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精选文档
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交往,即“相互往来”,有“沟通”“交流”之意。
人的活动、生活,甚至生命都具有社会性。
在此意义上说,任何真正的教育活动都是一种交往的实践活动。
离开交往的教育,不可能对人的发展注入实质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交往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课堂生态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深入探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活动,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对交往的重新认识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的生活过程是交往的过程人在“他人之中”“他在世界之中”。
哲人马丁?布伯将人的世界划分为两种:“它”之世界与“你”之世界。
人生存于“它”与“你”的关系世界中,正所谓“人无‘它'不可生存,但仅依‘它'生存者不复为人”。
胡塞尔反对“我思故我在”,强调“人”生着的意义,主张“我生故我在”,只有“我生”“我在世界中”,它才是人的“生活世界”。
人只有把自己融入人的世界之中,融入社会生活中,才能理解事物和存在,否则人就会丢失生活的意义。
课堂教学,自然需要学生进入他人之中,进入世界之中,在交往中体悟意义,感受存在。
(二)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教育活动设计的精髓在于建构对话与沟通的途径和情境,促进人与人在精神上的契合。
其他(心得)之浅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其他论文之浅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与学生分享经验、知识,交流情感、观念,从而达成共识,达到共享、共进的教学目的,促进教学相长。
所谓交往,就是个体间的相互作用:沟通——交流——理解。
“失去了交往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
”结合教学实际,为有效发挥课堂教学中交往的实效,谈一点个人体会。
一、交往与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互补的关系。
教师只有把学生看成有理想、个性鲜活的人,看重每位学生的潜能,鼓励和提倡学生主动质疑和发表不同见解的行为,把他们当成亲密的合作伙伴,当成知心朋友。
这样,学生自然会向你敞开心扉,向你吐诉真情,从而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阐明自己的独特见解。
给学生一个民主、平等、自由的空间,使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人翁的精神,这将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交往与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平淡而散乱的问题,我们要清楚地知道:交往必须要服务于主题。
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交往活动。
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就必须要确立好本堂课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为学生创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疑虑,传达见解,发挥想象,创造属于自己的“名牌”。
三、交往与互动互动也是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正可谓:无互动,不交往。
交往与互动是以思维探索为前提。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求异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活动,使教学效果在交往与互动中得以体现。
师生交往与互动,旨在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新知识,摄取新技能,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敢思,敢问,敢言,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要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问题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轻松、舒适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交往、互动,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使课堂教学达到满意效果,使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
师生之间的交往
师生之间的交往一、师生交往的特性交往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人际关系,是师生在教学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以情感为特征的心理关系,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从来就没有人对世界的热爱和追求。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教学过程中师生人际关系的特征、功能及其对教学活动的具体作用。
教学过程中师生人际关系的特性,具体地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交往特点和学生对教师的交往特点两个方面。
教师对学生人际关系的特征主要是由教育工作性质决定的。
在师生人际交往中,教师对学生的交往具有三个特征:1、教育性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当然地受到社会要求和需要原则的制约,但更受到教育职业的影响。
教师同学生的交往与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不同,这种交往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要求。
教师的情感不是基于个人的好恶,不是基于学生形象和行为举止是否合乎心愿,而是基于教师对下一代的责任,基于教学任务完成对良好师生人际关系的要求。
正因为如此,教师对学生的交往及其情感的形成,必须以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目标实现为出发点和归宿。
2、普遍性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使所有受教育者身心都是得到健康及和谐的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因此,教师对全体教育对象都负有同样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的心中必须装着所有的学生,与所有的学生交往,爱所有的学生,信任、理解和关怀所有的学生。
那种凭个人好恶,偏听、偏信、偏爱的行为,不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所应有的情感反应。
3、稳定性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与社会成员的人际关系相比,不是偶然的、一时的需要,不是一时的激情,而是教育工作的神圣要求。
教师对学生应有始终如一的热爱与关怀。
应当指出,教师与学生的人际交往,也要受到教师自身认识和学生反馈信息等因素的影响。
由于上述因素,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具有个体差异性,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在个体交往层次上,教师对学生的交往及情感一般经历生疏——熟悉——亲近——热爱等几个阶段。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形象一点说,如果我们把教学看作是拍电影的话,那么,教师该是导演(也就是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就是演员了,且是主角(也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电影要拍好,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放开手脚去演绎每一堂课。
如何处理好这个关系呢?我们首先来简述师生关系。
一、简述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的含义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一般来说,师生关系指的是教师与他所教的大多数学生的关系或者说是与学生群体的关系,而不是指教师与个别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的态度等。
2、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
学校是人们的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布贝尔指出:师生关系本身既是人与人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更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力量。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内容和任务。
