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学案分析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56d72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b.png)
4.实践题: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设计一道运用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题目,并给出解答过程。此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实际应用能力。
5.思考题:针对本节课学习的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在实际问题中有什么作用?(2)如何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应用于其他几何问题的解决?
3.过渡: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
4.目标明确: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
(二)讲授新知
1.概念回顾:简要回顾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条件。
2.理论讲解:详细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包括SSS、SAS、ASA、AAS等,并举例说明。
3.方法指导: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如何分析题目、找出已知和未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判定定理等。
4.举例演示:通过具体例题,展示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应用过程,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6人。
2.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分配一道相似三角形的应用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判定定理进行解答。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自主发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实例分析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似三角形的动态变化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5.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51e04d8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b.png)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主要介绍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应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对性质理解不深、思路不清晰而导致解题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化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相似三角形的应用问题,帮助学生理解。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结合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相关练习题。
3.三角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如建筑物、艺术品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为什么看起来相似?从而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相似三角形,引导学生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如: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道练习题,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015dc8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8.png)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主要介绍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3.准备好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在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相似的三角形,它们的边长之比为2:3,求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呈现(15分钟)呈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并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这些性质。
3.操练(2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
如:“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长分别为3cm和6cm,求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应用解析教案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应用解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fdd9b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5.png)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应用解析教案【数学相似三角形应用解析教案】导语:相似三角形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它的应用解析方法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具体例题,介绍初中数学中相似三角形应用解析的教学方法。
一、知识点概述相似三角形是指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且对应边成比例。
要解决具体问题,我们可以使用解析几何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和验证。
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解析教学1. 课前铺垫在开始教学之前,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相似三角形例子,如塔楼影子问题等,引发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兴趣。
同时,回顾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 教学内容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解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求解线段的比值:通过对应的边的长度比值,可以求解线段的比值。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ABC中,点D是边AB上的一点,且满足AD:DB = 2:3,已知BC = 10cm,求AC的长度。
(2) 求解面积比值:通过对应边长的比值,可以求解三角形面积的比值。
例如,已知相似三角形ABC和DEF,已知AB:DE = 3:5,BC:EF = 2:4,求解△ABC和△DEF的面积比值。
(3) 利用相似三角形求解高度:通过相似三角形的特性可以求解高度的值。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ABC,已知AB = 5cm,BC = 8cm,∠B = 60°,求解三角形ABC中的高度。
3. 教学方法分析(1) 讲解概念法:首先通过图示和示例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和性质。
引导学生掌握判定相似三角形的要点,例如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通过反复训练,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 解析计算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解析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通过解析计算的方法求解问题。
鼓励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按照步骤进行计算和推导。
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激发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应用解析的兴趣。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a234e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c.png)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并能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中给出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对三角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平行线、相交线等基本几何知识。
但是,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共同探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3.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加深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相似三角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直尺、三角板等几何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举例说明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有关相似三角形的练习题,学生分组讨论、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5《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2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5《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ba2a2c6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d.png)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5《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是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5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接着介绍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最后列举了一些应用实例。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角的计算等基础知识,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及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逐步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3.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图片、例题等教学资源。
2.准备教案、学案、作业等教学资料。
3.准备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如古建筑的窗花、玩具模型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让学生思考相似图形的性质,从而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测量身高、计算物体面积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几何画板绘制相似三角形,并观察它们的性质。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如计算未知边长、面积等。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cfde3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8.png)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5.6节《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主要包括相似三角形在测量和几何设计中的应用;第二部分是本节课的练习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对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在测量和几何设计中的应用,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在测量和几何设计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同时,利用黑板,板书关键步骤和结论。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测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2.新课导入:介绍相似三角形在测量和几何设计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实际意义。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实际的测量和几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4.练习与讨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说课稿-九年级上册数学华师大版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说课稿-九年级上册数学华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de8c7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9.png)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建立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去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判定及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的学习将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应用。
九年级学生在思维上已具备了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心理特点上则更依赖于直观形象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等的一些实际问题.3.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进一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构建出相似三角形模型,从而可以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纯数学问题来解决难点:通过审题、思考后,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相似三角形的模型。
五、教学策略与教学关键:针对以上教学难点、重点的分析,本节课将应用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来展开分解难点、突出重点。
始终体现以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为主的新课程理念,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面对不能直接测量出长度和宽度的物体,我们可以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测量,只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相似三角形模型,再利用线段成比例来求解。
六、教学设计说明:1.主线:授人于鱼-----授人于渔-----悟其渔识。
