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9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巩固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2.认识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课内探究】知识点1:巩固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知识回顾】: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②溶质只能是一种③溶剂一般只有一种④溶质一定是固体⑤久置后,溶质将沉到底部⑥上面浓度小,下面浓度大⑦一定是混合物⑧只要昰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⑨溶液一定是液体2、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①、医用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溶剂是__________②、75ml酒精和25ml水混合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③、稀盐酸的溶质是__________④、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⑤、氧化钙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上层清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注意事项】:①、有些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Na2O、SO3分别溶于水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是NaOH和H2SO4,因此溶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而不是Na2O和SO3;将蓝矾(CuSO4.5H2O)溶于水, 溶质是__________,而不是蓝矾。
②、溶质与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乳浊液与悬浊液中不存在溶质、溶剂,如不能将泥水中的泥说成溶质,水说成溶剂;故溶质的质量是指溶液中__________的溶质的质量,未溶解的溶质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
知识点2.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⑴、内因:溶质与溶剂的本身性质。
⑵、外因①_x0001_温度:温度升高,固体溶解速率____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
②颗粒大小:固体颗粒越小,溶解速率____________。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本活动与探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的第二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中的活动与探究,重点是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探究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其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尤为重要。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主要采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小组交流互动的教学方法为主,并辅以其它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法: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实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导入时由燃烧往往放出很大的热量,引出物质溶解时是否有热量放出呢?通过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的实验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对其它固体物质溶于水是否放热,作出合理的猜想,并通过自学课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最后得到合理的结论,让学生在体验实验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从而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摆脱教材的束缚,利用老师提供的仪器,进行大胆地、科学地设想、创新,然后通过实验,最后得到结论。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在我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实验、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我的指导、巡视、答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组组之间不停地进行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学法1、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联系生活实际,从中归纳出实验的方法,最后得到合理的结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教学思路:首先,通过一个趣味实验——向盛有半杯水的烧杯(底部用石蜡粘有一小木块)中小心地、慢慢地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让学生观察现象,结果小木块掉下来了,这就说明浓硫酸溶于水是一个放热过程,设计这个实验意图有三: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作为导入,引入课题;三是进行教材整合,将教材P52页《浓硫酸的稀释》提前授完,减轻以后学习的压力。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重点和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
难点:评价实验方案。
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实验准备:演示用品:底部用石蜡粘着一小木块的烧杯、NaOH固体、水、玻璃棒、药匙。
分组实验用品:三只各装有100 mL水的烧杯、三份质量相同的固体NaCl、NH4NO3、NaOH、药匙、温度计。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或自制动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师演示趣味实验:向烧杯(底部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NaOH并不断搅拌。
教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讨论与交流:烧杯底部的小木块脱落,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教师:下面我们就围绕同学们的猜想和疑惑来进行研究。
学生:烧杯底部粘着的木块掉下来了。
学生:可能是NaOH加入水中溶解时,水溶液的温度升高,使烧杯底部的石蜡熔化,因而木块掉下来了。
学生: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都会升高?学生: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为什么会升高?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与探究(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
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我们的活动目标是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学生:实验用品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NaCl、NH4NO3、NaOH。
学生:我组的实验方案是先测出水的温度,再向水中加入溶质,等溶质溶解后测出实验目的和实验用品对学生设计方案有提示作用。
水溶液的温度。
若水溶液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则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的,反之是吸热。
教师: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是正确的。
下面我提供一个设计方案,请同学们参考。
阅读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
(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核心素养】课题1第2课时《溶液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及其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一的内容,是一些关于溶液的初步认识。
溶液是一种常见的混合体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
初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溶液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把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另外,通过本节课,建立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既是对分子性质、物质分类知识的巩固,也能够为今后学习溶质质量分数、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在学科思维方面,九年级的学生己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氧气、碳及其氧化物、金属等知识的学习之后,也初步学会了理性认识身边的化学物质和现象的方法。
在知识储备层面,学生在家庭中已经接触过食盐溶液、蔗糖溶液、牛奶、泥沙水等,在课堂学习实也学习过稀盐酸,稀硫酸等溶液,他们对溶液的形成并不陌生,但是对溶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表面,没有与理论联系也没有将知识形成体系。
在基本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学生初步具备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得到较直观的结论,但是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方法、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尚显薄弱。
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灵活掌握和应用知识。
【教学目标】1.知道溶质溶解时为伴随吸热或放热现象。
2.利用溶质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查阅相关资料,认识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体会科学的利用溶液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利用溶质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溶质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法,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高锰酸钾、碘、汽油、乙醇、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试管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了解化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回答问题温故而知新引入新课。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9.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作业内容需与课堂所学知识紧密结合,体现对溶液概念、溶质与溶剂、溶解度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作业书写要规范,注意使用化学术语,提高科学素养。
3.完成作业时,注重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机械性记忆。
4.家长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总结归纳
1.学生自主总结: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关于溶液的知识?
