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能够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精品教案)5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讲课稿(通用10篇)

(精品教案)5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讲课稿(通用10篇)5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讲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讲课稿预备工作,借助讲课稿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这么应当怎么写讲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讲课稿,供大伙儿参考借鉴,希翼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十册第五组19课《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依照我国闻名古典历史小讲《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文章说述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
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
讲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精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情况进展顺序举行叙述。
第三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阅读名著关于增益智慧,提升素质,特殊是语文素质有着举脚轻重的作用。
所以,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算是让学生感觉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我依据《新课标》对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我依照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课文,使学生领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缘故。
4、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发,体味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从而感觉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么样利用草船借箭的”让学生经过对故情况节的了解,感觉鲜亮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啥能成功,体味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降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
努力启示诱导,变“教”’为“导”,变为学生探究、发觉的过程。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8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8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3、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汲取胆量和智慧,挑战自我。
【教学重难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复习1、齐读课题。
2、提问:⑴ 主要人物是谁?跟诸葛亮有关系的几个人物是谁?⑴ 这篇文章讲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天气怎样?回来时如何?⑴ 借箭时,船怎样受箭?⑴ 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非常准确地概括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板书:神机妙算)二、新授1、老师就这些内容(幻灯中提示的课文借箭的因素)让同学们会去思考。
为什么诸葛亮能够神机妙算?你怎样看诸葛亮这个人,老师让同学们感悟诸葛亮其人,准备了吗?2、提出要求:同学们,可以谈上几句,也可以谈上一段,还可以谈上一篇,听到别的同学的发言也可以随时补充,发表自己个人见解。
3、浏览课文,整理思路、内容,准备汇报:4、学生汇报,教师适当予以引导,补充,点拨并板书,随即进行朗读训练:⑴ 诸葛亮和鲁肃笑着说的话。
⑴ 周瑜与诸葛亮,鲁肃与诸葛亮之间的对话。
⑴ 教师引导学生从善知人,知天文,懂地理,巧筹划四方面去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
5、学完课文,你还有哪些发现和见解?6、小结:诸葛亮靠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在谈笑风生中,轻松获得十万支箭。
又不至于和周瑜发生正面冲突,顾全了孙刘联合的大局。
【板书设计】草船借箭知天文神机妙算晓地理能力+自信=成功善之人巧筹划【课后作业】1、必作:自述课文或编课本剧。
2、选作:写一写《小议妒忌》。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妒忌、神机妙算”等重点生字词,了解故事情节以及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圈点勾画的方法,提高对文本的解读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笔记
以下是一份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的笔记,供您参考:
1. 课文题目:《草船借箭》
2. 故事背景: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争夺天下。
3. 主要人物:
诸葛亮:蜀汉的智者,本文中的主角。
周瑜:东吴的大都督,与诸葛亮有竞争关系。
曹操:魏国的领袖,被蜀汉和东吴联合对抗。
4. 故事情节: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想为难他。
他要求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但诸葛亮却说只需要三天。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艘草船,并让鲁肃按照他的吩咐去做。
第一天、第二天,诸葛亮都没有动静。
直到第三天四更,诸葛亮才让鲁肃
和他一起去取箭。
此时大雾弥漫,看不清江面。
诸葛亮下令船队一字排开,并让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后,以为敌人来袭,便命令士兵放箭。
