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粘连蛋白(LN)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产品技术要求yuande
大鼠层连蛋白(LN)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 说明书
![大鼠层连蛋白(LN)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 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7410cdc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7.png)
大鼠层连蛋白(LN)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预期应用ELISA法定量测定大鼠血清、血浆、细胞培养物上清或其它相关液体中层连蛋白(LN)含量。
实验原理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标本中层连蛋白水平。
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层连蛋白、生物素化的抗大鼠层连蛋白抗体、HRP标记的亲和素,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TMB显色。
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层连蛋白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
试剂盒组成及试剂配制1.酶联板:一块(96孔)2.标准品(冻干品):2瓶,每瓶临用前以样品稀释液稀释至1ml,盖好后静置10分钟以上,然后反复颠倒/搓动以助溶解,其浓度为100ng/ml,做系列倍比稀释后,分别稀释成100 ng/ml,50ng/ml,25ng/ml,12.5ng/ml,6.25ng/ml,3.12ng/ml,1.56ng/ml,其原液直接作为最高标准浓度,样品稀释液直接作为标准浓度0ng/ml,临用前15分钟内配制。
如配制50ng/ml标准品:取0.5ml100ng/ml的上述标准品加入含有0.5ml样品稀释液的Eppendorf管中,混匀即可,其余浓度以此类推。
3.样品稀释液:1×20ml/瓶。
4.检测稀释液A:1×10ml/瓶。
5.检测稀释液B:1×10ml/瓶。
6.检测溶液A:1×120ul/瓶(1:100)临用前以检测稀释液A1:100稀释,稀释前根据预先计算好的每次实验所需的总量配制(每孔100ul),实际配制时应多配制0.1-0.2ml。
如1ul检测溶液A加99ul检测稀释液A的比例配制,轻轻混匀,在使用前一小时内配制。
7.检测溶液B:1×120ul/瓶(1:100)临用前以检测稀释液B1:100稀释。
透明质酸 层粘连蛋白 Ⅳ型胶原 Ⅲ型前胶原N端肽质控品产品技术要求kcst
![透明质酸 层粘连蛋白 Ⅳ型胶原 Ⅲ型前胶原N端肽质控品产品技术要求kcst](https://img.taocdn.com/s3/m/d98cc1a10242a8956bece4ff.png)
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N端肽质控品
组成:
适用范围:本品适用于使用厦门万泰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透明质酸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层粘连蛋白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Ⅳ型胶原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和Ⅲ型前胶原N 端肽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进行临床检测时的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2.1 外观
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标签应清晰,包装无破损。
质控品冻干品应为粉末,复溶后液体应澄清透明。
2.2 质控品赋值有效性
检测结果应该在质控范围内。
2.3 瓶间差
瓶间变异系数应不高于15%。
2.4 瓶内均匀性
瓶内变异系数应不高于10%。
2.5 稳定性
2.5.1 复溶稳定性
原包装质控品在开瓶完全复溶后,置于2℃~8℃条件下保存。
放置72小时后进行检测,结果应符合2.2项的规定。
2.5.2 效期稳定性
原包装质控品在2℃~8℃的条件下储存,有效期为36个月。
取效期末产品进行检测,结果应符合2.1,2.2,2.4项的规定。
层粘连蛋白(LN)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产品技术要求beifang
![层粘连蛋白(LN)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产品技术要求beifang](https://img.taocdn.com/s3/m/649924c9168884868662d635.png)
层粘连蛋白(LN)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层粘连蛋白(LN)的含量。
1.1组成
本试剂盒由6种组分、封板膜、自封袋组合而成,由硬纸板包装盒进行包装。
6种组分中除LN包被板组分为真空包装的微孔板外,其他5种组分均为塑料瓶包装的液体组分。
试剂盒包装规格为96人份/盒,具体组成见表1:
表1试剂盒主要组成成分
2.1物理性能
液体组分应澄清,无沉淀或絮状物;所有组分应无包装破损。
各组分装量不少于表1中要求。
2.2准确性
回收率应在90.0~110.0%范围内。
2.3线性
用Log-Log(四参数logistic、样条曲线)数学模型拟合,在35~1040ng/ml范围内,剂量-反应曲线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应不低于0.9900。
2.4精密度
2.4.1批内精密度(CV%)应不高于15%。