2.教师总结: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归纳,强调教学重点。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的概念、溶质与溶剂、溶解度以及溶液的形成过程。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9.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溶液的概念,理解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并了解其组成和特点。
2.使学生掌握溶质、溶剂的定义,能够区分不同溶质和溶剂,并了解其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
3.培养学生掌握溶解度的概念,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能够预测和解释在不同条件下溶解度的变化。
3.揭示课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溶液的形成。
(二)讲授新知
1.溶液的概念:讲解溶液的定义,强调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无法区分。
-稳定性:溶液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长期保持其性质。
2.溶质与溶剂:解释溶质、溶剂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进行区分。
-进步反馈: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积极反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5.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溶液的形成教案
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情感特堵与价值观: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和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
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生齐答:想!学生自学合作交流:1:下面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
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学生回答: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教师:很好。
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学生甲: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液体中。
教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解?学生乙:可加水。
学生丙:还可加热。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
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
2、如右图所示,向小试管 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 物 质 ,右 侧 U 形管中液面 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 是D ( )
A.氢氧化钠固体
B.浓硫酸 C.硝酸铵晶体 D.氯化钠晶体
3、下列物质充分混合后所得混合物是否为 溶液?是溶液的写出溶质的化学式。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探究实验一:蔗糖溶于水
蔗糖放入水中
现象
形成什么
蔗糖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成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蔗糖溶液
一、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 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基本特征:
(1)均一性
(2)稳定性 (3)混合物 均一性: 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一样 稳定性: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无论放置多
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 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 作用) 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考点二) ①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②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 H2SO4 溶解 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振荡后
浑浊 浑浊
把液体倒 掉后试管 静置后 是否干净
水和植物 油
水和植物油 和洗涤剂
分层 不分层
不干净 干净
分析:没有加洗涤剂,振荡后,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
合物是不均一、不稳定的,静置后会分层,混合物不稳 定;但加了洗涤剂后可以稳定存在。
课 题 1 溶 液 的 形 成
乳浊液
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特征:乳状浑浊液体,不稳定,不均一,液体分层。
用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9.1溶液的形成(2) (共16张PPT)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活动一:物质的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 实验方案:在三只烧杯中各倒入50mL水,用温度计测 量溶解前水的温度。分别加入2药匙硝酸铵、氯化钠、 氢氧化钠,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再测量温度。 实验结果
基本不变
小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 结 时会出现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
学习重难点
1.通过实验感知固体NaCl、NH4NO3、NaOH溶解时的热量 变化。
2.解释乳化现象和溶解现象。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活动一:物质的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
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29“探究”的实验,注意观察实验
现象,完成下表:
注意 1.注意NaOH的腐蚀性。 2.温度计不能用作玻璃棒搅拌。 3.要控制变量,三个实验中的药品和水的
导入新课
卡卡同学每天中午都在学校的食堂里打 饭吃,吃完饭后清洗自带的碗筷时,卡卡发现 粘在碗上的油污很难洗掉,但是当他向洗碗 水中加了洗洁精后油污就很快无影无踪了。 你想知道洗洁精为什么会有那么神奇的功效 吗?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学习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探究几种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3.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4.乳化现象。 5.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三:课堂练习及展示 4、如右图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原来U型管
内两臂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
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C )
• A、活性炭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 请简述你选择此项的理由: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广口 瓶内空气遇冷收缩,内部压 强减小。
课题1 溶液的形成2
溶液的形成
本节内容
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
念; 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 的应用;
探究实验一
取两个烧杯,各加入20mL的水,然后 分别加入半药匙 的蔗糖、硫酸铜晶体, 用玻璃棒搅拌,还能看到固体吗?
