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民居的四大特点

合集下载

为传统的川西民居写一段赞语

为传统的川西民居写一段赞语

川西民居,是中国西部地区独特的传统建筑风格,融合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交融。

它们以雄浑厚重的木结构为骨架,依山傍水、巧妙利用地形,将屋舍与自然融为一体。

川西民居是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产,它们凝聚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从精湛的木工技艺,到独特的雕刻和彩绘装饰,每一处细节都流露着智慧和传承。

在这些古老的木屋中,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生活的真谛。

川西民居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对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佳诠释。

它们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与山水相映成趣,营造出独具魅力的景观。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远离喧嚣,回归宁静。

川西民居不仅是建筑,更是承载着世代人民生活智慧的见证。

在这些古老的屋檐下,有无数故事和记忆传承,是我们历史的活化石,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珍惜。

让我们共同赞美川西民居的独特魅力,向那些古老木屋致敬。

愿这份传统的美好在岁月的洗礼中永远长存,让川西民居成为我们珍爱的文化瑰宝。

行径中的川西民居

行径中的川西民居

⾏径中的川西民居⾏径中的川西民居以游记的形式讲述⼀路上各⾊民族民居建筑的风貌特征作⽤,特⾊,历史等6.22--(成都民居形式及使⽤功能的五⼤类型,建筑特征及历史由来等)6.23--(康巴藏族民居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及历史渊源等)6.26--(羌族民居的建筑形式,特点,材料,作⽤及历史等)成都平原:1.四川民居由于受地形、⽓候、材料、⽂化和经济的影响,在融汇南北的基础上⾃成⼀体,独具鲜明的地⽅特⾊。

注重环境,巧妙利⽤⾃然地形,做到⼈、环境、艺术的有机结合。

平⾯布局灵活,空间变化有序。

四川民居有明显的中轴线⽽⼜不受中轴线的束缚,体现着⼀种⾃由灵活的平⾯布局,打破了那种对称谨严的格局。

丰富的⽂化内涵和简洁朴实的建筑外貌。

2. 风格:四川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少雪,风⼒不⼤,⾬⽔较多。

于是平房⽡顶、四合头、⼤出檐成为民居的主要形式。

阁楼亦成了贮藏隔热之处。

四川民居多为穿⽃式屋架四川早期民居的主要类型为⼲栏式建筑单门独户四合院3.精美雕刻添光彩:传统的四川民居讲究⽤⼀些⽊雕、⽯雕和砖雕来装点房屋。

⽐较常见的是在门窗格扇、挂落、牌坊、撑拱等部位施以⽊雕,可分为浮雕、镂空雕、⽴体圆雕和浅雕四种。

另⼀种常见的雕刻是⽯雕,从各地的民居住宅以及祠堂、庙宇等建筑中都可以见到许多⽯材构件以及这些构件上精美的⽯雕4.功能多样的城镇居民由于商业逐渐繁荣,四川的城镇出现了功能多样的城镇民居。

临街的民居往往兼作商铺、作坊、茶馆、洒肆、客栈,外⾯镶嵌⽊质门板,开合⽅便⾃如。

商住两⽤的房屋多为⼀楼⼀底两层,有的楼上作卧室,楼下作营业房,有的前⾯是门⾯,后⾯是居室和厨房。

⼤⼀点的商住两⽤房中间⽤天井间隔,房间较多。

5. 传统民居的特征1 是平⾯布局和环境特征,它是社会制度·习俗·信仰和⽣活⽅式在民居中的体现。

2 是结构和外形特征。

它反映了地理条件·构造技术等对建筑的影响。

3 是装饰装修和细部特征。

它是⽂化·习俗和审美意识在民居建筑内部和外观艺术上的表现。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文化背景,这也影响了四川民居的特点与分类。

四川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而闻名,代表了四川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特点:1.川西藏南木结构的特点:四川的民居通常采用木结构建造,以适应地震和山区多雨的气候条件。

