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ac7eaf3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a.png)
Marsh (1989)用自己编制的三个SDQ量表对数千名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7~9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开 始下降,9~11年级开始回升,呈U型曲线。
2.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
Dusek和 Flaberty (1981)研究发现,男孩子在男子气概、成就、领导者等方面有较高水平的自我概念,而 在社会性等方面的水平较低,学业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女生的语文自我概念高于男生,而男生的数学 自我概念高于女生。
最早从自身存在体验这一角度论述自我概念的是17世纪哲学家L.笛卡尔,他用“Cognito”这一词描述自我 概念,意指“自身存在意识”,并把它作为人类存在的核心。S.弗洛伊德以及早期的精神分析理论家用ego(自 我)表示自我概念,意指人格的一个有机方面,后来许多精神分析学家也仿效这种做法,在精神分析理论中,超 我的概念包括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尊。尤其是自尊,涉及自我知觉的某些方面,这些方面与个体在多大程度 上喜欢或不喜欢自我中感知到的东西有关。正如心理学家M.谢里夫所说:“在许多方面,自我概念与ego(自我) 是同义的,虽然心理学家喜欢使用后一个术语,但社会学家则喜欢使用前一个术语”。
2.经验解释系统的作用(自我解释作用)
一定的经验对于个人具有怎样的意义,是由个人的自我概念决定的。每一种经验对于特定个人的意义也是特 定的。不同的人可能会获得完全相同的经验,但他们对于这种经验的解释却可能很不同。某次考试,学生A和学生 B都考95分。学生A平时认为自己能力一般,对这门功课学习有些困难,对于这次考95分感到欣喜,鼓舞他继续努 力争取更好成绩。而学生B平时对这门功课很感兴趣,学习也很有信心,一般都取得好成绩,这次考试却由于粗心 只考95分,认为是失败和挫折,感到懊恼、沮丧,决心再努力,决不再考这样的成绩。
简述自我概念的内容
![简述自我概念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c9ca25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9.png)
简述自我概念的内容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包括个体对自身特征、能力、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
它是人类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自我概念的构成1.身份认同:个体对自己所属群体或社会角色的认同感,如性别、职业、国籍等。
2.自我评价:个体对自己在各方面表现的评价,包括外貌、智力、能力和道德品质等。
3.自我效能感:个体对于完成某项任务时所具有的信心和能力感。
4.自我知觉:个体对于自身内在特质和情绪状态的认知和感受。
二、影响自我概念形成的因素1.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都会影响个体形成自我概念。
2.社会文化背景:文化背景不同会导致不同的价值观,进而影响了个体形成的自我概念。
3.社交经验:与他人的互动和反馈会影响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影响自我概念的形成。
4.个体内在特质:个体的性格、智力水平、情绪状态等都会影响自我概念的形成。
三、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1.自尊心:良好的自我概念能够提高个体的自尊心,增强其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2.抑郁症:低自尊心和负面的自我评价是抑郁症发生和持续的重要因素。
3.人格障碍:一些人格障碍与不健康或扭曲的自我概念相关联,如边缘型人格障碍。
四、如何提高良好的自我概念1.接受反馈:接受他人给出的正面反馈可以增强个体对于自身优点和长处的认识。
2.关注内在特质:关注个体内在特质,培养积极向上且有意义的爱好可以提高个体对于自身价值感和满足感。
3.避免比较陷阱:避免与他人不必要的比较,培养独立、自主的思考和行动能力。
4.积极应对挑战:积极面对挑战,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
五、结语自我概念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概念,它涉及到个体对于自身特征、能力、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和评价。
良好的自我概念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自我概念,学会接受反馈、关注内在特质、避免比较陷阱并积极应对挑战。
《何谓自我概念》课件
![《何谓自我概念》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b86d5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b.png)
自我概念在职业发展中的应用
在职业发展中,自我概念对于个人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个人需 要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能力和优势,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提高职业 满足感和成就感。
02
通过反思、自我评估、接受他人 反馈等方式,不断深化对自己的 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 求和期望。
提高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自我评价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和 自尊心。
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表现,不过度 自责或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同时也 要学会接受失败和挫折,从中吸取教 训。
VS
具体应用包括:个人成长规划、自我 反思、情绪调节训练等。这些方法有 助于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 情感需求,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 能力,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目标。同时 也有助于培养个人的积极心态和应对 挑战的能力,增强心理韧性。
PART 05
如何提升自我概念
增强自我认知
01
自我认知是提升自我概念的基础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 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有助于更 好地认识自己。
自我期望
自我期望的定义
自我期望是指个体对自己未来的 期望和目标。
自我期望的形成
自我期望是在个体自我认知和自 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受到个 体内部需求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自我期望的作用
自我期望对个体的行为和动机有 重要影响,能够激发个体的积极 性和创造力,推动个体不断追求
进步和发展。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理解自我概念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理解自我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545a09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0.png)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理解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是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和特征的全面把握。
自我概念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理解人的行为和社会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个体的社会经验、文化背景、个人特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对自我概念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
