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四大家-王成方讲解

合集下载

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开放分类: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楷书四大家目录•• 简介••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赵孟頫简介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

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欧体):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唐朝颜真卿(颜体):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唐朝柳公权(柳体):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我国四大书法家的故事

我国四大书法家的故事

我国四大书法家的故事
我国四大书法家分别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1、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喜欢养鹅,并且通过观察鹅的形态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技艺。

有一次,山阴地方的道士想请他抄写《道德经》,向他讨要大白鹅。

王羲之欣然答应,为了得到大白鹅,他爽快地抄写了《道德经》。

2、欧阳询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精妙,被誉为“楷书四大家”之一。

他曾经在荒外乱草丛中发现一处石碑,上面有一些文字,原来是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

欧阳询驻足观赏,之后又骑行几里路复又折回欣赏。

第二天他又过来观摩石碑并用纸张临摹,在碑旁研习三天三夜,掌握其精髓之后,才高兴离去。

3、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雄浑有力,独树一帜。

他曾经为了学习书法而拜师张旭,张旭并没有直接教他如何写字,而是让他先学习挑夫走路,并从中领悟到书法技巧。

颜真卿坚持不懈地学习,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4、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秀丽端庄,别具一格。

他小时候就聪明好学,喜欢写字。

有一天他在老师夏宫卿的房间里发现了一本《玄秘塔碑》,立刻被上面的字所吸引。

从此他开始学习写字,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这些故事展示了我国四大书法家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的努力和坚持,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楷书四大家(课件)

楷书四大家(课件)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

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是:唐初欧阳询、盛唐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

人物简介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他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特点。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世称“唐人楷书第一”,后人称为“欧体”,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风格特点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

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欧阳询楷书碑版多为中楷,主要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等。

用笔特点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

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

”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

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

欧字的用笔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一些横画看上去中段饱满,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显示其超人的胆魄。

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

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

铭文由魏征撰,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的事。

欧阳询奉敕书。

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

明陈继儒曾谓:“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所可方驾也。

”原碑24行,1108字,由于年久风化,加之椎拓过多,断损严重,后人又加以开凿修补,以至笔画锋芒全失。

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作品风格电子教案

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作品风格电子教案

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作品风格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

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人物介绍1、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唐朝颜真卿(颜体):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祭侄文稿》《麻姑仙坛记》。

3、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唐朝柳公权(柳体):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元朝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楷书四大家书体特点

楷书四大家书体特点

楷书书体特点:
1、欧(阳询)体:骨气劲峭,法度严整
《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

《九成宫醴泉铭》:用笔方整,且
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
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

被称
为“正书第一”。

2、颜(真卿)体(颜筋):雄强豪迈端正劲美气势雄厚
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3、柳公权体(柳骨):清健峻峭用笔刚劲中含秀润,圆厚中见锋利,结体森严中见开阔,平稳中有生动,气象雍容,劲健清新。

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

4、赵孟頫体:秀丽端雅用笔遒劲挺健,笔圆带方,流动带行。

结字俊美灵秀。

素以遒美秀逸著称,采用平稳匀落的结字原则,笔画的收放、穿插,结字的疏密、布白,字形的大小、宽窄,都纯出自然。

楷书四大家-王成方讲解

楷书四大家-王成方讲解

东方朔画像赞 麻姑仙坛记 颜家庙碑 争座位帖 自书告身帖 乞米帖 裴将军碑 宋璟碑 等
.书法境界 第一境界: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 第二境界: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 第三境界: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 《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典型碑刻中,颜书 在老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 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 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
威武不屈 以死明志千古恨
785年8月23日,李希烈想尽办法,终没能 使颜真卿屈服,就派人将其缢杀,终年77岁。
人如其字
刚正威武,有气节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成为中国文人书 法的重要里程碑。他转益多师,一变成法,创造出方严正大、朴拙雄 浑、大气磅礴的楷书书法审美范式,他的行草也传递出沉着痛快、豪 迈洒脱的大师气象。传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争座位》以及 《麻姑碑》等。
.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 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 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江湖州)。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
唐朝历史从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开始,到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篡唐 为止,共289年
颜真卿
出生地: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主要作品: 《多宝塔碑》 《劝学诗》《颜勤礼碑》 官 职: 光禄大夫、守太子太师、

