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质特点

合集下载

内蒙古卓资县二龙山旅游地质资源探讨

内蒙古卓资县二龙山旅游地质资源探讨

内蒙古卓资县二龙山旅游地质资源探讨内蒙古卓资县二龙山地区地质资源丰富,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独特,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和珍贵的岩石地貌,同时自然景观也非常优美,是一个理想的旅游胜地。

一、地质特点二龙山地区位于内蒙植被带与草原带的交界处,气候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地质构造上主要由太古宙黑云母片岩、千里岩、嵯岗岩等组成。

该地区曾发生过撞击事件,形成了千里岩和泥盆系砾岩等岩石地貌。

二、矿产资源二龙山地区矿种主要有金、银、铁、铜、铅、锌、锡、钼、钨等,其中金储量最大。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二龙山地区的黄金矿资源逐渐被开发,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采选、选冶加工技术体系。

截至目前,该地区丰富的金矿储量仍在继续开采中,留下了许多震撼人心的金矿选矿场景。

三、旅游资源1. 泥盆系砾岩泥盆系砾岩是该地区的主要地质景观。

这些砾岩呈现出类似于火山爆发的特点,被形容为“火山喷发中的流动熔岩冷却而成的石头”。

在阳光的照射下,泥盆系砾岩的颜色变化多端,呈现出金色、红色、灰色等多种色彩,形态各异,让人叹为观止。

2. 狮子山狮子山是二龙山地区的一座山峰,其山顶高约1500米。

狮子山形如一头狮子,因此得名。

爬上山顶,可以看到周围山川的壮丽景色,许多游客都会选择在此拍摄美丽的照片。

3. 车前草湖车前草湖位于二龙山地区的车前草镇,是一个草原湖泊,水面呈现出蓝色。

湖边的牧民和羊群,构成一幅生动的草原风光画。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钓鱼、划皮划艇、欣赏草原歌舞、品尝特色美食等。

四、发展前景二龙山地区地质资源和旅游资源结合紧密,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

目前,当地政府正在积极推进旅游业的发展,致力于打造一批特色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总之,二龙山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更有着优美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人文气息。

未来,二龙山的旅游业将会蓬勃发展,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带来更好的生活和旅游体验。

新疆旅游之地-伊犁地质地貌及景点介绍

新疆旅游之地-伊犁地质地貌及景点介绍

气象条件
年极端最高气温42.8℃,极端最低气温51.0℃,其中伊犁河谷年平均气温10.4℃, 塔城地区年平均气温8.7℃,阿勒泰地区年平 均气温5.8℃。年平均降水量:伊犁河谷 417.6毫米,山区600毫米左右;塔城盆地 342.7毫米,山区400毫米左右;阿勒泰山区 202.6毫米;其余地区100-200毫米。年平均 日照时数:伊犁河谷2898.4小时;塔城地区 2714.7小时;阿勒泰地区2976.8小时。
【凄美传说】
赛里木湖传说是由一对为爱殉情的年轻的蒙古族恋人的泪水汇集而成 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还没有赛里木湖的时候,这里是一个盛开鲜花 的美丽草原。草原上,有一位叫切丹的姑娘与叫做雪得克的蒙古族青年男 子彼此深深相爱,可是凶恶的魔鬼贪婪切丹姑娘的美色,将切丹抓入魔宫, 切丹誓死不从,伺机逃出魔宫,在魔鬼们追赶下,切丹被迫跳进一个深潭。 当雪得克勇拼后赶来相救时发现切丹已经死去,万分悲痛中也跳入潭中殉 情而死,刹时,潭里涌出滚滚涛水,于是,这对恋人的真诚至爱和悲痛泪 水,化成了赛里木湖。
一望无际的那拉提草原, 让你放飞你的梦想! 展翅高飞吧!
坐下来,小憩片刻!
那拉提,继续前行, 我们去看看另一草原---
巩乃斯大草原!
巩乃斯草原 与那拉提草原大同小异, 但你可以丛中获取那么点个中几味。
伊犁巩乃斯,蒙语意为 “太阳坡”分布在伊犁 新源境内,是新疆细毛 羊的故乡,也是“天马” 的著名产地,。
赛湖由于水深,透明度又极高,湖水碧绿湛蓝。 由于水底地形的影响,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状况的变幻, 湖水色彩斑斓,且随时改变着自己的颜色。"青蓝深浅层出,…… 修忽万变,莫可名状"(祁韵士语)。湖中倒影清晰逼真,且极富立体 感。
水中蓝、紫、青、绿、橙、黄、红、灰、白等各种色彩一应俱全, 湖光山色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偌大的绝美水墨画诚如元朝邱处机 诗所云:"天池海在山头上,百里镜空含万象",其景美无比。

地质旅游的概念与特征分析

地质旅游的概念与特征分析

地质旅游的概念与特征分析-旅游管理地质旅游的概念与特征分析董红梅刘慧芳基金项目:本文由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地质旅游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以翠华山、洛川国家地质公园为例”(编号: 2013JK0184)。