一、自我概念的构成自我概念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两个维度。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包括自己的个性特征、能力水平、价值取向等方面;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包括对自己的满意度、自尊心和对自己的评价等。
自我认知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体形象、身份特征、自我观念、能力水平、性格特点和社会角色。
个体通过对自身的身体特征、个性特点和社会角色的认知,形成了自己的自我认知。
自我评价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尊心、自我效能感、自我接受度和自我意识。
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会影响其自我评价,自尊心、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评价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二、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概念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个体自身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的影响。
自我概念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等阶段。
在幼儿期,个体开始建立基本的自我认知,包括身体形象、性别认同、情感表达等方面。
在儿童期,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加,个体开始建立对自我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的认知。
在青少年期,个体开始建立对自我身份和社会角色的认知,形成了初步的自我概念。
在成年期,个体的自我概念逐渐稳定和完善,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也更加明晰和全面。
自我概念的发展受到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个体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认知发展水平、情绪调节能力等方面,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等方面。
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和形成,需要关注个体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
心理学上自我概念
![心理学上自我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9fdaecf99e314332396893be.png)
心理学上自我概念
1.自我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詹姆士认为主我是认识的主体,客我是认识的对象;米勒认为镜我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更重要。
2.自我结构: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
3.自我概念的功能:保持个体的内在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
4.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生理自我(8个月—3岁)——原始阶段,对躯体的认识
社会自我(3—14岁)——自我中心,了解社会期待,调节自己行为
心理自我(青春期—成年)——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身发展的要求知觉,调节自己的心理行为
5.身份的特点: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
6.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马斯洛认为自尊是高级需要。
自尊的满足就会有自信。
詹姆士《心理学原理》:自尊=成就/抱负
7.自尊的影响因素: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理性地进行社会比较。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理解自我概念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理解自我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89af354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0.png)
社会心理学知识:如何理解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它是由个体对自己的经验、感受、想法、价值观等内容的组合而成,是一个复杂而且多维的概念。
自我概念是人类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对人类的行为、心理以及人际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我概念是由文化、社会和个体的经历共同塑造而成的,因此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个人的内在感受,更多地反映了个体生活在不同背景下的体验。
自我概念对人的行为、情绪和思考方式都有很大的影响。
理解自我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并更好地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自我概念的概述自我概念由两个主要元素构成:自我意象和自我价值评价。
自我意象是指个体对自己外表、行为、内在特点等方面的知觉;而自我价值评价则是个体对自己价值和世界的看法。
对自己的价值评价会影响个体感觉到自己是否高傲或自卑,是个体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变量。
自我概念同时也包括人的自我概念、自我形象和自我意识三个要素。
自我形象是指人们对自己的外在和内在认识、评价和反映,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自己的长相、气质、性格、能力和能够展示的社会地位等,都会不断地塑造着个体的自我形象;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感的知觉,即认为自己是一个自主、独立的存在体,是具有主观经验和目的意识的存在,它和自我概念一同构成了人的实体感受。
自我概念的塑造自我概念是在个体的幼年时期就开始形成的,一开始,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是主要来自于他人观察和反馈,如家人、朋友和老师等,这些人通常对个体的言行会进行指导、评价和肯定,这些经验会直接影响个体自我概念的形成。
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社会因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验都会对自我概念产生影响。
社会化和文化因素是塑造自我概念的两个很重要的因素。
社会化是指个体接受文化、习惯和传统的过程,文化背景会对个体的认知和评价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中国传统上重视子女孝顺、尊敬长辈,这会对个体的自我概念产生影响。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6c5a4d89d0d233d4b14e69ca.png)
4、命运(四) 、命运(
3、中国人的“命”、“运”观(二) 、中国人的“
两个“ 个人之命与环境之命) ♣ “运”:两个“命”(个人之命与环境之命)相互作用的结 果 改运” 盖运” 将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 ♣ “改运”:“盖运”(将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密封在罐子 命就会停止运作, 过一段时间打开, 里, → 命就会停止运作, → 过一段时间打开, → 与环境 和谐” “和谐”了。 什么是“ ♣ 什么是“命”:
4、命运(六) 、命运(
5、“命”的学术定义 、
与生俱来的命: ♣ 与生俱来的命: • 生辰八字 / 性别 • 外貌 / 父母 • 体质 / 家庭 后天获得的条件: ♣ 后天获得的条件: • 社会地位 / 名誉 • 性格 / 常识 • 专长 / 技能 • 各种习惯
4、命运(二) 、命运(
2、到底有没有命运? 、到底有没有命运?
