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科举制的创立》学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科举制的创立》学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举制的创立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解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科举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了什么?对了,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经济发展”。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科举制的创立》。
在此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在古代,人们是如何选拔官员的呢?2.探究一:科举制的创立背景(1)同学们,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科举制的创立背景。
请大家翻到教材第4页,阅读“科举制的创立背景”部分。
请一位同学分享一下你的阅读心得。
3.探究二:科举制的创立过程(2)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得知:科举制是由隋文帝杨坚在隋朝大业三年(605年)创立的。
4.探究三:科举制的影响5.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科举制的创立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学到了什么?对了,我们学到了科举制是由隋文帝杨坚创立的,它选拔了大量真才实学的人才,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课后作业(2)查阅资料,了解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四、板书设计1.科举制的创立背景:隋朝统一全国,士族衰落,庶族兴起2.科举制的创立过程:隋文帝杨坚,大业三年(605年)3.科举制的影响:选拔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教育发展,形成重视读书的风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难点:科举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1)师:同学们,你们认为科举制对古代社会最大的影响是什么?生:可能是选拔出了很多有才能的人。
师:非常好,那么这样的选拔对当时的社会有哪些具体的好处呢?(2)师:科举制让很多出身平民的人也有了做官的机会,你们觉得这对社会有什么影响?生:可能让社会更加公平。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理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
3. 让学生认识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重点:1. 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
2. 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科举制如何选拔人才。
2. 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史》相关章节。
2. 课件。
3. 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科举考场图片,引发学生对科举制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2. 新课内容:1)介绍科举制的起源:隋朝时期,隋文帝为了选拔人才,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
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2)介绍科举制的发展:唐朝时期,科举制得到完善,设有进士、明经、举人等科目。
宋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增设了词科、经科等。
元朝时期,科举制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明朝时期,科举制重新得到重视。
3. 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1)选拔优秀人才:科举制为我国历史上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2)促进社会公平:科举制让平民也有机会通过考试成为官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
3)推动文化发展:科举制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士人们纷纷努力求学,以求金榜题名。
强调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推动文化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5. 课后作业:2. 请学生谈谈对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认识。
六、教学拓展:1. 比较科举制与今天的高考制度,让学生了解两者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异同。
2. 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在历史上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是什么?七、教学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科举制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班级讨论。
八、案例分析:1. 以历史上著名的科举状元为例,让学生了解他们在科举制度下的成就。
2. 分析科举制对古代文人的影响,如勤奋好学、诗词创作等。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使学生理解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科举制度的起源:隋朝以前的选拔制度2. 隋朝科举制的创立:进士科的设立3. 唐朝科举制的发展:殿试、糊名、行卷等制度4. 宋朝科举制的完善:省试、殿试、特奏名等制度5. 科举制度的影响:社会流动、文化繁荣、政治稳定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科举制度在不期的具体实施情况。
3. 讨论法:让学生探讨科举制度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教科书及相关的历史资料。
2. 课件:制作与科举制度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图表等。
3. 影像资料:播放与科举制度相关的纪录片或视频片段。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指出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
【】一、科举制度的起源:隋朝以前的选拔制度1. 介绍隋朝以前的选拔制度,如九品中正制等。
2. 分析这些制度存在的问题,如门第限制、人才浪费等。
二、隋朝科举制的创立:进士科的设立1. 讲述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的原因和背景。
2. 解释进士科的考试内容和选拔标准。
三、唐朝科举制的发展:殿试、糊名、行卷等制度1. 介绍唐朝科举制度的发展情况。
2. 分析殿试、糊名、行卷等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四、宋朝科举制的完善:省试、殿试、特奏名等制度1. 讲述宋朝科举制度的完善过程。
2. 解释省试、殿试、特奏名等制度的具体内容。
五、科举制度的影响:社会流动、文化繁荣、政治稳定等1. 分析科举制度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如士人阶层的崛起。
2. 讲述科举制度对文化繁荣的推动作用,如文学、艺术的发展。
3. 解释科举制度对政治稳定的意义,如选拔人才的公正性。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范文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2)掌握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如考试科目、选拔标准等。
(3)认识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科举制的特点和意义。
(2)运用史料对比分析,了解科举制与其他选拔制度的区别。
(3)学会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品质。
(3)引导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在推动社会进步和选拔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点:1. 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科举制与其他选拔制度的区别。
2. 科举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历史图片、视频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代科举考试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科举制。
(2)提问:你们对科举制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科举制的哪些内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科举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与其他选拔制度相比,科举制有哪些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史料对比分析:(1)出示史料,让学生对比分析科举制与其他选拔制度的区别。
(2)学生发表看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评价历史:(1)让学生从多角度评价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2)学生分享评价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提问:科举制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影响?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7. 布置作业:(1)编写一篇关于科举制的短文。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精选6篇)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精选6篇)《科举制的创立》篇1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教案【学习目标】 1、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
