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
古代汉语前六章复习资料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前六章复习资料郭锡良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41c6c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a7.png)
古代汉语复习大全第二讲:六书:名称取许慎说,次第取班固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清戴震正式提出“四体二用”理论主张六书的前四者为造字的本体,后两者为用字的方法。
1、象形(1)定义:描摹那个实物,随着物体的形状而曲折地划出来,“日”、“月”二字就是如此。
可见,象形是一种描摹实物的造字法。
例如:人、又、目、日、月、水、火、木、门、户、牛、羊、鸟、鱼、鹿(2)在《说文》中的解说体例象形字:在《说文》中用“象形”或“象某某之形”来表示。
例如:女:妇人也,象形。
日:实也。
象形。
眉:目上毛也。
从目,象眉之形。
(3)类型淸段玉裁注释《说文•叙》依文字的结构,分象形字为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两类。
1)独体象形:所谓独体象形就是客观地把实物具体的描摹下来,其形构为不能再分析的「文]。
如:雨,象下雨的形状。
2)合体象形:所谓的合体象形就是在一个具体的象形文之外,再添增一个表示具体形象而不成文的符号,即「文+具体符号」的结构。
如:果,象木上长果实。
2、指事(1)定义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意思是看到就可以识字之形,细察才能悟字之意,“上”、“下”二字就是如此。
根据许慎的分析,可知指事是一种用指事性的符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例如:上、下、亦、本、末、刃、(2)在《说文》中的解说体例指事字的解说方式:除用“指事”表示外,也用“象某某之形” 来表示例如:上:高也。
指事也。
刃: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3)类型指事字为三类:纯独体指事、变体指事、合体指事。
1)纯独体指事纯独体指事是指直接以线条表示抽象的概念,是不可析解的「文」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2)变体指事变体指事则是由一个文,改变其形体成另外一个文,以表达其抽象的槪念。
乏《说文》:“乏,《春秋传》曰:反正为乏。
”段玉裁注曰:「此说字形而义在其中矣,不正则为匮乏。
」这是个反体指事字。
3、会意(1)定义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意符合二为一,意义上加以系联,显示出新的意义,“武”、“信”二字就是如此。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本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本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0eaa7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8.png)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本复习要点
一、古代汉语的历史概述
1.古代汉语的起源和发展
2.古代汉语主要的历史阶段: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等
3.古代汉语的影响因素:民族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文化交流等
二、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
1.古代汉语的音系构成:音节、声母、韵母等
2.音韵变化规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等
3.古代汉语的音变规律:声母变化、韵母变化等
三、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1.句子结构:主谓宾、主谓补、主谓状等
2.词类和词序: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3.时态和语气的表达方式:时态助词、语气助词等
四、古代汉语的词汇与用法
1.古汉字的部首和偏旁的意义与用法
2.古代汉语的词义变化:引申义、转义、借义等
3.古代汉语的规范用法:谦辞、礼貌用语、官方文书用语等
五、古代汉语的文学特点与修辞手法
1.古代汉语文学体裁的鉴赏与分析:诗、词、赋等
2.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比喻、夸张、对仗等
3.古代汉语的名句解析和背诵:《论语》、《红楼梦》等
六、古代汉语的阅读与翻译
1.古代汉语的阅读理解:古代文献、古籍、诗词等
2.古代汉语的翻译技巧与方法:考虑历史背景、文化差异等
七、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1.多读多背:阅读古代文献和经典著作,背诵经典名句
2.多写多练:模仿古代文体写作,进行文言文写作训练
3.多交流多讨论:与他人交流古代汉语学习心得,参加学习小组
以上是古代汉语郭锡良版本的复习要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与掌握,可以对古代汉语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并且提高自己的古代汉语水平。
古汉郭锡良版 重点复习
![古汉郭锡良版 重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eb2e50352ea551810a687bf.png)
简答:(一)文字1.汉字的演变:甲骨文(商)—西周金文(春秋)—大篆(战国)—小篆(秦)—隶书(汉)—楷书章草(魏晋)—草书行书演变规律:A由图画性向符号性转变B由繁到简2.六书的贡献: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小篆的形体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
六书是以小篆为对象分析总结出来的,由于小篆保存了古文字的象形象意性。
所以,虽然不少古文字用六书涵盖不了,但大部分古文字还可以用六书的方法分析。
六书说抓住汉字的表义这个根本特征,基本上反映了汉字的构造方式的客观实际,对通过字形的分析来理解本义,对把握字义的演变线索,对创造新字,都有重大意义。
可以说六书说为中国文字学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给古文字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3.六书的局限性:A六书以小篆形体为分析对象,它既不能解释全部古文字,也不能解释全部今文字。
象形.指事只能用来解释小篆以前的古文字,今文字不再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了。
B六书定义过于简略,界说不够严密。
1.转注界定不明,成为后人争论的焦点。
2.指事字的定义与象形会意界限不清。
C有的例字与定义抵触,如假借的例字。
4.指事与象形的区别:象形字都是具有形象描写,而指事字却包含了抽象的指事符号,甚至全由抽象符号构成会意与指事的区别;会意字由几个符号构成,每个意符基本上由它形象来会意。
指事字则包含了抽象的指事符号,甚至全由抽象符号构成。
形声与会意的区别: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构成,形符表示字义类属,声符表示字的读音。
会意字由几个意符互相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意义,会意字的构成一般没有表音成分。
