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牧草栽培技术
优质牧草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要点

优质牧草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要点优质牧草是畜禽养殖业中重要的饲料资源,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养殖业的效益和畜禽健康。
优质牧草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是牧草生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牧草生产者有所帮助。
一、优质牧草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与改良优质牧草喜欢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选择种植地时应选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值6.5-7.0的土壤。
如土壤PH值不达标,应添加石灰等物质进行调整。
还可以加入有机肥或者化肥进行土壤改良,以保证牧草的正常生长。
2. 种子选择与播种在种子选择上,应当选用良种,如早熟、抗逆、产量高、品质好的种子。
播种时间通常在春季或秋季,春季选在草生长旺盛的时候,秋季选在天气凉爽、种子发芽生长慢的时候。
播种时应保证均匀、密实,适量撒播种子,以保证优质牧草的生长。
3. 合理施肥在牧草生长期间,通过施肥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肥料应选择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土壤中养分的均衡供给。
在生长初期应多施加氮肥,促进牧草的生长;在生长中后期应适量增加钾、磷肥的施用,以增加牧草的抗逆能力和提高品质。
4. 合理管理在牧草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适时的管理,包括及时修剪、浇水、松土等。
适时的修剪可以促进牧草的分蘖,有利于牧草的疏松生长;适量的浇水可以保证牧草的正常生长,应避免过量浇水导致积水,影响牧草的生长;松土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牧草的根系生长。
还需要定期清除杂草,保持牧草的生长环境整洁。
二、病虫害的防治要点1. 病害防治(1)锈病防治:优质牧草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锈病性强的品种、定期喷洒杀菌剂、及时清除病株、间作作物等。
(1)草地贪夜蛾:草地贪夜蛾是牧草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会导致牧草叶片被啃食,影响牧草的生长。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虫品种、喷洒杀虫剂等。
(2)草蛉:草蛉是牧草上的一种常见害虫,会在牧草上产卵并吸食牧草的汁液。
牧草高产栽培技术

牧草高产栽培技术牧草是畜牧业的重要饲料,高产牧草的栽培技术对畜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牧草高产栽培技术,帮助畜牧业生态化发展。
一、选用品种选用适宜的品种是牧草高产的首要条件。
一般要选择早熟、高产、高质、耐倒伏、耐旱、寿命长、不易生病等品种。
最好是采用国家认定的优良种或新品种,以确保品种的稳定性和产量的稳定性。
二、合理施肥施肥对牧草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夏季和秋季牧草施肥量要适度,以避免施肥过多导致牧草品质下降。
春季是牧草生长的关键期,应适当增加氮肥的施用量,以促进牧草生长。
一般来说,氮肥要均匀地施到牧草地上,避免肥料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发生。
在牧草生长季节应随时检查牧草生长情况,及时修剪多余的枝叶,合理施肥。
三、合理灌溉牧草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灌溉非常重要。
灌溉不足或过度都会影响牧草的生长。
灌溉以保湿为主,减少淋溶灌浆,避免水分的浪费。
合理的灌溉可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避免牧草生长受到干旱的影响。
四、控制病虫害牧草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必须要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主要控制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选择具有抗病性和抗虫性的品种;二是做好田间管理,清除杂草和积水,避免病虫害的滋生;三是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有效的化学或生物控制措施。
五、加强草坪管理牧草产量和品质和草坪管理密切相关。
要保持草地的整洁,定期除草,保证牧草充足的光照和空气,避免踩踏损伤牧草。
对于长势旺盛的牧草,要及时修剪,保证牧草的生长和更新。
六、合理利用田间空隙田间空隙可以利用种植小麦、黄豆等短周期作物,以增加利益。
种植短周期作物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增加养殖草量的供应,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优质牧草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要点

优质牧草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要点优质牧草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直接关系到牲畜的生长发育和肉、奶等畜产品的质量。
如何科学栽培优质牧草,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优质牧草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要点进行介绍。
一、优质牧草的栽培技术(一)选择合适的牧草品种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牧草品种非常重要,因为不同品种的牧草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同。
高寒地区的高山苜蓿、黑麦草等适合生长在低温、高海拔的环境中,而温暖地区的白三叶、黑麦草等则适合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
在栽培优质牧草时,需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牧草品种。
(二)科学施肥施肥是栽培优质牧草的重要环节,适量的施肥可以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在春季牧草生长期前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在生长期适量施入化肥,以满足牧草的养分需求。
但施肥时需注意不要过量,以免造成土壤污染和牧草品质下降。
(三)合理管理合理的管理措施对于牧草的生长和品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耕作和整地,保证土壤的疏松和排水性;在生长期,及时除草、灌溉和修剪,保证牧草的正常生长;在收获后,根据牧草的生长特性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收获期进行收割,以保证牧草的品质。
二、病虫害的防治要点(一)病害防治病害是影响牧草品质的重要因素,一旦发生病害,会严重影响牧草的生长和产量。
及时发现和有效防治病害是栽培优质牧草的关键。
在预防病害方面,可以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合理密植等措施进行预防;在病害发生后,可以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手段进行控制。
加强病害防治的同时也要关注草坪的通风和排水,维持牧草地的通风干燥,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
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对于培育优质牧草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改进栽培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才能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本文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牧草种植技术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的种植方法

