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数据库基本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知识点汇总

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知识点汇总

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知识点汇总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指按照特定
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
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是在数据库设计、安全、
查询和优化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本文将介绍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
技术的知识点汇总。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
1. 数据库概念: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
据的系统。

它是数据的集合,包括数据、数据结构和数据的关系等。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

它提供了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和数据查询
等功能。

3. 数据库模型:数据库模型是用于描述数据库结构和数据之间
关系的概念图。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和关系模
型等。

4. 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是指基于关系模型构建的数据库系统。

它以表的形式组织数据,并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的操作和查询。

5. 非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是指不使用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

它以文档、图形或键值对等形式存储数据,并使用不同的查询语言进行数据的操作和查询。

6. 数据库事务:数据库事务是指由一系列数据库操作组成的逻辑工作单位。

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执行失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二、数据库设计与规范
1. 数据库设计的三范式:第一范式指数据表中的每个字段都是不可再分的;第二范式指数据表中的每个字段都依赖于整个主键;第三范式指数据表中的每个字段都只依赖于主键,而不依赖于其他非主键字段。

三级数据库知识点

三级数据库知识点

1、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简称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omputer Aided Testing,简称CA T)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2、系统软件指负责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含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程序3、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系统软件的核心,也是用户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是一组程序模块的集合:它们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改善系统的性能;提供一个易于使用、功能强大的工作环境,从而在计算机和其他用户之间起到接口的作用。

4、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组织、管理和查询计算机中的存绪数据并提供一定处理功能的大型软件,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基础,是在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个数据管理软件。

5、一个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与时序组成6、广域网传输介质由原有的电缆逐步走向误码率很低且带宽很宽的光纤7、局域网提供高数据传输速率、低误码率、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8、TCP/IP协议使网络不受主机、用户微型计算机及所使用的操作系统的限制。

9、从技术角度上来看,Internet主要是由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信息资源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

10、(1)A类网络地址空间长度为7位,主机地址空间长度为24位。

(2)B类网络地址空间长度为14位,主机地址空间长度为16位。

(3)C类网络地址空间长度为21位,主机地址空间长度为8位11、WWW服务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12、服务器中的主页通过统一资源定位器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来管理其他页面。

标准URL由服务器类型、主机名、路径和文件名组成。

13、信息安全: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以及可控性。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

三级数据库第一章基础知识1、信息安全: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2、信息保密:单密钥加密(私钥或对称密钥加密,代表:DES)双密钥加密(公钥或非对称密钥加密,代表RSA)3、信息认证:发送者的真实性、信息的完整性(未被篡改、重放、延迟),主要有数字签名、身份识别、信息认证认证是防止对系统进行主动攻击的重要手段4、计算机病毒:传染性、破坏性、隐蔽性、潜伏性和可激发性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可通过非授权入侵而隐藏在可执行程序或数据文件中的一中特殊的具有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5、网络攻击:服务攻击(造成网络拒绝服务或丧失服务功能)和非服务攻击(对网络通讯设备发起攻击)网络攻击方法:截取、窃听、篡改和伪造6、网络安全研究的3个方面:安全攻击、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一个功能完备的网络系统应该提供保密性、认证服务、数据完整性、防抵赖性和访问控制5个安全服务功能。

7、操作系统安全:从隔离、分层和内控3个方面考虑隔离:系统各用户彼此隔离,主要有物理隔离、时间隔离、密码隔离、逻辑隔离;逻辑隔离限制程序的存取,使操作系统不能存取允许范围以外的实体;密码隔离,进程以及其他进程不了解的方式屏蔽数据和计算。

分层设计:将进程划分区域安全核:保证安全检查且其他程序不能越过其控制8、操作系统安全保证:访问控制、存储保护、文件保密与保护存储保护:保证系统内各任务的程序和数据互不干扰,主要保护方法有防止地址越界和防止操作越权文件保密与保护:防止对文件造成破坏,措施有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对文件的访问。

9、数据库安全:物理层、人员层、操作系统层、网络层、数据库系统层10、网络协议:语法、语义和时序。

语法:用户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11、对密码系统攻击有主动攻击(删除、增添、重放、伪造等手段注入假信息)和被动攻击(只截取密文进行分析和识别)12、密钥存储最关键和困难的是:分配和存储13、人工智能:数学定理的证明、逻辑推理、理解自然语言、辅助疾病诊断、实现人机对弈、密码破译等14、系统软件包含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服务型程序15、决定分组从通信子网的源节点到达目的节点的路由是由路由选择算法决定;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是点对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16、ISP、搜索引擎,B-ISDN选择ATM作为他的数据传输技术。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基础知识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基础知识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基础知识计算机三级数据库基础知识一.数据库中的范式:范式,英文名称是NormalForm,它是英国人E.F.Codd(关系数据库的老祖宗)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关系数据库模型后总结出来的,范式是关系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也是我们在设计数据库结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规则和指导方法,以下就是对这三个范式的基本介绍:第一范式(1NF):数据表中的每一列(字段),必须是不可拆分的最小单元,也就是确保每一列的原子性。

