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06成都-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公路景观设计概念方案说明教程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106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公路景观初步设计方案汇报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为配合实施四川省旅游大发展战略的需要,迎接第五届旅游大会在都江堰市的胜利召开,并向各地游客展示四川的历史风貌、人文环境和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当地人民改善生活环境、积极创造美好明天的气概,同时表现成都交通在当今建设生态、自然、环保的公路工程的浪潮中,打破传统旧观念的束缚,积极进取、大胆创新的精神,并向青城山、都江堰提供一条与其“双遗产”地位相符的旅游公路的需要。

二、项目宗旨:

公路工程产品,不应仅仅其产品本身,更应当是体现建设者的个性、理念与当地的人文、自然结合而形成的精美的构造物,是一种凝固的艺术,体现着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文化信仰。在“把S-106公路建设成四川省一流的旅游公路”这个大前提下,多方面深刻挖掘成都、都江堰乃至四川省内的文化历史资源,充分利用和体现当地自然环境的生态优势,在保证和完善公路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突出这条旅游公路的地方特色。向公路的使用者和沿线的人民群众提供一条生态、环保、自然和安全的绿色通道。在以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好工程产品的同时,尤其注重道路与周围自然相协调的景观开发工作。

三、设计理念:

立足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地区的发展需要,采用四川浓郁的地方文化和历史资源,特别是都江堰青城山地区的人文特色为创造源泉,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素材,以带动整个地区旅游事业乃至城市经济发展,向全世界人民展示都江堰青城山地区的独特风貌为目标,争取将这条旅游公路建设成有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历史特色的绿色通道的同时,宏观规划,分步骤实施,兼顾周边自然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创造出人与环境的新的共生关系。我们的景观理念是以下设计源动力的综合体现:

1:自然化的设计

有史以来我们都习惯依赖自然而生存,所有人的内心深处都深藏有对户外事物的渴望,渴望土地、石、水以及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我们希望亲近它们、观察它们、接触它们。我们需要和自然保持紧密的联系,生活于自然要素和自然环境中,并将自然带进我们的家园和生活。人们希望亲近自然而不能成功是往往因为缺乏和自然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的联系。汽车的涌现,带给我们的是令人振奋的空前的时空自由。旅游公路本身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一个安全高效的流动和连结通道。应能为穿越景观的人们带来愉快难忘的经历。

2:设计来源于解读历史和文化

人类在走向更高文明的过程中,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的保存、保护和持续利用同物质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同样重要。它是先人留给当代人,当代人留给后代人的最珍贵的遗产。公路建

设本身是我们创造出的人文景观,它同其周围的景观共同构成一个四维景观环境。它既有形、声、色、光等使用方面的物质环境,同时又有历史遗产、社会生活、视觉感受、场所特征、形象符号等精神方面的文化环境。

3: 人本化的设计:

保证道路畅通与行驶安全,避免对司乘人员造成心理上的压抑感、恐惧感、威胁感及视觉上的遮挡、不可预见、弦光等视觉障碍是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与前提。

4: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上的多样性,水体与植物的结合。关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力求体现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全面融合的理想。

自然、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公路建设必须注意对沿线生态资源、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永久维护和利用,从时间和空间上规划人的生活和生存空间,使沿线景观资源的建设保持持续的、稳定的、前进的态势。既有利于当代人,又造福于后代人。

充分考虑旅游公路面对的多种人群,结合场镇改造,增加旅游区特色,吸引本地和外地游客,带动本地区和周边旅游经济的发展。

四、设计手法概述:

公路最重要的是交通功能,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改善公路的舒适

性,强调和完善公路的交通秩序的组织和管理。公路绿化方面,争取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行道树,需要调整或者生长状况不好的予以调换,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多层次的绿化景观,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来去有别,封透结合,以人为手法达到与自然环境最有机的融合。

青城山-都江堰是生态、文化旅游地区,而自然生态环境是孕育地域文化的母体。体现青城山“世界文化双遗产”的地理人文特性,配合大的生态环境,突出一个适量借用人文景观“淡”字和突出“青城天下幽”一个“幽”字,使公路景观能够最大程度地达到回归自然的效果的同时兼顾地域人文特性,对人文景观的提炼和点缀要少而精。通过适量的人文景观,使道路使用者从中国道教文化的发源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都江堰水利工程感受当地人民战天斗地、改善生存环境的英雄气概。

对大范围景观的宏观构想下分步骤实施设计和施工,有效利用和减少初期投资,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和后续调整充分留出余地。

五、景观结构:

按总体规划,先期以“生态长廊、绿色通道”为主题。整体景观布局分为“一带四段三节点”。

“一带”:生态绿色景观带。在道路隔离带内大量种植适合当地生长且易于取材的乔木,重点是对现有公路两侧已成材的树木进行保护利用,使道路沿线形成一条绿色长廊。“四段”:1.春华秋实段——主要种植不同季节的果树,形成自然的果树群;2.涵翠缀红段

——以常绿乔木为主,穿插种植;3.春花烂漫段——以春季开花的树种为主,进行片植和丛植,春天一到,满路繁花;4.坡地奇韵段——顺应道路地形高差,设计为外侧绿化采用缓坡顺接,使之形成疏朗、秀丽的道路空间,并与远处绵延的山势遥相呼应。三节点:场所化的设计,通过环境艺术表达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景观节点、景观带和景观区互相融合,构成“点—线—面”组成的完整景观体系。在自身运动中,通过不同空间的变化,实现安全愉悦的乘车旅行方式。

a)隔离带景观

绿化隔离带在停靠车站范围内可以扩展宽度,与公路外围绿化形成组团,和天然景观融为一体。车站的地面铺装可以专门考虑。

b)两侧带状景现

绿化带内的水沟兼有排水(公路排水)、灌溉(对绿化带内的植物进行天然灌溉)、成景(结合地域特点形成水文化的延伸)的功能。

沿线场镇主要立面和人行步道以及公路两侧小范围的绿地、广场需要从长远考虑重新设计,以能够反映当地民风的建筑风貌体现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c)边坡地被景观

d)休息站、车站景现

沿线停靠车站和其他构造物使用与整个景观概念相协调的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