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的优秀教案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道它们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道它们的特点。
2.教学难点: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新课讲解认识长方形:展示长方形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形的特点(四条边,对边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
认识正方形:展示正方形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认识平行四边形:展示平行四边形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四条边,对边平行)。
认识梯形:展示梯形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梯形的特点(四条边,两边平行)。
3.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找出它们的不同点(长方形的长和宽不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引导学生比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梯形的两边平行)。
4.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每组发一张白纸,让学生用剪刀剪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评价并指导。
5.游戏巩固设计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将剪出的图形与相应的图形模型配对。
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各种图形的认识。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认识,分享学习心得。
布置作业:用今天学到的图形知识,设计一幅有趣的画作。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各种图形,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课堂游戏环节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4.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1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二)》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图形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能够识别一些基本的图形。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图形的特征和区别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操作和观察图形的能力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比较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观察和操作图形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比较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比较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图形的特征和区别。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几何图形卡片、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套几何图形卡片、操作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知识。
同时,提问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不同几何图形的实物模型或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和总结不同图形的特征,如圆形无角、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等。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找出所有圆形物体”、“用正方形纸片拼出一个大的正方形”,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进一步巩固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不规则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图形属于哪种几何图形?它们的特点是什么?通过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通用10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通用10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篇11教学目标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使学生感知“面来自于体”。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根据特征辨别这几种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重点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感知“面来自于体”。
3难点体会“面”在“体”上,会辨认这五种图形。
4教学准备师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三棱柱、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活动平行四边形、纸张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认识图形一、由立体图形导出平面图形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城堡)谁住在城堡里面呢(出示王子公主,学生回答)你们想住在城堡里面吗(想)瞧,小精灵飞来了,他来帮大家实现愿望了,为大家搭建了一座城堡,你们喜欢吗(喜欢)其实这座城堡就是由一些简单的图形组成的,你们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字吗(先齐说,然后根据回答情况指名说)注意咦,这是什么图形呢你们在哪里见过这种图形呢(出示图片)你们看,我们的屋顶像这种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叫做三棱柱。
这些图形都叫做立体图形。
但在图形城堡中,除了立体图形,还有平面图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平面图形)二、新授(一)正方形1、出示正方体现在每个小组都有四种立体图形,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叠卡片,这些图形都在美美的睡着觉,你们可不要随便乱动,打扰它们休息哦!请同学们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找出正方体,找到了吗2、动手操作这个正方体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有个面是红色的)我们来把正方体这个红色的面给撕下来,注意要慢慢的撕,撕下来了吗3、引出正方形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正方形)回答得真准确!你们真了不起!真行!真棒!真是好样的!和老师一起叫醒正方形吧!(齐读正方形,出示动画)正方形醒了吗(醒了,它在摇身体呢!)4、找正方形,摸一摸你能在这一叠卡片中找出正方形吗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正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呢(四条)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出示手势1条,2条,3条,4条)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呢(每条边都相等)5、认识各种正方形我们的正方形小朋友可调皮了,总喜欢滚来滚去,它还是正方形吗(是,只是转了几圈)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正方形呢(出示图片,生说过年的时候,墙上贴的福字)6、你们能在教室里找一找正方形的物体呢(二)长方形1、出示长方体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正方形,在立体图形中找出长方体,你找对了吗动手操作这个长方体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有一个面是红色的)请小朋友把红色的这一面撕下来,这又是什么图形呢(长方形)长方形也在睡觉,我们来叫叫它吧!(齐读长方形,出示动画)它醒了吗(醒了,它在伸懒腰呢!)找长方形,摸一摸你能在你手中的卡片中找出长方形吗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长方形,它有几条边呢(四条)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出示手势1条,2条,3条,4条)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呢(相对的两条边相等,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上面的边和左面的边不相等)4、你们能在教室里找一找长方形的物体吗(三)圆1、由圆柱学习圆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图形呢(圆柱)请同学们找出圆柱。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1 《认识图形》(二)教案2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2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围绕“认识图形”展开,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基本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能力,帮助学生对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识别和分类。
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准确说出图形的名称。
2.能够区分不同的基本几何图形。
3.能够描述和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能够准确说出几种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
2.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分类。
难点:1.区分不同形状的图形。
2.熟练描述和绘制基本几何图形。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
2.课件:包含各类基本几何图形的图片。
3.学具:几何图形模型。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1.老师呈现不同的几何图形图片,请学生认真观察,尝试说出图形的名称。
2.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图形的特点,帮助他们区分各种图形。
新知呈现1.老师介绍各种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点,比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老师用图形模型示范如何绘制不同图形,让学生跟随练习。
活动设计1.学生分组合作,互相描述一种几何图形,其他小组猜测被描述的图形是什么。
2.学生自行绘制一个包含多种基本几何图形的图片,然后向同学解释每个图形的名称。
拓展应用1.让学生找寻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几何图形,并记录下来。
2.学生用沙子或橡皮泥模仿制作各种基本几何图形。
总结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图形的认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不同形状的图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人教版一、教学背景分析在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孩子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几何图形,包括点、线、面等基本概念。
《认识图形(二)》这一教案主要是在对基本几何图形进行巩固的基础上,引入更加复杂的图形,如圆、椭圆等,并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图形的特性和属性。
二、教学目标1.掌握圆、椭圆、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特性;2.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几何图形;3.能够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拼图,锻炼学生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4.热爱数学,培养对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内容1. 圆和椭圆•圆是具有旋转对称性的闭合曲线,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椭圆是拉长的圆形,曲线没有旋转对称性。
2. 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是四条边相等、四个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长方形是两对边相等且各自对应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
3. 怎样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几何图形•通过观察几何图形的边和角,进行描述和比较;•可以用图形拼图游戏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过程1. 导入•利用教具或图片展示圆、椭圆、正方形、长方形等不同几何图形,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