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要实现学生这一发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不可或缺的。
当今学生知识面广,个性更突出,我们应顺时代与学生的特点,做一名民主型的教师,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富于爱心的交流,并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由于教师和学生在生活中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因此,在不同的生活情景中,师生关系是不一样的。
和谐师生关系的交往原则与方法
和谐师生关系的交往原则与方法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对于教育过程的推进至关重要。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管理,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为了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制定一些交往原则和方法,使师生之间的相处更加和谐、融洽。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和谐师生关系的交往原则与方法。
一、尊重学生尊重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不管他们的成绩、性格或者家庭背景如何。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体差异,不对学生进行歧视或者排斥。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的看法和行为给予理解和尊重。
师生间的交往也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权威地位而对学生进行压制,而是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二、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良好的沟通是维护师生关系的关键。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不要一味地传授知识,而是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变化,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教师也要学会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对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给予关心和关注,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给予帮助。
三、严明的纪律和规矩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纪律和规矩同样很重要。
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并且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
也要帮助学生明确和遵守校规校纪,不偏袒不公正,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要及时纠正,并给予适当的惩罚或教育。
在执行纪律和规矩的时候,也要注重方式方法,不能严厉批评,要以友善的态度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引导学生改正错误。
四、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纪律和规矩的管理,但在这个基础之上,更要展现出自己的关爱之心。
在学生出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关注学生的成长,鼓励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在学校中不仅有严格的要求和管理,更有温暖和关怀。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师生互动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师生互动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师生互动一、引言教学是教师工作的核心,而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
然而,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以提升教学质量。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 了解学生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个别面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优势和困难点,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2. 建立积极的沟通渠道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通过组织班会、公开课、座谈会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三、创设互动的教学环境1.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如提问、讲解、演示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同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促进师生互动的策略1. 动手实践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如实验、实地考察等,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提供及时反馈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其积极参与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提问、回答等互动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建议,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参与。
3. 制定互动任务教师可以制定一些互动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同时,教师要合理安排任务的难度,适应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
五、建立互联网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
通过电子邮件、在线讨论区等工具,教师可以及时回答学生提问,解决他们的困惑,增进师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师生关系演讲稿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师生关系演讲稿: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师生关系”的话题。
教育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在不同的人群看来,教育的意义也是千差万别。
在我们的理解中,教育不是单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其中的重要因素就是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个人的情感和学习成效,也是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讲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一、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学生大家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老师在课堂上所展现出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个人的学习成效是息息相关的。
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激励、启发、引导和帮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
优秀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一个师生之间的互动,更是老师用心教学和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的完美结合。
当老师能够真正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将课程内容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使之变得易于理解,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同时也会更好的掌握知识。
二、师生关系也是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康、有道德、有文化、有科技素养的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关系同样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
作为学生,我们不仅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去获取知识,更需要在师生关系中寻找提前走向成功之道的启示,每位老师对于学生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和引导者。
