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内容八:网络架构
计算机网络的架构与拓扑

计算机网络的架构与拓扑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了全球各地的个人、组织和机构,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变得迅捷高效。
而计算机网络的架构与拓扑则是网络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决定了网络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直接影响着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计算机网络的架构与拓扑,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一、计算机网络的架构计算机网络的架构是指网络中各个计算机和设备之间的关系以及其组织方式。
常见的网络架构包括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和对等网络架构。
1.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架构,它由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角色组成。
客户端负责发起请求,并接收服务器的响应,而服务器则负责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这种架构通常用于Web 应用程序、电子邮件和文件共享等场景。
2.对等网络架构对等网络架构又称为P2P架构,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
在对等网络中,每个计算机既可以作为客户端也可以作为服务器,它们互相连接并共享资源。
对等网络常用于文件共享、视频流传输等需要大量带宽和存储资源的应用领域。
二、计算机网络的拓扑计算机网络的拓扑是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物理或逻辑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包括星型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网状拓扑和树状拓扑。
1.星型拓扑星型拓扑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拓扑,它将所有的节点都连接到一个中央设备,如交换机或集线器。
中央设备负责转发数据,而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都需要经过中央设备。
星型拓扑具有易于管理和故障隔离的优点,但中央设备的故障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
2.总线拓扑总线拓扑将所有的节点连接到一根共享的传输介质,如以太网中的电缆。
节点之间通过传输介质进行通信,但一次只能有一个节点发送数据。
总线拓扑具有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但当传输介质发生故障时,整个网络将无法正常工作。
3.环形拓扑环形拓扑将节点连接成一个环形结构,每个节点都与其前后两个节点直接相连。
消息在环中传递,直到达到目标节点。
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

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指在传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理论和技术,来提高网络的性能、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探讨:网络架构、数据传输技术、网络安全、网络管理以及新兴技术。
1. 网络架构高级计算机网络的架构设计是提高网络性能的关键。
现代网络架构通常采用分层设计,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协议。
例如,网络层负责路由和数据包的传输,而传输层则负责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2. 数据传输技术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功能之一。
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中,数据传输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多路径传输:通过同时使用多条路径来传输数据,以提高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 QoS(Quality of Service):确保网络资源的优先分配给关键应用,以保证服务质量。
- 拥塞控制:通过动态调整数据传输速率来避免网络拥塞。
3.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升级,网络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加密技术:使用加密算法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 防火墙:监控和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包,防止未授权访问。
- 入侵检测系统(IDS):实时监控网络活动,检测并响应潜在的安全威胁。
4. 网络管理有效的网络管理对于维护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高级计算机网络管理包括:- 网络监控:实时监控网络状态,包括流量、性能和设备状态。
- 配置管理:自动化网络设备的配置和更新过程。
- 故障管理:快速识别和解决网络故障。
5. 新兴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兴技术正在改变计算机网络的面貌:- 软件定义网络(SDN):通过将网络控制层与数据转发层分离,实现网络的集中管理和灵活配置。
-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网络功能部署在通用硬件上,提高资源利用率。
计算机网络技术资格考试常见考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资格考试常见考点计算机网络技术资格考试是评估一个人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考试。
无论是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还是计算机网络爱好者,都可以通过参加这个考试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在备考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常见的考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考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描述了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等。
考生需要了解每种拓扑结构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应用场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
二、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考生需要了解每种协议的功能、特点以及应用场景,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协议进行通信。
三、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考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如DDoS攻击、SQL注入攻击等,以及相应的防御措施。
此外,还需要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四、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网络设备有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
考生需要了解每种设备的功能、特点以及使用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网络搭建和管理。
五、网络管理网络管理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网络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
考生需要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对网络进行配置、监控和故障排除。
六、无线网络无线网络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无线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如无线局域网(WLAN)、蓝牙、移动通信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和性能优化方法。
七、云计算云计算是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热门技术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架构和应用场景,能够理解云计算的优势和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计算机网络综合知识点及考试重点

计算机网络综合知识点及考试重点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了全球各地的计算机,允许人们分享信息和资源。
