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与糖尿病、肥胖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肠道菌群ppt课件

肠道菌群ppt课件

肠道菌群与1型糖尿病
研究发现患1型糖尿病(T1D)的人体内的肠道菌 群与健康个体存在差异。
Akkermansia muciniphila支持粘液的产生,增加 抗微生物肽Reg3γ的表达,并从微生物群中淘 汰了扭链瘤胃球菌,降低了血清内毒素水平和 胰岛Toll样受体表达,促进了免疫调节,延缓 了糖尿病的发展。健康的微生物中有大量该细 菌,但在T1D中却没有。
肠道菌群可分为三大部分: (1)与宿主共生的生理性细菌, 为专性厌氧菌,
是肠道的优势菌群, 占到 99% ~ 99.9% , 如双歧 杆菌、类杆菌、优杆菌和消化球菌等; (2)与宿主共栖的条件致病菌, 以兼性需氧菌 为主, 为肠道非优势菌群, 如肠球菌、肠杆菌; (3)病原菌, 大多为过路菌, 长期定植的机会少, 生态平衡时, 这些菌数量少, 不会致病,如果数量 超出正常水平, 则可引起人体发病, 如变形杆菌、 假单胞菌和韦氏梭菌等。
由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 Kristina Schoonjans带领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 位于巨噬细胞上的一个受体,能抑制2型糖 尿病的炎症。受体是结合化合物并启动细
胞中级联事件的蛋白质。这项研究中的巨 噬细胞受体被称为TGR5,可被胆汁酸激活
瑞金医院宁光院士通过建立了降糖药疗效 和肠道共生菌群特征的关系,发现了拜糖 平(阿卡波糖)的起效机制:
病的发生和/或进展。
其中肠道菌群是肠道微生物群中最具代表性的 成分。
肠道菌群:人体肠道内寄居着大量细菌, 是肠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 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 态平衡
肠道菌群构成
人类肠道菌群约有100余种菌属,400余菌 种,其中以厌氧和兼性厌氧菌为主,需氧 菌比较少。形态上有杆菌、拟杆菌、球菌、 拟球菌和梭菌等等。这些细菌产生各种酶, 起着对人体有益、无关和有害的作用.

肠道菌群与代谢疾病ppt课件

肠道菌群与代谢疾病ppt课件

Eamonn M.M. Quigley. Do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have an altered gut flora? Ther Adv Gastroenterol (2009) 2(Suppl 1) S23–S30.
肠-肝轴之间的互动
肠道菌群失调,大量G-杆菌繁殖,LPS产生显著增多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
肝功能异常KCs代 谢和清除LPS降低, 导致肠道功能异常
致病菌和LPS大量移位, 经门静脉入肝,损害 肝功能。
Gakuhei Son, et a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ntribution of Gut Bacteria to Liver Pathobiology. Gastroe Res and Prac, Vol 2010, Article ID 453563, 13 pages.
Q. AZIZ, et al., Gut microbiota and gastrointestinal health: current concepts and future directions.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3) 25, 4–15.
菌群影响神经功能
肠-肝轴
1998年马歇尔提出了“肠-肝轴”的概念
•对肠道和肝脏功能关系的认识提 示新的治疗理念,为肠道和肝脏疾 病的治疗探寻新的治疗靶点。
Eamonn M. M. Quigley, Gut Bacteria in Health and Disease. Gastro & Hepat Vol 9, 9, 2013, P 560-569.
Elaine Y. Hsiao, et al., Microbiota Modulate Behavioral and Physiological Abnormalities Associated with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Cell 155, 1451–1463,