草船上的草人被箭射满后,诸葛亮下令船队返回。
此时,船上的草人上已
经插满了箭。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愧不如。
5. 重点语句: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现在大事已定,先生再也不用
操劳了,早晚都是享乐的时候了!’”这句话表达了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和不甘心。
“曹操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这句话说明了曹操的谨慎和聪明。
“诸葛亮说:‘谢谢曹丞相的箭!’”这句话表现了诸葛亮的机智和幽默。
6.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讲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勇气和谋略,以及他在困难和压力面前的从容应对能力。
同时也反映了周瑜的嫉妒和小气。
小学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案及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案及说课稿《草船借箭》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枝箭的任务来为难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最后令周瑜不得不自叹不如。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案及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3.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教学重点: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
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教师准备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三国,导新课师: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书或电视剧吗?(看过)那你最喜欢三国里的那些人物?(学生发言)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喜欢他的理由吗?(学生各抒己见)如: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等。
今天咱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诸葛亮有关。
板书: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大多数同学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故事和人物有些初步了解。
老师抓住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更能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下面再请大家自由的读读课文找出借箭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
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1.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汇报交流(1)理清借箭的原因(1—2自然段)经过(3—5自然段)结果(6—9自然段)(2)、概括课文大意。
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以此陷害他。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名师讲重点(概括主要内容——把握线索法)

以借箭为线索
结果
诸葛亮
周瑜
诸葛亮如期如数交箭,挫败了周瑜的阴 谋,周瑜自叹不如。
5 草船借箭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 葛亮在几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 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粉碎了周瑜的阴谋的故 事,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智过人。
5 草船借箭
总结
概括主要内容——把握线索法
草船借箭
叙事的线索
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线索来写的。
5 草船借箭
以借箭为线索
起因
诸葛亮
周瑜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 他们约定三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5 草船借箭
以借箭为线索
经过
诸葛亮
鲁肃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借来船只和士兵, 在大雾弥漫的夜晚驶向曹营,以佯攻来 获取曹操的箭。
5 草船借箭
语5文草五船年借级箭 下册
5 草船借箭
概括主要内容——把握线索法
5 草船借箭
线索 定义
线索,指事情的头绪,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
脉络等。在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连起
来,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
是叙事的线索,即究竟按什么顺序来叙述。
5 草船借箭
线索
作用 线索是在文章中起连贯作用,如果有了好的材料,
再加上有使之连贯的线索,那么文章就成为一串美丽的
珍珠。在一篇文章里,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作者所表述的
思路,常常成为贯串始终的一条线索。读课文,抓住了
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写作文时,
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草船借箭》说课稿(精选8篇)

例题4、把1至7这七个数分别填入图中各圆圈内,使每条直 线上三个圆圈内所填数之和都是10。
2
7
重数
1
6
5
3
4
练习4、萱萱把1、2、3、4、5、6、7这七个数填入下图的七 个方框里,每个数只填一次。使得三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 恰好分别是8、11、15。 请给出一种填法。
数阵图初步
例题1、在图中的三个圆圈内填入三个不同的自然数,使得三 角形每条边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1。
2
公共和
5
3
4
1
6