2、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重点】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①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⑵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⑶唐玄宗:①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②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的繁荣;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3、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课本18页的第一、二段材料分析一下,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有什么作用?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为了能够以自己的才能报效祖国,你要通过什么途径才可以有这个机会呢?设想一下如果你几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中进士,那你会有什么感想呢?途径:感想:四、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五、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在于谁统治的时期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2、下列哪位皇帝是开殿试之先风的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3、下列对科举制叙述不正确的是a、科举制诞生在隋朝b、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c、唐太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d、科举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科举制度的影响有哪些?【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举制的创立》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掌握科举制的核心内容,如考试制度、选拔标准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科举制的优缺点。
学会运用历史观点,评价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事物,培养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科举制的核心内容及其运作机制。
3. 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科举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科举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历史》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图片、视频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科举制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科举制吗?大家对科举制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设置问题:“科举制是如何产生的?它经历了哪些阶段?”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科举制的核心内容,如考试制度、选拔标准等。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重点阐述科举制的运作机制和历史背景。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科举制的思考题,让学生深入思考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8. 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科举制与其他选拔人才的制度,如世官制、九品中正制等。
2. 探讨科举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如高考制度与科举制的联系与区别。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理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制度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科举制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法,讲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科举制的认识和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科举制?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3. 课堂讲解讲解科举制的起源:隋朝时期,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讲解科举制的发展:唐朝时期,科举制得到完善,分为进士、明经、举人、解元四个等级。
宋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增设了殿试和糊名制度。
明朝时期,科举制达到顶峰,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实例,如唐太宗、宋太祖等皇帝通过科举制选拔人才,说明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和影响?6. 总结拓展总结科举制的优点和不足:优点在于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不足在于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实际能力。
7. 课堂小结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并思考科举制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深入了解科举制的考试科目和选拔流程。
2. 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详细描述科举制中的主要考试科目及其内容,掌握科举制的选拔流程。
七、教学方法1. 采用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2. 使用图表和图像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科举制的考试科目和选拔流程。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2)掌握科举制的核心制度、考试内容和选拔方式。
(3)认识科举制在促进社会公平、选拔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科举制的优缺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科举制与其他选拔制度的区别和联系。
(3)学会利用历史资料,培养史料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选拔制度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物的态度,认识科举制的局限性。
(3)引导学生从科举制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和人才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2)科举制的核心制度、考试内容和选拔方式。
(3)科举制在促进社会公平、选拔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
2. 教学难点:(1)科举制与其他选拔制度的区别和联系。
(2)科举制的局限性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代科举考试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科举制的起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科举制的基本情况。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科举制在促进社会公平、选拔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
4. 对比分析:(1)学生通过比较法,分析科举制与其他选拔制度的区别和联系。
(2)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科举制,认识其局限性。
5. 史料分析:(1)学生阅读相关史料,了解科举制在历史上的演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认识科举制对后世的影响。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梳理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2. 请学生思考:科举制在历史上的优缺点是什么?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3. 请学生搜集有关科举制的史料,进行深入研究。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废除的时间。
2. 使学生掌握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
三、教学难点:1. 科举制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2. 科举制与之前选官制度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史料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科举制的起源,引发学生对科举制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科举制的发展过程、考试内容、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
3. 课堂讲解:讲解科举制的历史意义,分析科举制与之前选官制度的区别。
4. 史料分析:让学生分析相关史料,加深对科举制的理解。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科举制的看法和认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科举制的相关知识,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课后作业:2. 让学生比较科举制和之前的选官制度的异同。
3. 请学生谈谈对科举制的认识和看法。
