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盐碱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第2期干旱地区农业研究V o l.23N o.2 2005年3月Agr icultura l Research i n the Ar id Area s M ar.2005
中国盐碱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①
李 彬1,2,王志春1,孙志高1,2,陈 渊1,杨 福1
(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12;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摘 要:根据自然资源定义与基本属性,并从开发利用角度,将我国盐碱地资源分为盐渍土资源、盐生植物资源、咸水和微咸水资源以及生态和旅游资源等几个主要类别。分析了中国盐碱地资源的主要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盐碱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及对策,并对中国盐碱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盐碱地;分类;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F3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601(2005)022*******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问题更为严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 N ESCO)和粮农组织(FAO)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面积为9.54亿hm2[1]。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制约因素。中国盐碱地面广量大,西北、华北、东北西部和滨海地区都有分布,类型多样,改造治理及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对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然资源的定义与特点,从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对盐碱地资源分类进行了初步划分,并讨论了中国盐碱地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盐碱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及对策,对中国盐碱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建议。
1 中国盐碱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1.1 盐碱地资源与分类
自然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形成的,能够被人类开发利用并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自然资源以一定的质和量分布在一定地域,具有层次性和整体性的属性[2]。从自然资源整体性看,土地资源是由土壤、水文、生物、气候等诸自然资源要素构成的一个自然综合体。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基于以上认识,并从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出发,将中国盐碱地资源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别:
1.1.1 盐渍土资源 盐渍土资源作为一种土壤资源,是盐碱地资源的核心部分。中国盐渍土面积大,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据最新研究,现代盐渍化土壤面积约3693.3万hm2,残余盐渍化土壤约4486.7万hm2,潜在盐渍化土壤为1733.3万hm2,各类盐碱地面积总计9913.3万hm2[1]。由于盐渍土分布地区生物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大致可将中国盐渍土分为:滨海盐土与滩涂,黄淮海平原盐渍土,东北松嫩平原盐土和碱土,半漠境内陆盐土和青新极端干旱的漠境盐土等五大片[3]。
1.1.2 盐生植物资源 盐生植物是指一类具有较强抗盐(抗碱)能力,能够在高盐(高碱性)生境中生长并完成生活史的植物总称。盐生植物资源是植物资源的一种,可以定义为对人们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盐生植物总称[4]。据赵可夫等研究,中国大约有盐生植物430种,分属于66科、197属,可以作为资源开发利用的大约有200多种,其中相当一部分具有多种利用价值,例如可作为食品原料或直接作为食品、饲料、医药原料和纤维原料等。与盐渍土分布区域一致,中国盐生植物资源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干旱极干旱盐渍土区、宁蒙高原干旱盐渍土区、东北平原半干旱半湿润盐渍土区、黄淮海平原半干旱半湿润盐渍土区、滨海盐渍土区和西藏高原高寒干旱盐渍土区等几个主要区域[1,4]。
1.1.3 咸水和微咸水资源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浅层地下水中,广泛分布着微咸水和咸水,此外滨海和内陆盐碱湖沼中也含有大量的咸水或微咸
①收稿日期:2004209216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东北地区农业水土资源优化调控”(KZCX12S W21925201)
作者简介:李 彬(1980-),男,江苏省邳州市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盐碱化。E2m ail:njlibin@
水。据国土资源部《2003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数据,全国地下微咸水天然资源(矿化度1~3g L)多年平均为277亿m3,半咸水天然资源(矿化度3~5 g L)多年平均为121亿m3。过去我国矿化度>2g L的地下水即弃之不用,长期潜伏地下,影响蓄纳降雨及地表淡水,还是土壤盐碱的根源。目前世界范围内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及土壤盐碱化问题日益加重,合理开发利用咸水和微咸水对于缓解水资源危机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从资源的角度对各类咸水和微咸水重新认识,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看待。
1.1.4 生态与旅游资源 盐碱地作为地球上一类比较独特的景观,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和旅游价值。例如,盐生植被在维持和改善盐碱地区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些植被具有观赏价值。生态与旅游资源是一种无形的资源,随人们的认知及欣赏水平而变化,条件成熟时,可以开发利用。
1.2 中国盐碱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盐碱地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积累了一批丰富的资料和经验。在盐渍土资源调查方面,引入了遥感和G IS等先进技术,制作完成了“中国土壤盐渍分区图”和“中国盐渍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图”[5]。在盐生植物资源研究上,赵可夫、范海等对中国盐生植物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1,4];山东省东营市建立了中国首家盐生植物园,进行盐生植物耐盐性与盐生植物利用等多方面研究。区域性盐碱地资源研究也获得很大进展,如进行了东北地区盐渍土生态分区[6]和松嫩平原盐碱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7,8],西北干旱地区土壤、水资源和盐生植物资源调查与利用研究[9~11]以及黄淮海平原盐碱地资源与利用研究等[12,13]。
盐碱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主要成果主要体现在:确立了“可持续利用、因地制宜,分区开发、保护与利用并重”等盐碱地资源开发利用基本原则;提出了盐生植物利用,咸水灌溉,盐碱沼泽渔业开发等资源利用方法或模式;培育了一批耐盐碱作物[1,3~5,14,15]。
虽然中国盐碱地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对盐碱地资源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盐碱地开发利用多着眼于盐渍土,对盐生植物、咸水微咸水开发利用力度不够。在思想观念上,受发展传统农业观念制约,通常把盐渍土、盐碱地咸水微咸水资源等视为生产限制条件,因而过分强调盐碱地治理与改造,而对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则认识不足。
(2)盐碱地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无序开发、粗放经营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3)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综合利用观点认识不够全面,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问题;重治理轻保护,导致已经治理改良的盐渍土重新发生盐渍化。
土壤盐碱化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开发利用不当极易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应加大盐碱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力度,探索盐碱地资源利用的多种途径,以推动盐碱化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2 中国盐碱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2.1 盐碱地资源开发利用基本原则
脆弱的生态环境,不良的气候、地质、地貌和水文等自然条件,是目前盐碱化地区的主要特征。任何不适当的资源开发利用,都可能造成极严重的后果。为了达到盐碱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1 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原则 盐碱化地区生态脆弱,自然条件限制因素多,对于盐碱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切实加强生态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宜开发则开发,不宜开发则应以保护和恢复生态为主,为盐碱地资源后继开发利用创造条件。
2.1.2 因地制宜,分区利用,综合利用 中国盐碱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类型多样,盐碱化程度不一。同时盐碱地所在地区气候、水资源等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也不相同,因此对于盐碱地资源的利用,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应综合考虑土壤、植物、水等各种条件,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有机结合,努力拓展盐碱地资源开发利用途径,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2.1.3 适应盐碱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目前对于土壤是否盐碱化的划分是基于传统作物考虑的,盐碱环境对于传统作物而言是一种不利的生境,而对于盐生植物则可能是比较适合的生长环境。长期以来,中国盐碱地治理与利用似乎走进了一个“怪圈”之中,人们对于盐碱地治理改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传统农业生产,而传统农业却恰恰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由此易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我们认为,不宜过分强调盐碱地改良治理,而应以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为目标,主动适应盐碱地实际情况,立足盐碱环境,着眼点以盐渍土发展向盐生植物,充分发挥盐生植物的作用,发展盐碱
551
第2期李 彬等:中国盐碱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