川西藏南地区的木结构民居通常采用平房或四合院的形式,以方便住户居住和日常生活。

2.川东平原的砖木结构:川东地区相对平原,土地肥沃,民居建筑通常采用砖木结构,以适应地理条件和改善住房质量。

3.耐震性强:四川地处地震带,因此四川民居一直注重耐震性。

传统的四川民居采用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以便在地震发生时提供更好的保护。

4.斗拱和剪刀撑:四川民居传统的屋顶通常采用斗拱和剪刀撑的结构,以增强屋顶的稳定性和耐震性。

5.丰富的装饰:四川民居装饰富丽而精美,常见的装饰有木雕、石雕、剪纸、彩绘等。

这些装饰物代表了四川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意识。

分类:1.川西藏南木结构民居:川西藏南地区的民居通常采用木结构建造,以方便在多雨的气候中居住。

这些民居一般为平房或四合院的形式,房屋外墙多使用木材和木板,屋顶采用石破、砖瓦等搭结构。

2.川东平原砖木结构民居:川东平原地区由于土地平坦,适宜种植农作物,因此民居通常采用砖木结构建造,以提高住宅的质量。

这些民居一般为两层楼,使用砖瓦和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房屋结构更重视实用性和耐用性。

3.群体民居:四川地区还有许多古老的群体民居,它们通常由多户人家组成,具有共享的内部空间和设施,如天井、厨房和储物间等。

这种民居形式一直代表了四川人民的亲情观念和社区意识。

四川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而闻名,代表了四川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品质的重视。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一些新型的民居也出现在四川地区,但传统的四川民居依然是人们对家园的情感寄托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

川西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川西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川西民居建筑考察报告1、川西古镇民居:黄龙溪古镇、安仁古镇、上里古镇。

2、川西藏寨:甲居蔵寨、梭坡碉楼3、成都:宽窄巷子、博物馆通过对川西古镇和川西藏寨的考察,重点了解川西古镇和川西藏寨的规划、建筑的空间结构布局、建筑材料、建筑细节、建筑装饰等等,并通过实地的考察与生活体验,充分了解建筑与当地自然条件、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的关系,比较川西民居和川西藏寨与中原民居的差异化并总结其特点。

10月24日从武汉出发10月25日到成都10月26日至黄龙溪古镇、安仁古镇考察10月27-28日至上里古镇考察10月29-30日至新都桥,考察塔公寺、塔公草原等10月31-11月1、2日至甲居藏寨、梭坡碉楼考察11月3、4、5日到成都考察宽窄巷子、博物馆等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四川川西考察日记时间:20xx 年 10月24日地点:武汉——成都的火车上日记内容同学们背着或多或少的行李开始了这次川藏考察之旅,我们的第一站是成都。

面对需要乘坐十九个小时的火车,同学们除了兴奋之外没有任何的倦意。

下午4:50我们坐上了火车。

看着飞速倒退的景色,我才意识到真正的旅行开始了。

时间:20xx 年10月25日地点:成都锦里日记内容坐了n长时间的火车,中午我们到达了第一站——成都。

简单的休息之后,我们去了锦里,一个为清末明初的仿古建筑,布局严谨有序,酒吧娱乐区、四川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展销区错落有致。

青砖灰瓦,还有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创意小饰品,使锦里在保有古朴风格的同时增添了些许文艺气质。

成都印象——表面看似“陈旧”的城市,其实是这里的人对生活态度。

多一点对生活“悠闲”的享受,少一点对名利的追求。

时间:20xx 年10 月26 日地点:安仁古镇黄龙溪日记内容乘车早晨到达了黄龙溪古镇,这里清代风格的街肆建筑仍然保存完好。

青石板铺就的街面,木拄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

下午到达安仁古镇,始建于唐朝,现存的旧式街坊建筑多建子清末民初时期,尢以民国年间刘氏家族鼎盛时期的建筑最多,风格中西式样结合,庄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筑风貌。