命运是一种“惯性的思考” 来自于对人生、对自我的看法; ♣ 命运是一种“惯性的思考”:来自于对人生、对自我的看法; 你怎样看待自己的人生及自己, ♣ 你怎样看待自己的人生及自己,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会受 到影响; 到影响; 命运不过是惯性思考下所绘制的蓝图, ♣ 命运不过是惯性思考下所绘制的蓝图,如果把惯性思考改 理论上就等于改掉了自己的命运; 掉, 理论上就等于改掉了自己的命运; ♣ Ellis:“有没有命运”的答案取决于问者自己对“命运”的 : 有没有命运”的答案取决于问者自己对“命运” 看法,如果相信有命运,这种相信就有影响的力量。 看法,如果相信有命运,这种相信就有影响的力量。
自我与经验的关系示意图
3、自我与经验的关系(三) 、自我与经验的关系(
2、当自我与经验不一致时 、
以包容下新的经验为准, ♠ 接受经验,调整自我:以包容下新的经验为准,不是自我的全 以包容下新的经验为准 面调整 因为某一方面的问题, ♠ 接受经验,自我解体:因为某一方面的问题,彻底打破原有的 因为某一方面的问题 自我结构 → 自卑 ♠ 对经验的歪曲和否认:以维持刻板的自我 以维持刻板的自我 → 防御机制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4a4ebea376baf1ffd4fad3f.png)
《自我概念》自我觉察。
即自己把自己当作考察对象,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增资我的目标、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自我觉察强调过程,而自我概念更强调通过自我觉察过程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主体我表示自己认识的自我,主动的体验世界的自我;客体我表示人们对于自己的各种各样的看法,如人的能力。
社会性和人格特征以及物质拥有物等。
詹姆斯把客体我分为物质我、社会我和心理我。
这三个因素都包括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追求等侧面。
物质我是指与自我有关的物体、人或地点,包括自己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自己的服装。
家中的亲人、家庭环境等;社会我是指我们被人他如何看待和承认,包括我们给周围人们留下的印象、个人的名誉、地位,以及自己在所参加的社会群体中起到的作用,社会我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的社会情境中,我们的自我是不一样的;心理我是我们内心自我,他有一切自身的心理因素构成,包括感知到的智慧、能力、态度、经验、情绪、兴趣、人格特征、动机等,都属于心理我的组成部分。
詹姆斯认为,三种客体我都接受主题我的认识和评价,对自己形成满意或不满意的判断,并由此产生积极或消极的自我体验,进而形成自我追求,即主题我要求客体我努力保持自己的优势,以受到社会与他人的尊重和赞赏。
罗杰斯的自我差距理论,即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
霍妮的自我分为真实自我、理想自我、现实自我。
这是纵向的划分,而詹姆斯的则是横向的划分。
阿德勒指出,“活动程度”影响着个体心理发展水平。
所谓活动程度,是指每个人活动的范围和形式。
第二篇:自我概念人可能有能力做出各种行为,但是会不会表现出来,表现出哪些来,是受到一个潜在的东西影响的。
这个东西,就是人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简单地说,就是人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自我概念未必是真实的自己,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却比真实的自己还要大,因为这个看法会决定我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决定对于同一个事件,我们怎么理解,怎么感受,采取怎样的做法来回应。
应用心理学:自我概念(自我意识
![应用心理学:自我概念(自我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fdb5b406dd36a32d73758134.png)
五、五种基本需要
生理的需要: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 – 生理的需要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安全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 例如,希望得到一份较安定的职业;愿意参加各种保险。 – 婴幼儿由于无力应付任何威胁,其安全需要显得尤为强烈。 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 – 例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敬。 – 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变得更有精力,更富有创造性。 – 缺乏自尊会使人感到自卑,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处理面临的问题。