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检查各指标的意义

合集下载

血液流变学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参考值及临床意义1.纤维蛋白原(Fb)正常值:2.4~3.7(g/L)临床意义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2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正常值:高切男:10~13 女:9~13临床意义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

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

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3血沉方程K值正常值:男:27~95 女:49~119临床意义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

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

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4血小板电泳正常值:19~22.6s临床意义反映血小板表面带电情况及血小板的聚集能力。

5红细胞变形能力正常值:男:3.9~5.0 女:3.0~4.2临床意义降低溶血性贫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脏病。

6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值:15~17.4s临床意义红细胞、血小板电泳时间缩短,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红细胞、血小板电泳时间延长,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7全血比粘度(低切)正常值:低切男:7.5~10.0 女:5.8~8.1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降低:常见于贫血疾病8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值:高切男:5.6~6.7 女:4.7~6.01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主要研究的是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动性和变形性规律的科学它与临床多种疾病有关。

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就是描述血液各种流变性质的定量半定量参数这些指标的异常改变及其改变程度对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治疗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和药物研究及群体普查及亚健康检查。

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已成为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和掌握血液在人体内的流动状态是处于生理状态还是处于病理状态一、血液粘度测定血液粘度是血液最基本的流变特性是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核心是反映血液“ 浓、粘、聚、凝” 的一项重要指标。

血液粘度的高与低能反映血液循环的优与劣或血液供应的多与少是血液流变学的基本参数。

测定血液粘度研究血液粘度的特点掌握血液粘度变化规律对于了解血液的流动性质和凝固性质尤其是对于揭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粘度测定:包括全血粘度(η b )和血浆粘度(η p )测定。

测定全血、血浆粘度对了解血液的流动性及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评价微循环障碍的原因诊断、防治血液粘度异常的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临床资料表明许多表现有明显微循环障碍的疾病都同时伴有全血、血浆粘度增高。

而且微循环障碍程度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全血、血浆粘度增高是平行的。

微循环障碍同时伴有全血或血浆粘度的增高常见于多种疾病如脑中风、心肌梗塞、冠心病、肺心病等。

如果经过治疗随着临床症状和微循环障碍的改善血液粘度亦有所降低。

血液粘度的测定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予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

影响血液流变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和纤维蛋白原等。

这些指标的变化直接影响血液的流动性粘滞性和凝固性其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就可能引起脑血管病。

高血压病时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

高血压病时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

经验方法运用气囊助产术后经短暂时间观察,如先露顺利下降则可判定经阴道分娩,如先露迟迟不下降并发生胎心不规律改变,则可当机判断为因脐绕颈致有效脐带过短而改行剖宫产术。

所以气囊助产给了一次脐绕颈者判定正确分娩方式的鉴别机会。

7 通过促进宫颈成熟,为妊高征、延期及过期妊娠等高危妊娠找到尽早经阴道分娩新途径通过促进宫颈成熟———运用气囊助产———顺产或必要时行产钳助产结束分娩,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剖宫产率,为延期及过期妊娠尽早经阴道分娩找到了佳径。

8 更方便于术者调整胎头位置,明显降低头位难产剖宫产率经气囊扩张后软产道变得松软扩大,非常易于术者手入产道调整胎头为止,给头位难产带来了一次试产机会,使以往需剖宫产结束分娩的绝大多数头位难产找到了转化为顺产的新途径,这也是运用气囊助产术后的意外收获与最新经验。

如遇胎头重度水肿或原发性宫缩乏力者旋转十分困难,应该行剖宫产术。

9 使正常体重之臀位安全顺利快捷经阴道分娩,明显降低臀位剖宫产率气囊助产术对臀位经阴道分娩的主要临床价值是保证宫口确实开全并提前克服了先露下降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阻力。

实践证明:正常体重的单臀获全臀、骨盆正常、无前置胎盘者之臀位经阴道分娩,不仅顺利、安全,而且快捷,比处理头位难产,甚至比头位顺产还要顺利得多,这是原来所没有预料到的,非常明显地降低了臀位剖宫产率。

