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无相变对流换热准则方程式

合集下载

知识点:无限大空间流体自由流动时的换热计算PPT讲解

知识点:无限大空间流体自由流动时的换热计算PPT讲解

0.54 0.15
1/4 1/3
2×104~ 8×106 8×106~1011
热面朝下或冷面 朝上的水平壁
层流
0.58
1/5
同上
105~1011
知识点:无限大空间流体自由流动时的换热计算
平置矩形取两边长的平均值,详见表1。定性温度采用边界层 1 t (tw tf ) 的平均温度 m ,此处tw为壁面温度,tf为远离壁面 2 的流体温度。Gr数中的Δ t取tw和tf之差。 式(1)适用于任何液体和气体及任何形状和大小的物体。 也可以用来计算横板的换热。 上表中对于垂直圆筒,只有当
d 35 ≥ 14 h Grh
时,才能按垂直平壁处理,误差小于5%。
(2)
1/4 1/3
圆柱外径d
104~109 109~1012
知识点:无限大空间流体自由流动时的换热计算
续表
C、n值
表面形状及位置 流动情况示意 流 态 C n 矩形取两个边 长的平均值; 非规则平板取 面积与周长的 比值;圆盘取 0.9d 定型尺寸 Gr.Pr 适用范围
热面朝上或冷面 朝下的水平壁
层流 紊流
知识点:无限大空间流体自由流动时的换热计算
前面讲过,对于无相变对流换热准则方程通式为 Nu=f(Re,Gr,Pr) 对于无限大空间流体自由流动换热,由于没有受迫流动 对流换热准则方程式可写成 Nu=f(Gr,Pr) 经实验研究得出这一准则方程式的具体形式: Nu=C(Gr.Pr)n (1) 式中C和n为常数,其值可按换热表面的形状及Gr·Pr的 数值范围由表1中选取。表1中的数值适用于温度均匀壁面的 流体自由运动换热,即为常壁温自然对流换热。 整理数据时采用的定型尺寸,对于管、线或球取其直径d 对于竖板取高度h,对于平置圆盘取0.9倍的圆盘直径,对于

对流换热传热学课件06资料

对流换热传热学课件06资料

温度场
2.热流边界条件
y
w,x
w,x
能量方程 + 速度场
对流换热系数与流体温度场的关系,称为对流换 热过程微分方程式。
§2 二维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Two-dimensional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equations)
x方向动量方程
微 分
y方向动量方程 确定速度场
▪ 流体平均温度
Average temperature of fluid ▪ 壁表面温度
Temperature of wall surface ▪ 流体与壁的算术平均温度
Average temperature between fluid and wall surface
三、流体的相变(Phase Change) 四、换热面几何尺寸、形状及位置
u
u x
u y
Fx
p x
(
2u x 2
2u y 2
)(5-4a)
u
x
y
Fy
பைடு நூலகம்
p y
(
2
x 2
2
y 2
() 5-4b)
(1)
(2)(3) (4)
Physical significance:(1)惯性力(inertia force)
(2)体积力(body force)
(3)压力梯度(pressure gradient)
方 程
连续性方程
确定温度场
组 能量方程
表面传热系数
未知量:速度分量u ,速度分量v,温度t,压力p
2.1 连续性方程(Continuity equation)
Mass conservation of control volume(dxdy),

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换热

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换热

λ ′ ∂t ′
∆t ′ ∂y′
y′=0
(a) (b)
y ′′ = 0
λ ′′ ∂t ′′
∆t ′′ ∂y′′
α′ λ′ = Cλ 各物理场应相似: = Cα α ′′ λ ′′ Cα Cl λ ′′ (c)式代入(a)式: α ′′ = −

