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7 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合集

7 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合集
(2)计点值数据,表示个体(单件产品、单位长度、单位面积、 单位体积等)上的缺陷数、质量问题点数等。
四、质量数据的特征值
样本数据特征值是由样本数据计算的描述样本质量数据 波动规律的指标。
(一)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值
1.算术平均数 (1)总体算术平均数 (2)样本算术平均数 2.样本中位数
1. 直方图的绘制
(二)随机抽样检验
1.简单随机抽样 2.分层随机抽样 3.等距抽样
等距抽样又称机械抽样、系统抽样,是将个体按某一特性排队 编号后均分为n组,这时每组有K=N/n个个体,然后在第一组内随 机抽取第一件样品,以后每隔一定距离(K号)抽选出其余样品组成 样本的方法。 4.整群抽样 5.多阶段抽样
因果分析图法最终目的是查出并确定主要原因,以便制 定对策,解决工程质量问题,从而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四、因果分析图法
2. 因果分析图的绘制..\工程质量控制教案\第七章工程 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doc
第三节 直方图法、控制图法与相关图法
一、直方图法 二、控制图法 三、相关图法
一、直方图法
一个能反映质量数据规律性的分布,即以质量标准为中心的质量 数据分布,它可用一个“中间高、两端低、左右对称”的几何图形 表示,即一般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最重要、最常见、应用最广 泛。
第二节 调查表法、分层法、排列图法 与因果图法
一、统计调查表法 二、分层法 三、排列图法 四、因果分析图法
三、排列图法
三、质量数据的分类
1.计量值数据
计量值数据是可以连续取值的数据,属于连续型变量。其特点 是在任意两个数值之间都可以取精度较高一级的数值。
2.计数值数据
计数值数据是只能按0,1,2,……数列取值计数的数据,属于 离散型变量。它一般由计数得到。计数值数据又可分为计件值数据 和计点值数据。

07第七章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

07第七章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

4
1,总体,个体 总体,
总体也称母体,是所研究对象的全体. 总体也称母体,是所研究对象的全体.N 也称母体 个体,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元素. 个体,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元素. 有限总体,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无限总体. 一般把每件产品检测得到的某一质量数据 强度,几何尺寸,重量等) (强度,几何尺寸,重量等)即质量特性 值视为个体, 值视为个体,产品的全部质量数据的集合 即为总体 总体. 即为总体.
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 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是用标准差除以算术 平均数得到的相对数. 平均数得到的相对数.它表示数据的相对离散波动 程度.变异系数小,说明分布集中程度高, 程度.变异系数小,说明分布集中程度高,离散程 度小,均值对总体(样本)的代表性好. 度小,均值对总体(样本)的代表性好.
22
五,质量数据的分布特征
(一) 质量数据的特征 质量数据波动的原因★ (二) 质量数据波动的原因★ (三) 质量数据分布的规律性
23
(一),质量数据的特征
个体数值的波动性 总体(样本) 总体(样本)分布的规律性 质量数据的集中趋势 质量数据的离中趋势 反映了总体( 样本) 反映了总体 ( 样本 ) 质量变化的内 在规律性
(一)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值 (二)描述数据离中趋势的特征值
17
(一)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值
(1) 算术平均数(均值) 算术平均数(均值)
1 1 总体算术平均数 = ( X 1 + X 2 + + X N ) = N N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工程质量统计与分析

工程质量统计与分析

工程质量统计与分析一、质量数据利用质量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进行项目质量控制是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常,收集和整理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找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规律,判断工程产品质量状况,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找出引起质量问题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处理质量事故,可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质量数据是用以描述工程质量特征性能的数据。

它是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没有质量数据,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科学的质量控制。

1.质量数据的类型质量数据按其自身特征,可分为计量值数据和计数值数据。

(1)计量值数据。

计量值数据是可以连续取值的连续型数据。

如长度、重量、面积、标高等质量特征,一般可以用量测工具或仪器等量测,且带有小数。

(2)计数值数据。

计数值数据是不连续的离散型数据。

如不合格品数、不合格的构件数等,这些反映质量状况的数据是不能用量测器具来度量的,采用计数的办法,只能出现0、1、2等非负数的整数。

质量数据按其收集目的,可分为控制性数据和验收性数据。

(1)控制性数据。

控制性数据一般是以工序作为研究对象,是为分析、预测施工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而定期随机地抽样检验获得的质量数据。

(2)验收性数据。

验收性数据是以工程的最终实体内容为研究对象,为分析、判断其质量是否达到技术标准或用户的要求,而采取随机抽样检验获取的质量数据。

2.质量数据的波动及其原因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可看到,在相同的设备、原材料、工艺及操作人员条件下,生产的同一种产品的质量不同,反映在质量数据上,即质量数据具有波动性,其影响因素有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两大类。