人居环境视域下的川西地区新农村聚居建设探究

人居环境视域下的川西地区新农村聚居建设探究

人居环境视域下的川西地区新农村聚居建设探究摘要: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国家战略任务的影响,城乡一体化的推动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

如何打破城乡“双重壁垒”,让农村地区的居民享受与城市一样的居住方式,是解决新农村发展的关键。

本文拟从人居环境角度分析川西地区优秀新农村聚地——“中国最美乡村-郫县青杠树村”,探求建设川西地区新农村的可鉴之处,以期帮助推动川西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川西地区;新农村;人居环境川西地区,即四川盆地以西,以成都平原为中心,龙泉山脉为东界,西至甘孜阿坝地区。

其河渠密布,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以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为主,降雨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因此,农业兴旺,川西地区民居多以农耕文化为基石,因地制宜而建成现具有一定代表性质的川西民居。

一、传统川西民居的特点民居构成包含两个方面:居住形态与社会形态。

其中,民居社会形态构成,包括能够影响建筑形制和室外环境的历史、文化、信仰、习俗和观念等社会因素所形成的特征集合体。

1居住形态则包括因地理环境而造成的施工材料及人工技艺限制等因素。

川西民居在建筑形态上区别于北方建筑,也不同于江南民居,在历史的促进下自成一派。

因气候、地理因素,川西民居在建筑上的表现特点为:小青瓦、大出檐、小院落。

因文化、习俗等因素,民居平面布局多用横矩形,房屋构成则多以合院与商住形式为主。

民居多以穿斗式为构架,配以木质门窗且有精美的雕花。

除此之外,川西民居还多运用石雕、灰塑、砖雕、贴金等传统工艺手法,从而表现出富有当地文化精髓的艺术形象。

川西地区民居的大部分室外空间都与庭院大坝、画廊、影墙以及开敞式的通风橱相连,它还运用了中国古典园艺技术,从而使其成为了一个有着意境美和形式美的名居。

川西民居还有一个最为独特的特点,即伴随着农耕文化产生的院落——川西坝子。

川西民居的院落是具有多重功能的空间围合构成。

川西藏族民居价值特征及民宿发展现状

川西藏族民居价值特征及民宿发展现状

川西藏族民居价值特征及民宿发展现状1.文化传承:川西藏族民居是藏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它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更是藏族传统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的结合,传承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建筑特点:川西藏族民居建筑均采用石木结构,屋顶布满绿草,形状如同一座小山,给人以独特的视觉冲击。

它融合了当地的气候、地形和风土人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生态环保特点。

3.艺术价值:川西藏族民居在建筑设计、雕刻工艺、壁画装饰等方面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每一座藏族民居都是工匠们的艰辛劳作和智慧结晶,建筑师们借助雕刻技艺和装饰手法,使每一栋民居都成为了艺术品。

4.社区风貌:川西藏族民居通常以庭院为中心,周围围绕着各种房屋,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社区风貌。

人们一起生活、一起劳作、一起庆祝节日,形成了紧密的社区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川西藏民居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民宿形式,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旅游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文化体验和生态旅游结合:川西藏民居的发展注重文化体验和生态旅游的结合。

民宿经营者会为游客提供一些藏民族传统的文化活动和习俗体验,同时也注重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面临的挑战:随着川西藏民宿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民宿的数量增加,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需要差异化发展才能够吸引游客。

另一方面,一些民宿经营者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意识,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4.政策支持和标准化管理:为了规范川西藏民宿的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和旅游协会加强了对民宿的管理和政策支持。

推出相关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民宿的监管,确保民宿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

总之,川西藏族民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特征,同时也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民宿形式。

通过发展民宿,不仅能够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还能够促进文化传承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民宿的发展还需要注重规范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以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传统川西民居外观色彩的形成原因分析