师生关系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于塑造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师生关系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并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师生关系中,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社会折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解析自己的内心需求和个人目标,并从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一个优秀的师生关系也为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铺平了道路。
更好的与老师、同学之间建立自信,学会沟通和交流,这是对于学生个人成长的非常有益影响。
关于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情感问题的浅析
关于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情感问题的浅析2.东北育才学校辽宁沈阳 110000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师生交往的情感交流,并且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就是老师讲解,学生学习的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进行一定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情感体验,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本文主要对课堂教学师生交往中的情感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课堂教学;师生交往;情感问题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共享性特征,教学活动就是师生共享的交往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师生交往情感问题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点问题。
现阶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还缺少一定的共享性,在师生交往中存在着一些情感问题,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课堂教学师生交往中的情感问题(一)情感缺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和学生进行真诚的内心沟通,缺少情感交流,并且老师也没有给学生展示个性化学习方式的时间,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此课堂教学中,缺少了一定的教学乐趣与生气,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脱离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忽视了情感因素的应用。
(二)情感形式化首先,老师对教材内容的情感解读,只是局阻在课立显性知识方面,没有表达自身真实情感与想法,脱离了其承载的价值观与文化意义。
此种戴着面具的师生交往,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心感受与真实情感。
其次,表面上,老师激发了学生交往兴趣,使其可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但是很少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看法;老师提出的问题也都是一些程式化方面的内容,很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好奇心;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只是关注讨论形式或者讨论观点,没有对其含义进行深挖。
这些情况也就导致情感交流成为了一种形式化内容,导致在师生交往中出现了一定的情感问题。
和谐师生关系的交往原则与方法
和谐师生关系的交往原则与方法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下面我们来谈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师生关系的交往原则与方法。
师生应该建立尊重的关系。
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更是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感受。
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权威,尊重教师的职业。
学生应该尊重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尊重教师的叮嘱和指导。
只有建立了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才能够在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应该积极沟通。
沟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该和学生及其家长充分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予学生帮助。
教师应该和学生多交流,多倾听,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想法意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学生要和教师多交流,多请教,主动向教师请教问题,主动向教师提出建议和意见,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
师生应该搞好互助。
教师应该多为学生成长和学习服务,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讲解知识,为学生解答问题,为学生排忧解难。
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和帮助者,给予学生悉心的指导和热情的帮助,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也应该互相帮助,彼此关心关爱,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形成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做到同舟共济,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师生应该关心彼此的生活。
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困难,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给予学生关爱和鼓励,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案例分析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一、标题:如何正确的将师生交往融于教学中二、案例:张明是一个活泼好动,乐观开朗的男孩子。
他性格率真,性子急。
但他身体棒,体育成绩好。
在运动会上常为班集体争光。
可由于训练等因素,他学习成绩不太好。
正因为如此,他以前的班主任老师就很看不起他,对他严厉,所以他一气之下不爱学习了,上课时不仅不听课,还顶撞老师,弄得老师也不喜欢抽他起来回答问题,双方谁也不愿搭理谁,张明的成绩由此更加低了。
当一位新来的善于与学生沟通的老师接手这个班后,并没有放弃这个学生,这位老师首先看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称赞他身体好,为人热情。
“三好”之中已经有了“一好”,因此老师让他当体育委员。
在老师的激励引导下,他努力学习,思想向上,上课积极发言,认真工作,帮助同学,一年后真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三好学生”。
三、案例涉及的问题:张明从“调皮大王”转变为“三好学生”。
说明师生交往在教学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案例中的班主任老师由于没有倾听学生的解释导致对学生产生误会,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灵因教师的不公平对待而受到伤害,由此产生对抗心理,更加不愿学习,而后来一位善于与学生沟通的教师对“问题”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共情、尊重、真诚的态度,使得师生间的关系变得融洽,可见正确的进行师生交往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教学关系是“教”与“学”的统一,学生和老师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不能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