2. 讲解和示范•介绍每种几何图形的特性,示范如何辨认和描述各种图形。
3. 练习•让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图形卡片,进行分类和比较练习;•设计简单的图形拼图游戏,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4. 总结和反思•回顾本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和反思今天的收获。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游戏活动,观察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和区分能力;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回答,评估学生对今天课程的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完成几何图形的绘制练习;•自己寻找身边的几何图形,并描述其特征。
七、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寻找不同几何图形的活动,或设计简单的图形绘制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几何图形的魅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二)》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一些基本的二维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并能够辨别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他们对一些基本的二维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一些图形的特征和区别,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辨别和描述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和区别。
2.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各种图形。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折纸、拼图等操作活动,进一步观察和理解图形的特征。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图形的实物和图片,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卡片。
2.准备折纸、拼图等操作材料。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教室里的桌子、窗户、课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然后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图形呢?”让学生自由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这些图形的特征,并板书。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操作材料,让学生通过折纸、拼图等操作活动,进一步观察和理解图形的特征。
1认识图形(二)(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1 认识图形(二)(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认识图形(二)年级:一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77页的例题和第78页的练习。
例题是通过观察和触摸实物,让学生认识和区分各种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练习部分则提供了多种题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图形的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如何运用图形进行实际操作。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触摸实物,认识和区分各种平面图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哪些物品是平面图形,并尝试说出它们的名称。
2. 例题讲解: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让学生认识和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各种平面图形,并标明它们的名称。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认识和理解,互相纠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三角形:三条边相交于三个角。
4. 圆形: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四个不同的平面图形,并标明它们的名称。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画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四个不同的平面图形,并正确标明它们的名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触摸实物,让学生认识和区分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对图形的理解和记忆,空间观念得到了提高。
认识图形二教案(精选10篇)

认识图形二教案(精选10篇)认识图形二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4)你发现了什么?(5)图中缺了几块?你是怎样得出来的?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认识图形二教案第2篇一、教学内容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直观感知,感受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变化及变化原因在陶老师做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时,也提到了这部分内容的变化。
之所以这样变化,原因有三个。
一是在实验中老师们觉得合并编排,一上认识的图形太多,学生不容易掌握;同时由于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心理特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容易混淆;二是一下原来的这一单元“图形的拼组”在教学时内容不好把握,深不深浅不浅的。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概念。
2.能正确辨认并描述这些几何图形。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认识这些几何图形。
4.能够简单描述几何图形之间的特征和区别。
二、教学内容1.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和辨认。
2.不同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三、教学重点1.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形状和特征。
2.几何图形的辨认和描述能力。
四、教学难点1.区分各种几何图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将所学的几何图形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练习册和课堂活动材料。
3.知识点总结和梳理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2. 学习几何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特征,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并归纳出每种图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 辨认和总结通过游戏、练习和小组合作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各种几何图形的辨认能力,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4. 实际运用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让学生分析并找出其中包含的不同几何图形,培养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5. 总结和展望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几何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运用和拓展方面还需加强。
下节课可适当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未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的优秀教案(精选10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的优秀教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的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的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新知: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不同点:共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二、巩固发展: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第二课时:拼一拼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认识图形(二)1.2前后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认识图形(二)1.2前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和命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常见图形;2.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找到这些图形,并讨论图形的特点;3.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形的属性和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常见图形;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形的属性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识3.1.1 热身活动让学生提前观看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为一片校园草坪上的各种图形,老师将会对学生提问,让学生找出视频中出现的图形。
通过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得到“看到图形就能认出它”的启蒙。
3.1.2 引入新知识老师将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认识我们生活中见过的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此外,老师还会给学生普及一些图形的形状特点及应用领域,以此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2 学习新知识3.2.1 绘制图形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简单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等。
通过绘制图形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基本特点和属性。
3.2.2 观察和发现图形教师可以在班级里放置一些物品或拿出一些学生已经熟悉的物品,让学生一起找出物品的图形特点。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并加强学生对图形的记忆和理解。
3.2.3 讨论图形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讨论一个指定的图形,并介绍图形的基本特点和应用领域。
让学生在小组互动中,学会沟通和协作,同时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3 巩固新知识3.3.1 练习题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哪些图形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三角形。
而且,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加深记忆,并在巩固语言表达能力。
3.3.2 贴画游戏教师将课堂某一个角落的白墙保留出来,让学生在白墙上贴上自己绘制的图形,在游戏过程中巩固所学,并展现自己的动手能力。
3.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程,学生了解并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常见图形及其特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认识平面图形》教案

4.应用平面图形:学会在生活情境中发现和运用平面图形,培养几何图形的应用意识。