Cα Cl =1 比较(d)和(b)有: Cλ
t′ = Ct t ′′ ∂t ′′ ∆t ′′ ∂y′′ yy =0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
二、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由换热微分方程可知,要求α需先知道温度分布(能 量方程),而速度分布影响温度分布。要求速度分布,需 连续性方程和动量微分方程。下面就逐个建立这三个方程。 先作假设: (1)仅考虑二维问题; (2)流体为不可压缩的牛顿流体,稳定流动; (3)常物性,无内热源; (4)忽略由粘性摩擦而产生的耗散热。
l′ = Cl l ′′
( c)
(d)
(e)
α ′y′ α ′′y′′ y′ l ′ α ′l ′ α ′′l ′′ 将(c)代入(e)有: = , = = Cl , = λ′ λ ′′ y′′ l ′′ λ′ λ ′′
Nu ′ = Nu ′′
则:换热现象的相似要求努谢尔特准则相似。 同样两流体的运动相似,应有 Re′ = Re′′ 两热量传递现象相似有
5. 影响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1)流体流动的起因:强制对流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流动的 成因不同,流体中的速度场也有差别,换热规律不一样。 (2)流体有无相变:无相变—显热;有相变—潜热 (3)流体的流动状态:层流、湍流 (4)换热表面的几何因数:换热表面的形状、大小、换热表 面与流体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置以及换热表面的状态(光 滑或粗糙) (5)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密度、动力粘度、导热系数及定 压比热容等

对流换热概念及牛顿冷却公式

对流换热概念及牛顿冷却公式

Φ hAt

Φ
t 1
t RW
hA
表明:
: 热流量,W;
A : 换热面积,m2;
tf流体平
均温度
h : 表面传热系数,W/(m2K);
△t : 对流换热温差, △t=tw-tf,℃; RW : 对流换热热阻, RW =1/hA,K/W; R : 单位面积对流换热热阻, R =1/h,m2 K/W
同一流态,流体流速增加时,传热速率加快。
影响因素
3.流体的物理性质
• 热导率
RW

A
越大,流体与壁面间的热阻就越小,换热就越强烈;
• 密度
• 比定压热容cp
、 cp越大,单位质量携带的热量越多,传热能力越大;
• 动力黏度
越大,黏滞力越大,加大了层流底层的厚度,不利于
对流换热。
影响因素
冷、热空气的流动。
由于流体中各部分的密度不同而引起。
• 强制对流
如水泵驱动空调装 置中的冷媒水
流体的流动由动力机械的作用造成。
流体的热对流总是伴随着导热。
2.对流换热
如空气掠过 房间空调器
流体与固体壁之间既直接接触又相对运动时的热量传 递过程称为对流换热。
对流换热是由热对流和导热共同作用的复合换热形式。
表13-1 表面传热系数h的大致范围 W/(m2K)
对流换热方式
空气自然对流 空气强制对流 水自然对流 水强制对流
h
5~12 12~100 200~1000 1000~15000
对流换热方式
高压水蒸气强制对流 水沸腾 蒸汽膜状凝结 蒸汽珠状凝结
h
500~3500 600~50000 4500~18000 45000~140000

第六章 对流换热2010

第六章 对流换热2010

3、 自然对流换热的分类 大空间和有限空间 所谓大空间就是流动过程中,边界层不受干扰
如果容器内的边界层相互干扰,则称为有限空间
如图两个热竖壁。底部封
闭,只要 a H 0.28
底部开口时,只要
b H 0.01 壁面换热就可
按大空间自然对流处理。
(大空间的相对性)
4、 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工程中常用的实验关联式的形式为:
后面介绍的关联式是前人大量实验数据整理 的结果。
无量纲准则数
Nu x Re x hx x

努塞尔(Nusselt)数 雷诺(Reynolds)数 普朗特数
u x

Pr

a
Gr
gtl 3

2
格拉晓夫数
Nu数 Nu是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对流换热强弱的一种 度量。 h 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式的无量纲化:
虽然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变化比较复杂,但从平均 表面换热系数看,渐变规律性很明显。
平均表面传热系数(烟气及其它双原子气体)
Nu C Re
n
C和 n Re 4-40 40-4000 4000-40000 40000-250000 c 0.809 0.606 0.171 0.0239 n 0.385 0.466 0.618 0.8052、入口段和充分发展段
图5-17 管内流动局部表面传热系数hx的变化 (1)层流;(2)湍流
l 层流: 0.05 Re Pr; d
2
t
流体的热导率
y w, x — 在坐标( x,0) 处流体的温度梯度
W (m C)

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qw, x hx (tw-t ) W m2

知识点:对流换热准则方程的一般形式PPT.

