叙事学理论解读小说 (七)多角度读解小说
(一)小说教学中的情节结构分析
高尔基说: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 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相互关系——某种 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一系 列事件。
(二)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的主要内容就是分析主要人 物和次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塑造人物形 象的方法。 传统的小说主要是塑造典型人物,有无典 型人物,是一部小说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小说如何塑造形象?
(1)小说情节赋予人物以特定的精神品 质。……(2)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3)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人物形 象分析除了要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从人物之间 的关系入手,将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和人物形 象的精神内涵揭示出来。同时也要注意解读次要 人物。通过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的分 析,为解读主要人物形象的的性格命运服务。
柏拉图《国家篇》第五卷中说: 如果有人画了一幅理想的美男子的画像, 十全十美,但他不能够证明这样的美男子 真的有可能存在,那么你会认为他不是个 好画家吗? 他说,凭着宙斯发誓,我不会。 同一段话,杨绛先生的译文就用“典型”: 假如画家画了一幅美得绝无仅有的人像的 典型,每一笔都画得完好无比,可是他不 能证明世界上确有这样的人,你以为这位 画家的价值就减低了么?并不减低。
所谓概括化,就是作家对生活素材进行提炼、集 中和概括,从而创造出艺术形象,使之达到揭示 某种生活本质和规律的水平。 鲁迅先生在介绍自己的创作经验时曾经说:“所 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 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深造,或 生发爱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个人的意思 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 往往咀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 拼凑起来的角色。”(《我怎样做起小说来》)。
“典型”与“理想”
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结束语中,曾对典型和 理想等美学重要范畴,作了词源学的考察。他说: “典型”(Tupos)这个名词在希腊文里原 义是铸造用的模子,用同一个模子脱出来的东西 就是一模一样。这个名词在希腊文中与idea为同 义词。Idea本来也是模子或原型,有“形式”和 “种类”的涵义,引申为“印象”,“观念”或 “思想”。由这个词派生出来的ideal就是“理 想”。所以从字源看,“典型”与“理想”是密 切相关的。
环境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基础
首先是环境和人物相互依存的,例如,《失街亭》 中的诸葛亮的大智大勇是在困守空城的险境绝境 中显示出来的。再例如《水浒传》中,“官逼民 反”的大环境对每个梁山好汉都是相同的,但是 每个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小环境却是各各 不同。例如林冲和武松不同,宋江和卢俊义不同, 这些都说明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是有着制约和 决定作用的,典型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
例如:《 孔乙己》中动词 “ 排”与“ 摸”
再如《社戏》中写孩子们回船返棹的一段 文字: “……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 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架 起撸,骂着老旦,又向松柏林前进了。”
五、运用典型化理论解读小说
典型化的基本内涵就是按照典型的特征塑 造形象和形象体系。使之具有鲜明的独特 性和深刻的普遍性。也就是由不典型或不 充分典型的生活原形变为典型的艺术形象 的过程。 典型概念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来自西方, 最早使用典型一词的是古希腊时期的哲学 家柏拉图。
黑格尔:“这一个”
艺术典型都是光彩照人的,他们每个人都 是一个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用黑格尔的 话讲,他们“本身就是一个世界”。哈姆 雷特,高老头,贾宝玉,林黛玉,阿Q…… 这些艺术典型所包含的思想容量和艺术容 量就像一座座无尽的宝藏,我们永远也无 法穷尽其艺术内涵。因为他们是活生生的 “这一个”。
小说的基本特点在于用散体文的形式来表 现叙事性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展 示社会生活,刻画人物。 英国小说理论家福斯特认为:“小说是用 散文写成的具有某长度的虚构的故事”, 这反映了小说的基本特点——虚构性。
虚构性
和其它文学体裁相比,虚构性是它最明显 的特点。小说虚构性的特点也使作家可以 充分地、自由地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 认识,创造出特定的审美对象。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环境描写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纷纷 扬扬卷起一天的大雪来。林冲去沽酒时,“那雪 正下得紧”……林冲从酒店回来,“看那雪,到 晚越下得紧了。” (大风雪) “入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 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 又无邻舍,又无庙主。” (故庙)
别林斯基:熟悉的陌生人
典型理论趋于成熟和被广泛运用则是在1 8-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 巨大创作实绩丰富和完善了典型理论。巴 尔扎克即注意到了典型的普遍性、代表性, 同时又注意到典型的个性。 别林斯基认为:“对于读者,每个典型都 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这一著名的提法深 刻地道出了典型人物的精髓。
“共名现象” :我们把生活中的某些人称做 “林黛玉”“阿Q”等等,用文学典型的名 字直呼生活中某种有类似特征的人们。 典型人物的性格既是丰富的,又是具有特 征性的,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3)文学典型:典型环境中的典型 人物
典型化的另外一个重要规律,也就是关于 环境与人物的关系问题。如何处理好二者 的关系?恩格斯在致英国女作家哈克奈斯 的一封信里提到这个重要的命题。“真实 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例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阿Q、祥林嫂 ……