作者简介:董红梅(1973-),女,汉族,山西平陆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管理等方面教学研究工作。

刘慧芳(1990-),女,硕士研究生。

地质旅游是当今世界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之一。

但由于对地质旅游概念及特征的界定不清,使我国地质旅游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文章对国内外地质旅游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出地质旅游的概念、内涵及基本特征,以指导我国地质旅游的针对性开发及有效、细化管理,最终实现我国地质旅游的持续发展和地质公园建设的目的。

地质旅游是旅游业中相对较新的概念,目前已成为全球快速增长的旅游形式之一。

我国在1980年正式成立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科普委员会,专门负责、组织和开展地质科学普及活动,如举办全国青少年地学科技夏令营活动是我国最早开展的地质旅游形式。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开始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1999年国土资源部通过了地质遗迹保护十年规划,并决定建立中国国家地质公园,200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正式提出了世界地质公园计划、建立全球地质遗迹保护网络体系(GGN)及发展地质旅游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国积极参与筹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并开始大规模地发展地质旅游。

但随着我国地质旅游的发展,其市场竞争也日愈激烈,为了竞争客源和吸引更多1游客,一些地质公园进行的地质旅游开发完全偏离了地质主题,使得开发的地质旅游有名无实。

究其原因,除受利益趋动外,还与国内对地质旅游的研究不足,对地质旅游概念、特征的界定不完善有关。

因此,对国内外的地质旅游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地质旅游概念,为规范地质旅游开发与管理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一、地质旅游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世界许多旅游景区已出现因不良的旅游开发行为而使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于是在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旅游业的理念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和地方文化的保护,并提出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可持续旅游形式。

旅游地质资源

旅游地质资源

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开发保护摘要:旅游地质资源是指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包括了旅游资源中那些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以及在人类形成发展过程中通过人类与地质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与人类有关的文化遗址遗迹。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十分丰富,千姿百态且分布非常广泛,这些地质资源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地质变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关键词:主要特点、分布情况、开发保护一、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主要特点:1、丰富多样性。

我国的旅游地质资源种类繁多、十分丰富,分布的空间也极为广泛,同时又具有显著的区域分异。

就前者而言,无论是高山还是大河、无论是喀斯特还是黄土、沙漠,各种形态的旅游资源在我国都以不同方式存在。

就后者而言,由于地势、气候等方面的不同,即便是类似的旅游资源,也都有着不同形式的展现,比如,在山岳旅游地质资源方面,我国有数百座不同类型的大山,分布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且各具特色。

2、空间定位性旅游地质资源的空间定位性,是指旅游地质资源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而且这种空间位置受地层、岩性、构造、地貌、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海陆分布以及人类长期活动等因素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内在分布规律。

例如,丹霞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红色碎屑岩分布的地区;岩溶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区,并且与岩层的产状、厚度、岩性等地质条件有密切关系,还与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有关。

3、永续性及不可再生性地质作用的速度,除了一些突发性的变化,如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能使地质体瞬时发生变化以外,一般都是较为缓慢的。

因此,相对于人的生命及社会的历史来说,地质遗迹的存在具有永续性。

同时也正是如此,当人们或突发性事件破坏了这些遗迹时,它将是不可(或难以)再生的。

例如,石灰岩溶洞及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其它钙华沉积物,其形成过程以百万年或万年计。

简述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

简述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

简述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可以分为岩溶旅游资源、火山旅游资源、滑坡旅游
资源、冰川旅游资源、河流旅游资源、湖泊旅游资源、崖沟旅游资源等。

岩溶旅游资源即岩溶景观、岩溶地貌,它以岩石及其表面上水溶性矿
物质形成的溶孔、穴、洞、裂缝等景观形象著称。

常见的岩溶景观有自然
孔洞、溶谷、溶壑、瀑布、洞穴以及岩石堆等。

火山旅游资源是指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地质景观,其特色在于颜色艳丽,变幻繁多,给人以神奇而强烈的视觉冲击。

火山旅游资源包括火山岩石、
火山湖、火山口等景观;火山灰、火山灰景观等。

滑坡旅游资源指的是经历积淤、滑坡等地质历史的景观,它具有独特
的地质地貌形态,其特点主要是面积较大,形状多种多样,景观多样,伴
随着独特的地质历史以及新鲜有趣的探索体验。

冰川旅游资源指的是高山冰川中的景观,其特征是环境清幽,自然壮观,景色宏伟,色彩优美,并且令人震撼、激动。

常见的景观有冰川湖泊、冰洞、冰崖、冰沟、冰柱、冰瀑等。

山西中南部旅游资源及地质特征(可编辑)

山西中南部旅游资源及地质特征(可编辑)

山西中南部旅游资源及地质特征山西中南部旅游资源及地质特征朱一旭(山西省冶金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01)摘要:通过对山西中南部旅游资源及其地质特征的描述,详尽叙述了风景名胜区及其地质特征,为以后此地区的旅游开发提供详尽的地质参数。