传统川西民居外观色彩的形成原因分析

传统川西民居外观色彩的形成原因分析摘要:对于我国的传统建筑而言,其具有着十分稳定的秩序以及风格。

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川西民居更是具有着较为浓郁的地域特色。

在本文中,将就传统川西民居外观色彩的形成原因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传统川西民居;外观色彩;形成原因;1 引言川西,即我国川西平原,处于四川盆地西部,在该区域中,民居具有着较为典型的独特样式,同现代民居相比具有着较为明显的特征。

从性质以及规模角度看来,可以将其分为农舍、庄园以及民居这几种类型。

结构方面,其一般为抬梁式木结构体系,梁柱横断面较小,墙体则为穿斗式模结构。

外观方面,具有着较大的屋檐以及斜坡式屋顶。

为了更好的对其特征做好把握,就需要从色彩以及形成原因方面做好研究。

2 川西民居色彩外貌2.1 典型川西民居色彩对于传统传世民族而言,瓦为青黑色、墙为粉白色、木结构为褐色是主要的特点类型。

组成方面,木构件则在建筑墙面进行穿插以及分割,这也是川西民居建设的主要构成色彩。

除了这部分结构之外,其也搭配有枣红色的门窗以及黑色的立柱,在风格上具有着较为清雅的特征。

同时,川西民居也具有着一定数量的飞檐斗角以及雕梁画栋,但这部分结构在应用中更多的表现为材料本身的色彩,即使在其上方具有一定的绘画,在色彩选择方面也较为清淡。

2.2 其他民居色彩根据分布区域以及建筑材料应用上存在的差异,川西民居除了传统色彩表现类型之外,也具有一定的其他色彩形式。

在部分民居中,并没有在色彩方面进行更多的雕琢,而是对材料的本色进行突出,即属于不同色相、且纯度偏中低的色调,具有着较为朴实的特征。

如木板房的褐色、麦草民居的黄色等等,且具有完全以草、石等修建的住宅,并根据材料类型的差异对不同色彩进行呈现。

3 川西民居色彩形成原因3.1 自然条件影响对川西地区来说,其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着较多的雾气天气以及丰富的雨量。

在川西大部分地区,夏长冬短、冷热差异小、雾多、湿度大以及夜雨多是其主要存在的气候特点。

完整版川西传统民居的布局特点

完整版川西传统民居的布局特点
川 西 传 统 民 居 的 布 局 特 点 2 0 1 2. 0 8. 0 9
02 传统川西民居的分类
从建筑的规模与性质上划分 传统的川西居民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A 宅邸与庄园 B 城镇民居 C 农舍
02-A 府邸与庄园
这种类型的住宅主要是封建官僚或地主富豪等居住的 建筑的外观、装饰和色彩上相对宏大华丽 有着传统川西民居的特点
02-B 城镇民居
城镇民居建筑材料多为瓦木砖石 雕刻美观
有条件的会采用合院形制 城镇民居又分为店居和纯居住宅院
02-B 城镇民居
02-B 城镇民居
02-B 城镇民居
图为街子镇群益旅馆。街子镇位于崇庆市西北部。
02-B 城镇民居
图为街子镇群益旅馆平面。
02-B 城镇民居
图为西崃贺宅。西崃镇位于浦江县北部。
02-A 府邸与庄园
陈家桅杆被称为川西民居的大观园。 为适应炎热潮湿的气候,建筑为木穿斗结构,斜坡顶、 薄封檐,开敞通透,轻巧自如。外墙体高勒脚,室内加 木地板架空。 建筑色彩朴素淡雅,以冷色调为主,青瓦白墙,木料多 为深棕色或本色。
02-A 府邸与庄园
02-A 府邸与庄园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
王家大院
02-C 农舍
建筑延地形分布,没有严格的南北朝向。
02-C 农舍
02-C 农舍
03-0 传统场镇案例分析——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位于龙泉镇北10公里 建于三国蜀汉时期,历史悠久 建筑风格不拘一格,屋顶形制复杂多样 四百多年前客家人随着“湖广镇四川”的移民潮迁到此地 拥有著名的四大会馆和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
04-1 总结——传统建筑特点
建筑布局开敞自由 建筑造型轻巧精致 建筑色彩朴素淡雅 建筑材料因地制宜

