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在中国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上的女权思想

中国历史上的女权思想

中国历史上的女权思想自古以来,中国社会一直是男性主导的社会,女性地位较低,鲜有机会被重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优秀的女性开始崭露头角,引领了中国历史上的女权思想。

一、汉武帝改革开启女性解放的先河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改革最为彻底的一位皇帝,他也是女权思想的重要推动者。

汉武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让女性享有选秀、嫁娶、继承和离婚的平等权利。

他还建立了贤良淑女的观念,强调女性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被视为家庭或财产的一部分。

这些改革开启了女性解放的先河,也促进了女性在文化和知识方面的发展。

二、中国历史上的女性文化名人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出色的女性文化名人,她们被视为女权思想的重要代表。

其中包括诗人李清照、词人李清照、小说家蒲松龄、女画家齐白石等等。

她们不仅在文化领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同时也在思想上对女性权利与地位的认知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表达,促进了女性文化的发展和崛起。

三、女性地位的改革与提升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的改革与提升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唐代的武则天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文化改革,提升了女性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宋代的朱熹则建立了“旧学家”思想,强调女性应该受到教育和培养,进一步推进了女性教育的发展。

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女权运动也逐渐走上了正轨。

中国女权运动的第一波潮流发生在20世纪初,此时女性社会地位低下,丧失了很多权力。

女权主义的分子希望通过宣传,引发人们的关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女性权益的问题,推进女权主义的发展。

第二波女权运动发生在21世纪初,此时,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女性觉醒意识增强,具有更高的争取权利的意识和能力。

总体上来看,中国历史上的女权思想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女性的地位和权益逐步提升。

而今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女权的问题仍然是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女权主义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

女权主义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

女权主义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女权主义是一种旨在争取和维护女性平等权利的运动和思想体系,它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中国,女权主义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进。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状两个方面来介绍女权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一、历史早在清朝晚期,中国的新妇女运动就开始兴起。

在这个时期,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呼吁妇女的平等权利。

毛泽东也曾经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带动了妇女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热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也于1950年正式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针对妇女权益保障的法律。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女性被迫放弃了个人追求和自由意志。

直到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才逐渐走上正轨。

1980年代后期,中国的女权主义再次开始崛起,呼吁消除性别歧视,争取性别平等。

二、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权主义的实践和思想在中国越来越广泛。

从职场到家庭,从公共空间到网络社交,许多领域都出现了女性的发声和行动。

在职场上,女性的就业机会和薪资待遇逐渐得到了改善。

尤其在高科技和互联网领域,女性的比例也有明显提高。

女性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公司高管和董事会成员,不断推动着职业平等和晋升机会。

同时,一些女性也开始探讨工作与家庭平衡的问题,呼吁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平衡。

在公共空间方面,女性也开始在社会议程中发声。

多年以来,一些女性主义者一直在批评中国的性别歧视和暴力行为。

比如,中国社会公众开始讨论女性遭受性骚扰和性侵害的现象,呼吁更多的法律改革和社会教育。

在网络社交中,女性也开始探讨更多关于性别平等和自由的话题,形成了更加庞大的女性权益论述空间。

总之,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中,女权主义的发展有着复杂的进程和多样的变化。

当前,尽管许多问题仍然存在,女性权益的保护和争取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而女权主义的倡导也在悄然地影响着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形态。

中国女权发展的历史趋势

中国女权发展的历史趋势

中国女权发展的历史趋势
中国女权发展的历史趋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新文化运动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女权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相连。

女性开始反对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提倡婚姻自由、妇女教育和女性解放。

一些先驱女性如宋庆龄、胡适等成为女权运动的代表人物。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至1976年):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阶段。

妇女解放成为共产的政策目标之一,女性地位有了显著提升。

妇女开始参与政治、工作和教育等领域,建立了一系列有利于女性发展和平等的法律和政策。

3. 改革开放以来的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女性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女性开始广泛参与到经济生活中,妇女就业率逐步提高。

同时,在婚姻、家庭和社会等方面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如家庭暴力、职场性别歧视等。

女权运动也逐渐崛起,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认同成为重要趋势,女性组织和社群不断壮大。

4. 当代社会(21世纪至今):近年来,女权运动在中国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女性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女性通过网络平台表达对性别平等的关注和呼声。

一些女性权益保护组织和行动
者积极推动性别平等议题的讨论和行动,促进了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认知。

虽然中国女权发展的历史趋势整体上呈现出逐步提高的态势,但仍然存在很多挑战和困难,如性别歧视、家庭暴力、职场平等等问题。

在未来,中国女权运动有望继续发展,争取更为广泛和有力的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

中国本土女权主义的异化与建构

中国本土女权主义的异化与建构

中国本土女权主义的异化与建构女权主义作为一股全球性的社会运动,始终致力于追求女性的平等与权益。

在中国,本土女权主义也逐渐崛起,但其发展过程却呈现出异化与建构的双重特征。

本文将对中国本土女权主义的异化与建构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这一领域的人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中国本土女权主义是指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致力于维护女性权益、推动性别平等的社会运动和实践。