关键词:山西中南部;旅游;地质特征;开发山西中南部旅游资源包括太岳山、临汾盆地北部、吕梁山南端。

这里群山环绕、山清水秀、文物古迹繁多,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其主要有太岳山、洪洞、临汾以人文景观为主的风景名胜区。

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与一定的地质条件和背景有关,以地质学角度给予科学的解释,有利于旅游区进一步深层次的开发和增强其知名度。

1 风景名胜区概况太岳山、洪洞、临汾人文景观风景名胜区,位于晋中盆地、临汾盆地两侧。

其主要有太岳山北部绵山、洪洞大槐树两个景区。

1.1 绵山风景名胜区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晋中盆地西南端。

这里集人文、风景名胜为一体,绵山、水涛沟、石膏山三个风景区以洪山?范村断裂与盆地分界,上升隆起形成陡峭的绵山、石膏山主峰;西南侧以三泉断裂与盆地分界,形成含有丰富煤炭资源的低山丘陵,主要文物有资寿寺、王家大院、旌介商墓遗址、介庙、灵石(陨石)、韩信墓、介子推墓、文笔塔、周槐等。

1.1.1 绵山风景区绵山位于介休市东南20km处。

以青山碧水与古建筑相辉映,形成山青、水秀、奇峰与人文为一体的绮丽景色,是山西省1987年首批公布的六大风景名胜区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绵山又称介山,因春秋晋国大夫介子推功不言禄归隐于此而得名,成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寒食节发祥地,建有中国最大的石窟介公祠,历史上先后曾有 18 位帝王和 4 000 多位将相、名人前来归隐以求长寿。

这里儒、道、佛教包容并存,拥有宋代唯一修建的封爵亭和不同朝代修建的大罗宫、云峰寺、正果寺、妈祖庙等,还有国内景区藏书最多的绵山藏经阁,因此又有“冬游龙脊岭、正果寺,夏游水涛沟”之说。

绵山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现存有唐代古营、石寨等古战场遗址。

旅游地质学复习

旅游地质学复习

旅游地质学的定义与特点
旅游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质景观的分类与评价、地质景观的演变与形成机制、地质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总结词
在分类与评价方面,主要研究不同类型地质景观的特征、价值及其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在演变与形成机制方面,重点探究地质景观的形成过程、演化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地质景观的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如何实现地质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包括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宗教文化等,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
人文景观类
包括地层、古生物、构造等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地质遗迹类
各种美丽的矿物和岩石也是重要的旅游地质资源,如水晶、宝石、玉石等。
矿物与岩石类
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
资源特色
评价旅游地质资源的独特性和吸引力,确定其市场定位和开发价值。
01
旅游地质资源的评价与分类
针对不同类型和特色的旅游地质资源,开展评价和分类研究,为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02
旅游地质景观的形成与演化
深入探究旅游地质景观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揭示其科学内涵和美学价值。
未来旅游地质学的研究方向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多元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旅游地质学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应用于旅游地质景观的展示和体验。
技术创新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旅游地质学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
旅游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市场竞争与品牌建设
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加剧,如何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地质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旅游地质学面临的机遇之一。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可以根据其形成过程和特征划分为以下几类:
1. 火山与热液旅游地质资源:包括火山喷发形成的地形和地貌,热液活动形成的热泉、蒸汽喷发和温泉等。

2. 岩溶旅游地质资源:包括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溶洞、天坑、地下河、钟乳石等。

3. 断裂与褶皱旅游地质资源:包括构造地貌和构造遗迹,比如峡谷、断壁、岩柱、露头、悬崖等。

4. 沉积岩旅游地质资源:包括海滩、海蚀槽、地层堆积、沙漠景观等。

5. 冰川与冻土旅游地质资源:包括冰川和山地冻土形成的地貌和景观,比如冰川湖、冰川谷、冰瀑等。

6. 奇岩异石和珍稀矿物旅游地质资源:包括形态各异的奇岩异石、世界罕见的矿物等。

7. 地质公园旅游地质资源:包括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地质景观和地质遗迹,为人们提供自然科学教育和旅游观光的场所。

旅游地质学

旅游地质学

第一章绪论旅游的主要特点:异地性、业余性、享受性、消费性和知识性。

旅游者的心理中有“求新、求知、求乐”这样三条一、旅游地质学的概念--旅游地质学是研究与旅游有关的地质体、地质现象、地质资源;开发地质景观的观赏性、科学性及其旅游价值;提高人们旅游的游览质量和观赏水平的学科。

旅游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地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观察、分析、解释名胜区、风景点、地质景观等旅游资源的成因、演变及发展,并科学性的探讨与研究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规划和保护,提高人们的旅游质量。

二、旅游地质学与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就其客体属性来说,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前者主要指山水名胜、自然风光,如风景区、珍贵动植物生息地、特殊地质构造等。

后者主要指历史古迹、文化遗迹,以及文化艺术、民族习俗、城乡建设等。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自然赋予的、尚未作其他开发利用的、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和物象及其地域组合,包括水光山色、江河湖泊、阳光海滩、奇石异洞、流泉飞瀑、旅游气候、生物资源等有美学价值的景物。