(2)文学典型:丰富性和特征性的 统一
典型人物性格不是单一性格的“纯”人物, 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杂色”的人,有时, 他是善恶多重组合的多面人,是现实世界 和心理世界都得到深入开掘的丰富的人。 如《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再如 《项链》中的玛蒂尔德。
当代作家论典型形象
王安忆:“评价一本小说的好坏,不是看 它的故事有多么离奇曲折,有没有塑造出 一个鲜活生动的典型性人物形象才是成败 的关键。”
(1)文学典型:个别性和普遍性的 辨证统一
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辨证统一,鲜明的个性 描写和高度深刻的艺术概括的辨证统一。 所谓个性化,就是赋予形象以鲜明的个性 特征。例如《阿Q正传》中的阿Q 只要在头上戴一顶瓜皮小帽,就失去阿Q 了”。
小说乃“国民之魂”“正史之根”
清末民初,维新派梁启超等大力倡导“小 说界革命”,小说理论面目一新。小说地 位空前提高,乃至被奉为“国民之魂”、 “正史之根”、“文学之最上乘”,再不 是无足轻重的“街谈巷语”“琐屑之言”。
什么是小说? 对这个问题,当代作家们也是各有己见。 陆文夫说:小说就是小处说说。 汪曾祺说:小说是一种生活和生命的样式。
英国作家福斯特曾经对“故事”与“情节” 做了这样的比较:“国王死了,不久王后 也死了”便是故事,而“国王死了,不久 王后也因伤心而死”便是情节。
如何指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呢? (1)分析文章段落归纳层次明确基本内容, 用速读法结合复述法,叫学生复述故事梗 概。然后弄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 潮——结局。 (2)结合场面分析的方法把握小说的情节 结构。如《药》 (3)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理清小说的叙 事脉络 。如《项链》、《药》
小说乃“琐屑之言”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外物》:“饰 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小说 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干,追求; 县令,美好的名声。)“琐屑之言”、“浅 识小道”,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
小说乃“街谈巷语”
班固《汉书· 艺文志》记载,汉代有一种 “稗官”,也就是小官,专为帝王讲述民 间传说和风俗故事,后来就称小说为“稗 官”。班固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小说家 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 者之所造也。”班固认为小说是“街谈巷 语、道听涂(同“途”)说者之所造”,虽 然认为小说仍然是小知、小道,但从另一 角度度触及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 特点。
小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一)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汤振纲
一、小说理论概述 二、小说教学的内容 三、小说教学的方法
一、小说理论概述
小说是叙事类文学、也是整个文学的主要 体裁之一,它源出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历 史悠久,然而成熟较晚,它是史诗和戏剧 这两种伟大文学形式的共同后裔。我国小 说发展的历史大约经历了神话传说、六朝 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 “五四”以来的现代小说这样漫长的发展 历程。
恩格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 典型人物
恩格斯的典型论以其辨证的思维超越了以 前诸多的理论家,克服了单纯强调个性或 共性所带来的片面性。他在这个理论范畴 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除了细节的真 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 人物。”只有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出的典型 人物才能既真实可信而又折射出现实的光 辉。
第三是它的丰富性。小说无论其表现的内 容,还是其表现的手法,跟其它文学形式 相比,都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因 此,小说有“生活的百科全书”之美誉。 小说的读者面也是最广的,影响也是最大 的,堪称文坛盟主。
小说的分类
小说按篇幅来分可以分为长、中、短、微型小说 等类型。(四分法) 按题材分:历史、神魔、公案、武侠、世情、狭 邪等等 按创作流派:古典主义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 形式主义 、表现主义 、存在主义 、意识流 、黑 色幽默 、新小说派 、魔幻现实主义、荒诞派等 等 按语体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按载体分:纸媒(传统)小说、网络小说 ……
高尔基说“契诃夫用一个词就足够创造一 个形象”这些评论都表明了小说语言的基 本功能和基本特点。因为要描摹形象,所 以小说语言和诗歌相比,更注重通俗、自 然和明畅。“云破月来花弄影”“红杏枝 头春意闹”是精彩的比拟性动词,但若用 在小说中,效果不一定好,意义不明确, 反会削弱了描摹的效果。
高尔基早期小说作品有“海笑了”一类的 句子,受到了契诃夫的批评,所以优秀的 小说语言是那些用着朴素明确的字词却能 摹写人物、形象的神情、命运、性格的字 眼儿,所谓“平中见奇,朴字见色”。
例如:鲁四老爷
例如:《百合花》中谁是主要人物?谁 是次要人物?
(三)解读小说的环境描写
人物必然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一定的 环境才能产生一定的人物,小说必然有环 境描写,环境描写有多种作用,或反映时 代特点,或反映地方风情,或渲染气氛, 或推动清节,或表现人物性格,或提供人 物活动的场所……环境是人物的语境,因 此小说教学必然要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描写。
情节性
其次,情节性是小说文体的重要特点,和 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相比,小说的情节更 加引人入胜,更加曲折多变。即使是心理 结构的小说,某些西方现代派小说,大都 仍然包含贯穿始终的一定的情节,只是相 对有些淡化而已,心理描写如果完全脱离 的情节线索的制约,就成了莫名其妙的自 我意识的宣泄了。
丰富性
(四)解读小说的语言
与诗歌、散文的语言相比而言,小说语言的基本 功能就是描摹。无论叙述、描写、对话、分析、 推理都起着描摹人生的作用。小说的语言艺术主 要就是描摹的艺术。有人称之为小说语言的形象 性或小说语言的浮雕性。别林斯基写道“果戈里 不是写,而是画,他的描绘呈现出现实世界的奇 颜丽色,你能看到和听到它们。每个字,每个句 子都清晰地、明确地、浮雕般地表现着他的思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