随着全球女权主义的不断发展,中国本土女权主义也逐步兴起,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

虽然中国法律中有关女性的规定逐渐增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女性在就业、教育和晋升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常常受到歧视和侵犯,体现出法律制度的异化。

受传统社会文化影响,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并不平等。

家庭角色和社会期待的异化导致女性在承担更多家庭责任的同时,难以充分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从而限制了女性权益的保障和实现。

为保障女性权益,中国政府逐步完善了有关女性的法律制度。

例如,反家庭暴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严格惩处侵害女性案件等司法实践的加强,都是法律制度方面的建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性别平等的认识逐渐加深。

媒体、教育和民间组织等领域的力量也开始女性权益,推动女性参政议政、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实现了社会文化方面的建构。

中国本土女权主义的异化与建构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异化现象的存在激发了女权主义建构的需求。

对于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女权主义者提出了质疑和挑战,进而推动了相关制度的完善和观念的转变。

另一方面,建构的实践又有助于消解异化现象。

随着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的进步,女性在各方面的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和支持,进而减少了异化现象的发生。

中国本土女权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进程。

异化与建构并存的现象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本土女权主义的发展,我们需要更加异化现象,充分认识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加强女权主义建构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女权被世界女权组织除名真的吗

中国女权被世界女权组织除名真的吗

我国女权被世界女权组织除名真的吗1. 什么是女权主义?女权主义是指追求男女平等权利的一种社会运动和意识形态。

它关注女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和权利,以及如何消除性别歧视和不平等对待。

女权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认为性别不应成为决定一个人在社会中地位和权利的因素,女性应该拥有与男性相同的机会和权力。

2. 我国女权运动的发展在我国,女权主义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早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到现代的女性主义运动,我国的妇女不断为争取权利平等而奋斗。

特别是在近几十年中,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和倡导性别平等和女权主义。

3. 我国女权被世界女权组织除名的传闻近期,有关我国女权被世界女权组织除名的传闻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一消息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开来,引发了公众的热议。

有人表示对我国女权运动的倡导和努力感到失望,认为我国的女权运动在国际舞台上受到了排斥和边缘化。

然而,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这只是一个误解或者有关我国女权的偏见。

4. 我国女权运动的挑战我国女权运动在不同层面面临着许多挑战。

从法律层面来看,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来保护妇女权益,但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另外,社会观念和文化传统也是我国女权运动面临的重要挑战。

传统的家庭观念和性别角色观念使得女性在家庭和职场上往往受到不公平对待,这对我国女权运动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5. 我国女权运动的成就尽管面临重重挑战,我国女权运动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

女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社会对性别平等和女权主义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增加,这为我国女权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空间。

6. 个人观点和总结对于我国女权被世界女权组织除名一事,我认为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调查。

我国女权运动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成就。

未来,我希望我国的女权运动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重视,为妇女的权益争取更多的公平和正义。

一个“女权主义者”的汉朝

一个“女权主义者”的汉朝

一个“女权主义者”的汉朝【摘要】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女性地位的变迁在这个时期尤为明显。

女权主义思想在汉朝期间开始传播并逐渐发展,女权主义者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女性在汉朝的地位变迁,女权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发展,以及女性参与政治的案例。

同时还将分析女权主义者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其提出的理论。

文章将总结汉朝女权主义者的重要性,探讨他们对后世的影响,并反思女权主义在当代的意义。

汉朝女权主义者的思想为中国古代社会带来了新的启示,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而持久的。

【关键词】关键词:汉朝、女权主义者、女性地位、政治参与、影响力、理论、重要性、影响、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从206年前一个前后的时间段,是汉族的鼎盛时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中国汉族民族代表性和文化传承。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汉朝统一了中国的政治体系、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并确立了以后数千年的帝国制度。

在这个时期,女性的地位及权益在许多方面受到限制和剥夺,她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往往比较低下,没有过多的话语权和自主权,甚至在家庭中也是处于被动地位。

在这个背景下,女权主义思想在汉朝逐渐传播开来,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女性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开始呼吁平等和尊重。

有一些女性在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成为了汉朝女权主义者的代表,为推动女性权利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个背景下,汉朝女权主义者的出现和影响力变得尤为重要。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女权主义在汉朝的传播与发展,以及女性地位的变迁、参与政治的案例和女权主义者的理论。

1.2 历史背景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传统观念认为汉朝时期女性地位较低,受制于传统礼教和男权思想。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汉朝时期确实存在一些女权主义者,他们在当时的社会中大力倡导女性的权利和平等。

要了解汉朝女权主义者的背景和环境,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中国历史上的女权思潮与女性地位变迁

中国历史上的女权思潮与女性地位变迁

中国历史上的女权思潮与女性地位变迁女权主义是近代社会兴起的一种社会运动,主张平等对待男女性别、推动女性参与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争取女性的平权和解放。