“渔识”主要靠“悟”而不是“授”。
既有自发的悟,又可有意识地进行悟。
学生自发的悟,可能要多花时间,多走弯路。
我们在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时,要有意识地分阶段引导学生去悟。
例如本课设计中,第一境界是通过两个小型实际问题直接给学生两个基本的相似三角形模型(授人于鱼)。
第二境界是引导学生去探索如何自主的抽象出相似三角形的模型,寻找解决的策略(授人于渔)。
第三境界是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情景,发散思维,大胆的去设计方案,在这过程中渗透转化、建模的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感悟到将来遇到新问题可采取的方法——构造数学模型,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识。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6e2b98b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02.png)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实例、练习题和思考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应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将相似三角形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相似三角形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具体的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实例、练习题和思考题。
2.实际问题素材:收集一些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教学实践。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解决问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应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57d47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1.png)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地图比例尺、照片放大缩小等,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新课展开: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自然过渡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实例讲解:结合实际问题,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无处不在。比如,设计师在设计图案时,摄影师在拍摄照片时,都会用到相似变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图片(展示一张包含相似三角形的图片,如建筑物的立面图),你们能发现其中的相似三角形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通过这个导入,我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到相似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起对今天新课的兴趣。
5.完成课后在线练习,包括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巩固课堂所学。同学们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审题,注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确保解题过程的准确性;
2.规范书写,保持解答过程的简洁、清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积极寻求帮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生在解决相似三角形问题时,可能对判定方法和性质的应用存在困惑,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解答;
2.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画图等方式,提高几何直观能力;
3.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存在交流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合作效率;
4.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设计有梯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4)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70b7d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4.png)
4.引导学生了解相似变换的概念,掌握相似变换的矩阵表示。
5.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相似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
2.通过讨论,引出相似图形的概念,强:“我们已经学过全等三角形,那么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强调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特点。
2.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AA相似定理、SAS相似定理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几何直观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3.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题:运用相似变换解决较为复杂的几何问题。
2.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指出解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纠正错误。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定理、性质及相似变换的应用。
2.强调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精神,增强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5《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5《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a1277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0c.png)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5《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5《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问题求解。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背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对一些复杂问题进行分析遇到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问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在一条直线上,有一点A和两个相似的三角形ABC 和DEF,AB=DE,BC=EF,AC=DF。
问:点A到直线BC的距离是多少?2.呈现(10分钟)呈现类似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问题,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选取几组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应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解和求解。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b8d2c05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0.png)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6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解决一些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如何运用相似三角形性质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能够解决一些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2.难点:如何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例如,展示两幅相似的地图,让学生找出对应的对应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5《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说课稿1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5《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1af6df6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8.png)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5《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5《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一个关键点。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发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加以巩固。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相似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如何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对于相似三角形的理解不够深入,解题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如何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对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例和动画,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建筑设计中的相似三角形,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2.新课讲解: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3.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图形的相似3.5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图形的相似3.5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0ab26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7.png)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图形的相似3.5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图形的相似3.5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主要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他们需要进一步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决,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实例法:老师通过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实际问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学生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课件展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老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老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掌握情况。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学案分析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学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3504f3360cba1aa811da6e.png)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学案分析【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七章。
相似与轴对称、平移、旋转一样,也是图形之间的一种变换,生活中存在大量相似的图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这为本节课问题的探究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本节内容是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不断追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如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测量河宽问题)等的一些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到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利用相似形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通过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构造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解答。
【教法与学法】(一)教法分析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
整节课围绕测量物体高度这个问题展开,按照从易到难层层推进。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创设相关知识的现实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教学的各个环节均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和探究中展开学生的思路,把启发式思想贯穿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a5196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8.png)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理解不深,尤其是对实际问题中的相似三角形识别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2.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新课呈现。
2.准备相似三角形的相关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建筑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建筑物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建筑物之间的相似性,从而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一些与相似三角形有关的问题。
如: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对应成比例,求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cc036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06.png)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提问:“全等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那么相似三角形呢?”
