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报告标准样式

合集下载

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报告

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报告

*工程地源热泵工程岩土层热物性测试报告同方节能工程技术**二00九年七月目录第一章岩土层热物性测试报告第二章测试孔地质报告第一章、岩土层热物性测试报告一.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省**市正定县燕赵北大街,北纬38.16,东经114.56。

我公司对地埋管场地进展了测试孔勘测及深层岩土热物性测试。

钻孔测试时间:2009年7月1日~7月6日,室内资料分析:7月7日~7月8日。

二.测试结果2.1钻孔根本参数2.2测试仪器测试孔的测试数据〔机组稳定运后,间隔20分钟取一次数据〕见下表:表1 地源侧测试数据〔取热测试〕表2地源侧测试数据〔放热测试〕2.4测试数据的图表分析:三.结果分析3.1土壤地层导热系数综合评述测试结果说明:埋管区域的导热系数约1.4~1.8W/m℃。

该区域土壤地层平均导热系数较大,综合换热能力较强,适合使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初始温度较低,岩土体温度(初始温度):14.0℃。

有利于夏季冷却。

能够满足常规设计要求。

主要地质构成:详见地质报告。

3.2影响每米孔深地埋管换热量的因素地埋管单位孔深的热交换量与多种因素有关:地埋管传热的可利用温差,即U型埋管中的水热交换后允许到达的最低或最高温度与岩土换热前未受热干扰时温差。

可利用温差与地热换热器的设计参数有关。

每年从地下取热量与向地下释放热量是否一样大。

二者相差越大,对地热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的影响越大。

据测试结果和已掌握资料分析,本区域岩土层夏季日均放热量较大,但使用时间短〔60天〕,冬季日均取热量较小,使用时间较长〔120天〕。

地埋管换热器冬季总的取热量和夏季总的放热根本相等,可以稳定使用。

3.3地热换热器埋设建议单位孔深换热量是地热换热器设计中重要的数据,它是确定地热换热器容量、确定热泵参数、选择循环泵流量与扬程、计算地埋管数量与埋管构造等的重要依据。

单位孔深换热量取值偏大,将导致埋管量偏小、循环液进出口温度难以到达热泵的要求。

结果导致热泵实际的制热、制冷量低于其额定值,使系统达不到设计要求。

×××××××××公司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及评价报告2

×××××××××公司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及评价报告2

xxxxxxX公司地埋管地源热泵岩土热响应试验及评价报告XXXXXXXXXXXXXX X年X月X X日目录1. 工程概况....................................................... 2 .2. 试验测试目的 .................................................. 2...3. 场地气象条件、测试孔及地层条件简介 ............................. 3..4. 现场使用的岩土热物性测试仪器及测试方法简介 ..................... 4.4.1 岩土热物性测试仪简介................................................................... 4.. .4.2 测试过程简介................................................................... 6.. .4.3 测试理论 .................................................... 7 .5. 土壤的初始平均温度T 的测定..................................... 9..6.岩土比热容计算................................................................... 1.. 0.7. 测试孔测试结果分析................................................................... 1.. 07.1 供电电压、循环液流流量、压力损失与加热时间的关系曲线 (10)7.2 载热流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曲线 ............................ 1. 17.3 测试孔土壤平均热传导系数的确定 .............................. 1.27.4 测试孔钻孔热阻的计算................................................................... 1.. 3.8. 场地浅层地热能换热量预测................................................................... 1..39. 结论和建议................................................................... 1.. 5.10. 勘察资质证书和仪器校正证书................................................................... 1.. 6XXXXXXX公司地埋管地源热泵岩土热响应试验及评价报告1. 工程概况拟建项目位于XXXXXXXXXXXXXX,主要由加工车间和办公楼组成,总建筑面积XXX平方米,拟采用节能环保的地埋管地源热泵供热与制冷。

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合同4篇

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合同4篇

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合同4篇篇1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合同甲方(委托方):地源热泵公司乙方(受托方):测试公司鉴于甲方为了开展地源热泵系统项目的设计和施工,需要对岩土中的热物性进行测试,特委托乙方进行相应的测试工作。

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同:一、测试内容1.1 乙方将对指定的地源热泵项目现场进行岩土热物性测试,具体测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岩土的热传导系数测试;- 岩土的储热系数测试;- 岩土的热容量测试;- 岩土的温度变化测试。

1.2 测试结果将直接用于甲方地源热泵系统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测试方式2.1 乙方将按照《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规范》进行测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测试过程中,乙方将采取先进的测试设备和方法,确保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测试费用3.1 测试费用总额为(具体金额待双方协商确定),由甲方支付。

3.2 测试费用包括但不限于:人工费、设备费、材料费等。

3.3 如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测试工作无法完成,乙方将按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收取相应费用。

四、测试报告4.1 测试完成后,乙方将向甲方提交详细的测试报告。

4.2 测试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测试方法、测试结果、数据分析、建议意见等内容。

五、保密条款5.1 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商业机密和技术机密,为了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双方应当严格遵守保密协议。

5.2 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向第三方透露合同的内容及相关信息。

六、违约责任6.1 如因一方违反合同的约定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引起损失的,违约方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2 如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双方应相互谅解,尽力协商解决。