牧草种植技术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的种植方法在畜牧业中,牧草是最主要的饲料。
因此,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是农牧业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牧草种植技术,帮助农牧户们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
1. 土壤改良为了获得高产高质的牧草,土壤的改良是首要任务。
首先,做好土壤的基础施肥工作。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合理添加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提供牧草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其次,进行施水管理。
及时浇水、合理控制水量,保持土壤湿润,并防止土壤盐碱化。
此外,还可以采用土壤覆盖技术,避免土壤侵蚀和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水性和肥力。
2. 种植适宜的牧草品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牧草品种非常重要。
不同品种的牧草具有不同的抗病虫害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因此,在种植牧草前,农牧户应该对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分析,并咨询专业技术人员,选择适合的牧草品种。
常见的牧草品种包括狼尾草、早熟禾等,它们都具有高产高质的特点。
3. 合理施肥适量施肥是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首先要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
新种植的牧草需要较高的氮肥和磷肥,而生长期较长的牧草则需要适量的钾肥。
其次,要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方法。
一般来说,在牧草生长的旺季进行追肥,可以采用分层施肥或者滴灌施肥的方法,使养分能够有效吸收利用。
4. 合理管理草地牧草生长期间,合理的管理措施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保证。
首先,要合理控制放牧量和放牧时间,以免牧草过度踩踏和过度放牧导致牧草衰退。
其次,要注意及时修剪牧草,保持草地整洁。
修剪牧草可以促进牧草分蘖,增加产量。
另外,还要注意防治草地的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害虫的侵害。
5. 合理收割牧草在收割牧草时,应根据牧草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收割时间。
一般来说,牧草的营养成分在生长初期较高,此时进行收割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营养价值。
同时,要注意合理的收割高度,避免过度割伐,影响牧草生长和恢复。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的土壤改良、种植适宜的牧草品种、合理施肥、合理管理草地以及合理收割牧草等种植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牧草栽培技术要点

牧草栽培技术要点牧草栽培技术要点:一、土壤准备:⒈选择良好通透性的土壤,避免积水和瘠薄的土壤。
⒉开垦土地,清除杂草和根系。
⒊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和肥力,进行施肥和石灰化处理。
⒋进行土壤深耕和翻底,使土壤松软。
二、品种选择:⒈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
⒉考虑牧草的耐旱性、抗病虫害能力、产量和营养价值等因素。
⒊可适当结合饲料需求和养殖方式选择不同种类的牧草。
三、播种和育苗:⒈根据牧草品种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⒉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发芽等,提高播种率。
⒊采用适当的种植密度和行距,进行均匀播种。
⒋在播种后进行浇水,保持适宜的湿度。
四、肥料和水分管理:⒈依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合理施肥,注意磷、氮、钾的平衡。
⒉定期进行追肥,补充缺失的营养元素。
⒊合理利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肥力。
⒋定期浇水和排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五、除草和病虫害防治:⒈定期除草,保持牧草的生长空间和光照利用。
⒉注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避免数量过多影响牧草生长。
⒊使用合理的农药,并注意使用安全和环保的措施。
注释:⒈积水:土壤过度湿润或无法排水的状态。
⒉瘠薄:土壤营养贫乏,无法满足牧草生长的需求。
⒊施肥:向土壤中添加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
⒋石灰化处理:向土壤中添加石灰,调整土壤酸碱度。
⒌耐旱性: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
⒍抗病虫害能力: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和防御能力。
⒎产量:单位面积上的牧草产量。
⒏营养价值:牧草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和品质。
附件:⒈牧草品种选择表格。
⒉施肥计划表。
⒊病虫害防治措施汇总。
法律名词注释:⒈土地开垦:对未开垦的土地进行开拓和利用的行为。
⒉施肥:向农作物生长环境提供养分的行为。
⒊石灰化处理:向土壤中添加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
⒋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进行补充性施肥的行为。
⒌农药: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和害虫的化学物质。
⒍环保措施: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治理的手段和方法。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技术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技术牧草是草地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牲畜主要的饲料来源,因此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技术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技术,包括种植方法、施肥管理、田间管理、收割技术等方面。
一、种植方法1.选址:牧草的种植需要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避免在低洼地或者排水不畅的地方进行种植。
还需要考虑阳光照射充足的地方,以利于牧草的生长。
2.播种方式:常见的牧草播种方式有直播和育苗移植两种。
直播是将牧草种子直接撒播在地表,然后进行覆土或者轻微压实,使种子紧密接触土壤。
育苗移植是将牧草种子首先在育苗箱中育苗,然后将苗期移植到指定的地块中。
两种方式都需要注意适时播种,并且保证适量的种子数量。
3.密度控制:根据牧草的生长习性和地块大小进行合理的密度控制。
不同种类的牧草对密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密度过大会影响光照和通风,密度过小则会导致资源浪费和土壤水分的过度蒸发,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控制。
二、施肥管理1.施肥时间:牧草的施肥时间一般分为基础施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基础施肥是在种植前进行的,主要是为了改良土壤和提供养分,而追肥则是在生长期进行的,用于补充牧草生长所需的养分。
2.施肥方法:施肥方法主要有化肥施用和有机肥施用两种。
化肥施用一般包括底肥和追肥两种方式,而有机肥施用则可以选择有机肥料堆肥和有机底肥的方式进行。
3.施肥量控制:施肥量的控制需要根据土壤肥力和牧草种类进行合理的计算和施用,过量的施肥会导致土壤污染和养分浪费,而施肥不足则会影响牧草的生长和产量。
三、田间管理1.除草管理:除草是保证牧草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环节,通过人工或者机械的方式对杂草进行定期除去,保证牧草的光照、通风和养分的供给。
2.水分管理:合理的水分管理对于牧草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需要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和气候特点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保证牧草的生长所需的水分供给。
3.病虫害防治:牧草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定期巡查,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保证牧草的生长健康。
牧草高产栽培技术

