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表达方式的讲解

合集下载

记叙文散文-表达方式、题目含义、词语含义、句子含义、段落的作用

记叙文散文-表达方式、题目含义、词语含义、句子含义、段落的作用

第八讲记叙文阅读(二)散文表达方式、题目含义、词语含义、句子含义、段落的作用【教师版】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一)记叙:主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也就是记叙的六要素清晰的介绍给读者,语言主要是使用叙述性的语言。

【作用】交代事件,刻画人物,突出中心。

(二)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是通过对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成因、结果等进行解说,从而使人们对于这一事物有个明确的、完整的了解和认识。

一般不在记叙文中使用。

(三)议论:议论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事物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的表达方式。

主要使用比较抽象的有较强逻辑性的语言。

【作用】①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②表明……观点,③通过写……内容,④点明……主题。

(四)抒情:即抒发作者的感情,引发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分类】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作用】①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②表达……情感,③通过写……内容,④点明……主题。

(五)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展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作用】①运用xx描写,②通过写……内容,③写出了…特点/内容④表达……情感/主题。

二、题目含义与词语含义作用1.表层含义(1)字面义:字典中可能会怎么解释这个词的(2)文中义:用自己的话概括相关情节2.深层含义:(3)运用手法+分析作用:(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双关、对比、象征、引用等。

+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如果没有特殊手法,就回答“新颖有诗意”(4)情感或主旨或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感情,赞美了……,揭示了……道理。

三、句子含义四、段落的作用(一)开头段作用【内容】①写出……内容②点明……人物形象③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⑤表达了……主旨\情感⑥运用了倒叙\欲扬先抑的手法(二)中间段作用④表达了……主旨\情感【中间段的特殊手法】插叙a.补充插入……情节,b.交代……原因c.为下文…铺垫\形成对比,推动情节发展d.补充人物……形象e.突出……主题f.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三)结尾段作用【内容】①写出……内容②点明……人物形象③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④引发读者思考⑤表达了……主旨\情感⑥运用了倒叙\欲扬先抑的手法(2024福建龙岩上杭东南片区九上期中)新衣服①过年穿新衣是公认的习俗。

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

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

记叙文常用写作手法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xx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xx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xx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xx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xx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记叙文写作手法讲解1.确定中心,写出深意。

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

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3.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

高考语文: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高考语文: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高考语文: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一、叙述是指把人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其一般要求是叙述要清楚,有条理,繁简适宜,详略得当;较高要求是要波澜起伏、有张有弛、有疏有密、有离有合、有断有续等。

从事件发生发展、人物经历的时间这一角度来考虑,叙述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考生在写文章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去选择叙述的方式。

1.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

顺叙易于组织材料,文字条理清楚,其缺点就是容易陷入平铺直叙中,让人觉得枯燥呆板。

2.倒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先将故事的结局或故事中最突出、最动人的片段提到前面,然后再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故事。

如2019年江苏高考一考生满分作文《绿色生活──奶奶的心事》,开头一段写三叔重返村子见到白杨林而痛心忏悔的场面,很自然地引起对往事的回忆,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白杨林失而复生的经过,结尾段中“三叔一声不吭,沉重的双膝已诠释了一切”一句照应开头,结束对往事的回忆。

这样写,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从而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

二是文章的开头部分不涉及具体的内容,作者由眼前的某一事物引起联想,通过一段议论或抒情性的文字,导入对往事的回忆,然后再将准备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原原本本地讲出来,最后以一段议论或抒情性的文字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这样写的作用是造成悬念,增强感染力,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运用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讫。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3.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与之有关的其他事情的叙述,插叙完毕,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插叙一般有三种情况:(1)映衬插叙,即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涉及到另外的人和事,对表现主要人物起着铺垫映衬作用,从而达到以美衬美、绿叶衬红花的作用。

(2)解释插叙,即在叙述的过程中,对人物活动或事件产生、发展的某些原因,作出一些必要的解释和说明,消去了读者的某些疑虑或猜测。

记叙文之5种常见表达方式

记叙文之5种常见表达方式

【拔高】隐形的翅膀①她出生时就没有双臂。

懂事后,她问父母:“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有胳膊和双手,可以拿饼干吃,拿玩具玩,而我却没有呢?”②母亲强作笑脸,告诉她说:“因为你是上帝派到凡间的天使,但是你来时把翅膀落在天堂了。