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 在人生道路上自我实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 – 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完善自己的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1968)认为,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 – 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 – 安全需要(safety need) – 归属和爱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 – 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 – 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
第四章 自我概念(自我意识)
一、定义及其结构 二、动机与需要 三、自我概念(自我意识)的心理测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自我概念的定义: 1、是一种社会认同 2、是一种心理与行为的核心图式 3、是自己所拥有的关于自己的各种信息的复杂 集合
二、自我及其结构:
1、弗洛伊德在潜意识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 2、人的内在自我结构分为: 伊底(本我):是最原始、最难接近,包括了本性中 原始的冲动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代表情欲,遵循快乐 原则。 自我:从伊底中发展出来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或协调 伊底的需要和现实环境之间的关系。代表理性,遵循。 超我:一种理想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自我和自我概念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自我和自我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57bbbf4f312b3169a451a47b.png)
第四节 自我效能感
(四)自我效能感的行为效应
1.自我效能感的行为效应
(1) 选择行为
(2) 努力付出与坚持不懈 (3) 思维方式和情感反应 2.自我效能的信息来源 (1)获得的成就
(2)替代性经验
第四节 自我效能感
• 人们如何评价自己在某些领域的好坏?
– 向下社会比较:将自己与比自己表现差或者比自己层次 低的人进行比较。提升自我形象 – 向上社会比较:将自己与比自己表现好或者比自己层次 高的人进行比较。威胁自我形象
– 存在文化差异:中国文化更强调谦虚,学生会将学业成功归 功于老师,将失败认为是自我缺陷;美国学生更多将成功归 因于自己的技巧,失败认为是他人。
第五节 社会比较
• 积极错觉的现实意义
– 有关自己的不完全的准确信念,总是认为我们能做的比 实际上做得多,并认为负面事件不会降临在我们身上, 自己成功的概率更高。 – 积极错觉作为适应性行为存在,帮助提高人们的满足感、 自信和自我控制感,维持自我效能感。 – 会低估完成工作的时间,造成拖延。 – 美国的“次贷危机”、信用卡
第三节 自 尊 • 自尊的测量
由于自尊对人的行为导向和适应的重要价值,激发了研 究者对其进行测量的愿望。心理学界编制出许多测量自尊 的量表,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有两种。 一为罗森伯格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 SES, M. Rosenberg, 1965),一为得克萨斯社会行为调查量表 (Texas Social Behavior Inventory, TSBI, Helmreich, Stapp, & Ervin, 1974))。这两个量表简便易用,前者测量 总体自尊,后者测量社交自尊。
第二节 对自我的思考:身份认同的问题
自我概念(非常好)
![自我概念(非常好)](https://img.taocdn.com/s3/m/4cdeacc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d.png)
自我概念(非常好)自我概念(什么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Self-Concept)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
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
[编辑]自我概念的内容[1]自我概念是由反映评价、社会比较和自我感觉三部分构成1、反映评价,反映评价就是我们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有关自己的信息。
如果年轻的时候得到了肯定的评价,你就会有一个良好的自我概念。
如果这种评价是否定的,你的自我概念就可能感到很糟糕。
例如,在学期开始时,如果老师对一个学生说,你行,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学生。
这位学生听了以后一定会以好好学习作为回应;如果老师说你以后没有什么发展。
你可能对此消极起来,反正自己不行,懒惰一点也无所谓。
2、社会比较,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往往与他人比较来确定衡量自己的标准,这就是在作社会比较。
例如在学校时,考试卷子下来,就问一下自己的同桌是多少分数,自己的朋友是多少分数;走到社会上,又和同事比,人家比自己有钱,比自己生活的好;当自己有了孩子,就比自己的孩子好还是别人的孩子好;当担任领导管理一个单位时,就和其他单位比等等。