中国案例涉及的问题如下:一、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现象的产生呢?二、在课堂教学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师生课堂交往呢?三、现在的课堂教学还存在什么样的弊端呢?四、要形成好的教学关系,达到优秀的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怎么做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注意什么?四、相关观点概述:对于前一位班主任老师的不平等对待,让张明产生了对抗心理,从而变得厌学,而新来的教师则采取了鼓励的方式,对张明不抛弃不放弃,由此引起了学生的好感,所以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论文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论文浅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论文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师生交往论文摘要:建构课堂教学中真实的师生交往是现在教学关键。
当前,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存在一些不真实现象,已对新课程的教学实施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涵义,分析不真实交往成因,明确师生间真实交往特征,建构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交往,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发展。
学校的教学活动是一种重要的交往活动,首先教师作为信息的发出者,希望把其掌握的大量新鲜、有用的信息传授给学生;而学生是接受方,有接受新知识的迫切愿望。
其次是交往双方都期望获得一定交往效果,期望从对方获取得一定东西。
学生渴望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关爱,生活的指导及前进的帮助;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收获的喜悦,成功的自豪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作为教师须与学生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否则在一个相互敌视的环境下,无法实现教学目的。
一、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主要问题事实上,就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状况来看,由于不少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1]中“交往”的主体间性的内涵,所以,师生(实际上主要是学生)不能作为平等、自由、自主和全面发展的主体而存在于课堂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课堂教学中的交往也就在某种程度上被异化,呈现出不真实的交往。
这些不真实的交往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1.形式上的交往:目前这种形式上的交往较普遍存在于课堂教学中,这种交往徒具交往的形式,而无实质性的内容。
其表现样式很多。
如教师向学生提出某一个问题,某一学生站起来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其他学生明明已经知道是正确的,教师仍然要问“他的回答对不对啊”,学生齐答“对”。
诸如此类的形式上的师生交往在课堂教学提问中还可以举出许多。
另外,有些教师为了表示课堂中有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交流,为形式而安排讨论。
比如一个非常简单的物理问题,学生都能完全理解或解答,教师却要求四个学生或六个学生组成一组进行五分钟的讨论,讨论后各组选代表发言,结果发言结果完全一样。
《师生交往》说课稿
《师生交往》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师生交往》,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心理学和教育伦理学的文章,旨在探讨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这种关系。
文章将从师生交往的意义、基本原则、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师生交往的重要性,掌握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了解师生交往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教师、理解同学的态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交往的意愿,形成健康的人际交往观念。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有效沟通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师生交往中的冲突和误解。
四、说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案例教学:选取真实的师生交往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从中学习交往技巧。
3.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师生交往的小故事或者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讲授新知- 首先,解释师生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习和成长的积极影响。
- 其次,介绍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如尊重、公平、耐心等,并举例说明。
- 最后,讲解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反馈等,并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3. 案例分析- 展示几个师生交往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 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点评。
4. 实践活动- 设计一些模拟师生交往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实践所学的交往技巧。
-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5. 总结反馈- 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论师生交往异化及回归
论师生交往异化及回归导语:师生交往是教育领域中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它对于教育的有效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师生交往常常会出现异化现象,导致教育目标的偏离和教学效果的下降。
本文将从师生交往的异化原因、表现以及回归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升师生交往的质量和效果。
一、师生交往异化的原因1. 角色定位不清: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应扮演学习者和接受者的角色。
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权威和控制,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师生关系的异化。
2. 沟通不畅:师生交往的有效性需要良好的沟通。
然而,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沟通方式单一,往往导致双方之间的误解和隔阂,进而引发师生关系的异化。
3. 评价偏差: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师生交往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但是,由于教师评价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学生可能会感受到不公平和压力,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和异化。
4. 人际关系问题:师生交往是一种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问题往往会对师生关系产生影响。
比如,师生之间的人格冲突、互不信任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师生关系的异化。
二、师生交往的异化表现1. 学生的缺乏积极参与:当师生交往出现异化时,学生可能会表现出对教师和课堂的冷漠态度,缺乏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意愿。
2. 教师的权威主义:当师生关系出现异化时,教师可能会过于强调自己的权威地位,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过度干预和限制,导致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
3. 沟通不畅:师生关系异化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往往变得困难,双方的信息传递和理解出现问题,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
4. 学生的逆反心理:当师生关系出现异化时,一些学生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对教师的抵触和反抗,使得教学秩序和效果受到影响。
三、师生交往的回归路径1. 确立平等和尊重的关系:教师应意识到自己的权威地位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支配学生,而是应与学生建立平等和尊重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关系浅析
霉张 免