鲁美版法《楷四大家》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美版法《楷四大家》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美版法《楷四大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四位楷书名家的基本笔画和特点,了解其代表作品,以及能够配合教材进行练习,提高其楷书写作技巧和欣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分别介绍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四位楷书名家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深入剖析他们的书风特点和构图技巧,让学生通过练习和模仿提高自身楷书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如何使学生在学习四位大家的楷书时能够真正领会到他们的书法精髓,传承他们的技艺和精神,创造出更具个性和风格化的作品。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演示、练习和评估等环节,并配合实践活动和课外拓展,从而提高学生对楷书的了解和认知,增强其语感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曾任司空荫、吴兴郡丞、太常丞和散骑常侍等职。

他的书法成就在唐代已颇具盛名,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的楷书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极高的艺术价值,书法作品独具神韵、尊贵、严肃、大气,刚柔相济、结构严谨、峨峨汉意。

留得三分水乃是一段清漪小泉透过笔心大大的间隔看着便感 Xiyi 或称豪放草拳即花式意夸张的书法手法学生需要在了解王羲之的代表作品后,通过模仿练习和作品评析等形式,进一步掌握其楷书技法和书法精髓。

2. 颜真卿颜真卿,字樗牛,曾任吏部侍郎、尚书、御史大夫等职。

他的楷书是唐代楷书史上举世瞩目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书法宗师”。

颜真卿的楷书作品既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又充满了个人风格和文化内涵,表现了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思想感受力,堪称楷书的代表之一。

学生需要在了解颜真卿的代表作品后,通过对其韵律、结构、笔画和水墨的掌握,进一步提高其楷书写作能力和创作水平。

3. 柳公权柳公权,字道龙,唐代中期著名书法家。

他通过对汉隶、魏碑、晋书三大传统书法进行重新整合,创造出了具有自身特点和历史意义的新书法体系,被誉为“楷书之祖”。

柳公权的楷书作品开创了新的书法先河,突破了传统笔法和构图方式,展现了旷达豁达的书法风貌和独特的艺术形态。

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在书法上,涌现出不少名家。

楷书四大家主要是指唐朝欧阳询、唐朝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fǔ)四人,他们均以楷书闻名于世,因而也被称为“四大楷书”。

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可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

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被后世称为“欧体”;颜真卿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颜体”;柳公权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

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世称“柳体”;赵孟頫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自创“赵体”书法。

主要角色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文章欧阳询人物生平少年流离欧阳询祖父欧阳頠历任使持节、都督衡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征南大将军等要职。

欧阳询的父亲欧阳纥20岁随父从军,骁勇善战,后来子承父业,任都督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广州刺史等职。

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皇帝因猜疑其怀有二心拜其为左卫将军。

欧阳纥于是据广州起兵反叛,第二年春兵败被擒,举家上下仅欧阳询一人因逃匿而豁免,其余悉数被杀。

此时欧阳询年仅13岁,此后两月,皇太后驾崩,大赦天下,欧阳询因此而免死,逃过一劫,并被父亲生前好友江总收养。

欧阳询随养父20余年,长居建康(今江苏南京)。

官场生涯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欧阳询任太常博士。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自称天子,欧阳询作为朝臣亦被他掳持。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窦建德攻破聊城,欧阳询被夏国留用,授予太常卿一职。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秦王李世民大破窦建德于虎牢,平定河北,欧阳询又一次死里逃生,后来因为他在隋朝时与高祖李渊交情甚厚,所以被授予侍中一职,当时年已65岁。

在大唐盛世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故也称为“欧阳率更”。

应召修书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欧阳询应诏与人主持编撰《艺文类聚》。

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人物生平:少年流离欧阳询的祖父欧阳頠历任使持节、都督衡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征南大将军等要职。

欧阳询的父亲欧阳纥20岁随父从军,骁勇善战,后来子承父业,任都督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广州刺史等职。

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皇帝因猜疑其怀有二心,拜为左卫将军。

欧阳纥据广州起兵反叛,第二年春兵败被擒,举家上下仅欧阳询一人因逃匿而豁免,其余悉数被杀。

此时欧阳询年仅13岁,此后两月,皇太后驾崩,大赦天下,欧阳询因此而免死,逃过一劫,并被父亲生前好友江总收养。

欧阳询随养父20余年,长居建康(今江苏南京)。

官场生涯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欧阳询任太常博士。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自称天子,欧阳询作为朝臣亦被他掳持。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窦建德攻破聊城,欧阳询被夏国留用,授予太常卿一职。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秦王李世民大破窦建德于虎牢,平定河北,欧阳询又一次死里逃生,后来因为他在隋朝时与高祖李渊交情甚厚,所以被授予侍中一职,当时年已65岁。

在大唐盛世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故也称为“欧阳率更”。

[1]贞观年间(626年-649年),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逝世。

书法成就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作品风格: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轻重,凝神静虑。