牧草高产栽培技术
牧草是畜牧业的重要素材,也是生物能源的重要来源。
因此,如何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
下面是牧草高产栽培技术的介绍。
1. 土壤准备
首先,在牧草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
如果土壤质量较差或有病虫害,要先清理土壤并加入有机肥。
有机肥可使土壤质地更松散,保持水分和营养,同时提供生物活性物质,有效提高根系吸收能力。
2. 牧草种植
牧草的种植可选用直播或插秧两种方式。
直播一般适用于田间均质的土壤,适合于大面积种植;插秧适用于土壤质量差的区域,以及在容易积水的地方。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密植牧草,以便充分利用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和收获。
3. 灌溉管理
灌溉是牧草高产的关键。
根据不同的牧草品种和生长时期,在不同时间段内适当增加灌溉量是必要的。
在一定温度和水分条件下,牧草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加快,所以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达到极好的效果。
4. 施肥
在致力于提高牧草产量的栽培过程中,充足的营养是牧草成长所需的关键因素。
为了充分发挥牧草的生物能量,应在不同生长期施肥。
不同品种的牧草需要不同的营养成分,较好的肥料方案可以帮助提高收益。
5. 收割和处理
在秋季和冬季,牧草收割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资源。
当牧草达到切割标准时,应立即进行收割。
牧草的切割要正确,切割后要测定牧草的干物质同水分比例,以保证有利于储存和使用。
将收获的牧草广泛用于畜牧业生产,对于提高牧草的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牧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牧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概述牧草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牲畜的饲养效益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牧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帮助农民朋友们实现牧草生产的良好效益。
1. 土壤改良牧草的栽培首先需要重视土壤改良工作。
通常采取的措施包括有机肥的施用、矿质肥料的合理使用、土壤水分管理、有害土壤菌的控制等。
有机肥的添加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牧草产量。
矿质肥料的合理使用可以让牧草摄取到充足的养分,增加牧草的养分含量。
合理的水分管理有助于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控制害虫及病害的发生。
此外,对于有害土壤菌的防治,可以采取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以保证牧草的生长。
2. 牧草品种选择牧草品种的选择与牧草的质量和产量息息相关。
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和畜牧业的需求,选择适应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的牧草品种。
比如在高海拔地区,可以选择高寒牧草进行栽培;在沼泽地区,可以选择湿生牧草。
在品种选择过程中,可以向农业专家咨询,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3. 合理的播种时机牧草的播种时机对于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机可以增加根系发育,提高牧草对于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
通常,牧草的播种时机应该结合当地的气候和生态条件来确定。
在温暖地区,可以选择在早春和秋季播种,利用气温适宜、水分充足的特点促进牧草生长;而在寒冷地区,可以选择在春季进行播种,避免寒冷天气对于牧草的影响。
4. 精细管理牧草的精细管理是确保牧草高效栽培的重要保证。
精细管理的要点包括适量的浇水和施肥、防治病虫害、合理的修剪等。
牧草对于水分的需求较高,但也不能过量浇水,以免导致浸渍和水分过剩。
施肥方面,要根据牧草的生长阶段和养分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同时,及时发现和处理牧草的病虫害问题,以避免疫病传播和产量降低。
合理的修剪可以促进牧草的侧枝分叉,增加叶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5. 病虫害防治牧草的病虫害是影响其优质高效栽培的主要因素之一。
防治病虫害的关键在于做好病虫害的防控措施。
高产高效的牧草栽培技术

高产高效的牧草栽培技术牧草是畜牧业中重要的饲料来源之一,其生产率和质量对畜牧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实现高产高效的牧草栽培,农民需要掌握科学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能够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的栽培技术。
1. 选择优质种子牧草的生产始于种子的选择。
选择适应本地生态环境并且具有高产性、抗病虫害的牧草品种至关重要。
农民应该从可信赖的种植基地或农药大厂购买种子,并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牧草品种。
2. 土壤改良土壤是牧草生长的基础。
农民应该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酸碱度。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施肥,添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此外,农民还可以进行石灰中和处理,调整土壤的酸碱度,有助于牧草的生长。
3. 合理的灌溉管理牧草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
农民应该合理安排灌溉管理,根据牧草的生长阶段和土壤的湿度确定灌溉的频率和水量。
灌溉时应该避免积水和过度湿润,以防止根系腐烂和疾病的发生。
4. 控制病虫害病虫害是影响牧草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农民应该定期巡查牧草田,并注意病虫害的早期预警。
一旦发现病虫害,应该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如合理使用农药或寄生虫来控制害虫数量。
此外,合理的旋作制度和增加品种多样性也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 种植管理种植管理是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
农民应该合理安排牧草的种植密度,防止密植和疏植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定期修剪牧草可以促进侧枝分枝,增加产量。
除草和翻耕可以帮助减少杂草的竞争,提供更多的养分给牧草。
6. 合理的收割时间合理的收割时间对牧草品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农民应该根据牧草的生长周期和用途,选择最佳的收割时间。
早熟阶段收割的牧草含有更多的养分,适合作为饲料;成熟期收割的牧草产量高,适合干草制作。
综上所述,掌握高产高效的牧草栽培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应该选择优质种子,进行土壤改良,实施合理的灌溉管理,控制病虫害,加强种植管理,并选择合适的收割时间。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技术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技术牧草是牲畜的重要饲料之一,对于养殖业来说,科学、高效地种植和利用牧草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牧草种植管理与利用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牧草的种植管理技术1. 地块选择:牧草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肥沃的土壤。
因此在选择地块时,应尽量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用于种植牧草。
2. 土壤改良:在种植牧草之前,可以通过施肥、翻耕等措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为牧草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
3. 种子选择:种子的选择对于牧草的生长和质量至关重要。
不同的牧草种类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因此在选择种子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饲料需求等因素进行选择。
4. 播种方法:播种的方法和时间也对牧草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春季和秋季是较为适宜的播种时间,在播种时需要注意适量的密度和深度。
5. 管理保护:牧草在生长期间需要及时的浇水、施肥和除草等管理措施。
要合理安排牲畜的放牧时间,避免过度踩踏和过度利用。
6. 病虫害防治:在牧草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会对牧草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
因此需要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保证牧草的健康生长。
二、牧草的利用技术1. 收割技术:牧草的收割时间和方法对于牧草的质量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可以选择进行干草或青贮的方式进行保存,不同的保存方式对牧草的质量和保存期限有所影响。
2. 储存保鲜:对于收获的干草或青贮饲料需要进行储存保鲜,以便日后利用。
在储存时需要注意通风、防潮、防鼠等措施,保证饲料的质量。
3. 饲料配比:在利用牧草时,需要根据牲畜的种类、数量、生长阶段和饲养目标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饲料配比,以满足牲畜的营养需求。
4. 利用技术:除了直接喂牲畜之外,牧草还可以通过加工制成颗粒饲料、浓缩饲料、青贮饲料等形式进行利用,以满足不同需求。
5. 余草处理:有些地区在牧草生长过程中会有剩余的草料,可以通过制作干草、青贮、发酵等方式进行处理,以便日后利用。
高产牧草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高产牧草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牧草是畜牧业中重要的饲料资源,对于提高牲畜的饲养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确保牧草的高产和优质是农牧户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效栽培牧草的技术,以帮助农牧户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一、土壤改良1.合理施肥:牧草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合理施肥是提高产量的基础。
在肥料的选择上,可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进行补充。
平衡使用有机肥和化肥,并合理控制施肥量,减少养分的浪费。
2.水分管理:牧草的生长对水分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牧草的灌溉需求。
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量,根据牧草的需水量进行浇灌,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灌溉。
3.土壤调理:牧草的生长对土壤的松软度和透气性要求较高。
可以通过翻耕、保水、保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二、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和畜牧业需求的牧草品种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质量好的牧草品种。
如常用的高产优质牧草有紫花苜蓿、黑麦草、高羊茅等。
三、合理种植管理1.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牧草生长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一般来说,春季和秋季是较为适宜的播种季节,避免在严寒或高温时期进行播种。
2.畜牧轮牧:合理进行畜牧轮牧可以提高牧草的利用效率。
及时将牲畜转移到新的牧草地,避免牧草被过度放牧,保持牧草的生长力和产量。
3.病虫害防治:牧草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影响生长和品质。
定期巡视牧草地,及时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四、剪刈管理剪刈是牧草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剪刈可以促进新的生长,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在剪刈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剪刈高度:根据牧草的生长特点和需求,合理确定剪刈高度。
一般来说,保留适量的茎叶可以促进牧草的新陈代谢和再生能力。
2.剪刈频次:根据牧草的生长速度和畜牧需求,制定合理的剪刈频次。
适当的剪刈可以控制牧草的生长速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剪刈频次。
3.剪刈工具和技术:选择适合的剪刈工具和技术进行剪刈,避免对牧草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优质牧草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要点