E C R ( U RE E RC W UR I:j  ̄ SA H
◇ 陕 西 师 范 大 学教 育 科 学 学 院 张 卫 卫
【 摘
要】课 堂教 学的 交往本体观 、 交往 学说 已经得 到A - 的普遍 认 同。但 是就 目前来看 ,我 国课 堂教 学 .] f I "
问 的交 往 ,这 种 师 生 间 的 交 往 也 主 要 是 教 师 主 动 和
的特点 ,产 生了诸多研 究成 果 。如建 构主义 教学论 认 为 :合作学 习是必要 的 ,因为学 习者需要 同其他
人 联 系 ,以便 对 客 观 世 界 如 何 建 构 的 方 式 方 法 取 得
个别学 生或整体学 生 的知 识传授 的交往 ,而缺乏 学
式 、民 主 式塑 篓孝
习 和交往 的主体 ,其能 动性 、主动性 和创造 性不 能
很好的发挥 。 2 往 的 不公 平 性 。 . 交 课 堂 交 往 中 由 教 师 发 起 的 占 9 . ,而 由学 生 主 动 3% 8 提 出 的 仅 占 1 % ,主 动 对 同学 和 教 师 的 思 想 观 点 提 . 7 出 异 议 的 占 27 . %。这 项 数 据 表 明 : 目前 ,我 国课 堂
式 。讲话者 必然不确 定接受 者是否 能理解 。双 向的 交往 方式 是一 个交 互作 用 的过程 ,在这个 过 程 中 , 每个参与者 发 出信 息并试 图理解他 人 。课 堂教学 交 往 是一种特 殊的交往 方式 。在课堂 教学这一 社会体 系的运行 过程 中, 师生 主体 间 以知 识 、情感 、态度 、
教 师采用什 么样 的范式 ,在 班级 中始终处 于 中心地
位 。 相 反 ,在 双 向 的 交 往 中 ,学 生 和 教 师 多 向地 发 送 并 接受 观点 和感 想 ,教师 不是 处在 班级 的中心 。 在 班 级 中 ,师 生 之 间 的 交 往 方 式 即 指 教 师 和 学 生 之 间 的 交 往 .也 包 括 学 生 和 学 生 之 间 的 各 种 形 式 的交
师生交往说课稿 (2)
师生交往说课稿一、引言师生交往是教育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沟通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说课稿将从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师生关系的特点以及促进良好师生交往的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师生交往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
良好的师生交往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三、师生关系的特点1.权威性与平等性并存:教师在教学中拥有权威性,但也要尊重学生的平等地位,赋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参预的机会。
2.亲和力与专业性的平衡:教师应既要保持亲和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又要保持专业性,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尊重与互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
四、促进良好师生交往的策略1.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畅通的沟通渠道,包括课堂上的互动、个别辅导和家长交流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2.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提供情感支持和引导,匡助学生建立健康的情感态度。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动力。
4.建立积极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应积极参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学生建立起积极的互动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5.倾听学生的声音: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声音,赋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参预的机会,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五、结语良好的师生交往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希翼本说课稿对于教师们在师生交往方面的教学实践有所启示,推动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教师教育教学师生交往方案
教师教育教学师生交往方案引言:教师教育教学师生交往是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它涉及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教师教育、教学策略、师生关系三个方面探讨该问题并提出相应方案。
一、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是培养优秀教师的关键环节。
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并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
对于教师教育,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方案。
1.1 加强师范教育通过加强师范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建议教师专业课程设置更加丰富,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1.2 提供终身教育机会对于在职教师,应该提供终身教育机会。
通过培训、研讨会等方式,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
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应用于教学策略的方案。
2.1 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2.2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问和思考。
通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素质。
以下是一些改善师生关系的方案。
3.1 建立友好、互信的关系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需求。
通过互相理解和信任,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3.2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如社团、实习等。
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强自信心。
总结:教师教育教学师生交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师范教育、提供终身教育机会,可以培养出优秀的教师队伍。
同时,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等方案,可以改善教学效果。
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试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
试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试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引言: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而交往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质量和方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本文将试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探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策略以及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课堂教学中的交往意义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信息传递、情感表达和目标协调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一种方式,更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
良好的交往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 增强情感联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是交往的重要方面。
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交往,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特点,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创设适应学生的教学环境。