10 由于产妇分娩顺利、体力充沛,保证母乳喂养由于产程明显缩短,分娩过程平安顺利,产妇体力消耗减少,食欲正常,故产后精力充沛,体力恢复迅速,内分泌活动协调,精神愉快,初乳分泌早且乳量充足,保障了母乳喂养,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

其他由于软产道扩张时间缩短,肌纤维受损减少,分娩以后性生活和谐。

由于母婴并发症明显减少,避免了常出现的各种医疗纠纷。

总之,气囊助产仪的问世及随之诞生的气囊助产术是值得推广的助产新技术,明显降低了剖宫产率,促进了自然分娩,显示了新技术的生命力和独特的优越性。

作者单位: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人民医院高血压病时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郭庆云1 邱卫华1 杨翠珍2【中图分类号】R97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3-0145-02【摘要】引起高血压的病因很多,如年龄、职业、遗传、体质等。

血液流变学检测对6种常见疾病的临床意义1

血液流变学检测对6种常见疾病的临床意义1

探讨血液流变学检测对6种常见疾病的临床意义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邮编644100【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脑动脉硬化、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6种疾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比较正常人(对照组)300例、高血压病组147例、糖尿病组129例、脑梗死组151例、冠心病组149例、脑动脉硬化组163例、急性心肌梗死组80例的血液流变学等指标。

结论6种常见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高血压;冠状动脉心脏病;糖尿病;脑梗塞;颅内动脉硬化;急性心肌梗死【Abstract】Objective To elucidate various rules of hemorheology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ypertension, diabetes, cerebral infarction, cerebral arteriosclerosi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ix kinds of diseases. Comparison of normal (control group) 300 patients, 147 cases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group, diabetic group 129 cases, 151 cas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149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erebral arteriosclerosis group of 163 cases, 80 cas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blood rheological and other indicators. Conclusion 6 common diseases and other hemorheological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change. 【Key words】Rheology; Hypertens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iabetes; cerebral infarction;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性、变形性和聚集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医学中应用的科学。

血流变检测意义

血流变检测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其内部各种分子和颗粒之间以及血液与血管壁之间必然会产生内磨擦力,这种内磨擦力就是血液粘度产生的原因。

一旦粘度升高,血液流动减慢,大量脂质、脱落的细胞等易沉积在血管内膜上,血中纤维蛋白、血小板等乘机在异物上聚集,使血管腔狭窄,甚至形成血栓,阻碍血液正常流动,使血液粘度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

1、高切变率下测定的全血粘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红细胞的变形性,也就是说某患者高切变率下粘度增高,说明该患者红细胞的变形性减低(不容易变形)。

2、低切变率下测定的全血粘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红细胞的聚集性,也就是说某患者低切变率下粘度增高,说明该患者红细胞的聚集性增高(容易聚集)。

血液流变学检查已作为一个基础性项目,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老年病的管理中。

正常范围:
1、血沉方程K值:男:0~80 女:0~80;
2、红细胞聚集指数:男:3.79~6.04 女:3.19~5.33;
3、红细胞刚性指数:男:2.29~6.72 女:2.16~6.93;
4、红细胞变形指数:0.53~1.11;
5、血浆粘度测定:1.26~1.70;
6、全血粘度测定:
1(l/s)男:17.83~21.35 女:13.79~17.91;
5(l/s)男:8.31~9.95 女:6.81~8.53;
30(l/s)男:5.18~5.94 女:4.29~5.45;
200(l/s)男:3.53~4.65 女:3.36~4.32。

需要了解详细的信息请查阅兰卫临床项目指南,以上项目为部分检测项目。

血流变学检验

血流变学检验

体检-血液流变学检验解读:主要检测指标为血粘度,它是一项综合的物理指标,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浓度和其他一些成分都会对其测定产生影响,血粘度各项指标存在着年龄和性别差异,而且不同型号和厂家的仪器,其正常参考值也有所不同,因此请参考你所检查的实验室提供的正常参考范围。

全血粘度:全血粘度是一个综合性指数,它是血浆粘度、血细胞压(比)容、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特性的综合表现,是血液随不同流动状况及其他条件而表
红细胞聚集指数:男性:5.165~9.857,女性:5.075~9.846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肺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症,周围血管病等。

