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圆圈2课件.ppt

合集下载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中的第二节,详细内容围绕“神奇的圈”展开,通过观察、探索和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圆圈的基本特征,掌握圆圈的简单变换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圈,了解圆圈的基本特征,例如没有角、边界是曲线等。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圆圈进行简单的创意组合和变换。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小组内分享和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圆圈的创意变换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圆圈的基本特征认识,以及通过观察、探索和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圈卡片、画笔、剪刀、胶水、白板、磁性圆圈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画有各种圆圈的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圆圈的名称。

邀请幼儿到讲台前,用手触摸圆圈卡片,感受圆圈的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圆圈的基本特征,如没有角、边界是曲线等。

通过实例展示圆圈的变换,如圆圈可以变成轮胎、饼干、太阳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在画纸上用彩笔描绘圆圈,观察圆圈的边界。

邀请幼儿到白板前,用磁性圆圈进行创意组合和变换。

4. 小组活动(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大画纸、彩笔、剪刀和胶棒。

小组内讨论如何用圆圈进行创意绘画,然后将想法付诸实践。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教师和其他幼儿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在白板上画出一个大圆圈,标注“神奇的圈”。

2. 在圆圈旁边列出圆圈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圆圈进行创意绘画,展现自己的想象力。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用圆圈进行绘画,如圆圈可以变成小花、笑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圈》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圈》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形状的世界》中的第三节《神奇的圈》。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索圆的无限分割特点,了解圆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圆形的认知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了解圆的基本特征,掌握圆的无限分割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圆形的兴趣,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圆形事物的关注,增强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圆形,了解圆的基本特征,掌握圆的无限分割特点。

难点:理解圆的无限分割特点,将圆形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实物(如硬币、瓶盖、圆球等)、圆规、剪刀、彩纸、胶带等。

学具:圆形绘画模板、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圆形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圈。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如没有角、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等。

3.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圆形绘画模板和彩笔,引导幼儿动手绘制圆形,巩固对圆形的认识。

4. 探索圆的无限分割特点教师用圆规和彩纸进行示范,将一个完整的圆分割成若干等份,让幼儿观察分割后的图形,发现圆的无限分割特点。

5. 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展示生活中圆形事物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圆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如车轮、风扇、硬币等。

6. 小组讨论与分享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互相讨论和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圆形事物,增强幼儿对圆形的认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圈2. 板书内容:圆的基本特征:没有角、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圆的无限分割特点:分割后的图形仍然具有圆形特征圆在生活中的应用:车轮、风扇、硬币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圆形请幼儿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圆形事物,用画笔记录下来,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圆的特点和作用;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活动及实验,感知圆形的特点;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教学重点及难点2.1 教学重点:了解圆的特点和作用;2.2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感知到圆的特点。

3. 教学内容及方法3.1 教学内容:1.圆的特点;2.圆形物品的作用;3.圆与其它形状的对比。

3.2 教学方法:1.引导式探究;2.讨论式教学;3.教师演示;4.学生自主探究。

4. 教学过程4.1 导入(5分钟)第一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要和学生打好交道,让学生参与其中,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沟通。

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1.关于圆的基本知识的讨论2.用形状介绍的活动3.直观的展示圆形物品4.2 讲解(25分钟)在教学讲解中,教师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圆的特点,并通过交互式的提问和举例来让学生感知圆的特点。

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通过哆啦A梦和蒲公英小学的故事,引出圆形的特点。

2.介绍圆形的定义,引导学生从形状本身迈出认识的步伐。

3.随时准备和完成圆形的物品,让学生寻找和感知圆形的物品。

4.通过边看边画,让学生在画画中发现圆形。

4.3 实证(25分钟)在实验环节中,学生可以亲手探究学习到的方案。

通过学生的实践来加深学生的认识,第一手信息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打通知识的门,大班的幼儿可以联手完成。

课堂的实验或者游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展示一些圆形的物品,并让学生手抓并辨识出来。

2.当在大班里出现意外时,通过圆形的例子来处理掉。

3.各种颜色的砖块或者章鱼瓶盖,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图案和形状。

4.蒲公英小学圆形铺地游戏4.4 结语(5分钟)今天的教学结束,教师可以回顾课程内容,强化知识点,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科学知识的思想。