(二)词汇【词类活用+例子】1.名词用作动词 A名词后有宾语 B名词后有补语 C名词被修饰(名词放在副词后面)D 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 E名词通过而同动词组合 F名词同特殊代词所“者组合。
2.形容词用作动词3.象声词用作动词 4数量词用作动词 5.带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d7e06f4336c1eb91a375dc1.png)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4.什么是“亦声”?5.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
6.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和例字。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1.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问题: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些情况?)(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马、牛、羊、山、水”等;(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如:“绸”古代的意义是“缠绕”,现代的意义是“丝绸”;“该”古代的意义是“完备”,现在是“应当”。
(3)古今词义有同有异的。
如:……2.古今词义围的差异有:(问题:从词义围看,古今词义的不同有哪些?)(1)词义的扩大,如“菜”,古代专指植物类蔬菜,现在包括肉、蛋之类;再如“睡”,古代指坐着打盹,现在指一般的睡觉。
(2)词义的缩小,如“宫”,上古泛指房屋,现在指少数公共场所。
再如“瓦”,古义比今义要广,古代指制品,现在房屋上的建筑材料。
(3)词义的转移,如“暂”,古代是指狗突然向人袭击,今义指时间短暂;再如“汤”,本义指热水,现在指菜汤、米汤之类。
古代汉语郭锡良复习古代汉语常识总结
![古代汉语郭锡良复习古代汉语常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262fe3b195f312b3069a56e.png)
(十八)古书的注解(一)古注的源发、历代特点及名家注1、源发:先秦:萌芽→两汉:兴盛→魏晋至隋唐:发展→宋元明:中落→清:复兴→解放后:出版→现代:研究2、历代特点及名家注(1)先秦特点:A注释多夹在正文中。
B尚未成为一门学科。
C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无注释专书。
(2)两汉①特点:A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B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②名家注:(3)魏晋至隋唐①特点:A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受玄学影响。
B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正义)”。
②名家注:魏晋南北朝:何晏《论语集解》魏·王弼《周易注》、《老子注》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郭象《庄子注》郭璞《尔雅注》魏晋南北朝三大注:裴松之《三国志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水经注》唐代:颜师古《汉书注》李善《文选注》陆德明《经典释义》(释难义、难音)成玄英《庄子疏》孔颖达《五经正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左传)(4)宋元明①特点: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思想,后人称“六经注我”。
②名家注:(5)清①特点:从材料出发,详尽可靠流于繁琐。
②名家注:阮元《校勘记》(为《十三经注疏》而作)清代“说文四大家”:段玉载《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义证》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作的十二本疏与《经典释文》的合称。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1)三经:《周易》——韩康伯、魏·王弼注唐·孔颖达疏《尚书》——伪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诗经》——西汉·毛亨传唐·孔颖达等正义东汉·郑玄笺(2)三礼:《周礼》——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彥疏《仪礼》——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彥疏《礼记》——东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3)三传:《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4)其他:《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唐玄宗(李隆基)注宋·邢昺疏《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汉·赵歧注宋·孙奭疏(二)古注的类型1、传注体——是一种以解释词义为主的古注类型,多用于解释古书正文。
古代汉语_郭锡良版本_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_郭锡良版本_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b0d7363968011ca3009183.png)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臵、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成书年代(清代康熙55年),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刘淇),收字( 470 )个,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收字( 160 )个,全书分( 10)卷,按(古声母)排列。
(完整word版)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docx
![(完整word版)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docx](https://img.taocdn.com/s3/m/b2baa2bf581b6bd97e19ea02.png)
郭锡良般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一、文部分复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填海》、《夸父逐日》、《女天》、《》、《巫山、巫峡》《王子坊》、《山草堂》、《是楼》、《伯克段于鄢》、《桓公伐楚》、《之》、《触太后》、《》第二册:《逐客》、《任安》、《答李翊》、《逍遥游》、《秋水》、《行》、《天》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哀郢》、《》、《氓》、《七月》2.复法:A.熟悉文,每一句都要会翻,每一个字都要会解;B.注意特殊句型,如前置、被句等;C.注意字的特殊用法,如名作,名作状,使用法,意用法等等;D.注意关的古、本、特殊意,尤其是不同于代的意。