例如:userInfo:'山东省烟台市1318162008'依照第一范式必须拆分成userInfo:'山东省烟台市'userTel:'1318162008'两个字段第二范式(2NF):满足1NF后要求表中的所有列,都必需依赖于主键,而不能有任何一列与主键没有关系(一个表只描述一件事情)。

例如:订单表只能描述订单相关的信息,所以所有的字段都必须与订单ID相关。

产品表只能描述产品相关的信息,所以所有的字段都必须与产品ID相关。

因此在同一张表中不能同时出现订单信息与产品信息。

第三范式(3NF):第三范式(3NF):满足2NF后,要求:表中的每一列都要与主键直接相关,而不是间接相关(表中的每一列只能依赖于主键)例如:订单表中需要有客户相关信息,在分离出客户表之后,订单表中只需要有一个用户ID即可,而不能有其他的客户信息,因为其他的用户信息是直接关联于用户ID,而不是关联于订单ID。

注意事项:1.第二范式与第三范式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没有分出两张表。

第二范式是说一张表中包含了多种不同实体的属性,那么必须要分成多张表,第三范式是要求已经分好了多张表的话,一张表中只能有另一张标的ID,而不能有其他任何信息,(其他任何信息,一律用主键在另一张表中查询)。

2.必须先满足第一范式才能满足第二范式,必须同时满足第一第二范式才能满足第三范式。

二:数据库中的五大约束:数据库中的五大约束包括:1.主键约束(PrimayKeyCoustraint)唯一性,非空性;2.唯一约束(UniqueCounstraint)唯一性,可以空,但只能有一个;3.默认约束(DefaultCounstraint)该数据的默认值;4.外键约束(ForeignKeyCounstraint)需要建立两表间的关系;5.非空约束(NotNullCounstraint):设置非空约束,该字段不能为空。

数据库技术三级总结

数据库技术三级总结

数据库技术三级总结1. 数据库基础知识
- 数据库系统概念
- 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
- 关系数据库理论
- 语言
2. 数据库设计
- 概念设计
- 逻辑设计
- 物理设计
- 数据库规范化
3. 数据库管理系统
- 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 数据库存储管理
- 数据库事务管理
- 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库应用开发
- 数据库编程接口
- 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
- 数据库对象管理
- 数据库性能优化
5. 数据库新技术
-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 并行数据库系统
-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
- 数据库
6. 数据库实践
- 数据库设计案例
- 数据库应用开发实例
- 数据库管理和维护
- 数据库项目实践
以上是数据库技术三级总结的大致内容框架,包括了数据库基础理论、设计、管理、应用开发、新技术以及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在每一个部分,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更详细的阐述和展开。

数据库三级考试内容

数据库三级考试内容

数据库三级考试内容
数据库三级考试内容
一、数据模型与数据库设计
•数据模型基础知识
•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
•数据模型的转换与映射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
二、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
•关系数据库的特点和优势
•SQL语言基础
•数据库表的创建与管理
•数据库索引的设计和使用
•SQL查询语句的优化
三、数据库查询与事务处理
•基本查询语句(SELECT、FROM、WHERE等)•SQL函数和聚合函数的使用
•多表查询和子查询
•数据库事务的概念和特性
•事务的并发控制和锁定机制
四、数据库安全与备份恢复
•数据库安全性和权限管理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策略
•数据库的故障恢复和灾备处理
五、分布式数据库与高可用性
•分布式数据库的概念和架构
•数据库的分片和复制
•高可用性技术(主备复制、主主复制等)六、数据库性能调优与监控
•数据库性能调优的基本原则
•SQL查询性能优化
•系统资源的监控和性能分析
•数据库性能问题的诊断和解决
七、NoSQL数据库
•NoSQL数据库的概念和分类
•NoSQL数据库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NoSQL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和操作语言
以上内容为数据库三级考试的相关内容概述。

在备考过程中,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同时注重实际应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希望大家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

最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知识点梳理总结

最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知识点梳理总结

最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知识点梳理总结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知识点梳理总结篇一1.DML有两类:一类是(宿主)型语言,一类是(自含)型语言。

前者的语句不能独立使用而必须(嵌入)某种语言中使用。

而后者能够独立使用,一般能够供用户以(交互式)使用和以(批处理式)使用。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数据库操纵语言(DML)及它的翻译程序,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操作,包括数据插入、删除、更新和(检索)。

