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酶学
诊断酶学试题及答案
诊断酶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酶的催化作用主要依赖于:A. 酶的化学性质B. 酶的空间构象C. 酶的分子质量D. 酶的浓度答案:B2.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酶的辅助因子?A. 金属离子B. 辅酶C. 辅基D. 底物答案:D3. 酶促反应的速率常数Km表示:A. 酶的活性B. 酶的专一性C. 酶的亲和力D. 酶的稳定性答案:C4. 酶的活性中心通常包含:A. 底物结合位点B. 酶的催化基团C. 酶的辅助因子D. 以上都是答案:D5. 酶的抑制作用分为:A. 竞争性抑制B. 非竞争性抑制C. 反竞争性抑制D. 以上都是答案:D6.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通常在:A. 低温下活性高B. 高温下活性高C. 低温下活性低D. 适宜温度下活性高答案:D7. 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是:A. pH值不影响酶活性B.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活性C. pH值只影响酸性酶活性D. pH值只影响碱性酶活性答案:B8. 酶的热稳定性是指:A. 酶在高温下不失去活性B. 酶在低温下不失去活性C. 酶在适宜温度下不失去活性D. 酶在极端温度下失去活性答案:A9. 酶的活性受底物浓度影响,在底物浓度增加时:A. 酶活性不变B. 酶活性增加C. 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后不再改变D. 酶活性先增加后减少答案:C10. 酶的同工酶是指:A. 催化同一反应的不同酶B. 催化不同反应的相同酶C. 催化同一反应的相似酶D. 催化不同反应的相似酶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__________。
答案:蛋白质2. 酶促反应中,底物转化为产物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答案:催化作用3. 酶的活性中心通常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
答案:底物结合位点;催化基团4. 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对__________的特异性。
答案:底物5. 酶促反应的速率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影响。
生物化学检验中的诊断酶学课件ptConvertor
诊断酶学目的要求:熟悉酶在体内的病生变化机制;掌握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及酶活性测定方法;掌握肝胆疾病的酶学指标应用与评价;第一节概述临床酶学:指临床实验室应用酶作为多种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及预后评估的学科。
包括基础酶学、诊断酶学、治疗酶学基础酶学:注重酶的动力学研究;诊断酶学:应用酶、酶试剂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酶学:利用酶制剂进行疾病治疗;一、复习酶的概念、结构与功能1.基本概念酶是活细胞的产物,是生物催化剂;生物催化剂的特性:(1)高度不稳定性;(2)催化效率极高;(3)高度特异性;(4)催化作用的可调节性;2.结构与功能(1)酶的化学组成单纯酶结合酶酶蛋白 + 辅助因子=全酶辅基结合紧密辅酶结合疏松(2)酶的活性中心指酶分子表面的能与底物结合并起催化反应的特定区域,该区域由酶的必需基团所组成。
酶的活性中心被占据或构象发生改变均可导致酶的催化效率下降或消失。
二、血浆(清)酶分类1.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发挥作用,其降低表示合成该酶的组织受损。
2.非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含量较低且无任何功能(1)外分泌酶来源于外分泌腺,其浓度与分泌的腺体功能有关(2)代谢酶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参与物质代谢;血清中大量出现时提示细胞受损;代谢酶分为:一般代谢酶器官特异性酶四、血清酶变化的病生机制过多细胞内酶生成过少变异K2 K1K3组织间隙血管内K4 K8抑制抑制酶激活酶激活变化变化K7 K5 K6图示说明:不同组织或器官中的酶进入血中的途径不同;不同的酶其清除方式不同;控制血清酶水平的因素:1.酶在细胞内的合成速度2.酶从细胞释入血清的速度取决于三个方面:细胞内外酶浓度差;酶蛋白分子量的大小;酶在细胞内的定位及存在形式;3.酶在细胞外间隙的分布和运送酶从胞内进入血液的途径:(1)直接进入血液(2)部分直接入血,部分进入组织间隙(3)经淋巴系统入血4.酶从血中清除的速度可用酶的半衰期表示*血清酶从血清中消失的速率因人不同,因酶而异,随疾病过程的不同时间而变化。
临床化学之诊断酶学
