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籍资料(全)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籍资料(全)

中国现代史参考书目资料、回忆录(1)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集》(全6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全8册),人民出版社1979-1980年版。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全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年版。

(4)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5)《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下册),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7)万仁元、方庆秋主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上、中、下),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

(8)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中、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本书编辑部编:《日军侵华暴行实录》(全4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10)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全8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中、下卷),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

(12)中共重庆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及红岩革命纪念馆编:《重庆谈判纪实》,重庆出版社1983年版。

(13)孟广涵主编:《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下卷),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14)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全3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5)(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三联书店1979年版。

(16)李维汉著《回忆与研究》(上、下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

专著、论文集(1)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2)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1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3)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上、中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特征与特点.ppt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特征与特点.ppt
研究范式paradigm的转变1革命史范式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心来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近代以来一系列社会变革奋斗与探索的继续是近代中国经历一系列曲折失败以后道路选择的必然结果
绪言
一、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特征与特点
1、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起到1949年止。 以1919年为界,又把近代史分为两期,前期 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我们现在讲的近代史是指前期,习惯上仍 称为中国近代史。
2、史学
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开始有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 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戴逸的《中国近代史》。
参考书目:
1、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2、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3、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1年初版、1997年修订
他主张基本上用阶级斗争的表现来做划分中国近代史 时期的标志,即按照中国近代史的具体特征,注意这段历
史中三个革命运动的高涨时期,从而提出了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的三次革命高潮的观点。
2、四个阶梯说
代表人物为李时岳。
3、争取独立谋求进步说
胡滨指出,近代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当时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和 谋求社会进步(发展资本主义)两项根本任务。这两项
(2)在中国发现历史模式
1994年,柯文(Paul A, Cohen)发表 Discovering History in China,对冲击—反应模式作了全面批判。柯文
提出与“西方中心论”相对立的“中国中心观”问题。 所谓“中国中心观”是指近现代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逻

中国近代史纲要(上)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上)PPT课件

半封建:封建皇权制遭到冲击;自然经济 日益走向解体,封建统治的根基——封建 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西方资本主义思想 文化的传入,动摇和破坏了传统的封建专 制主义的思想统治。
• 半殖民地: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宗主国 未设置殖民机构、派驻总督,而是保留 没有实权的封建政府,实行间接统治, 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 投资场所以及廉价劳动力供应地。
社,1997年版。
讨论题目
• 1、中国近代社会为什么会由昌盛转向衰落? •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
什么? • 3、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
义?
两个历史落差的转换与中国 近代历史的开端
第一讲
两个历史落差的转换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古代中国的辉煌文明 二、清朝中国的衰落与欧洲的崛起 三、鸦片泛滥与虎门销烟 四、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影响 五 、启示与思考
个 一 百 年
两 个 五 十
•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 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 共同富裕。
年•
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
的保障。
2、主线
•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 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 索的历史;
◆联系方式: Tel——5687323(N525)
E-mail——lcy2155@
hithistory@(123456)
◆考核方法
总成绩= 期末成绩70 + 平时成绩30 实践报告10 考勤10
小组讨论10
• 一、为什么要开设“纲要”课 • 二、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 • 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 四、教材的框架体系 • 五、如何学好“纲要”课

老师书目

老师书目

民国史书目举要:1、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上下册),杨品泉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3、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1919—1949),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4、丁守和:《中国现代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5、张注洪:《中国现代史论稿》,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

6、张玉法:《中国现代史》,台北东华书店1977年版。

7、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8、彭明:《五四运动史》(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王宗华主编:《中国大革命史》(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0、胡子信:《北伐战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1、舒龙等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谢学诗:《伪满洲国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3、龚古今:《中国抗日战争史稿》(上下册),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4、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下册)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