也是将孩子做的好的事情与家长进行汇报。

5. 学情分析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性格开朗,好奇心强,在接受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灵活多变的方法和手段,活泼生动的互动课堂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好玩的精神。

神奇的圆

神奇的圆

神奇的圆
神奇的圆
今天,上语文课,语文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我们这是什么,我们争先恐后的说:“这不就是一个圆吗?”黄伟说:“这是月亮,玲珑剔透的。

”胡恩奇说:“这是小狗,我们家小狗睡觉也卷成一团!”班长说:“这是眼睛,是它让我们充满光明。


上数学课了,数学老师说:“这是零,如果考试考了零分,回去就会被妈妈打小屁屁。


放学回家,照顾我们的阿姨说:“这不是我的珍珠项链吗?”阿姨不对,这应该是我们正吃的棒棒糖呢!
老师说:“你们都说得对,因为圆是神奇的,可以变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的小脑袋。


我喜欢圆,因为圆可以变出非常多的东西。

2024年2023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教案

2024年2023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教案

2024年2023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圈”一节。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圆的基本特征,掌握圆的基本画法,并探索生活中圆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封闭曲线。

2. 学会使用工具(如圆规、绳子等)画出圆形,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圆的广泛应用,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圆的基本特征,掌握圆的画法。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发现圆的广泛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绳子、画纸、画笔、剪刀、胶水、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品,如风扇、钟表等。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见到的圆形物品。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使用圆规和绳子画圆的方法。

(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画圆,感受圆的特征。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画纸、画笔和绳子独立画圆。

(2)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画圆的心得。

4. 环节过渡(5分钟)(1)让幼儿观察圆形物品,讨论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活动(15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圆形物品和画纸。

(2)小组合作,用圆形物品在画纸上创作有趣的图案。

(1)邀请各小组分享他们的创作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圆,标注“圆”字。

2. 旁边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 下方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提醒幼儿观察和思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圆形物品创作一幅有趣的图案。

2. 答案: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各种图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圆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圆形物品,并尝试用圆创作更多有趣的作品。

2023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教案

2023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教案

2023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形状与空间》,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神奇的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并在生活中找出圆形的物体。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知道圆形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圆形物体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基本特点,能够准确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圆形,培养观察、发现、操作和交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卡片、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气球等)、画纸、画笔。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圆形气球,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的形状,从而引出课题。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圆形卡片,讲解圆形的基本特点,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2)教师展示圆形物品,让幼儿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加深对圆形特点的理解。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在教室内找出圆形物体,并进行分享。

(2)幼儿分组,每组用画纸和画笔创作一幅以圆形为主题的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圈》2. 内容:(1)圆形的基本特点(2)生活中的圆形物体(3)创作圆形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认识圆形方面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其他形状进行创作,如正方形、三角形等,培养幼儿对形状的认识和运用。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寻找生活中的形状,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圆形的基本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中的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团体心理辅导:神奇的圆圈ppt课件

团体心理辅导:神奇的圆圈ppt课件
追踪团体发展阶段特征不领导者的任务团体发展阶段主要适用技术1刜始阶段拟定完整的机会书筛选成员面谈预备会讧等2过渡阶段讥成员准备从团体中获益建立不加强团体觃范处理焦虑情绪建立信任感处理防卫戒抗拒等3工作阶段角色扮演内外圈方式雕塑绕圈做某事家庭作业行劢练习4结束阶段结束预告整理所得修改行劢计划处理分离情绪追踪聚会效果评估适用丌同团体阶段的技术21团体心理辅导一团体辅导的一般技术一积极倾吩倾吩是最基本的反应技术是团体领导者的基本功
团体辅导的局限性
1.在团体情境中不适合团体的个人特质; 2.在团体情景中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 3.团体辅导对领导者的要求很好;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
促进自我觉察,加深自我了解; 增强自我心理弹性,改善心理环境; 唤醒觉知,开发潜能; 合作共进,增强归宿感、安全感。
(四)学校教育团辅的类型
1、发展性团体:学习潜能开发 2、预防性团体:危机预防、考前辅导 3、训练性团体:生活技能、人际关系
团体心理辅导
(五)提问 领导者需要对成员表达的一些重要信息提出询问,以了解更清楚的
信息,促使成员进一步表达。提问有开放式和封闭式提问。一般以开放 式提问为好,因为这种提问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而封闭式提问得到的 信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得多。
成员:我觉得自己太笨了,他们都瞧不起我,没有人愿意和我交朋友,我也 恨自己不争气。
B. 团体领导者以一两分钟做简要说明后,即开始做相互介绍的练习,希望团体成员一开始就能 投入,彼此分享。如:今天的心情,或姓名简介,或最喜欢的动物及原因。
C. 作一个详细的指导说明,并将有关此次团体事宜说明清楚,接着就进入团体的内容,此做法 通常用于工作取向的团体,以协助成员进入工作状况。
D. 简短地介绍团体的性质,进一步说明团体的内容,较适合于任务/工作团体,于第一次聚会时, 互相交换意见,并清楚团体的目标及认识成员。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圈》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圈》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形的基本属性。