自然旅游资源大部分是地质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结晶,主要包括一国或一地区特有的民族风情、历史古迹、旅游文化、城乡风光、旅游商品和风味佳肴等。

人文旅游资源则多依附于自然旅游资源。

三、地质旅游资源--地质旅游资源是“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及与地质体直接相关的人类活动遗迹”。

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山川河流等,均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地质旅游资源包括了旅游资源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了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人类文化遗址,还有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遗迹,即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以及人类遭受地质灾害等各种遗迹。

地质旅游资源的类型:1、观赏性地质旅游资源--各类山水风光、地质构造地貌景观、岩溶景观、丹霞景观、峡谷瀑布、河流湖泊、冰川雪山、石窟石雕、海岛沙滩等等。

讲解旅游地点的地理优势和特点

讲解旅游地点的地理优势和特点

讲解旅游地点的地理优势和特点1. 地理优势地理优势是旅游地点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些地理优势,以及它们对旅游的影响。

1.1 自然风光一些旅游地点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举例来说,九寨沟位于中国四川省,以其独特的多级瀑布、彩色湖泊和世界上最大的金沙海而闻名。

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使其成为了中国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同样地,新西兰南岛的米尔福德峡湾也是因为其壮丽的地理景观而吸引了无数游客。

峡湾周边的高山和峰峦,以及风光如画的湖泊和瀑布,形成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旅游胜地。

1.2 独特的地质构造有些地方由于其独特的地质构造而成为独一无二的旅游目的地。

例如,美国的大峡谷就是因为地壳运动形成的峡谷而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景点。

大峡谷的层叠的岩石和辽阔的景观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此外,冰岛的火山和间歇泉也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地理奇观。

冰岛位于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其地质构造形成了壮观的冰岛瀑布、冰洞和温泉。

这些地理特点使得冰岛成为了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2. 地理特点除了地理优势,地理特点也是旅游地点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地理特点,并讨论它们如何影响旅游。

2.1 气候和季节气候和季节是影响旅游的重要地理特点。

一些地方的气候条件使其在特定季节内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例如,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就因为其独特的热带气候和丰富的阳光而成为了一个全年都吸引游客的旅游胜地。

巴厘岛的温暖气候和美丽的海滩使其成为了度假和休闲的理想地点。

2.2 文化遗产某些地方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

这些地方通常具有独特的历史和传统,吸引了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游客。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就是因为其作为古代文明的遗产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金字塔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代表着埃及古代文明的辉煌。

人们来到埃及,一方面是为了欣赏这些壮丽的建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了解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

2.3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也是一个旅游地点的重要特点。

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1. 简介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是指基于地质和地貌原因而形成的旅游景点,包含了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海岛等自然景观。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观赏、探险、研究,使得这些景点成为了旅游业的热门景点。

2. 地质遗迹2.1 泰山泰山地处山东省中部,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之一。

泰山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主要有五大景观,分别是“玉皇顶”、“十八盘”、“天街”、“中天门”和“三清宫”。

这些景点以其陡峭怪石、绝壁悬崖、山间云海、峰峦叠嶂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2.2 三峡三峡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省境内,是中国山水名胜之一。

三峡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主要有“轻烟四季游”、“谷神庙”、“龙舟峡”、“瞿塘峡”等景点。

这些景点以其陡峭的悬崖峭壁、清澈见底的江水、青山绿水的秀美自然风光而著称。

2.3 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之一。

黄山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主要有“云海日出”、“天都峰”、“光明顶”、“玉屏楼”等景点。

这些景点以其怪石嶙峋、云海云海、奇松异树、温泉飞瀑的自然景观而著称。

3. 地质公园3.1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是中国第一个以自然保护为主要目的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该公园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了清溪瀑、金鞭溪、袁家界、天子山等景点。

这些景点以其石柱林海、奇峰异石、溪流飞瀑、峡谷百瀑的自然景观而著称。

3.2 阿勒泰地质公园阿勒泰地质公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是中国第一个、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质公园之一。

该公园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了高山冰川、河流地貌、火山岩石等景点。

这些景点以其地质遗迹、火山喷发遗址、湖泊河流等自然景观而著称。

4. 自然保护区4.1 大兴安岭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大的森林保护区之一,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

该保护区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乌苏里江、黑龙江两大河流及周边景观。

湖南澧县旅游地质资源概况及开发意义

湖南澧县旅游地质资源概况及开发意义

区域治理经济瞭望与纵览湖南澧县旅游地质资源概况及开发意义杨小伟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三队,湖南 常德 415000摘要:湖南澧县气候适宜,境内地貌多样,蕴藏着丰富的旅游地质资源,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将之与澧县璀璨的历史文化遗产相结合,有利于丰富旅游产品内涵,促进旅游业发展。

关键词: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一、旅游地质资源概念旅游地质资源是指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址[1]。

它是地质学与旅游学的产物,是地质学向应用领域发展的一个分支,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是人文景观的基础。