2.4.2批间精密度(CV%)应不高于20%。
2.5最低检测限
应不大于30ng/ml。
2.6质控血清测定值
每次检测结果均应在允许范围内。
2.7特异性
检测浓度为2000ng/ml的HA结果不大于35ng/ml;
检测浓度为2000ng/ml的CIV结果不大于35ng/ml;
检测浓度为2000ng/ml的PIIINP结果不大于35ng/ml。
2.8稳定性
试剂盒在2~8℃保存12个月,测定结果应符合上述2.1、2.2、2.3、2.4.1、2.5要求。
化学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盒)产品技术审评要求规范(2017版)1204
![化学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盒)产品技术审评要求规范(2017版)1204](https://img.taocdn.com/s3/m/fd510553c1c708a1284a44be.png)
化学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盒)产品技术审评规范(2017版)本规范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化学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盒)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本规范是对化学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盒)产品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并依据产品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
本规范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规范。
本规范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规范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调整。
一、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被测物质进行定量检测的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包括以微孔板、管、磁颗粒、微珠和塑料珠等为载体的酶促及非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试剂)的注册技术审查。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以下简称《办法》)、《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的通知》(食药监械管〔2013〕242号)化学发光免疫类体外诊断试剂(盒)产品分类代号为6840。
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一)综述资料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临床意义、产品描述、有关生物安全性的说明、研究结果的总结评价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内容,应符合《办法》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4号)的相关要求。
(二)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如需提供)主要原材料(例如各种天然抗原、重组抗原、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以及多肽类、激素类等生物原科,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等标记用酶、磁微粒及其他主要原料)的选择、制备、质量标准及实验验证研究资料;校准品、质控品的原料选择、制备、赋值过程及试验资料;校准品的溯源性文件,包括具体溯源链、实验方法、数据及统计分析等详细资料。
层粘连蛋白β2LAMβ2ELISA试剂盒说明书
![层粘连蛋白β2LAMβ2ELISA试剂盒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f7b93030f18583d0496459b5.png)
层粘连蛋白β2(LAMβ2)ELISA试剂盒说明书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标本:体液层粘连蛋白β2(LAMβ2)ELISA试剂盒试验原理:BFGF试剂盒是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已知BFGF浓度的标准品、未知浓度的样品加入微孔酶标板内进行检测。
先将BFGF和生物素标记的抗体同时温育。
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ELISA 检测试剂盒洗涤后,加入亲和素标记过的HRP。
再经过温育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酶结合物,然后加入底物A、B,和酶结合物同时作用。
产生颜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BFGF的浓度呈比例关系。
层粘连蛋白β2(LAMβ2)ELISA试剂盒自备材料1.蒸馏水。
2.加样器:5ul、10ul、50ul、100ul、200、500ul、1000ul。
3.振荡器及磁力搅拌器等。
安全性1.避免直接接触终止液和底物A、B。
一旦接触到这些液体,请尽快用水冲洗。
2.实验中不要吃喝、抽烟或使用化妆品。
3.不要用嘴吸取试剂盒里的任何成份。
层粘连蛋白β2(LAMβ2)ELISA试剂盒操作注意事项1.试剂应按标签储存,使用前恢复到室温。
稀稀过后的标准品应丢弃,不可保存。
2.实验中不用的板条应立即放回包装袋中,密封保存,以免变质。
3.不用的其它试剂应包装好或盖好。
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要混用。