八、拓展阅读:为学生推荐一些与科举制相关的阅读材料,如《隋唐制度史》、《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九、课堂评价:本节课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史料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了解学生对科举制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十、教学计划: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下一节课制定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科举制的实施及其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中,要重点关注如何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废除的时间,以及如何使学生掌握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作用。
难点: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公平性与局限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实物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科举制的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 讲解:1) 科举制的起源: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开始设立学校,选拔人才。
隋文帝时期,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2) 科举制的发展:隋炀帝时期,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宋时期,科举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明清时期,科举制逐渐衰落。
3) 科举制的作用:选拔人才:科举制为封建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促进了社会流动。
公平性: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拔制度,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拔的公平性。
局限性:科举制只选拔有文化的人,忽视了其他才能的人才;考试内容局限于儒家经典,压抑了创造力。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提问回答:学生回答关于科举制的问题,老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4. 总结:总结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作用,强调科举制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5.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科举制的废除及其影响。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延伸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九、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选拔制度。
2. 引导学生探讨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优缺点。
十、教学资源: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优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使学生理解科举制对于中国古代社会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科举制的起源:隋朝以前的选拔制度。
2. 科举制的创立:隋朝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3. 科举制的发展:唐朝完善科举制,宋朝扩大科举范围。
4. 科举制的影响: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推动文化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科举制在古代社会中的具体运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科举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内容做铺垫。
2. 讲解科举制的起源:介绍隋朝以前的选拔制度,阐述科举制产生的背景。
3. 讲述科举制的创立:讲解隋朝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的过程及其意义。
4. 介绍科举制的发展:阐述唐朝完善科举制,宋朝扩大科举范围的措施。
5. 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在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推动文化发展方面的作用。
6. 总结本课:强调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提醒学生关注现实中的选拔制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环节的积极性。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科举制相关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拓展:1. 对比现代的选拔制度,探讨科举制的优缺点。
2. 研究科举制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如促进社会流动、选拔人才等。
3. 了解科举制在世界各国历史上的影响,如日本、韩国等国家。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是否全面讲解了科举制的相关内容。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如有必要,调整教学策略。
3. 评估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制定针对性的辅导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科举制产生、完善及影响。
2.能力: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2.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3.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对科举制的评价。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法、诗词辅助法、讨论法、讲述法和启发诱导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的科举制。
今天我们习惯上把考上大学称作“登龙门”,也常常把当年本地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分别称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
那么,这些叫法都来源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你知道科举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1.科举制诞生的背景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开始发生变化,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
这些豪门大族世代为宦,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隋朝建立之初,还是沿袭前朝的选官制度,但两年之后,隋文帝就下诏予以废除。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九品中正制到了隋代,除了读书人不满之外,还有哪些弊端最终导致了隋文帝下诏废除?大家可以分组讨论,派出代表发言。
一组:九品中正制发展到后来成为豪门大族控制政权的工具,选拔不到真实的人才。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掌握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方式以及选拔标准。
(3)了解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科举制的特点和意义。
(2)运用历史资料,解读古代科举考试的题目和答案。
(3)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评价科举制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2)认识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方式以及选拔标准。
(3)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科举制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
(2)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和局限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科举制吗?请大家谈谈对科举制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方式以及选拔标准。
(2)教师提问:科举制是如何选拔人才的?请大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回答。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历史资料解读:(1)教师展示古代科举考试的题目和答案,引导学生解读。
(2)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科举考试的题目和答案。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举制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学生思考: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和局限性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新人教版
3. 确定教学媒体使用:为辅助教学,本节课将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例如,播放与科举制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科举制的实际情况;展示科举制的图片和图表,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和考试内容;利用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学生的讨论成果和答案,促进学生的互动和思考。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觉得导入部分很成功,通过展示古代科举考试的画卷,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对科举制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基础。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力突出重点,讲解清晰。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有些被动。我意识到,我需要更多的互动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也许,我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让他们更积极参与进来。
