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8讲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围绕历史的三个教学维度和五个核心素养,我将本课做如下设计:第一部分一、教材分析《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数学等领域作出的独特贡献,以及曾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对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既可以对物质层面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有一个大致了解,又可以为学习后面两节课的精神层面的成就打好基础,物质与精神相辅相成,利于学生深入了解这一单元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讲授对象是高中学生。
他们思维活跃、自主性强,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抽象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分析问题不再只纠结于表层现象,并且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
但是学生的阅读面较窄,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以及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还需训练他们的解读材料和相关方面的能力。
并且,学生在七年级《昌盛的秦汉文化》、《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辉煌的隋唐文化》和《灿烂的宋元文化》中已经初步了解了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以及科技发明的相关史实,但对于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且高度发达的原因和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还了解的不够全面,还需教师加以引导。
三、教学设计重点结合教材分析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本课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对古代中国的发明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且高度发达的原因和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
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需要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科技的基础知识及发展演变的过程,掌握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史,分析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我将运用文献资料和历史图片等材料为教学过程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并且运用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和解读材料的能力。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8、9、10课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名题分解一、选择题(2012北京文综21)1.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
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A.筹集税款 B.干预立法 C.招募军队 D.任命大臣1【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英国光荣革命爆发,《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英国国王的权力。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如“征税权属于议会”、“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常备军”,由此可以排除A、C。
《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将立法权交予了议会;故B亦错。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还保留了行政权,此选项“任命大臣”包含在行政权当中。
(2012海南历史11)3.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3【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学生要注意题干中的几个重要信息:内阁成员可以表达不同意见、对外内阁要说同样的话、墨尔本内阁辞职而非一个人辞职。
符合这些信息总体特征的只有C项。
(2012福建卷20)6.法国大革命初期一首流行歌谣唱道:“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这种呼声化为图景就成了图7所示漫画,它表达的政治理念是A.平等B.自由C.人权D.博爱6【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高个截断,矮个拉长,要实现一样,每个人都平等的,所以答案选A.图73.(2012年上海历史,32)以下哪一情景最贴切地反映了“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征?()A.国王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由议会就税收问题展开辩论B.议会起草有关税收的法律文本,提请国王裁决C.议长宣布议会开会,并主持讨论本年度国家税收D.国王每年盛装莅临议会,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与闭幕【答案】A项3分,C、D项1分,B项0分【解析】君主立宪制的特征概括为“虚君”和议会主权,因此A项最全面,C、D反映的是其中一个方面,B项体现了君主专制,不符合题意。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
规范。
《家礼》书影
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 长。 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 之。事毕,则返命焉。或所命有不可行者,则 和色柔声,具是非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许, 而后改之。
——吕思勉《中国通史•刑法》 特点:礼法结合,提倡礼制,重视家训
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 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
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 是历代王朝创制法律的蓝本。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唐律的特点是什么?
恶逆者,常赦不免,决不待时。 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告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
理论 来源
①为政以德
孔 子
春 秋
②节用而爱人,使
民以时
主张德治, 通过道德 施仁政于民,省刑 子 国 罚,薄税敛
民意,“民 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
善
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4)法家的法治思想
代国 表别
治国思想(实践)
社会教 化
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 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 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 清律例》。
2、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教化
(1)理学
➢ 背景:南宋后期程朱理学逐步建立统治地位。 ➢ 传播方式: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
祝诅祖父母、父母者,流。 ...... 诸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共54张PPT)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必备知识生成
【知识点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孔子曾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格。”这句话指出了儒家政治和法家政治的区别,其实质是德治与法治的区别。 那么,先秦时期的德治思想与法治思想是如何形成并实践的呢?