”她很高兴:“有一天我要把翅膀拿回来,那样我不但能拿饼干和玩具,还会飞了。

”③7岁上学前,母亲请医生为她安装了一对精致的假肢。

那天,母亲对她说:“我的小天使,你的这双翅膀真是太完美了。

”但她却感觉到,这双冷冰冰的东西并不是自己的那双翅膀。

在学校里,缺少双臂的她,成了同伴们取笑的对象。

假肢不但弥补不了自卑,反而让她深切意识到自己的残疾。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感觉到残疾的可怕:洗脸、梳头、吃饭、穿衣服……她觉得自己是一只被牵着线的木偶,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依赖父母。

④课余时间,同学们最大的乐趣是荡秋千,而她只能站在远处痴痴地看着那些孩子们在空中飞舞着,欢笑着。

只有他们走完后,她才偷偷坐到秋千上,忘情地荡起来。

这个时候,她会闭上眼睛,听耳边掠过的风声,想象自己找回了失去的双臂,像天使一样在操场上空飞翔。

⑤14岁那年的夏天,父母带她乘船到夏威夷度假。

⑥每天,她站在甲板上,任两截空飘飘的衣袖随风飞舞,每当看到海鸥在风浪中自由飞翔,她都情不自禁地叹息:“如果我有一双翅膀多好,哪怕只飞一秒钟。

”⑦“孩子,其实你也有一双翅膀的!”一个苍老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她循声看到了一位黑皮肤的老人,吃了一惊,因为这位老人没有双腿,整个身体就固定在一个带着轮子的木板车上。

此刻,老人用双手熟练地驱动着木板车,在甲板上自由来去,她看呆了。

她了解到,老人是十年前从非洲大陆出发的,如今已经游遍了世界五大洲的70多个国家,而支撑他“走”遍世界的,就是一双手。

“孩子记住,那双翅膀,就隐藏在你的心里。

”船靠岸那天,老人的临别赠言让她整颗心一下子飘荡起来。

⑧她开始练习用双脚做事。

她用脚夹着钢笔练习写字、梳头、剥口香糖,为了让双脚保持柔韧有力,她每天通过走路和游泳的方式来锻炼。

记叙文常用表达方式

记叙文常用表达方式

二、侧面描写是指作者通过对周 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 描写的对象。 作用:
一是侧面描写更能激发 人的想象力,更容易让 读者产生共鸣。
如《陌上桑》中对秦罗敷之美的侧面描写
二是对直接描写的有益补充, 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使形 象鲜明突出。
如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中对我识字的感受 的描写,田野中玩耍的快乐等都写出了老师对 我的影响,使老师可敬可爱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随堂练习:
兄弟 我的母亲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海市 生命是美丽的
2013.4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雨越下越大了,裹着冷风,夹着雷 鸣,一起向慌乱的人们袭来,也好 像在向没带雨具的我示威。……妈 妈给我送伞来了。 有了这场雨才有了妈妈送伞的情节, 才能体现妈妈对我的爱,环境描写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象征和暗示
例: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 片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 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3、对某种表达方式的赏析: “本文人物描写(语言、动作、 神态、心理)很成功,请你做 研读(鉴赏)”。
提醒:
就各表达方式的作用,主要包 括三个方面:
1、内容:主要指对人物、故事情节、主题所起 到的作用。如“人物描写”可以“体现人物性格 情感、体现人物身份”,“社会环境描写”可以 “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让读者更好的理解故事、 人物和主题”等。 2、结构:指表达方式起到的过渡、铺垫、埋伏 笔、呼应等结构方面的作用。如“自然环境描写” 可以“为下文作用铺垫”,“文间议论”可以起 到“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文学性表达效果:指对气氛环境的渲染烘托、 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给读者感受的真实真切等 艺术效果。如“直接抒情”可以使表意“真切强 烈;震动人心;节奏明快……”“间接抒情”可 以使“表达婉转含蓄、蕴含深厚……”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之表达方式及记叙顺序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备考宝典(全国通用)原卷版

记叙文阅读之表达方式及记叙顺序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备考宝典(全国通用)原卷版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备考宝典(全国通用)记叙文阅读之表达方式及记叙顺序鉴赏(原卷版)T知识点讲解1、记叙:使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各方面。

2、描写:渲染气氛。

描写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表达抒发作者情感,深化文章主旨。

4、议论: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说明: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状物的细节。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特点】顺叙是按事情发生发展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2、倒叙(先写结果或精彩部分,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PS:记叙文中最常考察内容为插叙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特点】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

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

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

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4、补叙:指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完整版)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与作用

(完整版)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与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与作用一.区分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一)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即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主要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二)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

即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烘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等。

二.具体分析各种表达方式(一)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叙述的作用主要有三点:①介绍事件发生、发展过程。