保质前使用。
4.使用一次性的吸头以免交叉污染,吸取终止液和底物A、B液时,避免使用带金属部分的加样器。
5.使用干净的塑料容器配置洗涤液。
使用前充分混匀试剂盒里的各种成份及样品。
6.洗涤酶标板时应充分拍干,不要将吸水纸直接放入酶标反应孔中吸水。
7.底物A应挥发,避免长时间打开盖子。
底物B对光敏感,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光下。
避免用手接触,有毒。
实验完成后应立即读取OD值。
8.加入试剂的顺序应一致,以保证所有反应板孔温育的时间一样。
9.按照中标明的时间、加液的量及顺序进行温育操作。
层粘连蛋白β2(LAMβ2)ELISA试剂盒样品收集、处理及保存方法1、血清-----操作过程中避免任何细胞刺激。
层粘连蛋白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北京世纪沃德生物
![层粘连蛋白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产品技术要求北京世纪沃德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beecaea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9.png)
层粘连蛋白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层粘连蛋白(LN)的含量。
1.1 包装规格试剂1:15mL×1 ,试剂2:5mL ×1 试剂1:48mL×4 ,试剂2:16mL×4试剂1:15mL×2 ,试剂2:5mL ×2 试剂1:45mL×1 ,试剂2:15mL×1试剂1:15mL×4 ,试剂2:5mL ×4 试剂1:45mL×2 ,试剂2:15mL×2试剂1:18mL×3 ,试剂2:6mL ×3 试剂1:45mL×2 ,试剂2:30mL×1试剂1:18mL×5 ,试剂2:6mL×5试剂1:45mL×3,试剂2:15mL×3试剂1:30mL×1 ,试剂2:10mL ×1 试剂1:45mL×4 ,试剂2:30mL×2试剂1:30mL×2 ,试剂2:10mL ×2 试剂1:50mL× 3,试剂2:50mL×1试剂1:30mL×3 ,试剂2:10mL ×3 试剂1:50mL×6 ,试剂2:50mL×2试剂1:36mL×1 ,试剂2:12mL ×1 试剂1:60mL× 1,试剂2:20mL×1试剂1:36mL×2 ,试剂2:12mL试剂1:60mL× 2,试剂2:20mL××2 2试剂1:36mL×3 ,试剂2:12mL ×3 试剂1:60mL× 3,试剂2:20mL×3试剂1:36mL×4 ,试剂2:12mL ×4 试剂1:60mL× 3,试剂2:60mL×1试剂1:40mL×3 ,试剂2:40mL ×1 试剂1:60mL× 6,试剂2:60mL×2试剂1:40mL×6 ,试剂2:40mL ×2 试剂1:100mL×3 ,试剂2:100mL ×1试剂1:48mL×1 ,试剂2:16mL×1试剂1:1L×3,试剂2:1L×1 试剂1:48mL×2 ,试剂2:16mL×2试剂1:3L×1,试剂2:1L×1 试剂1:48mL×3 ,试剂2:16mL×3试剂1:5L×3,试剂2:5L×1 校准品(选配):1.0mL×1;1.0mL×2;1.0mL×5。
大鼠层粘连蛋白(LN)酶联免疫分析
![大鼠层粘连蛋白(LN)酶联免疫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3fb7a031b765ce04081402.png)
大鼠层粘连蛋白(LN)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检测范围:48T15μg/L -400μg/L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大鼠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层粘连蛋白(LN)含量。
实验原理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大鼠层粘连蛋白(LN)水平。
用纯化的大鼠层粘连蛋白(LN)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层粘连蛋白(LN),再与HRP标记的层粘连蛋白(LN)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
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层粘连蛋白(LN)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大鼠层粘连蛋白(LN)浓度。
试剂盒组成标本要求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
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1.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可按照下列图表在小试管中进行稀2.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标准孔、待测样品孔。
在酶标包被板上标准品准确加样50μl,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
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4.配液:将20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20倍稀释后备用5.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重复5次,拍干。
6.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
7.温育:操作同3。
8.洗涤:操作同5。
9.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15分钟.10.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层粘蛋白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产品技术要求模板