在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和考试中,有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和重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提供一个综合的知识点概述,帮助你更好地准备学习和考试。
一、网络的基础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共享资源和信息的系统。
2. 网络的分类根据网络的规模和物理结构,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等。
3. 网络的拓扑结构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等。
4. 网络的传输介质网络的传输介质可以是有线(如双绞线、同轴电缆)或无线(如无线局域网)。
5. OSI参考模型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分为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二、数据通信与网络互联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是指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过程,包括数据的发送、接收和处理。
2. 信道和传输介质信道是指数据传输的路径,传输介质是信道的物理媒体,如光纤、电缆等。
3. 数字传输技术数字传输技术包括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过程。
4. 网络协议与数据包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约定的通信规则,数据包是网络传输的基本单位。
5. IP地址与子网划分IP地址是唯一标识网络设备的地址,子网划分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IP地址资源。
三、局域网与广域网1. 局域网的特点与技术局域网是在一个较小的地理范围内连接多台计算机和设备的网络,常用的局域网技术有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
2. 广域网的特点与技术广域网覆盖更大的地理范围,常用的广域网技术有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TCP/IP)、异步传输模式(ATM)等。
3. 路由器与交换机路由器和交换机是网络中常用的设备,路由器用于在不同网络之间传输数据,交换机用于在局域网内传输数据。
软考高级系统架构师知识点

软考高级系统架构师知识点一、知识概述《软考高级系统架构师知识点》①基本定义:软考高级系统架构师是一个针对计算机系统架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别认证考试涉及的知识点。
简单说就是关于怎么把一个计算机系统,像建大楼似的规划好、设计好,从硬件到软件,各个部分怎么搭配让系统性能优秀、可靠、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②重要程度:在计算机领域尤其是涉及大型系统开发和架构设计方面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就好比建高架桥得有专业设计师设计好结构一样,大型软件系统也需要架构师设计好系统结构。
这能让企业的软件项目顺利进行,节约成本避免走弯路。
③前置知识:像编程语言(如Java、C++等),操作系统基础(懂得Windows、Linux这些系统的常规操作原理等),数据库基础(知道怎么创建、管理数据库等)这些都得先掌握些。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场景可多了去了。
像电商公司开发大型购物平台,社交软件公司搭建聊天应用,都需要系统架构师来设计系统框架才能应对高并发、海量数据存储这些问题。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个知识点在软考体系里处于高级水平的重要位置,涵盖从系统需求分析开始,到架构设计,再到最后的架构评估优化这么一个整体流程相关的知识。
②关联知识:它和软件工程知识联系密切,因为软件从开发到部署都要在设计好的架构里进行。
还有计算机网络知识,架构师得考虑分布式系统架构下网络传输等问题。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比较大。
一方面理论知识多而且抽象,像架构风格这些。
另一方面还得有实际项目经验。
关键点在于把理论结合实际项目。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占很大比例。
考查方式可能有选择题分析概念,简答题阐述架构设计思路,还有可能给个案例让你去分析架构的优劣并改进。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核心概念有比如架构风格,简单说就是系统架构像盖房子的风格有欧式、中式那样,有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等不同风格,就是组织系统各部分的一种方式。
②特征分析:以分层架构为例,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把系统按不同功能分层,像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架构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架构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连接了全球各个角落的计算设备,并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变得更加方便和高效。
本文将阐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架构,涵盖网络的工作原理、组成部分以及网络层次结构。
一、网络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是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设备和通信手段组成的,设备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
网络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传输-接收”过程。
1. 传输: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指的是将数据通过物理媒介(如光纤、电缆等)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
传输过程中,数据被转化为数字信号,并且经过编码和调制等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递。
2. 接收:接收指的是接收设备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解码和还原的过程。
接收设备需要将数字信号转化为可读的数据,这通常需要经过解码和去调制等处理。
二、网络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网络接口、传输介质、协议和网络设备等。
1. 网络接口:网络接口是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链接点,它负责将计算机中的数据进行编码和处理,并将其发送到网络中。
2.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指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物理媒介,它可以是光纤、电缆、无线信号等。
不同的传输介质具有不同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
3. 协议: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规则,它定义了数据的格式、传输方式以及设备之间的交互方式。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HTTP、FTP等。
4. 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是计算机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
这些设备负责将数据从源设备传输到目标设备,并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到达目标设备。
三、网络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网络通常采用层次化的结构,以便于管理和扩展。
经典的网络层次结构分为五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1. 物理层:物理层是网络中最底层的层次,它负责将数字信号转化为物理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进行数据传输。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转化为帧,以提供传输的可靠性和错误检测。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架构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架构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共享资源和信息的系统。
它是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教育、商务、通信等。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架构。
一、基本原理1. 数据传输原理:计算机网络通过数据传输实现不同计算机之间的交流。
数据传输主要依靠信道进行,包括有线和无线信道。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会经历编码、调制和差错校验等过程,确保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交换原理:数据交换是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共享的核心。