川西地区羌民族建筑特点简析

川西地区羌民族建筑特点简析

又是该民族勤劳勇敢地开发岷江上游地区的宏 有致。寨房外形一律取堡垒形,基部较宽,逐渐 料,一般砌体的毛石直径不小于 15cm,标号不
观证据。不仅如此,羌民族建筑还是集建筑造 向上收缩,最高处为一方形之小石板堆,平顶, 低于 200 号,黄泥标号不低于 25 号,在使用上
型、建筑装修、建筑抗震于一体的可贵的人类建 故外形呈四方锥形立体。
在秦汉时期,羌民族就开始了石砌建筑。
人居其中,畜圈于下。”住宅建筑的功能分区为: 等的拉结石,拉结石的位置又是互错开的,门窗
据 《氐与羌》 一书中记载:“公元 311- 397
一层为圈,饲养家禽;以黄石筑成,留一小 洞口处一般设有片石或方木过梁,并且伸入墙
年前凉后凉在河湟地区东部强迫羌汉人民建筑 窗通风透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再拘泥于传统
“便利性”
炼。合唱者只是被动的对曲谱中的音高进行实 的,严肃的合唱风格。现代的,多元的合唱方
合唱,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体裁,是 践演绎,不熟悉旋律以外的合音究竟应该怎样 式越来越多的运用到音乐教学中。然而,多风
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是音乐、文学与演 加以运用。选择流行性广泛的含有多声部的流 格的,时代感的合唱方式对于仅接受古典音乐
都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者则属于几户或几十户,甚至整个存在共同所 这种内圆外方,下大上小的石砌古碉无论是在
1 羌民族建筑的历史
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承受水平荷载的情况下都具有其独特的优点。
羌民族建筑始于汉时期前,据《茂州志》记
2.2 功能
他们在石墙的砌筑中,上下石块均错缝搭接,乱
载:古冉[ ]二国羌氏之遗其地多寒,宜麦,宜
上经常发生战争,这均决定了羌民族建筑在防 间的交通工具是独木楼梯,这种楼梯便于拆除

四川特色文化

四川特色文化

四川特色文化一、概述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

四川特色文化独具魅力,融合了多个族群的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本文将介绍四川特色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艺术、美食、建筑和民俗等。

二、四川特色文化的艺术1.川剧川剧是四川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分支之一。

川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风格和戏曲剧本而闻名。

脸谱是川剧中的重要元素,不同颜色和图案的脸谱代表着不同的人物特征和角色性格。

川剧以其激情四溢、快节奏的表演风格吸引了无数观众。

2.绘画和书法四川在绘画和书法方面也有独特的贡献。

四川绘画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擅长山水、花鸟和人物画。

四川书法则以草书和行书为主要流派,充满了豪放和个性化的特点。

四川的绘画和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吸引了许多艺术爱好者。

3.木雕四川木雕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四川木雕的作品多以人物、动物和景观为主题,形象逼真,富有生动感。

木雕作品常常运用彩色和镶嵌技术,增加了艺术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三、四川特色美食1.火锅四川的麻辣火锅是中国著名的特色美食之一,以其独特的口味和风味而享誉全球。

四川火锅以特制的辣椒和香料为主要调料,配以各种新鲜的蔬菜、肉类和海鲜,味道麻辣鲜香,十分开胃。

四川的火锅文化也成为了四川特色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2.川菜川菜在中国的餐饮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其辣味和麻辣口感而闻名。

四川人喜欢使用各种香料和调味品,使得川菜具有浓重的口味和独特的风味。

四川的川菜有多个系列,包括宫廷菜、家常菜、火锅菜等,每一系列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特点。