练习1、在图中的四个圆圈内填入合适的自然数,使得正方形 每条边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4。
158
6
2
734
例题2、在下图的八个圆圈中分别填入八个不同的自然数,使 正方形每条边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现在已经填好了五个数, 那么每条边上各数之和应该是多少?并将其补充完整。
6
4
2
1
3
5
7
例题5、将1至9分别填入下图中的圆圈内,使得图中所有三角 形(共七个)的三个顶点上的数之和都等于15。现在已经填好 了其中三个,请你在图中填出剩下的数。
73
24
8 1
例题6、把1至11填入下面“六一”图形的十一个空格内,使 得每一条直线上的所有数之和都相等。
6 294
75 8 10
4
比较法
13
8
练习2、在图中九个圆圈中分别填入九个不同的自然数,使 得图中六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现在已经填入五个数, 请将其补充完整。
10 8 3
4 1 16
7 12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通用7篇)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的兴趣。
2、能复述故事。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培养学生初步的小说人物鉴赏意识与方法。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相信同学们听说过这种说法吧——不读《红楼》《三国》者枉为中国人!那你们知道这种说法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谈。
不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的人白白做了一回中国人。
也许有的同学不同意这种说法。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第46回改写的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学完这篇课文后,也许你会同意这种说法的。
2、检查预习,使学生充分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同学们,我1个星期前就请同学们阅读《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那一部分的内容了,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就发生的赤壁之战前夕,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们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吗?学生谈师相机补充之。
a、“孙刘在长江南岸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共同抵抗曹操”,诸葛亮本来是去孙权那建议孙刘两家联合共同对付曹操的,孙刘两家结成同盟后,诸葛亮留在了东吴,协助周瑜。
b、周瑜发现诸葛亮才识在他之上,先派诸葛亮的哥哥劝说诸葛亮为东吴孙权效力,被诸葛亮拒绝。
周瑜认为诸葛亮一定会成为东吴将来的心腹大患,未来的强大敌人,所以决定要杀了诸葛亮。
c、周瑜曾用借刀杀人之计,借曹操之手杀掉诸葛亮,但被诸葛亮轻松化解。
d、周瑜借刀杀人不成,但想方设法杀诸葛亮之心更加坚定了,铁了心了要除掉诸葛亮,于是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了……3、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以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以下是WTT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五年级《草船借箭》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草船借箭》知识点归纳
《草船借箭》是五年级课本中的一篇阅读文章,讲述了诸葛亮借箭的故事。
以下是这
个故事的知识点归纳:
1.背景介绍: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刘备正在与曹操作战,但刘备箭矢不足,需要向
东吴借箭。
2.诸葛亮出使东吴:刘备派诸葛亮去东吴向孙权借箭。
诸葛亮利用自己聪明才智和谋略,成功说服了孙权借箭。
3.借箭的条件:孙权同意借给刘备箭矢,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在三天内射中百步之
内的靶子。
4.诸葛亮的计策:为了应对百步之内的条件,诸葛亮设计了一套特殊的筹码:他派人
在江边搭建草船,并将箭垛放在船上,借助江水力量,增加了箭矢的射程。
5.诸葛亮的神机妙计:诸葛亮在箭垛旁边搭建了一座亭子,并提前向江中放了鱼和鹅,当曹军看见这些动物时,船头上的炮声打响,亭子里的孔明灯放亮,这样曹军以为刘
备来袭,大声呐喊,船上的草垛也立即点燃,火势浩大。
6.阻挠计划:曹军想封堵江水,以阻挡箭矢的射程,但被诸葛亮以灵巧和技艺化解。
7.最后的射箭:在最后的时刻,箭矢射中了百步之内的靶子,任务成功完成。
通过阅读《草船借箭》,学生可以了解刘备与曹操的战争,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谋略,以及借助水利工程的灵活运用。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方法。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草船借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它讲述了智慧和勇气的故事。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也包含了这个故事,那么关于《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有哪些呢?《草船借箭》的主要故事情节如下:南北朝时期,南北两国交战不休。
为了攻占北方的樊城,南方的孙权和周瑜相约,向北方的荆州借箭。
可是箭箭有数万之多,只有用草船来装箭才能达到借箭的目的。
周瑜跟孙权谈完策略后,便让随从广陵侯韩当带着一条草船前去借箭。
可是,北方方面并不傻,怎么可能会借那么多箭给南方呢?于是,北方的荆州太守刘表决定给周瑜和孙权一些难度,决定将所有箭射在草船上,如果草船没有倒下,就可以归还箭矢。
韩当第一次去草船的时候,被北方士兵识破了计谋,草船差点被箭射中。
韩当回到南方后,联系了周瑜和黄盖商量对策。
经过讨论,他们设计出了一个独特的方法:用白帆覆盖草船,让北方的士兵误认为船上有重兵,就可以顺利借到箭了。
于是,第二次去草船的韩当就成功地借到了箭矢,并在逆风中将草船借箭的任务圆满完成。
经过了一番波折和困难,南方军队成功攻占了北方的樊城。
知识点:1.古代典故《草船借箭》是我国古代的著名典故之一。
它描写了南北朝时期智者周瑜用策略达到目的的故事。
这个典故不仅有助于开启孩子们的历史情感,还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策略思维能力。
2.众志成城这个故事还展现了众志成城的重要性,面对北方的军队,周瑜和黄盖、韩当团结合作,用他们的智慧和胆识攻克了城池。
