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凡氏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及产前诊断进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BN1 基因突变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 MFS 相关基因进行了大 量研究, 其中以对 FBN1 的研究最多。FBN1 基因突 变分布于整个基因, 目前已发现七百多种突变( http: //www.umd.be: 2030/) , 分为以下 4 种基本类型[3]: ①错 义突变: 占总突变的 2/3, 该突变多发生于类 EGF 区 6 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及 cbEGF 区。可以分 为两小类: 一类是替代半胱氨酸残基, 影响二硫键形 成, 引起构象错误折叠; 另一类是破坏钙结合位点, 改变共有序列, 使钙离子亲 和 力 及 cbEGF 结 构 域
国 外 医 学 计 划 生 育/生 殖 健 康 分 册 2006 年 25 卷 第 6 期
·313·
与疾病表型是否共分离, 因此不适用于近 30%的散 发病例。
三、酶错 配 裂 解 法 ( enzymatic mismatch cleavage method, EMC) [12]
通过噬菌体 T4 核酸内切酶 VII 在 突 变 位 点 或 附近对异源双链 DNA 进行剪切, 大体过程为: DNA 扩增、异源双链形成、酶切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泳。初步研究结果显示 EMD 是一种针对类似 FBN1 复杂基因的有效的突变筛查方法。
FBN1 基因定位于 15q21.1, 全长 235 kb, 含 65 个 外显子, 编码序列为 10 kb。FBN1 基因突变不仅导 致 MFS, 还 与 单 纯 晶 状 体 异 位 ( EL) 、常 染色体显性 遗传的 Weill-Marchesani 综合征(AD- WMS) 、仅 伴 有 轻 微 骨 骼 异 常 的 升 主 动 脉 瘤 及 Spritzen-Gorberg 综 合征有关[2]。
二、其他微纤维相关蛋白
来自百度文库
·312·
国 外 医 学 计 划 生 育/生 殖 健 康 分 册 2006 年 25 卷 第 6 期
由于 MFS 表型的显著差异尚不能完全由 FBN1 突变解释, 因此有可能存在另一种或几种基因与 该 病 有 关 , 有 文 献 报 道 FBN2[2]、FBN3[5]、TGFBRI 或 TGFBRII 基 因 与 MFS 或 其 他 结 缔 组 织 疾 病 有 一 定 相关性。
1. FBN2 基因 定位在 5q23-q31, 编码 Fib-2 蛋 白, 基因序列中结构域的数量、顺序与 FBN1 基因相 同, 结构域 B 和 D 中有 80%的氨基酸序列与 FBN1 同源。不同之处是: FBN1 只有 1 个 RGD 而 FBN2 含 有 2 个; FBN1 的 C 区富含脯氨酸而 FBN2 甘氨酸占 优势; 两种蛋白分别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表 达 , FBN2 主 要 分 布 于 软 骨 、主 动 脉 中 膜 、支 气 管 及 其他富含弹力蛋白的组织, 而 FBN1 是微纤维蛋白 的结构支架, 主要存在于负重及承压的结构( 如主动 脉外膜, 晶状体韧带、皮肤) 。FBN2 在组织分化之前 大量表达而之后急剧减少甚至消失, 在早期形态发 育过程中调节弹性纤维的合成, 其表达早于 FBN1。 FBN2 基因与先天性挛缩蜘蛛指趾征( CCA) 有关, 这 类患者常表现关节挛缩、蜘蛛样指/趾, 偶合并二尖 瓣脱垂, 但与 MFS 相比, 不合并晶状体异位和主动 脉病变 。