提示:红细胞聚集性增高时体内微循环障碍、血液瘀滞、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红细胞电泳时间:男性:15~20.025秒,女性:14.338~18.075秒
增高:见于血栓性疾病,冠心病等。

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
• 红细胞变形性是指红细胞流动过程中在外力作用 下改变形状的能力,这是一种重要的流变现象。 红细胞变形性是影响全血在高切变率下粘度的关 键因素。 • 临床意义 • 常见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的疾病有: • 红细胞内粘度增加引起红细胞变形能力低下所致 的溶血性贫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 等。
临检组:黄仁河
血液流变定义 血液流变仪检测原理 血液流变检测参数及其临床意 义
血液流变学的定义
• 什么是"血流变"
• 血液流变学包括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 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小板 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血沉及红细 胞变形能力等10多项指标。主要是反映由 于血液成分变化,而带来的血液流动性、 凝滞性和血液粘度的变化。在正常情况下, 血液在外力(血压)的作用下,在血管内流动, 并随着血管性状(血管壁情况和血管形状等) 及血液成分(粘度)的变化而变化,维持正常 的血液循环。当血液粘度变大时,血液流 动性就变差,也就最容易发生脑血栓性疾 病。反之,粘度较小,流动性较好。
• 5、红细胞压积 • 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血液粘度增加,会呈现 血液高粘滞综合症。红细胞压积降低,血 液流动性增加。 • 红细胞压积增高的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弱、先天性心 脏病、高山病、烧伤、脱水等。 • 红细胞压积降低的疾病:贫血、白血病、 晚期肿瘤、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等。
• 第二代 旋转式血流变仪
• 主要由两个同心圆筒(外圆筒略大于内圆筒,半 径比小于1.15)组成测试液体填充两个圆筒之间 隙中,内圆筒可借助于具有一定弹性系数的金属 丝支撑起来,外圆筒在马达的带动下,以一定的 角速度转动,两圆筒间的液体受到切变,有剪切 应力作用于内圆筒,使内圆筒偏转到某一角度, 直到与扭丝的恢复力矩平衡而稳定,测内圆筒所 受的扭矩得出剪切应力τ,剪切率Υ可由外圆筒旋 转的角速度算出。锥板式粘度计(上旋式或下旋 式)与同轴双圆筒旋转式粘度计相似。

血流变各项指标代表了什么

血流变各项指标代表了什么

血流变各项指标代表了什么血流变是指血液流变学的一种研究方法,用于评估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及其对血管的影响。

血流变各项指标是血流变学研究中常见的几个参数,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指标及其代表的意义。

1. 粘度粘度是血液流动的一项重要指标,它代表了血液的黏稠程度。

血液的黏稠度受到血细胞数量、血细胞形态以及血浆中蛋白质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粘度适中,有助于血液在血管内的正常流动。

而粘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血液流动产生影响,导致血流阻力增加或减小。

2. 剪切力剪切力是指血液在流动中受到的剪切应力,也可称为血流剪切应力。

它是血流变学中的重要参数之一,用以评估血液流动的剪切应力大小。

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是不连续的,存在着不同速度的层流现象,而剪切力正是由于不同速度的血液层之间的摩擦力而产生的。

剪切力的大小可以反映血液对血管壁的刺激程度,过大或过小的剪切力都可能对血管产生损伤或影响正常流动。

3. 弹性弹性是血流变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指标,用于评估血液对外界应变的适应能力。

正常的血液在流动中会受到外界的力量作用,而此时血液的变形能力以及恢复形态的能力就体现了它的弹性。

弹性的好坏会影响血液的流速和流动性,弹性较好的血液更容易顺畅地通过血管,而血液弹性降低则可能导致血液在血管内凝聚、瘀滞等现象。

4. 活性活性是指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等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

血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作用不同,这意味着它们对血液流动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血小板在受到刺激后会聚集形成凝块,而红细胞则是通过变形适应血管内的流动。

因此,血液的活性有助于判断血液对外界刺激的响应程度,也能部分反映血液流动状态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血流变各项指标代表了血液流变学中的不同方面,它们能够揭示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以及血液对外界刺激的响应能力。