蔗糖 + 水 (半药匙) 20mL
硫酸铜晶体 + 水 (半药匙) 20mL
现 象
形成 什么
2、水与油混合(分层)不均一、不稳定,故不能形成 溶液。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自动播放
图二
乳化剂的组成
亲油基
亲水基
固 体
溶 液 质
体 气 体
被 溶 解 的 物 质
一种或几种物质 分散到 另一种物质
形成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能 溶 解 其 它 物 质 的 物 质
溶 剂
水 是 最 常 用 的 溶 剂
如:把80 g的蔗糖加入100 g水中,只 是溶解了30 g蔗糖则蔗糖溶液中,溶质 只是那30 g蔗糖。
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多种,但溶剂
只有一种。
2、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 成的物质是溶质,析出的沉淀或 逸散的气体不是溶质。 如:将大理石加到稀盐酸中恰好 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溶质是氯 化钙,而不是HCl。 但是如果盐酸过量,则溶质为HCl 和氯化钙。
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均一:溶液各处的浓稀相同,溶液各 部分的性质相同 稳定:条件不变时,溶质与溶剂长期 不会分离出来
想一想:
溶剂只可以是水吗?
探究实验二
溶剂 各取 (2~3mL) 水 水 汽油 汽油 溶质 各取1小粒 碘 现象
高锰酸钾 碘 高锰酸钾 几乎不溶于汽油
几乎不溶于水 可以溶解 可以溶解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课件
第2课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
1. (2021秋·金山区期末)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悬浊
液的是( C )
A. 白砂糖
B. 麻油
C. 面粉
D. 白醋
2. (2021秋·杭州期中)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 一组是( C ) A. 牛奶、洁净的空气、白酒 B. 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 新鲜的血液、肥皂水、碘酒 D. 盐水、泥浆、汽水
5. (2021·青岛改编)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 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75%的医用酒精中水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B. 乳化后形成的乳液与溶液同样稳定 C. 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形成 溶液 D. 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均匀扩 散到水中的过程
粘在杯底的塑料片脱落。那么他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 )
A. 氢氧化钠固体
B. 食盐
C. 硝酸铵固体
D. 蔗糖
8. 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B ) A. 用自来水洗手 B.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C. 用汽油清洗油污 D. 用盐酸清洗盛放石灰水烧杯
9. 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D ) A. 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 B.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 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D. 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解析:75%的医用酒精中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故A错; 乳化后形成的乳液不均一、不稳定,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混合物,故B错;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现 象,故C错
6. (2021·常州改编)下列物质与水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C ) A. 面粉 B. 白糖 C. 香油 D. 白醋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分层作业(解析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基础练习】1. 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牛奶C.蔗糖D.植物油【答案】C【解答】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B、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错;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D、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
故选:C。
2. 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答案】A【解析】选项A中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污染而除去油污,此现象是溶解而非乳化;而选项B、C、D都是利用乳化剂使油污、油脂与水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并不均一的乳浊液而除去,因此,都属于乳化现象。
3.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硝酸铵B.生石灰C.食盐D.苛性钠【答案】A【解析】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正确;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错;C、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错;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错。
4. 阳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霾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购买的是()A. 硝酸铵B.小苏打C.生石灰D. 食盐【答案】A【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符合题意;B、小苏打即碳酸氢钠,溶于水放热不明显,不符合题意;C、生石灰玉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D、食盐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明显,不符合题意。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作业课件新人教版ppt
优素养 Ⅲ.【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 或不变。 Ⅳ.【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方 案。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 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
返回
优素养 Ⅴ.【实验结论】 (1)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 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__降__低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 “不变”,下同)。
D.大理石
返回
学知识
4.(2020·青岛中考)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 A )
A.洗洁精
B.食盐水
C.白醋
D.自来水
返回
学知识
5.下列关于洗涤剂去油污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B ) A.洗涤剂是溶剂,油污可溶在其中 B.洗涤剂使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C.洗涤剂与油污发生了化学反应,变成了溶于水的物质 D.洗涤剂能使油污转化为气体,从而除去油污
A.硝酸铵
B.蔗糖
C.氢氧化钠
D.碳酸钙
返回
学知识
2.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装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列 哪种物质能引起白磷燃烧( B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蔗糖 D.食盐
返回
学知识
3.取一定量下列物质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能形
成乳浊液的是( C )