3.数据库系统必须提供三个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安全性)、(完整性)和(并发性)。

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库定义)、(数据操作)、(数据库运行管理)和(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等四个方面。

5.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和程序之间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主要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知识点梳理总结篇二1.一般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建立在(操作系统)基础之上的。

2.数据库是指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在(外存)上的相互联系的数据的集合。

3.概念模型最常见的方法是(ER方法)。

4.数据库系统核心是(数据管理)系统。

5.数据是指所有能输入的计算机之中并被计算机程序所处理的(符号)。

3.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知识点梳理总结篇三1.在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中,以一种数据模型为基础,是数据在逻辑级上的视图的是(模式)。

2.关系数据库的关系演算语言是以(谓词演算)为基础的DML语言。

3.在关系代数运算中,从关系中取出满足条件的元组的运算称为(选择)。

4.数据库中对数据的操作能够记录为单位,也能够(数据项)为单位。

5.实体完整性是对(主键)的约束,参照完整性规则是对(外键)的约束。

三级数据库考点自己整理

三级数据库考点自己整理

1、存储程序的核心包括:首先,将编写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其次,计算机按照存储的程序逐条取出指令加以分析,并执行指令所规定的操作。

2、指令类型:数据传送、算术逻辑、判定控制。

指令中如何提供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的方式称为寻址方式。

立即:直接给出操作数。

寄存器:指令中指明寄存器代号。

直接:直接给出操作数地址。

假设地址线有N条,内存的寻址范围是2N次方。

微型处理器分类:通用微处理器、嵌入式微处理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等硬件的组成:运算器加工、控制器控制各部分协调工作,完成对指令的解释和执行。

存储器存储程序和数据。

输入输出设备。

运算器和控制器称为中央处理器。

3、SPOOLing是为解决独占设备数量少,不能满足进程需求,它是一种虚拟设备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在一台共享设备上模拟独占设备的操作,把一台低速的独占设备改造成为若干台并行操作的虚拟设备,即把独占设备变成逻辑上的共享设备。

和硬盘有直接的关系,只有进程调度和硬盘没有关系。

将内存和外存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小要受到外存空间的限制以及CPU地址所能表示范围的限制。

4、系统软件一般包括操作系统、编译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各种服务性程序。

其中服务性程序包括装入、编辑、调试、故障诊断、纠错程序。

分时系统的特点是:对路性、交互性、独立性、及时性。

操作系统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任何其他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

操作系统是一种资源管理程序,其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方便用户使用,并能为其他软件的开发和使用提供支持。

人工智能:进行逻辑推理,理解自然语言,辅助诊断疾病,实现人机对弈,破译密码。

5、广域网:分组交换技术。

X.25(执行过程复杂,增加了网络传输延迟时间速率低误码率高)、帧中继、ISDN(提供在世界范围内协调一致的数字通信网络和完整的数字传输标准,支持各种通信服务,提供一个标准用户接口,内部变化对终端用户是透明的)、A TM(数据传输和分组交换技术,能满足多媒体网络应用及实时通信对网络传输的高速率与低延迟的要求,具有线路交换方式实时性好,分组交换方式的灵活性好的)局域网:以太网在办公室自动化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应用。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基础知识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基础知识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的考核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数据库的应用及开发。

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欢迎欣赏与借鉴。

一.数据库中的范式:范式,英文名称是Normal Form,它是英国人E.F.Codd(关系数据库的老祖宗)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关系数据库模型后总结出来的,范式是关系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也是我们在设计数据库结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规则和指导方法,以下就是对这三个范式的基本介绍:第一范式(1NF):数据表中的每一列(字段),必须是不可拆分的最小单元,也就是确保每一列的原子性。

例如:userInfo: 山东省烟台市1318162008 依照第一范式必须拆分成userInfo: 山东省烟台市userTel: 1318162008两个字段第二范式(2NF):满足1NF后要求表中的所有列,都必需依赖于主键,而不能有任何一列与主键没有关系(一个表只描述一件事情)。

例如:订单表只能描述订单相关的信息,所以所有的字段都必须与订单ID相关。

产品表只能描述产品相关的信息,所以所有的字段都必须与产品ID相关。

因此在同一张表中不能同时出现订单信息与产品信息。

第三范式(3NF):第三范式(3NF):满足2NF后,要求:表中的每一列都要与主键直接相关,而不是间接相关(表中的每一列只能依赖于主键)例如:订单表中需要有客户相关信息,在分离出客户表之后,订单表中只需要有一个用户ID即可,而不能有其他的客户信息,因为其他的用户信息是直接关联于用户ID,而不是关联于订单ID。