无论什么人从出生到长大,从家庭到社会,从学习到工作,都是在社会比较中发展和充实自我概念。
3、自我感觉,在年少时,对自己的认识大多数来自于人们对你的反应。
然而,在生活的某一时刻,你开始用你自己的方式来看待自己,这种看待自己的方式被称为自我感觉。
如果从成功的经历中获得自信,自我感觉就会变得更好,自我概念就会改进。
例如,你通过自己的能力安装调试好一台电脑,你的自我感觉就非常好,也就是你的成功能改进你的自我感觉。
[编辑]自我概念的代表威廉·詹姆斯的自我概念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用Self(自我)来表示自我概念,而且这种做法也沿袭至今。
第四章 自我知觉(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自我知觉(社会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4d8b083db90d6c85ec3ac6a2.png)
• 从以上各个渠道获得的对自我的认识片段 • • 加工整合
•
自我概念
•
(三)、自我概念的作用
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而且还影响着个人的想法、 情绪与行为。 • 1 、自我表达( self-expression)性行为:即人们试图通过自己 的行动来表达与反映自己对自己认识,即自我概念。
•
• 研究表明,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进入能允许 他 按 与 自 我 概 念 一 致 的 方 式 行 动 的 社 会 情 境 ( Snyder & Gangestad, 1982)。(十一)
• 低:常根据自己内心的态度及自己的性格而行动,所以, 在不同的情境中,在面对不同的观众时,都表现出一致的 行为。
了解你自己
自我监控量表(是/否)
• • • • • • • • • • 1、我发现模仿别人的行为是很难的。 2、我的行为通常是我内心思想情感的真实表露。 3、在晚会和其他社交聚会中,我并不试图按别人的喜好说话做事。 4、当别人和我的观点不同时,我会为自己相信的观点辩护。 5、我能够对几乎一无所知的问题做即兴讲话。 6、我会做出一些样子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让人高兴。 7、当我在某种社交场合中拿不准该怎么做时,我就参照别人的行为。 8、我或许能成为一个好演员。 9、在选择电影、书籍和音乐时,我很少需要朋友的建议。 10、有时我在别人面前表现的情感超出了实际的程度。
• 采用句子完成法,即让被试写20个句子来描述自己,来回 答“我是谁”这一问题。
(二)、自我概念的形成
1、他人的反馈
• 特别是当许多人对自己看法都一致时,我们就会相信这种 看法是真的。 • 2、反射性的评价(reflected appraisal )
一何谓自我概念
![一何谓自我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3bd7f5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a.png)
(1)自我評估
自我評價
直接由我們主觀對 本身特質的體會或從 自己的情緒反應、行 為舉止而得來的自我 概念
自我評價
他人反應
社會比較
圖 2-1 自我概念的來源
(2)他人反應 生活中最具影響力的重要他人,對我們行為、能力的反應、 回饋,學習到自我能力的高低
(3)社會比較 藉由與他人的比較,可以瞭解我們在團體中能力的好壞, 進而建立自己的自我概念
• 每個人隱藏自我的大小,也有所差異。一 般人都屬於選擇性揭露者(selective discloser),會透露一些訊息,也會隱藏一 些祕密,也會因不同的互動對象,而調整 自己隱藏自我的大小
• 隨關係的發展與親密
開放
自
自我
我
揭
露
隱藏 自我
盲目 自我
未知 自我
經由自我揭露, 圖 2-5 開放自我變大,
隱藏自我變小
回饋
開放 自我
隱藏 自我
盲目 自我
未知 自我
經由回饋, 圖 2-6 開放自我變大,
盲目自我變小
• (6) 關係的發展(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不親密 的話題
自 我 揭 露 的 深 度
很親密 的話題
自我揭露的廣度
陌生人:深度淺,廣度窄 認識的人:深度較深,廣度較寬 親密朋友:深度很深,廣度很寬
• 這些積壓在內心深處的訊息﹐可以透過一些方式, 挖掘探索這些未知的自我,如︰透過心理治療、 催眠、夢的解析、創傷經驗、投射測驗,意外事 故或頓悟,可能使「自己不知道」的部份,轉變 為「自己知道」的部份
• (4)隱藏自我
• 這個部份是有關自己的訊息,自己知道, 別人不知道的部份,包括個人有意隱藏的 祕密或想法
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概念与发展
![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概念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c4c664afd0a79563d1e7284.png)
6
青年学生自我概念的内容
• 能力自我:个人对自己能力的看法。 • 班级自我:个人对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作用等的看
法。 • 家庭自我:个人对自己在家庭中的情况的看法。 • 同伴自我:个人对自己在同伴中的情况的看法。 • 身体自我:个人对自己身体情况的看法。 • 道德自我:个人对自己道德品质的看法。
4
自我概念与自我评价
• 自我概念与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 自我概念是个体关于自己总体的认识,是“一个人把