知识点:对流换热准则方程的一般形式PPT.
知识点:对流换热准则方程的一般形式
描述对流换热现象的方程式,原则上是由与对流换热相 关的准则组成的函数关系,称为准则方程式。对于无相变对 流换热准则方程通式为 Nu=f(Re,Gr,Pr) (1) 对某些特定情况,上述通式还可以简化。 对于受迫紊流对流换热,由于Gr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上述通式可写成 Nu=f(Re,Pr) (2a) 一般整理成幂函数形式 Nu=CRenPrm (2b) 对于自由流动对流换热,由于没有强迫流动,上述通式 可写成 Nu=f(Gr,式
Nu=f(Gr,Pr) (3a) 一般也整理成幂函数形式 Nu=C(Gr.Pr)n (3b) 以上各式中C、n、m都是由试验确定的常数。 在上述对流换热准则方程式中,待求量α 包含在Nu准则 中,所以称Nu准则为待定准则。对于求解Nu的其他准则,由 于准则中所包含的量都是已知量,故这些准则通称为已定准 则,已定准则的数值一经确定,就可利用准则方程式求出待 定准则Nu。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精编版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精编版

类似可以得到y,z方向流体净携入的能量
(ve) dxdydz y
(we) dxdydz z
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界面净携入控制体的能量
dQconv



(ue) x


(ve) y


(we)
z
dxdydz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2 通过导热在界面导入的净能量

Fx
考虑前面得到的连续性方程 法向应力 切向应力

Du
D
x x
xy y
Fx
D u v w D x y z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法向应力和切向应力
x

P

2
u x

2 3
( u x

v ) y
x

( u x
( zxu) z


( x
u)

Fxudxdydz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类似的,y,z方向作用力的净功为


( xyv) x


( y y
v)


( zy z
w)


( y
v)

Fy
vdxdydz


( xzw) x


( yz y
w)

x y z
局部的质量守恒表达式也可以写为
u v w ( u v w)=0
x y z
x y z
对流换热 基 u本方程v w ( u v w)=0
x y z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M n )c v v F n(m v n )(m v n )
in
out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M n )c v v F n(m v n )(m v n )
in
out
应用在x方向, 得到:来自( uxy)u 2 y
u
2
x
(u2 )xy
uvx
uv
y
(
uv)yx
xy ( x
x x
x (uxyv) 得到x方向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
D DuPxx2ux32(uxyv) y(uxyv)Fx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流体是常物性和不可压缩的,上式简化为
( u u u x v u y) P x ( x 2 u 2 y 2 u 2) F x
对直流角换热坐基标本系方下程的三维的常物性、不可压缩流体的纳 维尔-斯托克斯方程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的求解途径主要有:数学分析方法, 数值求解方法和实验求解方法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6-6 数量级分析
数量级分析的目的是,应用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对所研 究的物理量的数量级进行估算,即确定其数量级范围
cp tx22t
c p
t

c p
t
2t 2
x(xt)

t
t 2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得到
~ 2 a
常物性的不可压缩流体,速度场与温度场无关,可 以单独求解,因N-S方程和连续性方程构成了关于压 力P和速度u、v、w的封闭方程组。
对于可压缩流体,密度不是常数,即使其它物性参 数保持常量,动量方程也不能单独求解,因为密度 与温度相关,动量方程与能量方程是耦合的,通过 补充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式,同时求解动量方程和能 量方程,或已知温度分布,才能获得速度分布