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质量数据波动属于正常波动。

偶然性因素是无法或难以控制的因素,所造成的质量数据的波动量不大,没有倾向性,作用是随机的,工程质量只受偶然性因素影响时,生产才处于稳定状态。

由系统性因素造成的质量数据波动属于异常波动。

系统性因素是可控制、易消除的因素,这类因素不经常发生,但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较大。

质量控制中的统计分析方法

质量控制中的统计分析方法
详细描述
在质量控制中,主成分分析可用于减 少数据集的维度,揭示隐藏在大量数 据中的重要模式和关系。这有助于更 好地理解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并 优化质量控制策略。
05
统计分析方法在质量控制中的实 践案例
案例一:某制造企业的质量控制分析
总结词
通过统计分析方法,该制造企业成功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02
统计分析方法在质量控制中的应 用
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
通过收集、整理、归纳和描述数 据,提供有关数据的基本信息, 如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 等,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特
征和规律。
数据可视化
利用图表、图像等形式直观展示 数据分布、趋势和异常值,有助
于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
数据清洗
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如缺失值填 充、异常值处理等,以提高数据
详细描述
该制造企业采用了一系列统计分析方法,如控制图、过程能力指数和回归分析,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变量进行监 控和优化。通过这些方法,企业及时发现并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案例二: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研究
总结词
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施进行改进。
控制图分析
总结词
控制图分析是质量控制中常用的统计分 析方法,用于监控过程性能并识别异常 波动。
VS
详细描述
控制图通常由中心线(CL)、上控制限 (UCL)和下控制限(LCL)组成。通过 将数据点绘制在控制图上,可以监测过程 是否处于控制状态。如果数据点超出控制 限或连续上升或下降,则表明过程可能存 在异常波动。此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 查和纠正,以确保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辑 2024-01-06

质量控制课件ppt课件

质量控制课件ppt课件
机械(Machine)—组成工程实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 和各类机具和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施工机 具设备
方法(Method) —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和施工操作
环境(Environment) —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 境,工程管理环境,周边环境等。
中国石油管道学院
9
1.1 质量石和油建工设程工建程设质监量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培训
四、工程质量的特点★
单项性
实施一次 性与寿命 长期性
影响因素多 质量波动大
高投入性 风险性
工程项目 特点
决定
工程质量 特点
生产管理方 式的特殊性
评价方法的特 殊性
质量隐蔽性 终检局限性
中国石油管道学院
11
1.1 质量石和油建工设程工建程设质监量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前培训
[例题]造成工程质量终检局限性的主要原因是( )。 A.隐蔽工程多 B.工序交接多 C.检验项目多 D.影响因素多 答案:A
一、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管理体制和职能 二、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了解)
中国石油管道学院
24
1.3 工程石质油量工的程政建府设监监督理管工理程师执业资格考前培训
二、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了解) ★




工 图 设










文 件 审










制 度



中国石油管道学院
25
1.3 工程石质油量工的程政建府设监监督理管工理程师执业资格考前培训
3)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一是优选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施工单 位,二是严格监督承建商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形成符合合同 文件规定质量要求的最终建筑产品。

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二)_真题-无答案

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二)_真题-无答案

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二)(总分55,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在质量控制中,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与其产生原因之间的关系可采用( )。

A.调查表法B.因果分析图法C.分层法D.排列图法2. 在直方图中,横坐标表示( )。

A.影响产品质量的各因素B.产品质量特性值C.不合格产品的频数D.质量特性值出现的频数3. 在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中,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方法一般采用( )。

A.排列图法B.因果分析图法C.直方图法D.控制图法4. 在工程质量控制中,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是( )。

A.直方图法B.排列图法C.因果图法D.控制图法5. 极差是数据离散趋势的特征值之一,是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它的作用为( )。

A.用数据变动的幅度来反映其分散状况的特征值B.反映数据变异程度的特征性C.表示数据的相对离散波动程度D.表示数据的代表性6. 对排列图的观察与分析,通常把累计百分数在80%~90%之间划为B类因素,B类因素是指( )。

A.系统因素B.次要因素C.一般因素D.偶然因素7. 施工过程中由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一般属于( )。

A.系统波动B.偶然波动C.正常波动D.非正常波动8. 直方图中出现了绝壁型直方图,说明( )。

A.由于分组不当或组距确定不当而造成B.由于操作中对上限(下限)控制太严而造成C.由于两种不同方法或两台设备进行生产而造成D.由于数据收集不正常,有意识地去掉了下限以下的数据而造成9. 在质量数据特征值中,可以用来描述离散趋势的特征值是( )。

A.总体平均值B.样本平均值C.中位数D.变异系数10. 质量控制采用的控制图法的主要作用是( )。

A.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问题B.分析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正C.检测质量是否合格D.判明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11. 对生产连续性和生产稳定性的检验批质量抽样方案可选用( )。

A.分层抽样B.全数检验C.免检D.调整型抽样12. ( )能确切地说明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和波动规律,是最常用的反映数据变异程度的特征值。