15、张其昀主编:《抗日战史》,台湾国防研究院1966年版。

16、廖盖隆:《全国解放战争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7、[美]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18、黄修荣:《国共关系七十年》(上下册),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9、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20、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00—1949),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21、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2卷,1911—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2、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中华民国时期,1911—1949),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题目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题目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题目
1、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
2、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3、“内发原生”模式: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实为明万历九年
4、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
5、中国近代史稿
6、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7、20世纪30年代两种中国近代史话语之比较
8、从引证看中国近代史研究(1998—2007)
10、爱国主义与中国近代史学
11、近代史上的"国民外交"
12、近代史教材的编撰与近代史研究的“范式之争”
13、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14、近代史研究中所谓“碎片化”问题之我见
15、构建兼容并包的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
16、从四种近代史料看现代汉语前期词汇新现象
17、2002年中国近代史研究概况
18、中国近代史
19、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两大基本理论范式
20、革命史观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问题

中国近代通史参考书目
2、陈旭麓著:《近代中国八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
简要大纲目录:闭关年代的中国与世界;禁烟运动;鸦 片战争;被震撼的中国;金田起义;反清烽火遍神州; “小天堂”的理想与实践;第二次鸦片战争;天京变乱 和重整朝纲;天国的悲壮结束;洋务和洋务派(上); 边疆危机;中法战争;洋务和洋务派(下);民族资本 和产业工人;西学与改良思潮;中日甲午战争;瓜分危 机;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清政府的“新政”;民主 革命的勃兴;“拒俄”和“抵制美货”;中国同盟会; 革命与立宪;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二 次革命;复辟与反复辟;南北军阀割据;民族工业的发 展;
航路抵达中国的华南地区。俄国人跨国西伯利亚也来到 了中国北方。随后,商人和传教士也来到了这一带。 3、两者会合是中国近代的开端?大致在1600年前后?
中国近代从什么时候开始?
二、西方强烈的活动引起了中国社会的急剧变 化
1、1839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的 起点。
2、中国近代的历史主要是一部帝国主义侵华的 历史。
15、杂志:人大复印:《中国近代史》 社科院近代史所:《近代史研究》
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历史是谁的历史? 中国近代的叙述主体应该是谁? 近代的关键人物与中国近代史的关系。 近代农民起义者是历史的推动者还是阻碍者? 什么是近代的尺度? 任何历史都是片面的历史吗?
中国近代通史参考书目
7、唐德刚著《晚清七十年》(岳麓出版社,1999年版) 简要大纲目录: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太平天国;甲
午与戊戌变法;义和团与八国联军;袁世凯、孙文与辛 亥革命。 8、李侃等编著:《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94年 版) 9、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世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启示1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启示1

百年耻辱命‎运多艰,岁月峥嵘上‎下求索。

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170‎年来,经历了从“天朝王国”到“劣等民族”的失落与迷‎茫,从“东亚病夫”向“少年中国”的拼搏与奋‎进,从“站起来”到“福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飞跃与巨‎变,中华民族演‎绎了一段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近现代史。

一代代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中华儿女‎,上下求索、前仆后继,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这些经验和‎启示发人深‎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后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和‎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启示我们‎:在走向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古代历史上‎,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十分匮乏‎,各国均是关‎起国门搞建‎设。

这种状况在‎1500年‎前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公元149‎2年8月3‎日,哥伦布从西‎班牙扬帆而‎下,从此掀起了‎全球性的贸‎易大潮,许多国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谋求兴‎盛发展之路‎,唯独中国例‎外。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自盛唐时期‎起已屹立在‎世界民族之‎颠并将这种‎民族的辉煌‎一直延续到‎康熙盛世时‎期。

辉煌的历史‎为国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但也为近代‎中国的落伍‎埋下了隐患‎: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皇帝‎和官员们始‎终陶醉在已‎有的辉煌上‎,认为中国是‎“中央之国”、富有四海,其他国家都‎要仰“中华上国”的鼻息,都要向中国‎学习,而中国没有‎必要去了解‎其他国家,于是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始终紧‎紧地关闭着‎了解世界、学习他国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国门。