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敧正。

书法作品轶事典故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

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

最新楷书四大家赏析精品课件

最新楷书四大家赏析精品课件

欧体
笔锋尖锐、险峻。 “苗条”
颜体
雅俗共赏,360°
无死角,传统+时尚
赵体(Zhàotǐ)
楷书(kǎishū) 四大家作品
特点总结
圆、“壮”(雄厚 )、丰腴
柳体(Liǔtǐ)
似“欧”似“颜” 便是“柳”!
第二十八页,共30页。
拓展延伸,布置(bùzhì)作业
搜集书法名家资料(zīliào),欣赏不同时代 的各类 书法作品,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欧 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 劲,又不过分丰满。
•代表作:《九成(jiǔ chénɡ)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 度寺碑 》
第三页,共30页。
九成宫醴泉(lǐ quán)铭(局部)
第四页,共30页。
皇甫(Huángfǔ)诞碑(局部)
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shūfǎ),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
会 利自挺己秀新,意骨,力使遒他劲的,字结he避体re免严了紧横,细后竖世粗学的书态者势不,少而以取柳匀字衡为瘦楷硬 模,。追他魏的碑代斩表钉作截为铁《势玄,秘点塔画碑爽》
、《神策军碑》。
第十七页,共30页。
玄秘(xuán mì)塔碑(局部)
壮——气势(qìshì)雄厚
颜老的字体,单看每个字赶上了大唐盛行的以肥为美的时尚潮流,颇有 丰腴质感。纵观全幅又有盛世之风,气势雄厚。
第十六页,共30页。
柳体(Liǔtǐ)
柳公权(778-865),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官至 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 询、颜真卿笔法(bǐfǎ),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 劲媚,骨力遒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 柳骨”之称。

简述楷书四大家

简述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

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代赵孟頫(fǔ)(赵体)。

中国书法史楷书四大家柳公权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

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

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二十九岁时状元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夏州李听幕府。

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

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

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

获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

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

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全唐诗外编》均存其诗。

概述图片来源:南熏殿旧藏《唐代名臣像册》欧阳询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省长沙市)人。

唐朝大臣、书法家,南朝陈黄门侍郎欧阳纥之子。

隋炀帝时,欧阳询出任太常博士。

武德三年(620年),投靠夏王窦建德,授太常卿一职。

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高祖李渊,授侍中,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受封渤海县男,主持编撰《艺文类聚》。

贞观十五年,去世,时年八十五岁。

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

与欧阳通合称“大小欧”。

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

代表作包括: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

如何轻松分辨楷书四大家作品

如何轻松分辨楷书四大家作品

如何轻松分辨楷书四大家作品
1.欧体: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

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

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

欧体范例

1.颜体:
颜体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

“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体型丰满犹如山东大汉危襟正坐,这是吸取了篆隶书正面结体的特点。

颜体范例

3.柳体:
柳公权,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

他书法初学王羲之,以后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然后自成一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为后世百代楷模。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柳体范例

4.赵体:
赵体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赵孟頫创立的书法,赵体笔画圆秀,间架则方正。

赵孟頫学遍诸家,但是并没有迷失自己,相反他还是取各家精华,来补充自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赵体范例
▽。

楷书四大家口诀

楷书四大家口诀

楷书四大家口诀楷书四大家,那可都是书法界的超级大明星呢!欧阳询呢,他的字就像是一个精致的工艺品。

欧阳询的楷书非常工整,每一笔每一划都像是经过了精心的雕琢。

他的结构特别巧妙,笔画之间的搭配就像拼图一样完美。

他的字看起来很秀丽,但是又不失刚劲。

就像一个外表看起来温文尔雅,实际上内心很有原则的人。

欧阳询在练字的时候可下了大功夫呢,传说他看到索靖写的碑,看了三天三夜都舍不得走,最后干脆住在旁边仔细研究。

他的这种对书法的痴迷,才让他写出了那么漂亮的字。

柳公权的字就像是一位挺拔的将军。

柳体的笔画很有骨力,感觉就像用骨头撑起来的一样。

他的字线条非常硬朗,横平竖直,没有一点拖泥带水的感觉。

柳公权为人正直,他的字也像他的人一样,刚正不阿。

他的书法在唐代那也是独树一帜的,很多人都学习他的字,因为从他的字里能学到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赵孟頫的字就像是一位优雅的文人。

赵体的楷书非常圆润流畅,笔画之间就像流水一样自然衔接。

他的字看起来很柔美,但是又不失书法的规范。

赵孟頫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的书法融合了很多前人的优点,然后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字在元代那可是非常受欢迎的,很多人都模仿他的字体。