1. 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布置将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具体作业布置如下:
(1)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科举制的相关章节,加深对科举制起源、发展和影响的理解。
(2)思考题:布置一些与科举制相关的思考题,如“科举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科举制对现代考试制度有何启示?”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表达能力:在课堂讨论和发言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合适的词汇和句式进行描述和论证。
4. 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科举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他们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能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汇编8篇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汇编8篇《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1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二、难点:唐朝科举制的作用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唐诗一首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此诗反映了古代读书人登科之后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隋唐朝的科举制的历史话题。
二、讲授新课:(一)、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应需要,许多地主知识分子要求参与政权,隋朝统一全国后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科举制的创立从地主知识分子中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缓和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
隋文帝下令“分科举人”。
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改革了封建选官制度,使科举制在后世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隋朝在选官制度的改革方面功不可没。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学生提供阅读提纲:1、唐朝的科举制度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2、你怎样理解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3、唐代的科举考场有哪些规定?师生共同归纳基础知识:唐朝科举制度:常科(明经、进士等)和制举明经:重在考查儒家经书的记忆和理解,省试合格后录用。
进士:重在考核诗赋、时务策写作,考中很不容易。
科举制度的创立的初一历史教案
科举制度的创立背景介绍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特殊的选拔制度,它创立于唐代,至清代被废止。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初中教学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的创立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2.掌握科举制度的组成部分和考试内容;3.能够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及其作用。
教学准备1.教师:PPT、教案等;2.学生:笔记本、教材、书籍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了解科举制度的创立背景教师先通过PPT或教案将科举制度的创立背景介绍给学生。
可以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科举制度创立的原因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度不断演变的根本原因。
步骤二:掌握科举制度的组成部分和考试内容教师介绍科举制度的组成部分,包括举人、榜眼、进士等身份的产生,并分析他们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对于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也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经、史、子、集四科。
步骤三:科举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及其作用教师介绍科举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及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科举制度的推行加深了士人与民众之间的阶级矛盾;2.科举制度的出现推动了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3.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废除后,科举式样的考试也影响着现代中国的教育制度。
步骤四:小结对于所讲内容进行小结,并带领学生一起复习和巩固。
课堂练习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以下课堂练习:1.选择题:以下哪项不是科举制度的组成部分?A. 举人B. 榜眼C. 安乐死D. 进士2.判断题:科举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积极作用。
A. 对B. 错3.简答题:科举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有哪些?教学评估在教学课程结束后,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进行评估:1.编排科举制度相关的考试题,检测学生对于所讲知识的掌握程度;2.查阅学生的课堂笔记,了解学生对科举制度的理解和思考;3.考试结束后,进行答辩,例如对于科举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废除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讨论,以此来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综合理解能力。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废除的时间。
2. 使学生理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废除及其影响。
2. 难点: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的产生、发展、废除的原因和影响。
2. 运用史料分析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深入了解科举制的实质和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短视频,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科举制的兴趣。
2. 讲述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介绍科举制的起源,以及科举制在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情况。
3. 分析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通过史料阅读,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
4. 探讨科举制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科举制在促进社会公平、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5. 总结科举制的废除及其原因:讲解科举制在清朝的废除过程,以及废除科举制的原因。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废除及其影响。
2. 让学生阅读相关史料,深入了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思考题:你认为科举制在现代社会是否具有借鉴意义?为什么?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科举制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影响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史料分析、问题解答等方面的能力,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3. 关注学生对科举制在现代社会借鉴意义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鲁教版初中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范文大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废除的时间,掌握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科举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科举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2. 科举制与近现代教育制度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鲁教版初中历史》第五单元第二课《科举制的创立》。
2. 课件:相关图片、资料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1.2 提问:你们认为当时的选官制度存在哪些问题?1.3 引出本课主题:科举制的创立。
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3. 合作探讨:3.1 让学生分组讨论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4. 课堂讲解:4.1 讲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4.2 分析科举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4.3 比较科举制与近现代教育制度的区别。