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女权思潮的兴起,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女性地位的变迁。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中国历史上的女权思潮与女性地位的变化。

一、古代中国女权思潮的孕育在古代中国,封建思想深厚,女性地位低下,主要以贞良妇女为典范,强调女性的纯洁和服从。

然而,古代中国的女性并非完全没有争取权益的思潮。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孟子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观点,主张男女平等。

汉代贾谊的《女不器书》也批评了当时贞良思想对女性的束缚,呼吁解放女性。

这些思潮为后来的女权运动埋下了种子。

二、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女权思潮清代和民国时期,西方启蒙思想传入中国,女权主义开始在中国萌芽。

清代思想家严复在《梦梅录》中呼吁废除妇道人家制度,提倡男女平等。

康有为在《女续史演义》一书中探讨了儒家经典中的女性问题,并提出了妇女权益的呼声。

辛亥革命的爆发为中国女性争取权益提供了契机,许多知识分子积极参与政治,并为女性的平等权益发声。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女性地位的变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女性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于1950年颁布实施,废除了包办婚姻、封建家长权威等封建婚姻制度,保障了妇女和儿童的权益。

此后,中国政府加强对女性权益保护的立法工作,推动妇女参政议政,改善妇女的教育和就业条件,女性在社会和政治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近年来,女性地位的改善在中国持续发展。

《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的颁布实施,为妇女权益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社会对女性解放的认可度也逐渐提高,妇女参与各个领域的比例不断增加,女性在科技、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四、现代女权运动的挑战与机遇尽管女性地位在中国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女性在领导岗位和高薪职位上的比例较低,家庭和职业之间的平衡问题仍然突出。

中国的女权主义

中国的女权主义

现在的女人有个特点就是人生观的取舍带有非常浓重的功利色彩,既封建又现代,既大男人主义又女权主义。

1,结婚之前,她们要这要那,要房子要车子要票子,还要求男人得能干会赚钱,而自己能力如何无所谓(结婚以后也要求男人挣钱养家,而自己的收入自己留下来做零花)。

这实际上是继承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想把自己像一个富家大小姐那样风风光光的嫁出去,然后对方像养阔太太一样把自己养起来,而且对方既然要求自己“做对方家“的人,是把自己“拿“走了,那么对方当然还得付给自己家一大笔彩礼。

就好像买卖东西一样,这本质上是延续封建社会的传统。

2,结婚以后,又反过来了,放下了封建主义的幌子,开始挥动女权主义的大棒。

她们嫁到了男家,却三天两头往娘家跑,往外跑忙自己赚钱,赚了钱也不供给家用,而是留着自己零花;也不肯干家务,在家务上开始要求男女平等,甚至干脆把家里的家务都推给男方,声称自己是女性应该多受照顾,那些要求女性包办家务的行为是老封建。

离婚的时候,继续所谓女权思想,要求男方把房子车子孩子票子都给自己,声称这是现代社会出于所谓的“两性公平“地考虑。

这可真是怪了!她们到底奉行封建男权思想,还是奉行女权主义?如果她们奉行封建主义,可以。

她们可以要求大笔的彩礼,可以要求男方得有房子,但是同时她们既然嫁到了男家,那么就应该老老实实的把男家里里外外的家务全都承担起来,要服婆婆公公的管,甚至对男人娶二房的行为不能质疑,平时不能随便往娘家跑。

如果她们奉行现代的女权主义,要求男女平等,也可以。

加V:xbxy_yeege她们可以要求家务对等分配,可以要求离婚时候法院的照顾,但是结婚的时候她们就没资格要这要那,因为男女双方是平等的,谁也不欠谁的,没有谁就该为谁服务这一说。

男女平等,那么家务要对等,家庭的一切支出也应该对等,包括房子和车子的payment都应该双方对半承担。

女方没有理由要求男方就应该把一切支出都承担起来,而自己的收入自己独享,这是不公平的。

女权主义在中国

女权主义在中国

中国女权主义女权主义这个名词进入中国之后,早已经过改版再包装,Feminism的中国名字叫女性主义,四平八稳,中庸保守,忐忑不安,小心翼翼,生怕激怒男性。

如此翻译Feminism已经显示了女权主义在中国的起跑动作相当缓慢乏力,女性主义在中国行事如此谨慎,她们还是难逃被妖魔化的命运。

在不少人看来,它是性别斗争的代名词,即女性将男性打倒,确立自己的至尊地位,或是让男性都变得娘娘腔。

也有些人把女性主义看成是旨在培养贤妻良母的理论。

国内偏重于就事论事地谈论女性主义,而没有将它同更加宏观的社会背景结合起来。

女权思潮与整个社会思潮通常处于疏离状态。

不仅仅中国不少舆论和男性中心主义者机械地理解女权,就连女权主义激进派本身也非常机械地照搬理论到现实。

比如上个世纪七八年代,一些女权主义的激进派讲求所谓“胸前平等”,把男女的生理差异平等化,自然受到许多人的抵制。

而在家庭内部,激进派也机械地运用理论,甚至无故挑起两性战争。

实际上,这些都与女权主义者追求的男女平等目标相悖。

二十多年前,美国一些女权主义者就曾经组建了一些权力平行的、内部没有等级制的团体,结果这样的团体并不能有效地工作。

为了更好了解女权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我们首先要明白到底什么是女权主义?让我们来恢复它被妖魔化的本来面目。