建筑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建筑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分层法的形式和作图方法与排列图基本一样。分层时,一 般按以下方法进行划分: (1)按时间分:如按日班、夜班、日期、周、旬、月、季划分。 (2)按人员分:如按新、老、男、女或不同年龄特征划分。 (3)按使用仪器工具分:如按不同的测量仪器、不同的钻探工具 等划分。 (4)按操作方法分:如按不同的技术作业过程、不同的操作方法 等划分。 (5)按原材料分:按不同材料成分、不同进料时间等划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 质量数据的分类和收集方法
2.随机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是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
组成样本,根据对样品进行检测的结果,推断总体质量水平的 方法。随机抽样检验所抽取的样品不受检验人员主观意愿的支 配,每一个体被抽中的概率都相同,从而保证了样本在总体中 的分布比较均匀,有充分的代表性;同时它还具有节省人力、 物力、财力、时间和准确性高的优点;它可用于破坏性检验和 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完成全数检测无法进行的检测项目,具 有广泛的应用空间。随机抽样的具体方法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2 质量数据的分类和收集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母体缺乏基本了解的情 况下,按随机的原则直接从母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 本。样本的获取方式常用的有两种:一是利用随机数表和一个 六面体骰子作为随机抽样的工具。通过掷骰子所得的数字,相 应地查对随机数表上的数值,然后确定抽取的试样编号。二是 利用随机数骰子,一般为正六面体。六个面分别标1~6的数字。 在随机抽样时,可将产品分成若干组,每组不超过6个,并按顺 序先排列好,标上编号,然后掷骰子,骰子正面表现的数,即 为抽取的试样编号。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3 质量控制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 法
由表7-2和表7-3分层分析可见,操作者B的质量较好,不合 格率为25%;而不论是采再进一步采用甲厂还是乙厂的焊条,不 合格率都很高且相差不大。为了找出问题之所在,综合分层进 行分析,即考虑两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见表7-4所列。

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控制图法(1)

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控制图法(1)

(⼀)控制图的基本形式及其⽤途 控制图⼜称管理图。

它是在直⾓坐标系内画有控制界限,描述⽣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

利⽤控制图区分质量波动原因,判明⽣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法称为控制图法。

1.控制图的基本形式 控制图的基本形式如教材149页图7—10所⽰。

★15插图表(图7—10) 横坐标为样本(⼦样)序号或抽样时间,纵坐标为被控制对象,即被控制的质量特性值。

控制图上⼀般有三条线:在上⾯的⼀条虚线称为上控制界限,⽤符号UCL表⽰;在下⾯的⼀条虚线称为下控制界限,⽤符号LCL表⽰;中间的⼀条实线称为中⼼线,⽤符号CL表⽰。

中⼼线标志着质量特性值分布的中⼼位置,上下控制界限标志着质量特性值允许波动范围。

在⽣产过程中通过抽样取得数据,把样本统计量描在图上来分析判断⽣产过程状态。

如果点⼦随机地落在上、下控制界限内,则表明⽣产过程正常处于稳定状态,不会产⽣不合格品;如果点⼦超出控制界限,或点⼦排列有缺陷,则表明⽣产条件发⽣了异常变化,⽣产过程处于失控状态。

2.控制图的⽤途 控制图是⽤样本数据来分析判断⽣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有效⼯具。

它的⽤途主要有两个: (1)过程分析,即分析⽣产过程是否稳定。

为此,应随机连续收集数据,绘制控制图,观察数据点分布情况并判定⽣产过程状态。

(2)过程控制,即控制⽣产过程质量状态。

为此,要定时抽样取得数据,将其变为点⼦描在图上,发现并及时消除⽣产过程中的失调现象,预防不合格品的产⽣。

前⾯讲述的排列图、直⽅图法是质量控制的静态分析法,反映的是质量在某⼀段时间⾥的静⽌状态。

然⽽产品都是在动态的⽣产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在质量控制中单⽤静态分析法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动态分析法。

只有动态分析法,才能随时了解⽣产过程中质量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使⽣产处于稳定状态,起到预防出现废品的作⽤。

控制图就是典型的动态分析法。

[例题] 控制图是⽤样本数据来分析判断⽣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有效⼯具。

常见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常见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常见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引言工程质量的统计分析是为了帮助工程师和决策者了解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工程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质量控制图、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

1. 质量控制图质量控制图是一种常用的工程质量统计方法,它能够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

质量控制图主要有控制图和直方图两种类型。

1.1 控制图控制图是用来监控过程中质量特性的变化情况,通过绘制样本数据的点和控制限来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常见的控制图有: -均值控制图:用于监控样本均值的变化情况; - 范围控制图:用于监控样本范围的变化情况。

1.2 直方图直方图是用来分析质量特性分布的一种方法,通过将数据分组并绘制柱状图来展示质量特性的分布情况。

2.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一种以统计学为基础的工程质量统计方法,用于检验关于总体参数的假设。