5. 案例分析:5.1 出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科举制在实践中的优点和缺点。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7.1 让学生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7.2 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在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如唐太宗的“房玄龄榜”、宋太祖的“状元及第”等。
2. 探讨科举制对我国古代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如促进文学艺术繁荣、提高官员素质等。
七、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
2. 学生准备相关资料,进行演讲或辩论,展示自己对科举制的理解和观点。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科举制的基本知识和理解。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使学生掌握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提高其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三、教学难点:1. 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学生对古代选官制度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科举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3. 采用比较法,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在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中的独特地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科举制的背景,引发学生对科举制的兴趣。
2. 讲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阐述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
3. 分析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考试科目、选拔流程和选拔标准。
4. 探讨科举制的影响:分析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科举制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科举制起源、发展过程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科举制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对科举制在历史上地位和影响的认知。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
2. 参考资料:科举制相关论文、书籍。
3.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动画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科举制:介绍科举制的背景、起源和发展过程。
3. 分析科举制考试内容:讲解科举制的考试科目、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4. 探讨科举制的影响:分析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历史教案范文
《科举制的创立》历史教案范文教案名称:《科举制的创立》适用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优点,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1.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优点。
教学难点:1.科举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科举制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与社会》。
2.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3.投影仪和电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投影仪展示一张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场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了解科举制的历史背景。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让学生翻到教材第77页,阅读“科举制的创立”部分。
a.科举制是在哪个朝代创立的?b.科举制的创立者是谁?c.科举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课堂讲解(15分钟)1.讲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重点讲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优点。
2.分析科举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官员素质等。
3.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在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a.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有哪些优点?b.科举制在现代社会还有借鉴意义吗?如果有,是什么?五、课后作业(5分钟)2.思考科举制在现代社会中的借鉴意义,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对于教学重点,我们需要深入解读科举制的精髓,让学生不仅知道科举制是什么,更要理解它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领会到科举制在选拔人才上的优点,例如公平竞争、选拔有才能的人才等。
在处理教学难点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科举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如何改变了社会选拔人才的机制,以及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同时,我们也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尽管科举制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存在,但其选拔人才的原则和理念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
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黄梅戏>,并用〝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一首诗的末句进行解说,引出科举考试这一话题.
二.明确目标:(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
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
一.
三.学习新课:
师:请同学们先不看教科书,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科举制度?
生:(让学生自己讨论,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讲得都很有道理,简而言之,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就叫科举制度.
师:大家都预习过课文,请一起回答: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生: (隋朝)
师:现在,请同学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派一位代表介绍隋唐以前我国采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
生:(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介绍〝九品中正制〞)
师:好, 同学出色地完成了预习任务,关于九品中正制大家只需要明白一点就够了.那就是到了后来,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可以做高官.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由于出身寒微,难以担任中央和地方高官,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现在我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这种选官方式有什么不好?
生:(让学生踊跃举手,自由发言)
师: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_页的内容,找出在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中有哪几件重要事情.
生:(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
教师归纳(见第9张幻灯片).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以下问题(幻灯片第_张)
合作探究一:科举制度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权贵子弟.出身低微的读书人.朝廷分别带来什么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得出结论:
1高门权贵子弟失去〝无论优劣,都可做官的特权
2地方官和高们权贵失去〝选官实权〞
3 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凭才学做官的公平机会〞
4朝廷(皇帝) 得到〝集中了选官权力和真正的人才〞
(二)科举制完善于唐朝
教师过渡:从唐太宗开始,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唐朝时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最重要的是进士.明经两科.(教师介绍两科的内容,并以P_页史料为证〝缙绅虽位及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然后介绍进士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请同学们阅读第_页的内容,找出哪几位人物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并举手回答,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分为三组,合作学习三位关键人物为完善科举制所作的贡献.