优质牧草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要点优质牧草是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资源,对于提高畜牧养殖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牧草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是牧草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下面将介绍优质牧草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要点。
1.选择合适的地块:牧草生长喜欢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环境,因此在选择地块时应选择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
2.土壤改良:在选择地块后,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对于肥力较低的土壤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或化肥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地。
3.选择合适的牧草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养殖需求,选择适合的牧草品种进行种植。
不同的牧草品种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牧草品种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4.适时播种:适时播种是保证牧草生长的重要环节。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选择适当的播种期和播种量,保证牧草的正常生长。
5.合理施肥:牧草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因此需要合理施肥。
根据牧草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肥量,保证牧草生长的需要。
6.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保证牧草生长的关键。
保持地表湿润,及时除草、松土、追肥,定期修剪,及时排灌水等措施可以提高牧草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二、病虫害的防治要点:1.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是预防病虫害的关键。
及时清除病虫害的来源,例如加强田间病虫害的监测,清除病虫害的过渡宿主和侵染源,清除田间杂草等。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不仅能提高牧草的营养状态,还能增强牧草的抗病虫能力。
施肥应注意合理用量、均匀施肥、分期施肥等。
3.合理选用农药:在病虫害发生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农药的选用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种类,选择对该病虫害有效、无毒副作用的农药进行防治。
4.定期监测:定期监测田间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初期侵染,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加强生态调控:加强生态调控是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增加天敌的数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优质牧草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要点

优质牧草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要点牧草是畜牧业的重要饲料,对于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保障牧草质量的提高是农牧业生产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优质牧草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要点。
一、优质牧草栽培技术1. 土壤改良好的土壤是牧草生长的基础。
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有不同的施肥方法。
在施肥过程中,要以有机肥为主,结合矿质肥施用。
同时,注意需要添加的磷、氮、钾的比例,以维持土壤的平衡。
2. 适应性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应当地的草种。
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土壤中不同的草种适应性不同。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草种,可以增加草地的利用价值,提高牧草生产效益。
3. 合理耕作进行合理地耕作可以改善牧草生长状况,通风透气、排水良好,逐步形成稳定的草皮。
同时,国内一般推荐每年耕地深度小于10cm,这样可以保持土壤肥力与水分含量的平衡。
4. 合理灌溉陆生牧草主要应用自然降雨和灌溉的形式,如果夏季降雨不足,可考虑采用浇灌或喷灌的方式,但要注意浇水幅度与时间,以避免产生水浸坑,增加地面湿度,从而对牧草带来负面影响。
5. 良好防护同时,应对草地进行适当保护。
例如,合理配置放牧时间、合理牧草权利、改善草地质量等。
二、病虫害防治1. 病害防治病害是牧草生产中常见的问题。
针对不同病害,采取相应的措施:(1)红雨菌病红雨菌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菌,可以通过种子、处理器具和人员而传播。
在现代畜产业中,种子和处理器具是病菌传播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维持高标准的处理器具卫生。
(2)星芒病星芒病是导致草地退化倒垂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病对长鞭草危害最为严重。
预防星芒病的最好方法是采取合理的草地管理措施。
(3)叶斑病叶斑病是牧草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可以通过风、气流和水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采用有病害的种子进行种植、草地间的间隔足够、以及及时消除发病菌。
(1)蛴螬蛴螬是最常见的害虫,可以通过捕捉或使用除虫剂对其进行防治。
(2)草螟总之,确定为牧草生产选择适宜的栽培技术非常重要,同时牧草病虫害的防治也是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牧草高产栽培技术

牧草高产栽培技术牧草是牲畜的主要饲料来源,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牧草的高产栽培技术能够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高畜牧业的效益。
本文将重点介绍牧草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广大农户和畜牧业从业者有所帮助。
一、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牧草品种牧草的生长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牧草高产栽培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牧草品种。
不同的牧草品种对气温、湿度、光照等因素的要求不尽相同,只有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才能够保证牧草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在选择牧草品种时,还需要考虑牧草的生长特点和适用场合,例如有些牧草适合于草坪覆盖,有些牧草适合于草料生产,有些牧草适合于土壤保护等,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况选择适合的牧草品种。
二、科学施肥施肥是牧草高产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促进牧草的快速生长。
在施肥时,需要根据土壤肥力、牧草品种和生长阶段等因素来确定施肥的种类和用量。
一般来说,牧草生长初期需要施入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促进牧草的快速生长;生长中后期则需要适量的磷、钾等元素,以促进牧草的坐褥和蓄积养分。
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微量元素的补充,以保证牧草的全面营养。
三、合理管理地膜地膜是牧草高产栽培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地膜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等,有利于牧草的生长和发育。
在使用地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地膜类型: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性质和牧草品种的要求,选择透气性好、耐用性强的地膜类型。
2. 正确定位地膜铺设时间:一般来说,在春季播种前1-2周可以铺设地膜,以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牧草的早熟生长。
3. 合理控制地膜覆盖面积:地膜覆盖的面积不宜过大,通风透光不良会影响牧草的生长和发育。
4. 地膜管理:及时清除地膜上的雨水和杂物,保持地膜清洁,以确保其正常使用效果。
四、科学灌溉牧草在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够保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牧草的栽培技术要点