2.了解圆形与其他形状的区别。

3.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圆形事物。

4.能够手工制作圆形物品。

二、教学重点1.圆形的基本属性。

2.圆形与其他形状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1.圆形的概念。

2.如何手工制作圆形物品。

四、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的教具:圆珠笔、卡纸、剪刀、胶水、彩笔、棉线。

2.学生的实验器材:圆形水杯、圆形沙漏、圆形饼干等等圆形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序言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教学主题是圆形。

2. 导入老师用圆珠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并向学生介绍圆形的基本属性,如直径、半径等等。

然后引导学生分别用手指、卡纸、棉线等实物来体验圆形,感受圆形的柔和和流动性。

3. 学习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生活中的圆形事物,如水杯、沙漏、饼干等等,并让学生描述这些圆形的特点,如大小、颜色、用途等等。

同时,老师也要引导学生分辨圆形和其他形状的区别。

4. 制作手工圆形物品老师向学生演示如何手工制作圆形物品,如如何剪出半径相等的两张圆形卡纸并贴合起来、如何绕圆珠笔画圆并剪下等等。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圆形物品,如手工圆形风铃、圆形相框、圆形拼图等等。

5. 总结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圆形的基本属性和圆形与其他形状的区别,并分享学生的手工圆形物品,交流彼此的创意。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地区分圆形和其他形状。

2.学生能够简单地描述圆形的基本属性。

3.学生能够手工制作出简单的圆形物品。

七、课后作业请学生观察并找出家里的圆形物品,并写出形状、颜色、用途等相关信息。

同时,鼓励学生制作并展示更多的手工圆形物品。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圈》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圈》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探究圆的奇妙之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认识圆的组成部分,如圆心、半径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发现圆的性质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概念,观察、思考、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圆盘等)、尺子、彩笔、白纸。

2. 学具:圆形物品、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圆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圆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教师讲解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组成部分。

(2)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圆形物品,感受圆的特征。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发现圆的性质和特点,如圆的半径、直径等。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团队协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圆的性质,完成小组任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圈2. 内容:(1)圆的基本概念(2)圆的组成部分:圆心、半径、直径(3)圆的性质和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一个圆形,并标注圆心、半径、直径。

(2)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描述它们的特征。

2. 答案:(1)圆心:圆形的中心点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直径:通过圆心,且两端点在圆上的线段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探索其他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反馈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与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点。

2024年2023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精彩教案

2024年2023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精彩教案

2024年2023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详细内容围绕“神奇的圈”展开,探索圈的认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能识别不同形状中的圆形。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表达和分享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圆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到实际中。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对圆形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光盘等)、画有圆形的卡片、磁性圆形教具。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到的圆形物品。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磁性圆形教具,讲解圆形的基本特征,如边界、中心、半径等。

引导幼儿观察圆形卡片,找出不同的圆形。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圆形图案,讲解如何用彩笔、剪刀和胶棒制作圆形物品。

分步骤演示制作过程,并强调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5分钟)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使用学具制作自己的圆形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其他幼儿给予掌声和鼓励,共同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圈》2. 内容:圆形的定义和特征制作圆形作品的步骤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圆形,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硬币瓶盖钟表轮胎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作业,共同寻找生活中的圆形。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圆形主题展览,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和感受圆形的美。

(课件优选)-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圆》含反思

(课件优选)-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圆》含反思

中班教案《神奇的圆》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圆形变化的美,在圆形的物体上添画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其主要特征,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神奇的圆》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在圆形的物体上添画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其主要特征。