自己作为客体所具有的所有思想和情感的总和”, “是一个人关于他自己的深信、信念和观点”。 • 自我评价是对自我(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 自我)所作的某种判断。 • 自我概念与自我评价是始终联系在一起的。在自我概 念的形成过程中就有自我评价成分的融入,而当自我 概念初步形成后,又为进一步的自我评价提供框架。 自我概念是“关于自我特性的认知评价”。
11
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几种形态( 马西亚)
• 1、定向型:这类学生在自我探索中能够自主定向。他们自认为 正确选择了主修学科,也肯定了将来从事的职业,目标明确,学 习安心。这是人格发展较成熟的学生。
• 2、未定型:这类学生正在作自我探索,但尚未确定方向。他们了解自 己所处现实环境,但不满意;有心改变,但方向难定。
• 3、迷失型:这是一类在自我探索中迷失了方向的人。他们面对现实与 未来感到彷徨迷惘而不知所措。
• 4、早闭合型:这类学生未经自我探索而由父母代替塑定个人角色。过 早地将自我意象固定化。对现实及未来的一切(如选择专业与职业)未 做认真的考虑,缺乏主见,依赖父母做决定。
12
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
自我概念与自我肯定PPT课件
![自我概念与自我肯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fc40ad763231126edb11d2.png)
自我概念的意義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或稱為自我觀念, 指的是個體對自己多方面特質的總合看法。 每個人對自己會有一個整體的看法,認為 自己是怎樣的人,並會對自己產生喜歡或 厭惡的感受,也會對自己有所評價,認為 自己有價值或沒價值。亦即,自我概念是 綜合體,集合對自己各方面狀況的了解與 評價,不僅是「我是誰」,也包括了「我 好不好」或「我有用嗎」。
但是奇怪的是當現在的狀況比以前進步、 有利時,也有人仍停留在過去較差的自 我概念襄。這種現象可能是自己沒有察 覺自己的改變,或不敢承認自己比以前 好,害怕那不是真實的,擔心美好的希 望會破滅所致。
33
自我概念有自驗預言的效果
自驗預言或稱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根據張春興認為,在有目 的的情境中,個人對自己(或別人對自己) 所預期者,常在自己以後行為結果中應 驗。此一現象的含意是,事先預期些什 麼,事後將得到些什麼;自己的作為將驗 證自己的預言。
14
生理特質
生理特質包括包括身體健康或健全狀況、 外表長相、身材體態等,這些是最明顯的 特質,很容易又很清楚的看到,相當影響 個體對自己的評價。一般而言,生理條件 較好的人,如四肢健全、身體健康、面貌 咬好、身材美妙,體態優美者,對自己有 較積極的看法;而身體有殘疾、長相平庸、 身材不勻稱者,對自己可能較缺乏信心。
28 也可能更差、更不利。
自我概念是主觀而非客觀的
造成有些人自我概念不切實際,可能的理 由如下:首先,不切實際的自我概念可能根 據過時的資料或情況,其次,別人的回饋 不實在;第三,「完美主義」作崇,自已對 自已期望過高或別人對你的期望過高,事 實上卻無法達到,因而失望、挫折而貶低 自己。第四,中國人的謙虛情結,把自己 壓抑下來,如此的貶抑自已 或謙虛反而被
自我概念 PPT
![自我概念 PPT](https://img.taocdn.com/s3/m/54c7ecbeaaea998fcc220eb2.png)
自我概念评估
定义
•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存在的感知和 评价,人们通过对自己的内、外在特 征以及他人对其反应的感知与体验而 形成的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是个体 在与其心理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 形成的动态的、评价性的“自我肖 像”。
• 体像: 是人们对自己身体外形以及身体功 能的认识与评价,如高、矮、胖、瘦等。 体像又分客观体像和主观体像两种。前者 是人们直接从照片或镜子里所看到的自我 形象,后者则指人们通过分析和判断别人 对自己的反应而感知到的自我形象。
• 社会自我: 是个体对自己的社会人口特征, 如年龄、性别、职业、政治学术团体会员 资格以及社会名誉、地位的认识与估价。
• 精神自我: 指个体对自己智慧、能力、 性格、道德水平等的认识与判断。
• 自尊: 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群体中价值 的主观判断和评价,是人们维护自己 的尊严和人格,不容他人任意歧视、 侮辱的一种心理意识和情感体验。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Leabharlann 息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其高危人群包括:
1. 疾病或外伤导致身体某一部分丧失; 2. 生理功能障碍; 3. 疾病或创伤所致外貌变化; 4. 感、知觉或沟通功能缺陷; 5. 精神因素或精神疾病; 6. 神经肌肉障碍; 7. 过度肥胖或消瘦; 8. 性生殖系统疾病或功能障碍; 9. 成熟因素或偶发事件; 10. 其他
评估内容与方法
精神自我
• 可询问如: • 你觉得你是怎样的一个人? • 如何描述你自己? • 与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相比,你处理工作和日常生
活问题的能力如何? • 你对你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和社会能力满意吗?