这个词来自欧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场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最初它意味着妇女解放,“五四时期”传入中国,称为“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者一开始专注于追求男女平等,尤其是政治上的平等,这一目标在西方社会基本实现后,女性主义者发现女性仍与男性不完全平等,她们认识到这是性别权力的问题,女权主义演变为性别分析为主的理论研究,着力于分析男女为何不平等、男女的权力架构、如何消除这种不平等,等等。

女权主义在西方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

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等。

女性主义在中国

女性主义在中国

宋代女性地位没有想象那么低
• 直到南宋晚期 , ‘饿死事小 , 失节事大 ’的贞节观还没有被普遍 接受 , 整个社会对妇女改嫁问题的态度都是极为宽容的 • 宋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处于一个转折时期。一方面 , 社会上对妇女 再嫁持宽容态度 ,法律也允许妇女再嫁。另一方面 , 理学家和统治 者又极力想把封建的枷锁套在妇女身上 , 反对妇女再嫁。 • 理学产生于宋代 , 但在宋代还不像明清时期那样盛行 , 还在初兴阶 段 , 而且一个理论从提出到形成社会影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 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50年5月1日颁行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 1955年,贵州民主妇女联合会刊物发表了《在合作社内实行男女 同酬》的文章,毛泽东批:“建议各乡各社普遍照办”。之后, 毛泽东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 • 1959年3月7日一艘900匹马力港湾柴油机拖轮“妇女号”在黄浦 江下水,这是中国第一艘由妇女担任全部设计的船舶。 • 199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保护妇女权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 儿童保护法》正式颁布,从法律上确立了女性的地位。 • 1995年9月15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
• 引自 饶 军《“饿死事小 , 失节事大 ”的贞节观与宋朝妇女地位》
明清时期女性地位低下
这一时期主要是受文化的影响
统治阶级大肆鼓吹程朱理学,儒家重妇德、重贞节得到更广传播, 男尊女卑思想进一步加深,女性对于自己的婚姻没有自主选择的权 利。在很多情况下,女子的婚姻仍为父母或家族操控。甚至于被作 为一种商品来进行交换,并获得利益。从许多律法,如大明律和现 实来看。明清时代对于妇女的生活,婚姻自由的压制,达到了前所 未有的残酷程度,妇女的社会地位极为低下。但是在后期,随着明 清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个性解放,启蒙思想的影响和推动,在加上女 性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女子的心理状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对 其社会地位在将来的提升有极大的影响。

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史

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史

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史1. 前言女权主义是指通过争取平等地位和权益,反对性别歧视和压迫的一种社会运动和意识形态。

在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新文化运动,经历了各个时期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女权主义的历史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介绍。

2. 新文化运动时期:早期女权主义的萌芽中国女权主义的早期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

在这个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开始探讨妇女解放和性别平等的议题。

鲁迅、陈独秀等知名人士发表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文章,关注女性权益和社会地位的改善。

这为后来的女权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3. 第一、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女性解放的初步实现在第一、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女权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党和政府开始重视妇女解放问题,并积极推动一系列妇女权益的改革。

《妇女解放纲领》的颁布,带动了中国女权运动的发展。

女性开始参与到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妇女地位的提升成为时代的重要变革之一。

4. 文化大革命时期:女权主义的暂时停滞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动荡而混乱的时期。

随着政治运动的展开,女权主义的发展遭受到了重大挫折。

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的议题被压制,女性的地位和权益遭受到了打击。

然而,一些勇敢的女性仍然坚持追求自己的权益,他们的努力为中国女权主义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5. 改革开放时期:女权主义的复兴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女性解放和性别平等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女权主义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一系列女性权益保障法律的颁布实施为女性赋予了更多的权利和保障。

女权组织和倡导者通过网络和其他渠道的传播,进一步扩大了女权主义的影响力。

6. 当前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当前社会,中国女权主义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女性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中的地位和权益有了显著的提高,女性的参与度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性别歧视和父权制度的存在仍然对女权主义的发展构成着阻碍。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女权主义题材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女权主义题材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女权主义题材引言:近年来,女权主义话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当代文学中也不乏以女权主义为题材的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对女性的独特视角和叙述方式,探讨了女性在现实社会中面临的问题,并呼吁性别平等与女性自由。

本文将以几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为例,来探讨女权主义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表现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围城》:女性自主与传统压力的冲突《围城》是钱钟书的经典作品之一,通过男主角方鸿渐与两位女性的纠缠,展现了当时上海的传统观念对女性自主的压制。

