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篇}职业卫生标准(检测评价标准) l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232e5a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e.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序号中文名1.安妥2.氨3.氨基吡啶(皮)4.氨基蟥酸铵5.氨基氰6.奥克托今7.巴豆醛8.百菌清9.倍硫磷(皮)10.苯(皮)11.苯胺(皮)12.苯基醚(二苯醚)13.苯硫磷(皮)14.苯乙烯(皮)15.吡啶16.苄基氯17.丙醇18.丙酸19.丙酮20.丙酮氰醇(按CN计)(皮)21.丙烯醇(皮)22.丙烯(皮)23.丙烯醛24.丙烯酸(皮)25.丙烯酸甲脂(皮)26.丙烯酸正丁酯27.丙烯酰胺(皮)28.草酸29.抽余油30.臭氧31.滴滴涕(DDT)32.敌百虫33.敌草隆34.蹄化铋(按Bi2Te3计)35.碘36.碘仿37.碘甲烷(皮)38.叠氮酸和叠氮化钠叠氮酸蒸汽叠氮化钠39.丁醇40.1,3—丁二烯41.丁醛42.丁酮43.丁烯44.对苯二甲酸45.对硫磷(皮)46.对特丁基甲苯47.对硝基苯胺(皮)48.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皮)49.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50.二苯胺51.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52.二丙二醇甲醚(皮)53.2—N—二丁氨基乙醇(皮)54.二烷(皮)55.二氟氯甲烷56.二甲胺57.二甲苯(全部异构体)58.二甲苯胺(皮)59.1—3—二甲基丁基醋酸酯(仲—乙酸己酯)60.二甲基二氯硅烷61.二甲基甲酰胺(皮)62.3,3—二甲基联苯胺(皮)63.二甲基乙酰胺(皮)64.二聚环戊二烯65.二硫化碳(皮)66.1,1—二氯—1—硝基乙烷67.二氯苯对二氯苯邻二氯苯68.1,3-二氯丙醇(皮)69.1,2-二氯丙烷70.1,3-二氯丙烯(皮)71.二氯代乙炔72.二氯二氟甲烷73.二氯甲烷74.1,2-二氯乙烷75.1,2-二氯乙烯76.二缩水甘油醚77.二硝基苯(全部异构体)(皮)78.二硝基甲苯(皮)79.4,6-二硝基邻苯甲酚(皮)80.二氧化氮81.二氧化硫82.二氧化氯83.二氧化碳84.二氧化锡(按Sn计)85.2-二乙氨基乙醇(皮)86.二乙撑三胺(皮)87.二乙基甲酮88.二乙烯基苯89.二异丁基甲酮90.二异氰酸甲苯酯(TDI)91.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皮)92.钒及其化合物(按V计)五氧化二钒烟尘钒铁合金尘93.呋喃94.氟化氢(按F计)95.氟化物(不含氟化氢)(按F计)96.锆及其化合物(按Zr 计)97.镉及其化合物(按Cd计)98.汞金属汞(蒸汽)有机汞化合物(皮)(按Hg计)99.钴及其氧化物(按Co计)100.光气101.癸硼烷(皮)102.过氧化苯甲酰103.过氧化氢104.环己胺105.环己醇(皮)106.环己酮107.环己烷108.环氧丙烷109.环氧氯丙烷(皮)110.环氧乙烷111.黄磷112.茴香胺(皮)邻茴香胺(皮)对茴香胺(皮)113.己二醇114.1,6—己二异氰酸酯115.己内酰胺116.2—己酮(皮)117.甲醇(皮)118.甲拌磷(皮)119.甲苯(皮)120.N—甲苯胺(皮)121.甲酚(皮)122.甲基丙烯(皮)123.甲基丙烯酸124.甲基丙烯酸甲酯125.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26.甲基(皮)127.甲基内吸磷(皮)128.18—甲基炔诺酮(炔诺孕酮)129.甲硫醇130.甲醛131.甲酸132.甲氧基乙醇(皮)133.甲氧氯134.间苯二酚135.焦炉逸散物(按苯溶物计)136.(皮)137.久效磷(皮)138.糠醇139.糠醛(皮)140.考的松141.苟性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142.枯草杆菌蛋白酶143.苦味酸144.乐果(皮)145.联苯14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47.邻苯二甲酸酐148.邻氯苯乙烯149.邻氯苄叉丙二(皮)150.邻仲丁基苯酚(皮)151.磷胺(皮)152.磷化氢153.磷酸154.磷酸二丁基苯酯(皮)155.硫化氢156.硫酸钡(按Ba计)157.硫酸二甲酯(皮)158.硫酸及三氧化硫159.硫酰氟160.六氟丙酮(皮)161.六氟丙烯162.六氟化硫163.六六六164.—六六六165.六氯丁二烯(皮)166.六氟环戊二烯167.六氟萘(皮)168.六氯乙烷(皮)169.氯170.氯苯171.氯丙酮(皮)172.氯丙烯173.氯丁二烯(皮)174.氯化铵烟175.氯化苦176.氯化氢及盐酸177.氯化氰178.氯化锌烟179.氯甲甲醚180.氯甲烷181.氯联苯(54%氯)(皮)182.氯萘(皮)183.氯乙醇(皮)184.氯乙醛185.氯乙烯186.a—氯乙酰苯187.氯乙酰氯(皮)188.马拉硫磷(皮)189.马来酸酐190.马啉(皮)191.煤焦油沥青挥发物(按苯溶物计)192.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按MnO2计)193.钼及其化合物(按Mo计)钼,不溶性化合物可溶性化合物194.内吸磷(皮)195.萘196.2—萘酚197.萘烷198.尿素199.及其无机化合物(按Ni计)金属与难溶性化合物可溶性化合物200.铍及其化合物(Be计)201.偏二甲基(皮)202.铅及无机化合物(按Pb计)铅尘铅烟203.氢化锂204.氢醌205.氢氧化铯206.氰氨化钙207.氰化氢(按CN计)(皮)208.氰化物(按CN计)(皮)209.氰戊菊酯(皮)210.全氟异丁烯211.壬烷212.溶剂汽油213.N-乳酸正丁酯214.三次甲基三硝基胺(黑索今)215.三氟化氯216.三氟化硼217.三氟甲基次氟酸酯218.三甲苯磷酸酯(皮)219.1,2,3-三氯丙烷(皮)220.三氯化磷221.三氯甲烷222.三氯硫磷223.三氯氢硅224.三氯氧磷225.三氯乙醛226.1,1,1-三氯乙烷227.三氯乙烯228.三硝基甲苯(皮)229.三氯化铬、铬酸盐、重铬酸盐(按Cr计)230.三乙基氯化锡(皮)231.杀螟松(皮)232.砷化氢(胂)233.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按As计)234.升汞(氯化汞)235.石腊烟236.石油沥青烟(按苯溶物计)237.双(基乙酸)二辛基锡238.双丙酮醇239.双硫醒240.双氯甲醚241.四氯化碳(皮)242.四氯化烯243.四氢呋喃244.四氢化锗245.四溴化碳246.四乙基铅(按Pb计)(皮)247.松节油248.及其可溶性化合物(按TI计)(皮)249.及其氧化物(按Ta计)250.碳酸钠(纯碱)251.羰基氟252.羰基镍(按Ni计)253.锑及其化合物(Sb计)254.铜(按Cu计)铜尘铜烟255.钨及其不溶性化合物(按W计)256.五氟氯乙烷257.五硫化二磷258.五氯酚及其钠盐(皮)259.五基铁(按Fe计)260.五氧化二磷261.戊醇262.戊烷263.硒化氢(按Se计)264.硒及其化合物(按Se计)(除外六氟化硒、硒化氢)265.纤维素266.硝化甘油(皮)267.硝基苯(皮) 268.1-硝基丙烷269.2-硝基丙烷270.硝基甲苯(全部异构体)(皮) 271.硝基甲烷272.硝基乙烷273.辛烷274.溴275.溴化氢276.溴甲烷(皮)277.溴氰菊酯278.氧化钙279.氧化乐果(皮) 280.氧化镁烟281.氧化锌282.液化石油气283.一甲胺(甲胺) 284.一氧化氮285.一氧化碳非高原高原海拔2000米海拔>3000米287.乙苯288.乙醇胺289.乙二胺(皮) 290.乙二醇291.乙二醇二硝酸酯(皮) 292.乙酐293.N-乙基吗(皮) 294.乙基戊基甲酮295.乙296.乙硫醇297.乙醚298.乙硼烷299.乙醛300.乙酸301.乙酸(2-甲氧基乙基酯)(皮) 302.乙酸丙酯303.乙酸丁酯304.乙酸甲酯305.乙酸戊酯(全部异构体) 306.乙酸乙烯酯307.乙酸乙酯308.乙烯酮309.乙酰甲胺磷(皮) 310.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311.2-乙氧基乙醇(皮)312.2-乙氧基乙基乙酸酯(皮)313.及其化合物(按Y计)314.异丙胺315.异丙醇316.N-异丙基苯胺(皮)317.异稻瘟净(皮) 318.异佛尔酮319.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320.异氰酸甲酯(皮)321.异亚丙基丙酮322.及其化合物(按In计)324.正丁胺(皮)325.正丁基硫醇326.正丁基缩水甘油醚327.正庚烷328.正己烷(皮)329.重氮甲烷330.白云石粉尘331.玻璃钢粉尘332.茶尘333.沉淀SiO2(白碳黑) 334.大理石粉尘335.电焊烟尘336.二氧化钛粉尘337.沸石粉尘338.酚醛树脂粉尘339.谷物粉尘340.硅灰石粉尘341.硅藻土粉尘342.滑石粉尘343.活性碳粉尘344.聚丙烯粉尘345.聚丙烯腈纤维粉尘346.聚氯乙烯粉尘347.聚乙烯粉尘348.铝、氧化铝、铝合金粉尘349.麻尘350.煤尘351.棉尘352.木粉尘353.凝聚二氧化硅粉尘354.膨润土粉尘355.皮毛粉尘356.玻璃质纤维357.桑蚕丝尘358.砂轮磨尘359.石膏粉尘360.石灰石粉尘361.石棉纤维及含10%以上石棉的粉尘362.石墨粉尘363.水泥粉尘364.炭黑粉尘365.碳化硅粉尘366.碳纤维粉尘367.矽尘368.稀土粉尘369.洗衣粉混合尘370.烟草尘371.萤石混合性粉尘372.云母粉尘373.珍珠岩粉尘374.蛭石粉尘375.重晶石粉尘376.其他粉尘职业377.工作场所空气中生物因素容许浓度378.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上限值379.高温作业分级标准380.眼直视激光束的最大容许照射量381.激光照射皮肤的最大容许照射量382.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下的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要求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下的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b47640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e.png)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下的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对于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要求也越来越高。
企业作为员工的第二个家,必须要重视职业卫生的监测与评价,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下,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要求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下的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要求。
一、职业卫生监测的重要性职业卫生监测是指对工作环境中毒性、有害物质及其引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的观测和测定,以了解工作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分布规律,为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卫生监测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员工健康和生命安全。
职业卫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或降低员工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从而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规范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职业卫生监测可以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提升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减少职业病发生的可能性。
3. 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和扩散。
职业卫生监测可以通过监测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掌握职业病的发病风险和趋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扩散,减少员工职业病的发病率。
二、职业卫生监测的基本要求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下,职业卫生监测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 监测目标明确。
职业卫生监测应明确监测的对象,包括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危害因素,以及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健康状况等。
2. 监测方法准确可靠。
职业卫生监测应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的监测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测量误差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3. 监测周期合理。
职业卫生监测应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征和工作环境的变化情况,确定合理的监测周期,确保监测结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常见的监测周期有日常监测、定期监测和临时监测等。
职业卫生标准化评分方法及评分表
![职业卫生标准化评分方法及评分表](https://img.taocdn.com/s3/m/31bd5752f705cc175427091c.png)
职业卫生一、工作要求(风险管控)1.职业卫生管理(1)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2)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职业病防治责任制;(3)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
2.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1)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2)实施由专门人员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3)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地点、监测周期、监测方法符合规定要求。
3.职业健康监护(1)做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和岗位调整工作;(2)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
4.职业病诊断鉴定(1)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2)保障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3)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伤残等级鉴定所需资料。
5.工会监督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合法权益。
.二、评分方法分。
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
10-1 评分,总分为 100 1.按表)进行折算:项目内容中有缺项时,按式(12.*C )100-B()1…………………………………(A =100/ 式中: A ——实得分数;——缺项标准分数;BC ——检查得分数。
有限公司职业卫生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评分表煤矿名称:检查性质:检查日期:20 年月日标项得项评分方基本要内分查资料。
无领导机构、管理机构不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机构组有负责职业病2分;无专职人员害防治管理的机构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保未明确第一负责人或未明明确煤矿主要负责人为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查资料责领导机构2管理机构及人员职责不的第一责任人;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机构落分;机构没有正常开展工作负责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职主按规定建立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治相关制度职业病危害包括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职示与告知制度职业病个体防护用品管病防护设施管理制度查资料。
职业卫生检测标准
![职业卫生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63ecf5fba0d4a7303763a7c.png)