七、其他条款7.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具体时间待双方协商确定)。

7.2 本合同正本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签订日期:签订日期:以上是关于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合同的文档,双方签署后即可生效,希望双方能够遵守合同的约定,共同完成测试工作,为地源热泵系统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力的支持。

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

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

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优势。

文章首先介绍了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的背景和研究目的,并阐述了其研究意义。

接着详细描述了试验方法、试验设计、试验过程、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从而全面呈现了实验过程及结果。

最后得出了关于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的结论,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总结了本研究的重要发现。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促进绿色环保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试验方法、试验设计、试验过程、数据分析、结果讨论、结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总结、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引言1. 引言1.1 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的背景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岩土中储存的热能为建筑提供供暖和制冷的系统,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受到岩土热响应特性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来研究其热传导、储能和释能过程。

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是通过对地下岩土进行加热或降温,观察岩土温度变化和热传导规律,从而评估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通过岩土热响应试验,可以优化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高其热工性能和节能效果,为建筑节能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也可以为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岩土热响应规律的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开展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地源热泵系统在岩土地质条件下的热响应特性,为系统的设计、运行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开展岩土热响应试验,可以深入了解岩土层对地源热泵系统热传递的影响机制,为系统的热性能进行有效评估和改进。

具体地,研究目的包括:一是验证地源热泵系统在岩土地质条件下的热响应特性,包括热传导、热吸收和热交换等方面的影响;二是研究不同岩土地质条件下地源热泵系统的热性能差异,为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三是探讨岩土层对地源热泵系统热传递效率的影响机制,为系统的运行管理和能耗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岩土热响应测试报告(DOC)

岩土热响应测试报告(DOC)

XX省XX市学院片区地源热泵工程岩土热响应测试报告XX省XX大学地源热泵研究所二〇一四年五月岩土热响应测试报告一、工程概况该项目为XX省XX市学院片区(XX市学院、新华苑)地源热泵工程,位于XX省省XX市市。

本工程拟采用节能环保的土壤源热泵系统,作为空调系统的冷、热源。

我所对该工程地埋管场地进行了深层岩土层热物性测试。

本次试验进行了1个孔的测试。

报告时间:5月10日~5月11日。

二、测试概要1、测试目的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是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的重点,设计出现偏差可能导致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甚至无法正常运行。

拟通过地下岩土热物性测试并利用专业软件分析,获得地埋管区域基本的地质资料、岩土的热物性参数及测算的每延米地埋管换热孔的换热量,为地热换热器设计、换热孔钻凿施工工艺等提供必要的基本依据。

2、测试设备本工程采用XX省建筑大学地源热泵研究所自主研制开发的型号为FZL-C(Ⅲ)型岩土热物性测试仪,如图1所示。

该仪器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ZL 2008 1 0238160.4)。

并已广泛应用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网球场馆、济南奥体中心等一大批地源热泵工程中的岩土层热物性测试。

见附件3。

3、测试依据《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 ( 2009年版)。

测试原理见附件2。

图1 FZL-C(Ⅲ)型岩土热物性测试仪三、测试结果与分析1、测试孔基本参数表1 为测试孔的基本参数。

表1 测试孔基本参数项目测试孔项目测试孔钻孔深度(m)100 钻孔直径(mm)150埋管形式双U型埋管材质PE管埋管内径(mm)26 埋管外径(mm)32钻孔回填材料细沙主要地质结构粘土与玄武岩2、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见表2。

循环水平均温度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对比见图2。

测试数据见附件1。

初始温度:16.2℃;导热系数:1.66W/m℃;容积比热容:2.1×106J/m3℃。

3、结果分析钻孔结果表明:该地埋管区域地质构造以粘土为主。

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合同3篇

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合同3篇

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合同3篇篇1甲方(委托方):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测试方):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岩土热物性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甲、乙双方本着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原则,特订立本合同。

一、项目概述2. 测试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

3. 测试目的:对地源热泵系统的岩土热物性进行测试,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二、测试内容1. 岩土热导率测试。

2. 岩土热容量测试。

3. 地下水温梯度测试。

4. 其他相关热物性参数测试。

三、测试方法1. 采用先进的测试设备和技术进行测试工作。

2.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测试操作。

3.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测试过程的安全。

四、合同金额及支付方式1. 本合同总金额为人民币________元。

2. 支付方式:合同签订后,甲方支付乙方合同总金额的____%作为预付款;测试完成后,甲方收到乙方提交的测试报告及发票后支付余款。

五、测试周期1. 测试工作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____天内完成。

2. 如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测试工作无法按时完成,乙方应及时通知甲方,并协商确定新的测试周期。

六、双方权利义务1. 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照本合同约定完成测试工作,并提供真实的测试数据。

2. 乙方应按时完成测试工作,并提交准确的测试报告。

3. 乙方应对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如因乙方原因导致测试数据失真,乙方应承担相应责任。