了解这些指标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和异常情况有更深入的理解,也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血液流变学常规体检项目及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常规体检项目及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常规体检项目及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流动及血球变形规律的一门医学分析学科。

血液流变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液粘稠度,血液粘稠度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分为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切变率高,血液粘稠度大,流动性差,形成血栓的危险性高,反之则血液粘稠度小,流动性好,形成血栓的危险性小。

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疾病的发展和预防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包含的检测内容及临床意义如下:一、全血粘度:全血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变学基本特征的参数,也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因素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及血浆粘度等。

根据切变率的不同,一般分为高、中、低切粘度。

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变形性,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中切变率是过渡点,临床意义不十分明显。

血液粘度增高,血液的流变性质发生异常,可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发生组织缺水和缺氧、代谢失调、肌体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后果。

血液粘度的测定,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在出血性脑中风时,以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降低最明显,它预示将要有出血性血管疾病的发生。

在缺血性脑中风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其他血液流变学检验指标均增高。

其中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升高,是造成缺血性血管病的主要原因。

正常参考值:男性:低切6.80-9.58mPa.s中切4.51-5.57 mPa.s高切3.73-4.60mPa.s女性:低切6.50-9.25mPa.s 中切4.35-5.45mPa.s 高切3.65-4.40mPa.s二、血浆粘度:血浆粘度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又一重要指标。

血浆粘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纤维蛋白浓度,其次是球蛋白分子,还有脂类等。

影响血浆粘度的因素有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白蛋白、脂类和血糖等。

血液流变学检验

血液流变学检验

血液流变学检验一、全血比粘度检验1.英文或缩写:Blood Viscosity,BV。

2.标本采集:空腹静脉采血5ml,置肝素抗凝管内,轻轻颠倒混匀后送检。

3.正常参考值:低切:9.50±1.50(男);8.50±1.30(女)。

中切:5.20±0.80(男);40.60±0.80(女)。

高切:4.60±0.60(男);4.00±0.70(女)。

4.临床意义:血液粘度是指液体的粘性而言。

它是流动的倒数。

粘度越大,流动越慢;反之,流动越快。

全血表观粘度随切变率增大而减少,属于非牛顿液体。

因而在报告中全血粘度有低切、中切、高切三种粘度值。

全血比粘度指全血和血浆与水在同一温度下的粘度之比。

全血粘度增高常见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血液病、肿瘤等。

降低常见于尿毒症、肝硬化等。

5.注意事项:因肝素抗凝剂是被烘干的,所以抗凝混匀要反复多次,以保证抗凝充分。

否则将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二、全血还原粘度检验1.英文或缩写:Blood Reduction Viscosity ,BRV。

2.标本采集:空腹静脉采血5ml,置肝素抗凝管内,轻轻颠倒混匀后送检。

3.正常参考值:低切:15.0±2.00(男);14.0±2.00(女)。

中切:9.00±1.50 男)8.00±1.50(女)。

高切:7.50±1.50(男)6.70±1.50(女)。

4.临床意义:全血还原粘度增高表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说明血小板和红细胞的聚集性增高。

增高常见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血液病、肿瘤等。

降低常见于尿毒症、肝硬化等。

5.注意事项:因肝素抗凝剂是被烘干的,所以抗凝混匀要反复多次,以保证抗凝充分,否则将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三、血细胞比容1.英文或缩写:Hematocrit in Blood,HCT。

2.标本采集:空腹静脉采血5ml,置肝素抗凝管内,轻轻颠倒混匀后送检。

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结果分析及意义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实验室廖长风一、概念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力学及生物流变学分支,是研究血液宏观流动性质,人体内血液流动和细胞变形,以及血液与血管、心脏之间相互作用,血细胞流动性质及生物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

??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主要是在血液粘度上,异常的血粘度可分为全血粘度增高和全血粘度降低两种类型,分别称高血粘综合症和低血粘综合症。

血液高粘滞综合症:定义:由某种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所造成,即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内粘度与刚性升高等。

可能伴有全血粘度升高,但不一定。

血液高粘滞性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在微循环方面,血细胞刚性增加、微血栓与微栓子的形成或其他凝血产物的出现。