职业卫生检测标准职业卫生检测标准GBZ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5748-85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T16008-1995 车间空气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09-1995 车间空气中铅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10-1995 车间空气中铅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1-1995 车间空气中硫化铅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2-1995 车间空气中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3-1995 车间空气中汞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14-1995 车间空气中氧化锌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15-1995 车间空气中氧化锌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6-1995 车间空气中氧化镉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7-1995 车间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磷酸,,高碘酸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18-1995 车间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9-1995 车间空气中三氧化铬、铬酸盐、重铬酸盐的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0-1995 车间空气中三氧化铬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21-1995 车间空气中镍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22-1995 车间空气中钴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23-1995 车间空气中铍的桑色素荧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4-1995 车间空气中臭氧的丁子香酚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5-1995 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硫的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6-1995 车间空气中硫酸及三氧化硫的氯化钡比浊测定方法GB/T16027-1995 车间空气中硫化氢的硝酸银比色测定方法GB/T16028-1995 车间空气中二硫化碳的二乙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9-1995 车间空气中氯的甲基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0-1995 车间空气中氟化氢及氟化物的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方法GB/T16031-1995 车间空气中氨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2-1995 车间空气中氧化氨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3-1995 车间空气中氰化氢及氢氰酸盐的异菸酸钠巴比妥酸钠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4-1995 车间空气中三氧化二砷及五氧化二砷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5-1995 车间空气中砷化氢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6-1995 车间空气中五氧化二磷的钼酸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7-1995 车间空气中磷化氢的钼酸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8-1995 车间空气中溶剂汽油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39-1995 车间空气中溶剂汽油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0-1995 车间空气中丁二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1-1995 车间空气中环己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2-1995 车间空气中环己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3-1995 车间空气中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4-1995 车间空气中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5-1995 车间空气中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6-1995 车间空气中甲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7-1995 车间空气中甲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8-1995 车间空气中甲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9-1995 车间空气中二甲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0-1995 车间空气中二甲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1-1995 车间空气中二甲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2-1995 车间空气中苯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3-1995 车间空气中苯乙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4-1995 车间空气中苯乙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5-1995 车间空气中联苯,苯醚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56-1995 车间空气中萘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7-1995 车间空气中甲醛的酚试剂(MBTH)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58-1995 车间空气中丙酮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9-1995 车间空气中丙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0-1995 车间空气中丁酮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1-1995 车间空气中丁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2-1995 车间空气中甲醇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3-1995 车间空气中甲醇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4-1995 车间空气中丙醇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5-1995 车间空气中丁醇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6-1995 车间空气中醋酸甲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7-1995 车间空气中醋酸乙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8-1995 车间空气中醋酸丙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9-1995 车间空气中醋酸丁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0-1995 车间空气中醋酸戊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1-1995 车间空气中乙醚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2-1995 车间空气中酚的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73-1995 车间空气中酚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4-1995 车间空气中环氧乙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5-1995 车间空气中环氧乙烷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6-1995 车间空气中环氧氯丙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7-1995 车间空气中光气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78-1995 车间空气中氯甲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9-1995 车间空气中二氯甲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0-1995 车间空气中三氯甲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1-1995 车间空气中三氯甲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2-1995 车间空气中四氯化碳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3-1995 车间空气中四氯化碳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4-1995 车间空气中溴甲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5-1995 车间空气中二氯乙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Apiezon L)GB/T16086-1995 车间空气中二氯乙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20 M) GB/T16087-1995 车间空气中氯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DNP)GB/T16088-1995 车间空气中氯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PEG 6000) GB/T16089-1995 车间空气中氯乙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DNP)GB/T16090-1995 车间空气中氯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1-1995 车间空气中氯丁二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2-1995 车间空气中滴滴涕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3-1995 车间空气中六六六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4-1995 车间空气中四氯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5-1995 车间空气中乙腈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6-1995 车间空气中乙腈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7-1995 车间空气中丙烯腈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8-1995 车间空气中丙烯腈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9-1995 车间空气中丙烯腈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00-1995 车间空气中苯胺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1-1995 车间空气中氯化苦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2-1995 车间空气中硝基苯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3-1995 车间空气中钼及其化合物的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4-1995 车间空气中钨或碳化钨的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5-1995 车间空气中五氯化二矾的肉桂酸,甲苯羟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6-1995 车间空气苛性碱的酸碱滴定测定方法GB/T16107-1995 车间空气苛性碱的火焰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8-1995 车间空气中锆及其化合物的二甲分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9-1995 车间空气中氯化氰及酸盐的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10-1995 车间空气中黄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1-1995 车间空气中二甲酸甲酰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2-1995 车间空气中二硝基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3-1995 车间空气中三硝基甲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4-1995 车间空气中硝基氯苯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15-1995 车间空气中二硝基氯苯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16-1995 车间空气中吡啶的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17-1995 车间空气中甲基对硫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8-1995 车间空气中乐果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9-1995 车间空气中乐果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20-1995 车间空气中敌敌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21-1995 车间空气中对硫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22-1995 车间空气中甲拌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23-1995 车间空气中碘甲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1-1997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17062-1997 车间空气中锡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7063-1997 车间空气中锑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7064-1997 车间空气中甲硫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5-1997 车间空气中偏二甲基肼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6-1997 车间空气中二乙胺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7-1997 车间空气中三氧化二砷的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7068-1997 车间空气中甲酸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9-1997 车间空气中丙酸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0-1997 车间空气中苄基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1-1997 车间空气中苄基氰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2-1997 车间空气中对硝基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3-1997 车间空气中环己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4-1997 车间空气中乙醛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5-1997 车间空气中丁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6-1997 车间空气中异丁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7-1997 车间空气中硫酸二甲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8-1997 车间空气中三硝基苯酚的高效液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9-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甲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0-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乙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1-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丙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2-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丁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3-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戊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4-1997 