4. 甲方应提供必要的测试条件,并协调相关单位配合乙方进行测试工作。

5. 乙方在测试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测试过程的安全。

七、违约责任1. 甲方如未按本合同约定支付款项,每逾期一天,应向乙方支付合同总金额____%的违约金。

2. 乙方如未按本合同约定完成测试工作或提交准确的测试报告,每逾期一天,应向甲方支付合同总金额____%的违约金。

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

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

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试验目的、试验环境设置、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分析和试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详细描述,揭示了地源热泵系统在岩土环境中的热响应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地源热泵系统的热传导效果存在一定差异,这对系统的能效和稳定性都有一定影响。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为地源热泵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的重要性,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建议。

该研究对于推动地源热泵系统在岩土环境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试验目的、试验环境设置、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分析、试验数据处理、结论、总结。

1. 引言1.1 地源热泵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地源热泵系统是利用地下岩土中的地热能来供暖和制冷,是一种环保节能的供暖方式。

岩土热响应试验是为了探究地源热泵系统在不同岩土环境下的热响应特性,以便更好地设计和运行地源热泵系统,提高其能效和稳定性。

通过岩土热响应试验,可以了解岩土内部的温度分布规律,热传导特性以及热损失情况,进而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

试验涉及到的参数包括地下水位、岩土类型、地层温度等,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得出地源热泵系统在各种岩土环境下的热响应特性及规律。

岩土热响应试验的数据分析和总结对于进一步推动地源热泵系统的发展和应用非常重要。

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找出系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岩土热响应试验是地源热泵系统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地源热泵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试验目的试验目的是为了评估地源热泵系统在岩土地质环境中的热响应特性,探讨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通过对岩土热响应试验的进行,可以深入了解地源热泵系统与岩土地质之间的热交换机理,从而为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数据支持。

岩土热响应测试报告(DOC)

岩土热响应测试报告(DOC)

XX省XX市学院片区地源热泵工程岩土热响应测试报告XX省XX大学地源热泵研究所二〇一四年五月岩土热响应测试报告一、工程概况该项目为XX省XX市学院片区(XX市学院、新华苑)地源热泵工程,位于XX省省XX市市。

本工程拟采用节能环保的土壤源热泵系统,作为空调系统的冷、热源。

我所对该工程地埋管场地进行了深层岩土层热物性测试。

本次试验进行了1个孔的测试。

报告时间:5月10日~5月11日。

二、测试概要1、测试目的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是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的重点,设计出现偏差可能导致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甚至无法正常运行。

拟通过地下岩土热物性测试并利用专业软件分析,获得地埋管区域基本的地质资料、岩土的热物性参数及测算的每延米地埋管换热孔的换热量,为地热换热器设计、换热孔钻凿施工工艺等提供必要的基本依据。

2、测试设备本工程采用XX省建筑大学地源热泵研究所自主研制开发的型号为FZL-C(Ⅲ)型岩土热物性测试仪,如图1所示。

该仪器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ZL 2008 1 0238160.4)。

并已广泛应用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网球场馆、济南奥体中心等一大批地源热泵工程中的岩土层热物性测试。

见附件3。

3、测试依据《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 ( 2009年版)。

测试原理见附件2。

图1 FZL-C(Ⅲ)型岩土热物性测试仪三、测试结果与分析1、测试孔基本参数表1 为测试孔的基本参数。

表1 测试孔基本参数项目测试孔项目测试孔钻孔深度(m)100 钻孔直径(mm)150埋管形式双U型埋管材质PE管埋管内径(mm)26 埋管外径(mm)32钻孔回填材料细沙主要地质结构粘土与玄武岩2、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见表2。

循环水平均温度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对比见图2。

测试数据见附件1。

初始温度:16.2℃;导热系数:1.66W/m℃;容积比热容:2.1×106J/m3℃。

3、结果分析钻孔结果表明:该地埋管区域地质构造以粘土为主。

最新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热物性测试与岩土热物性测试仪应用精品课件

最新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热物性测试与岩土热物性测试仪应用精品课件
⑶、测试现场应为测试仪器提供有效的防雨、防 雷电等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测试设备受日晒雨淋 的影响,造成测试元件的损坏,影响测试结果。
⑷、测试孔,符合《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要求,地埋管换热器连接正确,无渗漏,试压正 常,地埋管中注满符合规范要求的循环水。
2)测试步骤
A)制作测试孔。平整周边土地。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和地温专委会于2009年3月7日在北京联合召开 了“地埋管换热器热响应试验测试仪应用研讨会”。
参加会议的有全国10多家拥有测试仪器的单位,其中包括北京地质勘 查技术院、吉林大学、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河北工业大学、中国建 筑科学研究院、山东建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 枫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上海地矿工程勘 察院和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院。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 环境地质调查中心、长安大学、北京恒有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南 省地热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地质调查院,地源热泵领域的老专家 吴元炜教授、丁良士教授以及暖通空调和地质学专业的产学研的专家、 代表共40多人。会议对地埋管换热器热响应试验测试仪的研制、应用、 规范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热烈的讨论。
B)土壤初始温度测试。(详见 地源热泵地下换 热系统温度场的测试分析)
MT P
1
34
MT P
25
6 78
9
10
11
12
1 电加热水箱 2 软接管 3 循环水泵 4 循环水进水管 5 循环水出水管 6 流量计 7 温度传感器 8 压力表 9 数据传输线 10 数据采集系统 11 地面 12 钻井壁
(C.3.8-12)有两个未知参数,周围岩土导热系数s 和容积比热容 ρscs,利用该式可