无相变对流传热相关计算

无相变对流传热相关计算

无相变对流传热① 圆形直管内湍流表面传热系数a. 一般流体或n= 0.4 流体被加热n= 0.3 流体被冷却定性温度适用范围注意:分析湍流条件下的表面传热系数与u,di,粘度,密度的关系。

b. 粘度较大的流体一般情况下,应考虑粘度变化的影响,使用下式液体被加热液体被冷却适用条件:定性温度:进出口平均温度定型尺寸:管内径。

c. 流体流过短管若则为短管,处于进口段,表面传热系数较大。

采用以上各式计算,并加以校正:② 圆形直管内过渡流时表面传热系数过渡流采用湍流公式,但需加以校正。

③ 圆形直管内层流条件下的表面传热系数特点:1)进口段的管长所占比例较大2)热流方向不同,也会影响。

3)自然对流的影响有时不可忽略。

计算式:适用条件:定性温度: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定型尺寸:管内径di如果需要考虑自然对流对表面传热系数影响的话,计算出的表面传热系数必须乘以自然对流的影响的修正系数f,即可求表面传热系数④ 弯管内强制对流时的表面传热系数特点:离心力的作用,压力不均匀,产生二次环流,结果使计算式:式中:α----直管内的表面传热系数;R-----管子的曲率半径。

⑤ 非圆形管内强制对流的表面传热系数采用圆形管内相应的公式计算,但特征尺寸采用当量直径。

当量直径:4倍流通截面/润湿周边长度但只是一种近似算法,最好采用经验公式和专用式。

例题4.4.1例题4.4.2(2)管外强制对流传热a. 流体橫向流过单管如图1所示,当流体垂直流过单根圆管外表面时,由于流体沿圆柱周长(或方位角Φ)各点的流动情况不同,因而各点的局部表面传热系数αΦ或局部努塞尔特数NuΦ亦随之而异。

如果流体的初始状态不同,则流体流经各点的情况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圆管沿圆周方向上局部αΦ或NuΦ分布也相应变化,如图2所示。

从图2中的NuΦ分布曲线可见,流体横向流过单管时,其前半周和后半周的情况完全不同。

在管子的前半周,与流体流过平壁时的情况大体相仿,从驻点(Φ=0)处开始,随Φ值的增加,边界层逐渐增厚,引起NuΦ逐渐下降。

对流换热公式汇总与分析精品

对流换热公式汇总与分析精品

对流换热公式汇总与分析【摘要】流体与固体壁直接接触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对流换热,它已不是基本传热方式。

本文尝试对对流换热进行简单分类并对无相变对流换热公式简单汇总与分析。

【关键词】对流换热类型公式适用范围对流换热的基本计算形式一一牛顿冷却公式:q=h(t w-t f) (W/m2)或Am2上热流量门二h(t w -t f) (W)上式中表面传热系数h最为关键,表面传热系数是众多因素的函数,即h = f(u,t w,t f, ■ ,C p,匚:,fl)综上所述,由于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很多,因此对流换热的分析与计算将分类进行,本文所涉及的典型换热类型如表 1所示。

表1典型换热类型1.1内部流动1.1.1圆管内受迫对流换热(1)层流换热公式西德和塔特提出的常壁温层流换热关联式为Nu =1.86Re73 Pr;/3(g)1/3( -)0.14f f f Iw或写成NU f =1.86(Pe f d)1/3(>)0.14f I (J.w式中引用了几何参数准则d,以考虑进口段的影响。

[1适用范围:0.48 ::: Pr <16700,0.0044 ::(」厂:9.75。

—w定性温度取全管长流体的平均温度,定性尺寸为管内径d。

如果管子较长,以致[(Re 卩芒)1/3(土)0.14]乞 2lw则NU f可作为常数处理,采用下式计算表面传热系数。

常物性流体在热充分发展段的 Nu是NU f =4.36(q=co nsl)NU f =3.66(t w =c onst)(2)过渡流换热公式对于气体,0.6 ::: Pr f :: 1.5, 0.5 ::匚::1.5,2300 :: Re f :: 104。

0.8 0.4 d、2/3 Tf、0.45NU f =0.0214(Re f -100)Pr f [1 (一)]()l T wPr对于液体,1.5 :: Pr f ::: 500,0.05 —:: 20,2300 :: Re f :: 104。