注意事项:1.第二范式与第三范式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没有分出两张表。

第二范式是说一张表中包含了多种不同实体的属性,那么必须要分成多张表,第三范式是要求已经分好了多张表的话,一张表中只能有另一张标的ID,而不能有其他任何信息,(其他任何信息,一律用主键在另一张表中查询)。

2.必须先满足第一范式才能满足第二范式,必须同时满足第一第二范式才能满足第三范式。

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知识点汇总

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知识点汇总

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知识点总结1、ISP(internet 服务提供商)是用户接入internet 的入口点,一方面他为用户提供接入internet服务,另一方面,他也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资源。

一般用户接入internet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电话网,另一种是通过局域网。

2、按对称序周游二叉树等同于用后序周游相应的树或者树林3、消息机制是进程间通信的的方法之一,一般包括消息缓冲和消息号4、在页面大小固定,并且不考虑程序本身的编制方法的情况下,影响缺页中断次数的主要因素有:页面调度算法和分配给进程的物理页面数5、适用于连接磁盘、磁带等高速设备,每次传送一批数据,但一段时间内只能为一台设备服务的通道是串口。

6、操纵、管理数据库并控制数据资源使用的软件是DBMS7、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事务的隔离性主要由并发控制部件来保证。

8、严格两阶段锁协议要求未提交更新的封锁必须保持到事务的终点9、对数据库系统的性能主要由响应时间和吞吐量两种度量10、能够模式化为维属性和度量属性的数据称为多维数据11、Oracle服务器由Oracle数据库和Oracle实例组成12、对于移动臂磁盘,磁头在移动臂的带动下移动到指定柱面的时间称为寻道时间;当磁头到达指定磁道后,必须等待所需要的扇区读/写下,这一部分等待时间称为旋转延迟/磁盘扫描等待时间13、Oracle数据库中负责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网络通信的是SQL*Net模块14、SYBASE移动和嵌入计算解决方案中,小型且高性能的SQL数据库是Adaptive server anywhere,他可以单机运行也可以作为数据库服务器运行15、操作系统中构成单一逻辑工作单元的操作集合称为事务16、在数据仓库建立的过程中,岁数据进行纠正和预处理的过程称为数据清理17、在顺序表中插入或者删除一个结点平均需要移动的结点个数是n/218、线性表的顺序查找中,成功的检索的比较次数是(n+1)/219、Oracle graphics 用来快速生成图形应用工具20、Alteration 权限允许增加或者删除关系中的属性21、Visual studio 2008 是针第一个允许开发人员针对NET framework 多个版本开发的visual studio 版本22、Internet上的计算机地址有两种表示方式,分别是IP地址和域名23、发生程序中断时,被打断程序暂停点称为断点24、作业流是指在批处理操作系统中,把一批作业安排在输入设备上,然后依次读入系统进行处理而形成的25、关系操作能力可以用两种方式表示:代数方式和逻辑方式26、Powerbuilder 10.0 为使用.NET开发工具的用户提供了一套 工具27、网络攻击者设法修改一个网站的主页,使得该网站的WWW服务不能正常工作这种网络攻击称为服务攻击28、针对采用TCP/IP协议联网的用户的剧增,可以用域名系统来管理和组织互联网中的主机29、文件系统中,用户打开一个文件时,操作系统将该文件描述符保存在内存的用户打开文件表中30、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向用户提供的程序级服务,用户可以借助于他向系统发出各种服务请求31、当某个正在进行的进程需要执行I/O操作时,可以通过调用阻塞原语将自己从阻塞状态变为等待状态32、在数据库技术中,使用数据模型的概念描述数据库的语义和结构,一般可以分为: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33、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实体—联系方法34、第三代数据库系统(新一代数据库系统)是面向对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系统35、关系模式中的所有属性都是主属性那么该关系模式至少达到3NF36、面向对象技术的复杂对象构造能力,突破了关系模型中属性不可再分的限制37、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传输速率很高,当超过1GB/S时,一般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38、用户程序经过编译之后的每个目标模块都以0作为基地址顺序编址,这种地址称为逻辑地址39、从资源分配的角度可以将设备分类为:独占设备,共享设备,虚拟设备40、系统为每个文件建立一张表,记录文件所在的逻辑块号与物理块号,这种文件的物理结构称为索引结构41、利用中间件middleware的高层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可以将底层网络协议和实现技术隔离开来42、把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缓冲区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既能用于输入又能用于输出的缓冲区,该缓冲区称为缓冲池。