牧草的栽培技术要点一、耕整土地:牧草根系民达,须深翻土壤,耕深不少于2O公分(但是盐碱地不宜过深)。
熔翻后土地要耙细,以利于出苗政整齐。
二、播种前的准备:1、选种:将不饱满的籽粒、皮壳去掉,以利于出苗-致。
选种常用方法是配制盐水和硫酸铵溶液,较大充实饱满的种子常沉于溶液-部而皮壳、瘪粒浮于溶液上面。
2、处理:播种前要进行适当晒种,杀死霉菌,提高民芽率。
同时对部分硬实种子(如紫花苜蓿、紫云英等)可用砂子拌和碾磨,去除蜡质,或温水浸种24小时再捞起沥干,易于吸水民芽。
但土壤干旱时则不宜采取浸种处理。
三、播种:1、播种时期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当地温达到lO摄氏度时即可播种。
秋播右因地而行,宜在9月一一lO月进行,以便于幼苗过冬。
春播、秋播都可以的牧草,以秋播为佳,可减少幼苗杂草侵害。
2、播种方法:以条播为好,便于中耕除草和施肥,条播窄行距25公分至3O公分,宽行距4O公分至6O公分,留种用的,行距可适当放宽一些。
3、播种方式:一般实行单播,即一种牧草单独播在一块地里。
也可用豆科和禾本科牧草间行混播,能增加产量的均衡与稳定性。
或者采取育苗移栽,调节茬口矛盾。
4、播种深度:牧草种子播种深度适当,一般在2公分到3公分之间。
大粒种子应深,小粒者宜浅。
疏松土壤稍深,粘重土壤稍浅。
土壤干燥者稍深,潮湿者宜浅。
5、播种量:一般小粒种子的播种量为每亩O.36千克到O.5千克,稍大些的种子为每亩l千克到2千克,留种用的可减少l/3。
四、肥水管理::禾本科牧草以施用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料、豆科牧草只需少量的氮肥,施用量相当于禾本科牧草的l/3至l/2,但需多量的磷、钾肥料,要先施足基肥,一般每亩田施厩肥l5OO 到25OO千克,磷肥每亩lO千克到2O千克,钾肥每亩5千克到lO千克。
追肥多用氮肥,一般在苗期或刈割后及时进行,施用量lO千克到2O千克/亩。
在早春与秋后遇干旱天气,要及时灌溉,补充水分,以利牧草生长。
优质牧草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要点

优质牧草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要点牧草是牲畜的主要饲料来源之一,其优质与否直接影响着养殖业的效益。
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牧草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优质牧草栽培的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要点。
一、优质牧草栽培技术1. 土壤改良牧草生长需要良好的土壤环境,因此必须对土壤进行改良。
首先要了解土壤的肥力水平和土质构成,选择适合牧草生长的土壤类型,根据不同土壤类型进行改良。
可以采用添加有机肥、矿质肥和微量元素等方法来提高土壤的肥力。
另外,还可以通过土地排水和轮作等方式来改良土壤。
2. 种植栽培技术种植前应选择适宜的地段,考虑土壤和水源的情况,进行土地整理和平整,提高土地光合作用效率。
在草种选择方面,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牲畜的生长要求,选择适宜的优质牧草品种。
比如,在北方地区,应选择耐寒的牧草品种,如草地早熟禾、黑麦草等。
在南方地区,应选择耐热的牧草品种,如百喜草、洋牧草等。
种植牧草需要考虑种植密度和肥料使用。
种植密度应根据草种数量和生长水平来确定。
肥料使用应根据生长季节和草种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如利用秋后和春前的机会分别施用大量的基肥和追肥等。
3. 管理技术牧草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防风、保墒、排水、松土、修剪等工作。
这些工作不仅可以促进牧草的生长,而且有助于提高牧草的质量,增加养殖效益。
对于抗旱与适湿的牧草,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采取适当的灌溉措施。
同时,应定期排除杂草和草莓等有害生物,以避免此类生物对牧草的影响。
二、病虫害的防治要点1. 常见病虫害牧草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黑蚊、卷叶蛾、斑蝥和锈病等。
黑蚊是牧草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这种害虫对牧草上的叶片和块茎进行啃咬,会导致牧草生长不良、产量降低等问题。
卷叶蛾是牧草生长过程中另一种常见的害虫,对牧草的生长也有很大的损害。
虫体为灰褐色,蛾翅呈灰褐色,背面有深色斑块,如不及时防治,会在牧草生长旺盛期间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斑蝥是一种穿孔性害虫,对牧草造成深刻影响。
牧草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牧草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牧草是畜牧业中非常重要的饲料资源,对于提高牲畜的饲养效益和农田的综合利用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优质高效的牧草栽培,需要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牧草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帮助畜牧业生产者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
一、土壤改良牧草的生长离不开良好的土壤环境,因此,首先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工作。
在土壤改良方面,可以采取添加有机肥料、施加化肥、调节土壤酸碱度等措施。
添加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牧草的生长。
同时,通过科学合理地施加化肥,可以为牧草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还需要根据土壤的酸碱度进行调节,保持适宜的酸碱度,以利于牧草的正常生长。
二、适宜的品种选择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也是实现优质高效栽培的重要步骤。
在品种选择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畜牧业发展的需求。
合适的牧草品种可以适应当地气候的变化,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同时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和高产量。
三、合理的播种时间和方式牧草的播种时间和方式对于牧草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春季和秋季是较为适宜的牧草播种时间,这是因为在春季气温逐渐回升、土壤水分逐渐增加的时候,牧草的发芽和生长条件较好。
而秋季播种则可以使牧草在来年的春季快速生长。
在播种方式上,可以采用撒播、播种机械等多种方式,根据牧草种子的特点和播种面积进行选择。
四、合理的田间管理田间的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牧草的产量和品质。
在牧草的生长期间,需要科学地进行施肥、浇水、除草等工作。
合理的施肥可以为牧草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促进牧草的生长和发育,同时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施肥控制。
定期的浇水可以保持土壤湿度,提供牧草生长所需的水分。
除草工作可以去除杂草的竞争,保证牧草的生长环境。
五、科学的割刈管理割刈是牧草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牧草的产量和品质。
林下牧草栽培技术