3.小吃四川的小吃文化也是四川特色文化的一部分。

四川的小吃种类繁多,包括麻花、兔丁、香辣烤鱼等。

这些小吃以其丰富的口味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吸引了无数食客。

四、四川特色建筑1.宫殿式建筑四川的宫殿式建筑是四川特色文化中的一大亮点。

四川历史上曾是多个朝代的重要政治和文化中心,各种宫殿、庙宇和建筑遗址仍然广泛存在。

川西建筑文化的地域特色与社会意义

川西建筑文化的地域特色与社会意义

题目:川西建筑文化的地域特色与社会意义一、引言川西地区,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

本文将从地域特色和社会意义两个角度,对川西建筑文化进行深入剖析。

二、川西建筑文化的地域特色1. 地理环境的影响川西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地形复杂,地理环境独特。

该地区的建筑风格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多采用坡屋顶、四合院等传统建筑形式,以适应当地气候和地形条件。

同时,川西建筑还注重利用自然环境,如利用水景、山景等元素,使建筑与自然相互融合。

2. 民族文化的影响川西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例如,羌族的碉楼建筑,其高耸的立柱和石板屋顶,体现了羌族人民的坚韧和勇敢;藏族的寺庙建筑,其高大的主体建筑和金碧辉煌的装饰,彰显了藏传佛教的神秘和庄严。

这些建筑风格特点,为川西建筑文化增添了丰富多元的色彩。

三、川西建筑文化的社会意义1. 社会认同的体现建筑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体现,它反映了一个社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川西地区的建筑文化,对于当地人民的社会认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无论是传统建筑还是现代建筑,它们都是川西人民智慧和努力的结晶,是他们对于自己文化和身份认同的体现。

2. 文化传承的载体川西建筑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传统建筑中的文化内涵,如风水观念、吉祥图案等,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现代建筑在设计中也注重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得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通过对于川西建筑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3. 经济发展的推动建筑业是川西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川西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缮,不仅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同时,现代建筑业的发展也在不断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川西民居的特点

川西民居的特点

川西民居的特点一、独特的地域风格。

它不同于北京之贵、西北之硬、岭南之富、江南之秀,自有其朴实飘逸的风格。

首先,它体现在住宅布局中的开敞自由。

民居建筑特征是以庭院式为主要形式,基本组合单位是“院”,即由一正两厢一下房组成的“四合头”房,立面和平面布局灵活多变,对称要求并不十分严格。

院内或屋后常有通风天井,形成良好的“穿堂风”,并用檐廊或柱廊来联系各个房间,灵巧地组成街坊。

其次,这种风格表现在建筑造型上是轻盈精巧。

为适应炎热潮湿的气候,民宅建筑多为木穿斗结构,斜坡顶、薄封檐,开敞通透,轻巧自如。

建筑的梁柱断面较小,外墙体的高勒脚、半桩台,室内加木地板架空。

再次,川西民居的飘逸风格,表现在建筑色彩上是朴素淡雅。

川西平原植被较好,四季常青,而民居的建筑色彩十分朴素,多以冷色调为主。

瓦为青色、墙为粉色(或灰砖色、梁柱为茶褐色、门窗多为棕色(或木料本色)。

其重点装修部分是小门楼,俗称“龙门(或门道)”,但仍是以冷色调为至,常常“雕而不画”。

二、融环境为一体。

川西民居讲究“天人合一”自然观与环境观。

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建材以木、石灰、青砖、青瓦为主。

墙有砖墙、土墙、石块(石板)墙、木墙(木板或原木)、编夹壁墙等;屋顶用小青瓦、草、谷草、山草、石板瓦、树皮瓦等;还有用青厂条子作梁和门杠的。

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既经济节约,又与环境十分协调,相映成趣,乡土气息格外浓郁。

呈现出一种相互的质感美、自然美。

“天人合一”的环境观把周围的大环境引入封闭的小环境中,形成了人与住宅、环境的和谐统一。

三、亲情味浓厚。

川西人讲究礼节,喜好聚集娱乐,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国内外首屈一指的茶馆文化也因此而繁荣。