数据交换主要有两种方式,即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是指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后保持直接通信的方式。
分组交换是将数据分成多个小包进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可以动态选择路径。
3. 数据传输协议: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依靠一系列的协议来实现。
常见的数据传输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和FTP协议等。
其中,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负责实现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路由。
二、基本架构1.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常见的架构之一。
它使用集中式服务器来提供服务,客户端通过网络发送请求,并由服务器响应。
这种架构适用于需要提供相同服务的多个客户端。
2. 对等网络架构:对等网络架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地位相等,可以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
这种架构适用于需要实现节点之间直接交流和合作的场景,如P2P文件共享。
3. 总线架构:总线架构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架构,也是最简单的架构之一。
它通过共享总线来实现数据传输,所有计算机通过总线进行通信。
总线架构适用于小型网络和局域网。
4. 分布式系统架构:分布式系统架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地位相等,可以独立工作,但又能协同合作。
分布式系统架构适用于大规模网络和云计算环境,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可靠性。
三、实施步骤1. 确定网络需求:在构建计算机网络之前,首先要确定网络的需求,包括所需的带宽、用户数、安全性要求等。
高级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

《高级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基本的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X.25网络和帧中继。
2. 理解: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及其分层接口服务与协议的关系;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3. 掌握:OSI参考模型的基本构成;OSI模型和协议的缺点。
3第二章物理层1. 了解:窄带ISDN;宽带ISDN和ATM;蜂窝无线通信;有线和无线传输介质。
2. 理解:数字信号的fourier分析理论;信道的传输速率。
3. 掌握:Nyquist原理和Shannon定理;信号的不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方法。
3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 了解: 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提供的服务,成帧过程,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2. 理解: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检测和校正;检错码和纠错码的概念;基本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以及其有限状态机模型。
3. 掌握:循环冗余码(CRC)的基本原理,一位的滑动窗口协议、退后n帧的滑动窗口协议、选择性重传的滑动窗口协议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应的C语言描述。
第四章介质访问子层1. 了解: 局域网和城域网中信道的动态分配问题;无限局域网协议;数字蜂窝无线电;局域网和广域网的IEEE 802.3(以太网)标准;802.4(令牌总线)标准;802.5(令牌环)标准。
2. 理解:局域网和城域网中信道的静态分配策略,从一个802局域网到另一个802局域网的透明网桥设计和源路由网桥设计思想。
3. 掌握:多路访问信道的ALOHA协议和CSMA/CD协议;无线局域网的CDMA信道分配方法的基本原理。
第五章网络层1. 了解: 网络层为传输层提供的服务;网络层内部的基本工作原理。
2. 理解:网络层软件的路由选择算法的基本功能和最优化原则;拥塞控制的基本原理;因特网控制协议;ICMP、ARP、OSPF协议的基本内容;AIM网络中的网络层。
3. 掌握:最短路径路由选择算法;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算法;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多点播送选择算法;通信量控制的漏桶算法和令牌桶算法;因特网上网络层的子网划分和IP协议的基本原理。
网络工程师考点整理

网络工程师考点整理网络工程师考点整理为题网络工程师,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他们负责设计、部署、维护和管理企业的网络,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而网络工程师的考试内容通常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知识,下面将对网络工程师考点进行整理。
1. 网络基础知识作为网络工程师的基础,网络基础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
这包括网络的定义和分类,TCP/IP协议栈,OSI模型,IP地址和子网划分,以及各种网络设备和协议的工作原理等等。
2. 网络拓扑和架构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各设备之间的物理或逻辑连接关系。
主要包括总线拓扑、星型拓扑、环形拓扑、网状拓扑等。
而网络架构则是指网络所采用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如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对等网络架构等。
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不同拓扑和架构的特点,以便合理设计和配置企业的网络。
3. 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是指组成网络的各种硬件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网络工程师需要了解不同设备的功能和特点,并能进行配置、管理和故障排除。
这包括路由器的路由配置、交换机的VLAN划分和STP协议、防火墙的访问控制列表等。
4. IP网络的管理和优化IP网络的管理和优化是网络工程师的重要任务。
这包括IP地址的规划和管理、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的配置、网络地址转换(NAT)的配置等。
另外,网络工程师还需要进行带宽管理和QoS配置,以确保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5.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网络工程师必须重视的考点之一。
他们需要了解不同安全威胁和攻击方式,并能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如防火墙的配置、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IDS/IPS)的部署、虚拟专用网络(VPN)的搭建等。
此外,网络工程师还需要了解密码学、网络安全政策和合规性等方面的知识。
6. 网络故障排除网络工程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故障排除能力。
他们需要能够快速定位和解决网络中的故障,以减少网络中断和故障造成的影响。
故障排除的过程包括收集信息、分析问题、逐步排查和验证解决方案等。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最全版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最全版1.网络基础知识-IP地址(IPv4和IPv6)-子网掩码和网络地址-网关和路由-域名系统(DNS)-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环形、星形等)-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网络拓展设备,如交换机、中继器、路由器等2.网络设备和技术-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虚拟局域网(VLAN)的配置-网络地址转换(NAT)的配置-网络带宽管理和负载均衡-VPN(虚拟私人网络)的配置和管理-WLAN(无线局域网)和Wi-Fi技术3.网络安全-防火墙和网络安全策略-网络入侵检测和防御-虚拟专用网(VPN)的安全性-数据加密和认证(如SSL和TLS协议)-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理和应急响应4.互联网和云计算-互联网的发展和结构-云计算的基础知识和使用场景-虚拟化技术和云平台的配置和管理-云存储和云备份技术-高可用性和容灾技术5.网络协议和服务-TCP/IP协议和IPv6协议-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网络服务和应用,如HTTP、FTP、SMTP等-网络文件共享和打印服务-网络监控和故障排除6.网络维护和管理-网络规划和设计-IP地址分配和管理-网络设备的安装和配置-网络故障排除和维修-网络性能调优和优化7.网络安全和法律法规-网络安全政策和法律法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策略-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隐私-网络攻击和黑客技术-防御网络攻击和入侵的方法和工具8.无线网络和移动应用-无线网络标准和技术,如Wi-Fi、3G/4G等-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和保护措施-移动应用的开发和部署-移动设备管理和远程访问控制-移动应用测试和性能优化。