《传热学》第5-6章-对流换热

《传热学》第5-6章-对流换热

dxdy
λ
∂ 2t ∂x2
+
∂ 2t ∂y 2
dxdy

ρc
p


(ut
∂x
)
+

(vt
∂y
)dxdy
=
ρc p
∂t ∂τ
dxdy
ρc
p

∂t ∂τ
+ u ∂t ∂x
+ v ∂t ∂y
+
t
∂u ∂x
+
∂v ∂y

=
λ

∂ 2t ∂x 2
+
似,已很少再用
5-2对流换热的数学描述
1)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
取边长为∆x, ∆y, ∆z=1的微元体为研究对象
当粘性流体在壁面上流动时,由于 粘性的作用,流体的流速在靠近壁 面处随离壁面的距离的缩短而逐渐 降低;在贴壁处被滞止,处于无滑 移状态(即:y=0, u=0)
在这极薄的贴壁流体层中, 热量只能以导热方式传递

∂ρ ∂T
p
λ ↑⇒ h ↑ (流体内部和流体与壁面间导热热阻小)
ρ、c ↑⇒ h ↑ (单位体积流体能携带更多能量)
µ ↑⇒ h ↓ (有碍流体流动、不利于热对流)
α ↑⇒ 自然对流换热增强
5) 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
对流换热分类
1
对流换热的主要研究方法
v (1) 分析法——解析解 v (2) 数值法——近年发展的方法 v (3) 实验法——主要方法(拟合公式) v (4) 比拟法——热量传递与动量传递 的相
在层流边界层与层流底层内,垂直于壁面方向上的热量传递 主要靠导热。紊流边界层的主要热阻在层流底层。

对流换热系数计算公式

对流换热系数计算公式

对流换热系数计算公式对流换热是指物体通过与流体介质接触,通过传导和对流传热方式将热量传递到流体介质中的过程。

在工程领域中,计算对流换热系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用来确定热传递的速率和效率。

对于不同的情况和应用,有多种不同的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对流换热系数。

一般来说,对流换热系数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h = α * λ / L其中,h是对流换热系数,α是换热系数,λ是热导率,L是特征长度。

这个公式可以应用于一维对流换热的情况,例如平板上的自然对流换热。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对流换热系数计算公式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公式。

1. 冷却水冷却塔中的对流换热系数计算公式:在冷却水冷却塔中,通常使用的计算对流换热系数的公式是Lockhart-Martinelli方法。

这个方法适用于传统冷却塔中的冷却效果。

对于水和空气的组合,Lockhart-Martinelli公式可以表示为:h = (C * ((ρ^2 * μ^2 * g * ΔP) / (λ * (ρ^2 + μ^2)^0.5)))^(1/3)其中,h是对流换热系数,C是常数,ρ是密度,μ是动力粘度,g 是重力加速度,ΔP是压力降,λ是热导率。

这个公式可以通过测量流体的物理性质和实验数据来计算对流换热系数。

2. 管内对流换热系数计算公式:在管内对流换热中,常用的计算公式是Dittus-Boelter公式。

对于液体在光滑管道中的对流换热系数,Dittus-Boelter公式可以表示为:Nu = 0.023 * Re^0.8 * Pr^0.33h = (Nu * λ) / D其中,Nu是Nusselt数,Re是雷诺数,Pr是普朗特数,h是对流换热系数,λ是热导率,D是管道直径。