就在这短短‎的两百多年‎历史里,中国开始全‎面落后于西‎方国家,从而导致了‎近代史上任‎人宰割的悲‎惨局面。

历史沉痛地‎告诫我们:与世界疏离‎、盲目自大是‎民族发展的‎最大危机,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只‎会导致无知‎和落后。

中国近现代‎史启示我们‎:在走向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创新‎与创造,率先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理论著作1.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编:《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学术专著1.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1840-1900年),1955年人民出版社第九版。

2.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94年修订第四版。

3.李剑农:《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中华书局1962年、1980年版。

4.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新出各版。

5.肖一山:《清代通史》第一、二、三、四、五卷,中华书局1987年新版。

6.(美国)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二、三卷,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1957-1960年出版。

马士、宓亨利《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

7.(美国)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起陆续出版。

8.(前苏联)齐赫文斯基主编:《中国近代史》上、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版。

9.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年)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0.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年)第一、二、三册,人民出版社11.郑友揆:《中国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9年),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2.冯尔康《清代史料学》沈阳出版社2004年13.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14.肖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了解中国政治思想的必读之作)15.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描述近代中国政治史的最明晰的著作)16. 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近年来少有的可读之作)历史资料1.中国史学会主编:《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捻军》、《回民起义》、《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北洋军阀》共十二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及丛刊续编),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由神州国光出版社、上海出版社等陆续出版。

中国近代史资料

中国近代史资料

中国近代史书目资料汇编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2010级历史学系史鉴研究小组二零一一年九月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一、近代通史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此书为“现代化”研究范式的滥觞作,有多种版本,选一即可。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

吉尔伯特·罗兹曼编:《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10卷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2009年版。

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中国现代化历程,全三册,虞和平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曾业英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罗荣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国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述评,张注洪、王晓秋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

中国革命史,过去的“两课”教材之一,编者、版本繁多,任选一种,都有助于理解“革命史”的研究范式及其话语体系。

毛泽东选集,1-4卷,版本越早越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二、晚清史类《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等,多种版本,选一即可。

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周锡瑞:《改良与革命》,中华书局,1982年。

何伟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著,三联书店,1995。

戊戌变法史论,汤志钧著,群联出版社,1955。

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吴承明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辛亥革命史,三册,章开沅等主编,人民出版社,1980。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理论与方法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理论与方法

研究生学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010701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理论与方法英文名称: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he Modern Chinese History课内学时:64 学分:4 开课时间:秋季适用专业: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目的:本研究方向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全面、深入介绍有关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各个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主要成就,揭示中国近代史研究过程中的基本线索,掌握近现代史研究的基本概况,以培养研究生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同时结合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难点、热点和学科前沿进行评介,使研究生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注重近代史研究中的方法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和方法;考查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影响,评判其功过是非,以期对近代中国有更深入、更真切的认识与了解。

大纲内容:绪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现状及反思第一章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范式转移”第二章从“冲击——反应”论到“中国中心观”第三章黄宗智的“过密化”理论和“规范认识危机”论第四章杜赞奇的“文化权力网络”理论第五章施坚雅模式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第六章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关于“市民社会/公共领域/第三领域”问题的讨论第七章后现代主义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第八章历史人类学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第九章口述史学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第十章历史人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教学方法(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多种形式的答疑等教材及参考文献:1、曾业英:《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2、张海鹏等:《中国近代史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3、梁景和:《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论辩》,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

4、张注洪等:《国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述评》,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

5、陈君静:《大洋彼岸的回声:美国中国史研究历史考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6、候且岸:《当代美国的“显学”: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5年。

