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20世纪中国的四次巨变
第一次是指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
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是他为中国革命所带来的影响确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
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
第二次是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此时辽沈、淮海与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主力已基本被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到长江北岸。
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绝境。
新中国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
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分析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辛亥革命孙中山第二次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毛泽东第三次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邓小平一、第一次历史性巨变: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简介: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1911年(清宣统三年年)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其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二)辛亥革命影响:1、政治:(1)先进性: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它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了民主革命的旗帜,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局限性: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仍未改变,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经济:(1)先进性: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孙中山制定了一系列有利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鼓励人民兴办实业,刺激了人们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情,迎来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2)局限性:自从辛亥革命响应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分裂、混乱之中。
长期的分裂、混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3)思想观念: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性,使资产阶级的平等、博爱、自由等新思想开始吹拂古老的中国大地,成为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历史知识点】中国历史上三次巨变的结果
【历史知识点】中国历史上三次巨变的结果第一次巨变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二次巨变是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第三次巨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
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第二讲 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元旦) 2、地点: 南京 3、领导者:孙中山(临时大总统) 4、纪元: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5、机构: 临时参议院
大 总 统 誓 词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孙中山就任 临时大总统
体现资《产中阶华级民的国临革时命约性法》与民主性
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的孙中山
• 清政府利益群体间的矛盾 • 清政府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 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 •立宪派加入革命队伍 •群众的反抗日益加深
(二)辛亥革命的性质
辛亥革命是中 国近代史上第 一次具有比较 完全意义上的 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
以孙中山为首的 中国同盟会是领 导辛亥革命的主 体,其组织的纲 领直接代表了其 领导的革命运动 的性质。
少 1906- 革命党人在其影响下发
? 1911年 动了多次起义
返回
创办兴中会
时间:1894年11月
地点:檀香山 口号: 振兴中华
1894年11月兴中会成立
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返回
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日本东京发行。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提出“ 三民主义”。
第16课 辛亥革命
人民英雄纪念碑武昌起义(1911.10.10.)浮雕
(一)一次意义重大的政治革命
•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 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使他们失去了能 够控制全局的工具,不得不频繁更换在华代理人,无 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从而为中华民族 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准备条件。
四、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
近代史第三章 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重要知识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2.三民主义的提出3.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4.北洋军阀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2.中国近代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A兴中会B光复会C中国同盟会D国民党3.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A 光复会B 同盟会C 兴中会D 华兴会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5.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A 辛亥革命B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C 洋务运动D 戊戌变法6.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C工人阶级D农民阶级7.同盟会成立后,将()作为自己的机关报A《民报》B《新民丛报》C《万国公报》D《顺天时报》8.1904年,孙中山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的文章是()A《革命军》B《警世钟》C《驳康有为论革命书》D《中国问题的真解决》9.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A兴中会的革命纲领B 三民主义学说C中国国民党章程D《钦定宪法大纲》10.辛亥革命的高潮是()A保路运动B黄花岗起义C武昌起义D中华民国成立11.北洋军阀政府代表的是()A民族资产阶级B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C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利益D工农利益12.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他竟然基本接受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A “西原借款”B“二十一条”C “善后大借款”D《天津条约》13.1913年3月被袁世凯杀害的是()A 蔡元培B 邹容C 宋教仁D 黄兴14. 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是( )A民生主义B 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平均地权15. 袁世凯复辟帝制,举行登基大典是在()A 1915 年B 1916年C 1917 年D 1918年16. 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拥戴()为军政府大都督A 袁世凯B 孙中山C 黎元洪D 黄兴17. 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标志是(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B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C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D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18.清政府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明定国是》D《商律》19.标志着以慈溪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甘当“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A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B镇压义和团运动C 戊戌政变D《辛丑条约》的签订20.1915年12月25日,反对袁世凯称帝,宣布云南独立的是()A 李烈钧B 蔡锷C 唐继尧D 黄兴参考答案1.B2.C3.C4.A5.A6.B7.A8.D9.B 10.C 11.B 12.B 13.C 14.C 15.B 16.C 17.C 18.A 19.D 20.B (二)多选题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A地主阶级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C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D工农阶级2.