![层粘蛋白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产品技术要求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0d805d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9.png)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层粘蛋白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1.产品型号/规格及划分说明1.1产品型号/规格48人份/盒、96人份/盒。
1.2结构组成试剂盒应包括下列主要部分:包被有LN单抗的微孔板、LN校准品1套A-E(该校准品已标定,浓度为50,100,200,400,600ng/ml)、结合抗体(兔抗人LN多抗)、酶标记物(HRP标记的羊抗兔IgG)、显色剂A(主要成份为过氧化脲)、显色剂B(主要成份为TMB•2HCL)、浓缩洗涤液(25×,主要成份为PBS)、终止液(2MH2SO4)组成。
1.3 适用范围该试剂盒为体外诊断试剂盒,适用于酶标仪,用于临床上定量检测人血清中的层粘蛋白(LN)的含量。
2.性能指标1外观外观应符合如下要求:a) 试剂盒各组份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b) 标签应清晰,易识别。
2液体装量液体试剂最低装量应不小于标示量。
3准确度将已知浓度的层粘蛋白(LN)加入到血清基质中,回收率应在(85%~115%)范围内。
4最低检测限应不大于 50ng/ml。
5线性剂量反应曲线 LN(50~600ng/ml)浓度范围内,试剂盒的相关系数 r 应不低于 0.99。
6重复性用高低 2 个浓度水平的样本各重复检测 10 次,其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 15%。
7特异性本试剂盒与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肽、IV 型胶原无明显交叉反应。
见表 1表 18溯源性校准品应符合 GB/T 21415-2008 要求,层粘蛋白校准品的来源、制备及溯源见附录A。
9批间差用3 个批号试剂盒检测同一份样本,则 3 个批号试剂盒之间的批间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 15.0%。
10生物安全性检测LN 校准品应做 HBsAg、抗-HCV、抗-HIV、抗-TP 检测,结果为阴性。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人血清层粘连蛋白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人血清层粘连蛋白](https://img.taocdn.com/s3/m/f176d6b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7.png)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人血清层粘连蛋白徐军;刘佳;郭静霞;赵静;陈霖;宋永继;刘爱霞;戴亮;李伯安【摘要】目的建立检测人血清层粘连蛋白(LN)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CEIA).方法用3μg/mL抗人LN单抗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人LN单抗浓度为1∶2000,建立检测人血清LN浓度的CEIA法.评价该法的线性范围、灵敏度、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并与ELISA法检测LN进行比对;初步检测10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LN水平.结果该法线性范围为22~1 635 ng/mL,灵敏度为12.2 ng/m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10%,检测高、中、低值LN血清的回收率分别为100.9%、95.2%和105.0%;试剂在4℃和37℃条件下至少稳定7d;健全性良好;与ELISA法检测LN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299,P>0.05);100例健康献血员LN水平为(44.9±16.3) ng/mL.结论成功建立定量检测LN的CEIA法,该法性能较好,可用于临床检测.【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3(031)009【总页数】3页(P645-647)【关键词】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层粘连蛋白;肝纤维化【作者】徐军;刘佳;郭静霞;赵静;陈霖;宋永继;刘爱霞;戴亮;李伯安【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北京10003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北京10003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北京10003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北京10003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北京10003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北京10003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北京10003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北京10003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北京10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属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参与基膜的构建及细胞的黏附、生长、增殖、迁移和分化等生理功能。