这种众志成城的合作模式是一个团队成功的重要法则,也是一个正面价值观,对于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正面价值观十分重要。
3.策略思维在这个故事中,周瑜的智慧展示了策略思维的重要性,这也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和培养的能力,它包括计划制定、实施和调整。
如果孩子们能够通过这个故事中的策略来学习和了解这些策略思维方法,将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生活产生极大的帮助。
总结:《草船借箭》虽然是一则古代典故,但它通过真实的故事展示了智慧、勇气以及团结的力量。
部编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
《草船借箭》课文原文:
三国时期,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设下陷阱让他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诸葛亮明知这是周瑜的计策,却淡定自若地答应下来。
他找来鲁肃,向他借了二十只船,并要求鲁肃保密。
每只船上都扎满了草人,然后诸葛亮算准了三天后的凌晨会有大雾,便命船只靠近曹军的水寨。
曹操看到江面上雾气弥漫,看不清对方的情况,怕有埋伏,便命令士兵射箭。
于是,曹军万箭齐发,都射在了草人身上。
等到天亮雾散,诸葛亮命船只返回,此时每只船上的草人都插满了箭矢,数量远远超过了十万支。
赏析: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篇章,展现了诸葛亮的智谋和胆识。
首先,课文通过描绘周瑜的嫉妒和诸葛亮的从容应对,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周瑜的狡猾和诸葛亮的机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的高人之姿。
其次,诸葛亮的计策巧妙而大胆。
他利用天气条件,制造出敌人的误判,成功“借”到了箭矢。
这一策略不仅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他的预见性和决断力。
再者,课文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悬念和惊喜。
从周瑜的设局,到诸葛亮的应战,再到最后的成功,每一个环节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总的来说,《草船借箭》以其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中国古代战争智慧的魅力,同时也寓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有冷静的头脑和坚定的决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草船借箭生字-精选教育文档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草船借箭生字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草船借箭》生字1【擂】读音:léi巧记:手(扌)“雷”。
字义:①打②研磨组词:①擂鼓自吹自擂②擂米粉造字:形声法造句:运动员刚上场,我们就开始擂鼓助威。
笔顺:左部“扌”窄长宜正;右部“”书写略宽。
2【妒】读音:dù巧记:一“户”“女”人家。
字义:因为别人好而忌恨组词:妒忌忌妒妒火嫉妒妒火中烧嫉贤妒能造字:形声法造句:同学之间不要因互相妒忌而影响团结。
笔顺:“女”第三笔右端不出头;“户”长撇伸展。
字歌:用手来保护女子莫嫉妒庐山真广大持火登香炉3【忌】读音:jì巧记:记一半(己),忘一半(心)。
字义:①嫉妒,憎恨②怕,畏惧③禁戒组词:①忌妒②肆无忌惮③忌口造字:形声法造句:昨天,狂风肆无忌惮地刮了一夜。
笔顺:“己”略扁,竖弯钩不宜过分伸展;“心”卧钩正。
4【曹】读音:cáo巧记:一“日”歌“一”“曲”。
字义:①姓②等,辈③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组词:②尔曹③部曹功曹造字:会意法造句:笔顺:上部“口”上宽下窄,横竖布白均匀。
字歌:小曹动手做木槽遭受失败很糟糕5【督】读音:dū巧记:叔()叔的眼睛(目)看得紧。
字义:监督,监管,察看组词:督促监督督导督办督战督师督率督察造字:形声法造句:已经布置的工作,应当认真督促检查。
笔顺:上宽下窄。
“”左部书写宜正;“目”宜扁宽。
6【甘】读音:gān巧记:甜去舌,味更浓。
字义:①甘心,自愿,乐意②甜,味道好,跟“苦”相对组词:①甘愿甘拜下风②苦尽甘来造字:指事法造句:为了大家的幸福快乐,他甘愿默默奉献。
笔顺:上横宜长,两竖略向内收,内横居中。
字歌:树上结芦柑酒酣味道淡地上种甘蔗细品味甘甜7【延】读音:yán巧记:诞生无言,长寿可观。
字义:①展缓,推迟②伸展变长③引进,请组词:①迟延②蔓延③延聘造字:会意法造句:由于下雨,学校举办运动会的日期迟延了几天。
人教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草船借箭》课文原文: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进攻江东。
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他得知曹操的军队箭矢充足,而自己的军队箭矢匮乏。
周瑜看到这种情况,心生嫉妒,便设下陷阱,令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诸葛亮淡定自若,他向周瑜保证能在三天内完成任务。
他找来二十只大船,每船上扎满稻草人,然后趁着大雾弥漫的夜晚,将船只驶向曹操的水寨。
曹操见江面上有船只靠近,以为是敌军来袭,便命令士兵放箭。
箭矢如雨点般射向草船,稻草人上很快插满了箭。
诸葛亮等箭矢足够后,便命人鸣金收兵,安然无恙地返回了自己的营地。
当周瑜看到诸葛亮带回的十万支箭时,心中既惊讶又佩服,不得不赞叹诸葛亮的智谋和胆识。
《草船借箭》赏析: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首先,诸葛亮面对困境,不慌不忙,冷静分析,巧妙利用敌人的优势,化被动为主动。
他深知曹操多疑的性格,利用大雾天气,制造出敌军来袭的假象,成功引诱曹操的军队射箭。
其次,诸葛亮的计划精密,细节考虑周全。
他选择在大雾天行动,既能隐蔽自己的行动,又能迷惑敌人;他用稻草人代替士兵,既能减少己方的伤亡,又能最大限度地获取箭矢。
最后,诸葛亮的智谋和胆识赢得了周瑜的敬佩,也展示了他在战争中的领导能力和战略眼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灵活应对,善于利用自身和环境的优势,才能取得胜利。
总的来说,《草船借箭》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传达了智慧、勇气和策略的重要性,对我们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及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及知识点一、草船借箭课文课文内容《草船借箭》是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赵云借箭的故事。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事件,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