西汉以降的继续,也是这个过程发展的新阶段。……在这种结合中,“礼”“法” 本身都发生了变化,“礼”具备了不可违背的法的权威,“法”具备了服务人文 的礼的精神。
——摘编自梁满仓《论魏晋南北朝“礼”与“法”的结合》
【思维交互1】概括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礼法关系的阶段性特征,并分析其历 史原因。(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提示:(1)战国至秦:礼法对立。原因:儒家的礼治学说代表了保守的政治观念,法 家学说适应了统一的历史潮流。 (2)两汉时期:引礼入法(或礼法开始结合,或出现礼法结合的趋势)。原因:加强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汉代统治者吸取秦严刑酷法而早亡的教训;礼法都维护 等级制度,本质上是一样的。 (3)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机结合。原因:分裂的政权形势下,各统治者为了自保和进 取,加强政权建设;少数民族政权受汉民族文化熏陶;门阀士族把持朝政,血缘宗族 对政权的影响。
【史论生成】 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 1.过程: (1)开始:两汉时期,这是儒家思想法律化的开始阶段。春秋决狱是中国古代法律 儒家化的开端。 (2)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渗透到立法领域,掀起了引经注律的高潮。 这样的律文与原法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向纵深迈出 了具有实质意义的一步。
一、法律的制定
时期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概况
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以唐律为蓝本制定法律,如《宋刑统》 和《_天__圣__令__》
必修一第三单元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优秀教学案例
3.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心得体会,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宣布本节课的主题:“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背景,包括独立战争后各州的权力分散状况、国家统一的必要性等。
2.通过历史案例,深入剖析联邦政府建立的过程,包括费城会议的召开、宪法的制定及其意义。
3.阐述美国宪法的分权制衡原则,解释其对美国民主制度的重要作用。
2.利用角色扮演、模拟宪法制定等互动环节,让学生站在不同利益集团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了解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与中国政治制度的异同,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热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精神。
3.通过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力。
4.结合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的情景,让学生看到各州权力分散所带来的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这样的政府应该如何运作?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导与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命题(mìng tí)
命题(mìng tí)探角究度1 财政 典高收例考支导(ɡ引āo kǎo()2扫01描4年:2新01课4年标新全课国标文全综国文
Ⅰ综,Ⅰ1,61,64,分选);财20政13转年移北支京付,3是0,指选一;2国01政2年府广为了
实东现,2各6,地选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而实行的一
第十一页,共41页。
特别
财(t政èb赤ié字) (cái zhènɡ chì zì)与通货膨胀
提示
含义
财政的赤关字 系Βιβλιοθήκη 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 政收入的部分
通货膨胀
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 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 现象
区别
原因
是由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 入所致
是由纸币发行量过多、 经济增长过热、重复建 设严重等导致的
行财提分政示配收和入使多用少。(duōshǎo),影响企业和个人
(2收)入构分成配:按比具例体。用途,分为
支出,
科学、教育、文化经、济卫生事业支出,
和国防支出行,政社会保建障设支出,
支债出。
3.财政收支管的理关系
务
(1)财政盈余: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
的(略2部有)财分政。赤字收支,平或衡支:出当大年于的财收收财政入入政略收有盈余入大于支。出
第八页,共41页。
网络(wǎngluò)构建
第九页,共41页。
考点(kǎo diǎn)突破
精讲
考考点点财(k政ǎo(cdáiiǎznh)èng典)收题入例与练支出、
1((d1.ki)国ǎǎ财on家)政财财收政政支(的c关á收i系z入h考è与点n透g支)析的出作用
一
第十页,共41页。
(2)影响(yǐngxiǎng)财政收入的因素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课件第三单元+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②影响: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唐律是 礼法结合的典范,如对儒家伦理中的“孝”特别重视,要求维护 “孝”的伦理的相关律文有数十条之多。
(2)唐朝的礼治与基层教化 ①732年,唐朝政府颁行《大唐开元礼》。《大唐开元礼》 分吉、宾、军、嘉、凶五礼,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 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②在社会层面,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 验,强化基层教化。
提示:(1)焦点:以什么思想治理国家的问题。儒家认为君主 应该以礼来治理国家,法家认为君主应该用法和刑来管理国 家。
(2)秦国奉行法家思想,进行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进行统 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
论从史出 一、先秦儒法之争的主要内容 (1)历史观:儒家“法先王”与法家“法后王”。儒家推崇西周 文化,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主张“法先王”;法家则截然相反, 主张审时度势,“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主张“治 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2)政体观:儒言“分封”,法倡“郡县”。儒家遵循尧舜之道,主 张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法家力主建立君主专制,全面 推行郡县制,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3)儒家与法家之争
项目 儒家
核心 观点
认为人性善,主张德治
代表 孔子、孟子 人物
法家 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 商鞅、韩非
项目
主要 观点
儒家
法家
①孔子提出,统治者要“为政 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时”,不要过度消耗民力 ②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 于民,省刑罚,薄税敛”,认为 “仁者无敌” ③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
素养阐释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的德治与法治 之争,将两者的主张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 分析,培养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 2.理解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的趋势,认识中华法 系的特点,培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意 识 3.列举宋明清三朝的基层教化措施,理解我国古 代乡村治理的特点,培养历史解释素养和学以致 用的意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梦游天姥吟留别》PPT电子课件
任务活动三 解决疑难
解决疑难
1.重点字词
我欲因之梦吴越:
失向来之烟霞:
栗深林兮惊层巅:
虎鼓瑟兮风为马: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势拔五岳掩赤城:
烟涛微茫信难求:
解决疑难 2.概括本诗思路。 ➢ 明确:梦由(梦前)——梦境(梦中)——梦感(梦后)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2课时
任务活动一 研读第三节
研读第三节
1.“世间行乐亦如此”中的“此”指什么?