临床化学之诊断酶学在临床医学中,诊断酶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它为疾病的诊断、监测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酶作为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参与了各种生理和生化过程,其活性和含量的变化往往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酶是一种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在人体内,存在着数千种酶,它们分布在不同的组织和细胞中,执行着特定的生理功能。
当人体发生疾病时,细胞和组织受到损伤,酶会释放到血液、尿液或其他体液中,导致酶的活性或含量发生改变。
通过检测这些变化,医生可以推断出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病变的部位。
诊断酶学中常用的检测指标包括血清酶、尿液酶和同工酶等。
血清酶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酶,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等。
ALT 和 AST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当肝细胞受损时,它们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中 ALT 和 AST 的活性升高。
因此,ALT 和 AST 常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
CK 则主要存在于心肌、骨骼肌和脑组织中,当心肌梗死、肌肉损伤或脑卒中等疾病发生时,血清 CK 的活性会显著升高。
尿液酶的检测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主要存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当肾小管受到损伤时,尿液中 NAG 的活性会增加。
此外,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等在尿液中的变化也有助于诊断肾脏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化学反应,但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同工酶的检测在诊断疾病时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以乳酸脱氢酶(LDH)为例,它有五种同工酶,分别是 LDH1、LDH2、LDH3、LDH4 和 LDH5。
在心肌梗死时,血清中 LDH1 和 LDH2 的活性升高,而在肝脏疾病时,LDH5 的活性升高。
通过检测 LDH 同工酶的比例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区分不同的疾病。
除了上述常见的酶类,还有许多其他酶在诊断疾病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临床医学检验:诊断酶学知识学习
临床医学检验:诊断酶学知识学习1、填空题催化单一底物反应的某一酶的Km实际上是达到____________时的底物浓度。
正确答案:最大反应速度一半2、单选LD3的四聚体构成为()A.H4B.H3MC(江南博哥).H2M2D.HM3E.M4正确答案:C3、单选属于转氨酶的是()A.淀粉酶B.脂肪酶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D.酸性磷酸酶E.碱性磷酸酶正确答案:C4、判断题酶的活性国际单位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mol底物反应所需的酶量。
()正确答案:错5、单选下列哪一种酶用于辅助诊断有机磷中毒()A.ChEB.AMYC.ALPD.LPLE.ACP正确答案:A6、多选影响血清酶变异的生理因素有()A.性别B.年龄C.进食D.运动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 B, C, D7、判断题速率法测定酶活性浓度的时候一般不需设置样品空白。
()正确答案:对8、多选G6PD可用于测定()A.葡萄糖B.淀粉酶C.肌酸激酶D.乳酸脱氢酶E.脂肪酶正确答案:A, C9、名词解释血浆特异酶正确答案:主要指作为血浆蛋白的固有成分,在血浆中发挥特定的催化作用的酶。
10、多选下列代谢物与其酶法测定所用试剂的组合,错误的是()A.尿酸-尿酸酶-过氧化氢酶B.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尿素-尿素酶-谷氨酸脱氢酶D.甘油三酯-脂蛋白酶-甘油激酶E.胆固醇-胆固醇还原酶-过氧化物酶正确答案:B, D, E11、配伍题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的酶是()属水解酶类的酶是() A.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B.肌酸激酶C.乳酸脱氢酶D.碱性磷酸酶E.γ-谷氨酰基转移酶正确答案:A,D12、单选ACP含量最多的人体组织是()A.前列腺B.血小板C.肾脏D.肝脏E.骨骼正确答案:A13、单选肝脏疾病患者下列哪一项生化指标不正确()A.ALT升高B.AST升高C.ALP升高D.CHE升高E.γ-GT升高正确答案:D14、单选速率法测定酶活性浓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物的堆积对反应的影响较大B.一般不需设置样品空白C.不需设防止底物耗尽的参数D.测定结果不受温度影响E.需要添加其他呈色试剂正确答案:B15、单选AMI时,最先增高的酶是()A.CKB.ALTC.ASTD.LDE.α-HBD正确答案:A16、填空题LD催化的是一个可逆反应,使平衡倾向乳酸生成丙酮酸的条件是_______和高浓度的NAD。