岩溶地区浅层岩土体热物性参数测试及应用分析

岩溶地区浅层岩土体热物性参数测试及应用分析
热泵 节能技 术 在 岩溶 地 区 的应 用 , 是 一个 具 有 重 要 现 实意义 的研 究课 题 。本文 分别选 择 岩溶一 般 发育 和 中等发 育 的两个建 设工 程场 地进 行岩 土热
筋笼外盘管, 即在桩身钢筋笼外侧 固定螺旋型盘
管, 管 间距 8 ~1 0 c m; 垂 直双 u孔 1个 , 采用 高密
型( 单U 、 双u ) 影响较大 , 双 u测试数据高于单 u
的1 0 % 以上 。
4 ) 碳酸盐岩分布 区, 虽岩溶裂 隙发育 , 但 岩
体仍然具有有较强的地下换热能力 , 其综合热导 系数高于泥岩、 页岩 , 因此第一 、 二地质单元场地
适 宜建 造地埋 管 地源 热泵 系统 。
2 岩 土热 物 性测 试
岩土体 的综合热导系数是地埋管地源热泵系 统设计 的重要参数 , 采用现场测试 获得 的热物性
理论 , 结 合 贵 阳地 区气 候 条件 及 测 试 工况 ( 夏 季) , 制冷 、 制 热模式 的进 水 温度 分 别 按 机 组运 行 工况设定为 2 9 , O  ̄ C、 1 1 . 0 ℃。综合热导系数计算 成果 见表 2 、 3 。
试 目的层为 白云岩 , 而红粘土体热物性测试选在 基础桩孔 , 桩周土为红粘土, 换热器采用基桩螺旋 盘管型式 ; 第二地质单元场 地 , 1 、 2号井 的热物 性测试 目的层为 白云岩。两单元的岩土体的综合
热 物性 测试 工程 实施 状况 见表 1 。 通 过现 场采 集 数 据 成 果 , 采用 开 尔文 的线 源
2 0 1 3年 3 O 卷 第1 期( 总第 1 1 4期 )




V o 1 . 3 0 N o . 1 ( T o 1 . 1 1 4 ) 2 0 1 3

天津 市东丽区地源热泵热物性测试实例

天津 市东丽区地源热泵热物性测试实例

33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工 程 技 术近10年来,地源热泵在中国得到了飞速发展。

在这样的高速增长中,会出现一些毛病和问题工程,例如供暖效果不佳、运行费贵、COP值不高,其症结是地下部分做的不合适所造成的。

若要应对和解决矛盾,就应该进行地下热物性测试,从而可以提前优化设计,阻止不利因素的形成,解决问题,实现工程的合理节能经济。

1 测试目的开展地下换热特性实验的重要目的在于通过现场钻孔实验,掌握浅层土壤在外界热激励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过程,从而获得土壤初始温度、热物性参数以及地下换热规律,为进一步的地源热泵系统优化设计与节能运行提供必要的数据依据。

2 测试原理埋地换热器的地下换热响应特性实验在理论上可以归结为在一定热流边界条件下的非稳态传热问题。

其数学解析主要有两种模型:(1)基于线热源理论的线模型;(2)基于圆柱热源理论的柱模型。

本实验采用了柱热源数学模型。

对于地下换热量q (W/m)而言,它是根据流量和进出口温差获得的,即: Ht t mc q c j p(1)其中,m 为质量流量,p c 为定压比热,H 为埋地换热器的有效深度,j t 和c t 分别为进口/出口水温。

对于钻孔内稳态传热过程,满足:b b f qR t t (2)其中,f t 为流体平均温度,且2/)(c j f t t t ,b t 为钻孔壁温度,b R 为钻孔总热阻,其计算可参见有关文献。

在钻孔传热分析中,G函数定义如下:),(2H r t G q t t bso b (3)其中,o t 为平均土壤初始温度。

综合(1)(3)式可以看出,通过圆柱热源模型解决钻孔与土壤传热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求解G 函数。

本实验采用改进G 函数模型,从而可以比较方便地获得地下换热量以及土壤的导热系数。

3 测试系统与钻孔概况3.1测试系统本次实验采取恒温测试方法,实验装置主要由控制主机和测量系统两部分组成。

地源热泵测试报告

地源热泵测试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概况邯郸市康桥国际大厦位于邯郸市邯山区陵园路东段,总建筑面积48737.04m2,占地面积6916.9m2 。

大厦地下2层,地上29层,局部30层。

地下2层战时为人防,平时为汽车库,自行车库,及设备用房。

1-3层为商业,4-29层为办公。

总建筑高度为97.45m(地上),图1为康桥国际大厦总平面图。

该项目拟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来解决建筑的夏季制冷、冬季采暖需要。

图1 康桥国际大厦总平面图(二)项目进度康桥国际大厦已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11年05月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该工程即将封顶,部分施工面的空调、水、电等各专业已具备进场作业的条件。