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网络体系结构是指互联网的整体结构和组成。
它涉及到了网络的物理结构、传输协议、网络层次、路由算法、寻址和编址、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对网络体系结构的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1.物理结构:物理结构是指网络中的硬件设备组成。
主要包括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网桥等。
主机是指连接到网络的最终设备,交换机用于局域网内的数据传输,路由器用于互联网中的数据传输,网桥用于连接不同局域网之间的数据传输。
2.传输协议:传输协议是指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规则。
常见的传输协议有TCP/IP协议和UDP协议。
TCP/I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它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UDP协议是一种简单的、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协议,它提供了较低的延迟和较高的吞吐量。
3.网络层次:网络层次是指互联网中的分层架构。
常见的网络层次模型有OSI模型和TCP/IP模型。
OSI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模型,它将网络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TCP/IP模型是互联网最重要的模型,它将网络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4.路由算法:路由算法是指在网络中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传输的算法。
常见的路由算法有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预先设置好的路由路径,不会根据网络状况动态调整路径。
动态路由是根据网络状况实时调整路径,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有RIP协议、OSPF协议和BGP协议等。
5.寻址和编址:寻址和编址是指网络中对主机和网络进行编号的过程。
IP地址是网络中主机的唯一标识,它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IPv4是目前广泛使用的IP地址版本,它基于32位地址空间,但由于地址需求过大,逐渐被IPv6取代。
6.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中的信息不受非法获取、损坏或篡改的技术和措施。
网络安全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加密和认证技术、访问控制等多个方面。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型及重点

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型及重点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了诸多与网络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无论是从专业角度还是从个人角度来看,熟悉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考试题型及其重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网络考试的题型及其重点,帮助读者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型在计算机网络的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综合应用题。
下面将对每种题型进行详细介绍。
选择题是计算机网络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
它要求考生在给定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常见的选择题形式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
在解答选择题时,考生需准确理解题干中的问题,并仔细分析每个选项的意义,从中选取正确答案。
填空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提示,在给定的空格中填写准确的答案。
在解答填空题时,考生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合理推理,填写正确的答案,确保语法和逻辑的准确性。
简答题是对某个概念、原理或方法进行简要阐述或描述的题目。
在这类题目中,考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相应的解释。
解答简答题时,考生要注重语句的准确性和简洁性,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或错误的表达方式。
综合应用题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题型,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这类题目常常以场景的形式呈现,考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操作经验和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计算机网络考试的重点计算机网络的考试重点主要包括网络架构、网络协议、网络安全以及网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每个方面的重点进行详细概述。
1. 网络架构网络架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它包括网络的组成、拓扑结构以及网络互联等内容。
在准备考试时,需要重点关注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和环型等,以及网络设备的功能和作用,如交换机、路由器和网关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常用的网络通信模型,包括 OSI七层模型和TCP/IP模型。
2.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网络中设备之间的通信规则。
软考高级架构师考试内容 信息系统软考

软考高级架构师考试内容信息系统软考软考高级架构师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系统架构:了解信息系统架构的定义、类型和特点,掌握架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熟悉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2. 软件架构:掌握软件架构的设计原则、架构风格和模式,了解软件架构的层次结构和组件关系,熟悉软件架构文档编写规范。
3. 数据库技术:熟悉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库设计原则,掌握SQL语言和关系数据库、对象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等技术。
4. 网络与通信:认识TCP/IP协议及其五层模型,了解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网关)的作用,熟悉OSI参考模型和网络安全技术。
5. 系统集成与配置管理:掌握系统集成方法和技术,了解企业级应用集成方案,熟悉配置管理的过程和方法。
6. 软件工程:熟悉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软件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的工作内容。
7. 项目管理: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项目策划、执行、监控和收尾等阶段的工作内容,熟悉项目风险管理和质量保证。
8. 信息安全: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信息安全策略、风险评估、安全防护和应急响应等方面的知识。
9. 业务流程与业务建模:熟悉业务流程的概念、方法和工具,掌握业务建模的方法,了解企业架构和业务系统规划。
10. 云计算与大数据: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大数据的处理方法和管理策略,熟悉云计算和大数据在企业应用场景中的应用。
高级架构师考试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部分。
上午主要考察基础知识,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下午主要考察案例分析和论文写作。
考生需要掌握上述各方面的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通过考试后,可获得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资格证书。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解析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解析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网状结构。