不满意的是哪些方面? • 你的朋友、同事、领导如何评价你? • 总体来说,你对自己满意吗?你是否常有“我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詹姆斯的自我理论
主体我(I)和客体我(me) 主体我(I)和客体我(me)
主体我:主动地体验世界的自我 客体我:人们对自己的各种各样的看法
物质我(material self):与自我有关的物体、人或 物质我(material self):与自我有关的物体、人或 地点 社会我(social self):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 社会我(social self):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 心理我(mental self):由自身的心理因素构成的内 心理我(mental self):由自身的心理因素构成的内 心自我
二、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认知
(三)文化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独立的自我观 VS 相互依赖的自我观
辛格里斯(Singelis) 辛格里斯(Singelis)
东西方自我观的差异
家人 同事 自我 朋友 朋友 兄弟 姐妹 父母 同事 朋友
家人 父母 自我 兄弟 姐妹 朋友
东西方自我观的差异
独立性自我
以自己内在的想法,感 受和行动来定义自我, 而不是以别人的想法、 感受和行动来定义自我 的方式 一个有界限的、独一无 二的“小宇宙” 二的“小宇宙”,既区 别于其他“小宇宙” 别于其他“小宇宙”, 又将自己从所处的社会 背景中凸显出来 西方文化背景
相互依赖性自我
以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来 定义自我,并认识到自 己的行为经常会受到别 人的想法、感受及行动 的左右 将自己看成是周围社会 关系的一部分,自我的 意义通过社会关系来表 达,而不是通过独立且 自律的行为来表达 东方文化背景
东西方自我观的差异
独立性自我
定义 结构
互相依赖性自我 与社会关系密切 灵活的,变化的 外在的,公众化的 寻找归属; 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
独立于社会关系
有边界的,单一的, 稳定的 重要 内在的,私人化的
特征 任务
保持独立性; 表达自我;
东西方自我观的差异
任务 实现内在特征; 采取恰当的行动; 提升固有目标; 提升其他人的目标; 直接了解内心状态 间接了解别人的思想 自我评价:在社会 自我定义:通过在具 比较时,其他人很 体情境中与其他人的 关系来定义自我 重要,它们可以提 供评价 表达自我的能力; 调整的能力; 使内在特征有效 约束自我; 保持与社会情境和谐
(五)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有关的内容, 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成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 对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不是真 实自我,而是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对自己的知觉,它遵循知觉的一般原理 自我概念是有组织的、连贯的、有联系的知觉模型 自我不是指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另一个人,而是能表 征的自我经验 自我虽然也包括潜意识的东西,但主要是由有意识的 或可以进入意识的东西构成的,它们通常可以为人所 察觉
认知失调理论
(二)如何减少认知失调 改变我们的行为,使行为与失调的认知一 致 改变其中的一项认知,来为我们的行为寻 找理由 增加新的认知,来为行为找出新的理由
认知失调理论
(三)表现 1、为努力找出理由: 对于个体努力追求 来的事物,其倾向 于提高自己对它的 喜爱程度
认知失调理论
2、反态度辩护:指一个人提出与其个人信念 或态度相反的意见或态度,就会倾向于改 变原来的态度 3、本杰明 富兰克林效应:帮助我们不喜欢的 人会让我们变得喜欢他们,反之,伤害我 们喜欢的人会让我们讨厌他们
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
4、不充分的处罚:当个体缺乏足够的外部理 由来解释自己为何要克制去做一件想做的 事情或取得一个想要的事物时所引发的失 调,通常会导致该个体降低对这个被禁止 的活动或事物的评价
镜像自我
儿童早期的自我概念主要是通过将别人对 自己的态度当做镜子来看到自己的“ 自己的态度当做镜子来看到自己的“镜像 过程” 过程”获得的,别人的态度不仅影响着儿 童折射性的“镜像自我” 童折射性的“镜像自我”,而且会经由这 一途径使实际的自我发展也受到影响。
其他人 的角色
自我满 意度的 来源
三、自尊
(一)概念: 1、个体对自身整体状况的满意水平 2、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就/期望 、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就/ (二)影响自尊的因素 1、宏观因素 2、微观因素
宏观因素
民族(种族) 性别 经济地位 反常行为
微观因素
家庭 学业成就 个体经历
自我调控