初中生课外书推荐

初中生课外书推荐

初中生课外书推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给初中生推荐的学科相关课外书目推荐书目语文:报刊杂志:《读者》《杂文选刊》《青年博览》《散文》《作家文摘》《远风新韵》《论语》《爱的教育》《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我与地坛》《一个人的村庄》《我们仨》《干校六记》《平凡的世界》《席慕容散文》《狼图腾》《冯骥才散文选》《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文化苦旅》《我很重要》《傅雷家书》《四十不坏》《47楼207》《口号万岁》数学:《数学奇境故事丛书》《数学家的眼光》《教你学数学》《点拨》英语:《英语小故事》《汤姆索亚历险记》《一千零一夜》《书虫系列》物理:《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全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轻巧夺冠》北教出版社政治:《物理的奇趣》九州出版社《生活.物理.社会——中学物理应用问题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5、《让心自由:托尔特克智者的四个约定》2、光盘:《走出家教误区走进孩子心灵》作者: 堂•米格尔•路易兹;赵希锋3、《幸福从心开始:李子勋的100个快乐处方》 6 、《态度决定一切》作者:罗曼・V・皮尔4、《心理健康全书》地理:1.《中学生十万个怎样做》(初中地理卷)2.《小哥白尼》3.《世界地理未解之谜》4.《中国地理未解之谜》历史:1、《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

2、《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著,三联书店,19953、《维新之梦——康有为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4、《孙中山评传》,茅家琦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5、《新中国五十年大事记》,新华月报编辑部编,人民出版社,1999年。

6、《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论》,汪澍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7、《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曾业英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8、《重新认识百年中国——近代史热点问题研究与争鸣》,冯林主编,改革出版社,1998;9、《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大国的兴衰》保罗·肯尼迪著,蒋葆英译,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近代保定天津城市发展比较研究(1840—1927)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近代保定天津城市发展比较研究(1840—1927)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内容摘要近代是中国社会)r始转型的历史时期,其发展的主题就是现代化,城市是中国现代化的载体,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体现最为鲜明的地方。

保定和天津在中国城市体系中都具有典型意义,作为当前中国诸多城市中一个普通的大城市,历史上的保定是古代中国崛起的政治中心城市、是近代以来走向相对衰落的传统内陆城市。

作为当前中国非同一般的超大城市和直辖市,历史上的天津是古代中国兴起较晚的普通城市,是近代以来迅速崛起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沿海开埠城市。

但迄今还缺少对这样的两个城市进行比较研究的学术成果,从这一方面说,本论文对保定和天津的比较研究正是进行了这样的理论创新的尝试,保定和天津城市现代化的历程也许可以代表中国近代两种不同类型城市所走过的现代化道路。

论文分古代、近代初期、清术民初三个时段主要从空间演变的角度对保定和天津的城市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

近代城市是古代城市的延续,故笔者首先比较了古代的保定和天津,其历史起源和城市的空问结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其次,城市的空间演变和城市历史地位的变更互为表罩,具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地位的变化必然引起包括城市空间演变在内的诸多变化,而城市空间的演变则反映着城市的历史地位,笔者以保定和天津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变化为线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

其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是城市近代化的物质体现,笔者以此为主线比较了保定和天津包括城池、衙署、寺庙、等建筑及工业发展、金融机构、商业发展、文化教育、市政建设、交通邮政等在内的各个方面与城市空间的扩展与重构的关系。

城市空间演变包括外部空间的扩展(即城市化)和内部空间重构(即近代化)两个方面。

其四,由于历史上的保定和天津同为直隶省的重要城市,二者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发展契机和衰变动因。

通过比较研究,笔者认为从古代至近代保定和天津都经历了一个现代化的过程,这其中所反映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或许对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历程具有一定的诠释作用和启示意义。

夏东元评价

夏东元评价

28)夏东元研究盛宣怀也运用这一方法,他将“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相结合的原则”具体运用于近代中国,提出应以“一条主线”(即以资本主义的酝酿、发生和发展为线索)与“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相结合,来阐明110年的历史规律。