赵云是蜀国的一位将军,他需要用箭来补充蜀国军队的缺失。
由于敌军智勇双全,赵云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乔装成卖草鞋的小贩,用草船借箭。
课文重点•了解赵云作为蜀国将军的背景和蜀国需要借箭的背景;•掌握赵云乔装成小贩的过程和理解他的智慧和勇气;•理解借箭的计策及其实施过程。
课文亮点《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生动有趣,通过赵云的智慧和勇气,彰显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灵活应变能力。
此外,课文还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为赵云的计策需要大家的默契配合才能成功。
二、知识点1. 历史背景课文中提到的事件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被分为三个国家:魏、蜀、吴。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蜀国,因此我们要了解蜀国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国家形势等。
2. 人物背景了解主要人物的背景是理解故事的重要一环。
在《草船借箭》中,赵云是主角。
他是蜀国的一位将军,以勇敢、机智而著称。
此外,还有蜀国刘备等一些重要角色,他们的背景也值得了解。
3. 乔装换扮赵云为了实施借箭计策,变装成了卖草鞋的小贩。
这是一种常见的计谋,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出现过很多次。
学习这个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4. 组织合作赵云的计谋只有通过团队的合作才能成功。
这表明团队合作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学习这个知识点,可以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领导能力。
5. 历史事件的影响学习历史故事并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历史本身,还要分析其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了解《草船借箭》这个历史事件对中国古代和当代的影响,可以加深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三、总结《草船借箭》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课文,讲述了赵云乔装成卖草鞋的小贩,用草船借箭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代历史知识,还学习到了团队合作和智慧的重要性。
五下语文书第12课笔记

五下语文书第12课笔记《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中选取了这一故事作为第12课的内容。
这个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如何利用草船巧妙地借得曹军的箭矢,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下面是我对这堂课的详细笔记。
一、故事背景课文首先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即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设计让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以试探诸葛亮的才能和忠诚度。
诸葛亮则胸有成竹地接受了任务,并立下了军令状。
二、草船借箭的计划诸葛亮利用鲁肃的帮忙,借用了二十艘草船和六百名士兵。
他命令士兵们在船上扎满草人,并在船上挂上青色的布幔,以迷惑曹军。
然后,他利用大雾天气,让草船驶向曹军水寨。
曹军见状,误以为是敌军来袭,纷纷放箭射击。
三、借箭成功曹军的箭矢如同雨点般射向草船,诸葛亮则命令士兵们不断调整船身,让每一面都能受到箭矢的射击。
最终,草船上的草人都被射满了箭矢。
诸葛亮命令士兵们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然后返回江东。
回到江东后,诸葛亮如期交出了十万支箭,周瑜见状,惊叹不已。
四、课文分析人物形象:诸葛亮在这篇课文中展现出了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形象。
他巧妙地利用天气、地形和曹军的误判,成功地借得了箭矢。
周瑜则显得心胸狭窄、嫉妒贤能,试图通过为难诸葛亮来打压他。
鲁肃则忠诚善良,成为了诸葛亮借箭计划的关键人物。
文学手法:课文采用了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如“草船借箭”、“大雾弥漫”等,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的发展。
同时,课文还通过对话和内心独白等手法,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五、课后思考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计划为什么能够成功?这背后有哪些因素起了关键作用?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了故事的发展?这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学习有哪些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借鉴诸葛亮的智慧来解决问题?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也认识到了团队合作和巧妙运用资源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代战争的策略和智谋,还让我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智慧和勇气来解决问题。
【优质课教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草船借箭》教案设计两篇含说课稿

篇一《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教学重点: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借“箭”,理清脉络,整体感知1.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
百年历史,百年战乱,乱世出英雄,《三国演义》里塑造了许多英雄,数不胜数,更有智慧充满其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小故事。
2.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理解“剑”与“箭”)3. 幻灯出示故事历史背景。