肠道激素与肥胖和糖尿病的研究进展PPT课件

肠道激素与肥胖和糖尿病的研究进展PPT课件

Rao JN, Wang JY. Regul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Mucosal Growth.
临床研究显示,CCK可明显抑制胃排空
• 纳入2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受试前1周禁用影响消化道运动功能的药物。受试者禁食12h后于 次晨8时进食固体试餐,并输注生理浓度的生理盐水或CCK-8,试餐后通过γ相机采集胃排空时间,以 30、60、90和120min的胃排空分数(EF)估价胃排空状况 P<0.01
肠道激素影响肥胖及糖尿病发生的可能机制
GLP-1
GIP
胃促生长素
CCK
PYY
邹大进.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3;6(3):141-4.
胃促生长素(Ghrelin)通过增加食欲,调节人体能量平衡
增加食欲
刺 激 抑制
• 胃促生长素经胃分泌,可随血液循 环进入大脑;也可通过迷走神经及 孤束核进入下丘脑;从而刺激和抑
经丛和大脑中的内分泌细胞分泌 CCK。CCK可释放入血,也可就 近通过肠神经,协同重要的餐后 效应发挥多重作用 • CCK激活位于胃底和幽门括约肌 的CCK-1受体,抑制胃排空,还 可增强胰岛素分泌等
松弛
IBS 能动性 ↑
括约肌收缩
CCK细胞
辣椒素敏感 C-纤维
CCK-1受体
MCH:黑色素浓缩激素
IBS: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激素八个家族中,多数与糖代谢相关
促胰液素家族
促胰液素 胰高血糖素*和胰高血糖素 样肽(GLP) 葡萄糖依赖的促胰岛素多 肽(GIP) 血管活性肠肽(VIP)* 肽组氨酸异亮氨酸
胃泌素家族
胃泌素(Gastrin) 胆囊收缩素(CCK)
表皮生长因子家族
表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α 双调蛋白

肠道菌群紊乱与疾病PPT课件

肠道菌群紊乱与疾病PPT课件

肠道菌群紊乱与代谢性疾病
代谢性疾病
肠道菌群紊乱与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机制
肠道菌群紊乱可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致能量代谢异常,引发肥胖和糖尿病等代 谢性疾病。同时,肠道菌群紊乱还可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治疗建议
针对肠道菌群紊乱引发的代谢性疾病,治疗时应注重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同时可使用益 生菌、益生元等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
探索基于肠道菌群的治疗 方法,如益生菌、益生元 和粪菌移植等,为疾病治 疗提供新的途径。
个体化治疗
通过对肠道菌群的研究, 实现个体化治疗,根据患 者的肠道菌群特征制定针 对性的治疗方案。
提高公众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 对肠道健康和肠道菌群的认识,增强 自我保健意识。
肠道菌群紊乱是指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异常变化,导致肠 道功能失调的现象。
影响
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便秘、腹胀等,还可能引发全 身性疾病,如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02
肠道菌群紊乱与疾病的 关系
肠道菌群紊乱与消化系统疾病
01
消化系统疾病
肠道菌群紊乱可引发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
药物治疗与抗生素使用
要点一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和抗炎药物,以缓解肠道菌群紊 乱引起的症状。
要点二
抗生素使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以维护肠道菌群的平衡。
其他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采用中药、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调理肠道功能,改善 肠道菌群状态。
其他疗法
如按摩、运动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环境 。
治疗建议

最新第七讲调讲肠道菌群PPT课件

最新第七讲调讲肠道菌群PPT课件
数情况下无临床症状,甚至可以认为不 是异常现象,但可有消化吸收功能与食 欲不佳、腹涨、产气、便秘等一般不适 反映,这是改善肠道菌群功能食品最为 适用的人群。
❖ ☆☆肠道菌群的比例失调---按比例失调程度分为3 度:
❖ 1度由于某种食物或药物引起轻微短期的大肠菌与肠球菌
减少,原因去除后即可恢复。
❖ 2度为正常肠道菌显著减少,过路菌增多,可引起肠
❖ 2、肠道菌群的确立与发展 ❖ 母体中的胎儿是在无菌环境中发育,靠
母亲的抵抗力保持无菌。离开母体后不 久,在新生儿皮肤、气管和消化道等表面 膜上,开始滋生大量的细菌。新生儿第 一次排泄的胎粪是无菌的,3~4h后就发 现有细菌,哺乳后细菌数量急剧增长。
❖ 新生儿生后3~4d内,其粪便中就出现双歧杆 菌,到第5d时成为优势菌。随着婴儿的生长发 育,到断乳时肠道菌群的组成与成年人相近似。
❖ 在机体的肝癌病变中,肠道正常菌群所发挥的致 癌或促癌作用方式,可能包括:
❖ ①致癌物质前体受肠道菌群所产生的酶的作用, 释放出致癌活性物质。
❖ ②致癌物在肝脏中活化后与葡萄糖酸结合,随胆 汁进入肠腔经肠道菌的作用释放出致癌活性成分。
❖ ③食品中的致癌物质前体,在肠道内经细菌的作 用转变成致癌物或促癌物。
❖ 如果由于机体内外各种原因,导致这种平衡的 破坏,某种或某些菌种过多或过少,外来的致 病菌或过路菌的定植或增殖,或者某些肠道菌 向肠道外其他部位转移, 即称为肠道菌群失 调。
❖ 肠道菌群的稳定性与菌群、宿主和环境三方面因素 有关
❖ 在菌群方面,细菌间存在相互作用; ❖ 在宿主方面,胃酸能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外来菌,
❖ 2.肠道菌群的抗癌性 ❖ 关于乳酸菌的抗肿瘤作用,表现在如下三
个方面: ❖ ①抑制有毒酶的活力,使肠道内的致癌