分类:(五个亚型)高浓稠型、高粘滞型、高凝固型、红细胞聚集型、红细胞刚性升高型二、病理生理血液粘度的低与高代表血液运输的优与劣或血液供应的多与少。

血液粘度增加,循环阻力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必然导致器官和组织,尤其是微循环灌流量下降,造成缺血缺氧,影响组织的代谢和功能,从而产生疾病。

研究表明,在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数种血液流变指标的异常(血液粘滞因素升高),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疾病病程已经开始,已经由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三、临床意义1.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是目前诊断脑中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病、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不可缺少的项目。

糖尿病、慢性肾炎、病毒性肝炎、白血病、晚期肿瘤、出凝血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以及中医所指的血淤症,在整个病程的某一阶段,均可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

2.应用于鉴别诊断:用于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如中风患者中缺血性中风70%~80%全血粘度增高,而出血性中风则则不增高或降低。

也可作为心肌绞疼和心肌梗塞疾病的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第1~~3天变化最明显,认为患者苍白,出汗,皮肤冷粘等症状与红细胞硬度升高有关。

血流变23项

血流变23项

临床意义:1,全血粘度:在低切变率时,血液形成红细胞聚集体,红细胞聚集体越多,红细胞聚集越强,血液粘度越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聚集程度。

高切变率下可反映红细胞的变形程度,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高切粘度低,红细胞变形性好。

中切粘度值为低切到高切粘度变化的过渡点,其临床意义不十分明显。

全血粘度测定对判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原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高山病、烧伤、脱水均可使红细胞压积增加、使全血粘度升高。

冠心病、缺血性中风、急性心肌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创伤等使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而使全血粘度升高。

镰状红细胞病、球形红细胞病症、酸中毒、缺氧等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全血粘度升高。

而各种贫血、尿毒症、肝硬化腹水、晚期肿瘤、急性白血病、妇女妊娠期则全血粘度降低。

什么是全血高切、中切、低切粘度?当切变率在200/s时的全血粘度为高切粘度:当切变率在30/s时的全血粘度称中切粘度:当切变率在3/s时的全血粘度称低切粘度。

2,血浆粘度血浆粘度的特点是不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常数,是影响全血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浆粘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尤其是纤维蛋白浓度。

测定血浆粘度什么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肿瘤、风湿、结核、感染、放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此外,也可见于高热、大量出汗、腹泻、烧伤、糖尿病、高脂血症、部分尿毒症。

降低:过量补液,肝、肾、心脏或不明原因引起的浮肿,肾病,长期营养不良均可降低。

3,全血还原粘度在血流变学中,还原粘度是一个标准化指标,指全血粘度与血细胞容积浓度之比含意是当细胞容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这样使血液粘度都校正到相同血细胞容积浓度的基础上,以利于比较。

4,全血流阻流阻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阻力。

流阻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粘度因素,即流经圆管中液体自身的粘度,粘度增大流阻增大,流阻与粘度成正比。

二是几何因素,由于血管半径可变,血管的流阻就随着血管两端压强差的增减而变化,压强差增大时,流阻减小,流量增大。

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报告_概述及解释说明

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报告_概述及解释说明

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报告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对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报告进行概述及解释说明。

全血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主要关注血细胞和血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对整体血液流动特性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文章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全血血液流变学概述、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方法、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解读与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报告的概念、意义以及相关方法,并详细解读和分析不同参数的异常情况。

同时,我们将讨论这些异常参数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建议。

最后,我们还将展望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在未来临床诊断中的前景,并提出相关建议。

以上为“1. 引言”部分的内容描述。

2. 全血血液流变学概述2.1 血液流变学简介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特性和相关参数的科学,它关注着血液的黏稠度、弹性、塑性等物理特性以及红细胞聚集、变形等生理特性。

在正常情况下,健康的血液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黏稠度和弹性,以确保其在体内循环时能够有效地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组织器官,并排出代谢产物。

然而,当血液中的黏稠度增加或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时,可能导致血流阻力增加、供氧不足等问题。

2.2 全血血液流变学的意义全血血液流变学是对全血进行检测与分析,可以客观评价人体循环系统功能状态和机体疾病情况。

通过全血的流变学检测,可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全血流变学检测可评估人体微循环功能状态。