1诊断酶学
诊断酶学一、血清酶(一)血清酶的分类1.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发挥特定催化作用的酶。
如胆碱酯酶、脂蛋白脂肪酶、铜氧化酶等。
大多数在肝内合成。
血浆特异酶活性的改变,除了反映血液功能外,还反映来源器官的功能。
2.非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浓度很低,且无功能。
(1)分泌酶:来源于外分泌腺的酶。
如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等。
血液中分泌酶以失活状态存在,不发生催化作用。
在血液中的浓度和其分泌腺体的功能活动和疾病有关,例如,急性胰腺炎时,血淀粉酶就会升高。
(2)代谢酶(细胞酶):在细胞内发挥催化功能的酶。
正常时这些酶存在于组织细胞中,血浆中酶活性很低。
细胞内、外浓度差异悬殊。
当酶来源的组织细胞发生病变,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细胞坏死时,细胞内酶大量进入血浆,导致血浆酶活性显著增高。
其下降的临床意义很少。
这一类酶较多,如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它们在肝病、心脏病时都可能出现变化。
(二)血清酶生理变异及其病理生理机制1.血清酶生理变异(1)性别:CK和GGT都是男性高于女性。
(2)年龄:碱性磷酸酶(与骨生长发育相关)。
(3)进食:酗酒可引起γ-GGT明显升高。
(4)运动:剧烈运动可引起血清中多种酶升高,如CK、LD、AST等。
(5)妊娠与分娩:妊娠时ALP升高,分娩时可能有CK、CK-BB、LD升高。
2.血清酶病理改变机制:(1)酶合成异常:血浆特异酶大多数是在肝合成,当肝功能障碍时酶浓度常下降。
如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在有肝功能障碍时可能下降。
由于酶基因变异也可引起特定酶减少或消失,如肝-豆状核综合征患者血中铜氧化酶活性可明显下降。
如有骨细胞增生时,血中ALP可上升。
(2)细胞酶的释放:是疾病时大多数血清酶增高的主要机制,影响细胞酶释放的主要原因有:1)细胞内、外酶浓度的差异;2)酶在细胞内的定位和存在的形式;3)酶蛋白分子量的大小:酶释放的速度和分子量成反比。
例如LD分子量大于CK,而当有心肌梗死时,LD在血液中升高的时间就晚于CK。
第五章诊断酶学 - 酶活性浓度的测定技术
ALT双试剂法测定中,首先使血清与缺
此时反应的方向少由αN-酮A戊DH二转酸的变底为物N溶A液D混,合随,反37应°进C保行,A 应随之而下降,通过温检5m测,反将应样产品中物所A含在的34内0源nm性处α-酮A的酸消变化速 率,可以检测指示酶耗反完应。。然后再加入α-酮戊二酸启动ALT
即POD催化下, H2O2氧化芳香族胺色素原生成有色色 素,此类色素原供氢体包括:OT、DAB、ODA、TMB。
34
2. NAD(P)+或NAD(P)H偶联的脱氢酶及其指示反应
许多氧化还原反应,尤其是作为工具酶如LD、GLD、 G6PD等参与时,常将底物的H去除后传递给NAD (P)+形成 NAD(P)H。借助NAD(P)H340nm处特征性的光吸收,借此用 分光光度法检测。
通过测定被加速化学反
应的反应速率,来间接
反映酶的浓度
S
E
P
E+S
ES
E+P
V=
ds dt
或
V=
dp dt
14
3. 酶活性浓度
即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用 酶促反应中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 的生成量来计算。
注意:只有当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仅与 [E] 成正比,而不受其它因素影响时,即在酶促 反应的零级期,才能根据酶所催化的化学反 应速率来确切表示酶活性浓度的大小。
A Ex B Ei P
始发反应
指示反应 辅助酶
A Ex B Ea C Ei P
辅助反应
被测酶 始发反应 指示反应 指示酶 辅助酶 辅助反应 酶偶联体系
临床医学检验:诊断酶学(题库版)
临床医学检验:诊断酶学(题库版)1、单选不需镁离子作激活剂的酶是()A.ALPB.G6PDC.CKD.ASTE.LD正确答案:E2、多选CK存在于()A.红细胞B.肝C.脑组织D.骨骼肌E.心肌(江南博哥)正确答案:C, D, E3、填空题催化单一底物反应的某一酶的Km实际上是达到____________时的底物浓度。
正确答案:最大反应速度一半4、单选临床以往常用来诊断前列腺疾病的酶学指标是()A.AMYB.ASTC.ACPD.ALPE.ALT正确答案:C5、单选AMI时,最先增高的酶是()A.CKB.ALTC.ASTD.LDE.α-HBD正确答案:A6、判断题低温下LDH酶活性会失活,所以测LDH的标本不适宜长时存放冰箱中。
()正确答案:对7、单选α-HBD测定实际反映的是下列哪两种LD同工酶的活性之和() A.LD3和LD4B.LD1和LD2C.LD2和LD3D.LD4和LD2E.LD4和LD5正确答案:B8、单选ACP含量最多的人体组织是()A.前列腺B.血小板C.肾脏D.肝脏E.骨骼正确答案:A9、判断题由于生理原因成人ALP含量明显高于儿童。