二、项目测试背景及目的(一)项目测试背景结合项目的特点、周围市政供热的现状,并考虑到系统的运行费用,康桥国际大厦项目拟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及项目所在地土壤的地层情况作为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的核心、成败的关键,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该项目作为目前邯郸市最大的使用地源热泵空调这种清洁能源形式的项目,无已建成类似规模的项目实际运行数据可以借鉴,因此,为了确保本项目采用地源热泵空调形式的成功,并在邯郸地区起到示范作用,必须对项目所在地的地层情况、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等进行测试,取得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为项目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为了支持项目建设、配合工程进度,尽快确定地源热泵空调设计方案,北京金万众空调制冷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8月5日至2010年8月17日在工地现场组织进行了钻孔试验及地埋管换热器竖直换热管换热能力测试。

(二)项目测试目的本次测试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通过本次测试,能够为整个项目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提供准确的原始数据。

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项目所在地地层情况;(2)得出双U竖直换热管及单U竖直换热管的单井换热能力;(3)通过对单管换热能力测试给出群井换热能力分析。

三、项目测试单位基本情况康桥国际大厦项目地源热泵空调工程中的地埋管换热器竖直换热管换热能力测试由北京金万众空调制冷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并实施,北京工业大学热泵工程中心作为协作单位进行土壤热物性测试。

热物性测试报告

热物性测试报告

地埋管系统土壤换热测试报告2010-08国际地源热泵协会目录Ⅰ项目简介Ⅱ地埋管单孔换热测试目的及步骤2.1 测试目的2.3 测试要点2.3 测试仪器主要构件2.4 测试实验原理Ⅲ测试数据及其图表3.1测试环境3.2 地源热泵系统优势背景3.3 测试具体步骤3.4 地下换热器内水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数据表格Ⅳ测试数据分析及其结论4.1 对试验孔数据分析4.2 土壤原始温度4.3 土壤平均导热系数计算4.4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热阻计算4.5 单孔换热量计算4.6 测试结论Ⅰ项目简介1.1项目概况该项目为泰州民俗文化展示中心,现场打两口测试井,采用竖直埋管形式,单U型,管径DN32,井深均为100米。

Ⅱ单孔测试目的及步骤2.1 测试目的土壤型(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主要就是土壤型热交换器的设计;而土壤型热交换器的设计,最主要就是确定地层土壤的平均导热系数!地层土壤的导热系数,包含了土壤(岩石)、回填料以及塑料管壁等导热的综合情况。

其中若选取的岩土热物性参数不准确,设计的系统负荷要么达不到要求,要么规模过大,加大投资。

地下地质构成复杂,即使同一种岩石成分,其热物性参数取值范围也比较大。

况且不同地层地质条件下的导热系数可相差近十倍,导致计算得到的埋管长度也相差数倍。

国外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测出土壤和岩石两类的导热系数,其数量级可以由0.4 W/(M ℃)至6.0 W/(M ℃),且随其密度及湿度不同而异。

地源热泵设计的核心是获取准确的土壤的取、放热导热特性参数。

目前土壤的导热特性主要有三种获得方式:利用简化模型数值计算、利用经验估算、做土壤热特性测试。

单纯的按照简化模型计算往往误差过大;经验的估计值在方案分析阶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一直以来设计人员只能在某种土壤或岩石导热系数范围内,保守取用较低值,导致设计钻孔的数量比实际需要的多,从而增加了项目投资成本;只有在地源热泵规划施工场所现场进行土壤热特性测试才能够获得完整和准确的土壤数据。

地源热泵热响应测试报告

地源热泵热响应测试报告

黑龙江某项目一期工程岩土热响应测试报告测试单位:能源研发中心报告时间:2010年11月19日目录1、项目概况 (1)2、测试设备及方案 (1)3、计算模型 (2)4、试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5)5、项目所在地岩土柱状图及地下温度分布 (9)6、岩土热物性参数分析 (10)7、测试条件下换热情况 (10)1、项目概况建设单位:哈尔滨市某公司建设地点: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场地范围,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地热响应埋管测试采用竖直埋管形式,仅对一个钻孔进行热响应试验,实际测试孔参数如下:孔径170mm,钻孔深度为自然地面以下124 m,底部4m为淤泥沉降,实际可供埋管深度120m,双U管,管径DN32,材质PE100。

测试目的:通过本次测试,获得埋管与岩土体的岩土热物性参数如:埋管区域内土壤初始地温、岩土体综合导热系数等,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测试时间:本次试验从2010年10月21日中午13:30开始,2010年10月25日中午12:30结束。

2、测试设备及方案1)测试装置简图图1 测试装置简图由图1可知,地源热泵模拟工况条件的设备由可调功率加热器、循环水泵、流量调节阀、涡轮流量计、玻璃管温度计、智能温度采集模块组成。

本装置系统功率大(最大可调至13kW)且运行稳定:地埋管内流量、供水温度依据设计要求可手工调节设定。

试验采用智能温度采集模块(内含微型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每隔一分钟采集一次数据,自动存储数据,所测得的岩土体的导热系数λ、钻孔的热阻等测试精度高.2)测试方案:本测试孔基本数据及测试运行工况如表1。

表1 测试孔基本数据3、计算模型a )线热源模型:线源模型将钻孔内外的地层视为整体,将埋管换热器看作具有一个当量直径的线热源,通过解一维瞬态热传导问题来确定在线源径向某一平面位置上的地层温度。