微循环是指从动脉到毛细血管再到静脉的这一段血管网,它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组织细胞,并清除代谢产物。

全血流变学检测可以提供有关血液在微循环中的流动能力、黏稠度和微血管完整性等信息。

其次,全血流变学检测还可评估人体循环系统整体功能状态。

通过分析全血的黏稠度、弹性等参数,可以了解血液在大血管中的流动情况,进而判断心脏和血管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血液流变学检查各指标的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查各指标的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查各指标的意义血液流变学检查各指标的意义:一、全血粘度:表示血液总体(包含血细胞和血浆)流动性的指标。

全血粘度增高表示血液粘滞性增加而流动性降低。

由于血液在不同的流动状态(切变速度)下所表现的粘度是不同的,因而一般测定由高到低几种不同切变速度下的全血粘度,用以大致反映血液在体内不同粗细、不同压差的血管中的流动性。

1、高切全血粘度:是指血液在高切变速度下流动时所表现的流动性大小。

高切全血粘度增高的直接原因依次是:(1)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浓度增加;(2)血浆粘度增加;(3)红细胞刚性增加(即变形能力降低)。

2、低切全血粘度:表示血液在低切变速度下流动时所表现的流动性大小。

低切全血粘度增高的直接原因依次是:血细胞浓度增加,血浆粘度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加。

二、全血还原粘度:是除去血细胞浓度这个影响因素后的全血粘度。

本指标反映血浆粘度和血细胞本身性质对血液流动性的影响。

它包含下列二个指标:1、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其增高的直接原因是血浆粘度增加,或红细胞刚性增高(变形能力降低)。

2、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其增高的直接原因是血浆粘度增加,或红细胞聚集性增加。

三、全血相对粘度:是指除去血浆粘度这个影响因素后的全血粘度,它反映血细胞浓度和血细胞本身性质对血液流动性的影响,它也有二个指标:1、全血高切相对粘度:其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血细胞浓度增加,或红细胞刚性增高(变形能力降低)2、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其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血细胞浓度增加,或红细胞聚集性增加。

四、血浆粘度:其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血浆纤维蛋白原或大分子球蛋白增加,或血脂显著增加。

五、红细胞压积(又称红细胞比容或比积):它是血细胞浓度的指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血流变指标,本指标增加时全血粘度各指标都可能增加。

六、红细胞沉降率(又称血沉、ESR):它是表示血液在静止状态下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的沉降速度。

影响血沉快慢的直接因素是红细胞聚集性(正相关)和红细胞压积(负相关)。

怎样看血流变检查报告单

怎样看血流变检查报告单

怎样看血流变检查报告单1血液流变学是通过八项指标来反映出血液的浓稠性,粘滞性,血浆粘滞性,血细胞聚集性和血细胞的凝固性。

它们既是独立的指标,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1)反映血液浓稠性红细胞压积:它反映血液中血细胞与血浆间的比例。

意义: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表示血液浓而粘,除脑血管病外还见于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压积降低,则表示血液较薄,全血粘度也相应下降,意味着机体有失血或贫血。

(2)反映血液粘滞性、粘度是流动性的倒数,即粘度愈大,流动性愈差;粘度愈小,流动性愈好。

全血粘度:全血粘度受红细胞压积的改变而改变,一般来说红细胞压积高的,全血粘度高。

意义:全血粘度增高提示血细胞压积或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或弹性差,血管壁硬化毛糙。

它的增高常见于下列疾病,如脑血管病、红细胞增多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脉管炎、肺心病、结缔组织疾病活动期,链状血红蛋白症、白血病等。

血浆粘度反映体内生物大分子(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血脂)对血细胞粘度的影响。

意义:增高,除脑血管病外主要见于巨球蛋白血症,白血病。

其他意义同全血粘度。

(3)反映血细胞的聚集性,红细胞电泳时间:时间愈短、则表明红细胞表面电荷多,红细胞间愈处于分散,聚集性减少;反之,若时间愈长,反映其表面电荷愈少,则红细胞愈趋向聚集,使红细胞之间互成串状、堆状、使全血粘度增大。