微纤维蛋白及其基因 一、微纤维蛋白-1( fibfillin, Fib-1) 1986 年, Sakai 等首次分离得到 Fib-1, 是构成 细胞外微纤维的主要蛋白之一。1991 年 Dietz 等发 现 了 微 纤 维 蛋 白-1 基 因 ( FBN1) 与 MFS 相关, 并报 道了 Fib-1 的一级结构( 如图 1) [2]: 含 有 3 种 富 含 半 胱氨酸的重复序列: ①包含 6 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 酸残基的类表皮生长因子 (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结 构 区 , 共47 个, 其中 43 个 EGF 结构区含有 钙 结 合 共 有 序 列 , 被 称 为 钙 结 合 EGF 共 有 序 列 ( calcium-binding EGF consensus sequence, cbEGF) , 为形成正确的二级结构提供钙结合位点。②潜在 的 β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 白 ( 1atent transformation growth factor-l binding protein, LTBP) 结构区, 包含 8 个半胱氨酸残基, 其中 3 个保守的半胱氨酸相连 续, LTBP 结构区共有7 个, 其中第 4 个包含一个精 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细胞黏附结构域, 与细胞表 面 受 体 结 合 调 节 细 胞 黏 附 作 用 。③Fib 结 构 区 , 为
另外, Mizuguchi 等[7]发现了 1 例类 MFS 患者存 在 TGF-β受 体 II( TGFBRII) 基 因 突 变 , 被 命 名 为 II 型 MFS; Loeys 等[8]亦报道了 Loeys-Dietz 综合征患者 的致病原因是 TGFBRⅠ或II 突变, 该综合征临床表 型与 MFS 部分相似。
基金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 号30470703) 2.“山 东 省 提 高新生儿出生质量综合技术研究”基金 ( SDSP2004-0720-07) 收稿日期: 2006- 02- 13 修回日期: 2006- 09- 01
FBN1 所特有, 与 LTBP 相似也含有 8 个半胱氨酸残 基, 但只有 2 个连续的半胱氨酸残基。
关键词 马凡氏综合征 微纤维蛋白-1 基因突变 产前诊断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马凡氏综合征( Marfan' s syndrome, MFS) 是一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病, 发病率为 0.02%~ 0.03%, 其 中 25%~30%为 散 发 病 例 , 认 为 是 由 于 亲 代的生殖细胞突变所致[1]。MFS 具有高度外显率但表 现度不同, 90%的突变 是 某 一 患 者 或 家 族 所 特 有[1]。 临床表现多样化, 主要涉及心血管、骨骼和眼等系 统, 不同家系、甚至同一家系中不同患者也可能有不 同器官、不同程度的损害。本文就缺陷蛋白与基因、 微纤维蛋白-1( FBN1) 基因突变、基因型与表型的关 系、分子遗传学研究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2. FBN3 基因 定位于 19p13, 具有 63 个外显 子 , mRNA 长 9 kb, 包 括 2 809 个 氨 基 酸 , 其 序 列 的 60%与 FBN1 或 FBN2 同源, 亦含有多个类 EGF 结 构域, 在 脑 组 织 中 表 达 量 最 多 。Uyeda 等[6]对 12 例 日本 MFS 患者进行 FBN1 基因变异筛查, 对未发现 突 变 者 利 用 CSGE 进 行 FBN3 的 筛 查 并 直 接 测 序 , 共发现 10 种 FBN3 单核苷酸多态, 但未在外显子区 域发现与 MFS 相关的致病突变。
国 外 医 学 计 划 生 育/生 殖 健 康 分 册 2006 年 25 卷 第 6 期
·311·
马凡氏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及产前诊断进展
山东大学山东省立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250021) 秦莹莹综述 陈子江审校
摘 要 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性 结 缔 组 织 病 , 微 纤 维 蛋 白-1( FBN1) 基 因 突 变 是 其 致 病原因。国内外学者对马凡氏综合征相关基因进行了大量研究, 其中以对 FBN1 的研究最多。FBN1 基因突变分布于 整 个 基 因 , 目 前 已 发 现 700 多 种 突 变 , DNA 测 序 、单 链 构 象 多 态 、异 源 双 链 分 析 及 长 RT-PCR 等 方 法 均 已 用 于 序 列 变异的检测。马凡氏综合征的临床表型较复杂, 在进行基因型与表型分析时, 判断突变的位置要比突变的的类型更 重要。马凡氏综合征的产前诊断主要通过连锁分析进行间接诊断。