以此为标准,他一方面肯定了盛宣怀“一生主要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有力经营者,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办的“多数企业是成功的,起到了赢利和与洋商争利的作用”,因而肯定盛宣怀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佼佼者”;另一方面又分析了盛宣怀一生“欲办大事,兼作高官”所导致的保守的政治主张与进步的经济实践的矛盾,它酿造了“既似商又似官,由似官而为官;用商力以谋官,由倾向于官发展到利用官势凌商”的悲剧;由前期主要是“谋商情”与洋人争利,到1896年后发展为对外妥协及带有官僚资本主义的色彩,违反争取民主的历史趋势,终于成为辛亥革命的对象,而晚期仍以民族性较强的资本家身份终其一生,这样走完“U”字型的人生之路。

(29)2008年,尚明轩发表《中国大陆半个多世纪来孙中山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认为:中国大陆半个多世纪来的孙中山研究,虽然有过曲折,但还是逐步深入,日趋繁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不过,近几年来开始有些萎缩和低落。

展望未来,宜注意将孙中山更加紧密地放在历史时代中考察,并在新的理解中拓展视角及新的切入点,不断创出新意,攀登“孙学”新高峰。

(30) 。

1908/2/12,盛宣怀创办汉冶萍煤铁厂矿(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同萍乡煤矿)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中华第一家煤铁联营企业,全国99%的钢铁源于斯,一度为中国觉醒的象征。

美国驻汉口领事惊叹:“登高下瞩,使人胆裂。

观于斯厂,即知研究西学之华人,经营布置,才略不下西人也!”,,,,,,,,,,,,,,,,,,,,,,,,,,,,,,,,,,,,,,,,,,,,,,,,,,,,,,,,,,,,,,,,,,,,,,,《中国20世纪百年百人排行榜》(25):盛宣怀[原创2005-04-27 10:21:17]中国官商久不联络,在官莫顾商情,在商莫筹国计。

五十年来中国史学史分期研究述评

五十年来中国史学史分期研究述评

五十年来xxxx分期研究述评研究与撰述史学史,分期问题无法回避。

近五十年来(1950——2000年),有关中国史学史分期问题的研究,成果甚丰,分歧很大。

综览各家观点,评判得失利弊,对推进21世纪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一、xxxx分期问题研究的两次xx五十年来,关于中国史学史分期问题的研究,曾经有过两次高潮。

第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中前期,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

1961年,教育部召开文科教材会议,史学史被列入教材计划。

以此为契机,史学科的建设引起史学界关注。

北京、上海、广州、济南、武汉、西安等地高校、史学会及研究机构先后召开了多次学术座谈会,就史学史研究的对象、内容,研究的目的、意义等问题进行研讨,其中关于中国史学史的分期,是讨论的热点之一。

老一代史学家白寿彝、齐思和、刘节、贺昌群、陈千钧、方壮猷、王毓铨、尹达、孙毓棠、何兹全、郑天挺、郑鹤声、胡厚宣、侯外庐、柴德赓、韩儒林、周谷城、耿淡如、周予同、吴泽、余兆梓、李平心、田汝康、郭圣铭等都发表了对中国史学史基本问题的看法,对中国史学史的阶段性分期以及分期的标准,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当时的讨论有不少分歧,但多数人已注意到中国史学史的分期要反映出史学史自身的发展过程,既不能与中国历史的分期相差太远,又不能将对历史的分期照搬到史学史的分期中,“大家同意基本上跟整个中国社会阶段的发展相照应,但社会变化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一般总要晚些”(《关于史学史的讨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62年第1期)。

白寿彝、齐思和、刘节、贺昌群、陈千钧等人还进行了具体划分,试图将中国史学史分期问题的研究引入深入。

可惜不久“文革”爆发,这次有关史学史的讨论被迫中断,分期问题也就被搁置起来,再也没人提起。

20世纪80年代,随着历史学科的再度兴盛,史学史研究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一批中国史学史研究的著作先后问世,60年代没有解决的中国史学史分期问题,再一次被提出讨论。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培养方案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培养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60107 授予历史学博士学位)一、学科简介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是1983年全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1988年、2002年被评为历史学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直属学校有专门编制,2000年入选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下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和两个研究中心,即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方向和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方向,同时设有两个研究中心,即中国商会研究中心、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担任名誉所长,所长为全国知名专家朱英教授。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合理知识结构、坚实专业基础和独立研究能力的高水平史学研究人才。

