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教学设计
心搏骤停是临床常见的突发病症,又是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点。文章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资源准备、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对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内容的教学与同行交流。
标签:心肺脑复苏;教学设计;对分课堂
一、课前部分
1.教学内容分析
①教材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急危重症护理技术》。②教材内容分析心搏骤停的病因和类型: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实训六:现场心肺复苏术。③整合教材内容分析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心搏骤停的病因和类型、如何为一心搏骤停的患者进行抢救。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②熟悉心搏骤停的病因和类型;③熟练掌握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急救技术。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教师的临床案例导入,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化吸收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方法;②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和展示等活动,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科学的教学发展观,调动学生学习急救护理知识的热情,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提高学生的医学知识素养。
(4)重点与难点。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教学重点定为小组讨论完成的作业,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根据病例讨论如何进行现场心肺复苏。
3.教学方法与策略
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法,把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中部分
课中部分包括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我以“对分课堂”为指导,教学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分小组讨论上次课后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即“亮考帮”作业纸上的问题。
(2)案例导入(9min)。给出一个关于“心搏骤停”的案例,学生根据病例讨论如何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学生根据上次课后布置的作业,即海报上关于“心肺复苏术”的流程,再结合实际病例,讨论如何对患者进行抢救,并进行演练。
(3)成果展示(6min)。随机抽取两个小组的学生对讨论的病例进行展示,以检验上次课的总结重点是否恰当,以及能否掌握心肺复苏的要领。
(4)总结(5min)。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总结做得好的地方,提出表扬。并要求重点掌握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掌握基础生命支持中,人工循环建立、气道开放、人工呼吸方法。
(5)当堂练习(5min)。以小组团队的形式,小组成员一起讨论问题,给出答案,以检验对此次课的掌握程度。
(6)胸外按压实操(10min)。学生分两人一组练习胸外按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7)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实操(10min)。学生分两人一组练习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方法,教师个别指导。
(8)心肺复苏全程练习(15min)。学生分两人一组练习。
(9)课堂小结(5min)。根据学生当堂课的练习情况,强调操作步骤、常见错误的解决方法和注意事項。
三、课后部分
1.过程性评价
对分课堂强调过程性评价,教师课后布置作业,学生做完作业上交,教师批改并打分。
对该次课进行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
2.总结性评价
参照《2016年中职护理技能竞赛〈心肺复苏〉评分标准》进行技能考核。
四、教学反思
对分课堂的出发点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在丰富的教学环节、学生的高度参与下要高效地管理课堂,非常具有挑战性。教学过程中还应把控好教学节奏,注意时间方面的把控。教师应多给予学生表扬,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注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本次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宁宁,谢晖.生命体征测量的教学设计[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3):244-246.
[2]翟向丽.PBL教学法在内科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