澧县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是类型丰富,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二、澧县旅游地质资源概览澧县地处武陵山余脉向洞庭湖过渡的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平原、湖沼湿地均有,地势西北部偏高,属山区;南部与北部属丘陵区,起伏不平;东部和西南部为湖垸区,水网纵横;中部系省内著名的澧阳平原。

按照《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2006版,试行)划分标准,县境内可划分出5大类、19亚类共计62处实体景观点(群落),见表2-1。

1星子山溶洞群溶洞群位于澧县码头铺镇,农耕文化和庙宇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

溶洞地质遗迹属性为二叠纪石灰岩岩溶地貌,溶洞群呈东北向分布,沿走向分布长13km,宽约6km,核心区27平方公里,岩溶洞穴37处,其中达到国家级地质公园标准1处,达到省级地质公园标准2处。

洞穴内部以地下河、钟乳石、石鹅管、石梯田等价值最高,目前尚未系统开发,人为影响程度小,形态保留完好。

经省地质遗迹评审委员会专家认定,该区域观赏性强、科研价值高、分布面积广,具有较大保护利用和旅游开发价值。

2涔槐国家湿地公园公园以水体地貌、湿地滩涂为主,是以涔水永久性河流和山门水库、王家厂水库库塘湿地为主体,以自然河流、库塘、河心洲滩、洪泛平原湿地、沼泽和环湖森林组成的库塘-河流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其中湿地面积2406.7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86.63%。

简述旅游资源的特点。

简述旅游资源的特点。

简述旅游资源的特点。

1、不同于土地、矿藏等传统资源,旅游资源一般具有广域性、区域性、不可移动性、多样性、永续性等特点。

2、旅游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十分广泛。

可以说,在地球上任意一点都有旅游资源分布。

如在人口密集的陆地上有人们熟悉的各种自然、人文景观,像黄山集地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于一体。

3、旅游资源具有强烈的区域性。

各种旅游资源既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从而使旅游资源产生区域性差异。

如海岛低地、热带风光、椰林竹楼、高山积雪、沙漠驼铃等特色旅游资源,均与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

4、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

各种特色旅游资源一般都集中分布在与其地理环境、区域环境相适应的地区,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区域特征。

这正是旅游资源个性特征——不可移动性的体现。

与这类地方色彩、区域特征相适应的是自然环境的个性特征,离开了个性特征,建立在特色、个性基础上的内涵与吸引力将消失或者大大降低。

5、旅游资源具有永续利用性。

旅游产业之所以被称为无烟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就是因为旅游资源一般都具有永续利用性。

对于大部分的旅游资源,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一般不能将其像食物一样地消耗掉。

6、旅游资源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

大多数旅游资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或文化属性特征,蕴藏着一定的科学性和自然的或社会的哲理。

从这一层面上,旅游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休闲、猎奇的水平上,更应该将其视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观光、游览、参与和体验,在得到各种美的享受之外,还能丰富阅历、增长见识。

红层峡谷地貌的概念和特点

红层峡谷地貌的概念和特点

红层峡谷地貌的概念和特点红层峡谷地貌是指由红色岩层构成的峡谷地貌。

红层是由富含氧化铁的砂砾岩、砾石岩、粉砂岩等岩石组成的地层,其颜色呈现出红色或棕红色。

红层峡谷地貌以其壮丽的景观和独特的地质特点而闻名于世。

红层峡谷地貌是在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和侵蚀过程中形成的。

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地层被抬升和倾斜,形成了山脉和高原。

随后,水、风等自然力量开始侵蚀地层,形成了峡谷。

红层峡谷地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红色岩石:红层峡谷地貌以其红色岩石而得名。

这些红色的岩石是由古代水流和湖泊沉积物形成的。

它们长时间暴露在外,经过风化和侵蚀,形成了峡谷。

2.陡峭的峡谷壁:红层峡谷地貌的峡谷壁通常非常陡峭。

这是由于侵蚀作用削弱了岩层,并使其崩塌,使峡谷壁变得陡峭。

峡谷壁通常由红色岩石构成,给人一种壮丽而震撼人心的感觉。

3.复杂的地貌景观:红层峡谷地貌通常具有复杂多样的地貌景观。

在峡谷中可以看到陡峭的山脉、狭窄的河谷和壮丽的瀑布等。

这些地貌景观形成了红层峡谷地貌的独特魅力。

4.保存了丰富的地质信息:红层峡谷地貌保存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如古代的气候变化、沉积环境等。

通过研究红层峡谷地貌,可以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并对地质过程有更深入的认识。

5.旅游资源丰富:红层峡谷地貌以其独特的地貌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许多红层峡谷地貌都配有景点和旅游设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红层峡谷地貌是自然界中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

其红色岩石、陡峭的峡谷壁、复杂的地貌景观等特点,使红层峡谷地貌成为自然美的代表之一。

通过对红层峡谷地貌的研究和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并且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