车间空气中2-甲氧基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5-1997 车间空气中2-乙氧基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6-1997 车间空气中2-丁氧基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7-1997 车间空气中钼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方法GB/T17088-1997 车间空气中N-二甲基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9-1997 车间空气中N,N-二甲基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90-1997 车间空气中三氯乙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91-1997 车间空气中丁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92-1997 车间空气中丙烯酸乙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1-1996 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采样规范WS/T14-1996 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测定,,收集器WS/T15-1996 车间空气中苯并(a)芘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1996 作业场所空气中金属样品采集方法WS/T17-1996 尿中铅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8-1996 尿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9-1996 尿中铅的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WS/T20-1996 血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21-1996 血中铅的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WS/T22-1996 血中游离原卟啉的荧光光度测定方法WS/T23-1996 尿中δ-氨基乙酰丙酸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24-1996 尿中汞的双硫腙萃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25-1996 尿中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一)碱性氯化亚锡还原法WS/T26-1996 尿中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二)酸性氯化亚锡还原法WS/T27-1996 尿中有机(甲基)汞、无机汞和总汞的分别测定方法,选择性还原,冷原子吸收光谱法WS/T28-1996 尿中砷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三乙醇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29-1996 尿中砷的氢化物发生,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30-1996 尿中氟的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方法WS/T31-1996 尿中镉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WS/T32-1996 尿中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33-1996 尿中镉的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WS/T34-1996 血中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35-1996 尿中钒的催化极谱测定方法WS/T36-1996 尿中铬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37-1996 尿中铬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38-1996 血中铬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39-1996 尿中硫氰酸盐的吡啶,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40-1996 尿中,,硫代噻唑烷,,,羧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41-1996 呼出气中二硫化碳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42-1996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43-1996 尿中镍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44-1996 尿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45-1996 血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46-1996 尿中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47-1996 尿中硒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48-1996 尿中酚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49-1996 尿中苯酚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一)液晶柱法WS/T50-1996 尿中苯酚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二),,,,柱法WS/T51-1996 呼出气中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52-1996 尿中马尿酸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53-1996 尿中马尿酸、甲基马尿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WS/T54-1996 尿中苯乙醛酸和苯乙醇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55-1996 尿中对氨基酚的分光光度法WS/T56-1996 尿中对氨基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57-1996 尿中对硝基酚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58-1996 尿中对硝基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59-1996 尿中,,氨基,,,,,二硝基甲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60-1996 尿中五氯酚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61-1996 尿中五氯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62-1996 尿中甲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63-1996 尿中亚硫基二乙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64-1996 尿中三氯乙酸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65-1996 尿中杀虫脒及对氯邻甲苯胺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66-1996 血中胆碱酯酶活性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一)羟胺三氯化铁法WS/T67-1996 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硫代乙酰胆碱,联硫代双硝基苯甲酸法WS/T68-1996 研制生物样品监测检验方法指南WS/T69-1996 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WS/T70-1996 车间空气中二甲基乙酰胺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71-1996 车间空气中丙烯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直接测定)WS/T72-1996 车间空气中丙烯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容剂解吸)WS/T91-1996 尿中铅的示波极谱测定方法WS/T92-1996 血中锌原卟啉的血液荧光计测定方法WS/T93-1996 血清中铜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94-1996 尿中铜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95-1996 尿中锌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96-1996 尿中三氯乙酸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97-1996 尿中肌酐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98-1996 尿中肌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08-1999 血中铅的示波极谱测定方法WS/T109-1999 血中硒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10-1999 职业接触甲苯的生物限值WS/T111-1999 职业接触三氯乙烯的生物限值WS/T112-1999 职业接触铅及其化合物的生物限值WS/T113-1999 职业接触镉及其化合物的生物限值WS/T114-1999 职业接触一氧化碳的生物限值WS/T115-1999 职业接触有机磷酸酯类农药的生物限值WS/T126-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铅的meso,四(对磺基苯)卟啉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27-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铅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28-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汞的还原气化,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29-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砷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30-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硒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31-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锶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32-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过氧化氢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33-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倍硫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4-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联苯,苯醚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5-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异丁醛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6-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异丙醚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7-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氯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8-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9-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0-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基异丁基甲酮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1-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气象色谱测定方法WS/T142-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3-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4-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三氯乙烯的扩散法采样气象色谱测定方法WS/T145-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β,萘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6-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氯氰菊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7-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溴氰菊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8-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对硝基苯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9-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0-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醛的示波极谱测定方法WS/T151-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2-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3-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二甲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4-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烷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5-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乙酸乙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6-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四氯乙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7-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氯苯的扩散法采样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8-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1,2-丁内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9-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三氯苯胺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0-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糠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1-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丙烯酸丁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2-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硝基胍的测定方法WS/T163-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二硝基甲苯的测定方法WS/T164-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丁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5-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异辛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6-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酸甲酯和甲酸乙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7-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双乙烯酮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8-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二苯基甲烷异氰酸酯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69-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正庚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70-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苯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71-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蒽和菲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72-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萘烷和四氢萘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73-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74-1999 