二、揭示目标1.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故事脉络。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3.体验阅读乐趣,交流读书体会。
三、自学研读1.先快速浏览课文,完成故事主要内容填空。
提问:课文围绕着什么展开?(明确课文围绕着“箭”展开。
)各路人物纷纷登台亮相,斗智角力。
看看出现了哪些人物呢?明确课文中出现了:周瑜、诸葛亮、曹操、鲁肃。
提问:围绕着“箭”,他们分别做了什么?故事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呢?理清脉络。
引领学生明确:起因周瑜“逼箭”(为什么:忌妒);经过鲁肃“助箭”、诸葛亮“借箭”、曹操“送箭”;结果诸葛亮“交箭”。
诸葛亮成功“交箭”,出示句子:课文最后一句。
板书:诸葛亮神机妙算2.学生自学,勾画重点语句来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3.四人小组讨论。
四、反馈交流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相机板书)1.知天时。
2.晓地理。
3.识人心。
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出示重点语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第1篇】草船借箭各位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第7号,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草船借箭》。
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这篇课文做具体的阐述。
一,把握情感,领悟教材《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
该单元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意在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该篇课文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是一个广为流传,为人称道的故事。
课文以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为大背景,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写清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文章语言精炼,结构严谨,情节曲折生动,将诸葛亮这个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
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通过研读课文,结合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积累字词,赏析文章精妙的句子;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让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感受人物形象。
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对记事写人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在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加强,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品悟赏析,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二,注重时效,选择教法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把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绝不可能按住马头,让它饮水。
”这道出教学的精髓在于“主体探究”。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采用“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个性化发展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才取以读促悟法,阅读讨论法,启发点拨发和讲授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三,培养能力,选择学法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读---思—议----再读”的学习方法,采取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质疑探究学习发,感受内容,体悟情感,达成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说话人的不同语气。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不同形象,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语句的前后联系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课文中要求学生体会的重点句子、自学要求等制成课件或小黑板。
学生:搜集《三国演义》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人物特点。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草船借箭(学生齐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
学生交流对《三国演义》的了解。
教师小结导入: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谋略中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智慧中的智慧。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谋略与智慧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句子读通,把你认为精彩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出示词语:妒忌商议曹军退却都督军令状
延迟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
擂鼓呐喊支援虚实动静
学生认读,教师指导容易出错的字词。
(三)交流读书收获。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梳理课文脉络(接受任务——借箭准备——借箭经过——如期交箭),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我们刚才读了课文,文中出现了哪些人?(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你最欣赏谁,为什么?