他的书法就像他的人一样,充满了文人的气质,让人看了就觉得很舒服。

这楷书四大家,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他们的书法就像四颗璀璨的星星,在书法的天空中闪闪发光。

我们学习书法的时候,要是能从他们的字体里汲取一些营养,那我们的字肯定也能写得很棒。

不管是颜真卿的厚重,欧阳询的精致,柳公权的刚正,还是赵孟頫的优雅,都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发。

而且呀,这楷书四大家的字也反映了他们各自的性格和生活的时代背景呢。

就像颜真卿,他生活在唐朝那个动荡的时期,他的字里就有那种经历风雨后的稳重。

欧阳询在隋朝就开始练字,到了唐朝更是把自己的书法练得炉火纯青,他的字就像他的经历一样,经过了长时间的沉淀。

柳公权在朝廷为官,他的刚正不阿在字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赵孟頫在元代的文化氛围中,他的字就充满了那种文人的儒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诗《劝 学》(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写字写精神 练字练意志
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谢谢倾听
轻风延墨(2015年12月21日) 王成方制作
多宝塔碑 的全称《大唐西京千 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 是唐代的书法家 颜真卿在 天宝 十一年(公元752年)43岁写的, 反映的是他早期的书法风貌,字 体工整细致,结构规范严密,用 笔一丝不苟,因而这方碑石也是 后人初学楷书最通行的范本。
祭侄文稿50岁 颜杲卿与子颜季明
颜勤礼碑
颜勤礼碑
唐刻石,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 神道碑》,是颜真卿71岁时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文并书的神 道碑。古人所谓墓前开道,建石柱以为标,谓之神道,即墓 碑。碑文内容追述颜氏家庭祖辈功德,叙述后世子孙在唐王 朝之业绩。除《集古录》、《金石录》著录外,他书无言及 者。 《颜勤礼碑》四面刻字,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38字, 碑侧有5行,行37字,计1667字。左侧铭文在北宋时已被磨 去,无立碑年月。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 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 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 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上柱国 字 号: 字清臣 别号应方 别 称: 颜鲁公、颜文忠、颜平原、羡门子(小名) 所处时代: 唐朝 号: 文忠 本 名: 颜真卿 民族族群: 唐人 主要成就: 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创颜体书,与柳公权并称 "颜筋柳骨" 祖 籍: 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 去世时间: 784 年8月23日 追 赠: 司徒 地 位: 楷书四大家之一 封 爵: 丹阳县子→鲁郡公 出生时间: 709年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 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 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蘸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 四家(薛稷、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特点, 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 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师从张旭
.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 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 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威武不屈 以死Biblioteka 志千古恨785年8月23日,李希烈想尽办法,终没能 使颜真卿屈服,就派人将其缢杀,终年77岁。
人如其字
刚正威武,有气节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成为中国文人书 法的重要里程碑。他转益多师,一变成法,创造出方严正大、朴拙雄 浑、大气磅礴的楷书书法审美范式,他的行草也传递出沉着痛快、豪 迈洒脱的大师气象。传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争座位》以及 《麻姑碑》等。
文武双全 横扫燕赵建奇功 固守平原 率军大破安禄山
在与安禄山的斗争中,颜真卿将原来的三千兵扩充到 万人,并择取统帅、良将,与堂兄常山太守(今河北 正定)颜杲卿相约共同抵抗安禄山,颜杲卿在安禄山 后方讨伐叛军。颜真卿被推为联军盟主,统兵20万, 横扫燕赵。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又辅佐河东 节度使李光弼讨伐叛军
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赵孟頫[fǔ](1254-1322年)元朝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生于吴兴(今浙
江湖州)。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
唐朝历史从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开始,到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篡唐 为止,共289年
颜真卿
出生地: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主要作品: 《多宝塔碑》 《劝学诗》《颜勤礼碑》 官 职: 光禄大夫、守太子太师、
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唐初,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
楷书四大家之一。
颜真卿(709-785),唐中期,字清臣,生于京兆(今西安)。“安史之乱”
中,因在平原郡守任上毅然起义抗贼立下汗马功劳而受朝廷重用,历任吏部尚书, 刑部尚书等要职,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
柳公权(778年-865年),唐末,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
东方朔画像赞 麻姑仙坛记 颜家庙碑 争座位帖 自书告身帖 乞米帖 裴将军碑 宋璟碑 等
.书法境界 第一境界: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 第二境界: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 第三境界: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 《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典型碑刻中,颜书 在老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 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 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