意义:电泳时间延长常见于脑血管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髓病、红斑狼疮、高脂血症等。

血沉:与血浆比重,粘度,红细胞间聚集力有关。

血沉方程K值:因血沉受到血球压积的依赖性较大,血球压积高者,血沉多正常,血球压积低者,多为血沉快。

故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排除血球压积影响的血沉K值。

(4)血液凝固性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血浆粘度增加,呈正比关系。

血液凝固时,纤维蛋白原聚合成纤维蛋白聚合物,在纤维蛋白内部之间有“搭桥”现象。

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血流变学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的临床意义

摘要是生物流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广泛的用于基础医学、医学及医学中,对疾病的、及发病机理的,医学方案的制定、药物等有重要作用。

因此,现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以及临床做一综述。

1 血液流变学测量指标意义1.1 全血粘度全血粘度结果有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下的三个血液表现粘度值,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主要是由红细胞变形产生的,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或弹性差,血管壁硬化、粗糙。

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主要是红细胞聚集决定的,低切粘度高,红细胞聚集性增高。

全血中切粘度值为全血低切粘度到高切粘度变化的一个过渡点。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源性心脏病、充血性、先天性心脏病、高山病、烧伤、脱水、镰状红细胞病、球形红细胞病症、酸中毒、缺氧等均可引起全血粘度增高;而各种贫血、尿毒症、肝硬化腹水、晚期、急性白血病以及妇女可引起全血粘度降低。

同时,全血粘度测定对脑血管疾病有一定鉴别诊断意义,如缺血性脑血管疾病70%~80%全血粘度增高,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则不增高或降低。

1.2 血浆粘度血浆粘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尤其是纤维蛋白的浓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表示红细胞的聚集程度,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及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增高表示聚集性增强。

1.3 红细胞压积(HCT) HCT是影响全血粘度的最重要因素,增加HCT常导致全血粘度增高。

当HCT低于45%,全血粘度随HCT指数增高,粘度与压积呈直线关系。

当HCT超过45%时,粘度与压积呈对数关系。

因此,当HCT超过45%时, 压积的微小变化可引起血粘度明显上升。

HCT降低,血液流动性增加,因此可用血液稀释疗法(急性脑梗死时,HCT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即HCT 降低到30%~35%左右,认为在这个压积下血液粘度显著下降,血液流动性增加,以此改善脏器供血。

1.4 全血还原粘度全血还原粘度是指全血粘度与红细胞压积之比,即单位红细胞压积时的全血粘度值,还利于不同红细胞压积血标本粘度的比较。

宏观血液流变学常用检测指标与临床意义

宏观血液流变学常用检测指标与临床意义

宏观血液流变学常用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主要研究的是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动性和变形性规律的科学,它与临床多种疾病有关。

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就是描述血液各种流变性质的定量,半定量参数,这些指标的异常改变及其改变程度,对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治疗,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和药物研究及群体普查及亚健康检查。

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已成为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和掌握血液在人体内的流动状态,是处于生理状态还是处于病理状态。

血液粘度的测量是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它的重要性在伯肃叶(poiseuille )定律中已经体现出来。

血液粘度测量包括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测量,但是,单单地测量血液粘度是远远不够的,目前,以围绕血液粘度测量为中心,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在逐年增多,血液流变学最初只给 5 个参数,即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红细胞刚性指数。

以后发展增加了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高切还原粘度,低切还原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 值,红细胞电泳时间与电泳率,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与聚集。

后来又增加了卡松粘度与卡松屈服应力值。

全血高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等。

指标虽多,但总是围绕着红细胞的聚集性与变形性的(血液粘度)。

随着检测仪器设备的不断发展与普及,还会不断增加反映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变形,凝血,血液触变性,血液粘弹性,血栓弹力图等指标,血液粘滞性异常都是根据上述参数检测结果来判断的,所以,我们测量这么多指标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从多方面来寻找血液粘度增高的原因,不同原因所导致的血液粘度增高,其治疗方法是不同的。

有些指标,如血脂等,虽不算血液流变学指标,但是,它的含量与血液粘度密切相关,因此亦将其列为血液流变学指标中来进行讨论。

临床常用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血液流变学的每一项指标都是其相应流变性的数值表达。