➢ 明确:指上节所写的梦境如烟,瞬息即散。这表明了作 者陷入重重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和伤感情绪。 “世间”两句,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矛盾里无可奈何的 自我解脱。
任务活动四 提升练习
提升练习
照例子仿写:
面对人生的沉浮,李白发出的是“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慨;
面对人生的沉浮 ,
。
面对人生的沉浮 ,
。
面对人生的沉浮,我发出的是
。
任务活动五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李白的人生在天宝三年经历了一次沉重的挫折, 但经历了挫折后的李白却走出了与官宦之道不一样的 精彩人生,秀口一吐,就吐出了半个盛唐。人生总会 有灿烂的阳光,也会有凄冷的风雨。让我们从李白人 生如梦的感慨中感悟到他积极一面,相信乌云上面有 晴空,风雨过后是彩虹。
任务活动四 研读第一节
研读第一节 1.前四句诗写了什么?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什么要从瀛洲写起?有什么作用?
➢ 明确:写天姥山的神秘飘渺、迷离恍惚。以瀛洲来陪衬天姥(侧面描写)。天姥 山像传说中的瀛洲一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 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 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 课件
探究 2 古代中国法律与罗马法的比较 史料:中国法律是集体本位,西方法律为个人本位。中国法 律日益集团化,“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 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集体主义、义务第一、息讼无 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 向……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个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发展 充分,主张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法律至上,权力服从于法律,公 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和规定在唐代中后期得到遵循,对当时的国家礼仪生活发挥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
知识点 3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宋元至明清法律的发展演变 (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 (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 援引唐律。 (3)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__大__明_律____》,在司法实践中又特 别重视“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4)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 ,制定了 《___大_清__律__例__》。
表现
唐朝政府颁行的《_大_唐__开__元_礼____》,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 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知识延伸】 《大唐开元礼》是汉魏以来礼仪的规范和总
结,是礼的一般性原则规定,在唐代受到尊崇。尽管《大唐开元
礼》中一些礼仪如“养老礼”在唐代并未推行,但它的基本原则
(4)诸法合体:中国古代法律最早表现为礼刑并用,之后形成 诸法合体的封建法典。从战国李悝著《法经》始,至秦、汉、唐、 宋、明、清诸律,都是以刑法为主,兼有诉讼、民事、行政等方 面的内容。这种诸法合体混合编纂形式,贯穿于封建社会各朝代。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礼法之辩 礼法结合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礼法分立)
君王及奴隶主可 以随意残害奴隶
德治的思想渊源
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 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
德治与法治之争
夏商 时期
西周 时期
春秋 战国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左传·昭公六年》
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
材料:《晋律》首先确立“准五服以制罪”的 定罪量刑原则,把“五服”制度与法律相结合, 凡亲属之间犯罪,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原则是: 亲属相犯(如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 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 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在民 事方面,如财产转让时违反法律,则关系越亲, 处罚越轻。 ——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二)离婚
《户婚律》规定:“七出者,依令:‘一无子,二
淫泆,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
恶疾。’” “三不去者,谓:一,经持舅姑之丧;
二,娶时贱后贵;三,有所受无所归”。
从以上唐代的婚姻规定中,可以看出《唐律疏议》的内容具有哪些特点?
对儒家伦理道德特别重视(如“孝”“节”“义”等)
《唐律梳议》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
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体现为儒家与法家之争
孟子见梁惠王
商鞅见秦孝公
结合所学,思考:
第二次礼法之辩
(1)孟子和商鞅分别会提出怎样的治国主张?