通过不同的拓扑结构,可以建立起不同的网络架构,以便满足不同的通信需求和应用场景。
下面将针对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进行详细解析。
二、总线拓扑结构总线拓扑结构是一种线性结构,所有的计算机节点共享同一条传输介质。
节点通过总线发送数据,其他节点接收并进行响应。
总线拓扑结构具有简单、低成本、易于维护的特点。
但同时也存在传输冲突、数据安全性低等问题。
三、星型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以中央节点为核心,每个计算机节点通过独立的链路与中央节点相连。
中央节点负责转发数据和协调通信过程。
星型拓扑结构具有高可靠性、易于扩展的优点,但对中央节点有较高的要求,一旦中央节点故障,整个网络将无法正常运行。
四、环型拓扑结构环型拓扑结构中,每个计算机节点都与相邻的节点相连,最后一个节点与第一个节点相连,形成一个环状结构。
数据在环中依次传递,每个节点都可以接收和发送数据。
环型拓扑结构具有节点之间等权衡、传输效率高的特点,但节点数量较多时,维护和故障排除比较困难。
五、树型拓扑结构树型拓扑结构是一种层次结构,以根节点为起点,通过分支连接各个节点。
每个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但只能有一个父节点。
数据从根节点开始传输,通过树的分支到达目标节点。
树型拓扑结构具有层次清晰、可扩展性好的特点,但受限于根节点,网络规模有一定的限制。
六、网状拓扑结构网状拓扑结构中,每个计算机节点都与其他节点直接相连,形成一个网状结构。
网状拓扑结构具有高度的冗余和可靠性,当某条链路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其他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然而,网状拓扑结构需要大量的链路和节点,成本较高,且维护复杂。
七、混合拓扑结构混合拓扑结构是以上各种拓扑结构的组合形式,通过将不同的拓扑结构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网络架构。
混合拓扑结构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拓扑结构的优点,同时也会面临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挑战。
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知识点

计算机三级考试网络技术知识点计算机三级考试的网络技术部分,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结构、协议和安全等内容进行考察。
下面,我们将以这些内容为主线,详细介绍网络技术的知识点。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使用通讯设施和协议使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 数据通信:允许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
(2) 资源共享:共享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
(3) 分布式处理:利用多台计算机协同工作,完成同一任务。
(4) 提高可靠性: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 按覆盖范围分类:LAN、MAN、WAN。
(2) 按使用方式分类:互联网、Intranet、Extranet。
(3) 按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二、计算机网络的结构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
通信子网又分为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两部分,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光纤、无线电波等;通信设备有中继器、交换机、路由器等。
资源子网则负责提供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等资源。
三、计算机网络的协议1. 协议的定义: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套规则和约定,用于确保网络中各个设备的互连互通,使得数据传输能够正常进行。
2. 常见的协议:(1) 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协议,它是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的简称。
(2) HTTP协议:是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的简称,是用于万维网(WWW)上数据传输的一种协议。
(3) FTP协议: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简称,是用于在计算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的一种协议。
(4) SMTP协议:是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的简称,是用于在互联网上传送邮件的一种协议。
网络架构设计及优化考试

网络架构设计及优化考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网络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用性B. 灵活性、可扩展性、安全性C. 可靠性、高性能、可扩展性D. 可靠性、高性能、可扩展性、安全性2. 在设计网络架构时,以下哪个因素通常不是优先考虑的?A. 成本B. 可靠性C. 性能D. 可扩展性3. 网络中哪种设备负责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A. 路由器B. 交换机C. 集线器D. 调制解调器4. 以下哪个选项是网络拓扑结构的一种?A. 星型B. 环型C. 网状D. 总线型5. 在局域网(LAN)中,哪种设备用于连接多个设备并提供网络通信?A. 路由器B. 交换机C. 集线器D. 调制解调器6. 什么是广域网(WAN)?A. 连接不同城市之间的计算机网络B. 连接同一城市内的计算机网络C. 连接同一建筑物内的计算机网络D. 连接同一房间内的计算机网络7. 在网络设计中,哪种拓扑结构通常具有较低的延迟和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A. 星型B. 环型C. 网状D. 总线型8. 以下哪个因素会影响网络性能?A. 网络带宽B. 网络延迟C. 网络抖动D. 网络丢包率9. 在网络管理中,哪种工具用于监控和分析网络流量?A. 路由器B. 交换机C. 集线器D. 流量分析仪10. 以下哪个网络安全策略可以最有效地保护网络免受攻击?A. 定期更新密码B. 防火墙保护C. 入侵检测系统(IDS)D. 安全审计11. 在网络架构设计中,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物理层的基本概念?A. 传输介质B. 网络拓扑C. 路由协议D. 频率分配12. 在OSI七层模型中,哪一层负责提供网络服务给用户设备?A. 应用层B. 表示层C. 会话层D. 传输层13. 在VLAN(虚拟局域网)中,以下哪种划分方式是基于逻辑工作的?A. 基于交换机端口B. 基于网络地址C. 基于策略D. 基于接口14. 在网络安全设计中,以下哪个措施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A. 使用强密码策略B. 配置防火墙规则C. 定期更新软件和操作系统D. 实施访问控制列表(ACL)15. 在网络性能优化中,以下哪种技术可以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A. 数据压缩B. 负载均衡C. 预测算法D. 异步传输模式(ATM)16. 在IP地址规划中,以下哪种子网掩码用于将IP地址划分为两个子网?A. /8B. /16C. /24D. /3217. 在网络管理中,以下哪个工具或命令可以用来监控和分析网络流量?A. pingB. tracerouteC. netstatD. tcpdump18. 在冗余网络设计中,以下哪种拓扑结构提供了高可用性和故障恢复能力?A. 星型拓扑B. 环型拓扑C. 网状拓扑D. 双星型拓扑19. 在无线网络设计中,以下哪种无线标准支持移动设备连接?A. 802.11aB. 802.11bC. 802.11gD. 802.11n20. 在网络存储技术中,以下哪种技术允许数据在多个物理位置之间共享?A. NAS(网络附加存储)B. SAN(存储区域网络)C. IP SAN(基于互联网的存储)D. DAS(直接附加存储)21. 在网络架构设计中,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物理层的基本特征?A. 传输介质B. 数据传输方式C. 网络拓扑结构D. 通信协议22. 在OSI七层模型中,以下哪个层次负责提供网络服务给用户?A. 应用层B. 表示层C. 会话层D. 传输层23. 在局域网(LAN)中,以下哪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最高?A. 同轴电缆B. 双绞线C. 光纤D. 无线介质24. 在网络设计中,以下哪个因素通常不是影响网络性能的主要因素?A. 网络拓扑B. 网络协议C. 网络设备性能D. 网络操作系统25. 在IP地址中,以下哪个部分用于标识网络部分?A. 子网掩码B. 主机IDC. 网关IPD. 默认网关26. 在路由协议中,以下哪个协议是通过距离矢量算法来计算最佳路径的?A. RIPv2B. OSPFC. IGRPD. EIGRP27. 在虚拟局域网(VLAN)中,以下哪种配置可以创建隔离的虚拟网络环境?A. 基于端口的分段B. 基于MAC地址的分段C. 基于策略的分段D. 基于IP地址的分段28. 在网络安全中,以下哪个措施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A. 防火墙B. 反病毒软件C. 强制访问控制列表D. 安全审计和监控29. 