A.高锰酸钾
B.白醋
C.植物油
返回
练技法
9.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不能鉴别的是( A ) A.蔗糖固体和食盐固体 B.植物油和酒精 C.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D.硫酸铜固体和氯化钠固体
返回
练技法
10.(2020·唐山古冶区模拟)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液体X滴入到 烧瓶中,若使小气球鼓起(液体X的体积忽略不计),则液体X和 固体Y不可能是( )
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学习目标:
• 1.认识溶解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 2、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二、[活动与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水中加入的溶质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加入溶质后水的温度/℃ 结论 NaCl 24 NH4NO3 24 NaOH 24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24 14 56 溶解时 溶解时 溶解时 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 。 。 放出热量 。
练习:
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 溶质 溶剂 CuSO4 水 (1)硫酸铜溶液 水 H2SO4 (2)稀硫酸 水 (3)75%的医用酒精 C2H5OH (4)油脂溶解在汽油里 油脂 汽油 二硫化碳 (5)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白磷 HCl 水 (6)盐酸 水 (7) CO2溶于水的溶液 H2CO3
思考:怎样解释蔗糖、食盐在水中的变化呢?
蔗糖溶液中的分子运动
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蔗糖分子扩散到 水分子之间了
钠离子和氯离子扩散 到水分子之间了
溶液的概念:
溶质
能溶解 被溶解 一种或 分散 另一种 其他物质 溶 几种物 物质 剂 的物质 质 的物质
均一、稳定 的混合物
溶液
一种或几种 物质分散到 另一种物质 里形 1.溶液: 稳定 成的 均一 、 的混合物 叫溶液。 2.溶液由 溶质 和 溶剂 组成,被溶解的 物质叫 溶质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 溶剂。 3.溶液的形成过程是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扩 散到 溶剂分子 之间. 4.溶液的特征是 均一 性和 稳定 性。
• 5、t℃时从200克氯化钠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 剩下的溶液中不变的是( D ) A、溶液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质质量 D、溶液的密度 • 6、 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 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B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盐酸洗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C ) A、无色透明 B、无色均一 C、均一、稳定 D、纯净的液体 • 2、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B) A、氯化钠投入水中 B、冰投入水中 C、碘酒 D、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 3、溶液是一种 (B ) A、化合物 B、混合物 C、纯净物 D、无色透明液体 • 4、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C ) • A、豆浆 B、泥水 C、稀硫酸 D、牛奶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附导学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能力目标: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质:被溶解的物质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2、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二、乳浊液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乳化现象副表2副表3副表4《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重点和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情境导入1.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为什么将少量蔗糖固体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固体消失?学习研讨一、溶液【自主学习】【实验9-1】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混合物的特点。
【讨论交流】(用微粒的观点解释)【阅读】阅读课本P27-28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液体互溶,一般把____________叫做溶剂,_______________叫做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______叫做溶剂。
09-01 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课题1 溶液(第2课时)班级:姓名:日期:2015年1月13日[导语]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你知道吗,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还常伴随着能量改变——吸热或放热现象,通常表现为温度的升高、降低或不变。
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和乳化现象。
[关键词]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乳化现象[课内探究]活动与探究1: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实验探究)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和固态NaCl、NH4NO3、NaOH,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它们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结论:有的物质溶解时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向环境热量,如、浓硫酸溶于水有的物质溶解时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从环境热量,如、固体硝酸钾溶于水有的物质溶解时表现为溶液的温度不变,该物质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如、蔗糖溶于水。
活动与探究2:乳化现象(实验观察分析)在两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几滴植物油,其中一支再加几滴洗涤剂,振荡、静置,观察是否分层,并用水冲洗观察是否干净。
思考:这样的液体稳定吗?乳浊液:分散到里形成的物。
洗涤剂能将试管洗净的原因:洗涤剂有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而不聚集成为大油珠。
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流走,因些试管的内壁很干净。
注意:“乳化”现象:在家里,是一种最常见的乳化剂。
应该注意的是,“乳化”并不是溶解,只是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与物质溶解在水中是完全不同的。
[课堂小结]请针对关键词小结本节知识点。
[达标测评]1.在分别盛有少量下列四种物质的试管里,各加入适量的水,振荡后静置,其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 B.极细的木炭粉; C.二氧化锰; D.泥沙。
2.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A.溶质和溶剂会分开;B. 溶质会沉降下来;C.溶质不会分离出来;D.溶质会浮上3.下列不属于溶液的用途的是()A.医疗上用的生理盐水 B.用熟石灰粉配制成喷涂墙壁的涂料C.摔伤后涂擦在伤口处的紫药水 D.家庭里用做调味的白醋4.下列哪种情况形成溶液、哪种情况形成悬浊液、哪种情况形成乳浊液?(1)油放入水里振荡;(2)小麦面粉放入水里振荡;(3)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4)锌与适量稀硫酸反应后的液体5. 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画出所设计的实验简图
根据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完成第30页表格.