(2)谁的主张会被接纳?为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体现为儒家与法家之争
学派 人性论 代表
政治主张
儒家 德治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思想政治学习到期末,政治必修⼀第三单元知识整理好了吗?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思想政治必修⼀第三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思想政治必修⼀第三单元知识总结:第七课 个⼈收⼊与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 ⽣产决定分配,⽣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三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原因:①⽣产资料公有制是实⾏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产⼒的发展⽔平是实⾏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义:①实⾏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促进⽣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千年来不劳⽽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变⾰。
2、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占有⽣产资料,独⽴从事⽣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构成他们的个⼈收⼊。
他们既是劳动者,⼜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受国家保护。
(2)按⽣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按⽣产要素分配,是⽣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礼法之争
西周时期,以宗 法为核心的礼制 建立,提出“敬 天保民”的思想, 有一定的进步性。
但由于尊卑有序, 春秋以前的刑律 是掌握在贵族手 中的。
孔子认为颁布刑法会使贵 族阶级丧失过去家长制的 生杀予夺的权力,由此贵 贱无序。礼制不存,国家 也难以为继。
误区警示
韩非的“法治”思想和现代的“法治”思想的不同
时期 夏 商 西周 春秋
法律实践活动 《禹刑》
《汤刑》 《九刑》 《子产“铸刑书”》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的治国理念
习惯法 成文法
礼法之争
出土的铸刑书
对立观点 人性观
治理观
先秦儒家德治思想
性本善 为政以德,节用爱人,实行仁政 轻徭薄赋,以民为本,周礼教化
先秦法家法治思想 性本恶
以法治国,法术势驭,赏罚分明 法不阿贵,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据以上材料并结合课本史料阅读内容,思考当时的君主会采纳哪家主张?为什么?
儒家
儒家思想不适用于列强兼 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 儒家的仁政与德治思想难 以落到实处,无助于国君 实现强国抱负。有积Fra bibliotek意义法家
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 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 君主专制的愿望。法家思想 更适合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 兵、政令统一的需要。
主张尚贤,实现贤人政治,主张教民, 不尚贤,主张立法权掌握在君主手里,臣下
尚贤思想
选贤任能,实现为政以德
不得行使
名家论史
法家固然绝对排斥礼治、德治,儒家却不曾绝对排 斥法律,只是不主张以法治代替礼治、德治而 已……荀子思想中杂有法家思想,韩非、李斯俱出 其门,绝非偶然……“以至善者待之以礼,以至不 善者待之以刑”……他的书中常德刑礼法相提并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课件
国 会
参 议 院
总统
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 地方与中央政权的关系: •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权力。州政 府机构的设置与联邦政府相同,也由立法、行政、 司法三部分实行分权和制衡。州的行政首脑是州长, 州议会实行两院制。 • 联邦和各州各有自己的政府班底和立法。州政府 的官员由各州自行选举产生,联邦政府无权任命州 长或州级官员。州的立法虽然必须符合宪法,但是 宪法保证州的领土与主权不受侵犯。两套平行的政 府分别选举产生,联邦和州之间又构成了一种制衡。
联邦制
强化中央权力 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
联邦宪法的制定
(1)美国独立初期,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2)邦联 1. 的弊端
经济——不统一,造成对英贸易被动。 政治——松散,无法维持统治的稳定
必要性
背 景
(3)在一个大国确保共和制是美国面临的新问题
(4)理论来源:孟德斯鸠的立法、 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学说 可能性 (5)历史借鉴:18世纪英国君主 立宪制的完善
1787年宪法的影响
1、历史意义
(1)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2)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使美国建立联邦制国家 (4)为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提供示范 1、时代局限性 2、阶级局限性 3、存在法律漏洞
2、历史局限性
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
联邦党 民主共和党
民主党 共和党
2.发展:19世纪60年代开始两党轮流执政
权力机构
产生方法
任期
权力
议员由 每州选两名, 1、通过法律 2、征税 各州议 任期6年,每 3、调整国内外贸易 会选出 两年改选其中 4、征兵、宣战权 1/3 ( 众 议员由 众议员人数与 5、在紧急时期调动民兵 立 议 选民直 各州人口成正 6、弹劾权 法 ) 院 接选出 比,任期2年 1、战时行使独裁大权 2、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行政) 3、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选民间 4年 4、外交权 接选出 内 其它 5、军事权 阁 机构 6、赦免权 (司法) 联邦法院 大法官由 终身任职 1、最高审判权 最高法院 总统任命 巡回上 区法院 2、解释一切法律和条约 诉法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8讲 酶与ATP讲义(含解析)(必修1)-人教版高三必修1生物教案
第8讲酶与ATP[考纲明细]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3.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
(P79—控制变量)(√)2.过氧化氢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它为过氧化氢分解提供能量。
(P80—正文)(×)3.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了脲酶,证明了脲酶是蛋白质。
(P81—资料分析)(√)4.四膜虫的rRNA前体具有催化活性,目前已有发现具有催化活性的DNA报道。
(P82—拓展题2)(√)5.凡是酶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本质为有机物,其中大多数是蛋白质。
(P83—正文)(√) 6.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X围比较广,例如,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也能催化脂肪水解。
(P83—学科交叉)(√)7.目前已发现的酶有4000多种,它们分别催化不同的反应。
(P83—相关信息)(√)8.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35~40 ℃之间,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
(P85—小字)(√)9.酶制剂适于在低温(0~4 ℃)下保存的原因是0 ℃左右低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但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条件下可以恢复其活性。