(一)自我调控的概念 自我调控,是指个体控制和指导自己行为的 方式 (二)自我效能感(班杜拉) 1、含义: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 务或工作行为的信念,它涉及的不仅仅是 能力本身,而是自己能够利用所拥有的能 力去完成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直接影响 人们的思维、动机和行动。
自我调控
2、自我效能感的信息来源 获得成就 替代性经验
客体我接收主体我的认识和评价,形成自我体 验,和自我追求。
(二)米德的自我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的代表 主体我与客体我:
客体我:是“概化了的他人” 客体我:是“概化了的他人”和团体规范的总 和,是从他人的立场上评价和预测自我的反身 侧面 主体我:是由个人主体对他人的态度进行反应 的过程性自我
(二)米德的自我理论
同一性混乱的表现
不能认识努力工作与期望效果的联系,或因 为对成就不抱希望而放弃努力,产生工作瘫 痪 不了解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产生盲从或情 绪对立,发生权威性混乱 不愿意解除异性或耽于性关系,出现性混乱 不考虑时间限制,总想立即解决问题或任意 拖延时间,缺乏时间观念,产生时间混乱
第四节 自我概念
自我理论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认知 自一、自我理论 (一)詹姆斯的自我理论 (一)詹姆斯的自我理论 (二)米德的自我理论 (二)米德的自我理论 (三)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 (三)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 (四)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 (四)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 (五)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五)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六)伯恩斯的自我概念结构图 (六)伯恩斯的自我概念结构图
整体自我概念
詹姆斯 主体我(I) 作用 交互性与 相互影响 自尊心 态度 成分 自我评价 自我接纳 行为倾向 自我概念(自我 态度系统) 视角 物 质 的 会 术 的 的 的 的 会 术 的 的 的 社 学 绪 质 社 学 绪 认知自我 情 物 情 理想自我 他观自我 物 质 社 学 的 会 术 的 的 情 绪 的 自我图画或意向 客体我(Me) 内容或对象
(三)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
超我 Superego
自我 ego
本我 id
(四)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危机 理论
自我同一性危机的八个阶段
(0-18个月)基本信任 vs. 不信任 18个月)基本信任 (18个月—4岁)自主 vs. 怀疑和羞愧 18个月— (4—6岁)主动感 vs. 内疚 (6—12岁)勤奋 vs. 自卑 12岁)勤奋 (12—18岁)同一性 vs. 同一性混乱 12—18岁)同一性 (18—30岁)亲密 vs. 孤离 18—30岁)亲密 产出 vs. 停滞 自我完整 vs. 绝望
(六)伯恩斯的自我概念结构图
自我概念的功能
自我一致性维持 解释经验 期望定向
二、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认知
(一)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 6-8个月:身体和自身连续性感觉 开始使用自己的名字 开始使用“ 开始使用“我”来指代自己
二、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认知
(二)自我认知的途径 1、通过自己的行为 2、通过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 、通过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 3、通过社会比较推断 4、通过自我意识来推断
影响自我的两类他人:
概化了的他人:社会文化整体 重要他人:影响个人生活和人格成长的中心人 物
自我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preparatory stage) stage) 游戏阶段(play stage) 游戏阶段(play stage) 社会角色扮演阶段(game stage) 社会角色扮演阶段(game stage)
自我调控
(三)控制点 1、含义:个体在周围环境(包括心理环境) 作用过程中,认识到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 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 的责任的认识和定向。 2、分类: 内部控制点 外部控制点
自我展示
虚伪的谦虚
★ 认知失调理论
(一)含义: 费斯廷格:由于持有两个或更多不一致的认 知而引起的不舒服感 阿龙森:因为做了一件和我们习惯的(而且 通常是正面的)自我概念不符合的事件而 产生的不舒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