同时,教师要用理解、关心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一个和谐、互信的交往关系,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支持,进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2. 提高学习积极性良好的交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赞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同时,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关注学生的声音,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3. 促进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交往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
教师在课堂交往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合作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策略为了促进课堂教学中的良好交往,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其他(心得)之浅谈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其他论文之浅谈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摘要: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需要,社会中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存在,每一天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前行,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即是交往。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多级主体间的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着频繁而密切的联系,这种师生间,学生间的广泛交往与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交往师生交往课堂教学内容: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需要,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存在,每一天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前行。
人的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愉快,烦恼,悲伤,爱与恨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的。
学校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交往活动。
交往是教学中司空见惯的行为,甚至是不可缺少的行为。
教师教学需要学问,提问则需要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每一个问题,要了解学生是否理解或掌握都需要通过学习活动或对话来实现。
课堂中的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交往。
可以说,课堂教学中没有交往,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
在当前课堂教学的交往中,存在着两种不同形式的交往:互动式的交往与应答式的交往,这两种交往形式的存在使课堂呈现不同的形态,也使得课堂教学最终达到的教学效果大相径庭,因此,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摒弃虚假,追求真实,努力探索互动式的师生交往,达到共同发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的有效化是当前新课程课堂教学所应实现的基本变革,也是使课堂教学真正得以重新建构的前提。
在一段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师生间良好的关系是保证较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首先教师作为信息的发出者,希望把其掌握的大量新鲜,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而学生是接受方,有接受新知识的迫切愿望。
试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
试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试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课堂是学生与教师进行教学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环境。
良好的教学交往是课堂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试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并探讨如何在交往中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一、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交往关系之一。
良好的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它既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应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怀,并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困惑。
教师应该以平等、民主、和谐的态度对待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公正、和谐的学习环境。
其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思考和讨论,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最后,教师应注重个别关怀和帮助。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成长,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可以促进合作与互助。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应加强合作与互助,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互相启发和补充知识,共同进步。
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学生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摘要]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具有共生性、平等性和开放性,师生是否具有交往的能力、交往的心态、交往过程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是实现师生课堂交往的前提条件,交往中师生的同理心水平、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值和教师个人的影响力及交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师生交往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师生交往交往,即“相互往来”,有“沟通”“交流”之意。
人的活动、生活,甚至生命都具有社会性。
在此意义上说,任何真正的教育活动都是一种交往的实践活动。
离开交往的教育,不可能对人的发展注入实质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交往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课堂生态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深入探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活动,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对交往的重新认识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的生活过程是交往的过程人在“他人之中”“他在世界之中”。
哲人马丁·布伯将人的世界划分为两种:“它”之世界与“你”之世界。
人生存于“它”与“你”的关系世界中,正所谓“人无‘它’不可生存,但仅依‘它’生存者不复为人”。
胡塞尔反对“我思故我在”,强调“人”生着的意义,主张“我生故我在”,只有“我生”“我在世界中”,它才是人的“生活世界”。
人只有把自己融入人的世界之中,融入社会生活中,才能理解事物和存在,否则人就会丢失生活的意义。
课堂教学,自然需要学生进入他人之中,进入世界之中,在交往中体悟意义,感受存在。
(二)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教育活动设计的精髓在于建构对话与沟通的途径和情境,促进人与人在精神上的契合。
任何中断人与人的对话破门而入关系的努力,均只能使教育活动萎缩,丧失教育的生命。
教学活动过程是引起、唤醒学生一系列对话、沟通和精神契合的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于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之中,存在于学生的协同活动和他与人的交往之中,存在于与他的伙伴的相互合作的环境里。
二、课堂教学中交往活动过程的特点比较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方式,表现出以下特点:(一)共生性在教学中,交往存在着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之分。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
