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阅读理解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年级上册⽂⾔⽂阅读理解题及答案⼋年级上册⽂⾔⽂阅读理解题⼀、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问题。
(17分)晋太元中,武陵⼈捕鱼为业,缘溪⾏,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甚异之复前⾏,欲穷其林林尽⽔源,便得⼀⼭,⼭有⼩⼝,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初极狭,才通⼈,复⾏数⼗步,豁然开朗⼟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阡陌交通,鸡⽝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著,悉如外⼈黄发垂髫,并怡然⾃乐见渔⼈,乃⼤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村中闻有此⼈,咸来问讯⾃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此⼈⼀⼀为具⾔所闻,皆叹惋余⼈各复延⾄其家,皆出洒⾷停数⽇,辞去此中⼈语云,不⾜为外⼈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骥,⾼尚⼠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问津者1.解释下⾯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⑴渔⼈甚异.之() (2)便要.还家()2.⽤现代汉语写出下⾯句⼦的意思(4分)(1)率妻⼦⾢⼈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
译⽂:(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
译⽂:3.本⽂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线索,作者写了哪⼏件事?(4分)答:4.⽤原⽂语句作答:(3分)(1)渔⼈“欲穷其林“的原因是:(2)⽂中描写桃花源中⼈精神状态的句⼦是:(3)桃花源中⼈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6.陶渊明⽣活在政治⿊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世外桃源有什么⽤意呢?(3分)⼀、读《陋室铭》,回答下列问题陋室铭唐·刘禹锡⼭不在⾼,有仙则名。
⽔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丁。
可以调素琴,阅⾦经。
⽆丝⽵之乱⽿,⽆案牍这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云亭。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B. 阡陌交通.. (运输事业)C. 咸.来问讯 (全,都)D. 欣然规.往 (打算,计划)10.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 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9. B 10. A 11. C。
汪曾祺桃花源记阅读参考答案3篇
汪曾祺桃花源记阅读参考答案3篇篇一:汪曾祺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无怀氏之民的风度”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文章第二段和第五段分别提到了“这位同志真是太天真了”“这些同志也真是天真”,请分析作者说这两句话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第八段引用了作者写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联系全文进行探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淳朴自由,随意自然,率性而为,不受外物的束缚.2.以小雨渲染一种澄澈清新、宁静幽雅的氛围,笼罩全文,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3.这两句话表现了作者对他们委婉的批评.先有《桃花源记》,然后有桃花源,桃花源是后人根据《桃花源记》附会出来的.所以“秦人洞”里面的情形也肯定不像《桃花源记》里所描绘的那样,我们不能拘泥于古文.4.表达了作者游览桃花源后的高兴的心情.因为动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可以到处游览,能“安坐吃擂茶”,也可以随意写文章,不必再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篇二:汪曾祺桃花源记阅读汽车开进桃花源,车中一眼看见一棵桃树上还开着花。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富弼,字彦国,河南人。
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
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
”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
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
”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
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
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弼请罢宴彻乐,就馆赐北使酒食。
执政不可,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羞。
”后闻契丹果罢宴,帝深悔之。
时禁臣僚越职言事,弼因论日食,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遂除其禁。
庆历二年,为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
会契丹屯兵境上,遣其臣萧英、刘六符来求关南地。
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①因是荐弼。
欧阳修引颜真卿使李希烈事,请留之,不报。
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
”帝为动色,先以为接伴。
英等入境,中使迎劳之,英托疾不拜。
弼曰:“昔使北,病卧车中,闻命辄起。
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英矍然起拜。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
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
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
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
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
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
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
弼曰:“此守臣职也。
”辞不受。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
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
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
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
六年三月,以母忧去位,诏为罢春宴。
故事,执政遭丧皆起复。
帝虚位五起之,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平世,卒不从命。
英宗立,召为枢密使。
后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
《桃花源记》的阅读答案汇总2篇
《桃花源记》的阅读答案汇总2篇《桃花源记》的阅读答案 1阅读文言文,完成25—29题。
(14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5、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2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2分)A、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27、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②王税。
荒路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④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①肆:尽力。
②靡(mǐ):没有。
③暧( ):隐蔽。
④俎(zǔ):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
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A、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⑴屋舍俨然..交通()..()⑵阡陌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桃花源记中考典型对比阅读含答案译文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2008南充市)(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分)答:26.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
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 分)答:27.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二、(2008太原市)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
(13分)〔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一13题。
(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教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f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省,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屋舍俨然()(2)阡陌交通( )(3)不独子食子()(4)货恶其弃于地也()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11.翻译下面句子。
(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2.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13.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3分)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二)(15 分)9.(4分)(每小题1分)(1)整齐的样子(2)交错相通(3)以……为子(4)憎恶10.(2分)B11.(4分)(每小题2分)(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精选题含答案
5.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 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 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 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陶渊明描写世外桃源的意义:表达诗 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 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 的和谐生活环境。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 5.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 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 并不存在。那么, 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 源有什么用意呢?