突变检测方法 目前 MFS 和相关结缔组织疾病 的 诊 断 多 以 临 床诊断标准为主, 但分子水平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无症状患者或产前诊断可借助连锁分析, 当家 系太小或不宜行连锁分析时, 则需对 FBN1 基因进 行突变检测。 一、突变筛查 自首例 FBN1 基因突变发现以来, DNA 测序、单 链构象多态( SSCP) 、异源双链杂交( HA) 及长 RT-PCR 等方法均已用于序列变异的检测。每一种方法都有 其优越性和局限性, 但尚未发现一种既敏感又简单 的方法, 尤其是面对新发突变时。 有报道完全符合 Ghent 诊断标准的患者突变检出率为 77%, 而只有 一项 MFS 相关症状的患者仅为 18%[9]。 变 性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分 析 法 ( DHPLC) 是 一 种 能 检测基因全长突变的有效方法, 通过先变性, 后慢慢 冷却, 使目的基因 PCR 产物杂交形成同源双链和异 源双链的混合物, 然后借助 WAVE 分析系统使同源 与异源双链在通过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层析时发生 分离, 从而达到检测突变的目的。该方法具有自动 化、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不需荧光标记、成本低廉等 优点, 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DHPLC 已用于 50 多种基因变异的检测, 但目前只应用于 FBN1 已知 突变的检测。据 Mátyás 等[10]报道, DHPLC 的敏感度 高达 89.99%。而 SSCP 结合 HA 阳性率为 80%, 单用 构 象 敏 感 性 凝 胶 电 泳 ( CSGE) 或 SSCP 阳 性 率 为 66%[11]。当基因组 DNA 扩增产物未能检出突变时, 可定量分析每一个等位基因的转录产量, 或直接行 cDNA 测序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二、连锁分析 1995 年, Pereira 等鉴定了 FBN1 基因 1, 5, 28 和 43 内含子中的 4 个多态性标记, 进行等位基因频率 和标记杂合度的检测, 发现至少有 44 种不同的单倍 型, 其中以 5 /11 /2 /7 单倍型为最常见。染色体单倍 型连锁分析要求有足够的家系成员以判断等位基因
FBN1 基 因 突 变 导 致 MFS 的 病 理 机 理 尚 不 清 楚, 目前有 3 种 假 说[3]: ① FBN1 基 因 突 变 对 微 纤 维 发 挥 负 显 性 效 应 ( dominant negative effect) , 突 变 FBN1 单 体 干 扰 原 纤 维 蛋 白 的 聚 合 及 微 纤 维 的 聚 集。②FBN1 对维持弹性纤维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基 因突变破坏了弹性纤维的稳定性。③FBN1 基因突 变增加了 FBN 1 对蛋白水解酶的敏感性, 使 FBN1 蛋白易于被降解。Vollbrandt 等[4]通过电子显微技术 检测突变型与野生型 FBN1, 发现二者在结构上仅 有极细微的差别, 而突变型与野生型相比其编码的 蛋白质更易发生水解, 因而进一步证明由突变 FBN1 所致的蛋白质易水解是导致 MFS 的主要原因。
之间的稳定性降低, 增加了对蛋白水解酶的敏感性。 ② 形 成 不 成 熟 终 止 密 码 子 ( 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 PTC) : 占总突变的 25%, 降低 mRNA 的表达, 导致 FBN1 蛋白缩短。③剪切位点的突变( splice-site mutations) : 提供潜在的剪切位点发生插入或缺失突 变, 占总突变的 12%。④内含子剪接部位的碱基变 异: 导致选择剪接、框内外显子跳读( exon skipping) 或缺失, 与外显子跳读有关的基因突变多呈现严重 的临床表型。