3.教师给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解释相似比的概念,并强调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4.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AA、SSS、SAS、HL等,结合图形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定理的含义。
2.能够运用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几何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
(二)教学难点
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理解与运用,特别是AA定理和SAS定理的灵活运用。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将问题转化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问题。
3.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4.通过变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相似图形,如照片放大、建筑设计等,引发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兴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发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五)总结归纳,500字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12e2ee5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04.png)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应用》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三角形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几何学和其他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对三角形的内角和、边长关系等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学生对于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相关性质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将相似三角形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几何图形,引导学生通过推理得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给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615e6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a.png)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和相似形的性质,对于本节课的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于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展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学案分析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七章。
相似与轴对称、平移、旋转一样,也是图形之间的一种变换,生活中存在大量相似的图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这为本节课问题的探究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本节内容是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不断追求。
(二)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
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如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测量河宽问题)
等的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问题到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利用相似形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通过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构造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解答。
【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分析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
整节课围绕测量物体高度这个问题展开,按照从易到难层层推进。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创设相
关知识的现实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教学的各个环节均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和探究中展开学生的思路,把启发式思想贯穿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3.采用师生合作教学模式。
本节课采用师生合作教学模式,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全员互动关系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使学生共同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要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从充分尊重学生的潜能和主体地位出发,课堂教学以教师的“导”为前提,以学生的“演”为主体,把较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磋商,并发表意见。
(二)学法分析
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力求促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判断两三角形相似有哪些方法?
)定义:
2)定理:
3)判定定理一:
4)判定定理二:
5)判定定理三:
2、相似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为解决问题储备理论依据。
)
二、情境导入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
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多米。
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20年时间.原高146.59米,但由于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顶端被风化吹蚀.所以高度有所降低。
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泰勒斯。
一天,希腊国王阿马西斯对他说:“听说你什么都知道,那就请你测量一下埃及大金字塔的高度吧!”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个大难题,因为很难爬到塔顶的。
亲爱的同学,你知道泰勒斯是怎样测量大金字塔的高度的吗?
(数学教学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客观存在的事实或现实
课题出发,为学生提供较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帮助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景。
同时,问题是知识、能力的生长点,通过富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原有认知,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和思考。
)
三、例题讲解
例1(教材P49例3——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
分析:根据太阳光的光线是互相平行的特点,可知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竖直的两个物体的影子互相平行,从而构造相似三角形,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根据已知条件,求出金字塔的高度.
解:略(见教材P49)
问: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如用身高等)
解法二:用镜面反射(如图,点A是个小镜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构造相似三角形).(解法略)
例2(教材P50练习­——测量河宽问题)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
分析:设河宽AB长为xm,由于此种测量方法构造了三角形中的平行截线,故可得到相似三角形,因此有
,即《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设计.再解x的方程可求出河宽.
解:略(见教材P50)
问: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河的宽度?
解法二:如图构造相似三角形(解法略).
四、巩固练习
.在同一时刻物体的高度与它的影长成正比例.在某一时刻,有人测得一高为1.8米的竹竿的影长为3米,某一高楼的影长为60米,那么高楼的高度是多少米?
2.小明要测量一座古塔的高度,从距他2米的一小块积水处c看到塔顶的倒影,已知小明的眼部离地面的高度DE 是1.5米,塔底中心B到积水处c的距离是40米.求塔高?
五、回顾小结
一)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测高
2
测距
二)测高的方法
测量不能到达顶部的物体的高度,通常用“在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的比例”的原理解决
三
)测距的方法
测量不能到达两点间的距离,常构造相似三角形求解
(落实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训练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在归纳的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
六、拓展提高
怎样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测量旗杆的高度?
七、作业
课本习题27.2
0题、11题。
【教学设计说明】
相似应用最广泛的是测量学中的应用,在实际测量物体的高度、宽度时,关键是要构造和实物所在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而且要能测量已知三角形的各条线段的长,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出比例式求解。
鉴于这一点,我设计整节课围绕测量物体高度这个问题展开,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一方面,促使学生了解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从而学会设计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的方案;另一方面,会构造与实物相似的三角形,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学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构建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以“探究交流为形式”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根本的教学目标,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