假设检验的步骤包括: 1. 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2.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3. 根据检验统计量的分布和显著性水平进行假设判断。

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有: - 单样本 t 检验:用于检验一个样本的均值是否等于给定值; - 双样本 t 检验:用于检验两个样本的均值是否相等; - 方差分析:用于检验多个样本的均值是否相等。

3.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因变量与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回归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并预测工程质量的变化趋势。

常见的回归分析方法有: - 简单线性回归:用于研究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 多元线性回归:用于研究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 Logistic 回归:用于研究因变量为二分类的情况。

结论工程质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在工程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工程师和决策者了解工程项目的质量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工程质量。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质量控制图、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

如何在质量控制中有效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如何在质量控制中有效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如何在质量控制中有效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为了确保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成为了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而统计分析方法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深入了解质量数据,发现潜在问题,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质量控制中有效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一、统计分析方法在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统计分析方法能够将大量的质量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为质量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状况,识别质量波动的原因,预测质量趋势,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质量水平。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关键工序的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设备的异常磨损、原材料的质量波动等问题,避免不合格品的大量产生。

在服务行业,对客户满意度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找出服务的薄弱环节,改进服务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和描述,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

这些统计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快速掌握质量数据的总体情况。

例如,通过计算产品尺寸的均值和标准差,可以判断产品尺寸是否符合规格要求,以及尺寸的波动范围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控制图控制图是用于监控过程稳定性的重要工具。

常见的控制图有均值极差控制图、均值标准差控制图、中位数极差控制图等。

控制图通过绘制质量特性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设置控制限,来判断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当控制图中的数据点超出控制限或呈现出异常的趋势时,表明过程可能存在异常因素,需要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以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

3、抽样检验抽样检验是从一批产品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检验,根据样本的质量情况来推断整批产品的质量状况。

抽样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抽样风险、检验成本和质量要求等因素。

合理的抽样检验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检验成本,提高检验效率。

第七章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

第七章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

第七章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1)[例题]对总体中的全部个体进行编号,然后抽签、摇号确定中选号码,相应的个体即为样品。

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A )。

(2009考题)A 完全随机抽样B 分层抽样C 等距抽样D 整群抽样答案:A[例题]施工过程中,使用控制图分析生产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时,常采用( )的方法收集数据。

(2007考题)A. 单纯随机抽样B. 等距抽样C. 多次抽样D。

整群抽样答案:B。

解析:控制图是用样本数据来分析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有效工具。

它的用途主要有两个:(1)过程分析,即随机连续收集数据,绘制控制图,观察数据点分布情况并判定生产过程状态。

(2)过程控制,为此,要定时抽样取得数据,将其变为点子描在图上,发现并及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失调现象,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

控制图常采用等距抽样方法。

[例题]质量检验时,将总体按某一特性分为若干组,从每组中随机抽取样品组成样本的抽样方法称为( B ).(2010考题)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等距抽样D.多阶段抽样[例题]根据质量数据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

A。

计量值数据B。

计数值数据C。

计件值数据D. 计点值数据E. 计价值数据答案:AB解析:根据质量数据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计量值数据和计数值数据两大类。

计件值数据和计点值数据包含在计数值数据中。

E.计价值数据是干扰项。

[例题]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它是用数据变动的幅度来反映其分散状况的特征值。

A.极差B。

标准偏差C.变异系数D.算术平均数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极差概念,应注意识别两类特征值的含义.[例题]描述质量特性数据离散趋势的特征值是( )。

(2009考题)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极差D.期望值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点也是与极差相关的概念,描述数据离散(或称分散/离中)趋势的特征值有极差、标准偏差、变异系数等,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值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期望值等,应注意识别两类不同含义的特征值。

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doc15)

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doc15)

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doc15)1.简述质量统计推断工作过程。

质量统计推断工作是运用质量统计方法在生产过程中或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样本,通过对样品进行检测和整理加工,从中获得样本质量数据信息,并以此为依据,以概率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对总体的质量状况作出分析和判定。

质量统计推断工作过程见图4-5。

图4-5 质量统计推断工作过程2.简述质量数据的收集方法。

(1)全数检验全数检验是对总体中的全部个体逐一观看、测量、计数、登记,从而获得对总体质量水平评判结论的方法。

(2)随机抽样检验抽样检验是按照随机抽样的原那么,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组成样本,依照对样品进行检测的结果,推断总体质量水平的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2)分层抽样;3)等距抽样;4)整群抽样;5)多时期抽样。

3.描述质量数据集中趋势、离散趋势的特点值有哪些?如何运算?(1)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特点值有:1)算术平均数①总体算术平均数②样本算术平均数2)样本中位数当样本数n为奇数时,数列居中的一位数即为中位数;当样本数n为偶数时,取居中两个数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

(2)描述数据离散趋势的特点值有:1)极差R其运算公式为:2)标准偏差①总体的标准偏差σ`②样本的标准偏差S3)变异系数4.质量数据有何特性?质量数据具有个体数值的波动性和总体(样本)分布的规律性。