FBN1 突变检出率因不同个体和使用方法的不 同而异。①众所周知 FBN1 是 MFS 的致病基因, 但 并不是所有 MFS 相关症状的惟一原因。②突变类型 影响检出率, 例如 PTC 导致蛋白翻译提前终止, 使 用以 cDNA 为模板的检测方法则无阳性发现。另外 由于 FBN1 基因内含子部分很大, 大多数测序方法 要求逐一筛查每个外显子, 因此对占总突变 1%~2% 的涉及多个外显子的长片段异常很难发现。③检测 方法的敏感性, 目前尚无绝对敏感的足以检测出所 有突变的方法。拥有足够成员的完整家系突变检出 率可达 80%, 散 发 型 患 者 仅 为 20%, 目 前 仍 有 至 少 10%的典型 MFS 患者无法确定突变类型[9]。
国 外 医 学 计 划 生 育/生 殖 健 康 分 册 2006 年 25 卷 第 6 期
·313·
与疾病表型是否共分离, 因此不适用于近 30%的散 发病例。
三、酶错 配 裂 解 法 ( enzymatic mismatch cleavage method, EMC) [12]
通过噬菌体 T4 核酸内切酶 VII 在 突 变 位 点 或 附近对异源双链 DNA 进行剪切, 大体过程为: DNA 扩增、异源双链形成、酶切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泳。初步研究结果显示 EMD 是一种针对类似 FBN1 复杂基因的有效的突变筛查方法。
FBN1 基因定位于 15q21.1, 全长 235 kb, 含 65 个 外显子, 编码序列为 10 kb。FBN1 基因突变不仅导 致 MFS, 还 与 单 纯 晶 状 体 异 位 ( EL) 、常 染色体显性 遗传的 Weill-Marchesani 综合征(AD- WMS) 、仅 伴 有 轻 微 骨 骼 异 常 的 升 主 动 脉 瘤 及 Spritzen-Gorberg 综 合征有关[2]。
二、其他微纤维相关蛋白
来自百度文库
·312·
国 外 医 学 计 划 生 育/生 殖 健 康 分 册 2006 年 25 卷 第 6 期
由于 MFS 表型的显著差异尚不能完全由 FBN1 突变解释, 因此有可能存在另一种或几种基因与 该 病 有 关 , 有 文 献 报 道 FBN2[2]、FBN3[5]、TGFBRI 或 TGFBRII 基 因 与 MFS 或 其 他 结 缔 组 织 疾 病 有 一 定 相关性。
1. FBN2 基因 定位在 5q23-q31, 编码 Fib-2 蛋 白, 基因序列中结构域的数量、顺序与 FBN1 基因相 同, 结构域 B 和 D 中有 80%的氨基酸序列与 FBN1 同源。不同之处是: FBN1 只有 1 个 RGD 而 FBN2 含 有 2 个; FBN1 的 C 区富含脯氨酸而 FBN2 甘氨酸占 优势; 两种蛋白分别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表 达 , FBN2 主 要 分 布 于 软 骨 、主 动 脉 中 膜 、支 气 管 及 其他富含弹力蛋白的组织, 而 FBN1 是微纤维蛋白 的结构支架, 主要存在于负重及承压的结构( 如主动 脉外膜, 晶状体韧带、皮肤) 。FBN2 在组织分化之前 大量表达而之后急剧减少甚至消失, 在早期形态发 育过程中调节弹性纤维的合成, 其表达早于 FBN1。 FBN2 基因与先天性挛缩蜘蛛指趾征( CCA) 有关, 这 类患者常表现关节挛缩、蜘蛛样指/趾, 偶合并二尖 瓣脱垂, 但与 MFS 相比, 不合并晶状体异位和主动 脉病变 。
微纤维蛋白及其基因 一、微纤维蛋白-1( fibfillin, Fib-1) 1986 年, Sakai 等首次分离得到 Fib-1, 是构成 细胞外微纤维的主要蛋白之一。1991 年 Dietz 等发 现 了 微 纤 维 蛋 白-1 基 因 ( FBN1) 与 MFS 相关, 并报 道了 Fib-1 的一级结构( 如图 1) [2]: 含 有 3 种 富 含 半 胱氨酸的重复序列: ①包含 6 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 酸残基的类表皮生长因子 (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结 构 区 , 共47 个, 其中 43 个 EGF 结构区含有 钙 结 合 共 有 序 列 , 被 称 为 钙 结 合 EGF 共 有 序 列 ( calcium-binding EGF consensus sequence, cbEGF) , 为形成正确的二级结构提供钙结合位点。②潜在 的 β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 白 ( 1atent transformation growth factor-l binding protein, LTBP) 结构区, 包含 8 个半胱氨酸残基, 其中 3 个保守的半胱氨酸相连 续, LTBP 结构区共有7 个, 其中第 4 个包含一个精 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细胞黏附结构域, 与细胞表 面 受 体 结 合 调 节 细 胞 黏 附 作 用 。③Fib 结 构 区 , 为