血中镉和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75-1999 呼出气中丙酮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C----系列C1车间空气中铅的催化极谱方法C2车间空气中硫化铅的双硫腙比色法C3车间空气中氯化汞的测定方法C4车间空气中氧化镉的催化极谱法C5车间空气中镍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C6车间空气中钴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C7车间空气中锡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C8车间空气中二氧化锡的测定方法C9车间空气中氯化亚锡的测定方法C10车间空气中铜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C11车间空气中镁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C12车间空气中氧化钙的测定方法C13车间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方法C14车间空气中二硫化碳的测定方法C15车间空气中碘的测定方法C16车间空气中二氧化氯的测定方法C17车间空气中砷化氢的测定方法C18车间空气中三氯化磷的测定方法C19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硒的测定方法C20车间空气中三氯氢硅的测定方法C21车间空气中丁烯的测定方法C22车间空气中乙苯的测定方法C23车间空气中萘烷、四氢萘、蒽、菲的测定方法C24车间空气中丙烯醛的测定方法C25车间空气中糠醛的测定方法C26车间空气中丙酮的测定方法C27车间空气中环己酮的测定方法C28车间空气中异丙醇的测定方法C29车间空气中环己醇的测定方法C30车间空气中正戊醇、异戊醇的测定方法C31车间空气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C32车间空气中丙烯酸的测定方法C33车间空气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C34车间空气中硫酸二甲酯的测定方法C35车间空气中间苯二酚的测定方法C36车间空气中三氯乙烷的测定方法C37车间空气中三氯乙烯的测定方法C38车间空气中氯苯的测定方法C39车间空气中对氯二苯的测定方法C40车间空气中氯乙醇的测定方法C41车间空气中二氯丙醇的测定方法C42车间空气中五氯酚及其钠盐的测定方法C43车间空气中的丙烯酰胺的测定方法C44车间空气中己内酰胺的测定方法C45车间空气中一甲胺的测定方法C46车间空气中二甲胺的测定方法C47车间空气中苦味酸的测定方法C48车间空气中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测定方法C49车间空气中松节油的测定方法C50车间空气中四乙基铅的测定方法C51车间空气液化石油气的测定方法。
职业卫生评价检测方法和标准全套
![职业卫生评价检测方法和标准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03444dc1fe4733687e21aaef.png)
定点:1L/min 15min
否
0.1
0.2
钨及其不溶性化合物(按W计)
GBZ/T160.2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钨及其化合物
微孔滤膜
定点:5L/min 15min
否
5
10
个体:1L/min 2~8h
五氧化二钒烟尘
GBZ/T160.2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钒及其化合物
大型气泡吸收管
定点:5L/min 15min
采完立即加入0.5ml高锰酸钾溶液
串联两支
0.025
钼、氧化钼
GBZ/T160.1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钼及其化合物
微孔滤膜
定点:5L/min 15min
否
不溶6
个体:1L/min 2~8h
可溶4
镍及其无机化合物(按Ni计)
GBZ/T160.1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镍及其化合物
否
0.3
三氯化磷
GBZ/T160.3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化合物
多孔玻板吸收管
定点:0.4L/min 15min
否
1
2
五氧化二磷
GBZ/T160.3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化合物
多孔玻板吸收管
定点:1L/min 15min
否
1
五硫化二磷
GBZ/T160.3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化合物
否
0.05
个体:1L/min 2~8h
铅烟
GBZ/T160.1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
微孔滤膜
定点:5L/min 15min
职业卫生相关检测标准
![职业卫生相关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59c16e89b89680203d82511.png)
GBZ/T160.3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
GBZ/T160.3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硒及其化合物
GBZ/T160.3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碲及其化合物
GBZ/T160.3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氟化物
GBZ/T160.37-2004
GBZ/T160.2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
GBZ/T160.2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
GBZ/T160.3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化合物
GBZ/T160.3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砷及其化合物
GBZ/T160.32-2004
GBZ/T 189.5-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5部分:微波辐射
GBZ/T 189.6-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6部分:紫外辐射
GBZ/T 189.7-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7部分:高温
GBZ/T 189.8-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
GBZ/T 189.9-2007
标准号
标准名称
GBZ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
GBZ 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
GBZ 158-200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160-2004
职业卫生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评分表
![职业卫生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评分表](https://img.taocdn.com/s3/m/7b7b2815bed5b9f3f90f1c73.png)
查记录。工会组织未依法对 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 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 维权监督 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 2 的,不得分;开展监督活动 益 没有记录的,扣1分 得专 分业 验收人员: 矿井负责人:
三 、 健 康 监 护 ( 1 2 分 )
抽查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 建立符合要求的职业健康监护档 案。对内容不全的,缺1项扣 健康监护 案,并妥善保管,劳动者离开时 3 档案 应如实、无偿为劳动者提供职业 1分;对不提供职业健康监护 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并签章 档案复印件的,不得分 不能安排未成年工从事职业病危 查记录和现场。其中1项不符 特殊人群 害作业,不能安排孕期、哺乳期 1 保护 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 合要求不得分 儿有危害的作业,不能使用童工 现场询问职业病危害严重的 重点岗位的5名劳动者。对有 正当理由提出职业病诊断申 安排劳动者、疑似职业病病人进 职业病诊 行职业病诊断,新发尘肺病病例 2 请后被无理由拒绝的,不得 断 分;对疑似职业病病人未安 年均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排职业病诊断的,不得分; 增长率不符合要求的,不得 分
分 值
评分方法
二 、 现 场 管 理 ( 4 6 分 )
现场检查和记录。擅自拆除 或者停止使用的,不得分;1 配备完善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建 个岗位未配备或配备不正确 立职业病防护设施台账,并进行 的,扣1分;未建立台账的, 职业病防 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 护设施和 其性能和效果,使其处于正常状 5 扣1分;未进行维护、检修以 设备管理 态,不应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及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 。维护、检修和定期检测应做好 的,扣2分;维护、检修和定 记录 期检测没有记录的,缺1次扣 1分 查现场。现场检查发放登记 记录和个体防护用品,未按 按照 AQ 1051 — 2008 为劳动者配 标准配备个体防护用品,不 备和发放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 4 得分;检查个体防护用品使 个体防护 品,做好登记记录,并指导和督 用和职业病防护情况,有1 人 促劳动者正确使用 未使用个体防护用品或未遵 守操作规程中职业病防护要 求的,扣1分 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 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 现场检查。未在醒目位置设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置公告栏公布的,不得分; 公布不全的,缺 1 项扣 1 分。 公告栏和 。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 4 警示标识 位 , 应 在 其 醒 目 位 置 按 照 GBZ 未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 158 — 2003 的要求设置警示标识 说明的,不得分;内容不全 的,缺1项扣1分 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 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 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查预案和演练音像资料。未 应急救援 建立健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 制定预案的,不得分;未定 预案和演 预案,定期进行演练,并做好记 2 期进行预案演练的,不得 练 录 分; 分 内容 基本要求和标准 评分方法 值 设置和配备的应急救援设施处于 正常状态,不应擅自拆除或者停 查现场。无应急救援设施或 应急救援 止使用。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必 运转不正常的,不得分;擅 1 设施 须设置报警装置、应急撤离通 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的,不 道,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 得分 备和必要的泄险区 查记录、报告。未安排上岗 按照 GBZ 188 — 2007 的规定组织 前检查或者检查机构无资质 新录用人员和转岗人员进行上岗 的,不得分;安排未经上岗 上岗职业 前职业健康检查,不应安排未经 2 前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 健康检查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和有职业禁 业危害的作业,或者安排有 忌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 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 作业 禁忌的作业的,有1人扣1分 按照 GBZ 188 — 2007 的规定定期 查记录、报告。未定期安排 在岗期间检查或者检查机构 组织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在岗期间 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 2 无资质的,不得分;对出现 职业健康 健康损害的劳动者未调离原 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 检查 岗位妥善安置的,有 1 人扣 1 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 妥善安置 分 按照 GBZ 188 — 2007 的规定做好 查记录、报告。未安排离岗 准备调离或脱离作业及岗位人员 时检查或者检查机构无资质 离岗职业 的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对未进 2 的不得分;未进行离岗时检 健康检查 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 查终止劳动合同的,有1人扣 不应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 1分 动合同 查记录。未对遭受或可能遭 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 应急职业 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 害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 1 健康检查 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观察 的,不得分 结果告知 查记录。未将职业健康检查 按规定将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书 1 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的,不 面告知劳动者 得分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安全检查标准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安全检查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09f9c2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7.png)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
结果基础管理是否建立职来自病防治责任制、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
是否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
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是否经过职业病危害培训
是否组织对从业人员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是否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的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是否及时、如实向安监部门进行职业病危害申报
是否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建设项目是否履行职业卫生“三同时”手续
工作场所
是否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公布
是否设置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牌
是否为从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用品
职业卫生评价常用职业卫生标准及其应用PPT.