二、常用部分复要点:1. 复范:第一册(一)古今不同辨析例(二)的本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分析例(上)(四)引申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辨析例2. 复法:A.注意每个的本、古;B. 注意古今意的不同;C. 注意同、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部分复要点:复通部分的基本原是,掌握基本知、基本理,在住知的要点的同,一定要掌握上出的例子,回答的候,尽量合例子。
上册(一)怎字典辞:1.字典排列方法: A. 按音序排列; B. 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C.按号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年代, 214 个部首,先注音,后。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 xi 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 《》的作者是(),收字()个,全分()卷,按()排列。
6. 《》作者是(),其他虚著作有裴学海的《》,唐以后行研究的著作有相的《》。
(二)字的构和展1. 什么是“六”?上字的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注,很作出定。
2.住慎在《文解字·叙》中“六”的解,即:“一曰指事,⋯⋯;二曰⋯⋯。
”3.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上的古字形。
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第六章 词类活用
![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第六章 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d9c31115227916888486d722.png)
3.表示对人的态度。(象对待……一样的(来对待) /把……当作……(来对待)) (5)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 赵策》虏:象对 待奴隶一样地。 (6)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 孙膑》象对待客 人一样的对待他。 4.表示比喻。(象……一样的。) (7)螋蛇行匍匐。《战国策· 秦策》蛇行:象蛇一样 的爬行。 (8)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史记· 循吏列传》 儿啼:象小孩一样的,象儿童一样的。
二、古汉语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 “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远”为形 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远”的意思。“不远 千里”,即“不以千里为远”。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甘”、 “美”、“安”、“乐”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即认为他们的食物香甜,认为他们的服饰漂亮,认 为他们的住处安适,认为他们的习俗快乐。 《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异之”即 “认为之奇异”。
(二)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 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而充当别 的词类。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 劝 学》) (2)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 陈涉起义》) 例中“水”由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的意思; “坚”与“锐”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分别是“坚 硬的铠甲”、“锐利的武器”的意思。
五、名词用作状语 1.表示方位和处所。(“向……”/ “在、到、 从……”) (1)大月氏复西走。《汉书· 张骞传》 “西”:向西。 (2)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史记· 廉颇蔺 相如列传》廷:在朝廷上。 2.表示工具和依据。(用……/依靠、依据、按照) (3)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三国志· 魏书· 华 佗传》书:用书信。 (4)失期,法当斩。《陈涉起义》法:按照法律。
古代汉语郭锡良教材主要文选重点字词解释
![古代汉语郭锡良教材主要文选重点字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824351f0066f5335b812128.png)
古代汉语郭锡良教材主要文选重点字词解释1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3(少)益耆食。
4老臣贱(息)舒祺。
5没死以(闻)。
6(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7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8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9非(弗)思也。
10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1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12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13恣君之(所)使之。
14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15(惊)姜氏16今京不(度)17无(生)民心18夫人将(启)之19(隧)而相见20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21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22不(介)马而驰之。
23从左右,皆(肘)之。
24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5以(劝)事君者。
26若(望)仆不相(师)。
27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
28故祸莫(憯)于欲利。
29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
30(显)岩穴之士。
31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32随而(媒孽)其短。
33(倡优)蓄之。
34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35则仆偿前辱之(责)。
36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37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归)孔子(豚)。