(P85—小字)(√)10.溶菌酶可以溶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基本直接来自于生物体。
(P87—科学、技术、社会)(×)11.ATP含量少,但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时刻进行并处于动态平衡,这种转化机制是细胞共性。
(P89—正文)(√)12.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发出荧光。
(P89—小字)(√)13.放能反应伴随着ATP的生成,吸能反应伴随着ATP水解。
(P89—正文)(√)(2015·某某高考)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B.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C .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D .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 答案 D解析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A 正确;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纤维素酶不能降解细菌细胞壁,D 错误。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选择性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件
——摘编自赵复强,杨金元著《古代判案评析》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3.魏晋南北朝:礼法结合——律令儒家化
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是最重要的变化。原因是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
《北齐律》将统治阶级认为危害国 家根本利益和统治秩序最严重的犯罪 概括为“重罪十条”,予以严惩。反 映了儒家的礼义道德与法律日益紧密 地结合,法律强化了对君权、父权和 夫权的维护。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汉书·元帝纪》
江陵张家山汉墓 《二年律令》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
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
改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2.汉朝:礼法结合——律令儒家化的前提
势驾驭臣下。②君主赏罚
富国强兵,分最明终,统臣一民必六守国法,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
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此后历朝法典多以“律”命名,如秦律、汉律、唐律、 明律、清律等。
湖北云梦县睡虎地 出土秦简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现藏于湖北省博 物馆。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共1155枚,残片80枚,分 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内文为墨书秦隶,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其中法律 部分记载了秦代施行的二十几个单行法规的条款原文,共记载法条六百条。包括 《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 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 《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18种,律名或其简 称写于每条律文尾端,内容涉及农业、仓库、货币、贸易、徭役、置吏、军爵、 手工业等方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三单元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课件(共22张PPT)
以法律形式限制王权;开创了英国历史上限 制王权的先例。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历史传统:B、孟福尔会议(议会的雏形)
亨利三世 1264年,孟福尔召集“大会议”
2、历史背景
17世纪的英国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状况
1、(经济)17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 已 经有了较大发展。 2、(政治)资产阶级 和 新贵族 日益壮大,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
重大事件
1.光荣革命1688
2.限制王权的法案 《权力法案》1689
3.责任内阁制形成 (18世纪中叶)
权力变化
国王的权力
来源于议会
确立议会主权,王权
议,人
治转向法治,长期稳
定发展。
国王“统而不
治”议会对行
政权监督控制
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要求相应政治地位。 矛盾
3、(政治)斯图亚特产王朝生厉行专制,国
王标榜“君权神授”。
2、历史背景
开始时间:
英国王 党旗帜
以国王为首 的封建势力
1640年
议会军旗帜
以议会为代 表的资产阶 级和新贵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对于“国王”,是废?是立? 英国人有过多次不同的选 择……
第一次,他们选择了— —处死国王
重大事件
1.光荣革命1688
2.限制王权的法案 《权力法案》1689
3.责任内阁制形成 (18世纪中叶)
权力变化
国王的权力
来源于议会
确立议会主权,王权
议会权力高 受制,建立君主立宪
于王权
政体。集体统治,人
治转向法治,长期稳
定发展。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
国王的内阁到议会的内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解析
D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因此细
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错误;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pH 等条件,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具有催化活性,B错误;唾液淀粉酶催化反 应最适温度是37 ℃,但是37 ℃不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酶应该在低温条件下保存, D错误。
活细胞
细胞核
核糖体
催化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助学巧记 巧记酶概念的“二、一、一、一”
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完成氨基酸的脱水
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下列哪一种? ①蛋白酶 提示 ②。 ②RNA ③RNA聚合酶 ④逆转录酶
2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考点二 酶的作用特性及影响因素(5年8考)
1.酶的特性 高效性 :催化效率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1)_________
一种或一类 专一性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某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 化学反应。 最适温度和pH (3) 作 用 条 件 较 温 和 : 在 __________________ 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高温、过酸、过碱 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_______ 低温 条件下酶的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很低,但空间结构稳定。
变,C错误;绝大部分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 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D错误。
答案
34
A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影响因素制约酶活性的机理