数据库3级笔记

数据库3级笔记
54.内模式(存储模式、物理模式)
55.模式(逻辑模式)
56.外模式(子模式、用户模式)
57.UML图中:泛化:带三角箭头的实线(箭头指向父类)△、▽[一种继承]
实现:带三角箭头的虚线(箭头指向接口)
关联:带普通箭头的实心线(指向拥有者)←、→
59.SQL的UNION进行的是并操作而且将重复的数据删除
60.实体完整性:CREATE TABLE中用PRIMARY KEY
参照完整性:CREATE TABLE中用FOREIGN KEY (REFERNCES)
用户自定义:CREATE TABLE中用NOT NULL UNIQUE CHECK
43.Oracle数据库系统物理空间的使用由:【表空间,段,盘区】结构控制
44.设计概念结构的策略:自顶向下,自底向上,自里向外,混合策略
45.数据仓库系统(DWS):数据源,数据仓库管理工具,决策支持工具
46.表示概念结构的常用方法:实体-联系方法,E-R图
47.DES单钥加密体制 RSA双钥加密体制
12.FTP是用于实现交互式文件传输功能
13.最佳淘汰算法OPT,先进先出淘汰算法FIFO,最近最久未使用淘汰算法LPU,最近最少使用淘汰算法LFU
14.URL包括:服务器类型、主机名、路径及文件名
15.模式分解的等价标准要求是分解具有:无损连接性和保持函数依赖
16.散列法存储中处理碰撞的方法:接链法和开地址法
8. 作业调度算法既考虑公平性又考虑增加系统吞吐量:最高响应比作业优先算法(=1+作业等待时间/估计运行时间)
9. 局域网常用的拓扑结构:星型、环形、总线型、树形
10.死锁的资源

三级数据库基础知识

三级数据库基础知识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

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

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 ChinaGBN))2、计算机种类: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3、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内存(RAM)、高速缓存(Cache)、硬盘、光驱、显示器(CRT、LCD)、操作系统(OS)4、计算机的指标:位数指CPU寄存器中能够保存数据的位数、速度(MIPS、MFLOPS)指CPU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通常用主频来表示CPU的处理速度、容量(B、KB、MB、GB、TB)、数据传输率(Bps)、版本和可靠性(MTBF、MTTR)。

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补充实例)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系统具有比特特性。

且它们具有同步性。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RISC 和CISC技术(技术特点10个请看书P8)8、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

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技术9、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1) 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

三级《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

三级《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特征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就是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功能的 多个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在通信协议和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之 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网络的基本特征: (1)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和数据资源共享; (2)拥有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 (3)遵守共同的网络协议。
消息认证
消息认证的检验内容: 证实消息的源和宿
数字签名和身份识别技术
消息内容的完整性
消息鉴别码
消息的序号和时间性
流水作业号、链接认证符、随机数认证、时间戳
恶意软件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传染性 2.破坏性 3.隐蔽性 4.潜伏性 5.激发性 病毒的防治 一是从管理上防范;管理上应制定严格规章制度,
IP地址和域名
IP地址:给每一个连接到Internet的主机,分配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32 位地址。如:202.112.154.99是北方交大《电子商务》教学站点。
类型
A B C
网络地址长度
7 14 21
主机地址长度
24 16 8
C类地址范围:192.0.0.0~223.255.255.255
域名(主机名):任何一台连接到Internet的主机,都有一个唯一的层次结 构,即域名。如:就是上述站点的域名。 Web站点:相关信息的逻辑集合。
2 1
3 用户A 安全钥匙分发方法 用户B
信息认证
信息认证的含义 确认信息是由签名者发送的、末被修改 防止冒用 防止否认 识别信息来源 不具备加密的功能
三种技术 数字签名 身份识别 消息认证
数字签名过程
基于密码技术的身份识别

数据库技术三级考试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技术三级考试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技术三级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数据库基础。

1. 数据库系统概述。

- 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系统(DBS)的概念。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DBA)等组成的人机系统。

-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如数据结构化(整体结构化,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等。

2. 数据模型。

-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常用的概念模型是实体 - 联系模型(E - R模型),其中包括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和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等类型)。

-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的组成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一组完整性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 常见的逻辑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根结点以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父结点。

- 网状模型:用网状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 关系模型:以二维表的形式组织数据,关系模型中的数据结构是关系(二维表),关系操作包括查询(选择、投影、连接等)和更新(插入、删除、修改)操作,关系的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主关键字不能取空值)、参照完整性(外键要么取空值,要么取对应主键的值)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3. 数据库系统结构。

三级数据库背诵资料

三级数据库背诵资料

三级数据库背诵资料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冯.诺依曼计算机以“存储程序”原理为基础,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五大部件组成。

2、计算机指令系统:系列计算机:指令系统向下兼容。

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CISC (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指令系统的类型:数据传送类指令、算术逻辑类指令和判定控制类指令。