层粘连蛋白(LN)测定试剂盒(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产品技术要求lideman
![层粘连蛋白(LN)测定试剂盒(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产品技术要求lideman](https://img.taocdn.com/s3/m/967c3879192e45361066f5b2.png)
层粘连蛋白(LN)测定试剂盒(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适用范围:该产品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样本中的层粘连蛋白(LN)含量。
1.1 规格100测试/盒50测试/盒。
1.2 主要组成成分试剂盒由试剂1、试剂2、磁分离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组成。
2.1外观2.1.1试剂盒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液体无渗漏;2.1.2 磁分离试剂摇匀后为均匀悬浊液,无明显凝集;2.1.3液体组分应澄清,无沉淀或絮状物;2.1.4包装标签应清晰,易识别。
2.2准确度回收率应在85.0%~115.0%范围内。
2.3最低检测限应不大于10.0ng/mL。
2.4线性在[10.0,1800.0]ng/mL的测量范围内,试剂盒的相关系数r应≥0.9900。
2.5重复性用(80.0±16.0)ng/mL和(800.0±160.0)ng/mL的样本各重复检测10次,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0.0%。
2.6批间差用三个不同批号的试剂盒分别检测(80.0±16.0)ng/mL和(800.0±160.0)ng/mL 的样本,重复检测10次,其批间变异系数应≤15%。
2.7质控品的赋值有效性质控品的测量值应在质控范围内。
2.8 稳定性试剂盒在2℃~8℃条件下储存,有效期为12个月,在有效期满后一个月内的任一天检测试剂盒的准确度、最低检测限、线性、重复性和质控品的赋值有效性,应符合2.2、2.3、2.4、2.5和2.7的要求。
2.9溯源性根据GB/T 21415及有关规定提供校准品的来源、赋值过程以及不确定度等内容,层粘连蛋白校准品溯源至企业校准品,企业校准品与已上市产品比对赋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粘连蛋白(LN)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或血浆中的层粘连蛋白含量。
1.1 产品规格
试剂盒规格为48人份/盒、96人份/盒。
1.2 主要组成成分
表1 层粘连蛋白(LN)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主要组成成分
a) 酶结合物
以含20%小牛血清的磷酸盐缓冲液(PH7.4)配制的联接HRP的层粘连蛋白单克隆抗体,0.5%ProClin300作为防腐剂。
b) 校准品
校准品以含50%小牛血清的0.9%Nacl为稀释液,0.5%ProClin300作为防腐剂,校准品A~F中层粘连蛋白的目标浓度分别约为0、6.0μg/L、24μg/L、84μg/L、300μg/L、780 μg/L。
校准品具体浓度详见标签及试剂盒参数IC卡。
c) 发光液
发光液A主要成份为鲁米诺,发光液B主要成份为过氧化脲,两者均以pH8.6的Tris-HCl缓冲液配制。
d) 包被微孔板
包被有层粘连蛋白单克隆抗体白色聚苯乙烯微孔板,用铝箔袋真空包装。
e) 质控品(选配)
以100%正常人血清为基质制备的冻干品,其中含0.5%ProClin300做为防腐剂,其靶值浓度范围QCⅠ为10 μg/L~60 μg/L,QCⅡ为700 μg/L~900 μg/L。
质控品具体浓度详见质控品参数表。
f) 洗涤剂
使用500ml的蒸馏水溶解后为0.02mol/L磷酸盐缓冲液,含0.5‰吐温。
g) 盖板膜
h) 试剂盒参数IC卡
不同批号试剂盒中的相同组分不能互换。
2.1 外观
a)液体组分应澄清,无沉淀或絮状物,实际装量应不小于标示装量;
b)冻干组分呈白色或淡黄色疏松体,加水后应在3分钟内完全溶解;
c)所有组分均无包装破损,标示清楚。
2.2 准确度
将使用纯品配制的1000ng/ml的样品加入基质血清中,回收率应在80%~120%之间。
2.3剂量—反应曲线的线性
用双对数或其他数学模型拟合,在[6.00,780] μg/L范围内,剂量-反应曲线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应不低于0.9900。
2.4 精密度
2.4.1分析内精密度:CV≤10%
2.4.2批间精密度:CV≤15%
2.5 空白限
试剂盒空白限应不高于5.0 μg/L。
2.6 质控品测定值和瓶间差
2.6.1质控测定值应在允许范围内;
2.6.2瓶间差:质控品按照规定复溶后,瓶间浓度变异≤15%。
2.7 特异性
与人Ⅳ型胶原(Ⅳ-Col),人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透明质酸(HA)等具潜在交叉反应物质的交叉反应数据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表2 交叉反应物使用剂量和测定结果
2.8 校准品溯源
根据GB/T21415及有关规定提供校准品的来源、赋值过程及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溯源至北方生物研究所层粘连蛋白(LN)定量检测试剂盒。
2.9 稳定性
2.9.1试剂盒稳定性:在2℃~8℃下保存至12个月末,测定结果应符合上述2.1,2.2.2,2.3,2.4.1,2.5,2.6项要求。
2.9.2质控品复溶稳定性:质控品在复溶后2~8℃储存72-96小时测定,实测浓度在质控品标示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