()正确答案:错10、配伍题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酶是()多用于肝脏疾患诊断的酶是()多用于胰腺炎诊断的酶是()A.CK和CK-MBB.ALP和AMYC.ALT和ASTD.AST和AMYE.AMY和LPS正确答案:A,C,E11、多选CK的变异体主要是指()A.CK-BBB.巨CKC.CK-MBD.CK-MME.巨CK正确答案:B, E12、名词解释酶胆分离正确答案:重症肝炎时血中ALT常逐渐下降,而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出现所谓“酶胆分离”现象,是肝坏死的前兆。
13、名词解释血浆特异酶正确答案:主要指作为血浆蛋白的固有成分,在血浆中发挥特定的催化作用的酶。
14、单选目前国内外应用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AST所选测定波长为() A.405nmB.450nmC.280nmE.630nm正确答案:D15、问答题在进行代谢物酶促终点法测定的实验设计时,主要应考虑哪些问题?正确答案:主要有下述6个方面:(1)所用工具酶的特异性正是因为酶作用具有特异性,所以复杂的生物样品不经分离就可以对其中特定成分进行定量检测,而不受其他物质的干扰。
诊断酶学
广泛利用酶诊断的原因
1.酶活力的变化早于临床体征或其 他诊断指标; 2.测定酶活力的方法灵敏度、准确 性较好。
诊断酶学的作用:
各种疾病的诊断、预后和随访观察
血清酶的选择原则:
可靠、可行的测定方法 特异性、灵敏度高——明确诊断和早期诊 断
第八节 临床常用血清酶、同工酶及 亚型
Ⅰ.肝细胞损伤的酶类
2. -谷氨酰转肽酶(-GT) 胆管梗阻的指标,灵敏度及阳性率优于ALP 3. 5'-核苷酸酶(5'-NT)
Ⅲ. 肝纤维化的酶——单氨氧化酶(MAO) 一类存在于肝肾等组织的线粒体中; 一类存在于结缔组织,与原胶原分子聚合 成胶原纤维有关。
Ⅳ. 心肌梗死的血清酶
⒈ AST、LD和CK的比较
(二)酶的分类与编号 1.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s) 2.转移酶(transferases) 3.水解酶(hydrolases) 4.裂合酶或裂解酶(lyases) 5.异构酶(isomerases) 6.合成酶或连接酶(synthetases or ligases)
4个数字分类酶编号 E、C、2,7,1,1 国际酶学委员会 类 亚类 亚亚类 亚亚类中 的排号
诊断酶学
诊断酶学的发展简史
1908年测尿AMY活力——诊断急性胰腺炎; 30年代ALP用于诊断骨骼疾病和肝脏疾病; 50年代用分光光度法建立连续监测酶活性方法
使诊断酶学有了飞跃发展; 70年代初,逐步将注意力集中到同工酶测定上; 随着免疫学和技术方法的进展,用抗原抗体反 应有可能直接测定微量的酶蛋白。
第一节 酶的概念与特征
一、酶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一)酶的本质与特性 由活细胞产生的可在细胞内外起催化 作用的蛋白质。 (生物催化剂) Enzymes are proteins that have catalytic properties owing to their powers of specific activation of their substrates.
临床免疫学检验-第五章-诊断酶学
(二)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
偶联反应中存在几个时相:
①预孵育期: ②延滞期: ③稳态期:
酶偶联法测定ALT的吸光度变化
米-曼氏方程
• Michaelis 和Menten提出的酶作用的中间产物学说
E+S
K1 K2
ES K3
E+P
1913年提出了著名的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 的
方程式,即米-曼氏方程(Michaelis-Menten equation):
酶 ALT AST ALP
ACP LD CK γ-GT
AMY LPS ChE#
方法 连续监测法 底物中含磷酸吡哆醛
底物中不含磷酸吡哆醛 连续监测法 底物中含磷酸吡哆醛
底物中不含磷酸吡哆醛 连续监测法(磷酸对硝基苯酚法)
比色法(磷酸麝香草酚法) 连续监测法 L→P,即LD-L法
P→L,即LD-P法 连续监测法(酶偶联法)
(三)干扰因素
1. 其他酶和物质的干扰 2. 酶的污染 3. 非酶反应 4. 分析容器的污染 5. 沉淀形成
(四)血清酶活性浓度测定的条件的优化
1.方法选择 尽可能采用连续监测法;尽量减少操作步骤。 2.仪器和设备 明确规定仪器和设备的各种性能规范。 3.试剂 化学试剂必须具有一定纯度;试验用水最好是纯水或双蒸水。 4.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的设置
参考区间 男:≤45U/L;女:≤34U/L* 5~40U/L 男:≤35U/L;女:≤33U/L* 8~40U/L 1~12岁<500U/L; 男:12~15岁<750U/L,
>25岁40~150U/L; 女:>15岁40~150U/L 0.5~1.9U/L ≤252U/L* 200~380U/L 男:≤169U/L;女:≤143U/L*
临床化学之诊断酶学