38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9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40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41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4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43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4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45无(以),则王乎?4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7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
48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49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50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郭锡良古代汉语笔记
![郭锡良古代汉语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71b7faaf121dd36a32d8250.png)
郭锡良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的内涵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文言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话文: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
一、“六书”理论六书:古人总结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其中只有前四种与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关,后两种与汉字的形体结构无关。
1、象形许慎:“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创造汉字。
描画轮廓的:日、月、鸟、鱼描画具有特征部分的:牛、羊2、指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纯符号的指事字:上、下象形字上加符号的:亦、本、末3、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会意是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其意义的造字法。
步、逐、鬥、莫、牧4、形声许慎:“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造字,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杞、问、物、江、裏5、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说文》:“考,老也。
”又:“老,考也。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我、而、其二、形声字的结构与汉字的部首1、形声字的结构形声字的六种形体结构:左形右声——江棋诂超(基本结构)左声右形——攻期胡邵上形下声——空箕罟苕上声下形——汞基辜照内形外声——辩哀问闽内声外形——阁國固裏特殊结构:勝、徒、寳2、汉字的部首部首就是意符,意符是对声符而言的,部首是就它统领的字而言的。
许慎最早提出部首的概念,他的《说文解字》用了540个偏旁作部首。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今草、狂草)——行书(行楷、行草)甲骨文:上古时期的古人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的文字。
【精品】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
![【精品】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b850c15a6c30c2259019eaa.png)
文选部分复习要点《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古汉语常识复习要点一、古书的注解1.名词解释:疏、正义、传、笺。
(P674)2.阅读675页上半《十三经注疏》的书影,了解其中的内容和体例。
3.了解《诗经》、《史记》三家注、《汉书》、《三国志》、《老子》、《庄子》、《楚辞》等名著在唐代以前的名家注解。
4.宋代著名的注解家是朱熹,著有《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
5.名词解释:衍文、脱文。
(P676)6.古书注解的术语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答:(1)曰,为,谓之使用这三个术语时,被解释的词语总是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
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这三个词语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叫做”。
(2)谓用“谓”的时候,被解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
“谓”的作用是用后面的话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影射的事物。
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指”、“是说”的意思。
(3)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是表示事物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
(4)犹,犹言“犹”的作用是表示注释与被释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
用“犹”的时候,往往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用引申义训释本义。
略等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
(5)之言,之为言,之犹言这三个术语的作用是表示“声训”,注释时必然是用声音相同或近似的词来作训解。
声训也是古人寻求同源词的一种方法。
(6)读为,读曰,读若,读如这几个术语都是用来注明音读的,“读为”和“读曰”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读若、读如”主要作用是注音。
7.本节通论部分所举的例子都要看懂。
二、古书的标点问题1.句读是古人读书时候断句用的符号。
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一个圆圈,这叫“句”,在一句话没有完,但读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停顿的地方,就在字下面加一个点,这叫“读(dòu)。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笔记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969e06d28ea81c759f578a0.png)
古代汉语(上)笔记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㈠定义: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区别的,是古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确切的说,是指古代汉民族的书面语言,习惯上,把五四以前历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也叫做古代汉语。
