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与五四文学革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为一个自由主义作家 聚集的文学团体。
课间休息
HAVE A BREAK
课间休息
HAVE A BREAK
胡适、周作人提出:“重新估定一 切价值”。
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文 学改良刍议》
“八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 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 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滥 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 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5、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新青年》4卷4号,1918):
关于鸳鸯蝴蝶派
课间休息
课间休息
五四文学革命
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
一、五四文学革命与文学思 潮
1.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 景和动力:
2.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 青年》: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 《 青 年 杂 志 》 ( 1916 年 9 月 第二卷改名《新青年》, 1917年迁至北京)在上海创 刊,是新文化阵营向旧文化 挑战、进击的主要阵地。
西方数世纪文学在新时期短短十多年 中几乎都曾被介绍进中国,其中影响 最大、最广、最深的是西方20世纪现 代主义文学,尼采、弗洛伊德、贝克 特、萨特这四位是对新时期文学影响 最大的西方思想家。
“上帝死了”、“力比多”、“人的 荒诞性”、“他人即地狱”、“存在 先于本质”的思想观念渗透在最近20 年的文学创作中。
贝克特《等待戈多》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二、中国文学现代化开端 1.“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2.文化机制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法律对从事文学活动者和报刊繁荣的基本保
障。 第二,报刊、书籍等现代出版业的发展。 第三,现代社会分工在文学创作队伍方面率先实现。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8.新月社
1923年,徐志摩、陈源、胡适、梁实秋等 以聚餐会形式开始在北京活动
1924年4月,成立了新月社,徐志摩创办 《晨报副刊·诗刊》,由此形成新月诗派, 聚集了闻一多、徐志摩、饶孟侃、朱湘等 诗人
倡导新格律诗,对现代新诗的发展有重要 贡献
1927 年 , 徐 志 摩 、 闻 一多、梁实秋等在上海 创办新月书店,并相继 出版《新月》月刊、 《诗刊》季刊
第一章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与五四文学革命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 持续获得现代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 中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 以外的各种文化的、政治的,世界的、 本土的,现实的、历史的力量都对文 学的现代化发生着影响,这些外因影 响着它的萌生、兴起,影响着文学运 动、文艺论争、文学创作,形成中国 现代文学种种迅速、纷纭的变化,构 成一部能折射历史的方方面面、多姿 多彩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三、文学观念的变革 1.梁启超与“诗界革命”、“文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 2.陈独秀与戏剧观念的更新 3.晚清的白话文运动 4.林传甲、黄人与《中国文学史》 5.王国维的文学观念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梁启超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四、文体叙述的创新 1.南社的诗歌
2.“戏剧改良”: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辞《敬告青年》
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1919年1月声言《新青年》同人“拥护德谟克
拉西(democracy,民主)和赛恩斯(science,
科学)两位先生”
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
“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 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 的写实文学;
1.“人”的观念的演变,是推动20世纪 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大裂变,梁 启超倡“新民”说。所谓“新 民”,就是新的“人”的观念。 这是对中国社会现代化与人的 观念的现代化的呼唤。 “新 民”说剥落了封建君主、宗法 家族的囚束,属于国家,属于 社会,称为“国民”。
1.“人”的观念的演变,是推动20世纪 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 的社会文学。”
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
3.五四文学革命及其发展: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
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创性的 人物,具有深远的影响。 1910—1917年留学美国,1915年 由康奈尔大学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 究院,随杜威研究哲学,深受其影 响。《文学改良刍议》刊于1917 年1月出版的《新青年》2卷5号。
尼采则把人的自我张扬到极致,并且 颂扬了个人对传统社会的叛逆精神。
弗洛伊德则揭穿人的深层意识, 那在个人潜意识中涌动着的性欲。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演出《玩偶之家》
3.西方文学作品进入了普通人的阅读视野, 启发着20世纪中国文学如何表现“人”。
易卜生、卢梭所揭示的人,是人类对自我的理性 主义认识,尼采、弗洛伊德对人的自我的非理想 主义层面的揭示,使人的内涵获得了现代性。这 使得五四时期中国文化、文学对于人的发现,构 成一个完整丰满的、现代性的人学观。五四文学、 五四文学观就是建构于这一新的人的观念。