实验现象纪录
水中加入 的溶质
加入溶质前 水的温度/℃ 加入溶质后 水的温度/℃
举 盐水、糖水、稀盐酸、石灰 泥水、面粉加水、粉笔灰
例 水、稀硫酸、碘酒
加水、熟石灰加水
植物油加水
【实验9-4】P29(水和油的小实验)
现象
倒掉液体
振荡 振荡 静置 后试管是 前 后 后 否干净
水和 植物 油
液体 分层
形成乳
状浑浊 液体
液体 分层
水和
植物 液体 油及 分层 洗涤 剂
形成 乳状
浑浊 液体
(宜昌2009中考题) (3分)探究物质性质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氢氧化钠溶解于水
二氧化碳是否可以溶于水,很难直接观察到现象,可以通过 压强的变化来间接感
知。同样,研究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就是利用 温度 的变化引起了U形
管内水位的变化,使 b (填a或b)处的水位升高的。
(6分)关注变化过程
形成了压强差,使气球鼓起来
②小方的滴管里装了碱或碱性溶液 NaOH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为 HCl+NaOH=NaCl+H2O
③小丽思考后发现,滴管中的物质除了碱或碱性溶液外,还可能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gNO3溶液 溶液。其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为 HCl+AgNO3=HNO3+AgCl
。
资料:压强差的形成:
①在密闭容器内,气体溶于水或气体与液体反应,气体 减溶于少水,;压CO强2、减SO小2与,Na小OH于等大碱液气反压应,) 形成压强差;(CO2、SO2、NH3
小丽觉得这其中的固体与液体不发生化学反应,也能使气球 鼓起,他选择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氢氧化钠固体 与 水 。
或生石灰
(2) 氯化氢气体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
使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若集气瓶中装有HCl气体,将滴管中的
液体滴加到集气瓶中,发现气球鼓起来。
①小明的滴管里装的是水,请说明气球鼓起来的原因 是 在密闭容器内, HCl气体溶于水,。瓶内气体减少,气体压强减小,
例如:NaCl固体溶于水
吸热<放热 (溶液温度升高)
例如:NaOH 固体和浓硫酸 (H2SO4)溶于水
固 体 液 体
被
能
溶
溶
溶 质
解 的
一种或几种物质
分散到
另一种物质
物
解 其 它
质
物
质
形成
的
气
物
体
质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水
溶是 剂最
常 用 的 溶 剂
溶液
乳化剂 乳浊液———— 乳化现象
学生练习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练习二
1、找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
(1)氯化钙溶液
(2)碘酒
(3)95mL酒精和5mL水 形成的溶液
2、可以作为溶质的(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液、固体都可以
3、把少量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有 ()
A、泥沙 B、酒精 C、汽油 D、蔗糖
4、溶液一定是( C )A 化合物 B 单质 C 混合物 D 纯净物
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的水结了冰。
她加入的物质是(B )
A、食盐
B、硝酸铵
C、生石灰 D、氢氧化钠固体
(2011宜昌4月调考题)
.(1)使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时,将滴管内液体与瓶内固体反
应,使气球胀大,小明是用MnO2固体和H2O2溶液,化学方程式 为 2H2O2 MnO;2 2H2O+O2
小方选择的固体是CaCO3 ,请你决定滴管中的液体是 稀盐酸,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大油滴
滴(乳浊液)
(乳化)
随水流走
植物油
汽油 植物油溶于汽 水冲洗
大油滴 (溶解) 油形成溶液
问: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用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用肥皂、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污渍
随水流走
问题:
1.洗涤剂有什么功能? 它的去污原理是什么?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 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将油污分散成无数小液滴, 形成乳浊液,然后随水流走。(这种现象称为洗涤 剂的乳化作用。)
1、溶解过程的两种变化:
水合过程: 放出热量
2、几种表现:
(1)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表现为放热,温度升高.