另外, Mizuguchi 等[7]发现了 1 例类 MFS 患者存 在 TGF-β受 体 II( TGFBRII) 基 因 突 变 , 被 命 名 为 II 型 MFS; Loeys 等[8]亦报道了 Loeys-Dietz 综合征患者 的致病原因是 TGFBRⅠ或II 突变, 该综合征临床表 型与 MFS 部分相似。
基金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 号30470703) 2.“山 东 省 提 高新生儿出生质量综合技术研究”基金 ( SDSP2004-0720-07) 收稿日期: 2006- 02- 13 修回日期: 2006- 09- 01
FBN1 所特有, 与 LTBP 相似也含有 8 个半胱氨酸残 基, 但只有 2 个连续的半胱氨酸残基。
关键词 马凡氏综合征 微纤维蛋白-1 基因突变 产前诊断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马凡氏综合征( Marfan' s syndrome, MFS) 是一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病, 发病率为 0.02%~ 0.03%, 其 中 25%~30%为 散 发 病 例 , 认 为 是 由 于 亲 代的生殖细胞突变所致[1]。MFS 具有高度外显率但表 现度不同, 90%的突变 是 某 一 患 者 或 家 族 所 特 有[1]。 临床表现多样化, 主要涉及心血管、骨骼和眼等系 统, 不同家系、甚至同一家系中不同患者也可能有不 同器官、不同程度的损害。本文就缺陷蛋白与基因、 微纤维蛋白-1( FBN1) 基因突变、基因型与表型的关 系、分子遗传学研究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2. FBN3 基因 定位于 19p13, 具有 63 个外显 子 , mRNA 长 9 kb, 包 括 2 809 个 氨 基 酸 , 其 序 列 的 60%与 FBN1 或 FBN2 同源, 亦含有多个类 EGF 结 构域, 在 脑 组 织 中 表 达 量 最 多 。Uyeda 等[6]对 12 例 日本 MFS 患者进行 FBN1 基因变异筛查, 对未发现 突 变 者 利 用 CSGE 进 行 FBN3 的 筛 查 并 直 接 测 序 , 共发现 10 种 FBN3 单核苷酸多态, 但未在外显子区 域发现与 MFS 相关的致病突变。
国 外 医 学 计 划 生 育/生 殖 健 康 分 册 2006 年 25 卷 第 6 期
·311·
马凡氏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及产前诊断进展
山东大学山东省立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250021) 秦莹莹综述 陈子江审校
摘 要 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性 结 缔 组 织 病 , 微 纤 维 蛋 白-1( FBN1) 基 因 突 变 是 其 致 病原因。国内外学者对马凡氏综合征相关基因进行了大量研究, 其中以对 FBN1 的研究最多。FBN1 基因突变分布于 整 个 基 因 , 目 前 已 发 现 700 多 种 突 变 , DNA 测 序 、单 链 构 象 多 态 、异 源 双 链 分 析 及 长 RT-PCR 等 方 法 均 已 用 于 序 列 变异的检测。马凡氏综合征的临床表型较复杂, 在进行基因型与表型分析时, 判断突变的位置要比突变的的类型更 重要。马凡氏综合征的产前诊断主要通过连锁分析进行间接诊断。