方鸿渐娶了许茵和苏小姐两位不同类型的女性,却在两者之间徘徊不定。

许茵代表传统价值观下的女性角色,忍辱负重,全心全意为家庭与丈夫服务。

而苏小姐则追求自由与独立,拒绝成为家庭的牺牲品。

小说通过对两位女性的对比,揭示了当时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束缚,呼吁女性争取自己的权利与尊严。

二、《红高梁》:女性的苦难与无望命运杨显惠的《红高粱》以女主角祥子的经历为线索,刻画了女性在农村社会中的苦难和无望命运。

祥子从小就被陷入由男性主导的封建农村社会,她被迫接受包办婚姻和压抑的生活。

她还经历了家庭暴力和性侵的痛苦,在这一系列的打击下,她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小说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描述,揭示了农村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助与挣扎,以及对女性权益的呼吁。

三、《蛙》:家庭暴力与女性解放的斗争蔡骏的《蛙》以家庭暴力和女性解放为题材,通过女主角李银桥的经历,呈现了中国当代社会中一部分家庭的暴力现象。

小说中,李银桥的丈夫虐待她,她不断地忍耐和忍受,但最终她决定摆脱家庭暴力,寻求自己的自由。

通过李银桥的故事,小说对家庭暴力作出了深入的探讨,呼吁打破沉默,保护女性的权利。

结语: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女权主义题材作品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描绘和对性别关系的反思,探索了女性在社会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提倡性别平等与女性自由。

这些作品通过不同的叙述方式和独特的视角,深入研究了女性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对中国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女权主义

中国的女权主义

其实近两年关于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伸张,现代女性做得确实够多、也确实不错。

曾经轰动一时的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就是最好的例子。

中国的女权主义中国的女权主义,是指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体现女性自我精神与能量的一种女性思想、社会言论及政治协助行为。

想、社会言论及政治协助行为。

男女平等是女权主义最基本的目标,在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同时,女性还要注重自我的价值表现,展示女性的独特魅力,挖掘并发挥女性的社会力量,为社会各阶层女性的思想与行为解放而努力,要将全世界妇女的利益放在同一个起点,协助官方处理女性主义面临的问题。

构建中国特色女权理论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发展阶段不同于西方,不能用西方语境中的术语和理论直接和中国对应,关于女权主义,同样有一个中国化的问题。

在中国语境下,可以有女权,也可以强调尊重女权,但不可以上升为女权主义,因为中国的思维模式中,女权主义是和男权主义对应的,男权主义不对,女权主义同样不对。

真正和谐的男女关系是有区别的平等,有些事情侧重于男人更好,有些事情侧重于女人更好,根本就不存在绝对的平等,因为男女的确存在区别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在西方的思维中,往往采用矫枉过正的方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然后发现问题再纠正问题。

女权主义哲学概括起来,对各类共同关注的理论问题和对各种成功理论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如下十大方面:1.女性境遇的考察, 女权主义发现,女性在社会地下的地位和悲惨境遇,不是男性统治者所说的那样,不是天经地义的。

无论是女性的性别,或是女性的社会地位\身份和角色等,都是社会不平的的现实给与的.女性是被构造的,没有选择的权力和能力; 2.女性存在的缺失, 在研究中,人们发现,女性遍布存在于这个社会里,他们只是非存在的,是男性的附属者和屈从者; 女性非存在的状态是社会男性强权统治和不合理的历史的历史造成造成的,表现力人类整体的存在的缺失。

的,表现力人类整体的存在的缺失。

3.女性权力的女性权力的实践实践: 经济权利,政治权利和法律权力等等.男女平等首先是权力的平等,男女平权意识和真正的权力平等都是很重要的.可是,到了今天,女性的权利被到了今天,女性的权利被排排斥和被和被践踏践踏,仍是,仍是不期而至不期而至和十分严重的;和十分严重的;4.女性安全的毫无保障,需要警示和社会做出保护措施; 在家庭或社会公共场所里,女性经常受到男性的女性经常受到男性的攻击攻击和骚扰; 男性中心单一性别统治,用强制性的和暴虐的方式对待女性和式对待女性和弱者弱者,导致了女性的恐怖主义灾难。

女权主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女权主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女权主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女性地位的提升逐步成为社会议题。

女权主义作为推动女性解放进步的重要力量,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那么,女权主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呢?一、女权主义现状1.女权主义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女权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欧洲和美国,并在20世纪逐渐趋于全球化。

目前,女权主义在国际上已形成众多的组织和流派,如美国的第二波女权主义和第三波女权主义,还有欧洲的后现代女权主义和非洲的前沿女性主义。

而在中国,女权主义起步较晚,仍然处于探索和发展的阶段。

2.女权主义的意义和价值女权主义强调女性应当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机会,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和人权意义。

同时,女权主义还涉及到家庭和职场等方面的问题,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女权主义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女权主义一方面面临着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阻力,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内部意见分歧和斗争。