在这个公式中,Re计算了流体的惯性力与黏性力的比例,Pr计算了流体的动量和热量的比例。

3. 计算炉内对流换热系数的公式:在工业炉内的对流换热中,常用的计算公式是Gnielinski公式。

第6章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联式

第6章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联式

根据质量守恒,掠过前半部时,
由于流动截面积逐渐缩小,流速
将逐渐增大,而到管子后半部,
由于流动截面逐渐增大,流速将 逐渐降低,大约以 = 90为界。
2013-7-9 15
3、横掠管束:
换热设备中管束的排列方式很多,比较普遍的 是顺排与叉排二种。
2013-7-9
16
流体掠过管束时,流动受到各排管子的连续干扰。来流 稳定,流经第一排后就产生扰动,以后又流过第二排、第三 排、扰动不断加强。叉排排列时更甚。在经过一定排数之后, 不管来流情况如何,流动都是很强烈的涡流 —— 达到管束 特有的稳定状态。
流动 起因 几何
形状 平壁: 自 由 流 动 换 热 竖壁 水平壁
流动 状态
层流 紊流 层流 紊流
准则方程式
Num C (Gr Pr)m
― P.165
式(6-16)
n
园管 (水平放 置)
式中:C、n值, 查P.166表6-5 (Gr.Pr)
29
2013-7-9
对 流 换 热 类 型 的 分 类 及 其 准 则 方 程 2013-7-9 式
4r 2 4f 2r d de 2r U
9
r1 r2
(5) 圆形管道:
d
2013-7-9
《注意》
把当量直径de作为定型尺寸,用同一公式进 行计算,并不是说明这二个现象相似。因为非 圆管与圆管,首先几何条件就不相似,而物理 现象的相似首先要满足几何相似的条件。
由于不是理论分析解而是实验解(经验公式), 所以有误差。有误差存在,就有可能使二组不 相似现象的实验点落在同一个误差带范围内, 用同一个方程式来描写。 对于不同几何形状的物体能整理成一个经验 公式的话,说明几何形状的影响不大。

第六章__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第六章__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6 -3 能量方程
dQ dQ dW dE conv cond
6 -3 能量方程
图6-3 控制体能量平衡
6 -3 能量方程
6-3 -1 热对流携的净能量 单位质量流体的总能量e 由热力学能与宏观动能组成,称为总能:

1 e U (u2 +v2 +w 2) 2
uedydz+

(6-2-3)
式(6-2-4)中的法向应力 y 和切向应力 xy 由下式给出:

x xy Du Fx D x y
(6-2-4)
x P 2
u 2 u v ( ) x 3 x y
(6-2-5)

xy (
6 -3 能量方程
dW 减去x、y 和z方向的动量方程分别乘以u、v、w和dxdydz 的积,
可以得到
dW D 1 2 2 2 ( u v w ) dxdydz D 2
u u u v v v w w w ( ) ( ) ( ) dxdydz yx zx xy yy zy xz yz zz xx x y z x y z x y z u v w p( )dxdydz x y z (6-3-8)
div( V )
( u ) ( v) ( w) x y z
(6-1-6)
6-1 质量守恒与连续性方程
局部的质量守恒表达式也可以写为 即
u v w u v w ( ) 0 x y z x y z
将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运动的流体(控制体)中,可以得到动量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外绕面受迫对流换热
层流 过渡流 紊流
一、沿平板受迫对流换热
u
y
x