这一特点也突出地表现在居住方式和邻里关系上,有一种田园诗歌式的诗意。

这种亲情味,还表现在川西民居的建筑上。

如大小院落中的天井与宽屋檐,以及沿街住宅或店铺外的檐廊,便为居住者创造了一个较明朗的生活工作的“公用空间”,供家人纳凉、妇女手工、小孩嬉戏、邻里喝茶下棋以及接待来客之用,使邻里间得以充分交流对话,使蜀人深感“远亲不如近邻”。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川西民居)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川西民居)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书院建筑
一 、 中国文教建筑发展概况 汉代出现了“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学, 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到晋代,另设专供公卿大夫子弟学习的国子学,与 太学分立,国子祭酒统一掌领国子学、太学。 隋代改为国子监。国子监成为文教管理机构,下设 国子学与太学 。 唐代现书院萌芽,书院成为重要的科举预备学校。 宋代则是书院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四大书 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和嵩阳书院。 元明清时期私学逐渐官学化,国子监也成为唯一的 最高学府。
岳麓书院祀孔始于书院初创时期,北宋时期曾建礼殿于讲堂前, 内塑先师十哲像,画七十二贤。南宋乾道元年(1167)改为宣圣殿, “置先圣像于殿中,列绘七十子”。明弘治十八年(1505),改名大 成殿。正德二年(1507)迁于院左今址。天启四年(1624)重修,正 式称为文庙。其规格与各郡县文庙相当。
南宋时期张栻主教, 湖湘学派发展到最盛;乾 道三年(公元1167年), 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 开书院会讲之先河,由此 形成以朱张之学为正宗的 学术传统。元承宋制,书 院办学继续发展,规制日 趋完备。但因元末战乱, 书院毁于战火。
岳麓书院占地2万多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 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 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及赫曦台、爱晚亭等。
岳麓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据点。曾建万寿宫、 崇真观等。西晋泰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 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 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 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 见山长周式,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四川民居

四川民居
四川早期民居的主要类型为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历史悠久,在远古时代是指以树干为栏的木阁楼。古有பைடு நூலகம்“依树积木,以居其上”之说,也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巢居”。干栏式建筑主要是指那种穿斗式木结构,底层架 空的吊脚楼。
四川民居在中国南方的许多潮湿地域,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在地面立起木桩,并在上面建造房屋的方法,这种 形式的建筑在四川各地均有分布,还可以在山区及沿河的一些老场镇见到。从成都市十二桥出土的商周建筑遗址 来看,2800年前成都就已经采用木桩基础、木地梁,墙体和屋顶用竹木绑扎与榫卯相结合的干栏式结构。到了汉 代又发展成高勒脚和架空地板的木结构楼房。 结构比较复杂的干栏式建筑,上层的前部有宽廊及晒台,后面是 堂屋与卧室,堂屋内设火笼或祭神台。有的大屋宽可达五间,高三层,楼梯可置于室外也可以置于室内。干栏式 建筑常常根据地形布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兴建,沿山而行,顺江而建,遇弯则曲,开合有致,不拘一格。干栏 式建筑有很强的山地适应性,多建于斜坡与河畔,靠近水源和道路,迎风朝阳,居高临下。干栏式建筑的主要特 点是房屋架空,这样既可以防水防潮,还可以抵御野兽虫蛇的侵袭。在农村,房屋下面的架空部分作为牛栏猪圈, 上面住人或贮存粮食。建筑的上层采光良好,下层空气流通,这在多雨潮湿的四川农村非常实用。
四川民居
在这里,你的空间观念会改变。一张小床,高度只能坐起,而不能在床上站立。空间不大,但个人的私密感 和庇护感却很强。室内光线虽不好,但临窗设一小桌,读书十分幽静,累了向外俯视。
近处是一片房顶,上面挂著五颜六色的衣服;远处是烟雾蒙蒙的江面肩来低沉的气笛声。这样的美景在其他 城市的高层建筑上是领悟不到的。这种随便意识不受任何规矩的约束,形成建筑风格的千变万化。这里的人们没 有愚公移山的气魄,却依附于自然,对自然撒娇,体现出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的亲和而随意。