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包括()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D.节制资本3.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涌现出一批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和宣传家,他们主要是()A章炳麟B邹容C陈天华D鲁迅4.革命派和维新派论战的问题有()A.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D.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5.孙中山为了防止袁世凯专制而提出的条件有()A.以南京为首都B.总统在南京就职C.遵守约法D.清帝退位6.袁世凯为了巩固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主要表现为( )A.向日本借款的“西原借款”B.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C.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D.与列强签订的出卖铁路利权合同7.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的一系列奋斗有()A.护国运动B.第一次护法运动C.二次革命D.第二次护法运动8.1911年武昌起义的具体组织者和发动者是( )A.兴中会B.文学社C.华兴会D.共进会9.资产阶级革命派传播革命思想的代表著作有()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革命军》C.《警世钟》D.《猛回头》10.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治主义参考答案1.BC2.ABC3.ABC4.ABC5.ABC6.BC7.ABCD8.BD9.ABCD 10.ABC二、简答题1、简述三民主义学说答: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 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巨变-资料
2.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民享主义
1.实质提出反帝要求
民权主义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 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 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1905)
材料二: 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 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事件
第一次 辛亥革命
领导
孙中山
理论
三民主义
新中国成立 第二次 和社会主义 毛泽东
建立
第三次 改革开放和 邓小平 现代化建设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专题四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金门大旦岛上的标语
厦门环岛路上的标语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 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 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 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 去之易。
3.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它( ) A.提出了政治革命的目标 B.制定了社会革命的方案 C.阐述了文化革命的纲要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4.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目标是( ) A.推翻封建制度,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孙中山(1906)
分析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 制度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 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 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 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 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 了广阔的道路。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 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我国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 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 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 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 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 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很大 增长,我国主要工农业产 品的产量在世界的位次都 明显提高。
辛亥革命简介
1911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次震惊中外 的辛亥革命。这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小资 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次 “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于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境地。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 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 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群众奋 起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国 际
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社 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 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对世界和平、民主、进步 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的成立,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 国里建立起人民民主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 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 主义社会,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 力量,极大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二、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 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首 都30万人在天安门广 场,举行隆重的开国 大典。毛主席亲自按 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 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了,中国人民从此站 起来了。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简述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三次巨变500字
简述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三次巨变500字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巨变的时期,其中最为显著的三次巨变是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改革开放。
以下是对这三次巨变的简要描述:1.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重要事件。
在清朝衰落、外国列强侵略和内外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辛亥革命爆发并取得成功。
这次革命最终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为中国后续的政治变革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2.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921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秘密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崛起。
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工人和农民的组织和动员,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并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现代政治的主导力量。
3.改革开放(1978年):改革开放是中国第三次巨变,由邓小平发起并实施。
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困境的背景下,改革开放政策旨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并开放国门吸引外资和技术。
改革开放迅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特别是在农村和城市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和外贸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三次巨变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为中国的政治变革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则带来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成为中国现代政治的主导力量;而改革开放则为中国经济的崛起提供了机遇,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这些巨变共同塑造了20世纪中国的发展轨迹,并对中国以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