xc

层流底层 缓冲层
平板流动的准则方程
' Numx

' xx
m m

1/ 2 0.332 Re mx
1/ 3 Prm
'' Numx
'' xx
4/5 0.0288 Re mx
1/ 3 Prm
1 xc ' L '' ( 0 x dx x x dx ) c L
受迫对流
无 相 变 对 流 换 热 有 相 变
自然对流
作 业
90页:6-1、6-4、6-6、6-9 6-9注意水平部分和垂直部分雷利数 计算的不同。
流体外掠单圆管换热时的准则方程式 为: Num=CRemnPrm1/3 (6-11) 式中,定型尺寸取圆管外直径D, 定性温度取tm = (tf+tw)/2, Rem 数中 的特征速度为来流速度vf。系数C和指 数n随Rem而变,见表6-2所示。
Rem
0.4 ~4 4~40 40~4000 4000~40000 40000~400000
最大流速判断
顺排:v f s1 z v1 ( s1 D ) z vmax s1 v1 v f s1 D 2 v 2 ( s2 D ) z 当2( s2 D ) s1 D 当2( s2 D ) s1 D vmax vmax s1 vf s1 D s1 vf 2( s2 D )
3管内过渡流换热准则关系式
管内过渡流动是指介于层流和紊流之间的一种 流动状态,雷诺数Ref=2300~104。求解过渡 流时换热系数的计算公式,满意的还不多。 豪森等人推荐当2300<Ref<104,Prf>0.6时, 采用下面的经验公式: Nuf=0.116(Re2/3f-125)Pr1/3f [1+(D/L)2/3](μf/μw)0.14 (6-6)
管长修正系数
对于短管而言,换热系数α 通常要 比长的直管的要高些。大体上是当 L>50D之后,α 大致不再随管长L而变。 L≤50D时,就认为是短管,需对上两式 进行修正,通常是右端乘以一修正系数 ε l(管长修正系数),其值如表6-1所示; 或由ε l=1+(D/L)0.7修正。
弯曲(管)修正系数εR
物性修正系数
式(6-2)与式(6-1)相比较,可以看出式(6-2) 多了一个修正项(μf/μw ) 0.14 ,这是因为考虑 到温差较大时,管轴心处和近壁处的温度不同, 引起物性变化,特别是粘度的差异,使流体受 热和被冷却时的速度场、温度场以及边界层的 厚度不同,最终影响换热系数α 的不同。 图6-1示出了粘度随温度变化对速度场的影响。 曲线1是等温流动时的情况, 曲线2为冷却液体或加热气体 时(粘度增大)的情况, 曲线3是加热液体或冷却气体 时(粘度降低)的情况。
叉排:v f s1 z v1 ( s1 D ) z
由式(6-12)求出的平均换热系数只用于 10排以上的管事。如管排少于10,求得 的换热系数还须乘以管排校正系数εN,εN 值由表6-4查得。
如果流体流动的方向与管束轴向不相垂 直,即束流的冲击角φ <90°时,则由 上述求得的换热系数还需乘以斜冲校正 系数ε φ ,ε φ 的值见表6-5。
第六章 无相变对流换热准则方程式
6.1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
这种换热方式是工业换热设备中最常见的方 式。例如,锅炉过热器内蒸汽换热,内燃机 上润滑油冷却器中冷却水与管壁的换热等等 都是。流体在管内受迫流动时,会呈现紊流, 层流和过渡流三种流态,下面介绍这些情况 下的求解α的准 m c(Gr f Pr f ) ( )
e q (t1 t2 )
g (t1 t2 ) Gr f 2
3
pr
本章小结:无相变对流换热
紊流6-1;6-2(μf/μw)n ;εl ;εR 管内 层流 6-5 过渡流 6-6 层流 6-9 平板 紊流 6-10 层流紊流共存 6-8 外绕 单管 6-11 εφ 管束 6-12 εφ ; εN 大空间 6-13 小空间 6-14
6.3 自然对流换热的准则关系式
在日常生活和技术设备中,自然对 流换热是又一种常见的现象。例如,在 冬季利用炉子或暖气设备来取暖,就是 自然对流换热的具体例子,在工业设备 中,内燃机外壳的冷却等都属自然对流 换热。
在自然对流的情况下,流体的流动 是由于各处温度不均匀所产生的浮升力 引起的。自然对流换热与流体所在的空 间大小,流体的性质,温差等有关。通 常按流体所处空间的大小不同,分为大 空间自然对流换热和小空间自然对流换 热两类。
适用范围是:Ref=1×104~2×105; Prf=0.7~120; 管长L与管径之比L/D>50。 式中n值,当加热液体或冷却气体时 (粘度降低),取n=0.4;当冷却液体或 加热气体时(粘度增大),取n=0.3, 之所以有这个差别,则是因为主流温度相 同的同一种流体换热时,层流底层的温度 必然高于冷却时层流底层的温度。
对流换热系数和热流量计算步骤
1. 确定定性温度 2. 根据定性温度查取物性参数 3. 确定定型尺寸、特征速度 4. 计算Re或(Ra=Gr×Pr),判断流态
5. 选择合适的准则方程式
6.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修正项