钻孔周围的传热实际上简化为一维轴对称问题,其控制方程、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分别为:221 ss s T T T t c r r r λρ⎛⎫∂∂∂=+ ⎪∂∂∂⎝⎭ ,0b r r t ≤<∞> (1)0T T = ,0b r r t <<∞= (2)|b s r r l T q r λ=∂-=∂ 0t > (3)0T T = ,0r t →∞> (4)式中 T=T(r,t)——t 时刻r 处的岩土温度,℃;λs ——岩土导热系数,W/(m ·K );T 0-—未受扰动的岩土原始温度,℃;ρs ——岩土的密度,kg/m 3;c s —-岩土的比热,kJ/(kg ·K); q l —-单位长度线热源热流强度,q l =Q/H W/m ;r b —-钻孔半径,m ;t —-时间,s 。

地源热泵测试报告

地源热泵测试报告

XXXXXX 地源热泵测试报告一、 测试目的及任务地源热泵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地埋管换热器的实际换热情况能否满足设计要求,按照设计工况运行。

然而,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特性因工程地点的地质结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变化。

为了保证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的准确、合理,需对拟建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的实际换热性能进行前期测试研究。

针对实际地源热泵工程,为了更加准确地确定该工程地下单U 换热管的换热能力,积累地源热泵单U 垂直埋管的实测数据,受XXXXXXXXXXXX 有限公司的委托,XXXXXXXXXXXXX 进行了对重庆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XXX 综合办公大楼地源热泵工程地下地埋管换热性能的测试研究。

本次测试研究的主要目的:确定工程地质条件下,对实地试验地埋管的换热性能能否达到预期要求。

二、测试原理及测试平台设计2.1 测试原理为了研究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实际运行情况下的换热性能,我司相关技术人员利用本公司自行研发的浅层地热测试仪,对试验井进行了初始低温测试、热泵系统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地埋管换热性能研究以及地温回复测试。

各工况下系统测试原理如下:2.1.1 制冷工况地埋管换热器向地下的换(排)热量计算公式如下:p g h Q C m(t t )=-式中,Q ——地埋管换热器向地下的换(排)热量,w ;C p ——循环水的定压比热,取4.187KJ/(Kg.℃);m ——循环水的质量流量,kg/s ;t g ——地埋管换热器的进水温度,℃;t h ——地埋管换热器的出水温度,℃;通过试验测试得到地埋管换热器的换(排)热量,即可得到单位孔深的换(排)热量q :p g h C m(t t )Q q L L-== 式中,q ——单位孔深换(排)热量,w/m ;L ——换热孔深,m ;其它同上。

2.1.2 制热工况地埋管换热器向地下的换(吸)热量计算公式如下:''''p h g Q C m (t t )=-式中,Q ’——地埋管换热器向地下的换(吸)热量,w ;C p ——循环水的定压比热,取4.187KJ/(Kg.℃);m ’——循环水的质量流量,kg/s ;t g ’——地埋管换热器的进水温度,℃;t h ’——地埋管换热器的出水温度,℃;通过测试测试得到地埋管换热器的换(吸)热量,即可得到单位孔深的换(吸)热量q :''''p h g '''C m (t t )Q q L L -==式中,q ’——单位孔深换(吸)热量,w/m ;L ’——换热孔深,m ;其它同上。

岩土层热响应测试报告

岩土层热响应测试报告

无锡太湖美项目地源热泵岩土层 地埋管热响应测试报告测试地点:无锡市滨湖区望湖路无锡太湖美项目建筑工地周亚素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目录1、项目概况 ------------------------------------------------------ 32、测试方案 ------------------------------------------------------ 32.1 测试孔的构建 --------------------------------------------- 42.2 试验设备 ------------------------------------------------- 52.3 测量误差控制 --------------------------------------------- 53、测试地块岩土的地质构成 --------------------------------------- 64、钻孔难易程度分析 --------------------------------------------- 65、岩土层初始温度分布情况 --------------------------------------- 66、岩土层平均导热系数 ------------------------------------------- 87、地埋管换热能力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 ----------------------------- 97.1 地埋管散热能力的测试 ------------------------------------ 97.2 地埋管吸热能力的测试 ------------------------------------ 118、循环水在埋地换热管中的流动阻力 ------------------------------- 139、主要测试结论 ------------------------------------------------- 14无锡太湖美项目地源热泵岩土层地埋管热响应测试报告1、项目概况无锡太湖美项目位于无锡市滨湖区望湖路,2011年12月东华大学进行了地源热泵地埋管热响应测试,由于该地块的地质复杂,地面下52m左右遇到了岩石层,所以,当时4个测试井只钻探到泥土层,地埋管埋深较浅(单U埋深52m,双U埋深68m),测试结果显示地埋管的换热能力较小,进出口水温差较小(详见东华大学提供的热响应测试报告2011.12.22)。

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合同6篇

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合同6篇

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合同6篇篇1甲方(委托方):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测试方):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确保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符合地质条件和热物性要求,甲方委托乙方进行岩土热物性测试,现就相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测试目的通过对项目所在地的岩土热物性测试,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提供准确的地质参数,确保系统的经济、高效、安全运行。

二、测试内容1. 地质勘察:对测试点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水位、土壤类型、岩性等信息。