指令系统的寻址方式:立即寻址(立即数寻址),指令中直接给出操作数。

寄存器寻址:操作数在寄存器中。

直接寻址:指令中直接给出操作数地址。

寄存器间接寻址:寄存器给出操作数地址。

寄存器相对寻址:指令中给出操作数的地址偏移量3、微型处理器分类:通用微处理器、嵌入式微处理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等4、总线:PCI:不依附具体处理器的局部总线。

USB:通用串行总线。

1394总线:FireWire,为家用电器研制的一种高速串行总线。

1394总线在数字视频设备(数字摄像机)中广泛应用。

5、计算机的技术指标:运算速度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影响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是CPU的主频和存储器的存取周期。

存储器容量:基本单位B(Byte) 1KB=1024Byte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数据传输率:基本单位bps(每秒传输多少位) 1Kbps=103bps 1Mbps=103Kbps 1Gbps=103Mbps6、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非数字信息的表示:ASCII码汉字的表示:三类代码体系:输入码,如:拼音码、五笔字形码等;机内码;交换码,如GB2312-80;7、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资源共享。

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通过路由器实现的。

传输技术分为:广播式网络(通过一条公共信道实现)点--点式网络(通过存储转发实现)。

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是点-点式网络与广播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按规模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广域网(远程网)以下特点:1 适应大容量与突发性通信的要求。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考点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考点

【考点一】基本概念1.什么是数据结构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的数字、字符以及所有能直接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集合。

数据对象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通常,一个数据对象中的数据元素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数据结构。

数据对象中数据元素之间的联系需要在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加工中反映出来,因此,数据结构概念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以及在这些数据上定义的运算的集合。

(1)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只抽象地反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它与数据的存储无关,是独立于计算机的。

数据的逻辑结构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两大类。

线性结构的逻辑特征是:有且仅有一个开始结点和一个终端结点,并且所有的结点都最多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

线性表就是一个典型的线性结构。

非线性结构的逻辑特征是:一个结点可能有多个直接前驱和直接后继。

树、图等都是非线性结构。

(2)数据的存储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器里的实现(亦称为映象)。

它是依赖于计算机的,并有四种基本的存储映象方法。

它们是:①顺序存储方法该方法是把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存储在物理位置上相邻的存储单元内,结点间的逻辑关系由存储单元的邻接关系来体现。

顺序存储方法主要用于线性的数据结构,非线性的数据结构也可以通过某种线性化方法来实现顺序存储②链接存储方法在链接存储方法中,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在物理位置上未必相邻,结点间的逻辑关系是由附加的指针字段表示的。

③索引存储方法该方法通常是在存储结点信息的同时,还建立一个附加的索引表,索引表中的每一项称为索引项,索引项的一般形式是:关键字,地址。

关键字是能唯一标识一个结点的那些数据项。

④散列存储方法在散列存储方法中,结点的存储地址是根据结点的关键字值直接计算出来的。

上述四种基本的存储方法也可以组合起来对数据结构进行存储映象。

(3)数据的运算数据的运算定义在数据的逻辑结构之上,每种逻辑结构都有一个运算的集合。

三级数据库知识

三级数据库知识

一、操作系统知识1、分布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区别不在它们的物理结构上,而是在高层软件上。

分布式系统是一个建立在网络之上的软件系统。

这种软件保证了系统高度的一致性与透明性。

分布式系统的用户不必关心网络环境中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联网计算机的差异,用户的作业管理与文件管理过程对用户是透明的。

2、进程调度即处理机调度。

再多道程序设计环境中,进程数往往多于处理机数,这将导致多个进程互相争夺处理机。

进程调度的任务是控制、协调进程对CPU的竞争,按照一定的调度算法,使某一就绪进程获得CPU的控制权,转换成运行状态。

进程调度也叫低级调度。

实际上进程调度完成一台物理的CPU转变成多台虚拟的或逻辑的CPU工作。

不需要硬件支持,与硬盘没有直接关系。

3、进程控制块:为了便于系统控制和描述进程的活动或称,在操作系统核心中为进程定义的一个专门的数据结构。

是进程存在的标志。

4、静态重定位:指在装入一个作业时,把作业中的指令地址和数据地址全部转换成绝对地址,一旦装入不能改变。

5、动态重定位:指在装入作业时,不进行地址转换,而是直接把作业装入到分配的主存区域中。

在作业执行过程中,每当执行一条指令时都有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将指令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绝对地址。