![职业卫生评价常用职业卫生标准及其应用PPT.](https://img.taocdn.com/s3/m/d509081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b.png)
二、GBZ1及其应用
(二)GBZ1-2010框架 规定了工业企业的选址与总体布局、工作场所、辅助用室以及应急救援的基本卫生学要求。
选址、总体布局与厂房设计
工
业
企
业
工作场所基本卫生要求
设
计
卫
生
标
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
准
应急救援要求
附录:规范性目录
•防尘与防毒 •防暑与防寒 •防噪声与振动 •防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 •采光与照明 •微小气候
一、职业卫生标准概述
(二)职业卫生标准的地位和作用 职业卫生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实施职业卫生法规要求的重要依据,评估职业病危害防治
工作效果的重要技术基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法定依据。 《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 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右手把电话拿起来,至于讲话的程序和内容都无可挑剔,但就是这个细节,让他们一个一个被淘汰了。 (1) 让病人平卧,头略低,脚抬高,以改善头脑血液供应。 (7) 口、鼻、呼吸道烫伤后,要马上送到医院,在送医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检查方法、考核办法等所制定的标准。
一、职业卫生标准概述
(二)职业卫生标准定义和分类
1、职业卫生标准定义 以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为目的,对劳动条件的卫生要求及有关职业卫生管理等做出的技术规
定,是实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技术规范,是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 2、职业卫生标准分类
(1)按照标准类别,主要包括国家标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行业标准(GB、GBZ、AQ、 WS、DL等)。 (2)按照标准内容:基础标准、工作场所作业条件卫生标准 、职业接触限值、职业病诊断标 准、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个体防护用品卫生标准、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标准等。
职业卫生评价常用职业卫生标准及其应用
![职业卫生评价常用职业卫生标准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3c5def87c1cfad6195fa739.png)
GBZ1、GBZ2.1、GBZ2.2等职 业卫生标准及应用
讲师:张忠彬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内 容
一、职业卫生标准概述 二、GBZ1及其应用 三、GBZ2.1及其应用 四、GBZ2.2及其应用 五、GBZ158及其应用 六、GB/T11651及其应用 七、GBZ188及其应用
– 其他:设置休息室,减少持续作业时间,加强轮换休息。
二、GBZ1及其应用
(三) GBZ1-2010具体要求
4、工作场所基本卫生要求 (3)防寒 – 取暖室设置要求:近十年每年最冷月平均气温≤8℃的月 数≥3个月的地区应设集中采暖设施 ; – 采暖温度要求:与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相对应的采暖温度 要求(12~18 ℃ ≤ );
一、职业卫生标准概述
(一)标准定义和分类
(二)职业卫生标准定义与分类 (三)职业卫生标准的地位和作用
一、职业卫生标准概述
(一)标准定义和分类 1、标准定义
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 标准化和相 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定义: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 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 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二、GBZ1及其应用
(三) GBZ1-2010具体要求
3、选址、总体布局与厂房设计 (3)厂房设计
– 建筑方位应能使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相邻两建筑物的间距一 般不宜小于二者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 –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卫生要求:阻力系数小,通风 量大,便于开启,适应不同季节要求,天窗排气口的面积应略大于进风窗口 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热加工厂房应设置天窗挡风板,厂房侧窗下缘距地面 不宜高于 1.2m。 – 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厂房侧窗上方 宜设置遮阳、遮雨的固定板(棚),避免阳光直射,方便雨天通风。 – 产生噪声、振动的厂房设计和设备布局应采取降噪和减振措施。 – 车间办公室宜靠近厂房布置,但不宜与处理危险、有毒物质的场所相邻。应 满足采光、照明、通风、隔声等要求。 – 空调厂房及洁净厂房的设计按 GB 50073 等有关现行国家标准执行。
职业卫生评价检测方法和标准全套
![职业卫生评价检测方法和标准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6fe71e59e518964bcf847c1c.png)
1
项目
国家标准号
GBZ/T160.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铜及其化合物 GBZ/T160.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铜及其化合物 GBZ/T160.1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铅及其化合物 GBZ/T160.1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铅及其化合物 GBZ/T160.1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铅及其化合物 GBZ/T160.1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铅及其化合物 GBZ/T160.1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锂及其化合物 GBZ/T160.1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镁及其化合物 GBZ/T160.1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锰及其化合物 GBZ/T160.1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汞及其化合物
采样介质
大型气泡吸收管
采样时间、流量
定点:0.5L/min 定点:5L/min 15min 15min
是否串联
串联两支
接触限值 mg/m MAC PC-TWA 0.01
3
PC-STEL 0.03
升汞(氯化汞)
大型气泡吸收管
采完立即加入 0.5ml 高锰 酸钾溶液 定点:5L/min 15min
串联两支
3
PC-STEL 0.1
微孔滤膜
个体:1L/min 定点:5L/min 个体:1L/min 定点:1L/min 定点:5L/min
否
微孔滤膜
否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钨及其不溶性化合物 (按 W 计) 五氧化二钒烟尘
多孔玻板吸收管
否
0.2 10
微孔滤膜
个体:1L/min 定点:5L/min 个体:1L/min 定点:5L/min 个体:1L/min 定点:5L/min 个体:1L/min
职业卫生检测标准
![职业卫生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63ecf5fba0d4a7303763a7c.png)
职业卫生检测标准职业卫生检测标准GBZ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5748-85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T16008-1995 车间空气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09-1995 车间空气中铅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10-1995 车间空气中铅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1-1995 车间空气中硫化铅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2-1995 车间空气中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3-1995 车间空气中汞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14-1995 车间空气中氧化锌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15-1995 车间空气中氧化锌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6-1995 车间空气中氧化镉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7-1995 车间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磷酸,,高碘酸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18-1995 车间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9-1995 车间空气中三氧化铬、铬酸盐、重铬酸盐的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0-1995 车间空气中三氧化铬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21-1995 车间空气中镍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22-1995 车间空气中钴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23-1995 车间空气中铍的桑色素荧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4-1995 车间空气中臭氧的丁子香酚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5-1995 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硫的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6-1995 车间空气中硫酸及三氧化硫的氯化钡比浊测定方法GB/T16027-1995 车间空气中硫化氢的硝酸银比色测定方法GB/T16028-1995 车间空气中二硫化碳的二乙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9-1995 车间空气中氯的甲基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0-1995 车间空气中氟化氢及氟化物的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方法GB/T16031-1995 车间空气中氨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2-1995 车间空气中氧化氨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3-1995 车间空气中氰化氢及氢氰酸盐的异菸酸钠巴比妥酸钠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4-1995 车间空气中三氧化二砷及五氧化二砷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5-1995 车间空气中砷化氢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6-1995 车间空气中五氧化二磷的钼酸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7-1995 车间空气中磷化氢的钼酸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8-1995 车间空气中溶剂汽油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39-1995 车间空气中溶剂汽油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0-1995 车间空气中丁二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1-1995 车间空气中环己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2-1995 车间空气中环己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3-1995 车间空气中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4-1995 车间空气中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5-1995 车间空气中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6-1995 车间空气中甲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7-1995 车间空气中甲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8-1995 车间空气中甲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9-1995 车间空气中二甲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0-1995 车间空气中二甲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1-1995 车间空气中二甲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2-1995 车间空气中苯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3-1995 车间空气中苯乙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4-1995 车间空气中苯乙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5-1995 车间空气中联苯,苯醚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56-1995 车间空气中萘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7-1995 车间空气中甲醛的酚试剂(MBTH)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58-1995 车间空气中丙酮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9-1995 车间空气中丙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0-1995 车间空气中丁酮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1-1995 车间空气中丁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2-1995 车间空气中甲醇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3-1995 车间空气中甲醇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4-1995 车间空气中丙醇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5-1995 车间空气中丁醇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6-1995 车间空气中醋酸甲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7-1995 车间空气中醋酸乙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8-1995 车间空气中醋酸丙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9-1995 车间空气中醋酸丁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0-1995 车间空气中醋酸戊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1-1995 车间空气中乙醚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2-1995 车间空气中酚的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73-1995 车间空气中酚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4-1995 车间空气中环氧乙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5-1995 车间空气中环氧乙烷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6-1995 车间空气中环氧氯丙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7-1995 车间空气中光气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78-1995 车间空气中氯甲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9-1995 车间空气中二氯甲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0-1995 车间空气中三氯甲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1-1995 车间空气中三氯甲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2-1995 车间空气中四氯化碳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3-1995 车间空气中四氯化碳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4-1995 车间空气中溴甲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5-1995 车间空气中二氯乙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Apiezon L)GB/T16086-1995 车间空气中二氯乙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20 M) GB/T16087-1995 车间空气中氯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DNP)GB/T16088-1995 车间空气中氯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PEG 6000) GB/T16089-1995 