肠道微生物与肥胖PPT课件

肠道微生物与肥胖PPT课件
18
-
部分参考文献
1、 Backhed F, Ley RE, Sonnenburg JL, Peterson DA, Gordon JI.Host - Bacterial Mutualism in the Human Intestine [ J ] . Science ,2005, 307 : 1915- 1920.
-
1
小组组员:陈鲜 、林艳梅、李园、
杨佩婷、邓洁、黄晓韵
-
肥胖的危害
肥 胖 成 为 美 国 继 烟 草 后 的 第2 大 死 因! “肥胖乃百病之源”,目前肥胖症已成 为第四大医学社会问题!
-肥胖将是21世纪的流行 病、人类健康的第一杀 手!
有世界卫生组织的肥胖 病专家提出警告说,肥 胖已成为全球的流行病, 并对人体造成危害!
20
-
谢 谢
21
-
22
-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23
-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7
-
三、肠道菌群的生理作用
屏障作用:胃肠道内某些内源性微生物与肠黏膜“密切 结合”形成膜菌群,构成生物屏障,阻止致病菌入侵。
营养作用:双岐杆菌,乳酸杆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 发育必须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2、B6、 B12),维生素K,烟酸、泛酸等,还能利用蛋白质残 渣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如天冬门氨酸、丙氨酸。

肠道菌群紊乱与疾病ppt课件

肠道菌群紊乱与疾病ppt课件
肠道菌群可称为人体一个新的器官。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益生菌 Probiotics
定义:live micro-organisms which confer a health benefit on the host when administered in adequate amounts . WHO(2001)
Dysbiosis, an imbalance between harmful and protective bacteria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肠道菌群紊乱与疾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朱元民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肠道细菌的建立及功能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结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每年世界范围内发病人数超过100万,死亡过 半。
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 ,年均 增长率接近5%。
年龄、肥胖、炎症性肠病等是结肠癌发病的危 险因素。

肠道菌群与人体代谢疾病通用课件

肠道菌群与人体代谢疾病通用课件

肠道菌群能够合成维生素和矿 物质,如维生素K、维生素B12 等,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
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营养物 质吸收障碍,引发营养不良、 贫血等疾病。
对激素代谢的影响
肠道菌群可以影响人体激素的合 成和分泌,如胰岛素、胰高血糖
素等。
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吲 哚、酚等,可以影响激素的生物 活性,进而调节人体的代谢过程
肠道菌群监测与评估
未来可以通过定期监测个体的肠道菌群状况,评 估其代谢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的代谢 性疾病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其他调节方法
适量运动
控制药物使用
适量的运动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有利 于肠道菌群的生长繁殖。建议每天进 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
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会破坏肠道菌 群平衡,应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 平衡,建议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 作息时间。
06
未来展望
糖尿病的肠道菌群特征
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中,某些细菌如梭状芽胞杆菌、肠球菌和拟杆菌的丰度增加,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益生菌的丰 度减少。这些细菌可能通过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肪吸收和炎症反应等途径导致糖尿病。
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治疗
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等方法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和预防糖尿病 。
肥胖与肠道菌群的治疗
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等方法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从而有助于控制体重 和预防肥胖。
糖尿病
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减少,厚壁菌门丰度增加,拟杆菌门丰度减少。 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影响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导致糖尿病。