4 林草结 合适宜草种选择
林 下 牧草 选 择标 准 :一 是 要求 牧 草抗 逆性 强 ;二是 要求 牧 草 1 . 0 ~1 . 5 倍播 种 ,以保 证 出苗 密度 。 株 高 较矮 ,分枝 与 分蘖 量 比较 大 ,叶片数 量 多 ,为 多年 生 ,能 够 6 . 2 混 播 覆 盖 地表 ; 三是根 系生 长 量大 ,植 株 青 草期 长 ; 四是种 子 粒小 ; ( 1 )混播 的播 种期 。由于禾 木科 牧草 比豆 科牧 草 的生长 速度 播 种 出苗 率 高 ;五 是牧 草 营养 丰 富 ,木 质化 程度 低 ,茎 无 刺 ,适 快 ,如 同期 播种 ,常会 压 倒豆 科 牧草 ,所 以应 先播 豆科 、后播 禾 口性好 ,耐刈 割 。六 是根 据食 草动 物种 类选 种 。 本科 。如是 秋播 ,因 禾本 科牧 草 的抗 寒性 比豆 科牧 草强 ,所 以在
5 播种前 的种子处理
秋播 时更 应先播 豆科 牧草 ,以减轻 豆科 牧草 的冻 害 。
5 . 1 浸 种 ( 2) 播 种 方法 。播种 方 法有 混合 条 播 和隔 行 条播 2 种 。牧草 浸 种方 法 :豆科 牧 草 种 子 1 O k g ,加 水 l 5~ 2 0 k g ,浸 1 2~1 6 长势 较一 致 的可 以同期 混合 条播 ,否 则应分 期 隔行条 播 。
了 让退 耕林 地 产 生经 济效 益 ,解 决 林地 前期 见 效慢 、效 益低 的 问 5 . 5 根瘤 菌 接种
题 ,大 力 发 展 林 下 种 草 养 畜 。 但林 下种 草毕 竟 与 大 田种 植 、常 按 大 粒 、小 粒 种 子 分 别 用4 0、5 0 ml / k g 的 用 量 配 置 阿拉 伯 规 种植 有 很大 的差 异 。因此 ,要 提 高林 下种 植 的效 益 ,应 选 好地 胶 、甲基 纤维 素 胶液 。同时 称好 丸 衣粉 剂 ( 常 用轻 质 碳 酸钙 、黏 块 、牧 草 品种 ,做 好 牧草种 子 的准备 、牧 草 的播种 等工作 。 土 ),种 子与 丸 衣粉 剂 的 比例为 l: 0 . 2~ 0 . 6 。将种 子 倒入 胶 液 内 混 合后 ,放 入规 定量 的根 瘤 菌剂 中 ,搅拌 2 ~3 m i n 。每 l k g 种 子 加 1 种植地选择 为 获得 牧 草 的高 产 ,林 下种 植 牧草 宜选 择 土层 深 厚 、土 壤疏 l 5 ~2 0 g 钼酸 铵 搅匀 ,再 加 丸 衣粉 剂 搅拌 成 丸 衣化 种 子 ,室 内晾 松 、肥 沃 、灌 水条 件 较好 和光热 充 足的地 块 。 干 。 晾干后 及时 覆土 ,否.  ̄ U 2 4 h 后 ,有 效 根瘤 菌数 下降显 著 。
牧草高产栽培技术

牧草高产栽培技术牧草是畜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产量和质量关系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动物的生产力。
为了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需要对牧草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
本文结合实际经验,介绍一些牧草高产栽培技术。
一、土地准备牧草生长需要有良好的土壤环境。
因此,在种植牧草之前,必须对土壤进行改善。
首先,要进行土壤酸碱度测试,并根据土壤酸碱度进行石灰化或酸化处理,以达到适宜生长的PH值。
其次,要进行土壤改良,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或复合肥,增加土壤肥力。
土地准备好后,需要进行犁地和耙地,使土地更加松散,方便种植。
二、选种适宜品种牧草因地区不同适应性也有所差异,而适宜的品种则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环境。
因此,在种植牧草之前,需要选择适宜的品种。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用途和不同生长季节的需要,选择适宜的品种。
三、合理施肥施肥是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牧草种植早期,需要施适量有机肥和磷、钾、氮等元素肥料,促进根系的发育和生长。
中后期,要根据牧草生长需要和土地肥力情况,合理施肥,避免过量造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四、控制病虫害病虫害对牧草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牧草生长期间,要定期检查病虫害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如保持田间环境卫生,定期清除草坪上的杂草、积水等,使病虫害无法生存繁殖。
五、合适的灌溉适量的水分对牧草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不同期间的牧草对水分的需求和忍耐程度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其需求特征合理地进行灌溉。
在生长旺季,应保持土壤的湿度,定期浇水。
在干旱或高温季节,需增加灌溉次数和减少灌溉量。
六、适时割草割草时间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牧草产量和质量。
通常,在牧草的生长高峰期割草,可以达到较高的产量,同时保证牧草的品质。
在生长旺盛时及时割草,可促进牧草在短期内再生,保证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以上就是牧草高产栽培技术的介绍。
种植和管理牧草需结合当地气候、土壤和环境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林下牧草栽培技术