金冲及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是这段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台阶。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看作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作它最终结出的硕果。
辛亥革命时期志士仁人们的巨大历史贡献,将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和怀念。
二十世纪,对中国来说,是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
二十世纪,中国人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是其中的第一次。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当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意气风发地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回顾中国人在上个世纪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怎能不对前人在那黑暗年代创立的不朽业绩肃然起敬?黑云压城城欲摧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一个世纪前的事情也许太遥远了。
他们已很难想象那时候中华民族的悲惨处境。
中华民族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在近代却落后了。
当二十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走过整整六十年。
外国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中华民族在世界上遭人鄙视,被看作“劣等民族”。
国家的命运不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而是听任别人摆布。
人民挣扎在生死线上,多少次反抗都失败了。
长夜漫漫,仿佛没有尽头。
这一切,不能不使每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感到极大的痛苦。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相交的时候,这种不断沦落的步伐大大加快了。
十年间,在中国土地上接连发生了三场帝国主义国家发动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俄战争。
前两次战争都以清朝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中国对外赔款共达六亿八千万两白银,比当时全国八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还多;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被日本侵占;列强还取得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驻军权。
后一次战争竟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的相互厮杀,居民惨遭屠戮,庐舍化为灰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测题答案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1、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D)。
A.太平天国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2、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C)。
A.兴中会 B.光复会 C.中国同盟会 D.华兴会解析:兴中会是在檀香山组建的第一个革命团体。
光复会、华兴会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3.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ABC)。
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平均地权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解析: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5.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A)。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C.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标志是(A)。
A、兴中会的成立B、1895年广州起义C、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D、《革命军》发表7、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C)写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
P60A.黄兴 B.宋教仁 C.邹容 D.陈天华8、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B)。
①民主②民生③民族④民权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9、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有要不要(C)。
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②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③进行民主革命` ④进行社会革命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10.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指(A)p72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C.没有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二、多项选择1、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先后成立。
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10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ABCD)p60A.华兴会B.科学补习所C.光复会D.岳王会E.拜上帝会2、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ABCD)p60四句话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E.社会革命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B)A.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B.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C.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E.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4、革新派和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是(ABC)A.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 要不要社会革命D. 要不要民族革命E. 要不要打倒帝国主义5、革新派和改良派论战具有重大的意义。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民国约法》的实施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思想影响: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
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
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辛亥革命的评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所以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巨变的时期。
在这个世纪里,中国经历了三次具有历史性的巨变,这些巨变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还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可以追溯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政权。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这场革命中,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殖民统治,并以推翻清朝的君主制为目标,实现了中国人民在政治和社会上的民主权益。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制度,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进入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各种政治派系和军阀混战不休。
国家的治理陷入瘫痪,经济状况恶化,社会秩序混乱。
这一时期逐渐演变成为著名的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变得四分五裂,各个地方政权相互对抗,军阀混战不休。
这种局面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然而,中国的巨变并没有就此停止。
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发生在1949年,这是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这次巨变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入城。
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开始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重塑了国家的发展方向。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第一个阶段是以土地改革为核心的。