2. 热物性参数测试:测量岩土的热导率、热扩散率、比热容等热物性参数。

3. 测试数据分析: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供测试报告。

三、测试期限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测试工作应在签订后XX日内完成。

如遇特殊情况,双方可协商延长测试期限。

四、费用及支付方式1. 测试费用:人民币XX元(大写:__________________元整)。

2. 支付方式:甲方应在合同签订后XX日内支付测试费用的XX%作为预付款,测试完成并交付测试报告后XX日内支付剩余款项。

3. 乙方在收到全款后,应向甲方提供正式发票。

五、双方责任与义务1. 甲方责任与义务:(1)甲方应提供测试所需的场地、资料及必要协助。

(2)甲方应按时支付测试费用。

(3)甲方有权监督乙方的测试工作,确保测试质量。

2. 乙方责任与义务:(1)乙方应按时进行测点布置和测试工作。

(2)乙方应确保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乙方应在测试完成后XX日内向甲方提交测试报告。

(4)乙方应对测试结果保密,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泄露。

六、违约责任1. 若因乙方原因导致测试工作未能按时完成,乙方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甲方因此造成的损失。

2. 若甲方未按时支付测试费用,甲方应承担违约责任,并支付逾期付款利息。

七、争议解决如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应首先协商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技术报告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源热泵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建筑节能技术中心二O一一年十月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技术报告项目名称:xxxxxx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测试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源热泵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建筑节能技术中心测试时间:2011-10-11 ~2011-10-13目录1 测试目的和测试依据....................................................... - 1 -1.1测试目的 ............................................................. - 1 -1.2测试参考标准........................................................ - 1 -2 测试原理与方法 ............................................................ - 2 -2.1岩土热响应试验..................................................... - 2 -2.2 现场测试方法 ....................................................... - 5 -3 测试仪器和要求 ............................................................ - 1 -3.1规要求................................................................ - 1 -3.2测试单位测试用岩土热物性测试仪及其检定/校准证书 ........ - 1 -3.3测试单位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技术研究成果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测试方案 .................................................................... - 3 -4.1项目概况 ............................................................. - 3 -4.2测试孔成孔条件..................................................... - 3 -4.3岩土热响应试验测试步骤 .......................................... - 3 -5现场试验数据计算分析和测试结果 ....................................... - 5 -5.1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 - 5 -5.2钻孔单位延米(孔深)换热量参考值............................. - 5 -附录现场测试部分原始数据曲线图........................................ - 8 -1 测试目的和测试依据1.1测试目的对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而言,最为关心的是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换热能力,这主要反映在地埋管换热器深度围的综合岩土导热系数和综合比热容两个参数上,是一个反映了岩土、地下水流等因素影响的综合值。

由于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因此必须通过现场试验得到岩土综合导热系数和综合比热容等岩土热物性参数,供地埋管设计计算使用。

在试验测得岩土综合导热系数和岩土初始平均温度的基础上,结合地埋管换热器钻孔回填材料、钻孔直径、埋管类型(单/双U)、埋管间距、运行份额、运行工况下地埋管中传热介质设计平均温度、运行时间等条件,计算得出测试条件下地埋管换热器单位孔深换热量参考值,指导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1.2测试参考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GB50366-2005)(2009年版)2 测试原理与方法2.1岩土热响应试验岩土热物性参数作为一种热物理性质,无论对其进行放热或是取热试验,其数据处理过程基本相同。

因此本规中只要求采用向岩土施加一定加热功率的方式,来进行热响应试验。

现有的主要计算方法,是利用反算法推导出岩土热物性参数。

其方法是:从计算机中取出试验测试结果,将其与软件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使得方差和()21exp,,∑=-=N i i i cal T T f 取得最小值时,通过传热模型调整后的热物性参数即是所求结果。

其中,T cal,i 为第i 时刻由模型计算出的埋管流体的平均温度;T exp,i 为第i 时刻实际测量的埋管中流体的平均温度;N 为试验测量的数据的组数。

也可将试验数据直接输入专业的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测试软件,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当地岩土的热物性参数。

以下给出一种适用于单U 形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分析方法,以供参考。

地埋管换热器与周围岩土的换热可分为钻孔传热过程和钻孔外传热过程。

相比钻孔外,钻孔的几何尺寸和热容量均很小,可以很快达到一个温度变化相对比较平稳的阶段,因此埋管与钻孔的换热过程可近似为稳态换热过程。

埋管中循环介质温度沿流程不断变化,循环介质平均温度可认为是埋管出入口温度的平均值。

钻孔外可视为无限大空间,地下岩土的初始温度均匀,其传热过程可认为是线热源或柱热源在无限大介质中的非稳态传热过程。

在定加热功率的条件下:2.1.1钻孔传热过程及热阻钻孔两根埋管单位长度的热流密度分别为q 1和q 2,根据线性叠加原理有: ⎩⎨⎧+=-+=-221122212111q R q R T T q R q R T T b f b f (2.1-1)式中T f1, T f2——分别为两根埋管流体温度(℃);T b ——钻孔壁温度(℃);R 1, R 2——分别看作是两根管子独立存在时与钻孔壁之间的热阻(m·K/W );R 12——两根管子之间的热阻(m·K/W )。