临床化学之诊断酶学在现代医学的诊断领域中,诊断酶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就像是一位默默工作的“侦探”,通过对人体内各种酶的检测和分析,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酶,是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它们参与了生命活动中的各种化学反应,从新陈代谢到细胞信号传导,从免疫反应到基因表达调控。
而在临床化学中,我们关注的是那些在疾病状态下会发生显著变化的酶。
当身体出现异常时,细胞的损伤、代谢的紊乱或者器官的功能障碍,都可能导致酶的释放、合成或者活性的改变。
这些变化可以在血液、尿液、脑脊液等体液中被检测到。
例如,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细胞受损,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会大量释放入血,通过检测血液中这两种酶的活性升高,医生就能快速判断可能是胰腺出了问题。
诊断酶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酶的活性。
酶活性的测定是评估酶功能的关键指标。
常用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电化学法等。
以分光光度法为例,它基于酶催化反应中底物或产物的吸光度变化来定量酶活性。
比如,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时,利用其催化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和丙酮酸的反应,通过检测反应中丙酮酸的生成量来计算 ALT 的活性。
不同的疾病往往与特定的酶的变化相关。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在发病后的几个小时内,心肌细胞中的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CKMB 会迅速释放入血,其活性升高的时间和幅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因此,检测 CKMB 对于早期诊断心肌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肝脏疾病也是诊断酶学的重要应用领域。
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当肝脏受损时,这两种酶会释放入血,导致血液中酶活性升高。
不过,ALT 在肝脏疾病中的特异性相对较高,而 AST 不仅在肝脏疾病中升高,在心肌梗死、肌肉疾病等情况下也可能升高。
除了上述常见的疾病,酶学诊断在肿瘤、血液病、骨骼疾病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会升高;在骨代谢疾病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酶类检验在临术诊断上的应用
酶类检验在临术诊断上的应用血清酶学检验很早就用于临床。
如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血清与尿中淀粉酶活性增高。
30年代有人报导,测定血清中脂酶和硷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有助于胰腺炎和骨骼疾病的诊断。
50年代以后,发展成为应用血清酶活性测定作为监测细胞、器官损伤及肿瘤生长的指标,使临床化学检验范围又扩大,目前已发展形成诊断酶学,对于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酶学上研究人员1954年报告,心肌梗塞与肝脏病人血清AST活性升高。
研究证明,由于细胞受损,细胞内酶释放入血液,这加速了疾病与体液酶浓度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
目前已有百余种酶应用于临床诊断其中有三十余种酶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
1 酶的特性及分布1.1酶作为生物学上的催化剂,存在于血清、血浆、分泌物和组织液中。
酶检测可用于临术诊断在较低活化能下,只需少量的酶就能发生化学反应。
酶具有反应的专一性,专一的酶仅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酶的特性决定了相应底物的专一性,酶仅能使专一的底物或底物群转变成反应产物。
1.2血清酶来自于进入血浆的组织或分泌物。
组织酶来源于细胞的代谢过程。
正常组织酶合成和分泌增强、组织损伤的情况下,导致了血清的活性增加,原因是组织细胞内酶的数量和活性增加引起的。
酶的诱导作用使组织细胞酶的合成增加。
肝细胞在乙醇、巴比妥英钠的化学刺激下GGT合成增高。
1.3肾脏是血清中低分子量酶的重要排泄途径,如a-淀粉酶。
大部分的酶首先在血浆中灭活,然后通过受体介导的细胞内摄作用吸收入网状内皮的细胞系统内。
酶再被分解为可重新利用的多肽和氨基酸。
大部分半衰期在24~48小时。
1.4酶的活动检测通常用的方法是动力学测定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单位时间内指示剂的吸光度的变化来测定酶的催化的反应速度。
提供酶的最大反应速度,即提供过量的底物和辅酶,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与酶活性是成比例的。