对学生来说,交往便是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而对教师来说,交往便是分享与理解,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上课不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二)平等性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任何真正的教育活动都是一种交往的实践活动。
离开交往的教育,不可能对人的发展注入实质的意义。
不同交往现场涉及不同的交往主体,不同交往对象有不同程度的知识、经验、能力、情感等的交流。
尽管如此,交往双方仍然在一个平台上交流,交往双方均属于平等的对话者,双方保持倾听意向,积极发表,互相吸收,在没有内在与外在压力现制约的情况下,彼此真诚相待,心灵沟通。
(三)开放性在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的“最后”。
交往主体没有自始至终不变的立场,每一个个体保持着相互理解与心灵沟通,知识信息的传播、生命内涵的领悟、行动规则与规范在交往中自然地生成,主体间共同分离意义,相互印证自我的存在与成长。
在交往中彼此学会从对方立场考虑问题,分享对方对事物的理解。
在辩论中双方想方设法辩护自己的见解,尽可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留意对方的思想流向。
在合作中,为了共同的目标,个体见解与想象力相互激发,彼此之间分工协作、分享目标达成的快乐、领悟失败的教训。
三、课堂教学中交往活动的条件(一)学生需要掌握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人际交往是一种艺术,涉及许多交往的方式、方法,如机会的寻找与把握、沟通的技术、交往障碍的处理技术、言语技术、表达技术、气氛营造方法等,常常是学科课程课堂教学较少涉及的内容,需要结合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渗透和指导。
(二)教师要学会交往教师要充分地与学生进行理解与沟通,而不是把学生看做是任意改造的,也不能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灌输的容器。
(三)师生在交往过程中要坦诚、平等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必须真正地理解学生,要能够与学生平等地展开对话,平等地进行交往。
(四)熟悉不同课堂背景下人际交往的礼仪、习俗和规范不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交往规定,这是交往技术方法的特殊性。
只有把握其特殊性,才能处理特殊交往背景下的具体交往问题。
(五)有交往安全意识交往会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无论是网上交往、还是现实活动交往,都难以避免安全问题。
对于涉世不深的学生而言,注意交往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交往安全能力的获得要在安全活动中逐步形成,树立安全的意识却是首要的。
我们很难想象,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处在一种不安全的意识中,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能完全实现。
四、影响师生课堂交往的因素(一)师生的同理心同理心是实现师生课堂交往的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也是课堂教学效能得以实现的首要条件。
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一是双方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二是双方都要了解导致各种情形的因素;三是双方把这种为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
同理心不等于了解,不等于赞同或者认同,不等于同情。
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他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同理心是对对方有一种亲密的了解,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由此产生共鸣同感。
在同理心的心理活动中,沟通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无高低之分。
在沟通中,当同感出现时,给予者与接受者的地位是相等的,同时彼此不一定要有所认同。
在师生的课堂交往关系中,如果双方能够从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对方会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
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
同理心的培养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
当一个教师不能或不愿同理时,与学生的交往也就必然受阻,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后果。
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同理心是开启学生内在心智世界的钥匙,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
(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望是一种重要的潜在因素,有高期望和低期望之分。
教师的期望是强化学生行为的根据,而学生又根据教师的期望和强化来认识自己,调整自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期望是真实存在的,期望会引起与这个期望相一致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它直接影响到了对他人行为的理解,同时影响到本人的行为。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经常会采取以下四种行为方式:(1)制造出不同的心理气氛,如亲切的或紧张不安的;(2)具体的反馈不一致,表现在师生交往频率的变换、师生交往时目光接触的次数、教师的赞扬或批评等方面;(3)教师向学生输出的信息不同,如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材料难度不同、数量不等;教师对一些提出的问题的说明或解释的程度不同等;(4)教师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耐心程度不一样,其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剥夺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机会,减少了学习内容;或者总有一部分学生较少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师的影响力与交往水平教师自身的影响力直接表现为教师的权威,有权威的教师具有进行权威性交往的能力,比如,说的话学生特别容易接受;与学生交流时特别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容易被学生当做行为的榜样等,即常言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人格的核心是“促进”人格,“促进”是一个人对他人的行为随时随地能有所帮助,如:能提高别人的学习能力;能增强别人的自尊与自信;能形成和巩固别人待人接物的积极态度等。
师生之间要达到情感相融的境界,关键的是教师能否把爱生之情转化为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要,如认知的需要、依恋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等,从而使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行为。
缺乏交往能力的老师在交往过程中往往会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这样不但不利于师生交往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甚至于出现教学事故。
主要表现在:1.命令、控制、指挥式。
这种信息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印象:他(她)的感受、需求或问题并不重要,他(她)必须顺从老师的感受与需要,比如“不许你谈恋爱了,去把学习抓好!”这也就是在告诉学生,他(她)此刻不能被接受,这使学生产生对教师权力的内在害怕和自己内心的软弱感。
例如:“你上课为什么大声讲话?给我闭嘴!”因为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只是教师单方面在发出信息,学生在没有得到尊重的状况下,有可能对教师产生怨恨、恼怒和一些敌对的情绪,比如顶撞、抗拒,故意考验教师的决心,甚至大发脾气。
2.警告、威胁式。
这种信息与命令、控制、指挥很相似,只是再加上不服从的效果。
例:“如果你再这样(谈恋爱)下去,我就要对你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了!”它们可能使学生感到恐惧和屈从。
比如:“如果你再不改,我就打电话给你的家长,叫你的家长来见我!”警告与威胁也可能引起学生的敌意。
学生有时可能对此做出老师不希望的反应:“好啊,不管你说什么,我都不在乎!”或者像本章前面的例子中的那个学生的反应,即使老师叫来了家长,学生的态度也是完全保持消极状态的沉默,干脆与他们不交流。
3.训诫、说教式。
这种信息的表达,预先设立了立场,使学生感受到与老师地位的不平等,感受到老师在运用老师的权威,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防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