在工程中可以近似认为两根管子是对称分布在钻孔部的,其中心距为D ,因此有: f 222o 21ln ln 21R R D d d d d R R p b b s b s b b b ++⎥⎥⎦⎤⎢⎢⎣⎡⎪⎪⎭⎫ ⎝⎛-⋅+-+⎪⎪⎭⎫ ⎝⎛==λλλλπλ(2.1-2) ⎥⎥⎦⎤⎢⎢⎣⎡⎪⎪⎭⎫ ⎝⎛+⋅+-+⎪⎭⎫ ⎝⎛=22212ln ln 21D d d D d R b b s b s b b b λλλλπλ (2.1-3)其中埋管管壁的导热热阻R p 和管壁与循环介质对流换热热阻R f 分别为: ⎪⎪⎭⎫ ⎝⎛⋅=i o p p d d R ln 21πλ, K d R i f π1= (2.1-4) 式中d i ——埋管径(m );d o ——埋管外径(m );d b ——钻孔直径(m ); λp ——埋管管壁导热系数[W/(m·K)];λb ——钻孔回填材料导热系数[W/(m·K)];λs ——埋管周围岩土的导热系数[W/(m·K)];K ——循环介质与U 形管壁的对流换热系数[W/(m 2·K)]。

取l q 为单位长度埋管释放的热流量,根据假设有:q 1=q 2=q l /2,T f 1=T f 2=T f ,则式(2.1-1)可表示为b l b f R q T T =- (2.1-5) 由式(C.3.8-2)~( C.3.8-5)可推得钻孔传热热阻R b 为 ⎭⎬⎫+⎪⎪⎭⎫ ⎝⎛⋅+⎪⎩⎪⎨⎧⎥⎥⎦⎤⎢⎢⎣⎡⎪⎪⎭⎫ ⎝⎛-⋅+-+⎪⎪⎭⎫ ⎝⎛+⎪⎪⎭⎫ ⎝⎛=K d d d D d d D d d d R i i o p b b s b s b b b b b ππλλλλλπλ1ln 21ln ln ln 2121444o (2.1-6)同理可推得双U 形钻孔传热热阻Rb 表达式为⎭⎬⎫+⎪⎪⎭⎫ ⎝⎛⋅+⎪⎩⎪⎨⎧⎥⎥⎦⎤⎢⎢⎣⎡⎪⎪⎭⎫ ⎝⎛-⋅+-+⎪⎪⎭⎫ ⎝⎛=h d d d D d d D d d R i io p b b s b s b o b b b ππλλλλλπλ1ln 21ln 4ln 214188834 (2.1-7)2.1.2钻孔外传热过程及热阻当钻孔外传热视为以钻孔壁为柱面热源的无限大介质中的非稳态热传导时,其传热控制方程、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分别为 ⎪⎪⎭⎫ ⎝⎛∂∂+∂∂=∂∂r T r r T c T ss s 122ρλτ,∞<≤r d b 2,0>τ (2.1-8)ff T T =,∞<<r d b 2,0=τ (2.1-9)l d r s b q r T d b =∂∂-=2λπ, 0>τ (2.1-10) ff T T =, ∞→r , 0>τ (2.1-11) 式中c s ——埋管周围岩土的平均比热容[J/(kg·℃)];T ——孔周围岩土温度(℃);T ff ——无穷远处土壤温度(℃);ρs ——岩土周围岩土的平均密度(kg/m 3);τ——时间(s )。

由上述方程可求得τ时刻钻孔周围土壤的温度分布。

其公式非常复杂,求值十分困难,需要采取近似计算。

当加热时间较短时,柱热源和线热源模型的计算结果有显著差别;而当加热时间较长时,两模型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逐渐减小,而且时间越长差别越小。

一般国外通过实验推导钻孔传热性能及热物性所采用的普遍模型是线热源模型的结论,当时间较长时,线热源模型的钻孔壁温度为 ⎪⎪⎭⎫ ⎝⎛⋅⋅+=τλρπλs s s b s l ff b c d Ei q T T 16412 (2.1-12) 式中⎰∞-=xS dS S e x Ei )(是指数积分函数。

当时间足够长时,γρτλτλρ-⎪⎪⎭⎫ ⎝⎛≈⎪⎪⎭⎫ ⎝⎛s s b s s s s b c d c d Ei 2216ln 16,γ是欧拉常数,577216.0≈γ。

⎪⎪⎭⎫ ⎝⎛⋅=τλρπλs s s b s s c d Ei R 16412为钻孔外岩土的导热热阻。

由式(2.1-5)和(2.1-11)可以导出时刻循环介质平均温度,为 ⎥⎥⎦⎤⎢⎢⎣⎡⎪⎪⎭⎫ ⎝⎛⋅+⋅+=τλρπλs s s b s b l ff f c d Ei R q T T 16412 (2.1-13)式(2.1-6)和(2.1-13)构成了埋管循环介质与周围岩土的换热方程。

式(2.1-13)有两个未知参数,周围岩土导热系数λs 和容积比热容ρs c s ,利用该式可以求得上述两个未知参数。

2.2 现场测试方法2.2.1一般规定在岩土热响应试验之前,应对测试地点进行实地的勘察,根据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确定测试孔的数量和测试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