2、感受圆形变化的美。

3、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圆形变化的美。

活动准备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圆图画纸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老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呀!二、魔术游戏小朋友,你们看这些圆形变成什么了出示图片,用两个圆形拼成小鸡的图片,你们会变吗?你们会变什么呢?怎么变呢?①、幼儿与同伴讨论把圆形变成什么?②、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想把圆形变成什么?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任务:我们学变圆的魔术,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圆,请小朋友想好用几个圆变成什么物体。

在圆的背面粘上双面胶,贴在纸上,再把它添画好。

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变圆吧。

2、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把废纸扔到纸篓里。

发挥自己的想法,做出不一样的物体来。

四、展示幼儿的作品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给它编一个好听的故事。

教学反思在《神奇的圆》这一活动设计上,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魔术游戏导入的方法。

通过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

小百科:在一个平面内,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

圆有无数个点。

四川乐乐战绩图机器人 https:///2岁前后的小坏蛋有多坏,我们都已经知道了。

最突出的表现包括: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

应该怎么做?父母也可以多带孩子参加各种小朋友们的活动,尤其是有孩子熟悉的小伙伴参加的活动,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和情景。

在熟悉的小朋友的带领下,内向孩子会更快进入社交氛围,参与进去。

2024年大班科学课教案《神奇的圈》

2024年大班科学课教案《神奇的圈》

2024年大班科学课教案《神奇的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七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围绕“神奇的圈”展开,介绍圆的相关概念、性质和应用。

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圆规作图、圆的对称性、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规作圆的方法。

2. 认识圆的对称性,能够运用对称性进行创意设计。

3. 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的对称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规作图、圆的对称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规、尺子、白板、彩色粉笔、剪刀、胶带等。

学具:彩纸、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物品(如硬币、圆球、饼干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圆的定义,讲解圆规作图方法。

演示如何利用圆规在纸上画出一个标准的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圆规和画笔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并进行创意设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讲解圆的对称性(10分钟)教师通过白板展示圆形的对称轴,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对称性。

学生用彩纸剪下自己画的圆,折叠并观察对称性。

5. 团队协作(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利用圆形纸片进行创意设计,展示圆的对称美。

教师点评各组的创意作品,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定义和性质。

2. 圆规作图方法。

3. 圆的对称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圆规和画笔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并进行创意设计,体现出圆的对称性。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圆的概念、性质和对称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圆规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圆形物品的对称性,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他几何图形的对称性,拓展知识面。

大班科学:神奇的圈

大班科学:神奇的圈

大班科学:神奇的圈活动目标:1、了解麦比乌斯圈的特征,探索其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2、能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1、人手几张长条形的蜡光质,每组三个做好的麦比乌斯圈。

2、视频、录象活动过程:一、集体探索圆圈,激发兴趣1、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做一回小小魔术师,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要是把它变成一个纸圈,怎么做?根据幼儿的回答演示:将纸条弯过来,两头要粘合,看!圆圆的圈做好了,外面全是什么颜色?里面呢?2、问:刚才你们都看见圈中间有一条线,要是沿着这条线剪开会怎么样呢?(幼儿自由讲述)问:看变成了什么?比一比,两个圈是外面都是什么颜色,里面呢?3、小结:一个圆圆的圈沿着线剪一圈,就变成了两个圈。

二、探索麦比乌斯圈。

(一)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1、出示麦比乌斯圈观察,提问:它和刚才的圈有什么不一样?2、交流:你发现它和刚才的圈有什么不一样?3、看都看好了,你能作出一个和它一样的圈吗?比比谁先做成功。

4、幼儿交流:你做成功了吗?5、小结:将纸条的一头翻了一个身再粘合起来就作成了一个绞着的圈。

(二)二等分麦比乌斯圈1、猜想:要是这个圈沿中线剪一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2、提出操作要求:你们认为是这样,那我们也试一试,请你沿着中间的线剪一剪,会变成什么?将你的发现和好朋友说一说。