周作人
沈雁冰
叶绍钧
2.创造社
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早的成员有郭 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留学日 本学生。
先后在上海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 《创造日》,《创造月刊》等十余种刊物。
创造社以1925年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以建设 新文学为己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 天才,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
3.西方文学作品进入了普通人的阅读视野, 启发着20世纪中国文学如何表现“人”。
易卜生主义以理性主义的个人主义,使个人的自 由、自尊、人格、人权在理性主义的辉耀下显现 出耀眼的价值。
启蒙主义者卢梭以理性主义思想呈现人性的正负 面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人性复杂性与丰富性的揭 示,使人的真实自我获得了理性主义的确证。
3.西方文学作品进入了普通人的阅读视野, 启发着20世纪中国文学如何表现“人”。
新时期文学是对“人”的观念的寻找与恢复。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 “文化寻根文学”与“先锋文学”体现了这种 人的观念的寻找、恢复与深入的过程。
与这一过程相呼应的,是西方文学的又一次深 刻的影响。
南社苏州第一次虎丘雅集
A.汪笑侬式的旧剧改良;
B.春柳社和上海春阳社的文明戏。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四、文体叙述的创新 3.文界革命: A.从王韬、郑观应的报章文体到梁启超“新文体”; B.章太炎等的革命派散文; C.章士钊的逻辑文
4.小说多元而曲折的道路: A.清末——四大小说杂志、理想与谴责; B.民初——消遣游戏;《小说月报》与《礼拜六》,
在创作上,较多地接受 了欧洲浪漫主义及现代 主义文学流派的影响
以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和“为艺术而艺术”的 文学立场区别于文学研 究会
3.湖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社
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主要 成员有应修人、汪静之、冯 雪峰、潘漠华。
出版合出诗集《湖畔》。 以清新质朴、大胆率真的情
诗在白话诗发展上占有一定 位置。
2.各种创作方法的形成决定于创作主
体从何角度发现“人”、思考“人”。
“文学是人学”。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这是又一意义上的对人的发 现。
各种创作方法的形成决定于创作主体从何角度发现 人、思考人。看重人的社会性、人与人的关系、人 与社会的关系的,就形成现实主义;着眼于人的心 灵情感的,则倾向于浪漫主义;而认定人的心灵真 实、潜意识的深刻性的,就走向现代主义。这些都 包含于“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深刻性中。
4.浅草、沉钟社
浅草社成立于1922年冬的上海,主要成员有林 如稷、陈翔鹤、陈炜谟、冯至。出版《浅草》 季刊。
1924年,杨晦、陈炜谟、陈翔鹤、冯至又创办 《沉钟》周刊,得名沉钟社,直至1934年停止 活动,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 挣扎得最久的团体”。
5.南国社
南国社是出自创造社的田汉 领导创立的一个综合性艺术 社团,以戏剧的成就与影响 最大。1924年即有《南国半 月 刊 》 , 田 汉 20 年 代 的 剧 本 代表作都在上面发表。1927 年冬,南国电影剧社改组, 正式定名南国社。
五四文学倡扬个人的旗帜、胡适宣传“易卜生个 性主义”,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五四对 “人”的个性主义的发现,被称为“个人主义的 人间本位主义”。
这一人的观念具有20世纪文化的现代性。
在这一人的理念基础上产生了五四文学的新的主 题、新的人物,有《狂人日记》对“人”的历史、 现实与未来的思考,有《阿Q正传》对旧“人” 的反思,有《沉沦》中人性的表现,有《女神》 青春的放歌,有新月派的人性抒发。
振铎、沈雁冰、叶绍均等12人。 以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为代用
会刊,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 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 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倡导 “写实主义”文学精神。
“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 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
“……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 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6.语丝社
1924年11月因以文学为主的综 合性《语丝》周刊创刊于北京 而得名。
鲁迅被称为“语丝派主将”, 语丝社成员还有周作人、林语 堂、章川岛、孙伏园等 。
侧重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为 新文学灌注了现实关注意识,
“语丝文体”
7.莽原社、未名社
莽原社、未名社是20年代中期成立于北京、 得到鲁迅扶持的青年作家社团,办有《莽 原》、《未名》,未名社有同人团体的性 质,出书二三十种。主要人物有高长虹、 尚钺、台静农、李霁野、韦素园等乡土文 学作家和翻译家。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一、人的发现与文学史构成 1.“人”的观念的演变,是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
展的内在动力。
2.各种创作方法的形成决定于创作主体从何角度发 现“人”、思考“人”。
3.西方文学作品进入了普通人的阅读视野,启发着 20世纪中国文学如何表现“人”。
4.文学创作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重大的改良与革新, 各种文体的革命驱动着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
4.文学革命的实绩 5.五四文学革命与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 6.文学革命时期的论争:《国故》杂志,
林纾,《学衡》,《甲寅》,“问题与主 义之争”,《现代评论》
第二节 新文学社团流派
1、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