②介绍人物的经历与事迹。

③为议论说理提供依据。

1.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的方式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

这种写法可以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倒叙一般有必要的文字过渡。

采用倒叙手法,或者是顺乎思路的自然,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诸如为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者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二)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作用: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_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_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_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

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

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
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

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

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

这是记叙文的主要抒情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抒情,可熔情、景、事、理于一炉,使文章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情味。

(4)议论: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式有叙述、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五种。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辅之以说明、抒情和议论。

1、叙述所谓叙述,就是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变化和环境的状况作具体的说明和交代。

叙述是记叙性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作者用它来展开情节,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经过。

叙述的基本特点是在于陈述“过程”(人物活动的过程,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同时,议论说理的文章与应用性文体也离不开它以介绍事实材料与交代写作经过。

叙述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

叙述与时间关系最为密切。

无论是人物活动的过程,还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都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与持续性,即是“过程”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进行。

语句一般按时间顺序排列。

如果叙述有两个以上的头绪,也可以按并列顺序排列语句。

为了说明叙述是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之一,以《雨后》这篇记叙文为例,探讨这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雨后杨启璋哗——哗,铺天盖地的暴雨,不停地泼洒下来,象天河决了口。

村外公社的大鱼塘,大水漫过了坝堰。

一群群去年放养的胖头鲢鱼,摆头甩尾,吐着水泡,顺着鱼塘溢出的水流,争先恐后地游进鱼塘附近一片地势低洼的玉米地里。

6月的雨,来得猛,去得也快,不消半个时晨,又现出朗朗的日头来。

鱼塘的溢水一停止,玉米地里也就断了流。

溜进来的鱼儿们进不得,退不得,在一个个小水坑里噼里啪啦地甩着尾巴。

一群放学的孩子沿小路朝这边跑来,火焰般的红领巾在白的、蓝的小布褂上闪烁。

不知是谁,首先听到了玉米地里的声音。

“二牛,你听,谁在玉米地里?”“该不是野物糟害粮食吧?”“走,进去看看!”稀里哗啦,孩子们钻进玉米地,“啊哈,胖头鱼跑到玉米地来啦。

”“多肥哪,一条至少有半斤!”立即,他们把课本、练习本都集中装到两只书包里,拿空书包作网具,一个个到坑坑洼洼里捞胖头鱼。

“黑子哥,我的书包满了!”“快跑,当心把鱼干死,朝水塘里倒鱼时要轻点。

”一趟又一趟,一书包又一书包……闯进玉米地的胖头鲢鱼又在鱼塘里打开了水花。

记叙文常用表达方式指导

记叙文常用表达方式指导

记叙文以记人叙事为主,必须运用叙述和描写。

但一篇记叙文只运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是不够的,难以表达浓情深意。

作为“以情动人”的记叙文,不仅情感要真实,还应该是浓厚、深切的。

这就要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的情趣加浓,意味加深,更具感染力。

议论:指记叙文在描述事件、塑造形象的过程中,穿插进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和态度。

抒情: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在作文中的抒发和倾注1、用议论抒情点题,揭示事件的深层意义,即画龙点睛。

2、表达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评价,阐明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3、抒发一种情感,表达一种心愿。

如:“啊!爸爸,亲爱的爸爸,你为什么不收下孩儿给你买的礼物呀?孩儿的心愿你可领了?啊,这就是父母对儿女的一片真情!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孩儿一定会努力的!孩儿一定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的!”一、记叙、描写中运用抒情和议论,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集中写,即文中的主题部分是叙述、描写,而开头、结尾部分为抒情、议论。

例如:(开头)我曾经去过许多地方,但大多淡漠了,只有他却使我永生难忘。

她,我的母亲,我的故乡——舟山群岛。

(结尾)我终于要离开这儿了。

别了,舟山群岛,我的故乡,我的母亲。

我永远忘不了她!(《忘不了她》)(结尾)人间处处有真情,这话一点也不错。

虽然我失去了母爱,可世界用更多的爱来丰富了我,我感到,这世界充满爱。

(《真情》)这样集中抒情议论,能起到紧扣题目,照应开头的作用,还能深化主题,引起共鸣。

二、穿插写,即文章从头至尾基本上边描写、叙述,边抒情、议论。

这种把人、事、情、理结合起来,夹叙夹议,更能收到表情达意的效果。

例文赏析:《一件小事》[头]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要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是有一件小事,却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中考记叙文阅读表达方式讲解

中考记叙文阅读表达方式讲解

中考记叙文阅读表达方式讲解专题:记叙文阅读——表达方式、线索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记叙文表达方式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另外还适当运用议论,说明和抒情。