要求博士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和研究,更健全地理解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全面了解本学科、本专业、本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全面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好,能够独立胜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工作。

三、研究方向简介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涵盖的研究范围包括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各个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代基督教与教会大学史等。

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者可以延长1-2年,最长不超过8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要求达到15-18学分。

其中学位公共课5学分,学位专业课、指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8-11分,实践环节2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主要内容是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参加次数8次以上,其中2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2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另外本人至少主讲2次学术报告,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

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确定合格或不合格。

表收齐后以院系为单位于学位论文答辩前上交到研究生处,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答辩,该门课程成绩由研究生处负责录入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

中国社会史研究五十年

中国社会史研究五十年

【正文】五十年来,在新中国的史学研究领域里,社会史研究曾经历了从冷落到恢复兴起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

从这曲折的经历中,也可看到中国大陆史学界在摆脱“左”的禁锢,拓展研究层面、更新研究方法所取得的进步。

一社会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或是一种研究范式,大概出现于本世纪20年代末,与法国年鉴学派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我国,至少在30至40年代,曾一度辉煌,先后出现过不少颇具学术分量的著述,像杨树达的《汉代婚丧礼俗考》(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邓云特的《中国救荒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潘光旦的《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等。

另如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联合书店1930年版)和吕振羽的《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北平人文书店1934年版),也有大量篇幅涉及社会史的内容。

此外,在30年代还先后出版过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集辑的《社会史料丛编》4册(北平研究院1935 年版)和瞿宣颖所编的《中国社会史料丛钞》甲集3 册(长沙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都对社会史研究起着促进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术界普遍接受了马列主义的教育,广大史学工作者盼望能在新的研究领域里有所树建,满怀热情地投入到诸如对中国古代史分期、中国封建土地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以及汉民族形成、中国近代史分期等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对于考察社会心态、人们生活方式等这些属于社会史研究的课题,则相对显得冷落了。

如果说,人们开初冷落社会史,是被讨论的热点所吸引,努力使史学研究靠近现实,那么政治上“左”的思潮的蔓延,使得人们害怕乃至不得不加以疏远了。

尽管如此,在50到60年代初,仍有一些学者在有关婚姻、家庭、家族及其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像1950年岭南大学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出版的董家遵:《中国收继婚之史的研究》,林乃燊:《中国古代烹调和饮食——从烹调和饮食看中国古代的生产、文化水平和阶级生活》(《北京大学学报》1957年第2期),马起:《婚姻和家庭在历史上的演变》(《东北人大学报》1956年第6期),陈直:《汉代人民的日常生活》(《西北大学学报》1957年第4 期),于省吾:《岁、时起源初考》(《历史研究》1961年第4期),赵守俨:《唐代婚姻礼俗考略》(《文史》第3辑,1963年),武伯伦:《唐长安郊区的研究》(《文史》第3辑,1963 年),左云鹏:《祠堂、族长族权的形成及其作用》(《历史研究》1964年第4期)等。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问题●一、中国近代史的时限问题●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上限):有三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第一种:视16世纪中叶或稍后的明清之际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代表人物是尚钺。

●第二种:视1839年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代表人物为来新夏。

●第三种:视1840年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这是大多数学者的看法,而在上世纪50年代比较系统地阐述这一观点的有黎澍和刘大年。