2 诊断酶学检测的意义2.1血清中及其他体液中的酶浓度测定,可为临术医生提供极为有诊断意义的资料。
第六章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一)合成异常
合成减少
肝损害导致合成酶的能力受损 (ChE、LCAT)
酶基因变异引起酶合成减少 (铜氧化酶)
合成增多
增生性疾病(骨骼疾病,ALP) 恶性肿瘤(前列腺癌,ACP) 酶的诱导作用(乙醇,γ-GT)
(二)酶释放增加
酶从病变(或损伤)细胞中释放增加是疾病时大多数 血清酶增高的主要机制。研究表明,炎症、缺血/缺氧、 能源供应缺乏、坏死和创伤等是细胞释放大分子酶蛋白 的重要原因。细胞酶的释放量还受下述一些因素影响:
名称
血浆特异酶
非血浆特异酶
细胞酶 外分泌酶
一般代谢酶 组织专一酶
来源 种类
肝
消化腺或其 各组织器官 肝 (有器
它外分泌腺 (无器官专 官专一性)
一性)
凝血酶原、Ⅹ因 胰淀粉酶、 LDH、
OCT等
子、Ⅻ因子、纤 胰脂肪酶、 AST、ALT、
溶酶原、ChE、 胰蛋白酶、 CK、MDH
CER、LCAT、脂 ACP、ALP 等
活性U/L A / min106 Vt
b
Vs
k 106 Vt
b Vs
(三)连续监测法的方法设计
色素原底物
ALP、ALP、GGT、 GPDA、AMS、AFU
连
LD、G6PD、HBDH、
续
NAD(P)H系统 AD、SD、GLD、ALT、
监
AST、CK 、ADA
测
法
过氧化物酶系统 LPS、ADA、 5’-NT
第六章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第一节 诊断酶学基础
• 临床表现: (1)老年女性,反复上腹部疼痛10余年。 (2)患者10余年前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无放射痛,疼 痛可自行缓解,伴有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腹胀、腹泻,上 述症状反复发作。 (3)体征:T 37.0 ℃,P 70 次/分,R 16 次/分,BP 135/85 mmH 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合作,自动体位,巩膜及全身皮肤无 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侧呼吸运动正常,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 70 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 音,腹部体征见专科情况,肛门外生殖器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生 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专科情况: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 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及蜘蛛痣,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 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扪及,Murphy征阴性,肝区及双肾区无叩痛, 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腹部彩超示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并肝内、外血管扩张, 胆囊结石并胆囊炎,脂肪肝,老年性子宫。
【检验医学】诊断酶学与血清酶检测
三、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5. 激活剂与抑制剂 ➢ 使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
称为酶的激活剂。 ➢ 凡能使酶催化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
16
三、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1. 酶浓度 ➢当底物浓度远大于酶浓度时,酶促反应 随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既反应速率与 酶浓度变化呈正比关系。 ➢在病理情况下,当酶浓度过高时,底物 过早地转化为产物,影响酶活性测定, 应将标本进行适当稀释后再测定。
17
三、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2. 底物种类与浓度 ➢ 选择有较高诊断价值的底物。 ➢ 对于可作用于多种底物、专一性不强的酶,须根
式中v代表反应速率、Vmax代表最大反应速率、[S] 代表底物浓度、Km 为米氏常数。
11
二、Km与Vmax
1. 米氏常数 ➢ 当v = ½ Vmax 时
Km=[S] ➢ 含义:反应速度为最
大反应速度一半时, 底物的浓度。
12
二、Km与Vmax
2.Vmax的应用
➢ Vmax指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率,与酶的浓度呈 正比。
据需要选择Km最小的最适底物。 ➢ 对于底物专一性强的酶,如其催化的反应为可逆
反应,则须选择速度较快的正向或负向反应。 ➢ 临床酶学测定时应给予充分的底物浓度。常规测