学生活动:(分组学习,在书上勾划,派代表讲述,教师总结)
1. 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2. 2.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3. 3.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师生活动:根据以上内容,我们一起来讨论几个问题:
师:请看第_页〝动脑筋〞,请问:这种〝帖经〞的试题类型和我们今天
1. 的什么题型很相似?你认为这种题型好不好?为什么?
生:(学生自由回答)
师:请看第_页〝动脑筋〞,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试赋好不好?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的考试内容,你会怎么做?能否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生:(学生自由回答)
师:派一名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完整的科举考试是怎样进行的?一个普通读书人需要经过哪些环节才能成为进士.学习了科举制后,我们应该明白这一点.liu_
生:(学生代表作具体介绍,本组其余同学可作补充)
师:(播放>中的一段录像)现在,请同学派代表来介绍一下,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是通过科举制当上官的,他们都有什么作为?
生:(学生回答,教师稍作评价)
同学们,中国古代有种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那么,你能否相象出一个书生在金榜题名时的喜悦心情呢? (可让学生表演一个小品:看榜文.学生表演)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师过渡:科举制在中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它对我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话题.
活动与探究:请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社会风气以及对中外的影响等多方面来分析,应该如何评价科举制度?(先不要看书,充分利用自己的课外及社会知识,联系刚学过的课堂知识,展开联想.教师鼓励和表扬)
教师总结:阅读第_页的内容.书中给我们归纳了三条: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不止这些,它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了极端,形成八股取士的形式,禁锢人们思想.考试内容单一化,其不良影响十分明显.
课后小结
老师鼓励学生争当今天的小老师,尝试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再由老师全面梳理本课知识点,完成板书.
课后习题
一.科举制的诞生( 阅读_页课文.插图和资料,完成下列题目并记住)
1. 隋文帝开始用选拔官吏.
2. 时,正式设置科,按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 科举制度起了什么作用?
(1) .
(2) .
合作探究一:⑴ 隋文帝为什么要废除旧的选官制度呢?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权贵子弟.出身低微的读书人.朝廷分别带来什么变化?
二.科举制的完善(阅读_页课文和插图,先在书上划线,然后讨论回答)
1. 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以 . 两科最重要.
2. . . 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3. 唐太宗通过扩充规模发展科举事业.
4. 武则天时,开始了 ,并增设了 .
5. 唐玄宗时, 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合作探究二:你认为科举考试的最大获益者是谁?武则天开创殿试,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意图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内容,你会怎样做?在这种规定下,你估计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合作探究三:结合第_页〝动脑筋〞:它类似于我们今天哪一种题型?你怎样看待这种题型?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思考:根据_页〝动脑筋〞:唐朝进士科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
2. 阅读_-_页课文,按_页〝活动与探究2〞: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3. 阅读_页〝自由阅读卡〞,思考回答:〝最大最重的石头书〞说明了我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对读书人学习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 按_页〝活动与探究1〞:李德裕态度如何?他的话有理吗?
5. 根据_页归纳:隋唐科举制度从哪三个方面对当时封建社会产生了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
2.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
3.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
教学难点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从当前的考试导入(侧重于考试的功能)
那么科举制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一.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了解科举制创立的背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总评语.〝家世〞也称〝品〞,本人才德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等第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让学生探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学生列表归纳)
①隋文帝:隋文帝为了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的办法,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正月,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七月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
②隋炀帝: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_年)定十科举人,其中文才秀美科,当即进士科.放宽了录取标准,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
进士一词初见于>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 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
提问:九品中正制与科举考试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九品中正制主要凭士子的名望和门弟.开科考试录取标准是士子的考试的成绩,注重的是考生的才学和能力.
③唐太宗:扩充了国学的规模,还增加了考试的人数.
④武则天:增加了考试科目.殿试:武则天在宫殿亲自面试考生.武举:考察武功和骑射.
⑤唐玄宗:诗赋成为主面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考试比以前的九品中正制有哪些进步?联系现在的考试制度, 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
总结: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