在网络管理中,以下哪个命令可以用来显示路由表?A. show ip routeB. show ip forwardingC. show environmentD. show memory30. 在网络优化中,以下哪个策略可以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A. 负载均衡B. 冗余配置C. 网络安全加固D. 服务质量(QoS)配置31. 在网络架构设计中,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物理层的基本概念?A. 传输介质B. 网络拓扑C. 能源供应D. 网络协议32. 在OSI七层模型中,以下哪一层负责提供网络服务给用户设备?A. 应用层B. 表示层C. 会话层D. 物理层33. 在网络设计中,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冗余设计的目的?A. 提高网络可靠性B. 避免单点故障C. 节省网络带宽D. 提高网络性能34. 在VLAN(虚拟局域网)中,以下哪种划分方式是基于逻辑端口的?A. 基于交换机端口B. 基于网络地址C. 基于MAC地址D. 基于路由策略35. 在网络安全中,以下哪个选项不是防火墙的常见功能?A. 状态检测B. 数据包过滤C. 应用代理D. 入侵检测36. 在网络优化中,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提高网络性能的方法?A. 调整网络拓扑结构B. 优化网络设备配置C. 增加网络带宽D. 采用负载均衡技术37. 在网络管理中,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使用命令行界面(CLI)进行网络配置的常见命令?A. 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B. show interfacesC. configure terminalD. write memory38. 在网络故障排查中,以下哪个步骤不是首先执行的操作?A. 收集故障信息B. 分析故障原因C. 制定解决方案D. 实施解决方案39. 在网络存储中,以下哪种技术不是用于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技术?A. RsyncB. VDRC. CIFSD. NFS40. 在网络规划中,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评估网络需求的关键因素?A. 用户数量B. 数据传输速率C. 网络延迟D. 网络安全性要求二、问答题1. 什么是网络架构?请简述网络架构的设计原则。
网络基础架构知识点总结

网络基础架构知识点总结一、网络基础架构概述1.1 网络基础架构的概念网络基础架构是指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的系统结构和流程,用于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组织形式。
它包括硬件、软件、协议和服务等组成部分,用于支持网络的搭建、运行和管理。
1.2 网络基础架构的目标网络基础架构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可靠的网络连接和通信能力,以满足用户需求,并在系统安全、性能和可扩展性等方面进行优化。
1.3 网络基础架构的重要性网络基础架构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石,它为各种应用和系统提供了通信和资源共享的基础,是现代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的支撑。
二、网络基础架构的组成2.1 硬件组成网络基础架构的硬件组成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服务器等设备,它们构成了网络的物理基础,用于连接和传输数据。
2.2 软件组成网络基础架构的软件组成包括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网络管理软件等,它们用于控制和管理网络设备的运行和通信。
2.3 协议和服务网络基础架构的协议和服务包括 TCP/IP、DNS、DHCP、SMTP、FTP等网络协议,以及路由、访问控制、安全认证等网络服务,用于支持各种网络应用和通信。
三、网络基础架构的设计原则3.1 可靠性网络基础架构的设计应该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通信。
3.2 性能网络基础架构的设计应该具有高性能和低延迟,以满足用户对网络速度和质量的要求。
3.3 可扩展性网络基础架构的设计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随着业务需求的增长而扩展和升级。
3.4 安全性网络基础架构的设计应该具有完善的安全性保护机制,可以有效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3.5 管理性网络基础架构的设计应该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可以实现对网络设备和流量的监控和管理。
四、网络基础架构的常见技术4.1 路由技术路由技术是网络基础架构中的重要技术,它用于实现数据包在不同网络之间的转发和传输,保证数据的准确和高效。
4.2 交换技术交换技术是网络基础架构中的重要技术,它用于实现数据包在局域网内的传输和交换,保证数据的快速和稳定。
计算机网络考试复习名词解释

第一章1.网络协议:指通信双方通信、进行数据交换时遵守的一系列约定或规范;协议实质上是实体间通信时所使用的一种语言,它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2.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一种抽象概念对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功能进行定义3.分组交换:是分组转发的一种类型,分组就是将要发送的报文分成长度固定的格式进行存储转发的数据单元,长度固定有利于通信节点的处理;采用存储转发技术4.协议数据单元:PDU,已建立起连接的同层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的单元称为协议数据单元5.吞吐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信道、接口的实际数据量;6.带宽:带宽的本意是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其单位是赫兹;而常用的含义是指在信道上能够创送的数字信号的速率,即数据率或比特率,其单位是比特每秒第二章7.频分复用:FDM,每个用户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通信时一直占据着自己的频带,即就是每个用户占用的是不同的带宽资源这里的带宽资源指的是频率带宽而不是数据的发送速率;8.时分复用:TDM ,是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再将每个帧划分等分给用户使用,每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每个用户所占的时隙是周期性地出现,其周期就是时分复用帧的长度,相比较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相同的频带宽度;9.波分复用: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携带各种信息在发送端经复用器亦称合波器,Multiplexer汇合在一起,并耦合到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的技术10.码分复用:用一组包含互相正交的码字的码组携带多路信号,每一个用户可以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由于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各用户之间不会造成干扰: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它能够承载宽带数字业务;:宽带光纤接入方式第三章13.透明传输:所谓透明传输就是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能够在链路上传送;14.差错控制:接收方可通过校验帧的差错编码 ,判断接收到的帧是否有差错;15.碰撞检测:也就是“边发送边监听”,即适配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以便判断自己在发送数据时其他站是否也在发送数据16.争用期碰撞窗口:以太网端到端往返时延2t每一个站在自己发送数据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存在着遭遇碰撞的可能性;如果在争用期内没有发生碰撞,那么以后也不会发生碰撞;若发生了碰撞,就需要进行重发,需要用退避算法解决这个问题;: 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18:LAN:局域网,覆盖范围较小的一类网络,通常指一个大楼或一个工厂的范围;局域网有自己的明显一些特征第四章:19.无连接服务:在无连接服务的情况下,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立好一个连接,因此其下层的有关资源不需要事先进行预定保留;20.面向连接服务:面向连接服务是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当数据交换结束后,则应终止这个连接;面向连接服务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这三个阶段;21.地址解析协议:ARP,地址解析协议用来实现 ip 地址与本地网络认知的物理地址以太网 mac 地址之间的映射22.硬件地址:MAC,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23.首部检验和:占16位的字段,该字段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但不包括数据部分;24.隧道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互联网络的基础设施在网络之间传递数据的方式:网络地址转换,在所有使用本地地址的主机在和外界通信时,将其本地地址转换成全球IP地址,使其和互联网连接;:虚拟专用网,利用公用互联网作为机构各专用网之间的通信载体:网际控制报文协议,主要用于网络设备和结点之间的控制和差错报告报文的传输;icmp 可以反映数据报的投递情况,提高ip数据报交付成功的机会;:网际组管理协议,是让连接在本地局域网上的多播路由器知道本局域网上是否有主机参加或退出了某个多播组;第五章29.