上限:有文字记载的书面语言开始下限:五四运动语言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书面语分为文言和白话,白话分为古白话和现代白话㈡研究对象:古代汉语主要研究文言文而不是古白话㈢课程的性质和内容⒈性质:古代汉语是中文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它和现代汉语一样,同属语言课,具有较强的工具课性质。
⒉内容:文字、词汇、语法、语音等几个主要方面,还有修辞、古书的注解、诗词格律等内容,还有文言文标点、翻译。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㈠可以培养阅读古书的能力㈡有助于提高分析、研究、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三、怎样学习古代汉语㈠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学习古代汉语知识,也要多读文言作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㈡文选、常识、常用词相结合,重点是词汇第一章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一、什么是工具书㈠定义:工具书是广泛汇集某一方面知识或文献资料,用特定的体例系统地加以编排,专门供人们在学习中解决疑难问题的书籍。
㈡特点:备查性、概括性、易检性㈢工具书的作用:⒈解决疑难⒉可以提供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二、工具书的分类㈠字书⒈定义:字书现在称为字典,它是解释单字的形体、读音、意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周《史籀篇》是最古老的字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比较完备的字书,自从清代《康熙字典》问世,才开始使用“字典”命名。
⒉常用字书:《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典》、《新华字典》⑴《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许慎,字叔重,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人称“五经无双许叔重”。
公元100年写成初稿,公元121年定稿完成,它是我国语言史上第一部解释字义、分析字形、辨识声读的字典。
该书正文14卷,叙1卷,共15卷,全书共收字9353字,重文(异体字)1163个,它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540部。
郭锡良[古代汉语]考研笔完整复习知识点(可打印)
![郭锡良[古代汉语]考研笔完整复习知识点(可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0db538b9b52acfc788ebc929.png)
郭锡良[古代汉语] 考研笔完整复习知识点(可打印)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 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 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 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 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 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 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 2. 复习办法:A. 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 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 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张玉书,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按部首排列,共214 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直音法:是用同音字来注音。
叶音法:认为为了押韵可以暂时改变读音。
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古代汉语》王力版+郭锡良版基础知识背诵
![《古代汉语》王力版+郭锡良版基础知识背诵](https://img.taocdn.com/s3/m/6ddbda4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3.png)
《古代汉语》王力版+郭锡良版基础知识背诵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要点.doc网上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要点.doc网上](https://img.taocdn.com/s3/m/0a8aecc484868762cbaed545.png)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要点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完整word版)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笔记
![(完整word版)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a5fbe9b25c52cc58ad6be11.png)
古代汉语笔记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下册复习要点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下册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523896bddccda38376baf09.png)
一、《子路曾皙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曲阜人,它是我国古代一个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
礼乐是孔子提出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
“仁”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
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论语》(论本义编辑)的最后成书约在战国初年,他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订的。
注释:2.一日:虚指一两天的意思。
日名词作状语。
3.尔:你们4.乎:介词,表比较5毋吾以也:宾语前置,不用我。
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以:动词,用。
翻译: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些,(人家)不用我了。
(二)不吾知也:宾语前置,不知吾也。
否定代词作宾语。
(三)何以哉:介词宾语前置,“以何”:怎么办。