肠道菌群与宿主健康ppt演示课件

肠道菌群与宿主健康ppt演示课件
. 42
脑-肠轴/肠-脑轴:迷走神经
Sue Grenham,et al., Brain–gut–microbe communication in health and disease. Frontiers in Physio. Gastroint Sci Dec 2011 Vol 2 p 1-15. . 43
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
.
47
肠道菌群增加能量储存
Nathalie M. Delzenne & Patrice D. Cani, Interaction Between Obesity and the Gut Microbiota: Relevance in Nutrition. Annu. Rev. Nutr. 2011. 31:15–31. .
.
18
甲烷和氢呼气试验的临床应用
• 消化不良
– 糖不耐受vs酶缺乏vsSIBO
•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 – – – – 肠道疾病 免疫疾病 肠脑轴: 肠肝对话 心血管疾病
• 腹泻
– 糖不耐受vs酶缺乏vsSIBO
• 便秘
– 口盲时间vs甲烷
• 胃酸
– 溃疡vs萎缩性胃炎
• 口盲传输速度
.
– 糖尿病、肥胖、代谢性 疾病 – 重症监护 – 其它
低聚异麦芽糖74益生菌调节肠道免疫75为肠黏膜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供能量降低高分解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护肠黏膜屏障加快创面愈合胃肠道激素的释放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肠黏膜上皮胞的增殖及肠内泌细胞分泌siga等免疫球蛋白从而改善肠通透性76膳食纤维的作用77糖尿病治疗的新机遇78糖尿病治疗新机遇remyburcelingutmicrobi烷和氢呼气试验的方法

《肠道菌群失调》课件

《肠道菌群失调》课件

肠道菌群失调的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腹泻、便秘、腹胀、腹痛等。
全身症状
乏力、发热、营养不良等。
其他症状
过敏、免疫功能低下等。
肠道菌群失调的病因
01
02
03
04
饮食因素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高糖、 高脂、高蛋白饮食,会导致肠
道菌群失衡。
疾病因素
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肠道 肿瘤等疾病会影响肠道菌群的
平衡。
药物因素
05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关联
01
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
研究肠道菌群如何影响人体代谢,进一步揭示肠道菌群在肥胖、糖尿病
等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02
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
探讨肠道菌群如何调节人体免疫系统,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如何影响免疫
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03
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
研究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如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进
一步揭示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焦虑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关系。
探索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1 2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研发与应用
深入研究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 制,开发针对不同肠道菌群失调疾病的益生菌和 益生元产品。
肠道菌群移植技术
优化肠道菌群移植技术,提高移植效果和安全性 ,为肠道菌群失调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减少压力等健 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环境。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
保持食物清洁,避免食用过期、变质 的食品,减少食物中毒和肠道感染的 风险。
加强锻炼与免疫力
坚持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提 高肠道抵抗力,预防肠道菌群失调。

菌群与肠道疾病PPT课件

菌群与肠道疾病PPT课件

肠道疾病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饮食习惯
合理搭配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减少 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保持餐具清洁等,预防肠道 感染。
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
长期使用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素容易破坏肠道菌群平 衡,导致肠道疾病的发生。
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肠道疾病,采取合适的治疗 方法,避免病情恶化。
05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将肠道菌群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提高公众对肠道菌群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科普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肠道菌群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1
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的 发育和功能起着重要作 用。
02
肠道菌群可刺激免疫细 胞成熟和分化,提高免 疫力。
03
肠道菌群可调节免疫反 应,维持肠道内环境的 稳定。
04
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免 疫系统功能紊乱,增加 感染和过敏的风险。
04 肠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肠道疾病的诊断方法
粪便检查
通过粪便潜血试验、粪便培养 等方法,检测肠道感染、炎症
肠道菌群的作用
消化食物
营养吸收
免疫调节
肠道菌群帮助分解复杂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
脂肪。
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 维生素B等人体必需营养
素。
肠道菌群刺激免疫系统 发育,提高免疫力。
生物拮抗
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维 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肠道菌群的平衡
肠道菌群平衡的重要性
保持人体健康,防止疾病发生。
肠道菌群失衡的影响
肠道菌群与疾病的研究进展