6、进程调度算法是为了更充分、更有效的利用处理器,但若选择不当,会造成某个进程长期等待。

7、如果有多个中端同时发生,要调整中断事件的响应次序,可以利用中断屏蔽方式8、中断源分为5种,I/0中断、数据通道中断、时钟中断、故障中断和程序中断9、在虚拟页式存储管理中,当内存中某一页面被淘汰时,可根据修改标志决定是否将该页写回外存10、在DOS系统中,RD时专门删除子目录的命令,删除一个目录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子目录为空;○2该子目录不是当前目录。

11、在页式存储管理中,用户程序的逻辑地址由逻辑页号和页内地址两部分组成。

12、在存储管理中,为实现地址映射,硬件应提供两个寄存器,一个是基址寄存器,另一个是限长寄存器。

三级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三级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三级数据库知识点总结一、数据库的概念和分类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根据数据的组织形式和存储方式,数据库可以分为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个级别。

1. 层次数据库层次数据库是以树形结构组织数据的数据库,数据之间的关系由层次结构来表示。

其中,每个数据记录都有一个父节点和若干个子节点,形成了一个树形结构。

层次数据库的优点是查询速度快,但缺点是数据结构复杂,不适合处理复杂的关系。

2. 网状数据库网状数据库是以图形结构组织数据的数据库,数据之间的关系由网状结构来表示。

其中,每个数据记录可以有多个父节点和多个子节点,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

网状数据库的优点是能够处理复杂的关系,但缺点是数据结构仍然较为复杂,不易维护和查询。

3. 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是以表格形式组织数据的数据库,数据之间的关系由表格的行和列来表示。

其中,每个表格都有一个主键来唯一标识每条记录,而不同表格之间的关系通过外键来建立。

关系数据库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和查询,目前应用最广泛。

二、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和常见操作关系型数据库是指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具有以下特点:1. 数据以表格形式存储,每个表格由行和列组成;2. 每个表格有一个主键来唯一标识每条记录;3. 不同表格之间通过外键建立关系;4. 支持事务处理和数据一致性。

关系型数据库的常见操作包括:1. 数据查询: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查询,包括简单的SELECT语句和复杂的JOIN操作;2. 数据插入:使用INSERT语句将新数据插入到表格中;3. 数据更新:使用UPDATE语句更新表格中的数据;4. 数据删除:使用DELETE语句删除表格中的数据;5. 数据排序:使用ORDER BY语句对查询结果进行排序;6. 数据分组:使用GROUP BY语句对查询结果进行分组统计;7. 数据联接:使用JOIN语句将不同表格之间的数据关联起来;8. 数据备份和恢复:通过备份数据库文件来实现数据的安全存储和恢复。

三级数据库考点

三级数据库考点

这篇文档《三级数据库考点》是我自己辛苦整理出来的,在此与同学分享,我是按照考点分类的,书上的内容太多,这文档含有最新的考点,每一章标明的很清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第1章基础知识【考点一】计算机的发展自从1946年2月现代电子计算机的鼻祖ENIAC(electronic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以后,短短50年里,计算机技术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学术界经常使用器件(硬件)划分计算机的发展史,如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7~1957),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2),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2~),目前提出了所谓的第五代(或新一代)计算机。

从1946年到50年代后期(1946~1957)为电子管计算机时期。

计算机的元器件主要由电子管(vacuum tube)组成。

其特点是体积庞大、功耗高、运算速度较低。

如ENIAC占地170m2,重达30吨,功耗为140kW,有18000多个电子管,每秒钟能进行5000次加法计算。

这一阶段,计算机主要用于军事、国防等尖端技术领域。

除了ENIAC以外,1945年左右,冯·诺依曼等人在研制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computer)时,提出了存储程序(stored-program)概念,奠定了以后计算机发展的基石。

IBM公司1954年12月推出的IBM650是第一代计算机的代表。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1958~1964)为晶体管计算机时期。

自从1947年晶体管(transistor)在贝尔实验室诞生后,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电子革命。

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便宜的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不仅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也使计算机在科研、商业等领域内得到广泛地应用。

第二代计算机不仅采用了晶体管器件,而且存储器改用速度更快的磁芯存储器;与此同时高级编程语言和系统软件的出现,也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和拓宽了其应用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方法
“软件工程”思想: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对软件生产、开发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和管理
典型方法: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螺旋模型
瀑布模型过程六阶段:项目规划----系统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调试与集成测试----运行维护
快速原型模型过程五阶段:快速分析----设计构造原型----运行原行----评价原型----改进原型
螺旋模型过程四阶段:项目规划----风险评估----工程实现----用户评估
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的生命周期:项目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现与部署、运行与维护
DBAS的三条设计主线:数据组织与存储设计、数据访问与处理设计、应用设计
系统规划与定义的具体内容包括:1.任务陈述 2.确定任务目标 3.确定系统范围与边界
4确定用户视图
可行性分析包括: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操作可行性、开发方案选择
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处理
功能需求分析是DBAS需求分析的核心环节,总体上可以分成数据处
理需求分析与业务规划需求分析。