5.感悟图形间的关系:初步了解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如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三角形有三条边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平面图形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应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平面图形,提高对图形的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学习平面图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平面图形,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首先,在新课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图形,这个方法很有效,学生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不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用更多有趣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掌握得不够扎实。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这两个图形的对比讲解,可以通过更多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今天所学的内容有了整体的认识。但我也意识到,对于难点的掌握,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需要在课后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加强对重点、难点的讲解,确保学生扎实掌握。
3.设计更多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认识平面图形》教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1认识图形(二)1 认识图形(二) (1)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1)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3)第3课时认识七巧板 (6)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难点: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课件呈现主题图: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二)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呢?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一)师生互动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与方法。
3.点明课题:认识平面图形(二)认识长方形1.课件呈现长方形:你是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种图形的?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3.谁能帮这样的图形取个名呢?板书:长方形。
(三)认识正方形和圆1.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2.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正方形和圆。
(四)认识三角形1.你能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对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利用展台展示学生的折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这节课教的认识图形不能跟上学期的重复,要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仅供参考。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1】单元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
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命名常见的平面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
2.能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形图案,认识并区分不同的图形。
3.能够根据图形的特征,从给定的图形中找出并标识出特定的图形。
二、教学重点1.认识和命名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
2.区分不同的图形,能够正确辨认图形的特征。
3.从给定的图形中找出并标识出特定的图形。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三角形:介绍三角形的特征和命名方法,让学生观察学习三角形的形状特点。
–活动1:展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活动2:让学生在工作纸上绘制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加深对三角形形状的认识。
2.正方形和长方形:介绍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和命名方法,让学生分辨它们之间的异同。
–活动1:展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活动2:让学生在工作纸上绘制正方形和长方形,加深对它们之间的区别的认识。
3.圆形:介绍圆形的特征和命名方法,让学生理解圆形与其他图形的不同之处。
–活动1:展示圆形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圆形的特征。
–活动2:让学生在工作纸上绘制圆形,加深对圆形形状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图形。
2.操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绘制和标识图形,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教师出示多种平面图形,让学生说出各图形的名称。
2.呈现:展示三角形的实物和图形样式,引导学生讨论三角形的特征并给出命名法则。
3.练习:让学生在工作纸上绘制三角形,并互相交换作业进行检查。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三角形知识,让学生说出三角形的特征及命名方法。
2.新知:介绍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让学生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
3.活动:让学生观察并绘制正方形和长方形,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第三课时1.复习:检测学生对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掌握情况。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优秀教案设计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能辨别这些图形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能辨别这些图形的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图片或实物。
2.教学工具:投影仪、PPT、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
(2)教师提问:“你们对这些图形有什么了解?它们有什么特点?”2.新课教学(1)长方形A.教师展示长方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形的特点。
B.学生通过触摸、折叠等方法,感受长方形的特征。
(2)正方形A.教师展示正方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正方形的特点。
B.学生通过触摸、折叠等方法,感受正方形的特征。
(3)平行四边形A.教师展示平行四边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B.学生通过触摸、折叠等方法,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4)三角形A.教师展示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三角形的特点。
B.学生通过触摸、折叠等方法,感受三角形的特征。
3.实践操作(1)教师分发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学具,要求学生用这些图形拼出不同的图案。
(2)学生分组合作,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认识。
(2)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含有这些图形的生活物品?”五、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图案,并拍照至班级群。
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共同感受图形的魅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二)》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简单的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在分类和归纳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体验,从而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等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对图形的分类和归纳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图形的特点。
2.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图形的教具和学具,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2.准备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3.准备教室环境,如黑板、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图形,并讲解它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种图形进行操作,如拼图、折纸等,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图形的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体验,共同总结图形的特点。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图形的思考题,如“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吗?”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节“认识图形(二)”。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并能够区分它们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识别和命名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2. 能够理解不同图形的特征和区别。
3. 能够运用图形进行简单的拼图和组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不同图形的特征,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识别和命名基本几何图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教学课件:包括不同图形的图片和例子。
2. 实物模型:包括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模型。
3. 练习题:包括不同图形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圆形的水果、三角形的房子等,引起学生对图形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能说出这些物体的形状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讲解:我使用教学课件和实物模型,向学生介绍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并通过举例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练习:我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反馈。
4. 互动: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使用实物模型进行拼图和组合,增强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不同图形的名称和特征,以及一些例子,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要求学生描述和命名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并画出它们的示意图。
这道题目既能够巩固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
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
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
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
(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
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
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
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
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
(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
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
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
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
(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
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
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