同时,新媒体的兴起也给女权主义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不断探索和适应。

二、女权主义发展趋势1.强调女性权利的多元性女权主义关注的权利已经从最初的选举权和工作机会扩展到包括生殖健康、安全和幸福等多个方面。

未来,女权主义将更加注重多元性和包容性,关注各类女性的不同需求和利益,包括性少数群体和跨性别者等。

2.重视跨学科和跨文化交流女权主义将越来越注重跨学科和跨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不同学科和文化的互通性将加快创新和进步,为女权主义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3.加强网络和社交媒体的使用新媒体的兴起为女权主义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可以更加快速、便捷地将理念和观点传播出去,并联合更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总之,女权主义是改变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未来,女权主义需要更加注重多元性和跨学科、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利用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优势,与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展开对话和交流,拥抱全球化趋势,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女权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女权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女权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摘要:女权主义起源于西方,但在其在中国,这个不同于西方的典型东方国家中,女权主义的发展又有了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本文从女权主义在中国的视角着手,研其在中国发展的特点以及中西女权主义的差别等相关内容。

结合有关女权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所引起的事件,谈谈女权主义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女权主义中国差异影响一、女权主义的概念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权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权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

女权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

二、女权主义的起源女权主义(Feminism),源自西方,译文理解成一个主要以女性社会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

1919年五四运动的时候,传到中国,译为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用语,两者本质没有区别。

女性主义运动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社会运动。

每个文化下面的女性主义运动各有其独特性,并且会针对该社会的女性来提出议题,比如苏丹的性器割除或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应,以及中国的女性参政、女性劳动报酬偏低等问题。

三、女权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1、中国女性主义的起源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早在20世纪初就已传播到了中国。

1902年,斯宾塞的《女权篇》被介绍到中国,这是中国近代翻译的第一本女性主义著作。

1903年,约翰·弥勒的《女人压制论》和第二国际的《女权宣言书》也被译介进来,还有柳亚子所作的《黎里不缠足会缘起》。

孙雄在《论女学宜注重教育》一文中,描述了女学东来的盛状。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当时中国流传之广、影响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女权主义主要派别及对我国哦女权运动的影响和启示

女权主义主要派别及对我国哦女权运动的影响和启示

派别(一)自由解放的女权主义自由解放的女权主义的主旨是建立社会公正,争取性属间的机会平等,实行家庭自治,获得女性的生存和发展的自由。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最终走出性属,超越社会性别差别,通过人道主义的公正而获得新的解放。

二)激进的女权主义激进的女权主义看到,社会的不平等造成了性别阶级和性别阶级间的不平等。

正是男性家长制(父权制/男权制,男性沙文主义)压迫着女性:那是一个被权力,支配,阶级组织和竞争等特性规定的系统——一个不可能是改革的系统,但仅仅是一个枯枝败根的系统而已。

而它却不仅使得家长制统治成为合法的、政治上的、和必然倾覆的经济结构;而且也是社会的和文化的组织机构。

(尤其家庭,教堂和学院)。

但是激进的女权主义希望通过对社会造成的性属差异和对立的超越,实现“性别的对话”。

到要达到这一步,还需要对父权制和由此产生的对女性的压迫和分离的权力进行各种揭露、斗争和抗争。

(三)社会主义的女权主义社会主义的女权主义注重的是《女性:地位、阶级或被压迫的性别》等问题。

这一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探求女性受压迫的根本原因。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的论述,其根源大致有三个方面。

第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

由于私有制出现,男性既成为土地的主人,也成了女性的拥有者,这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第二,历史上的一夫一妻制家庭使女子处于从属地位。

第三,女性体力弱小也是其受压迫的根源之一。

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女性被排除于社会生产之外,而只限于从事家庭的私人劳动。

女权主义,或被译作女性主义是指反对男权压迫,以寻求独立平等和个性的解放为其终极目标的思想思想学说。

它生于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的女权主义,是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

女权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启示第一,西方女性理论对我国女权运动的影响和启示1、女性教育问题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普通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等,都是当代女性所需要的。

论女权社会主义对中国女性的影响

论女权社会主义对中国女性的影响

论女权社会主义对中国女性的影响【摘要】女权社会主义对中国女性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本文从女权社会主义的理念入手,探讨了其在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女性地位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人心,中国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拥有了更多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女性权益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共生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女性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女权社会主义对中国女性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指引着中国女性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女性的地位将继续得到提升,为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共享社会主义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女权社会主义,中国女性,影响,地位,权益,共生,发展。

1. 引言1.1 引言女权社会主义是一种追求男女平等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旨在消除一切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

在当今社会,女性在各个领域的地位和权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而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传统的国家中,女性的地位一直备受关注,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女性地位也逐渐得到了改善。

在这种背景下,女权社会主义对中国女性的影响也变得愈发重要。

女权社会主义的理念不仅为中国女性赋予了更多的权利和自由,还促进了中国女性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中的发展。