《人体肠道菌群》课件

《人体肠道菌群》课件

肠道菌群对肥 胖的影响:肠 道菌群可以影 响人体对食物 的消化和吸收
肠道菌群与肥胖 的机制:肠道菌 群可以通过影响 肠道激素的分泌 来影响人体对食 物的消化和吸收
肠道菌群与肥胖 的干预:通过调 节肠道菌群来干 预肥胖,如使用
益生菌等。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
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调节血糖 水平来影响糖尿病
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糖尿 病
肠道菌群与抑郁症:肠道菌群 失调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肠道菌群与焦虑症:肠道菌群 失调可能导致焦虑症的发生
肠道菌群与自闭症:肠道菌群 失调可能导致自闭症的发生
肠道菌群与阿尔茨海默病:肠 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阿尔茨海 默病的发生
肠道菌群的检测 与评估
肠道菌群的检测方法
粪便样本采集: 通过采集粪便 样本进行检测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膳食纤维:促进有益菌 生长,抑制有害菌
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肠 道菌群平衡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肠道 菌群有重要影响,如维生
素B12、钙等
咖啡因:可能影响肠道 菌群,但研究尚不明确
运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道 菌群的活性
运动可以减少肠道炎症,改善肠道 菌群的平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检测注意事项
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检测 方法,如PCR、基因测序等
样本采集:确保样本新鲜, 避免污染
数据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 准确分析,避免误判
结果解读:根据检测结果,评 估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健康状

肠道菌群的维护 与调理
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膳食纤维
减少糖分和盐分的摄入,避免高糖 高盐食物
饮食调节:摄入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泡菜等 生活习惯调节: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 药物调节:使用益生菌药物,如乳酸菌素片、双歧杆菌等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肥胖ppt课件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肥胖ppt课件