突变检测方法 目前 MFS 和相关结缔组织疾病 的 诊 断 多 以 临 床诊断标准为主, 但分子水平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无症状患者或产前诊断可借助连锁分析, 当家 系太小或不宜行连锁分析时, 则需对 FBN1 基因进 行突变检测。 一、突变筛查 自首例 FBN1 基因突变发现以来, DNA 测序、单 链构象多态( SSCP) 、异源双链杂交( HA) 及长 RT-PCR 等方法均已用于序列变异的检测。每一种方法都有 其优越性和局限性, 但尚未发现一种既敏感又简单 的方法, 尤其是面对新发突变时。 有报道完全符合 Ghent 诊断标准的患者突变检出率为 77%, 而只有 一项 MFS 相关症状的患者仅为 18%[9]。 变 性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分 析 法 ( DHPLC) 是 一 种 能 检测基因全长突变的有效方法, 通过先变性, 后慢慢 冷却, 使目的基因 PCR 产物杂交形成同源双链和异 源双链的混合物, 然后借助 WAVE 分析系统使同源 与异源双链在通过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层析时发生 分离, 从而达到检测突变的目的。该方法具有自动 化、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不需荧光标记、成本低廉等 优点, 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DHPLC 已用于 50 多种基因变异的检测, 但目前只应用于 FBN1 已知 突变的检测。据 Mátyás 等[10]报道, DHPLC 的敏感度 高达 89.99%。而 SSCP 结合 HA 阳性率为 80%, 单用 构 象 敏 感 性 凝 胶 电 泳 ( CSGE) 或 SSCP 阳 性 率 为 66%[11]。当基因组 DNA 扩增产物未能检出突变时, 可定量分析每一个等位基因的转录产量, 或直接行 cDNA 测序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二、连锁分析 1995 年, Pereira 等鉴定了 FBN1 基因 1, 5, 28 和 43 内含子中的 4 个多态性标记, 进行等位基因频率 和标记杂合度的检测, 发现至少有 44 种不同的单倍 型, 其中以 5 /11 /2 /7 单倍型为最常见。染色体单倍 型连锁分析要求有足够的家系成员以判断等位基因
FBN1 基 因 突 变 导 致 MFS 的 病 理 机 理 尚 不 清 楚, 目前有 3 种 假 说[3]: ① FBN1 基 因 突 变 对 微 纤 维 发 挥 负 显 性 效 应 ( dominant negative effect) , 突 变 FBN1 单 体 干 扰 原 纤 维 蛋 白 的 聚 合 及 微 纤 维 的 聚 集。②FBN1 对维持弹性纤维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基 因突变破坏了弹性纤维的稳定性。③FBN1 基因突 变增加了 FBN 1 对蛋白水解酶的敏感性, 使 FBN1 蛋白易于被降解。Vollbrandt 等[4]通过电子显微技术 检测突变型与野生型 FBN1, 发现二者在结构上仅 有极细微的差别, 而突变型与野生型相比其编码的 蛋白质更易发生水解, 因而进一步证明由突变 FBN1 所致的蛋白质易水解是导致 MFS 的主要原因。
之间的稳定性降低, 增加了对蛋白水解酶的敏感性。 ② 形 成 不 成 熟 终 止 密 码 子 ( 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 PTC) : 占总突变的 25%, 降低 mRNA 的表达, 导致 FBN1 蛋白缩短。③剪切位点的突变( splice-site mutations) : 提供潜在的剪切位点发生插入或缺失突 变, 占总突变的 12%。④内含子剪接部位的碱基变 异: 导致选择剪接、框内外显子跳读( exon skipping) 或缺失, 与外显子跳读有关的基因突变多呈现严重 的临床表型。
FBN1 突变检出率因不同个体和使用方法的不 同而异。①众所周知 FBN1 是 MFS 的致病基因, 但 并不是所有 MFS 相关症状的惟一原因。②突变类型 影响检出率, 例如 PTC 导致蛋白翻译提前终止, 使 用以 cDNA 为模板的检测方法则无阳性发现。另外 由于 FBN1 基因内含子部分很大, 大多数测序方法 要求逐一筛查每个外显子, 因此对占总突变 1%~2% 的涉及多个外显子的长片段异常很难发现。③检测 方法的敏感性, 目前尚无绝对敏感的足以检测出所 有突变的方法。拥有足够成员的完整家系突变检出 率可达 80%, 散 发 型 患 者 仅 为 20%, 目 前 仍 有 至 少 10%的典型 MFS 患者无法确定突变类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