滑动窗口机制:滑动窗口是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协议,主要是通过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来限制发送方和接收方所能发送和接收的分组数量达到流量控制的目的;30.流量控制: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31.保活计时器:保活计时器使用在某些实现中,用来防止在两个TCP之间的连接出现长时期的空闲32.持续计时器:当发送TCP收到一个窗口大小为零的确认时,就启动坚持计时器;当坚持计时器期限到时,发送TCP就发送一个特殊的报文段33.超时重传计时器:当TCP发送报文段时,就创建该特定报文段的重传计时器;可能发生两种情况:1、若在计时器截止时间到通常是60秒之前收到了对此特定报文段的确认,则撤销此计时器;2、若在收到了对此特定报文段的确认之前计时器截止期到,则重传此报文段,并将计时器复位;34.糊涂窗口综合症:再接收端和发送端速率不匹配的状况下,TCP协议栈滑动窗口动态调整机制产生的一种问题35.拥塞控制:在某段时间,若对网络中某一资源的需求超过了该资源所能提供的可用部分,网络的性能就要变坏的现像36.随机早期检测:RED为避免发生网络中的全局同步现象网络拥塞,在路由器采用的一种措施,它是端到端TCP拥塞控制的额补充第六章37.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是一种网络实体,又被称为万维网高速缓存;38.搜索引擎:在万维网中进行搜索的工具叫做搜索引擎39.DNS:域名系统是互联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成IP地址;: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即插即连网的机制,允许一台计算机加入新的网络和获取IP地址而不用手工参与;:超文本传送协议,它定义了浏览器万维网客户进程怎么样向万维网服务器请求万维网文档,以及服务器怎么把文档传送给浏览器,HTTP是面向事务的应用层协议,是万维网上能够可靠交换文件的重要基础;42.URL:统一资源定位符,用来表示从互联网上得到的资源位置和访问这些资源的额方法;43.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规定在两个SMRP进程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规则; 44.MIME:通过互联网扩充,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展类型;是设定某种的用一种来打开的方式类型,当该扩展名文件被访问的时候,会自动使用指定应用程序来打开;多用于指定一些的,以及一些媒体文件打开方式;第七章45.访问控制:对访问网络的权限加以控制,并规定每个用户的访问权限46.拒绝服务:攻击者向互联网上的某个服务器不停的发送大量分组,使该服务器无法提供正常服务,甚至完全瘫痪47.防火墙:作为一种访问控制技术,通过严格控制进出网络边界的分组,禁止任何不必要的通信,从而减少潜在入侵的发生,尽可能降低这列安全威胁带来的安全风险48.入侵检测系统:在入侵已经开始,但还没有造成危害或在造成更大危害之前,及时检测到入侵,以便尽快阻止入侵,把危害降低到最小;。
计算机网络考试必背简答题

计算机网络考试必背简答题简答题1.简单比较TCP和UDP协议的异同点答:TCP支持面向连接的服务方式,双方通信之前首先要建立虚电路,通信完毕后释放虚电路,数据以字节流方式进行有序传输服务可靠。
UDP支持网连接的服务方式,采用数据报进行传输,报文到达的顺序与发送顺序无关,是不可靠的服务。
2.OSI模型中通信子网的作用是什么答:通信子网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的作用,对于两个开放系统进行互动所要遵循的标准,是由端系统和通信子网边界上的对等实体来执行的。
3.什么是网络的体系结构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了哪几个层次局域网协议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个层次上答:网络的体系结构是指对网络层次的划分以及各层所包含协议的综合。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答LLC和MAC子层也可以)。
局域网协议的差异主要体现在MAC子层上。
4.简述计算机网络分层的原则。
答:(1)是将一组相近的功能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络的结构层次。
(2)每层的功能应明确且相互独立。
(3)层间接口必须清晰,跨越节后的信息量应尽可能少。
(4)层数应适中,若层数太少,则多种功能混杂在一层中造成每一层的协议太复杂,若层数太多,则体系结构过于复杂,是描述和实现各层功能变得困难。
5.在0SI的第几层分别处理下面的问题a)将待传输的数据化分成帧b)决定使用哪条路径通过子网c)传输线上的位流信号同步d)两端用户间传输文件e)协调数据和数据格式的转换,以满足应用进程的需要答:a、第二层(数据链路层)b、第三层(网络层)c、第一层(物理层)d、第七层(应用层)e、第六层(表示层)6.解释IP和UDP协议。
为什么有了IP协议,还要有UDP协议答:IP是因特网的网络层协议,UDP是英特网的运输层协议。
IP和UDP都是无连接的,提供“尽力而为”的不可靠服务。
UDP报文时封装在IP包内传输的,两者服务对象不同,IP以主机为服务单位,UDP以近程为服务单位。
7.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三种交换技术答:电路交换:在数据传送开始之前必须先设置一条专用的通路在线路释放之前,该通路由一对用户完成占用;报文交换:报文从源点传送到目的地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在传送保温室,一个时刻仅占用一段通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傻网络:网络提供最低限度功能来支持连接(1) 寻址(2)转发(3)路由。 – 智能端系统:传输层及应用层实现更多的专业 功能(1)流量控制(2)拥塞控制(3)错误检验 – 优点: (1)可以接受非均匀技术(连接以太网,调制解调 器,无线网络,卫星网络) (2)支持不同的应用程序(telnet, ftp, Web, X windows) (3)分散网络管理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总结
• 总结:互联网构架 总结:
– 分组交换数据报网络 – IP是粘合剂,网络层 覆盖其上 – IP沙漏结构,所有客 户端和路由器都运行 IP – 无状态网络构架:在 网络内部没有每流状 态
TCP UDP
IP Satellite Ethernet ATM
IP 沙漏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总结
8.2互联网设计原则的重新思考
• 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 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
3.ISP服务的区分化:ISP在网络核心做的更多是有 竞争力的优势 4.第三方的干预 5.非专业用户的增多
所有的这五个变化都激发了端到端设计原则的转变。
8.2互联网设计原则的重新思考
• 争议 争议(?)(What is at stake): :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原则
2.支持多种类型服务
• 增加UDP服务以更好的支持其他应用程序,如实时应用程 序。否则,就没有将TCP与IP区分开的必要了。 • 数据报抽象:将上层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服务抽象出来在低 层实现,那些TCP和UDP服务可以在这些基本服务基础上 建立。在IP数据报的格式定义中,也考虑到了不同的服务, 例如TOS字段。
• 可靠文件传输的例子 可靠文件传输的例子:
Host A Appl. OS OK
checksum
Host B Appl. OS
– 方案一:每一步都进行可靠性检验,最后进行 总的错误检验。 – 方案二:不保证每一步的可靠性,只在端系统 中进行总的错误检验和重传。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
• 两个方案讨论 两个方案讨论:
8.2互联网设计原则的重新思考
1.防火墙 • 分组过滤防火墙
– 内网通过路由器防火墙与互联网连接 – 路由器一个分组一个分组的过滤,将分组转发还是丢弃 基于以下标准:(1)源和目的IP地址(2)UDP/TCP源和目 的端口号(3)ICMP消息类型(4)TCP的SYN和ACK位 – 例1:阻塞所有进出数据报中,IP协议里field=17以及源 或目的端口号为23的数据报。 结果:所有进出UDP流及telnet连接都被阻塞。 – 例2:阻塞所有ACK=0的TCP报文段。 结果:阻塞所有外部网络向内部网络发起的TCP连接, 但允许内网向外网的TCP连接。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原则
3.能够连接多种类型的物理网络
• 非常成功:原因是最低限度服务仅要求网络按照一个合理 的成功的可能性传递分组 • 并不要求可靠性和按次序传递 • IP over everything: 从IP互联网层面上看,都是IP网络, 将各个物理网络的数据传输功能抽象出来进行互联 – ARPANET, X.25, DARPA satellite network – ATM, SONET, WDM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端到端观点
• 分析
(2)是否有放在应用层实现的理由?
– 流量控制:应用层知道什么时候、如何将数据在拥塞 时放弃。 – 拥塞控制:应用层可以做TCP友好拥塞控制(TCPfriendly cc)。
(3)为什么不放在链路层?
– 放到链路层意味着所有的应用程序都必须使用流量拥 塞控制,但不是所有应用程序都需要; – 链路层中的流量、拥塞信息来自端系统,每一条连接 都需要对其状态信息进行控制,链路层层次太低,无 法区分和控制,因此不合适。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
• 两个方案讨论 两个方案讨论:
3.有没有在低层实现可靠性检验的原因?