川西藏式民居特点研究——以丹巴县甲居藏寨碉楼为例

川西藏式民居特点研究——以丹巴县甲居藏寨碉楼为例

52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2.101甲居藏寨民居平面布局及功能特征碉楼是甲居藏寨的特色民居,是一种具有防御功能的碉堡式住宅[2]。

其通常坐北朝南,一般占地面积200 m 2左右,高度不超过15 m, 从形态特征上,可分为“L”形民居、“凹”字形民居、“回”字形民居等。

“L”形单体是碉楼平面的基本单元,具有基本的起居功能。

而“凹”字形民居及“回”字形民居将锅庄的厨房功能独立设置,并在入口处加设厢房(见图1)。

平面布局以安保坡宅为例,其由地下一层、地上三层组成。

地下一层用于饲养牲畜,称之为“冬室”;一层主要用于起居、烹饪及主人休息,称之为“夏室”;二层用于客房、厕所及储藏室;三层为经堂,用于祭祀及祷告。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民居,碉楼具有以下功能特征。

1.1功能复合的锅庄整个建筑的主要活动中心是一层的锅庄,作为每个藏寨民居必不可少的空间,其集主人休息、接待、炊事,以及节日庆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平面一般呈方形,长宽均为6 m 左右,面积为30 m 2 [3]。

在锅庄的正中间有一个正方形的火塘,其用土围合,边长为1 m 左右。

在火塘四周,留有供居民围坐的空间。

火塘不仅位于锅庄的中心,在建筑中更有着神圣不可侵的地位[4]。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锅庄已从多功能房间成为单一的主室,仅作为古老藏族人民居住文化的烙印存留下来(见图2)。

1.2精神寄托的经堂宗教信仰在藏族日常生活中占比较大,其建筑布局从下往上为牲口、人、神佛的功能空间。

故经堂位于三层,供寨民祭祀神明之用。

面积不大,长宽均为2.5 m 左右。

摘要 川西藏式民居是四川特色民居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人文、历史、环境研究价值,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丹巴县甲居藏寨为例,在实地调研测绘后,从选址、建筑文化、平面布局、外部形态与建筑构造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其建筑特点,为今后川西藏式民居保护及乡村振兴再利用提供参考。

川西藏区民族建筑文化

川西藏区民族建筑文化

川西藏区传统民族建筑的类型构成与文化遗产...217人阅读隐藏>>13 6 华中建筑H U A Z H O N G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08/201 1 建筑文化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C u l t u r e 川西藏区传统民族建筑的类型构成与文化遗产特征T h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T y p e C o m p o s i t i o n a n d 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i n T i b e t A r e a o f W e s t S i c h u a n Z h a n g X i a n j i n 张先进中图分类号T U-0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39X(2011)08-0136-0 5 摘要四川省西部的甘孜、阿坝两州是四川境内藏族聚居的集中区域。

从公元7世纪以来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和颇具民族交融特色的藏文化圈。

几千年的民族文化积淀和生息发展,使这一区域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态与建筑文化。

该文拟从这一区域丰富的传统建筑遗存和精彩案例,探析其建筑类型的构成特点与建筑的文化遗产特征。

关键词川西藏区建筑类型文化遗产特征A b s t r a c t T h e t w o c a n t o n s i n S i c h u a n P rovince, Ganzi and Aba, are the intensive areas where Tibetans settled. From the 7th century, the two cantons shaped relative stable Tibetan cultural circle with obvious nationality fusio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T h e s p e c i a l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p a t t e r n s and structure culture there are based on thousands of national culture deposit and development. In t h i s t h e s i s,a u t h o r t r i e s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architecture typ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heritag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luxuriant h i s t o r i c a l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h e r i t a g e a n d b r i l l i a n t c a s e- s t u d y. Key words Tibet Area in West Sichuan, Architecture typology, Cultural heritage characteristics世界上任何地区建筑的形成,都与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