一、叙述:交代人物活动,事件发展情况。

明确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地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全貌有解。

使读者了解事物的全貌和来龙去脉。

点、怎么样地做了什么事情。

具体叙述:对什么事情再具体化。

叙述,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表达出来称为叙述。

学习叙述方法,主要应研究以下三个问题:①叙述的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缩短双方的距离;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②叙述的方式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

这种写法可以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倒叙一般有必要的文字过渡。

采用倒叙手法,或者是顺乎思路的自然,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诸如为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者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二、描写:它常常与叙述结合在一起,用生动的语言,对人、事和景物加以具体形象的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1、人物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

那么,人物描写有哪些手法呢?常用的有两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尤其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语言。

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记叙文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文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文五种表达方式》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记叙文的五种表达方式。

第一种是记叙,就是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

比如说,“昨天我和小伙伴一起去公园玩,我们先坐了摩天轮,然后又去划了船。

”这就是记叙。

第二种是描写,能让我们看到更生动的画面。

像“公园里的花开得五颜六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这就是描写,是不是感觉花就在眼前啦?第三种是抒情,用来表达我们的感情。

比如“看到这么美的花,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第四种是说明,给我们讲清楚事物的特点。

“这个摩天轮有50 米高,一次能坐20 个人。

”第五种是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次去公园玩,让我明白了和朋友一起分享快乐更开心。

”同学们,这五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都很重要哦!《记叙文五种表达方式》同学们,咱们接着说记叙文的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就像讲故事,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比如“我过生日那天,妈妈给我做了一个大大的蛋糕。

”描写能让故事更精彩。

“蛋糕上的奶油像雪一样白,上面还插着几朵漂亮的小花。

”抒情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心情。

“我看着这个蛋糕,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

”说明能让我们了解一些具体的情况。

“这个蛋糕是妈妈花了两个小时做出来的。

”议论能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

“从这个蛋糕我明白了,妈妈的爱是最珍贵的。

”大家多体会这五种表达方式,写记叙文就会更厉害啦!《记叙文五种表达方式》亲爱的同学们,咱们再深入了解一下记叙文的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就是简单地把事情说出来。

“周末,我去了图书馆看书。

”描写能让事情变得更有趣。

“图书馆里静悄悄的,一排排书架像士兵一样整齐地站着。

”抒情能表达内心的感受。

“在图书馆里,我感觉自己像一条小鱼,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真快乐!”说明能告诉我们一些具体的信息。

“这个图书馆有三层,每层都有不同的图书分类。

”议论能让我们有所思考。

“在图书馆里看书,让我懂得了知识就是力量。

”同学们,学会用好这五种表达方式,就能写出很棒的记叙文啦!。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篇一:记叙文表现手法表达技巧一、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通感白描绘声绘色等)③选材剪材;④结构技巧:过渡、呼应等。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

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二、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等。

3、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虚实结合、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不同文体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体的表现技巧: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等。

古诗词的表现技巧:赋比兴、用典、衬托、对比、渲染、托物言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欲扬先抑、联想、想像、语序倒置 具体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诗歌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及作用(修改版)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及作用(修改版)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及作用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1.记叙: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例:她是一个青年教师,刚由外地调来不到半年,课讲得很好,虽然说话带点口音,可学生喜欢她。

2.说明: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作的客观的介绍。

一般不是感性形象的描绘。

作用:(1)用来把事物的外形、特点、性质、构造、功能等解说清楚,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

(2)是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也常在议论文中与议论交叉使用。

(3)常用于应用文。

例:泡沫塑料内部充满了气孔,所以透气性好,又耐洗易干,即使气温升到200℃,或是降到-32℃时,它也不变,保持着良好的柔软性。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1)在记叙文中常穿插在叙述、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虽然她年纪轻、资历浅,又初来乍到,可是她教学水平高,工作又认真负责,所以她深受学生的爱戴和欢迎。

4.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A、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对话)描写(5)心理描写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刻划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各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作用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故事、描写事件或经历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文体。

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丰富,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探讨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以及如何让文章更加自然流畅。

1. 描述描述是记叙文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对事物的外貌、特征、动作等进行详细描述,可以使读者产生直观的印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例如,当我描述一个雨天时,可以写道:“天空阴沉沉的,乌云密布,如同一块厚重的灰色毯子覆盖在头顶。

”通过生动的形容词和比喻,读者可以感受到雨天的阴暗和沉重。

2. 对话对话是另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对话,可以展现出人物的性格、表达情感以及推动故事的发展。

例如,当我想表达主人公的坚强和勇敢时,可以通过对话来体现:“‘我不会退缩,我要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小明大声说道。