车间空气中氯乙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DNP)GB/T16090-1995 车间空气中氯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1-1995 车间空气中氯丁二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2-1995 车间空气中滴滴涕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3-1995 车间空气中六六六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4-1995 车间空气中四氯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5-1995 车间空气中乙腈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6-1995 车间空气中乙腈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7-1995 车间空气中丙烯腈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8-1995 车间空气中丙烯腈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9-1995 车间空气中丙烯腈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00-1995 车间空气中苯胺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1-1995 车间空气中氯化苦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2-1995 车间空气中硝基苯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3-1995 车间空气中钼及其化合物的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4-1995 车间空气中钨或碳化钨的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5-1995 车间空气中五氯化二矾的肉桂酸,甲苯羟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6-1995 车间空气苛性碱的酸碱滴定测定方法GB/T16107-1995 车间空气苛性碱的火焰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8-1995 车间空气中锆及其化合物的二甲分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9-1995 车间空气中氯化氰及酸盐的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10-1995 车间空气中黄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1-1995 车间空气中二甲酸甲酰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2-1995 车间空气中二硝基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3-1995 车间空气中三硝基甲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4-1995 车间空气中硝基氯苯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15-1995 车间空气中二硝基氯苯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16-1995 车间空气中吡啶的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17-1995 车间空气中甲基对硫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8-1995 车间空气中乐果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9-1995 车间空气中乐果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20-1995 车间空气中敌敌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21-1995 车间空气中对硫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22-1995 车间空气中甲拌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23-1995 车间空气中碘甲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1-1997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17062-1997 车间空气中锡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7063-1997 车间空气中锑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7064-1997 车间空气中甲硫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5-1997 车间空气中偏二甲基肼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6-1997 车间空气中二乙胺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7-1997 车间空气中三氧化二砷的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7068-1997 车间空气中甲酸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9-1997 车间空气中丙酸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0-1997 车间空气中苄基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1-1997 车间空气中苄基氰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2-1997 车间空气中对硝基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3-1997 车间空气中环己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4-1997 车间空气中乙醛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5-1997 车间空气中丁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6-1997 车间空气中异丁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7-1997 车间空气中硫酸二甲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8-1997 车间空气中三硝基苯酚的高效液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9-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甲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0-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乙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1-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丙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2-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丁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3-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戊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4-1997 车间空气中2-甲氧基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5-1997 车间空气中2-乙氧基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6-1997 车间空气中2-丁氧基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7-1997 车间空气中钼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方法GB/T17088-1997 车间空气中N-二甲基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9-1997 车间空气中N,N-二甲基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90-1997 车间空气中三氯乙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91-1997 车间空气中丁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92-1997 车间空气中丙烯酸乙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1-1996 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采样规范WS/T14-1996 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测定,,收集器WS/T15-1996 车间空气中苯并(a)芘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1996 作业场所空气中金属样品采集方法WS/T17-1996 尿中铅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8-1996 尿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9-1996 尿中铅的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WS/T20-1996 血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21-1996 血中铅的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WS/T22-1996 血中游离原卟啉的荧光光度测定方法WS/T23-1996 尿中δ-氨基乙酰丙酸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24-1996 尿中汞的双硫腙萃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25-1996 尿中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一)碱性氯化亚锡还原法WS/T26-1996 尿中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二)酸性氯化亚锡还原法WS/T27-1996 尿中有机(甲基)汞、无机汞和总汞的分别测定方法,选择性还原,冷原子吸收光谱法WS/T28-1996 尿中砷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三乙醇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29-1996 尿中砷的氢化物发生,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30-1996 尿中氟的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方法WS/T31-1996 尿中镉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WS/T32-1996 尿中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33-1996 尿中镉的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WS/T34-1996 血中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35-1996 尿中钒的催化极谱测定方法WS/T36-1996 尿中铬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37-1996 尿中铬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38-1996 血中铬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39-1996 尿中硫氰酸盐的吡啶,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40-1996 尿中,,硫代噻唑烷,,,羧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41-1996 呼出气中二硫化碳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42-1996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43-1996 尿中镍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44-1996 尿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45-1996 血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46-1996 尿中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47-1996 尿中硒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48-1996 尿中酚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49-1996 尿中苯酚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一)液晶柱法WS/T50-1996 尿中苯酚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二),,,,柱法WS/T51-1996 呼出气中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52-1996 尿中马尿酸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53-1996 尿中马尿酸、甲基马尿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WS/T54-1996 尿中苯乙醛酸和苯乙醇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55-1996 尿中对氨基酚的分光光度法WS/T56-1996 尿中对氨基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57-1996 尿中对硝基酚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58-1996 尿中对硝基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59-1996 尿中,,氨基,,,,,二硝基甲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60-1996 尿中五氯酚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61-1996 尿中五氯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62-1996 尿中甲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63-1996 尿中亚硫基二乙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64-1996 尿中三氯乙酸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65-1996 尿中杀虫脒及对氯邻甲苯胺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66-1996 血中胆碱酯酶活性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一)羟胺三氯化铁法WS/T67-1996 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硫代乙酰胆碱,联硫代双硝基苯甲酸法WS/T68-1996 研制生物样品监测检验方法指南WS/T69-1996 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WS/T70-1996 车间空气中二甲基乙酰胺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71-1996 车间空气中丙烯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直接测定)WS/T72-1996 车间空气中丙烯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容剂解吸)WS/T91-1996 尿中铅的示波极谱测定方法WS/T92-1996 血中锌原卟啉的血液荧光计测定方法WS/T93-1996 血清中铜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94-1996 尿中铜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95-1996 尿中锌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96-1996 尿中三氯乙酸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97-1996 尿中肌酐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98-1996 尿中肌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08-1999 血中铅的示波极谱测定方法WS/T109-1999 血中硒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10-1999 职业接触甲苯的生物限值WS/T111-1999 职业接触三氯乙烯的生物限值WS/T112-1999 职业接触铅及其化合物的生物限值WS/T113-1999 职业接触镉及其化合物的生物限值WS/T114-1999 职业接触一氧化碳的生物限值WS/T115-1999 