土地改革结束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实现了土地的分配和农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阶段的成功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打下了基础,也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历史性巨变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
毛泽东逝世后,中国的领导核心逐渐转变为邓小平,邓小平提出了\。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答: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番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固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南京政府成立以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随后的几年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革命政府还提倡社会新风,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列宁指出:“中国人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所以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4、评价
⑴性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⑵积极: ①它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 ②它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 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 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③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鼓舞人民革命斗争 的理论旗帜。 ⑶局限:(这是由孙中山所处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决定的) 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②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③这些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 主革命任务。
(5) 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 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评价:
是中国历史上民主革命的先驱; 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 不懈的革命主义精神。 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事件 领导 理论
第一次 辛亥革命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第二次
新中国成立 和社会主义 毛泽东 建立
改革开放和 邓小平 现代化建设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 三民主义提出背景
3.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它 A.提出了政治革命的目标 B.制定了社会革命的方案 C.阐述了文化革命的纲要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简介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没有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也就谈不上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巨大成就,也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不可能有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
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试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试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作者:杨鹏来源:《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年第02期[摘要]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它在很多重要方面改变了中国,成为一个新的起点,为中国以后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辛亥革命过后只有7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又过2年多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这当然不是偶然的。
“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留给20世纪的中国最为宝贵、最有价值的伟大思想成果。
它的精神是永存的。
[关键词]辛亥革命“中华民国” 民主共和历史功绩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生于20世纪,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深刻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面貌的三大历史性巨变。
其中,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创立,是20世纪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第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开启了中国进步的大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石。
它的不朽业绩值得我们在其百年之时予以特别的纪念。
1 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为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解放扫除了最大的障碍1939年,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为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解放扫除了最大障碍正是“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所具有的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正是辛亥革命给予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史无前例地终结了皇帝在中国至高无上、至尊至极的地位和命运。
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所说的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绝对不是又一次重复封建王朝改朝换代“新皇帝取代旧皇帝”的历史轮回,而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的。
论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剧变
论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剧变摘要:孙中山—20世纪享誉世界的中国人物,中华民国的创立者,近代中国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展了三民主义。
在毛主席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称赞:“他全心全意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领导者,为推动中国近代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
关键词:孙中山;近代中国;历史性巨变在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实现了我国近代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它的主要领导者正是“国民之父”—孙中山先生。
一、辛亥革命前的世界形式(一)国际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垄断过渡。
在过渡时期,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也发生了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满现存的国际秩序,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德意奥三国同盟,英法俄三国协约,加紧向世界扩张。
与此同时,各帝国主义把侵略目光投向了中国这块土地,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二)国内背景随着帝国主义加深对我国侵略,日本发动甲午海战争,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我国被迫与各帝国主义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古老的中国任人宰割,广大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与此同时,面对外族入侵,中国人民也开始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洋务派的洋务运动、改良派的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救国救民的反抗运动均失败,中国社会被推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孙中山的救国救民活动(一)早期艰苦探索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20世纪的中国,短短百年,但它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上却是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变故、挑战和机遇的百年,也是由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的百年。
在这百年中,有过三次历史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8年的改革开放,每次巨变都对中国社会的转型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不可抹煞的贡献。
辛亥革命是这百年中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孙中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的缔造者。