历史上,中国女性在传统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受到限制和歧视,但随着女权社会主义的兴起和推动,中国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改善。

本文将深入探讨女权社会主义对中国女性的影响,从女权社会主义的理念、历史背景、中国女性地位的变化、女性权益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共生以及女性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的视角,探讨中国女性在女权社会主义框架下的发展和变化。

2. 正文2.1 女权社会主义的理念女权社会主义的理念主张男女平等,认为男女应当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享有同等权利和地位。

女权社会主义强调消除性别歧视和性别不平等,推动社会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公正。

中国女权历史发展历程

中国女权历史发展历程

中国女权历史发展历程中国女权历史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社会。

在古代,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男尊女卑的观念深植于社会。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中国女性的地位逐渐发生改变。

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兴起了一股女权主义运动,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发出了声音。

这股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是宋庆龄。

她是中国第一位毕业于美国女子学校的女性,也是中国第一位女性高级干部。

她倡导妇女解放的思想,积极参与国共两党的革命活动,并担任了中国妇女联合会的主席。

在她的带领下,中国女性开始迈向平等的道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

这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

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与性别平等相关的政策,使女性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

例如,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女性的生育权得到了保障,同时也使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工作和学习。

1976年,中国女权运动迎来了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一年,中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

该法律规定了妇女在婚姻、家庭、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平等权利。

这使得中国女性在法律上得到了更多的保护和支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女性权益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

此外,中国还设立了大量的女性组织,如全国妇联等,为女性权益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然而,尽管在女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女性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在公平就业方面,女性在职业上仍然面临一些不平等待遇。

在家庭生活方面,依然存在着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女权运动仍然在不断前进。

中国的女权倡导者们通过各种途径,如媒体宣传、社交媒体、公民运动等,积极呼吁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保护。

与此同时,公众对于女性权益的认识和意识也在逐渐提高。

总之,中国女权历史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古代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到现代女性平等的追求,中国女性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中国女权主义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国女权主义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国女权主义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展望一、女权主义的定义及背景“Feminism(女权主义)一词,根据美国女权主义研究者南希?科特的研究,是在二十世纪初进入英语语汇的。

克莱尔?摩塞斯提出:“美国开始使用‘女权主义’这一词汇是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

按照《布莱克维尔政治思想百科全书》的定义,女权主义是关于一种复杂现象的一般性的一个语词,它关注的是妇女的地位,追求的是妇女的平等,并力图消除妨碍妇女作为个人获得解放和发展的一切障碍。

”总而言之,当代女权主义是女性权利的简称,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争取体现女性自我精神与能量的权利。

在我国,女权的法律意义是我国女性依照法律行使其与男性相等其余男性相等的各项公民应有的权利。

如女性参政,受教育权,就业权,婚姻生育权。

二、当前中国女性权益现状2014年,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性别差距指数显示:在这个指數报表中,对中等歧视给出的定义和评价是:性别法律体系自相矛盾;歧视性习俗严重;缺少政治参与配额;应对妇女暴力的法律不足。

中国在男孩偏好领域被列为“严重歧视”。

1.女性参政权我国女性在参政权程度方面与男性相比有较大差距。

其主要体现在:参政意识薄弱/女性参政比率偏低/女性参政结构欠佳。

其中女性所充当的政治角色主要为家庭、卫生、福利、环境等软性部门领导,多是其家庭角色的延伸。

其地位多为副职或副手。

2.女性受教育权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学科和专业的性别隔离现象是女性后期发展中参政水平和经济水平与男性产生差距的一大原因。

在近现代社会中,收到西方发达国家新女性思想的影响,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东方女性角色受到冲击,社会上希望争取女性独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此外,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职业偏见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女性的就业选择及行业和岗位选择。

人们在经验上形成了社会普遍认同的适合男生和适合女生的学科领域,即使相关法规明确保护女性权益,“社会普遍经验”仍成为就业上平等的一大阻碍。

3.女性就业权目前,我国女性就业状况和男性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

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权主义

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权主义

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权主义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权主义引言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妇女地位的提升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而女权主义作为一个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社会思潮,也在近代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本文将以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权主义为主要议题,探讨这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意义。

第一章近代中国的妇女地位与妇女解放运动1.1 女性地位的传统低下近代中国,女性地位一直相对较低,被限制在家庭和私人领域。

传统的封建思想认为女性应该以婚姻和子孙为终身目标,妇女在社会和政治活动中几乎没有发言权和决策权。

由于婚俗中的拐卖和婚嫁成本的高昂,女性经常成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此外,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往往是次等的,男性相对享有更多的权力和自由。

1.2 妇女解放运动兴起的背景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19世纪末,中国逐渐接触到欧美的近代思想和文化,近代国际劳工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理念开始传入中国。

此外,中国的现代出版业和新媒体的兴起,为妇女解放运动的传播提供了渠道。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也为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1.3 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