定酶活性的底物浓度应为Km的10~20倍。
18
三、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3. 温度 ➢ 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常用温度系数Q10表示,
即温度每升高100C ,化学反应速率可增加1~2倍。 ➢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人体大多数
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5
第一节 概述 一、酶的本质、特性、结构与功能
1.酶的本质与特性 ➢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 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浓度 (一) 连续监测法的种类
1.直接法:在不终止酶促反应下,直接测定
反应体系中底物或产物理化特性的变化如吸 光度、荧光、旋光性、pH等,计算酶活性浓 度。 分光光度法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一种
2.间接法: 1)在原来反应体系中加入一些试剂,只和 酶反应物迅速作用,产生可被仪器检出的物 质变化,但同时不和酶作用,也不影响酶活 性。例:是血清ChE的丁酰硫代胆碱测定法。 2)酶偶联法:应用最多,最广泛的,即 在原反应体系中加入另一些酶试剂,所进行 的酶促反应和被测酶反应偶联起来。
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反应条件的选择
(一)酶浓度 病理情况下,酶浓度过高时,底物过早且过多 被消耗,影响酶活性测定。
(二) 底物的种类和浓度
研究酶的生理作用时,一般选择Km最小的最 适底物。 临床酶学测定时,先考虑有较高诊断价值的 底物。 一般酶测定时底物浓度最好为Km的10-20倍。
(二)酶偶联反应
最简单 (单底物反应只有一个工具酶)模式
为:
被测定酶(Ex)催化的反应称始发反应;产
生被检测物质产物C(如NADH)的反应称为指示
反应,相应的偶联酶(第二个酶)酶称指示酶 (Ei)。
(三)干扰因素
1.其他酶和物质的干扰: 2.酶的污染:因试剂用酶多从动物组织或细 菌Biblioteka 提取,易污染其他酶,如不除去将引起
重症肝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仅轻 度增高,临终时明显下降,但胆红素进行性升 高,即 “胆酶分离”。
非血浆特异酶,只要有少量细胞受损伤,
酶从细胞中释出,血液中酶明显升高。
2.酶的相对分子量:
各种酶从胞内释出的速度与酶的相对分 子量成反比。 3.酶的组织分布: 如临床常用的AST、ALT和CK三种酶分别
以心、肝和骨骼肌含量最丰富。
含酶量高且血流丰富的组织器官,病变时可
引起血清酶活性变化。
4.酶在细胞内的定位和存在形式:
定量测定。
间接法:将样品中无放射性的酶蛋白与放射
性标记的标准酶共同对有限量的抗体进行竞
争,根据其竞争程度来定量样品中的酶蛋白
量。
两种表示结果:
1)用酶活性浓度单位:U/L;
2)用质量浓度单位,:直接用ng/ml或pg/L报告。 临床医生应注意报告方式不同所带来的差异。
(二) 免疫化学测定的优缺点
2)测定酶的总活性和各同工酶或亚型组分的
活性。
电泳法注意事项: 用电泳法进行同工酶分析时,如显示的区带数与同 工酶数不一致时,要注意巨分子酶的存在。
原因主要有:
① 酶与免疫球蛋白形成的复合物; ② 酶与其他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 ③ 酶亚基或酶分子之间形成的聚合物,如CK-Mt聚合 物、LD亚基自身聚合等。
2.合成增多:
增生性疾病,如骨骼疾病时,因成骨细胞增
生,合成分泌更多的ALP。
恶性肿瘤,肿瘤细胞中酶的合成增加,如前 列腺癌细胞产生大量ACP。 酶的诱导作用,如巴比妥类、乙醇药物可诱 导肝γ-GT的合成,血清中的酶活性随之增 高。
(二) 酶释放增加
细胞酶的释放的影响因素: 1.细胞内外酶浓度的差异: 如肝细胞内LD大于细胞外液的3000倍以 上,红细胞中此酶亦大于血浆的200倍。
如临床症状不明显,血清酶活性不正常但临床表 现不典型,同工酶图谱异常时要警惕血清中有无巨分 子酶。
色谱法 常用柱色谱,方法费时繁琐,不适合临床同工酶常规 检测。 免疫分析法 同工酶的免疫化学性质也不同。 利用纯化的同工酶免疫动物制备特异性的抗血清。
抗原决定簇不同的同工酶可用特异的免疫反应来识别。
应用较多的免疫分析法有免疫抑制法、免疫沉淀法等。
一、概 述
正常人血中大部分酶一般在pg到ng水平。 常用的酶学测定方法: “酶活性浓度”。 按监测方法分类分为:量气法、分光光度法、 荧光法和放射性核素法、电极法和其他方法。 以分光光度法最为常用。
分光光度法:
50年代起采用
最大优点:扩大了测定范围,波长范围更宽。
结合工具酶的偶联反应,应用NAD(P)H和NAD(P)+吸
许多因素可引起人血清中某些酶浓度的生理性变化。 如性别、年龄、饮食、锻炼或日周期节律、人 种、地理及其他环境因素等。 应注意生理差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性别:无差异,少数酶如CK、GGT,男>女。
2、年龄:血清中有些酶的活性常随年龄而变化。 例:CK、LD;年龄引起酶变化最明显的酶是ALP。 3、进食:不受饮食影响,故不必空腹采血。 高脂、高糖饮食后血清ALP活性升高。
测定误差。
3.非酶反应: 4.分析容器的污染: 5.沉淀形成:
四、工具酶
在酶学分析中作为试剂用于测定化合物浓度或酶活 性浓度的酶。 常使用酶偶联体系测定,指示酶和辅助酶作为反应 系统中的试剂。 (一)常用工具酶及其质量要求 常用工具酶多为氧化还原酶类 工具酶纯度不必求过高,才能降低作为试剂的成本。 但减少或避免干扰测定的副反应。
① 外分泌酶:来源于消化腺或其他外分泌腺的酶。
如胰淀粉酶、胰蛋白酶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等。
在血液中含量与相应的分泌腺的功能及疾病有关。
② 细胞酶:存在于各组织细胞中进行代谢的酶类。
随着细胞的新陈代谢,有少量酶释入血液。
只有小部分来源于特定组织,有器官专一性。
二、血清酶的去路
1.血清酶的半寿期:酶失活至原来活性一半 时所需时间称为酶的半寿期(T1/2)。 代表酶从血中清除的快慢。
缺点:无法知道整个酶促反应中是否都是零级反 应。
2.连续监测法:
连续测定酶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或底 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多点数据,求出酶反 应初速度,间接计算酶活性浓度。 优点:方法简单,可将多点的测定结果连接 成线,容易找到成直线的区段,观察到是否 偏离零级反应,因而可选择线性反应期来计 算酶活性,不需终止反应。
同工酶及其亚型测定
一、概
念
同工酶:催化功能相同而结构不同的一类酶。
同工酶是同一种属中由不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所 编码的多肽链单体、纯聚体或杂化体。
“亚型”,也称为同工型:某些酶或同工酶从 组织进入体液后,进一步变化为数个不同类型。
由于翻译后修饰的差异所形成的多种形 式的一类酶。
二、分析方法
临床同工酶的分析: 1)分离出某酶的各同工酶组分;
收光谱差异建立的测定各种脱氢酶活性浓度的方法,
可应用于各种血清酶活性的测定。
自动生物化学仪和配套用试剂盒。
荧光法和放射性核素法:
荧光法或放射性核素法灵敏度较高,适用酶
浓度很低的标本。
通过荧光光度计测定,根据荧光强弱的变化
换算出酶的活性。
例:还原型的NAD(P)H有强烈的荧光, 所有以NAD(P)+为辅酶的氧化还原酶类均可用 荧光法进行测定。
测定酶活性推荐3种温度;如250C,30℃和37℃。 我国推荐温度为37℃。 酶制剂应保存在冰箱中,取出后应恢复至室温 立即应用,以免发生变性。
(五) 激活剂与抑制剂
临床酶学测定中广泛应用金属离子等激活剂
来提高测定的灵敏度。
在设计和选择酶测定方法时,应避免抑制剂 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如脲酶测定,先通过透析、凝胶色谱或 超滤等方法将尿中一些小分子抑制剂与酶分 开。
(2) 肌酶谱:用于对骨骼肌疾病的诊断和监护。可供
选择的酶有CK、LD、AST及其各自同工酶。若能再加
CK-MM亚型则更为理想。
(3)肝酶谱:用来判断有无肝实质细胞损伤、肝内外
胆汁淤积等肝胆疾病。
(4)肿瘤酶谱:具有器官特异性的有ACP及其同工酶、 ALP及其同工酶、γ-GT及其同工酶、AFU、AMY及其同
(二)工具酶参与的指示反应
最常用两类分光光度法:
1)利用较高特异性的氧化酶产生过氧化氢
(H202),再加氧化发色剂比色;
2)利用氧化-还原酶反应使其连接到NAD(P)
-NAD(P)H的正/逆反应后,直接通过分光光 度法或其他方法测定NAD(P)H的变化量。
六、酶活性浓度的单位
(一)酶活性单位
惯用单位,国际单位, Katal单位
工酶、LPS等;非器官特异性的有ALT、CK同工酶、
ALD同工酶、LD同工酶等。
(5)胰酶谱: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有AMY及其同工酶等。
一、转氨酶(ALT,AST)及其同工酶
AST同工酶:细胞质(ASTs)、线粒体(ASTm); ALT同工酶:细胞质(ALTs)、线粒体(ALTm); 组织分布: AST含量:心 > 肝 > 骨骼肌 > 肾。
二、酶活性浓度的测定
按反应时间将酶活性浓度测定方法进行分类,可分 为:定时法、连续监测法。
1.定时法:
早期测定酶活性浓度的方法
测定一段这段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
量,计算酶促反应平均速度。
优点:比较简单,因测定时酶促反应已终止,故
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无需保温设备,显色剂的选择
也不考虑对酶活性的影响。
血 清 酶
一、血清酶的来源
1、血浆特异酶:作为血浆蛋白的固有成分,
在血浆中发挥特定的催化作用的酶。
如与凝血、纤溶有关的酶等。以酶原形式分 泌入血。 多数在肝脏合成,肝功能减退时,血浆中这 些酶活性降低。 另外:ChE、铜氧化酶(铜蓝蛋白)、卵磷脂胆 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和脂蛋白酯酶等。
2、非血浆特异酶:
2.血清酶的失活和排泄:
酶主要是在血管内失活或分解的。
三、血清酶变化的病理机制 (一) 酶合成异常
1.合成减少:
肝损害时,如:血清中ChE常和清蛋白的浓度相平行;
肝病时因LCAT合成的减少而使血清中该酶浓度降低,
并且比血清清蛋白的减少更为灵敏。
酶基因变异,如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中铜氧化酶
可明显下降。
临床常用血清酶、同工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