3500+种
9个
1:1
100倍
人体细菌种类
细菌菌门
细菌数/人体细胞数 细菌基因数/人体基因数
• 体内细菌/自身细胞比例约为1:1*, • 人体中微生物有1/3具有普遍性,而2/3具有特异性。
人与肠道菌群休戚与共的一生
“无菌 体”
顺产 剖宫产 母乳喂养 奶粉喂养
转换到固 体食物
微生物丰 度↑
性别特异 性的微生 物群落
革兰氏阴性严格厌氧菌 肠道菌群中占比约10%-48% 参与多糖代谢、胆汁酸和类固醇代
谢 其中多形拟杆菌、卵形拟杆菌可降
解人体不能降解的多糖,向宿主提 供其中10-15%的能量
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兼性厌氧菌 生理情况下肠道菌群中占比<
1% 多数变形菌均属于致病菌,如常
中草药及功能食品的潜在益生作用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DOI: 10.3389/fmicb.2017.02146
槲皮素+白藜芦醇 调节大鼠肠道菌群
槲皮素与白藜芦 醇(CQR)调节 肠道菌群组成, 相比于HFD组, 显著减低毛螺菌 科等与肥胖相关 的菌科的丰度, 增加Akk菌等与缓 解肥胖相关的菌 科/菌属的丰度。
尼古丁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尼古丁干预的雄性小鼠中,细菌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的差异性改变与较低的体重增加一致; 氧化应激反应和DNA修复基因也在这些小鼠肠道菌群中特异性富集在雌性和雄性小鼠中,尼 古丁造成的肠道菌群组成变化存在差异
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 DOI:10.1021/acs.chemrestox.7b00162
• 膳食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 与高水平的有益菌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道菌群—— 肥胖/糖尿病防治新靶点
.
1
肠道菌群概述 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 以肠道菌群为靶标的治疗策略
.
2
肠道菌群概述 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 以肠道菌群为靶标的治疗策略
.
3
你和“另一个你”
肠道菌群基因组信息的总和被称为肠道宏基因组,是控制人体健康的人类第 二基因组,与人体自身基因组共同影响着机体生理代谢。
.
Junjie Qin 等 首 次 用 测 序 鉴 定 了 124 个欧洲人的粪便标 本中的微生物基因。 同时进行了基因组 的功能性分析
2010年
2012年
Junjie Qin 等 对 345个中国人的肠 道菌群测序,最
终确定了可用于
二型糖尿病分类 的 23 个 肠 道 生 物 标记物。
17
Jeffrey gordon教授 开启了肠道菌群与代谢疾病热潮
Jeffrey gordon
美国科学院、医学院双 料院士、圣路易斯华盛
顿大学医学院教授
2004年,发现肠道菌群有助于宿主 从食物中获得更多热量1。
.
11
肠道菌群主要被饮食结构所改变
研究为探讨宿主基因和饮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对野生型和Apoa-I敲除小鼠均分别进行高 脂饮食饲养或正常饮食饲养25周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饮食结构的改变可以解释肠道菌群的结构总变异的57%,而遗传学 变异占不超过12%
.
12
Zhang C, et al. ISME J. 2010 Feb;4(2):232-41.
境,为典型益生菌
境,保护肠屏障,为典型益生菌
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
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革兰氏阴性严格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
肠道菌群中占比约10%-48% 参与多糖代谢、胆汁酸和类固醇代
谢 其中多形拟杆菌、卵形拟杆菌可降
解人体不能降解的多糖,向宿主提 供其中10-15%的能量
抗生素 阿卡波糖 二甲双胍 辛伐他汀 地高辛
Nat Rev Microbiol. 2013;11(9):639-47. Trends Endocrinol Metab. 2015;26(12):758-70
影响因素
饮食、运动、抽 烟、作息等
方生 式活
肠道菌群 结构和功
能改变
衰 老
FUT2基因 FXR基因 TLR基因
3500+种
9个
1:1
100倍
人体细菌种类
细菌菌门
细菌数/人体细胞数 细菌基因数/人体基因数
• 体内细菌/自身细胞比例约为1:1*, • 人体中微生物有1/3具有普遍性,而2/3具有特异性。
.
4
人与肠道菌群休戚与共的一生
“无菌 体”
顺产 剖宫产 母乳喂养 奶粉喂养
转换到固 体食物
微生物丰 度↑
性别特异 性的微生 物群落
技术帮我们更全面准确了解肠道菌群
.
7
Diabetes 62:3341–3349, 2013
肠道菌群的组成
✓ 厚壁菌门 (Firmicutes)
✓ 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
✓ 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 )
✓ 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
.
8
Science, 2005. 308(5728):p. 1635-8.
人工甜味剂,或伤菌并导致不良后果
人工甜味 剂(本研 究中采用 有糖精、 三氯蔗糖 和阿斯巴 甜)通过 改变肠道 3
Nature. Artificial sweeteners induce glucose intolerance by altering the gut microbiota. DOI: 10.1038/nature13793
衰老进程中肠道微生物组
.
15
肠道菌群概述 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 以肠道菌群为靶标的治疗策略
.
16
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
发现大肠杆 菌及其对消 化的作用
1886年
1992年
Gordon实验室 发表第一篇肠 道菌群与肥胖 关系的论文
2004年
Bocci提出肠道 微生物菌群有代 谢功能,认为其 是“被忽略的人 体器官” 。
生理情况下肠道菌群中占比< 1%
多数变形菌均属于致病菌,如常 见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霍乱 弧菌、幽门螺杆菌等
.
9
肠道菌群对人体的作用
消化,代谢,提取营养 预防病原体定植 免疫调节 合成有益物质、维生素 调节生物活性脂肪酸组织合成,
调节肠源性肽分泌
.
10
Acta Diabetol. Dec 2011; 48(4): 257–273.
微生物组稳定
“核心微生物 组” 丰度↑ 复杂度 ↑
丰度↓ 多样性↓
.
5
Cell. 2017 Dec 14;171(7):1481-1493.
肠道菌群研究方法
① 菌群研究中,宏转录组、宏蛋白质组、代 谢组等功能组比宏基因组具有更高的扰动敏 感度和变化性,更适于菌群功能特性的研究;
② 应注意组学研究中存在的大量未知(细菌 分类、基因、蛋白、代谢物)和菌群整体功 能的动态变化及冗余;
③ 对未知功能的菌群基因可依其同源性进行 归纳,并根据出现频率总结出最需研究的基 因列表,用体外、动物和人体试验,对可能 影响健康/疾病的基因功能进行针对性研究;
④ 整合组学研究可揭示新的菌群功能。
.
6
Trends in Microbiology. Human Gut Microbiome: Function Matters. DOI: 10.1016/j.tim.2017.11.002
尼古丁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尼古丁干预的雄性小鼠中,细菌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的差异性改变与较低的体重增加一致; 氧化应激反应和DNA修复基因也在这些小鼠肠道菌群中特异性富集在雌性和雄性小鼠中,尼 古丁造成的肠道菌群组成变化存在差异
.
14
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 DOI:10.1021/acs.chemrestox.7b00162
肠道菌群的组成
厚壁菌门(Firmicutes)
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低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厌氧菌 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严格厌氧
肠道菌群中占比最高,超过60%

多数产丁酸盐(多糖代谢终产物) 肠道菌群中占比约10%
其中乳杆菌属可维持肠道酸性内环 其中双歧杆菌属能够酸化肠道内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