• 有,更容易在中间每一跳检查和恢复错误,错误恢 复和局部重传花费时间更少。
• 权衡(trade-offs) 权衡
– 应用层有更多服务所需要的数据和语义信息, 而低层则有更多关于数据传输的约束信息(如分 组的长度信息等)。 – 这些trade-offs是分层的直接结果。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端到端观点
• 关键问题 关键问题:
– 端到端原则强调:
• 功能放置问题 • 功能正确性,完整性 • 整个系统的代价
– 原则:
• 如果应用层可以实现一个功能,不要放到低层去做, 应用程序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 把功能放到低层只在(1)可以提高性能(2)不会影响其 他应用程序 的情况下可以;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端到端观点
• 分析 4.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为什么在传输层实现, 而不是在应用层和链路层实现?
(1)为什么放在传输层实现而不在应用层?
– 很多应用程序需要拥塞控制,但不需要每个程序都来 做这件事,而且有的程序并不关心有没有拥塞控制, 认为这是网络的事情,因此放在应用层不合适,放在 传输层可提高性能。 – 拥塞控制只负责那些基于TCP的应用程序数据传输, 且只要使用了TCP,就必须使用拥塞控制,这是统一 的代价。
1.信任:区别哪些是可以信任的,哪些是不可信任的。 入口过滤,互联网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 as in ATM)。 2.改变端节点:抗攻击,主机/路由器实现内容过滤, 分布式应用程序高质量的发送内容。 3.网络核心增加功能:过滤防火墙,应用层防火墙, NAT,主动网络。 下面就网络核心的增加功能进行分析:
– 允许性 讨论 讨论:
– 端到端观点强调了正确性和完整性,却没有强 调以下几点,虽然以下都是事实: • 复杂性:复杂性在边缘,形成了简单的网络 构架; • 可发展性:引入新的应用比改进路由器要简 单,即便于引入新的应用; • 技术渗透:简单的网络层结构是的IP的推广 更加容易。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原则
• 互联网设计原则 互联网设计原则(按重要性排序):
0.连接已有的网络,如ARPANET, ARPA packet radio, packet
satellite network;
1.生存能力(健壮性),当网络或路由器发生错误时仍可保 证通信服务; 2.支持多种类型服务; 3.能够连接多种类型的网络; 4.允许分布式管理; 5.允许客户端接入的低代价; 6.使代价有效 7.资源问责制(resourse accountabilily)
– 把功能放在低层与放在高层相比,可能是多余 的或没有价值的; – 有时,通信系统(低层)提供的不完整版本的功 能可以使性能增强。 (个人理解:将高层中公共的功能部分提取出来 放在低层,有时可以使性能增强) – 以上两点导致了与电话网络中“哑终端,智能 网络”完全相反的设计原理。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
4.其他原则(1)
– 允许分布式管理:管理自治。IP互联网络:(1)每个网 络被不同的机构管理(2)不同网络间只在边界处交流信 息(3)这个模型使得路由复杂化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原则
4.其他原则(2)
– 代价有效:无效代价的根源有(1)分组头部的开销(2)分 组重传(3)路由。但是最优性能并不是互联网设计的最 高优先级。 – 客户端接入的低代价:这一点并不强,互联网的智能 化和复杂性在客户端,因此将主机连接到网络上比电 话网络代价要大。而且一个有着不好实现或有恶意的 客户端接入网络对网络有害。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原则
1.生存能力(survivability),
• 当网络(链路或路由器)发生错误时,只要网络没有断开,则需 保证端节点通信,任何错误(除了网络断开)对端节点都是透 明的。 • 只在端节点维持传输状态,此举避免了处理路由器错误时 的状态不一致和状态恢复问题。 • 互联网:无状态网络层结构,即在网络层没有session或 call的概念。
8.2互联网设计原则的重新思考
1.防火墙 • 将机构的内部网络与外部更大的网络隔离,允许 部分分组通过,其他部分分组隔离。 • 设置防火墙原因:
– 防止服务攻击,如SYN flooding:攻击者建立许多假的 TCP连接,导致没有预留资源给真的连接。 – 防止非法修改或访问内网数据,如攻击者擅自更改CIA 的主页。 – 只允许对内网的授权访问。 – 两种防火墙:应用程序级防火墙,分组过滤防火墙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端到端观点
• 端到端观点描述 端到端观点描述:
1.一种描述:只有在端系统的应用层的知识和帮助下,一 个功能才能被完整和正确的实现。 2.另一种描述(更加准确):一个系统或者子系统只有在功 能被完整和正确的实现时才会考虑这些功能,只有部 分实现是没有意义的。 3.供选择的描述:如果应用层可以正确的实现一个功能, 只有在可以提高性能的情况下可以将该功能放到低层 实现。 4.总结:如果在底层不能够完整地实现一种功能,把它放 到高层去做;但是都放在应用层实现也有问题,将应 用层比较公共的服务抽出来,放在传输层,在端系统 做这个事情比较合适。
8.1 互联网设计原则-future
• 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What about the future?)
– 数据报抽象对于资源管理、问责、服务质量 (QoS)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 新的抽象方式:流(参见IPv6)。但是没有人知 道流是什么。 – 路由器需要维护每个流的状态。 – 状态管理:恢复丢失的状态非常困难。 – 这里(1988)我们看到了“软状态”的第一次提 出:即由客户端节点来维护状态。
1.方案一是否合理?
• 不合理,这种方案依赖于所有元件的正确行为,如 果网络中有一个元件失效或发生错误,就不能保证 可靠性传输。
2.只保证低层的可靠性通信是否足够?
• 不够,如果端系统硬盘错误,仍不能保证可靠性, 因此,仍需要进行最终的正确性检验。
– 综上两个问题,得结论:可以在应用层实现完 整的可靠性检验功能,不需要保证低层的可靠 性。既然仍需要进行总的可靠性检验,不如放 弃低层的可靠性工作,还可以带来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