●2、中国近代史的结束(下限):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说法。

●一种是: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下限。

这一种种意见在上世纪1956年以前已成定论。

●另一种是: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下限。

较早提出这一主张的有林敦奎、李新与陈旭麓。

●其它还有:1861年说:1905年说;1911年说等。

●3、中国近代80年历程中的关键统治者●晚清时期(1840~1911)●民国初期(1912~1919)●二、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问题●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2、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社会;●(冯天瑜:《“封建”考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三、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问题●1、着重阐述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2、叙述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3、叙述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过程;●4、叙述近代中国人的进步思想的发展过程。

●四、如何学会多角度看中国近代史的问题●1、从中国革命发展的角度;●2、从整个社会的动态的、新陈代谢变化的角度;●3、从现代化(近代化)的角度。

●五、如何注意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1、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发展不平衡;●2、各区域之间总体发展的不平衡等。

中国近代通史参考书目●1、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简要大纲目录:漫长的封建社会;东方与西方;由盛转衰的清王朝;炮口下的震撼;天国的悲喜剧;十二年之后;近代化一小步;城乡社会在演变;日本人冲来了;变与不变的哲学;庚子与辛丑;欧风美雨弛而东;假维新中的真改革;”中等社会”;变革中的两大动力;民变与革命;”辑美追欧,旧邦新造”;山重水复;新文化运动;历史的选择。

中国现代史教学参考著作目录(一)

中国现代史教学参考著作目录(一)

中国现代史教学参考论著目录(一)精读目录泛读目录浏览目录1、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1、北京大学历史系主编《中国现代史》1、张同新《中国国民党史纲》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2、陈庭湘主编《中国现代史》2、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2、郭德宏主编《中国共产党的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历程》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3、彭明:《五四运动史》3、陈平原等《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3、邓星盈等《吴虞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代中国》广州出版社1999。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4、《五十年来五四运动研究概述》4、欧阳哲生《解析胡适》社科文献出版社4、严光辉《辜鸿铭传》海南出版《历史教学》1999、52000。

社,1996。

5王东《五四新文化运动若干问题辨析》5、欧阳哲生《五四运动与现代中国》5、朱志敏《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哲学研究》1999,4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

观新探》人大复印资料《中国6、高峻《五四运动起因新观点综述》6、罗志田《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现代史》1998、4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8,3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6、彭红英《从五四后知识分子的7、倪培强《也谈“问题与主义”之争及《开放时代》(广州)1999,4分化看知识分子所走的道路》其影响》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7,9 1999,28、彭明《关于半个世纪以来五四运动史7、李扬《性灵的奔放:知识价值的自我7、《五四科学思想初探》研究的若干问题》实现(“新文化运动”前后知识者心态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8,2的再反省》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4,79、罗志田《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1999,98、《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问题》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8、《评胡适“大胆假设,小心的求证”》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中国社会科学》1999,3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89,91996,510、《五四时期历史人物研究的回顾与9、《胡适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9、《顾维钧与巴黎和会的外交实践展望》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8,2活动》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1991,210、《胡适与陈独秀思想之比较》史》1997,911、王洪模《关于陈独秀一生活动的评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6,510、《民国两次国家政权更替中的顾价》《中国社会科学》1985,511、《尊重历史,合理评价胡适(胡适维钧)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12、《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共性与中国新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代史》2000,4和特性研究(李大钊、陈独秀、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6,211、《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百达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之比较》年回顾》人大复印资料《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7,12代史》2000,4补充:重点阅读:1、《近年来国内对文化激进主义的批判综述》,《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年第1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7年第4期;2、《当代文化保守主义与五四运动再评价》,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7年第12期;3、《历史的平衡与选择-----------对五四文化保守主义的反思》,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1年第8期;4、《对文化保守主义和现代新儒家的再认识》,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1999年第1期;5、《“救亡压倒启蒙”?——对八十年代一种历史“元叙事”的解构分析》,《书屋》,200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2年第8期;6、《五四时期评孔思潮研究述评》,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1年第3期;7、《五四时期进步知识分子的民主观》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8年第4期;8、《百年五四是文艺复兴还是启蒙运动?---------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性质的对话》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4年第3期;9、《五四运动文选》;11、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2、《胡适自传》第九章:《五四运动--------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华东师大出版社;13、金冲及:《救亡唤起启蒙》,《人民日报》1988年12月5日;泛读:1、《50年来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0年第4期;2、《关于中国近代百年思潮的几点思考》,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1998年第3期;3、章清:《“胡适派学人群”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4、《论蔡元培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问题》,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0年第3期;5、《心里心外的中国世界-----------评费正清的中国文化研究思想》,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7年第1期;6、《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与话语重构》,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0年第9期;7、《试论五四时期的青年社会化问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青少年研究》,1998年第4期;8、《50年来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研究》,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0年第2期;9、《〈新青年〉与现代中国文化形态转型》,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3年第6期;10、彭明:《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840-----194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年3月;〖1〗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林一叶
《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衡量某一学科的学术进展程度,其有效办法之一,莫过于对该学科展开学术史研究。