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岩溶地貌
• 2.风沙地貌:风对地表松散堆积物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地貌,称为风沙地貌。
风蚀城堡
雅丹地貌
• 3.丹霞地貌是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 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广 东 丹 霞 山
诞生与消亡、山地的隆起、盆地的沉降等等。 • 4、内力地质作用(如火山、地震等)形成地表的高低起伏,而外力地质作用(如风化、泥
沙的搬运等)则主要是削平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总的趋势是削平凸起的地势。
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概念
• 请回顾旅游资源的概念(三个要点)
• 在地质地貌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并对旅游具有一定吸引力地质体或
红 树 林 海 岸
海岛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大陆岛、冲击岛、珊瑚岛和火山岛
• 海南 岛
• 5.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和冰川融化所形成的。
课后思考题
• 1.什么是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它们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 2.褶皱景观包括哪两种类型?断裂景观包括哪些类型? • 3.请简单介绍一下四大道教名山和四大佛教名山。 • 4.请了解各种地貌类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三、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
• (一)具有形态美,是观赏自然景观的最佳场所(如山岳) • 1.雄伟美(如:泰山以“雄”著称) • 2.奇特美(如:元谋的土林) • 3.秀丽美(如:桂林山水) • 4.险峻美(如:华山的“险”) • 5.幽静美(如:青城山) • 6.旷远美(如:登泰山而小天下) • (二)具有科学文化内涵,是开展科学考察旅游与科普教育的理想基地(如地质公园、云南
自然景观。

(三个要点)

云南旅游资源特征

云南旅游资源特征

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

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1、多样性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

在海拔76.4~6740米的地带上,巨大的垂直变异的地质构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大地上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另外,特殊的区位,更使云南成为中国大陆联结东南亚,南亚的桥梁,成为中原文化、藏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汇点。

形成云南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

2、奇特性通过云南省众多的景观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景观比较,得出这样的结果:云南省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奇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

例如,"三江并流"景观雄奇壮美;虎跳峡以其雄壮奇险著称于世,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而昆明石林更以其特殊的高石芽喀斯特地貌景观而举世闻名;发育着现代冰川类型的玉龙雪山是世界上纬度最低的冰川,山上终年积雪,山下四季如春,从山脚河谷地带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完整的垂直带自然景观;素有"东方大峡谷"之称的怒江大峡谷长310公里,平均深度2000米,比美国科罗拉大峡谷还要深,为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地处印度与欧亚大陆两大板块边缘的腾冲火山群类型齐全,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居全国之首;建水燕子洞为特殊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是亚洲最大、最壮观的溶洞之一。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分类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分类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分类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分类第一节旅游资源的特点一、特点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不仅具有一般资源的共同属性,而且具有其独有的特性。

(一)地域性与广域性旅游者之所以产生旅游活动,其根本原因就是旅游资源存在地域差异。

一般而言,旅游资源地域特色越突出,旅游吸引力越大。

旅游资源的地域上的特征表现为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

地带性差异以自然旅游资源中气候、植被、土壤等因素较为明显。

如我国植被从南致北沿纬度依次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阔叶林、寒带针叶林;气候方面:炎热地区高山旅游景区夏季的冷爽气候、可以使其成为夏季避暑最佳地,高纬度地区旅游景区可以成为避暑胜地,而低纬度地区的风景区可以成为避寒胜地。

一些人文旅游资源也呈现地带性特征,如居民建筑中,南方的竹楼、华北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牧区的蒙古包等。

非地带性差异主要以大多数旅游资源表现得较为突出。

如古人类遗址、古城镇的分布等。

旅游资源的地域性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特色。

如我国南方园林、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景观的差异性;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的冰天雪地、林海雪原、高山冰川资源;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椰林竹楼;广阔的草原、偏僻的山区、一望无垠的荒沙上的原始,纯朴的自然风光和自然山水方面的“北雄、南秀、西旷、东密”的景观特色和植物、动物旅游资源类型特征分布的地带性特点等,无不与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关。

旅游资源的广域性是指旅游资源的分布十分广泛,在地球上的每个区域几乎都有。

地上有名山秀水、流泉瀑布、历史古迹、民俗风情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地下有溶洞、暗河、温泉等;天空有瞬息万变的天象、气象景观;海洋有美丽的礁岛怪石、迷人的浅海沙滩、奇特的海洋生物和神秘的海底世界;城市有现代化建筑、先进的科技园、现代化工厂等;乡村有美丽的田园风光、浓郁的乡村风情等,不仅亚洲、欧洲、北美洲旅游发达的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非洲、南美洲、甚至南极洲这些旅游欠发达或不发达的地区都有旅游资源存在,只不过没有开发出来而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随着社会、经济、政策的发展,旅游成为了社会经济第三产业,在国际社会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通过对旅游地质学的学习和了解,分析了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及分布,作出此学习报告。

一、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在一系列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导下,如社会、经济、交通、政治等,旅游业迅速成长,各行各业也逐渐融入其中。