在实际质量检测中,我们发觉即使在生产过程是稳固正常的情形下,同一总体(样本)的个体产品的质量特性值也是互不相同的。

这种个体间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性,反映在质量数据上即为个体数值的波动性、随机性,然而当运用统计方法对这些大量丰富的个体质量数值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后,我们又会发觉这些产品质量特性值(以计量值数据为例)大多都分布在数值变动范畴的中部区域,即有向分布中心靠拢的倾向,表现为数值的集中趋势;还有一部分质量特性值在中心的两侧分布,随着逐步远离中心,数值的个数变少,表现为数值的离中趋势。

质量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反映了总体(样本)质量变化的内在规律性。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质量统计分析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质量统计分析
(六)控制图法 1.控制图的基本形式及其用途
控制图又称管理图。它是在直角坐标系内画 有控制界限,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状态 的图形。利用控制图区分质量波动原因,判明生 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方法称为控制图法。 (动态控制)
第一节 质量统计分析
(1)控制图的基本形式
被 控 制 对 象
样本序号或抽样时间 控制图基本形式
稳定状态——当控制图同时满足: (1)点子几乎全部落在控制界限之内; (2)控制界限内的点子排列没有缺陷。 如果点子的分布不满足其中任何一条,都应判断生产 过程为异常。
第一节 质量统计分析
(1)点子几乎全部落在控制界线内,是指应符合 下述三个要求:
1)连续25点以上处于控制界限内。 2)连续35点中仅有1点超出控制界限。 3)连续100点中不多于2点超出控制界限。 (2)点子排列没有缺陷,是指点子的排列是随机 的,而没有出现异常现象。这里的异常现象是指点子排 列出现了“链”、“多次同侧”、“趋势或倾向”、 “周期性变动”、“接近控制界限”等情况。
第一节 质量统计分析
二、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包括:调查表法、分层法、排列图法、因果分
析图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相关图法。 (一)调查表法
利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表对质量数据进行收集、 整理和粗略分析质量状态的一种方法。
预制混凝土构件(混凝土空心板)外观质量问 题调查表 表3-2
第一节 质量统计分析
预制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问题调查表 表3-2
种不同方法或两台设备或两组工人生产,两方面
数据混一起造成的。
第一节 质量统计分析
【例题】将两种不同方法或两台设备或两
组工人进行生产的质量特性统计数据混在
一起整理,将形成( )直方图。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质量统计分析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质量统计分析
值属于计量值的控制,如时间、长度、重量、 强度、成分等连续型变量。计量值性质的质量 特性值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2)计数值控制图。通常用于控制质量数 据中的计数值,如不合格品数、疵点数、不合 格品率、单位面积上的疵点数等离散型变量。
长沙二三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第一节 质量统计分析
4.控制图的观察与分析 绘制控制图的目的是分析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
(a)
第一节 质量统计分析
图3-11 实际质量分析与标准比较
第一节 质量统计分析
【例题】由于分组组数不当或者组距确定不当,
将形成( )直方图。【2013年真题】P71
A.折齿型
B.缓坡型
C.孤岛型
D.双峰型
【233网校答案】A
【233网校解析】B操作中对上下线控制太严,C
原材料发生变化、临时他人顶班作业,D由于两
第一节 质量统计分析
(1)控制图的基本形式
被 控 制 对 象
样本序号或抽样时间 控制图基本形式
长沙二三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第一节 质量统计分析
(2)控制图的用途 控制图是用样本数据来分析判断生产过程是否
处于稳定状态的有效工具。用途: 1)过程分析,即分析生产过程是否稳定。 2)过程控制,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状态。 静态分析法:排列图、直方图、因果分析图、
【例题】 在常用的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中,可
以用来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之
间关系的方法是( )。【2007年真题】P66
A.相关图法
B.树枝图法
答案】B
【233网校解析】因果分析图法是利用因果分析图来
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结果)与其产生原因
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A显示两种数据之间的关系;

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与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检验标准实用指导手册

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与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检验标准实用指导手册