(2)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表现为吸热,温度降低.
(3)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表现为温度不变.
(1)浓硫酸、NaOH固体等溶于水温度升高; (2)NaCl等溶于水温度不变; (3)NH4NO3等溶于水温度降低。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
一、三种液体混合物:
溶液
形
成 可溶物+水
相
同 点
混合物
悬浊液
不溶物 微容物 +水
乳浊液
油类 +水
混合物
混合物
①均一、稳定
①不均一、不稳定 ①不均一、不稳定
不 同
②不分层、不沉淀
②沉淀
②分层
点 ③分散的是分子或离
子
③分散的是许多分子③分散的是许多分子 的集合体(固体小颗粒的) 集合体(小液滴)
①溶质只能是固体 ②溶剂一定是水 ③水是溶液
④一种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⑤溶液是无色的纯净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会升高,其原理是 什么?氧化钙固体投入水中温度也会升高,其原理是什么?
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扩散过程吸收的热 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所以温度升高;
②液体和液体形成的溶液:量多的是溶剂,量 少的溶质;若溶液中有水,则水是溶剂。
6、溶液的读法: (1)全称:(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氯化钠的水溶液,碘的汽油溶液。
(2)简称:若溶剂为水,可直接读(溶质)溶液。 如,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3)俗称: 如,糖水、碘酒、石灰水、盐酸
小结
扩散过程: 吸收热量
②在密闭容器内,气体温度降低,体积变小,压强减小, 小于大气压,形成压强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③在密闭容器内,固体与液体反应,产生气体,压强增大, 大于大气压,形成压强差
④在密闭容器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压强增大,大 于大气压,形成压强差(利用活泼金属与酸、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及 浓硫酸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或直接加热如手握检查气密性)
液体 不分层
试管 不干净
试管 较干净
三、乳浊液: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特征:不均一、不稳定、静置液体分上下两层 3、乳化功能:洗涤剂去污原理: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能将油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形成乳状液, 随水流走。 问:洗涤剂和汽油去除油污的原理的区别?
植物油 洗涤剂 分散成小油 水冲洗
A、氯化氢、盐酸
B、生石灰、石灰水
C、二氧化碳、碳酸溶液 D、氯化钠、食盐水
8、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往往是先分 别配制成溶液,后再进行反应,其原因 是( D ) A 在溶液中两种物质才能反应 B 因为它们都溶于水 C 配制成溶液后才能生成不溶性的氢氧
化铜 D 配制成溶液后两种物质的粒子易接触
碰撞,反应快而且彻底
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热,所以温度升高.
3、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 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D、F ) 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A、B)、C 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 E ) A、浓硫酸 B、烧碱 C、生石灰 D、蔗糖 E、硝酸铵 F、氯化钠
4、小琪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
探究实验三: 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区别(视频)
定义
特征
溶 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 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 稳定
类别 举例
食盐水 混 糖水 合 稀盐酸 物 石灰水
悬 浊 液
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 体里形成不均一、不 稳定的混合物。
不均一 不稳定
乳 液体小液滴分散到另 浊 一种液体里形成不均 不均一 液 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稳定
2、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 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 液,随水流走,从而除去油污.
四、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活动与探究 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和固态NaCl、
NH4NO3、NaOH(你还可选用其他仪器和药品),试设计实 验方案,探究它们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A 探究燃烧的条件
B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实验A是探究磷的燃烧条件,它是通过控制是否与氧接触和控制 温度来探究可燃物燃 烧的条件。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4P+5。O2 点燃 2 P2O5 实验B是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中间试管的实验目的是 证明铁。只与水接触不易生锈
综合分析以上两个实验,它们都采用了 对比的实验手段。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都有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
D、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的体积加上溶剂的体积
2、说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①硫酸铜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