林下牧草栽培技术摘要总结林下牧草栽培技术,包括种植地选择、整地、施底肥、林草结合适宜草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镇压、草场管理、利用等方面内容,以指导林下牧草的种植。
关键词林下牧草;种子处理;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54;s81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272-02近年来,退耕还林的开展带来了丰富的林地资源。
各地为了让退耕林地产生经济效益,解决林地前期见效慢、效益低的问题,大力发展林下种草养畜。
但林下种草毕竟与大田种植、常规种植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要提高林下种植的效益,应选好地块、牧草品种,做好牧草种子的准备、牧草的播种等工作。
1 种植地选择为获得牧草的高产,林下种植牧草宜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灌水条件较好和光热充足的地块[1]。
但不同林地的特点不同,适宜种植的牧草品种也不同。
一般成林地由于植株高大,林间出现郁蔽,光照条件比较差,可以种植白三叶、鸭茅等耐阴的草种;幼林地植株较小,林间阳光充足,通风条件好,可种植苇状羊茅、紫花苜蓿、黑麦草和皇竹草等多年生牧草;果树林在果实收获后冬季空闲的季节,可种植扁穗雀麦、黑麦草等牧草;乔灌林地由于林层分级,可以种植黑麦草、白三叶和皇竹草等。
2 精细整地由于牧草种细小,发芽较慢,幼苗期生长发育缓慢,常因土块大,整地不平,以致土壤空隙大,土块压着种子。
且因表土或干燥或渍水而影响出苗,更因杂草生长快被侵占而死亡。
所以要在播前清除杂草及地下根茎[2-3]。
同时,将土壤整细整碎,以达到土面平整。
3 施底肥施腐熟的农家肥15.0~22.5 t/hm2,在犁地前将肥料均撒地面,犁翻入土。
对缺少磷的土壤,应加施磷肥,以满足幼苗根系生长和土壤有益微生物的需要。
施用磷肥,不仅能提高牧草的产量,而且利于后作的生长。
又因牧草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欠佳,所以应根据土壤酸度酌施石灰。
4 林草结合适宜草种选择林下牧草选择标准:一是要求牧草抗逆性强,冬季遭地老鼠等危害轻,适宜种植范围广,对土壤要求不严;二是要求牧草株高较矮,分枝与分蘖量比较大,叶片数量多,成匍匐到半匍匐状态生长,为多年生,能够覆盖地表;三是根系生长量大,植株青草期长,野生性状如成熟、花期不一致等明显;四是种子粒小,繁殖容易,当地能收种子[4-5];播种出苗率高,播种期宽,能用多种方法播种和分根及大田移栽;五是牧草营养丰富,木质化程度低,茎无刺,适口性好,耐刈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下牧草栽培技术
摘要总结林下牧草栽培技术,包括种植地选择、整地、施底肥、林草结合适宜草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镇压、草场管理、利用等方面内容,以指导林下牧草的种植。
关键词林下牧草;种子处理;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4;s81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272-02
近年来,退耕还林的开展带来了丰富的林地资源。
各地为了让退耕林地产生经济效益,解决林地前期见效慢、效益低的问题,大力发展林下种草养畜。
但林下种草毕竟与大田种植、常规种植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要提高林下种植的效益,应选好地块、牧草品种,做好牧草种子的准备、牧草的播种等工作。
1 种植地选择
为获得牧草的高产,林下种植牧草宜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灌水条件较好和光热充足的地块[1]。
但不同林地的特点不同,适宜种植的牧草品种也不同。
一般成林地由于植株高大,林间出现郁蔽,光照条件比较差,可以种植白三叶、鸭茅等耐阴的草种;幼林地植株较小,林间阳光充足,通风条件好,可种植苇状羊茅、紫花苜蓿、黑麦草和皇竹草等多年生牧草;果树林在果实收获后冬季空闲的季节,可种植扁穗雀麦、黑麦草等牧草;乔灌林地由于林层分级,可以种植黑麦草、白三叶和皇竹草等。
2 精细整地
由于牧草种细小,发芽较慢,幼苗期生长发育缓慢,常因土块大,整地不平,以致土壤空隙大,土块压着种子。
且因表土或干燥或渍水而影响出苗,更因杂草生长快被侵占而死亡。
所以要在播前清除杂草及地下根茎[2-3]。
同时,将土壤整细整碎,以达到土面平整。
3 施底肥
施腐熟的农家肥15.0~22.5 t/hm2,在犁地前将肥料均撒地面,犁翻入土。
对缺少磷的土壤,应加施磷肥,以满足幼苗根系生长和土壤有益微生物的需要。
施用磷肥,不仅能提高牧草的产量,而且利于后作的生长。
又因牧草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欠佳,所以应根据土壤酸度酌施石灰。
4 林草结合适宜草种选择
林下牧草选择标准:一是要求牧草抗逆性强,冬季遭地老鼠等危害轻,适宜种植范围广,对土壤要求不严;二是要求牧草株高较矮,分枝与分蘖量比较大,叶片数量多,成匍匐到半匍匐状态生长,为多年生,能够覆盖地表;三是根系生长量大,植株青草期长,野生性状如成熟、花期不一致等明显;四是种子粒小,繁殖容易,当地能收种子[4-5];播种出苗率高,播种期宽,能用多种方法播种和分根及大田移栽;五是牧草营养丰富,木质化程度低,茎无刺,适口性好,耐刈割。
六是根据食草动物种类选种。
由于不同饲草动物对牧草的要求不同,要根据养殖对象合理选择牧草品种。
豆科牧草苗期生长速度慢,但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禾本科牧草生长速度快,但粗蛋白含量低,粗纤维含量高;菊科牧草多汁,鹅喜食。
另外,品种选择后在选种子时应选大粒、饱满而重的种子,其净度不能低于各品种所规定的标准。
为正确决定种子的播种量,应先在室内测定发芽率和发芽势,以检查种子的品质。