而地质科学作为研究大地、矿物等诸多绮丽景观的学科,向我们展现了诸多自然之美,让人们不断认识到地质科学的瑰美与绮丽,旅游地质也进入人们的视线。

旅游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个正在发展的新的分支学科,也是介于旅游科学和地质科学之间。

而且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保护,都与地质科学密切相关,这些工作为旅游地质学的创立奠定了条件和基础,也是旅游地质学的出现促进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及一般特征旅游地质资源,通俗地讲,就是与地质有关的旅游资源,也就是旅游资源中那些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或人类文化遗址。

从学科定义上讲,旅游地质资源,是适用于旅游业中的地学方面的资源的物质基础形式;在地球几亿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并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对游人产生了某些吸引力,这些景象就叫做地质旅游资源。

同时,由于这些旅游地质资源的形成的困难和时间的漫长,所以这些资源都是具备空间定位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并且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空间定位性:如丹霞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红色砂砾岩分布区,岩溶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碳酸盐岩等可溶岩分布区,等等;永续性:地质作用的速度除了一些突发性的变化,如火山、地震、滑坡等能使地质体瞬时发生变化外,一般都较为缓慢。

相对于人的历史来说,地质遗迹的存在具有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地质作用的速度一般都较为缓慢,当破坏了这些地质遗迹时,它将是不可或难于再生的;鲜明的科学性:旅游地质资源可以帮人们研究地质遗迹的形成、演化和发展的规律等。

2、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旅游业,作为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诞生的一大产业,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地质旅游作为旅游业的新兴的黑马,也露出了它的峥嵘。

在世界现有的旅游资源中,不外乎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几乎绝大部分都与与旅游地质资源有关联,可以说,旅游地质资源是旅游形成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促进因素之一,进一步形成了地质旅游这一行业,比如许多的地质公园等。

当然,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的作用还有很多。

首先,旅游地质资源的发展,让人们的眼光不在只集中与景物、景色,让人们看到了更多的东西,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望;旅游地质研究旅游资源的地学成因,揭示了旅游资源在观赏、科学及历史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因此,它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含义,为其注入新鲜活力;比如,你欣赏的黄山、华山的雄伟壮丽,成就于它的花岗岩地貌,等等。

其次,旅游地质作为一门科学,有它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在它的发展中不断发现新的地质、旅游资源,并且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充分发挥资源的社会、科学价值,当然也可以进行很多科学研究,例如研究古代的地质地貌等;比如,国际教科文在我国建立的诸多地质公园,不仅保护了那些资源,创造了许多社会价值,还吸引许多学者专家进行科学研究。

3、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在诸多的旅游资源的发展中,就产生了许多的分类方法,如:根据旅游地质资源的旅游价值:(1)地质科学普及与考察类;(2)山水风光观赏类;(3)增长文化历史知识类;(4)疗养类;(5)开展体育运动与探险活动类等。

根据旅游地质资源的地质特点:(1)自然地质遗迹;(2)人类活动遗迹;(3)地质灾害等。

根据地质学分类方法:1)岩石矿物与旅游资源,如:花岗岩,玄武岩,中、酸性喷出岩,红砂岩,石灰岩,变质岩与旅游资源;(2)地质构造与旅游资源,如:岩石的产地与岩层变、节理、断层与景点形成;(3)新构造运动与旅游资源,如:地壳强烈上升、地壳一般上升、地壳下沉运动与景点形成;(4)外力地质作用成景,如:河、湖、海、风化、风、泉、土;(5)人类活动与旅游地质资源,如:古人类遗址,古文化艺术遗存,探险旅游。

在本学期的课程中,根据资源的形态特征及其自然属性分类:(1)山岳地貌旅游资源;(2)岩溶洞穴旅游资源;(3)河流、湖泊、泉水、瀑布旅游资源;(4)海岸海岛、冰川旅游资源;(5)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旅游资源;(6)重要地质剖面;(7)构造及地质灾害遗迹;(8)典型矿产地及古采冶遗址;(9)重要古代水利工程石窟;(10)岩画、摩崖题刻、观赏石十大类型。

二、中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1、中国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征:在第一部分已经介绍了旅游地质资源的一般特点,而在我国,这些特点愈发的明显,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突出特性。

(1)多样性和丰富性:多样性是指旅游资源的类型多样,丰富性是指同一类型的旅游资源,其空间分布广泛,当然也有区域分异明显的特点,如:我国数百座大山,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分布;海岛海滨等旅游资源,在东部及东南部沿海也是随处可见;在气温高、降水充沛,温度湿热的南方地区,发育有各类型的岩溶地貌、溶洞和地下河;而在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的华北区域,地表岩溶很少发育,地下岩溶发育。

(2)奇特性,广泛、多样,千奇百态,对世界旅游者都具有吸引力:我国有许多以世界奇绝著称的旅游资源,其中许多被公认为世界独有或第一。

如长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泰山、黄山、武陵源、九寨沟,庐山、峨眉山等17处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另有长白山、卧龙、梵净山、神农架、武夷山、西双版纳等12个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圈保护内容。