三、精读“借箭经过”,领悟“神机妙算”。
(一)同学们都觉得诸葛亮最聪明,那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诸葛亮果真是“神机妙算”吗?边读边标出有关语句,可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主研读,教师巡视辅导。
(二)交流研究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品读、感悟(根据学生的汇报,紧扣前后有联系的语句,进行灵活机动的处理。
):
知天文
1、生汇报,出示文字,相机引导体会:
课件:“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1)军令状是什么?诸葛亮为什么要立下军令状?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
(2)假如你是诸葛亮,你怎么读他的这几句话?指导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课件:“第一天,不见.....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
“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
(1)这句太罗嗦,没有动静干脆不写,直接写“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不更好吗?清楚,简练。
改不改?为什么?
组织讨论,小结,指导朗读。
(2)假如你是诸葛亮,看到这样大的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指导朗读:读出暗自高兴,得意的语气。
2、联系这两组句子:
“为什么要等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找下文中有联系的句子。
”
“这场大雾是不是碰巧遇上的呢?”找上文中有联系的句子。
(1)完整地朗读这前后联系的两句话。
(2)评议、小结:同学们这么聪明,通过研究这两个前后有联系的句子,体会到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早已预见到的,他了解气象知识,能充分地利用天气的变化进行“借箭”,这正是所谓“知天文”(板书)。
识人心
1、生汇报,出示文字,相机引导:
课件:“诸葛亮笑着说.....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1)“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言下之意是什么?你们这些小诸葛亮想一想,替诸葛亮把没有明说的意思说出来,看你说得对不对?
(2)组织讨论,指导朗读:读出诸葛亮的肯定语气。
课件:“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箭好象下雨一样。
”
齐读后讨论,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曹操的谨慎、多疑;放箭的多)
2、联系两组句子:
(1)诸葛亮对曹操的判断准确吗?
(2)评议、小结:通过研究这几个前后有联系的句子,同学们体会到诸葛亮对自己的对手了如指掌,准确地判断曹操多疑、谨慎,不敢派兵,只会放箭,此乃诸葛亮的又一高明之处“识人心”。
(板书)晓地理
1、生汇报,出示文字,相机引导体会:
课件:“曹操知道上了当.....要追也来不及了。
”
什么是顺风顺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课件:“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
(1)“船头朝西,一字摆开,擂鼓呐喊”,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掉转船头,仍旧逼近”,这样做又是为什么呢?最后的效果怎样呢?
(2)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2、评议、小结:通过有联系的这几句话,同学们体会到诸葛亮考虑问题特别全面,布置安排非常周密,懂得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借箭”之后及时赶回,如此的“晓地理”不正是神机妙算吗?(板书:晓地理)
3、学生自由朗读这几句话。
(三)小结过渡:我们研究“借箭的经过”,体会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那么文中的另外几个人物,周瑜、鲁肃、曹操他们又是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
四、自由读课文,感受人物特点。
(一)自由读书,找出相关句子,感受周瑜、鲁肃、曹操的性格特点。
可同桌分角色读,说说话里包含的意思。
课件提示:他们的对话很有意思。
你认真研究一下他们的对话,能否体会到对话里包含着的意思,能否体会到人物说话时的内心想法。
(二)全班交流,揣摩人物内心,体会周瑜、鲁肃、曹操的性格特点。
(周瑜的妒贤忌能、用心险恶,鲁肃的忠厚守信,曹操的多疑谨慎)
(三)练习感情朗读。
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学生质疑。
对于《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同学们还有没有什么疑问了?
学生质疑,简单的当时解决,值得讨论的有价值的问题留作课后讨论。
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了知天文、识人心、晓地理的诸葛亮,如此的神机妙算才取得了草船借箭的成功,你能用别的四字词语来评价一下诸葛亮吗?(知识渊博、智慧超群、足智多谋等)
课后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知天文
诸葛亮识人心神机妙算
晓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