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与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检验标准实用指导手册作者:编委会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10月开本:16开精装册数:全两卷光盘数:0定价:598元优惠价:299元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在当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详细介绍:第一章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概述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建设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及特点第三节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管理第四节工程质量责任体系第二章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和招标阶段质量第一节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第二节工程施工招标阶段质量控制第三章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质量控制的依据、方法及程序第三节合同项目开工条件的审查第四节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第五节施工过程影晌因素的质量控制第六节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第七节设备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第八节质量控制实例第四章水利工程质量评定、验收矛口保修期的质量第一节工程质量评定第二节工程验收第三节保修期的质量控制第五章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第一节工程质量检验概述第二节抽样检验原理第六章水利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第七章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第八章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第九章质量管理体系简介第十章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与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重点要点第一节《水和l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 176 2007)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二节《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试行)》(SL 239一1999)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三节《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一2008)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四节《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一2006)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五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下)及相关规范内容介绍第六节《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OL IT5123-2000)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七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1支施验收技术规程»(SL387-2007)的主要内容和胡范围第八节《水电农村电气化验收规程»(SL296一2004)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九节《农村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口向评价规程》(SL315-2005)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十节《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验收规程»(sL I z304-2004)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十一节《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168一1996)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十二节《泵站安装及验收规范»(SL 317一2004)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十三节《水泵模型及装置模型验收试验规程》(SL 140-2006)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十四节《水泵模型浑水验收试验规程»(SL141-2006)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十五节《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 381-2007)的主要内容和胡范围第十六节《水电水利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 I T 5018-2004)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十七节《水电水手IJ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 I T 5017-2007)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十八节《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 51611~5161. 17-200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十九节《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 (2004年版)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二十节《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 (2006年版)第二篇水力发电及新能源工程)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十一章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执行标准中注意的问题第一节质量验收评定表填写时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进行竣工验收时应注意的问题附录一项目划分附录二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附录三施工质量评定表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与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检验标准实用指导手册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与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检验标准实用指导手册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与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检验标准实用指导手册第一章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概述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建设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及特点第三节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管理第四节工程质量责任体系第二章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和招标阶段质量第一节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第二节工程施工招标阶段质量控制第三章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质量控制的依据、方法及程序第三节合同项目开工条件的审查第四节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第五节施工过程影晌因素的质量控制第六节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第七节设备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第八节质量控制实例第四章水利工程质量评定、验收矛口保修期的质量第一节工程质量评定第二节工程验收第三节保修期的质量控制第五章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第一节工程质量检验概述第二节抽样检验原理第六章水利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第七章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第八章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第九章质量管理体系简介第十章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与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重点要点第一节《水和l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 176 2007)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二节《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试行)》(SL 239一1999)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三节《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一2008)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四节《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一2006)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五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下)及相关规范内容介绍第六节《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OL IT5123-2000)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七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1支施验收技术规程»(SL387-2007)的主要内容和胡范围第八节《水电农村电气化验收规程»(SL296一2004)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九节《农村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口向评价规程》(SL315-2005)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十节《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验收规程»(sL I z304-2004)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十一节《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168一1996)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十二节《泵站安装及验收规范»(SL 317一2004)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十三节《水泵模型及装置模型验收试验规程》(SL 140-2006)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十四节《水泵模型浑水验收试验规程»(SL141-2006)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十五节《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 381-2007)的主要内容和胡范围第十六节《水电水利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 I T 5018-2004)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十七节《水电水手IJ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 I T 5017-2007)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十八节《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 51611~5161. 17-200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十九节《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 (2004年版)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二十节《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 (2006年版)第二篇水力发电及新能源工程)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十一章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执行标准中注意的问题第一节质量验收评定表填写时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进行竣工验收时应注意的问题附录一项目划分附录二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附录三施工质量评定表作者:编委会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10月开本:16开精装册数:全两卷光盘数:0定价:598元优惠价:299元本店订购简单方便,可以选择货到付款、汇款发货、当地自取等方式全国货到付款,满200元免运费,更多请登陆文成图书。

监理工程师-目标控制(水利)【质量】-第七章第二节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

监理工程师-目标控制(水利)【质量】-第七章第二节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

第二节 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用于质量分析的工具很多,常用的有直方图法、控制图法、排列图法、分层法、因果分析图法、相关图法和调查表法。

一、直方图法 (一)直方图法的用途直方图法即频数分布直方图法,通过直方图的观察与分析,可了解生产过程是否正常,估计工序不合格品率的高低,判断工序能力是否满足,评价施工管理水平等。

其缺点是:不能反映质量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要求收集的数据较多,一般要 50 个以上,否则难以体现其规律。

(二)直方图的绘制方法1.收集整理数据某工程浇筑混凝土时,先后取得混凝土抗压强度数据,见表混凝土抗压强度数据表单位:MPa2.计算极差R找出全部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计算出极差。

本例中:x max =39.7MPa,x min =20.3MPa,极差R=19.4MPa 3.确定组数和组距(1) 确定组数 k 。

确定组数的原则是分组的结果能正确地反映数据的分布规律。

组数应根据数据多少来确定。

组数过少,会掩盖数据的分布规律;组数过多,使数据过于零乱分散,也不能显示出质量分布状况。

一般可由经验数值确定,50〜100 个数据时,可分为 6〜10 组;100〜250 个数据时,可分为7〜12 组;数据 250 个以上时,可分为 10〜20 组;本例中取组数k=7。