3、幼儿操作,指导观察圈。

交流,提问:你的圈变得怎样了?4、小结:一个绞着的圈沿着中线剪一圈就能变出一个大圈。

三、探索三等分麦比乌斯圈。

1、猜想:看这里还有一个圈,刚才我们的圈上只有一条线,现在的圈上呢?(两条线)要是沿着这两条线剪,剪出的图形会是怎样的?请幼儿猜测后教师记录。

2、提出操作要求:桌上篮子中就有这样的圈,请你拿一个顺着线剪开,,这一次剪时要更小心了,这回又会变出什么?3、幼儿操作4、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你们变出了什么?5、记录幼儿的发现,小结:这个绞着的圈真神奇,让我们做了一回魔术师,画一条线剪开,会变出一个大圈,画两条线剪开,会变成2个串着的圈,一个大,一个小。

大班科学课优质教案《神奇的圈》

大班科学课优质教案《神奇的圈》

大班科学课优质教案《神奇的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相关概念,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圆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圆是由无数个等距离的点组成的封闭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相关概念,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圆形物体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的相关概念的理解,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特征的掌握,以及在生活中发现圆形物体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纸片、圆规、尺子、多媒体课件。

学具:圆形玩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圆形玩具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说说它们的特点。

2. 教学活动(1)基本概念学习1)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的基本概念,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2) 让学生动手操作圆规,感受圆的特征。

(2)例题讲解1) 演示如何用圆规画一个圆。

2) 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随堂练习1) 让学生尝试用圆规画一个圆。

2) 根据生活实例,分析圆形物体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圈》2. 内容:1) 圆的基本特征2) 圆的相关概念:圆心、半径、直径3)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圆规画一个圆,并标注圆心、半径、直径。

(2)计算一个给定半径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2. 答案:(1)圆心:圆的中心点;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点在圆上的线段。

(2)圆的周长=2πr,圆的面积=πr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圆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分析其特点。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利用圆形进行创意绘画。

2023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教案

2023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教案

2023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圆,知道圆的基本特征,并能用圆进行创意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物品(如瓶盖、饼干、硬币等)、画纸、彩笔、双面胶、剪刀。

2. 学具:每组一套圆形物品、画纸、彩笔、双面胶、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圆形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圆形物品的共同特征,引出圆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用教具展示如何用圆形物品进行创意画。

(2)教师讲解圆的基本特征,如没有角、边界曲线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用圆形物品进行创意画。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每组展示作品,分享创作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圈2. 板书内容:(1)圆形物品的特点(2)圆的基本特征(3)创意画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圆形物品进行创意画,并描述作品。

2. 答案示例:我用瓶盖、硬币和饼干拼成了一个笑脸,它是由很多圆形组成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圆形物品,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鼓励幼儿用圆形物品进行更多创意画,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023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教案

2023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教案

2023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圆形的特点、运用及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理解圆形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和创造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基本特点,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圆形的认知和观察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图片、实物(如球、硬币、盘子等)、画纸、画笔、胶棒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过的圆形物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圆形的特点,让幼儿了解圆形是一个闭合的曲线,每个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感受圆形的边界特点。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在画纸上用画笔、剪刀、胶棒等工具制作圆形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圆形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圈2. 内容:圆形特点:闭合曲线,每个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圆形运用:生活中的圆形物品、艺术创作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答案:如硬币、球、盘子、钟表等。

2. 创作题目:用圆形画一幅画答案:可根据幼儿的想象力自由发挥,如画一个太阳、一个笑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讲解、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对圆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和表达,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并记录下来。

开展圆形创意画活动,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圆形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圆形特点的理解与应用。

2023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教案

2023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教案

2023年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圈”。

通过学习,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圆形的特点、运用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圆形,并说出圆形的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特点及其运用。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识别圆形,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实物(如球、硬币、饼干等)、圆形图片、画纸、画笔等。

学具:每组一张圆形图片、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让幼儿说出这些实物的共同特点。

2. 讲解圆形的特点(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幼儿了解圆形的特点,如没有角、边界是曲线等。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圆形图片,让幼儿找出图片中的圆形,并说出其特点。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在画纸上找出一个圆形物品进行描绘,并分享成果。

6. 师生互动(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圆形”的游戏,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圆形物品,并分享成果。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圈2. 内容:圆形特点:没有角、边界是曲线圆形运用:球、硬币、饼干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并画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课程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掌握了圆形的特点和运用。

但部分幼儿在寻找圆形物品时,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需要在下次课程中注意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其他形状,如方形、三角形等,激发他们对形状的认识和兴趣。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处理4.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圆形实物和图片,便于幼儿直观地认识圆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