5 播种前的种子处理
5.1 浸种
浸种能使牧草种子发芽、出苗快而整齐。
但在天干、土干播后又未能及时浇灌的地块不应浸种。
浸种方法:豆科牧草种子10 kg,加水15~20 kg,浸12~16 h。
禾本科牧草种子10 kg,加水10~15 kg,在水温15~17 ℃条件下,浸0.5~2.0 d,每昼夜换水3~4次,浸后阴干。
最好是风干,在种子下面铺1.5~2.0 cm厚的草以吸收水分,并每隔2~3 h翻动1次,这样能在0.5~2.0 d内风干。
5.2 种子消毒
用40%福尔马林1份加水300份,浸种3~5 min,可以防治黑穗病的感染。
如用药液匀喷种子堆,可以节省药2/3。
对禾本科牧草种子,可用谷仁乐拌种,用100~150 g拌种子100 kg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的0.3%。
可以杀死多种病苗。
5.3 晒种
播前晒种,有加速种子后熟、促进发芽的作用。
可将种子在日光下堆5~7 cm,晒4~6 d,每天翻动3~4次。
如遇阴雨天,可将室内温度保持在25~30 ℃,种子堆高5~7 cm,每2~3 h翻动1次,处理3 d,也同样可以达到晒种的目的。
5.4 硬实处理
野生性:种子硬实较多,栽培的豆科牧草种子也都有硬实。
如苜蓿种子硬实占10%~20%;三叶草占40%~50%;草木樨有的硬实可高达80%。
播后发芽率较低,且发芽常不整齐。
应将种子与砂混拌后揉擦,擦伤表皮。
或用稀硫酸浸种30 min后,在清水中泡1 h
或在流水中冲10~25 min。
阴干后播种。
5.5 根瘤菌接种
按大粒、小粒种子分别用40、50 ml/kg的用量配置阿拉伯胶、甲基纤维素胶液。
同时称好丸衣粉剂(常用轻质碳酸钙、黏土),种子与丸衣粉剂的比例为1∶0.2~0.6。
将种子倒入胶液内混合后,放入规定量的根瘤菌剂中,搅拌2~3 min。
每1 kg种子加15~20 g钼酸铵搅匀,再加丸衣粉剂搅拌成丸衣化种子,室内晾干。
晾干后及时覆土,否则24 h后,有效根瘤菌数下降显著。
6 播种
多年生牧草可以春播,但以早秋播种为佳。
而在当地以雨季开始时播种为宜。
6.1 单播播种方法
6.1.1 单播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和密集条播3种。
撒播法缺苗多,且幼苗长势较弱,又不便除草,过夏越冬的死亡率高,不宜采用[6]。
而密集条播,行距太小,目前尚少采用,最好是条播,行距随牧草种类、品种而有异,一般为30 cm。
6.1.2 播种深度。
因种子大小、气候条件、土壤黏松、种子成熟
度等而不同。
一般在晴天可稍深、雨天稍浅;砂质土稍深,米土稍浅;种子较大、质量好、发芽力强的稍深,反之稍浅。
又因豆科牧草系双子叶植物,出土时以2片叶子顶土;禾本科牧草系单子叶植物,以尖形的叶鞘顶士。
所以,豆牧草出苗较难,应浅些。
根据实践,在轻松土壤上播种深度以2~3 cm,黏土壤上播种深度以1.5~2.0 cm为宜。
6.1.3 播量。
随牧草的生物学特性、种子品质、田间杂草、土壤肥力、整地情况、播种方法、播种深度、利用目的等而不同。
在精耕细作的情况下,可按照各种牧草的理论将播种量增加1.0~1.5倍播种,以保证出苗密度。
6.2 混播
混播牧草的选择既要考虑共同的适应性、生长发育的一致性和生长势的均匀性,还要考虑生产的主要目的和区域特点。
6.2.1 混播的播种期。
由于禾木科牧草比豆科牧草的生长速度快,如同期播种,常会压倒豆科牧草,所以应先播豆科、后播禾本科。
如是秋播,因禾本科牧草的抗寒性比豆科牧草强,所以在秋播时更应先播豆科牧草,以减轻豆科牧草的冻害[7-8]。
6.2.2 播种方法。
播种方法有混合条播和隔行条播2种。
牧草长势较一致的可以同期混合条播,否则应分期隔行条播。
6.2.3 播种量。
混播的播种量,一般要比单播的多40%~60%。
若3种牧草混播,则2种同科的用种量为单播的35%~40%,而另一种为单播的50%~70%;若2种豆科和2种禾本科牧草混播,则每种为
其单播用种量的30%~40%。
7 镇压
播后镇压,可以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增加产量。
根据经验,镇压的可提早出苗6~10 d。
8 加强管理
在牧草生长过程中,要注意管好水肥。
一般优质牧草喜湿又怕水浸,所以一定要及时排灌水。
牧草出苗后,要及时进行除杂草和间苗。
此外,牧草对氮肥反应敏感,结合灌水施肥,可大大提高牧草的产草量和质量。
出苗后,要施追肥1次。
9 合理利用
当牧草30~40 cm时可进行第1次割草,割草要留一定高度,以后每隔20~30 d收割1次。
间隔时间太长,牧草的粗纤维含量提高,影响产草量。
牧草鲜食营养价值最高,但当牧草生长量较大,使用不完时,可进行青贮、晒干,以在牧草生长淡季能为牲畜提供牧草。
10 参考文献
[1] 刘洪涛,时述圣,张传江.浅谈牧草栽培技术[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12):97.
[2] 任杨俊,赵光耀,李建牢,等.黄土丘陵沟壑区(ⅲ)山坡地林草植被配置模式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1(s2):78-80.
[3] 龚伟,胡庭兴,宫渊波,等.退耕还林中林草模式效益评价与物种的选择与配置[j].四川林勘设计,2004(3):1-7.
[4] 雷晓水,张伟,李广英,等.大通中高位山旱地区不同配置模式退耕还林地物种多样性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2007(2):37-38,43.
[5] 王引乾,孙保平,赵岩,等.黎平县退耕还林地草本层物种组成与多样性[j].山西农业科学,2011(8):846-849.
[6] 沈迪玉,宫渊波,鲜骏仁,等.广元市退耕还林区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3):327-331.
[7] 王海明,李贤伟,李守剑,等.林草复合经营模式研究[j].四川林勘设计,2003(1):5-9,50.
[8] 彭珂珊.中国西部退耕还林(草)面临的新问题再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