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 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 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 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 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屋舍俨然 ( 整齐的样子 ) (2)悉如外人 ( 全,都 ) (3)便扶向路 ( 沿着、顺着 )
(4)未果,寻病终( 不久 )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 可以听到。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1. 解释下面句子划线的词语。(2分) (1)缘溪行 ( 沿着,顺着 ) (2)处处志之( 做记号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
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 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 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综合阅读练习(含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
2.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3.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是:。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文中描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语句是:;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语句是:;描写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5.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说明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的句子是:。
6.文中写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7.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8分别概括文章二,三段的段意,并给第二段分层。
9.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表达了桃园人怎样的意愿?10、作者描绘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美好的社会,意图是什么?11、联系全文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12文章结尾写“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后来却又为何“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13、文章既然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最后又交待了“南阳刘子骥”,是否多于?为什么?14、翻译下列语句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含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的行文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描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优秀8篇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优秀8篇
(一)(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
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小题2:、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b.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c.无论魏晋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d.来此绝境古义:极其优美的环境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小题3:、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翻译。
(2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现代文阅读】桃花源记 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现代文阅读】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中考语文临考复习题―文言文阅读专题(1)文言文阅读(共9分)写作《桃花源记》选段,顺利完成第10-13题。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到渔人,实乃小怒,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必须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言存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为妻子邑人去此绝境,不伤愈矣,遂与外人间隔。
反问今就是何世,实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TNUMBERBX所闻,皆孤寂。
余①人各复改至其家,皆出来酒食。
停在数日,辞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不迷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并无问津者。
①[余]有版本写作“馀”。
10.以下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就是()(2分后)a.良田无论b.绝境问津c.问讯间隔d.交通妻子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便必须还家必须:(2)欣然规往规:12.用现代汉语译者下面的语句。
(2分后)(1)才通人翻译:(2)便牵向路译者:1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3分)请问:参考答案:10答案:d11答案:(1)邀请(2)计划;打算12.答案:(1)仅孟一个人通过。
(2)就顺原路回去。
13.答案要点:①桃花源人反问渔人从哪里去。
②挑花源人向渔人表明自己走进桃花源的原因。
③桃花源人向渔人查问外界的情况。
④桃花源人叮嘱渔人不要向别人提出诉讼这里的情况。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附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附答案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附答案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假设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参考答案:1.东晋或“晋”或“晋代”2.①类;②交织相通;③通“邀”,邀请;④愉快的样子。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4.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气”答复。
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答复也可。
5.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认与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阔劳动人民的意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及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及答案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本文的作者是(人名),(朝代)诗人。
(2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桑竹之属()②阡陌交通()
③便要还家()④欣然规往()
1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翻译句子。
(6分)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3.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3分)
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
14.“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参考答案:
9、陶渊明东晋
10、代词,这交错相通通“邀”,邀请计划
11、B
12、其他的人又纷纷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并拿出酒菜款待他
已经出来,找到了般,便按着来时的路回去,并且处处都作上记号
13、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作客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再寻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