(2) 确定组距h 。

组距是组与组之间的间隔,也即一个组的范围。

各组距应相等,即组距=极差/组数本例中组距h=19.4/7=2.77,为了计算方便,这里取h=2.78。

其中,组中值按下式计算:4. 确定组界值确定组界值就是确定各组区间的上、下界值。

为了避免 X min 落在第一组的界限上,第一组的下界值应比X min 小;同理,最后一组的上界值应比X max 大。

此外,为保证所有数据全部落在相应的组内,各组的组界值应当是连续的;而且组界值要比原数据的精度提高一级。

一般以数据的最小值开始分组。

第一组上、下界值按下式计算:第一组下界限值:第一组上界限值:第一组的上界限值就是第二组的下界限值;第二组的上界限值等于下界限值加组距 h,其余类推。

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引言工程质量是指一个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和竣工阶段,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能力。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进行统计分析来评估工程的质量水平以及各个阶段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质量指标、质量控制图和敏感性分析。

1. 质量指标质量指标是评估工程质量的重要工具。

通过收集和分析工程数据,可以识别出一些关键的质量指标,用以评估工程质量的表现。

常见的工程质量指标包括:合格率、一次通过率、损失率等。

合格率是指在工程项目中,满足质量标准的项目数量与总项目数量的比例。

一次通过率是指在工程审查或检查中,通过的项目数量与总项目数量的比例。

损失率是指在工程过程中出现问题或损失的项目数量与总项目数量的比例。

在统计分析中,我们可以使用质量指标来评估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和改进的潜力。

通过分析质量指标的变化趋势和波动性,可以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工程质量。

2. 质量控制图质量控制图是一种常用的质量统计分析工具,用于监控工程质量的变化,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它通过绘制工程质量数据的变化曲线,以便查看和分析数据的异常变化。

常见的质量控制图包括:过程能力图、P控制图、C控制图和S控制图等。

其中,过程能力图用于评估工程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P控制图用于监控工程质量的合格率变化;C控制图用于监控工程质量的损失率变化;S控制图用于监控工程质量的一次通过率变化。

通过观察质量控制图上的数据变化趋势和异常点,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工程质量问题,从而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3. 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一种通过模拟和分析不同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最能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其负面影响。

在敏感性分析中,需要首先确定需要分析的因素,例如材料性能、施工工艺等。

然后,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变动和模拟,观察工程质量的变化。

最后,根据结果,调整和优化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以提高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

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是指通过对工程质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以便于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价和改进的一种方法。

在工程领域,质量是关乎工程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工程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需要收集大量的工程质量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检测数据、质量抽样数据、工程质量评价报告等。

通过收集这些数据,可以全面了解工程质量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的统计分析提供充分的依据。

其次,对收集到的工程质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是工程质量统计分析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可以清晰地了解各项工程质量指标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清晰的数据基础。

在进行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时,需要运用一些统计方法和工具,如均值、标准差、频数分布、质量控制图等。

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对工程质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为工程质量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只有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才能得出准确的分析结论,为工程质量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除了对工程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外,还需要进行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

通过与历史数据或其他工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找出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通过对工程质量数据的趋势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工程质量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工程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总之,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工程质量管理手段,通过对工程质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可以全面了解工程质量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并为工程质量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在工程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工程质量的提升和工程安全的保障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1)
[例题]对总体中的全部个体进行编号,然后抽签、摇号确定中选号码,相应的个体即为样品。

这种抽样方法称为(A)。

(2009考题)
A完全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答案:A
[例题]施工过程中,使用控制图分析生产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时,常采用()的方法收集数据。

(2007考题)
A.单纯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多次抽样
D.整群抽样
答案:B.
解析:控制图是用样本数据来分析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有效工具。

它的用途主要有两个:(1)过程分析,即随机连续收集数据,绘制控制图,观察数据点分布情况
并判定生产过程状态。

(2)过程控制,为此,要定时抽样取得数据,将其变为点子描在图上,发现并及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失调现象,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

控制图常采用等距抽样
方法。

[例题]质量检验时,将总体按某一特性分为若干组,从每组中随机抽取样品组成样本
的抽样方法称为(B)。

(2010考题)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等距抽样
D.多阶段抽样
[例题]根据质量数据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

A.计量值数据
B.计数值数据
C.计件值数据
D.计点值数据
E.计价值数据
答案:AB
解析:根据质量数据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计量值数据和计数值数据两大类。

计件值数据和计点值数据包含在计数值数据中。

E.计价值数据是干扰项。

[例题]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它是用数据变动的幅度来反映其分散状况的特征值。

A.极差
B.标准偏差
C.变异系数
D.算术平均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极差概念,应注意识别两类特征值的含义。

[例题]描述质量特性数据离散趋势的特征值是()。

(2009考题)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极差
D.期望值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点也是与极差相关的概念,描述数据离散(或称分散/离中)趋势的特征值有极差、标准偏差、变异系数等,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值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期望值等,应注意识别两类不同含义的特征值。

[例题]在下列事件中,可引起质量波动的偶然性原因是()。

(2007考题)
A.设计计算允许误差
B.材料规格品种使用错误
C.施工方法不当
D.机械设备出现故障
答案:A.
解析:实际生产中,影响因素的微小变化具有随机发生的特点,是不可避免、难以测量和控制的,或者是在经济上不值得消除,它们大量存在但对质量的影响很小,属于允许偏差、允许位移范畴,引起的是正常波动。