但是,由于短暂的三个月的民国政权很快就落入北洋军阀手中,因此后世史家在论述这段历史时,往往只检讨政权怎样落入袁世凯手中,而其他的一切似乎不值一提或语焉不详了。
有的论著甚至否定了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说它是“立宪派扮演了领导的角色”,有的更做出了“辛亥革命反而深化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的论断。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一孙中山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武昌起义的领导,但是起义的人们仍然把他当做革命的领袖,用他的名义来号召和组织群众。
正如孙中山本人在《建国方略》中所说:“武昌起事第一日则揭橥吾名,称予命令而发难。
”武昌起义后不久刊出的《中华民国公报》就在10月31日以“中华民国政府大总统孙”的名义向“各省同胞”发出布告,号召“各省义军代表,同心戮力,率众前驱……直捣黄龙府,与同胞痛饮策勋,建立共和国”。
这一点外国舆论也是看得清楚的,当时美国报纸曾报道说:“武昌革命军为奉孙逸仙命令而起义,拟建共和国体,其首任总统,当属之孙逸仙云云。
”因此,认为从武昌起义到中华民国的建立,不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而是立宪派在起领导作用,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当然,也不能否认在各地的起义过程中建立的地方政权大部分落入立宪派、旧官僚手中,这给全国中央政权的建立带来一定的困难。
但是,难产并不等于胎死腹中,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共和国临时政府这个新生婴儿,终于呱呱坠地了,虽然只存在了三个月。
孙中山1911年11月25日自海外归来,29日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元旦,他从上海到南京就职, 旋即组织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确定了各部总、次长,从临时政府的各部总长名单来看,虽然以同盟会员为总长的只有三个部(陆军、外交、教育),其他多为立宪派和旧官僚。
但是,根据同盟会确定的“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原则,孙中山非常注意各部次长的人选。
在他任命的次长中,除海军次长外,其他次长均为同盟会的主要骨干。
而且,立宪派和旧官僚出身的总长们,又不常驻南京。
张謇、汤寿潜仅一度就职,即跑往上海居住,程德全则“卧病”租界,这些人掌管的部均由次长代理。
因此,当时便有人说这个临时政府是“次长内阁”。
黄兴长陆军部,又兼参谋总长,军事全权集于一身,当时又值战事未已,因此在临时政府中居各部之上,举足轻重。
从以上临时政府的组成和实际办事人员来看,同盟会基本上保持了对临时政府的领导权。
应该说,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一个革命政府。
二再从当时的《临时约法》来看。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附则中指出:“宪法未施行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
”因此,应该说,这是中华民国的第一部宪法。
《临时约法》共七章五十六条。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临时约法》关于人民权利和自由的一系列规定,体现了革命派的民主精神,是1905年《同盟会宣言》所揭示的奋斗目标的具体体现,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
它把革命派所一向宣扬的“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和依此而提倡的“公民道德”,加以条文和法典化了。
这一系列规定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因为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下,人民毫无自由可言,集会犯禁,文字成狱,偶语弃市,更无从谈起参政的权利了。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宣布各族人民一律平等,享有各项民主自由权利,这对于促进人民觉醒,废除封建等级特权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以国会成立之日解散,其职权由国会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代表全国,接受外国之大使、公使”;“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临时大总统应免其职,但得交参议院复议一次”。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以上各章关于参议院、大总统、国务员、法院的各项规定,显然是根据“三权分立”等原则制定的。
但是,孙中山并非拘泥、抄袭西方的“三权分立”,而是有创造,有发展的。
他于19 06年12月《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指出:“兄弟历观各国的宪法,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无文宪法是英国最好。
英是不能学的,美是不必学的……兄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
”五权,即在三权外,加上“考选权”和“纠察权”,即后来所说的考试权和监察权。
这种由孙中山“所独创”的学说,主张分权以限制个人专权,其精神是应该肯定的。
毛泽东在1949年讨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时曾指出,“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三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孙中山公布了许多法令,其中有建立新制的,有改革旧习的。
这些法令,有的立即实行或逐步实现了,有的则只是空文而未来得及实行。
不论哪一种情况,都是值得赞许的。
它反映了孙中山的民主、法制精神和改革图新的思想。
我把它归纳为14件大事。
1.建元改历。
2.限期剪辫。
3.劝禁缠足。
4.禁止刑讯。
5.保障人权,改变“贱民”身份。
6.禁止买卖人口。
7.禁止贩卖猪仔,保护华侨。
8.严禁鸦片。
9.改变旧称呼。
官员乃“人民之公仆”,废止“大人、老爷”等恶称,民间则称“先生”或“君”。
10.废止跪拜。
“规定普通相见一鞠躬,最重礼为三鞠躬”。
11.禁止赌博。
12.廉洁奉公。
从临时大总统到一般职员,都未规定支付薪金。
13.任人惟贤,而非任人惟亲。
14.民主作风。
在这方面孙中山接近群众,接待老人的例子尚不少,不再多举。
总之,以上14件大事,不论在当时做到了什么程度,它在民国的移风易俗方面,都是有着深远影响的。
除此之外,临时政府在学制改革、课程改革、新闻改革等方面都发布了很多法令。
所有这些,对于培育一代新人、推行民主制度,都起着重大作用。
四除上述各项改革外,我们还应特别提到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即保护私有财产,发展实业的政策。
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公布的各种法令中,除《临时约法》这种根本法外,还公布了一些专门保护工商业的法令、规章,鼓励人们兴办实业。
临时政府不仅在中央设有实业部,而且要求各省设立实业司。
此外,还鼓励民间兴办各种实业团体。
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大力提倡下,各地工商界(包括侨商)纷纷申请开办工厂、企业。
这些申请,有的直接送临时政府实业部,也有的送各地都督府,请求批准。
这种兴办实业的热潮,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我们过去在教学中往往强调辛亥革命在政治上的失败,似乎在“二次革命”被镇压后,中国的社会经济也停滞了,或倒退了,只有到1914年—1918年期间才有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事实并非如此。
政治和经济并非“一刀切”地平行发展,就是“二次革命”被镇压后直到1914年还是有发展的。
这当然不能归功于袁世凯政权,而只能说明辛亥革命在社会经济方面的深远影响。
五对于20世纪第一次历史巨变的意义和影响,应该加强研究,给以足够的重视。
过去,我们从事“革命史”的教学时,对五四运动是相当重视的(这是对的),但对“辛亥”与“五四”的联系却讲得太少,也研究得不够。
岂不知,“五四”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和1919年开始的爱国运动),正是靠两大基地(《新青年》、北京大学)开展起来的。
而这两大基地有两位“台柱子”:一是主编陈独秀,一是校长蔡元培。
而这两位又都是辛亥志士(蔡原是浙江光复会的负责人,辛亥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陈原是安徽岳王会的负责人,辛亥后任安徽都督府的秘书长)。
陈独秀办《新青年》,意在倡导中国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补辛亥革命的课;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贯彻百家争鸣、兼容并包的方针,团结了大批的进步教授、学者和著名文化名人,培育出无数的先进青年。
而孙中山本人对“五四”的两大运动(不论是文化运动或爱国运动)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很高的评价。
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南陈(独秀)北李(大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
许多“五四”的先进青年都成为其中的重要成员。
也应该指出,许多辛亥志士、同盟会员,如吴玉章、林伯渠、董必武等先后也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后来在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孙中山曾对那些反对国共合作的人说:“如果所有的国民党员都这样,那我将抛弃整个国民党,自己去加入共产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政治上,辛亥革命废除了两三千年来的封建帝制,使此后的一切独夫民贼复辟帝制的企图都不能不归于失败。
梁启超在1922年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任凭你像尧舜那么圣贤,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梁的这一番话,大体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心理。
第二,在经济上,从南京临时政府的实业政策,从孙中山的各种经济学说及其规划(包括铁道建设、海港设计、利用外资等),以及“耕者有其田”的农业政策,可以看出,孙中山有一个初步的变农业国为工业国的设想。
第三,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还需要有一个配套的精神文明建设。
这一点我们在上面的南京临时政府14件大事中,已可略见端倪。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更可以看到它的全面兴起。
因此,我们说,20世纪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世纪,而它的正式启动是应从辛亥革命算起的。
因为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
摘自:《新华文摘》2004年06期作者: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