它是一种形式化的数据需求分析技术;数据处理需求分析结果也可以表示为事物规范,它包括事务名称、事务描述、事务所访问的数据项、事务用户。

业务规划需求分析反映了应用程序的功能、性能需求,为后序系统设计阶段的应用程序提供了重要依据。

DBAS的性能指标:数据操作响应时间、系统吞吐量、允许并发访问的最大用户量、每TPS代价值
影响因素有:系统硬件资源、网络通信设备性能、操作系统环境、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质量、DBMS的配置和性能、数据库应用程序自身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应用程序概要设计、数据库事务概要设计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事务详细设计、应用程序详细设计
建立数据库结构、数据加载、事务和应用程序的编码与测试、系统集成测试与试运行、系统部署
数据库应用系统投入运行标志着系统开发任务的基本完成和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开始。

工作内容为:日常维护、系统监
负责,有时也需要其他设计及开发人员参与。

非功能性要求概述:实时性、并发性、交互性、安全性、稳定性、数据处理
第二章需求分析
获取需求的方法:面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查阅资料
需求分析过程:标识问题----建立需求模型----描述需求----确认需求
需求的确认和评审工作由评审组或评审委员会完成,审核内容主要有:功能需求、数据需求、性能、数据管理、其他需求(如安全性、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可扩充性、以及运算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设想)目前需求分析中广为使用的结构化分析与功能建模方法主要有:DFD、IDEFO等,其优点是:不过早陷入具体的细节;从整体或宏观入手分析问题;通过图形化的模型对象直观地表示系统要做什么,完成什么功能;图形化建模方法方便系统分析人员理解和描述系统;模型化对象不涉及太多技术术语,便于用户理解模型。

基本元素包括:数据流、处理、数据存储、外部项。

具体建模过程及步骤如下:1.明确目标,确定系统范围; 2.建立顶层DFD图; 3.构建第一层DFD分解图;4.开发DFD深层次结构图;
5.检查确认DFD图。

形框内的动词短语描述功能活动的名称,活动的编号按照要求写在矩形框右下角指定的位置。

第三章数据库结构设计
数据库结构设计分为: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
其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获取应用领域的数据需求,分析、抽取、描述和表示清楚目标系统要存储和管理什么数据,这些数据是具有什么样的属性特征及组成格式,数据之间
有什么样的依赖关系。

1.定义和描述应用领域设计的数据范围;2.获取应用领域或问题域的信息模型;3.描述清楚数据的属性特征;4.描述清楚数据之间的关系;5.定义和描述数据的约束;6.说明数据的安全性要求;7.支持用户的各种数据处理需求;8.保证信息模型方便的转换成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同时也便于为用户理解。

图或IDEF0图)以及在需求分析阶段收集到的报表。

明确建模目标----定义实体集----定义联系----建立信息模型----确定实体集属性----对信息模型进行集成与优化
ER模型)转换为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

数据库逻辑设计是面向机器世界的。

计数据库存储方案,以便提供足够好的性能并确保数据库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数据库中的应用数据以文件形式存储在外设存储介质(如磁盘)上的,文件在逻辑上被组织成记录的序列,也就是说,每个DB文件可以看成是逻辑记录的集合。

一个文件在物理上可以看做是由存放文件记录
索引技术分类:有序索引和散列索引
有序索引分为:聚集索引与非聚集索引、稠密索引与稀疏索引、主索引和辅索引、唯一索引、单层索引和多层索引
第四章数据库应用系统功能设计与实施
软件体系结构={构件,连接件,约束}
组成系统的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不同粒度的程序块、独立程序或子软件系统,是组成软件的系统元素。

整个软件设计过程由总体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三个步骤组成。

DBAS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环境、中间件和应
用软件,其中应用软件又分为数据库事务和应用程序。

号组成。

浏览器/服务器(B/S)
分别由
从功能角度DBAS
业务逻辑概要设计的主要
模块,构件),它是数据库访问层和用户界面的沟通桥梁;数据访问
步骤为:初步设计、用户界面细节设计、原型设计与改进
数据库恢复的基本原理:数据库中的任何一部分数据可以利用存储在
信封
数据库试运行
数据库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体系结构设计、软件总体设计、软硬件选型与配置设计、业务规则初步设计
DBAS功能概要设计的目标是产生软件总体结构和软件功能模块
第五章UML与数据库应用系统
UML的定义由语义和表示法两部分组成,UML的语义是定义在一个四层建模概念框架中的,这四层分别是:元元模型层、元模型层、模型层、用户模型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