职业接触有机磷酸酯类农药的生物限值WS/T126-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铅的meso,四(对磺基苯)卟啉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27-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铅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28-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汞的还原气化,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29-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砷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30-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硒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31-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锶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32-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过氧化氢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33-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倍硫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4-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联苯,苯醚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5-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异丁醛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6-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异丙醚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7-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氯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8-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9-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0-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基异丁基甲酮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1-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气象色谱测定方法WS/T142-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3-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4-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三氯乙烯的扩散法采样气象色谱测定方法WS/T145-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β,萘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6-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氯氰菊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7-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溴氰菊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8-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对硝基苯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9-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0-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醛的示波极谱测定方法WS/T151-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2-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3-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二甲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4-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烷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5-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乙酸乙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6-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四氯乙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7-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氯苯的扩散法采样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8-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1,2-丁内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9-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三氯苯胺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0-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糠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1-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丙烯酸丁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2-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硝基胍的测定方法WS/T163-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二硝基甲苯的测定方法WS/T164-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丁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5-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异辛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6-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酸甲酯和甲酸乙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7-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双乙烯酮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8-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二苯基甲烷异氰酸酯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69-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正庚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70-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苯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71-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蒽和菲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72-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萘烷和四氢萘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73-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74-1999 血中镉和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75-1999 呼出气中丙酮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C----系列C1车间空气中铅的催化极谱方法C2车间空气中硫化铅的双硫腙比色法C3车间空气中氯化汞的测定方法C4车间空气中氧化镉的催化极谱法C5车间空气中镍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C6车间空气中钴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C7车间空气中锡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C8车间空气中二氧化锡的测定方法C9车间空气中氯化亚锡的测定方法C10车间空气中铜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C11车间空气中镁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C12车间空气中氧化钙的测定方法C13车间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方法C14车间空气中二硫化碳的测定方法C15车间空气中碘的测定方法C16车间空气中二氧化氯的测定方法C17车间空气中砷化氢的测定方法C18车间空气中三氯化磷的测定方法C19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硒的测定方法C20车间空气中三氯氢硅的测定方法C21车间空气中丁烯的测定方法C22车间空气中乙苯的测定方法C23车间空气中萘烷、四氢萘、蒽、菲的测定方法C24车间空气中丙烯醛的测定方法C25车间空气中糠醛的测定方法C26车间空气中丙酮的测定方法C27车间空气中环己酮的测定方法C28车间空气中异丙醇的测定方法C29车间空气中环己醇的测定方法C30车间空气中正戊醇、异戊醇的测定方法C31车间空气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C32车间空气中丙烯酸的测定方法C33车间空气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C34车间空气中硫酸二甲酯的测定方法C35车间空气中间苯二酚的测定方法C36车间空气中三氯乙烷的测定方法C37车间空气中三氯乙烯的测定方法C38车间空气中氯苯的测定方法C39车间空气中对氯二苯的测定方法C40车间空气中氯乙醇的测定方法C41车间空气中二氯丙醇的测定方法C42车间空气中五氯酚及其钠盐的测定方法C43车间空气中的丙烯酰胺的测定方法C44车间空气中己内酰胺的测定方法C45车间空气中一甲胺的测定方法C46车间空气中二甲胺的测定方法C47车间空气中苦味酸的测定方法C48车间空气中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测定方法C49车间空气中松节油的测定方法C50车间空气中四乙基铅的测定方法C51车间空气液化石油气的测定方法。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653c41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0.png)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卫生标准是以保护劳动者安康为目的,对劳动条件(工作场所)的卫生要求做出的技术规定,是实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技术标准,是卫生监视和管理的法定依据。
而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下其条例。
ICS 13.100C52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38-xx(代替GBZ38-xx)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本标准第13章、第14章和第15章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此次修订将GBZ 2-xx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分为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和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
本标准与GBZ 2-xx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减少了高温作业分级和高温作业场所气象条件的卫生学评价标准。
增加了非电离辐射的工频电场、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微波辐射接触限值和噪声的接触限值。
调整了高温、手传振动的接触限值。
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测量方法修订成为独立的标准版本GBZ/T XXX-xx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营红声器材厂嘉兴分厂、杭州爱华仪器、奎思特技术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生、梁友信、杨磊、吴维皑、李涛、张敏、何丽华、徐伯洪、舒国华、张绍栋、杜燮。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情况为:GBZ 2-xx。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或产生物理因素的各类工作场所。
适用于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劳动条件、劳动者接触物理因素的程度、生产装置泄露、防护措施效果的监测、评价、管理、工业企业卫生设计及职业卫生监视检查等。
本标准不适用于非职业性接触。
职业卫生检查标准
![职业卫生检查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bd3780fde80d4d8d15a4f94.png)
20
企业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应当及时、如实向有关部门申报,接受监督。
查看申报回执,未申报扣20分。
4.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30
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预评价报告应对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每缺少一项扣5分
3.2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档案
30
1职业卫生组织机构;
2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一览表;
3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一览表。
每项10分(共3项)
每缺少一项扣10分
3.3职业卫生管理实施档案
25
1职业病防治经费;
2、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维护和检修记录;
3、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记录
4、用人单位内部职业卫生检查和处理记录;
未识别培训教育需求或识别不全扣5分,未制定培训计划扣5分。
3职业卫生档案(160分)
3.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档案
30
1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表;
2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和化学品;
3职业病防护设施;
4放射性同位素登记表;
5、射线装置登记表;
6、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登记表。
每项5分(共6项)
2.本项10分。现场查看,一名职工不按要求使用防护用品扣2分,扣完为止。
8职业病诊断及职业病病人保障、报告(100分)
8.1职业病诊断、保障
60
1安排疑似职业病人诊断;
2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所需材料;
3安排职业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并妥善安置职业病人并承担诊断、鉴定等相关费用。
职业卫生标准(检测评价标准)
![职业卫生标准(检测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b8186fe81c758f5f61f676c.png)
(四)高危人群:制订毒物接触限值还有 一个高危人群问题。所谓高危人群是指 一小部分人在接触有毒物质或致癌物质 时,由于一种或几种个体因素的作用, 而使其对毒作 用的反应较一般人群出现 得早且严重,这样的易感人群称为高危 人群。制订车间空气中 毒物接触限值 时,如以高危人群的反应作为制订依据, 显然是不合理的,对于这类人的 保护 可通过健康监护使其脱离接触。
•标准的法规特性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标准就是技术经济领 域的技术法规,国家强制性标准尤其如此 。虽然标准并非由国家立法上机关颁布的 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或法规,但是可以认为 它在技术经济领域里具有法规特性。
二、劳动卫生标准 1.概念: 是以保护职业人群为目的的卫生标准,是对劳动条件 的各种卫生要求所做的统一规定。它在控制职业有害 因素、预防职业危害工作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 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的重要依据,是制订劳 动卫生法规的基础和贯彻、实施法规的技术规范。
关于接触限值表中的符号、标记 在各国的化学物接触限值表中,除明确规定 限值(mg/m3.ppm)外,往往还附有有关的标记 符号,如可经皮吸收(皮)、致癌物(往往分级标 出,如A1—A4)、致畸、致敏、致纤维化、刺 激作用,主要靶器官;。 在我国目前的卫生标准中,一般只对是否可 经皮吸收问题加以标记(皮),其他尚未考虑, 对致癌物的卫生标准,虽参考国外职业接触限 值,但不作标记。美国ACGIH制订的TLV— TWA中,从1997年开始已增加了制订TLV的关 键效应,分子量,而德国的标记包括经皮吸收、 致敏作用、致癌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等。
(1)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TLV —TWA): 按正常8小时工作日或40小时工作周的时 间加权平均浓度规定的阈限值。 (2) 短 时 间 接 触 阈 限 值 (TLV—STEL) : 是指每次接触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的时间 加权平均接触限值,每天接触不超过 4 次, 且前后两次接触至少要间隔60分钟。同时 当日的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亦不得超过。 (3)上限值(TLV—C):瞬时也不得超过的 最高浓度。
职业卫生国际标准
![职业卫生国际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d2a0ba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11.png)