(四)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注释:1.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
2.如:或者3.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如不是按规定的时间去朝见叫做“会”,与众诸侯一起去朝见叫做“同”,后来两君相见也叫做“会”。
4.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穿礼服,名词作动词。
5.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着礼帽”。
6.愿:愿意;。
7.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翻译:"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注释:1.莫:(mù)暮的本字,古今字。
莫春:晚春。
2.既:副词,已经。
3.成:稳定,指春服已经穿得住。
4.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5.浴乎沂:浴:洗澡;乎:介词,在,于;6.风乎舞雩:风:名词作动词,乘凉,吹风。
(介宾短语做补语)7.咏而归:而:连词,表并列。
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第三章 汉字的构造
![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第三章 汉字的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56f13b1410a6f524ccbf8522.png)
汉字的构造
一、“六书”概说
1.“六书”的来源、称名 “书”的名称最早见于《周礼》:礼、乐、射、驭、书、数
“六书”细目
许慎《说文解字· 叙》: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四体二用”
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
法(体) 后二书:转注、假借——————用字法 (用) 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孤立地 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 后二书转注、假借,是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出 汉字繁衍发展的两种方式。
西周时最长的铭文是毛公鼎铭文,有四百九
十七个字。金文也有四千来个。早期的金文 象形意味很浓,商代晚期开始线条化,西周 以后则完全线条化。金文的异体字很多。笔 画多笔锋和捺笔,字体结构潇洒大方,雄浑 有力,且有圆弧笔。
简帛文字
简,指竹简;帛,指布帛,都是古代重要的
书写材料。简帛文字,就是指书写在竹简和 布帛上的文字。从春秋战国直至秦,普遍使 用,也叫六国古文。简帛文字一般认为是春 秋战国时期楚国通行的文字。经过整理,已 发掘的简帛文字大约有一千九百多个。简帛 文字的书体很是不一,有些近似小篆,有些 篆法近于奇古。
、休 等字。
、
(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以事为名」指用与事相关
的字来造字,以表示新字的意思,这是就形符而言的;「取譬相成」是指取读音相同或 相近的字作为新字的读音,这是就声符说的) ,江、河是也。”
如杞 特点
、问
、物
、江
、裏
、风
、年
等。
第一、是合体字。
第二、偏旁有表义的形符,有表音的声符。 结构
(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 武信是也。” 特点 即都表义。 第二、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锡良般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4.什么是“亦声”?5.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
6.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和例字。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1.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问题: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些情况?)(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马、牛、羊、山、水”等;(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如:“绸”古代的意义是“缠绕”,现代的意义是“丝绸”;“该”古代的意义是“完备”,现在是“应当”。
(3)古今词义有同有异的。
如:……2.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有:(问题:从词义范围看,古今词义的不同有哪些?)(1)词义的扩大,如“菜”,古代专指植物类蔬菜,现在包括肉、蛋之类;再如“睡”,古代指坐着打盹,现在指一般的睡觉。
(2)词义的缩小,如“宫”,上古泛指房屋,现在指少数公共场所。
再如“瓦”,古义比今义要广,古代指陶制品,现在房屋上的建筑材料。
(3)词义的转移,如“暂”,古代是指狗突然向人袭击,今义指时间短暂;再如“汤”,本义指热水,现在指菜汤、米汤之类。
3.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有哪些?答:(1)古代是褒义,现在是贬义的:如“复辟”,古代是“恢复君位”,现在是说“开历史倒车”;再如:“爪牙”,古代指“勇猛的得力助手”义,现在是“走狗”。
(2)古代是贬义,现在是褒义的:如“锻炼”,古代是玩弄法律诬陷别人的意思,现在指“练习、磨炼”,是褒义。
(3)有的中性词,后来有了褒贬色彩:如“谤”,古代指“议论”,中性;现在指“诽谤”,贬义。
4.从词义轻重的情况:(1)有些词,古义轻,今义重。
如“诛”,最初只有“责备”的意思,后来是“诛杀”的意思。
(2)还有写词,古义重,今义轻。
如“感激”,古义是“愤激”的意思,现在一般是“感谢”义。
5.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如“消息”,古代是“消长”的意思,再如“睡觉”,古代是“睡醒”的意思。
(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什么是词的本义?答: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
2.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的形体结构和意义有密切关系,因此,历来文字学家都是从字形入手探求词的本义,东汉人()就是这样做的,他的《》就是一部讲本义的书。
而他讲本义的办法是()。
3.如:“斤、戒、刃、適、臣”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造字方法;另有“臣、望、临、卧”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造字方法。
4.所以,探求词的本义时,不仅要分析字形,还必须要有语言材料来加以证实,这是检验本义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
5.什么是引申义?答: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6.从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直接引申,一类叫间接引申;7. 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如“月”,本义是月亮,引申为时间单位“月”。