血液具有诸如粘滞性,红细胞聚集性与变形性,血小板聚集性与粘附性等等各种流变性质,因而相应地形成了表达这些流变性质的指标体系。

血液流变学检查解读

血液流变学检查解读

血液流变学检查解读血液流变学检查是研究血液流动性和粘滞性的学科,主要应用于评估和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和病情。

以下是血液流变学检查的解读:1.全血粘度:全血粘度反映了血液的流动性。

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1~4.9 mPas。

全血粘度升高可能与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纤维蛋白原含显等因素有关。

全血粘度升高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肾病等疾病有关。

2.血浆粘度:血浆粘度反映了血浆的粘滞性。

正常参考值一般为1.4~1.8 mPa-s。

血浆粘度升高可能与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含虽有关。

血浆粘度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关。

3.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反映了红细胞在血流中的变形能力,正常参考值一般为0.6~0.9。

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疾病有关。

4.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反映了红细胞聚集的程度,正常参考值-般为1.5~2.5。

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可能与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小板活性增加等因素有关。

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关。

5.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聚集率反映了血小板聚集的能力,正常参考值一般为50~100%。

血小板聚集率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有关。

总体来说,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患者血液流动性和粘滞性的信息,从而有助于评估和诊断恨性疾病的风险和病情。

但是,血液流变学检查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制表:审核:批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流变学检查各指标的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查各指标的意义:
一、全血粘度:表示血液总体(包含血细胞和血浆)流动性的指标。

全血粘度增高表示血液粘滞性增加而流动性降低。

由于血液在不同的流动状态(切变速度)下所表现的粘度是不同的,因而一般测定由高到低几种不同切变速度下的全血粘度,用以大致反映血液在体内不同粗细、不同压差的血管中的流
动性。

1、高切全血粘度:是指血液在高切变速度下流动时所表现的流动性大小。

高切全血粘度增高的直接原因依次是:(1)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浓度增加;(2)血浆粘度增加;(3)红细胞刚性增加
(即变形能力降低)。

2、低切全血粘度:表示血液在低切变速度下流动时所表现的流动性大小。

低切全血粘度增高的直
接原因依次是:血细胞浓度增加,血浆粘度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加。

二、全血还原粘度:是除去血细胞浓度这个影响因素后的全血粘度。

本指标反映血浆粘度和血细胞
本身性质对血液流动性的影响。

它包含下列二个指标:
1、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其增高的直接原因是血浆粘度增加,或红细胞刚性增高(变形能力降低)。

2、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其增高的直接原因是血浆粘度增加,或红细胞聚集性增加。

三、全血相对粘度:是指除去血浆粘度这个影响因素后的全血粘度,它反映血细胞浓度和血细胞本
身性质对血液流动性的影响,它也有二个指标:
1、全血高切相对粘度:其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血细胞浓度增加,或红细胞刚性增高(变形能力降低)
2、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其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血细胞浓度增加,或红细胞聚集性增加。

四、血浆粘度:其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血浆纤维蛋白原或大分子球蛋白增加,或血脂显著增加。

五、红细胞压积(又称红细胞比容或比积):它是血细胞浓度的指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血流变指
标,本指标增加时全血粘度各指标都可能增加。

六、红细胞沉降率(又称血沉、ESR):它是表示血液在静止状态下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的沉降速度。

影响血沉快慢的直接因素是红细胞聚集性(正相关)和红细胞压积(负相关)。

血沉增速,可能是
红细胞聚集性增加,也可能是红细胞压积降低。

七、血沉方程K值:为了使血沉能更准确地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就需要把红细胞压积的影响消除,这就使血沉方程K值,它是除去红细胞压积的影响后的血沉校正值,它能纠正由于贫血或血液受稀释后的血沉“假性”增速,因此只有血沉方程K值增加用上述六、七两项指标来判断红细胞聚集性:
八、红细胞刚性指数:是红细胞硬度的指标,刚性指数高表示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其测定方法有
多种,本室使用高切全血粘度除去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来计算。

九、红细胞变形指数:是表示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指标,它是红细胞刚性指数的另一种计算方法,该
指数增高表示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