7. 使用准则方程式计算Nu
8. 计算α=Nu × λ/L 9. 计算Q= αA(tw - tf)
需要指出,利用上式计算层流换热时,结 果常会同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出入,因为该 式没有估计自然对流的影响,只适用于严 格的层流。可是,在流速低,管径大或温 差大的情况下,很难维持纯粹的受迫层流, 这时自然对流的影响不容忽略。关于这种 情况时的换热准则关系式,请读者在需要 时参看其他传热学书藉或手册中关于混合 对流换热的讨论。
需要指出:上面两式都是对流体在光滑 的圆形直管内而言的。工程上也会碰到弯管 流动。
在弯曲段,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流体在管 道内形成二次环流,加强了流体的扰动和混 合,强化了换热,在准则方程式中应乘以弯 曲(管)修正系数εR加以修正。管道弯曲修正 系数ε R可采用下面的式子计算获得。 对于气体εR=1+1.77(D/R) (6-3) 对于液体εR=1+10.3(D/R)3 (6-4) 式中R为弯管的曲率半径,D为管子内径。
c
0.989 0.911 0.683 0.193 0.027
n
0.330 0.385 0.466 0.618 0.805
表6-2 横掠单圆管时准则方程式中c和n值
上面介绍的经验公式(6-11),是对流体的 流动方向与管道轴线相垂直,即冲击角φ =90 °的情况而言的。若φ <90°(见图6-4),则 流体流过圆管时,如围绕椭圆管一样,将使旋涡 区域缩小,而且正对来流的冲击减弱,这些都会 促使平均换热系数α 降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根据式(6-11)算出的α 值,还应乘以斜冲校正系 数ε φ ,ε φ 的值可由图6-5查出。
一、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 所谓大空间是指换热面附近的流体的流 动没有受到紧挨着的其他换热表面的干 扰。暖气片散热便是典型的大空间自然 对流换热。
对于各种气体和液体,各种形状的换热面,在大 空间自然对流换热时,麦阿当姆推荐用下列准则 方程式来计算平均放热系数 Num=C(GrPr)mn (6-13) 式中,定性温度采用流体与壁面的平均温度tm=(tf +tw)/2,定型尺寸以及系数C和指数n的取得,可 根据换热表面的形状,位置及(Gr· m的数值范 Pr) 围由表6-6查取。 自然对流的流态是由瑞(雷)利数Ra=Gr· Pr判断。
二、小空间自然对流换热 小空间自然对流换热指的是流体处 在较小的空间内进行的自然对流换热。 双层玻璃窗间空气的换热便是小空间自 然对流换热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小空间内,由于流体的受热部分 和被冷却部分靠得很近,相互影响而不 能分得很清楚。通常是将这样一个复杂 的换热过程当作相当的导热过程。并引 入一个当量导热系数,应用导热公式来 计算换热量。
流体横向流过管束时的换热:在工程上 应用十分广泛,各类型的换热器中都经 常出现。下面我们只限于讨论管子直径 都相等的管束。下面是常见的两种排列 方式。叉排换热情况比顺排时好。
计算顺排或叉排管束的平均换热系数的公式 不少,其中之一比较常用的是格里森综合整 理的经验公式: Num=CRemnPrm1/3 (6-12) 上式定性温度取壁温和流体温度的平均温度, 即tm=(tf+tw)/2;定型尺寸取管子外径D,系数 C和指数n可查阅表6-3取得。特征流速应取管 间最大流速Vmax。
L 4/5 1/ 3 层紊共存:Num 0.037(Re m 23500) Prm m
整板层流:Num 整板紊流:Num
1/ 2 1/ 3 0.664 Re m Prm 4/5 1/ 3 0.037 Re m Prm
二、横掠单管和管束的换热 在工程应用中,常常会碰到流体外绕物 体的对流换热问题。这里我们讨论流体横掠 单管或管束时的换热。所谓横掠是指流体与 管轴成90°地从管外流过。流体横向掠过单 管时的流动情况,及其局部换热系数的变化 规律,在5-2节已作了简要叙述,此处从略。 工业计算中最重要的是要求得整个管子表面 的平均换热系数。
当流体与壁面之间存在较大温差时,希德和泰 特建议采下列公式: Nuf=0.027Ref0.8Prf1/3(μf/μw)0.14 (6-2) 该式适用于Ref>104,Prf=0.7~16700, L/D>50,直管。式中除μw取壁温下tw的动力 粘度外,其它物性均取流体平均温度tf下的。 定型尺寸取管内径D,特征速度为V。
2管内层流换热准则式
当Re<2000 ~ 2320时,管内流体的流 态呈层流。研究表明:当管径小、管内 流体与壁面的温差较小时,自然对流难 于展开,管内出现严格的层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