再如“城”,本义是“城墙”,引申为“城市”。
8. 间接引申是有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所谓“辗转为它训”。
如“朝”,本义是早晨,引申为“朝见”,再引申为“朝廷”,再引申为“朝代”。
再如“任”,……。
9.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是本义发展为各种引申义的基本方式:如“网、踵、市、特”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引申义。
(五)词类的活用1. 什么是使动用法?答: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2.掌握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的例子,即理解其意义,见到“使动用法”的词,能够识别出来。
3. 什么是意动用法?答: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4.掌握书上出现的每一个例子,体会名词的意动用法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的意思,学会识别意动用法的词。
5.掌握P281——282页“名词用如动词”的例子。
6.名词用作状语有几种情况?答:(1)表示方位和处所;如:……(2)表示工具和依据;如:……(3)表示对人的态度;如:……(4)表示比喻,如:……。
(回答问题时,要适当举一、两个例子。
)7.掌握P282——284页“名词作状语”的例子。
8.名词活用的条件有哪些?(即:判断词类活用的依据有哪些?)(六)古代汉语的词序1.古代汉语宾语前置有几种形式?答:有以下一些形式:(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见P288)(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见P290)(3)一般句子中,代词用“之、是”等代词复指,如:……。
(见P292)(4)介词宾语前置:如何以知之。
一以当十。
等等。
(注意:本节的每个例子都要好好看一遍,看懂,理解。
)(七)古代汉语的判断句:1.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有哪些形式?答:主要有四种形式:(1)两个名词性词组并列,如:荀卿,赵人。
(2)不用判断词,句末有语气词“也”,如:张骞,汉中人也。
(3)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如:陈轸者,游说之士。
(4)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句末有语气词“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注意:本节的每个例子都要好好看一遍,看懂,理解。
)2.古代汉语也常常出现“是”字,但它往往不是判断词,而是代词。
“是”作为判断词来用,汉代肯定就有了。
3.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有哪些?答:(1)不用判断词“是”。
(2)句末往往有语气词“也”。
(3)往往用代词“者”复指主语。
(八)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1.古代汉语被动句式有哪些?答:有以下一些形式:(1)“于”字式,如:卻克伤于矢。
(2)“为”字式,如:道术将为天下裂。
(3)“为……所”式,如: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4)“见”字式,如: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5)“见……于”式,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被”字式,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2.现代汉语表示被动的“被”字句,实际上在战国末期就已经产生了。
(九)副词本章重点以下一些特殊副词的意义,尤其要注意它们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1.程度副词:少、稍、颇 2.范围副词:但、徒、特、第、直、仅3.时间副词:曾、尝、再、复、仍 4.情态副词:且、固5.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未;非;否;微;(如问:古代汉语否定副词有哪些?即回答这一条,加举例。
)6.表敬副词:有两类:(1)表示尊人的有:请、幸、谨、敬、惠、辱;(2)表示自谦的有:窃、忝、猥;(如问:古代汉语表敬副词有哪些?即回答这一条。
)(十)代词人称代词部分:1.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有哪些?答:(1)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余、予、朕”等;(2)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而、若、尔、乃”等;(3)严格说来,先秦时期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用指示代词“其、之”代替。
2.先秦时期的“他”是别称代词,是“别的,别人的”意思。
3.先秦时期的人称代词没有复数形式,有时在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后家“侪、等、辈、曹、属”等表示不只一个人,但这些此词是名词,不是复数形式。
4.表示自谦的词有:“寡人、臣、妾、奴、仆、愚”等;表示尊人的词有:“子、君、先生、足下、大王”等,这些都是名词,不是代词。
指示代词部分:1.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有哪些?答:古代汉语常用的指示代词有“是、此、斯、兹、之、其、彼、夫”等,一般分为近指、远指和旁指三类。
“是、此、斯、兹、之”是近指代词;(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这、这个、这些”等。
)“彼、夫”是远指代词;“他、它”是旁指代词(意思是“别人、别的”)。
2.指示代词还有“若、然、尔”,“若”常用于定语;“然、尔”常用作谓语。
3.“焉”相当于“于是”;“诸”相当于“之于”、“之乎”等。
疑问代词部分:1.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有哪些?答:疑问代词大致可以分为指人、指事和指处所三类。
常用于指人的疑问代词有“谁”、“孰”;指事的疑问代词主要有“何”、“胡”、“曷”、“奚”(一般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指处所的疑问代词主要是“安”、“恶”、“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
“或”和“莫”部分:1. “或”和“莫”分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法?两词的区别是什么?答:“或”是肯定性无定代词,一般指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人”、“有的人”或“某人”,只用作主语;“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谁”或“没有什么东西(事情)”。
“莫”字所否定的可以有范围,也可以没有范围或不指出范围。
“或”和“莫”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肯定性”与“否定性”的不同。
“者”和“所”部分:1.特殊代词“者”和“所”的用法是什么?有什么区别?答:“者”和“所”是两个起辅助作用的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