1904年,孙中山创办的《民报》发表了《光明女性论》一文,这是中国第一篇揭示妇女解放思想的文章。

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其中的《大同宪法》首次将男女平等写入法律,标志着中国妇女解放的立法进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与共产主义思想相结合,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章女权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2.1 女权主义思潮的传播女权主义思潮在19世纪末的欧美兴起,随着现代航海技术的发展和通讯的便利,传播到了近代中国。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到女权主义的理念和思想,这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新的思想源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女权主义
缠足与婚姻
儒释道合流,多 重文化的构设
传统背景
被奉为女教经 典的“女四书”
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
近现代发展
维新和 新文化 运动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 中提出的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个性 解放等观念已被引 入中国最先提出男 女平等思想的康有 为在他变法前写的 《大同书》中用大 量篇幅论述了妇女 问题。
中国女权主义 何去何从?
当前优势和不足
优势:
1)首先在思想观念上,“男女平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拥有合法的意识形态背景 2)在法律上,“男女平等”的立法实现超前于广大妇女的公民觉悟和基本社会素质 3)在行动上,由国家直接出面,通过政治运动和行政手段推进男女平等,使得妇女 的权力获得
不足:
1)女性双重角色冲突问题——角色的变化,带来了妇女权利的复归,但同时也给妇 女带来了双重角色的烦恼和新旧角色协调上的重重困惑,妇女既要承担家庭的责任和 义务,同时又要同男人一样承担社会责任。 2)女性解放的出路问题——中国的女性主义在全世界女权主义思想阵营当中大约也 被当作一种新女性主义,因为它的短期目标也是就问题解决问题,如女童失学、女大 学生比例偏低,女性劳动报酬问题。
文革
新中国
“男女都一样”实 际上是“女人男性 化”,“女性雄 化”,即把“男女 平等”理解为“等 同男子”。这种畸 形的平等,实际上 忽略了女性自身特 殊的自然本性与社 会本性。
改革开 放
共和国政府颁布的 第一部重要法律— —婚姻法(1950 年4月13日,5月1 日实行);《劳动 保护条例》 (1951);《选举 法》;《宪法》
女权主义被认 为是“无病呻 吟”,中国妇 女地位已经普 遍高于西方世 界,搞什么阶段:
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40年代女权主义兴起和发展,当时的女权运 动是与反封建运动结合。——早期的女权主义对理论层面上的差 异性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自然性别来展开。

第二阶段:
女权主义在20世纪 60-70年代,兴起于美国,基调是消除两性 差别。这一时期女权主义理论研究的基调是注重社会性属的考察, 分析性属所造就的两性性格的差别,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差别 等。

反对意见
犯了两个错误:将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与 作品的价值取向等同;将作品塑造的艺术 形象等同于春晚的价值坐标。
女权主义
概念:
它主要可以被理解为基于妇女因其性别遭受痛苦这种认识
而对妇女在过去和现代社会中与男人的关系方面的社会作
用的一种关注。——英国学者戴维·米勒等主编的《布来克 维尔政治思想百科词典》中的定义
看女权主义在中国

Contents

男生:爱逛贴吧的小明 女生:话特别多的谷歌娘
回顾春晚风波

女权主义者
从外貌歧视、就业歧视到剩女歧视,再到 整个对女性认知的歧视——质疑春晚把歧 视当作幽默——《关于提请国家新闻出版 广电总局停止播放央视春晚歧视性节目的 建议信》

支持意见
这些节目会加强一些不应有的“刻板印 象”、“刻板思维”,把女神和女汉子对 比,拿“剩女”开涮,以及对矮个子的嘲 讽,长期占据春晚这样的舞台,使多数人 潜意识里认为这种做法没什么不妥。

第三阶段:
女权主义发展在20世纪80-90年代,注重对作为人的女性权力和 发展的普遍性的考察。这一时期的研究注重关于女性更加重大的 紧要问题和其解决方法,并对出现的各种女权主义理论做了一个 综合的考察,从而发展成为有着众多流派分支的理论体系。
中方VS西方
日前,国内一家公益机构发布的一份“高 校招生性别歧视报告”显示,全国112所 211工程高校中,近七成在2013年的高招 中存在性别歧视,其中34所高校违反教育 部政策规定。 “建议女生报考”、“女生比 例不超过15%”、“仅限男 生”、“建议女生慎报”…… 这些都是高校招生中个别专业 1996年,美联邦法院判决了美国 的限制,也是被报告认为的 诉弗吉尼亚州拒收女子特警案。 “性别歧视”所在。 一个想申请特级军校的高中女生提出指控, 认为它歧视女生,违反宪法平等保护条例。 结果联邦最高法院支持了该女生。 法院认为,法律或官方把女子排斥在完整的公民之外时,违 反了平等保护原则。
女性应该是 “我选择,我 喜欢”、“我 喜欢,我愿意”
“阴阳思想” 对策思路
绝对的平 等就是对 自由的侵 犯。
未来展望
THANKS
谢 谢 聆 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