职业卫生国际标准一、工作场所健康环境1.定义和标准:工作场所健康环境是指员工在工作中所处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环境因素,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2.环境监测:企业应建立工作场所环境监测制度,对空气质量、噪声、振动、辐射等环境因素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员工工作环境符合要求。
3.危害告知:企业应向员工告知工作场所中的环境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二、职业病预防和控制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企业应识别出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粉尘、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等。
2.防范措施:针对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如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改进工艺流程等。
3.健康检查:企业应安排员工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并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三、职业安全与应急管理1.安全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职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和义务。
2.应急预案:企业应制定针对工作场所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泄漏等事故的应对措施。
3.培训与演练: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
四、职业健康培训和教育1.培训内容:企业应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培训,包括工作场所健康环境、职业病预防和控制、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2.教育形式:企业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如集中授课、网络教育等。
3.考核与反馈:企业应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知识考核,了解员工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
五、职业健康监护和保健1.监护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和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检查。
2.保健措施:企业应根据员工的身体状况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如提供健康饮食、安排休息时间等。
3.监护档案:企业应为每位员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记录员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
六、物理因素和设备安全1.物理因素控制:企业应控制工作场所中的噪声、振动、辐射等物理因素,使其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d946ac75fbfc77da269b17e.png)
ICS 13.100C60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37-2002职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Chronic Lead Poisoning2002-04-08发布 2002-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言本标准的第6.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原标准GB11504-1989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根据全国范围的调查研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展,本次修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将原标准中的“铅吸收”一项改为“观察对象”。
尿铅指标由原0.39 μmol/L(0.08mg /L)调整至0.34 μmol/L(0.0 7mg/L),以利于铅中毒的预防。
2.根据临床经验,将尿铅诊断起点值由原0.39 μmol/L(0.08 mg/L)调整为0 .58μmol /L(0.12mg/L),以减少假阳性。
3.根据3588例的调查中,引进职业接触限值(可接受上限值)与诊断下限值(诊断值)的概念,并以诊断值作为诊断分级的基础,对原标准中的轻度中毒诊断起点作了较大的修改。
既体现了单项指标的作用,也突出了多项指标综合诊断的重要性,使诊断更趋合理。
4.在治疗原则中加入了口服络合剂二巯丁二酸。
5.原标准中将多种测定方法列作标准的附录,鉴于多数与现已一致认可的标准化方法相同,故加精简。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西安市中心医院负责起草,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江西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湖南医科大学卫生系、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四川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株洲冶炼厂职工医院、绍兴市防疫站、甘肃省白银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景德镇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镇江市卫生防疫站、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研究室。
职业卫生毒物检测标准及技术
![职业卫生毒物检测标准及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d23ce050b4c2e3f5727636a.png)
GBZ/T 160-2007 内容 (1)
标准号
内容描述
样品空白(对照试验、位置)
GBZ/T160.38-2007 (烷烃类)
高浓度样品采集、解吸测定方法说明
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溶剂解吸GC
样品空白(对照试验、位置)
GBZ/T160.39-2007 (烯烃类)
解吸测定方法说明
二聚环戊二烯溶剂解吸GC
28
事故性检测
用于对工作场所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进 行的紧急采样监测,确定事故发生后工作场所 存在的毒物及其浓度,以判断其危险程度,指 导事故的及时正确处理。
29
3-2 毒物检测规范、标准
在进行职业卫生危害因素检测时,必须按照国家颁 布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等,没 有标准方法可采用国外标准,国内外均无标准可采样国 内外公认的方法。 GBZ 2.1、 GBZ 159、GBZ 160、WS/T-1996 GB/T17061-1997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 GB/T81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数值修约规则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研究规范》 《生物材料分析方法的研制准则》
化合物 (代替GB/T 160.42-20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通告
卫通[2007]14 号
现发布《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 等19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编号和名称如下:
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1. GBZ/T 160.38-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烷烃类化
合物 (代替GB/T 160.38-2004) 2. GBZ/T 160.39-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烯烃类化
活性碳管采样,碳酸氢钠溶液解吸,离子色 谱测定
职业卫生检查标准
![职业卫生检查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5b3d4c376eeaeaad1f3305b.png)
检查培训记录,特别是接触危害岗位劳动者的培训。(现场抽考2-3名劳动者)。
9
健康
监护
9.1按规定组织上岗前的职业卫生检查。
检查劳动合同和上岗前职业卫生监护档案。
4
9.2按规定组织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检查。
检查在岗劳动者档案和职业卫生监护档案,重点检查体检项目与体检周期是否满足《职业卫生监护技术规范》(GBZ188)标准要求。
现场检查,有无个人领用和更换签字。
7.4劳动者正确佩戴、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现场检查,记录未按要求佩戴劳动者数量。
8
教育
培训
8.1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核查培训证书(可对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进行考试)。
2
8.2对上岗前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检查培训记录,特别是接触危害岗位劳动者的培训。
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殊规定》,现场抽查询问3名女职工。
9.10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劳动者,给予适当岗位补贴。
检查发放和领取记录。
9.11建立劳动者《职业卫生监护档案》。
档案内容及格式应符合《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卫生监护档案》管理要求的通知》(冀安监管职健〔2013〕52号)的要求
附件2: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检查表
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
项目
主要内容
检查方法
分值
得分
扣分内容
1
责任
体系
建立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
检查书面文件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责任制度应具体包括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管理人员以及劳动者等各类人员的职业病防治职责和义务,还应包括职业卫生领导机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以及用人单位其他相关管理部门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职责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特性:
•标准对象的特定性 标准对象的特定性,是指对制定标准 的领域和对象所做的特殊规定性。
•标准制定依据的科学性 标准的概念中明确指出,“科学、技 术和实践经验和综合成果”,是标准 产生的基础。
•标准的本质特征是统一性 标准的本质特征,或者说标准 的作用和社会功能,最重要的 特点就是标准的统一性。
标准,但依据卫生部发布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 理办法》第二条规定,职业卫生标准包括下列九类:
1.职业卫生专业基础标准 2.工作场所作业条件卫生标准 3.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 值
4.职业病诊断标准 5.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 6.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 7.职业危害防护导则 8.劳动生理卫生、工效学标准 9.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
•标准的法规特性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标准就是技术经济领 域的技术法规,国家强制性标准尤其如此 。虽然标准并非由国家立法上机关颁布的 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或法规,但是可以认为 它在技术经济领域里具有法规特性。
二、劳动卫生标准 1.概念: 是以保护职业人群为目的的卫生标准,是对劳动条件 的各种卫生要求所做的统一规定。它在控制职业有害 因素、预防职业危害工作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 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的重要依据,是制订劳 动卫生法规的基础和贯彻、实施法规的技术规范。
职业卫生标准代码
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卫生标准,只是职业卫生标准的一 部分。例 GB50034 —92《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WS/T 69—防治法》第十一条规定,
有关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国务院卫生 行政部门制定并公布;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 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代号由大写 汉语拼音字母构成。 强制性标准的代号为“GBZ”, GBZ+序号—年号 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推荐性标准的代号为“GBZ/T”GBZ/T +序号—年 号 GBZ/T 157—2002(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职业卫生诊断标准》(GBZ3--2002—GBZ /T157--200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159--2004)
2.种类:
劳动卫生标准包括化学物、粉尘、物理因素、作业场 所气象条件、劳动心理负荷等卫生标准。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七条规定,凡是保障人体健 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均是强制性标准。因此, 劳动卫生标准属强制性国家标准(GB)。
三、职业卫生标准
我国前几年曾一度将劳动卫生标准称之为职业卫生
二、国内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劳动卫生标准领域一片空白。
•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翻译出版了《苏联国家标 准 工厂设计卫生条例》。
•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苏联工业企业设计卫 生标准(H101—54)》 •1963年,由卫生部主编,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颁布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国标建(GB J)1—62,并于 1963年4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与劳动卫生有 关的国家标准。
3.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 2-2002) 4.职业病诊断标准 (GBZ3--2002—GBZ /T157—2002) 5.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 略 6.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11651-89 )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 7.职业危害防护导则 没有 8.劳动生理卫生、工效学标准 工作座椅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 GB/T 14774—93 9.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 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 WS/T 69—1996
1.职业卫生专业基础标准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规范》 GBZ XXX-XXXX 现在正在征求意见中,不久将要颁布实施其中包括五 个方面内容
➢工作场所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 ➢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2.工作场所作业条件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0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58-2003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 -92 •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18053~GB18083- 2000
•小型工业企业建厂劳动卫生基本技术条件 GB16910—1997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1990 •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GB10434—1989 •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 GB10436—1989 •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 GB10437—198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
第二节 职业卫生标准的历史回顾 一、国际
劳动卫生标准的历史比其他卫生标准都久远。早在 19世纪,德国就通过立法强制实施对因职业活动所致 健康损害给予赔偿,规定雇主需建立“赔偿基金”, 以保证履赔,并提供保护工人健康的措施。 1883年制定了第一个关于一氧化碳的职业接触限值 1886年,德国学者Lehmann首次采用动式染毒装置研 制职业接触限值。 1916年,提出了第一个有关矽尘的0EL。 进入20世纪30年代,除德国外,前苏联和美国开展了 大量研究,制订了一系列职业接触限值,即前苏联的 最高容许浓度 (MAC)和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医师学会 (ACGIH)的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 (TLV—TWA)。
•1979年才由卫生部、基本建设委员会、计划委员会、 经济委员会、劳动总局联合批准颁布《工业企业设计 卫生标准(TJ 36—79)》。
2002年6月1日以后一批新的职业卫生标准相继 出台 (共179项)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