而BCD三种原因引起的波动是系统性原因造成的。

[例题]质量特性值在质量标准允许范围内的波动是由()原因引起的。

(2009考题)A.偶然性
B.系统性
C.异常性
D.相关性
答案:A.
[例题]质量控制统计分析方法中最基本的一种方法是(),其他统计方法一般都要与之配合使用。

A.排列图法
B.分层法
C.直方图法
D.相关图法
答案:B
解析:分层法又叫分类法,是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是质量控制统计分析方法中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分层法一般都要与其他统计方法配合使用。

[例题]在质量管理排列图中,对应于累计频率曲线80%~90%部分的,属于()影响因素。

P141(2010年考题)
A.一般
B.主要
C.次要
D.其他
答案:C
【例题】在常用的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中,可以用来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方法是()。

(2007考题)
A.相关图法
B.树枝图法
C.排列图法
D.直方图法
答案:B.
解析: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方法是因果图,即树枝图法,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方法是直方图法;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有效方法是排列图法;显示两种质量数据之间关系的方法是相关图法。

注意识别质量控制统计方法的不同作用是考生应特别关注的知识点。

[例题]在质量管理中,直方图法的用途有()。

(2009考题)
A.分析判断产品的质量状况
B.估算施工生产过程总体的不合格品率
C.评价过程能力
D.分析生产过程是否稳定
E.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状态
答案:ABC
解析:DE两项是控制图的作用。

[例题]由于分组不当或者组距确定不当出现的直方图是()型。

A.折齿型
B.孤岛型
C.右缓坡型
D.双峰型
答案:A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分组不当或者组距确定不当作出的直方图是折齿型。

[例题]如图7—9(d),B在T中间,但两边余地太大,说明()。

A.这样如果生产状态一旦发生变化,就可能超出质量标准下限而出现不合格品
B.生产过程一旦发生小的变化,产品的质量特性值就可能超出质量标准
C.加工过于精细,不经济
D.已出现不合格品
答案:C
解析:根据以上将正常型直方图与质量标准比较的6种图形,进而来判断实际生产过程能。

则B在T中间,两边余地太大的图形,说明加工精细,不经济。

故正确答案是C。

[例题]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直方图可用于()。

P144-145(2010年考题)
A.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B.分析判断质量问题的状况
C.估算生产过程整体的不合格品率
D.分析生产过程是否稳定
E.评估过程能力。

答案:BCE
[例题]控制图是用样本数据来分析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有效工具。

它的用途主要有()。

A.过程分析
B.过程控制
C.过程判断
D.过程稳定
E.过程变化
答案:AB
[例题]质量控制图的用途是(A)。

(2009考题)
A.分析并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状态
B.分析判断产品质量分布状况
C.系统整理分析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D.寻找影响质量的主次因素
答案:A
解析:A为控制图的两种作用;B是直方图的作用;C是因果图的作用;D是排列图的作用。

[例题]下列质量管理应用的统计方法中,具有动态分析功能的是()。

(2010考题)
A.排列图法
B.因果分析图法
C.直方图法
答案:D
[例题]在质量控制中()是用来显示两种质量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A.排列图
B.直方图
C.控制图
D.相关图
答案:D
【例题】计数标准型二次抽样检验方案为(n1、c1、r1、n2、c2),其中c为合格判定数,R为不合格判定数,若n1中有d1个不合格品,n2中有d2个不合格品,则可判断送检品合格的情况有()。

(2005年)
A.d1=c1
B.d1<c2
C.d2<c2
D.d2=c2
E.d1+d2<c2
【答案】AE
解析:根据计数标准型二次抽样检验程序要求,当d1=c1时,符合第一次抽样结果就
满足合格判定数c1合格判定(小于和等于)的要求;当d1<c2时符合第一次抽样结
果就满足最终两次之和的合格判定数c2判定的要求;而d1+d2<c2满足最终两次抽
样结果之和小于(等于)合格判定数c2的要求。

C和D两项不符合计数标准型二次
抽样检验程序要求,只有d1+d2≤c2时可判断送检品合格。

[例题]在抽样检验方案中,将合格批判定为不合格批而错误地拒收,属于()错误。

(2009考题)
A.第一类
B.第二类
C.第三类
D.第四类
答案:A【例题】实际抽样检验方案中将合格批判定为不合格而拒收的错误,称为(
)错误。

P156
B.第二类
C.抽样方法
D.检验方法
【答案】A
解析:抽样检验中出现的合格品错判是生产者所要承担的风险,称为第一类错误。

把不合格品漏判成合格品是使用者所要承担的风险,称为第二类错误。

生产者特别要防止质量合格的产品错被拒收;反之,使用者(业主)则力求避免或减少接收质量不合格的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