(1)高温、过酸、过碱——可破坏酶分子空间结构而导致酶永久性失活(不可逆转)。
(2)低温——仅抑制酶活性,并不破坏酶分子空间结构,当温度适当升高时活性尚 可恢复。 (3)酶活性还受某些激活剂或抑制剂的影响,前者可提升酶活性,后者则降低酶活 性。
时,酶的催化效率仍然可以达到最大;而高温、强酸和强碱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从而导致酶活性的降低甚至丧失,所以B错误。 答案
18
B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2.(2019· 高考预测)如图表示某反应进行时 ,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则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b、c分别代表无催化剂、使用无机催化剂、使用酶催化的化学反应过程
1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3.酶本质的探索历程(连一连)
1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1.如图曲线表示在无酶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请 思考:
② 。 (1)无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是_______
① (2)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是________ 。
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流程
几乎不分解 少量 对照 促进过氧
化氢
发亮
过氧化氢酶
燃烧猛烈
降低活化能的作用 更显著
6
考点一 考点二
更高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2)变量分析 无机催化剂(FeCl3)
过氧化氢酶
@《创新设计》
最适pH也不变
不影响
28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VS 教材 高考
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2017· 全国卷Ⅱ,3D)( × ) (2)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2013· 全国卷 Ⅱ ,
产生的气泡的数
目多少
7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1)人教版教材P78~79 实验分析:与2号试管相比,3号、4号试管并未加热,但产
生的气泡却较2号多,这说明什么?
提示
率。
说明FeCl3中的Fe3+和新鲜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都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
8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17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酶的作用 1.(2013· 课标Ⅱ,6)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解析 低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并没有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当温度回到最适温度 )
1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提示
(1)观察曲线图可知,甲酶的活性始终保持不变,表明甲酶能抵抗该种蛋白酶的
降解,则甲酶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而是RNA,乙酶能被蛋白酶破坏,活性降低,则
乙酶为蛋白质。 (2)乙酶被降解的过程中其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其活性丧失,这种活性的改变 不可逆转,故无法恢复。 (3)RNA水解酶。
29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以上内容来源于教材必修1 P78~85,侧重考查酶的本质、酶的催化特性
及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的考查。
3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2.(教材P86二拓展题改编)下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
反应速率的影响。
(1)请解释在A、B、C三点时该化学反应的状况。 (2)如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10 ℃,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请画出变化后的
曲线。
(3)图示曲线中B点后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是什么?欲使B点反应速率上升应采取何 种措施?
3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提示
(1)A点: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B点:反应速率在此时达到
B.图中E1、E2、E3分别代表进行相应化学反应时所需的活化能 C.图中ΔE代表使用酶后降低的活化能 D.图中显示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可为反应分子提供更多能量,从而更能提高反应速 率
19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解析 答案
酶之所以更能提高反应速率,是因为其“更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
答案
C
16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酶的组成单位可能是核糖核苷酸 B.脲酶能降低尿素分解时所需的活化能 C.酶的数量不会因参与化学反应而改变
)
D.酶除具有作用外还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解析 答案 酶的唯一作用是具有催化作用,D错误。 D
最高。C点: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2)如果A点时温度升高10 ℃,曲线上升的幅度变小。因为图中原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
下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应速率都会变慢。
(3)该曲线表明,B点的反应物的浓度足够大,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
1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酶的本质及来源
1.(2017· 全国卷Ⅱ,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D.洗衣时,加少许白醋能增强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
解析 高烧使体温升高,降低了体内酶的活性而不是失活,使消化功能减退,导
致食欲减退,A错误;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酶活性越低,果汁中果胶的分解 速度越慢,C错误;洗衣粉中的碱性蛋白酶在弱碱性条件下活性最强,D错误。 答案
33
B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易错·防范清零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创新设计》
(2)3号与4号试管相比,哪只试管中的反应速率更快?这说明什么?为什么说酶对 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提示
4号试管的反应速率比3号试管快得多。说明过氧化氢酶比 Fe3+ 的催化效率
高得多。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需要在 常温、常压下高效率地进行,只有酶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所以说酶对于细胞内 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2)酶的专一性 ①图像模型解读
解读:图中____ A 表示酶,____ B 表示被酶催化的底物,E、F表示B被分解后产生的物
不能被A催化 质,C、D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