从提高学术水
准的角度说,学术史研究并非仅仅对已有的学术成就作简单的总结与回顾,而是在更具研究价值的层面上,展示具有积累性价值的学术资源,且能起到开启学术研究新门径的积极作用。

这本以中国近代史(1840—1949)作为学术史研究对象的著作,集众多学界专家之力,对50年来在这一领域的学术成就,进
行分专题的综合性研究与分析。

此项工作对于近代史研究者十分有益,从某种角度上说,可让人较明了
地了解和把握前辈学者在此一领域的研究理路和方法,尤其对研究后学,可使其知晓守其所当守,弃其
所当弃。

因此,主编曹业英在本书前言中有针对性地指出:“有那么一些研究者自觉不自觉地忽视前辈学
者这一宝贵学术传统。

他们研究问题,发表论文,出版专著,从不考察前辈学者对其研究对象有无研究,
或研究到什么程度,只是一味‘跟着感觉走’,自我陶醉在众所周知的陈词滥调和‘老子天下第一’的狂妄
无知之中,从而大大影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

”此段话可谓对编辑出版本书价值的最好说明。

本书共分24个专题,涵盖面广,信息量大。

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政党、工人、妇女、青年等,
皆有详尽的评析,另有人物、史料、评介等方面的概述。

本书由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2000年4月出版,
581千字,印数3000册,定价50.00元。

(骆墨)
●书林一叶
《中国镜像》
副标题:90年代文化研究。

作者:王岳川。

本书借鉴著名心理学文化学家拉康的“镜像”概念,对中国
90年代思想文化作了全方位的扫描。

这种扫描是以“‘文化研究’的思维范式作为出发点,从公共空间和
个体伦理入手,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作为一种当代‘文化镜像’分析视角,去审理90年代中的文化症候
和思想景观,关注被各种主义所掩盖的真实问题,以及问题的前提和产生的后果。

”(引言)实际上,作者
是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之“镜”中,对中国文化自我加以重新体认,书写文化霸权与文化身份、文化认同与
阐释焦虑、跨文化经验与历史记忆等诸问题,在文化冲突与对话中,重现文化中国形象。

本书分为上篇“知识境遇与前沿意识”和下篇“价值趋向与文化镜像”,共10章。

上篇涉及的主要是90年代思想界与知
识界争论的焦点问题,诸如人文精神的论争、民族主义问题、后现代性问题、知识分子的多元价值与“边
缘化”问题、政治与文化激进主义、新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的论战与批评、后殖民主义中的全球化与本土
化问题,等等。

下篇讨论的更多属于一些具体的文化现象,这些现象大多集中在文学领域,从诗歌的边缘
化到新历史主义小说盛行,从女性书写到先锋艺术、从大众传媒到当代影视,等等。

本书尽管不是一部严
格的史学著作,但对于研究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变迁过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由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303千字,印数5000册,定价25.00元。

(骆墨)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