另外,我国名山中几乎都有佛教和道教的寺庙,诸多名山经常是帝王将相、名人墨客、高僧道士出没之地,因此,我国的自然地质旅游资源的奇特性还表现在它与人文旅游资源紧密结合,将生活与艺术感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将中国的独特的人文知识融于旅游之中,对世界旅游者都有巨大吸引力。

2、中国地质旅游资源的分布概况中国旅游地质资源的分布,基本上受控于区域地质地貌条件,而地质地貌条件的好坏决定着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

(1)丹霞地质景观:丹霞地貌为红色砂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等特殊地貌。

中国的丹霞地貌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浙江、江西、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陇、冀北等地。

目前已发现丹霞地貌600多处。

较著名的有广东仁化丹霞山、福建武夷山,龙虎山,甘肃麦积山、崆峒山,贵州梵净山,四川灌县青城山等。

在世界已发现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

(2)花岗岩地貌景观:花岗岩是地面上最常见的酸性侵入岩,花岗岩地貌节理发育,经抬升作用可形成高大挺拔的山体,其主峰突出,山岩陡峭险峻,气势宏伟,岩石裸露,沿节理、断裂有强烈的风化剥蚀和流水切割,多奇峰、深壑、怪石,球状风化作用突出,可形成“石蛋”(最典型的为“风动石”)。

我国的花岗岩分布十分广泛,约占全国基岩出露面积的1/4~1/3,以闽南沿海和东北北部分布最广。

花岗岩山地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和燕山山脉,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

如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山东泰山、崂山,陕西华山,安徽的黄山,浙江普陀山,湖南衡山,另外在华北地区也有分布。

花岗岩地貌景观以安徽黄山最为著名,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侵蚀,形成瑰丽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

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黄山号称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主峰莲花峰与光明顶、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的立体画面。

(3)变质岩地质景观:我国变质岩地质景观较多,具体分布地域不胜枚举,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著名的有泰山、嵩山、五台山、武当山、梵净山、苍山洱海等,其中以泰山最为称奇。

泰山以山体高大雄伟著称,尤其是由古老的杂岩组成的南坡,主体是由古老的花岗闪长岩体变质而成。

另一代表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有“地史教科书”之称的嵩山,一是具有35亿年以来的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即“五世同堂”,另一是25亿年的嵩阳运动、18.5亿年的中岳运动和5.7亿年的少林运动三个前寒武纪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使嵩山闻名于世。

(4)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发育于湘西北的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等自然保护区中,还有武陵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该类型景观为国内外罕见,是我国独特的旅游地质资源。

砂岩峰林地貌主要由方山、台地、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构成。

湖南省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质公园尤其值得一提,其峰林集中分布区86km2,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部位、特定的新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举世罕见的独特地貌。

(5)喀斯特地貌:中国的该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其代表为云南石林,漓江山水、珠穆朗玛峰北麓等。

(6)火山和熔岩地质景观:主要分布在东北北部山区、内蒙古高原、华北山地、长江下游、闽浙沿海、海南岛、台湾及滇西等地,长白山天池——火山口湖、著名的五大连池、镜泊湖等,都是火山活动形成的典型熔岩地质景观。

(7)与水有关的地质景观:我国地广景多,湖海河流俯拾皆是,其具体分布地域遍及天南海北。

我国著名的水系为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闻名世界的湖泊有青海湖、纳木错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西湖等,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不同;瀑布更是千姿百态,如我国最美的四川九寨沟瀑布群、世界第一黄色瀑布壶口瀑布、亚洲最大的跨国瀑布德天瀑布、中国最大火山瀑布镜泊湖瀑布等;除此之外,海岛海岸、湿地泉水等奇观异景比比皆是,在这里不一一叙述其分布地域。

(8)雅丹地貌:雅丹地貌系因强大的风力侵蚀和搬运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常呈现风蚀垄脊、土墩、风蚀沟槽、洼地等形态。

此种地貌出现于多大风、干涸的古湖盆或湖积平原。

中国新疆的罗布泊、乌尔禾与将军崖为此种地貌的典型。

三、具体的实例甘肃的旅游资源甘肃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体说来有以下几大类:1、古文化遗址:甘肃有悠久的历史,遗留下许许多多先民的活动遗迹,人们可以凭此来了解祖先们的生活。

甘肃古文化遗址主要有:环县刘家岔遗址、环县楼房子遗址、巨家源遗址、秦安大地湾遗址、马家窑文化遗址、齐家文化遗址、玉门火烧沟遗址、辛店文化遗址、寺洼文化遗址、沙井文化遗址、灵台西周墓葬、平凉四十里铺战国墓、崇信于家湾西周墓地、甘谷毛家坪、陇西西河滩西周遗址、武威磨咀子汉墓群、武威旱滩坡汉墓、武威雷台汉墓、河西魏晋壁画和砖画墓、敦煌佛爷庙——新店台晋墓群、敦煌齐家湾墓群、秦安县唐墓、武威西郊林场西夏墓、漳县元代汪世显家族墓、兰州西郊明代墓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