”通过人物的语言,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3. 动作动作是一种通过人物的行为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情感变化。

例如,当我想表达主人公的紧张和焦虑时,可以写道:“小红手心冒汗,紧紧地咬着嘴唇,眉头紧皱。

”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紧张情绪。

4.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一种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描写人物的想法、感受和心情,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当我想表达主人公的喜悦和兴奋时,可以写道:“小芳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她感到自己仿佛飞上了天空,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通过心理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5. 比喻与象征比喻和象征是一种通过隐喻和象征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或联系,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例如,当我想表达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时,可以写道:“他如同一只迷失的小羔羊,孤独地漫步在茫茫的原野上。

记叙文多种表达方式辨析

记叙文多种表达方式辨析

记叙文多种表达方式辨析记叙文除了主要使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之外,还经常综合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如议论、描写和抒情等。

下面我们谈谈如何辨析记叙文中的多种表达方式问题。

1、记叙文中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能够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主要有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

2、记叙文中的议论。

记叙文在发表对所叙事件发表意见、主张和看法时,就要用到议论的表达方式。

记叙中议论的位置和作用有:①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

是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②用在文章的结尾,一般是为了提升对所叙事物的理解,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有的议论用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是为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③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总之,议论一般用于记叙文开头是解决为什么记叙的问题;用于中间是为了起衔接作用,增强上下文的联系;用于文章结尾是为了收缩全文、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记叙文中的议论句一般就是记叙内容的中心,就是揭示具体事物所具有的思想意义的话。

所以,在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时候,要注意抓住这些议论句,通过议论句来看作者对所写事物的评价,这是理解文章主是思想的重要途径。

3、记叙文中的抒情。

记叙文的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其所记人物、事物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

抒情也是作者思想、观点、立场的流露,是作者对事物的审美与评价,表现着对所写事物人物的态度。

抒情往往与表达、描写、议论配合使用。

抒情在记叙文中使用得好,能够渲染气氛,表达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记叙文中的主要抒情方式:①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章中说明自己的感触和动情之处。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总结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它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最常见、最基础的一种写作形式。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下面对记叙文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六个要素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时间和地点是事件发生的背景,能够为故事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境。

人物则是故事的核心,他们的行为、思想和情感推动着事件的发展。

事件的起因是故事的导火索,经过是故事的主体部分,详细描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而结果则是事件的最终结局。

例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小明在公园里遇到了他的好朋友小李。

他们因为共同对足球的热爱,决定一起组织一场足球比赛。

比赛的准备过程充满了挑战,但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

最终,比赛成功举行,大家都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在这个例子中,“阳光明媚的周末”“公园”是时间和地点,“小明”“小李”是人物,“因为共同对足球的热爱决定组织比赛”是起因,“准备过程中的挑战和克服困难”是经过,“比赛成功举行,大家愉快度过一天”是结果。

二、记叙文的人称记叙文通常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三种人称。

第一人称是以“我”“我们”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能够让读者更直接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

比如,“我那天经历了一件特别难忘的事情……”第二人称是以“你”“你们”的视角来叙述,这种人称在记叙文写作中较少使用,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下,如书信、演讲等,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互动性。

第三人称则是以“他”“她”“它”“他们”的视角来叙述,作者可以更客观、全面地展现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例如,“小明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三、记叙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整个记叙文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事件、时间、空间、物品等。

以人物为线索,通常是通过一个主要人物的活动来展开故事情节。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表达方式(精讲精练)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表达方式(精讲精练)

专题09 表达方式【方法技巧】表达方式有5种: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抒情、议论、说明。

1.叙述:作者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环境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例如: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1顺叙: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一般包括时间的先后、空间或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展的过程。

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②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2倒叙:先写事件的结果,再写缘由;②先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再从事件的开头按照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开篇点题;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出下文的……事件或人物;使结构更加紧凑。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形象,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或人物)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作用:交代了……内容(概括内容);解释了……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突出人物性格(形象);突显文章主题;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2.描写:将人物、事件和景物表现得生动具体,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例如: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1人物描写:外貌(对人的身材、容貌、衣着、打扮以及仪态等进行描写,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突出人物性格,揭示人物身份、社会地位等)、神态(对人物面部神情的描写,展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心理(对处在一定环境下的人物内心活动、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动作(又称行为描写,通过对人物肢体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语言(对人物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等进行具体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变得丰满、鲜活,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方式有以下五种:
1、记叙(叙述)
2、描写
3、抒情
4、议论
5、说明
(1)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

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

表现手法包括: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伏笔照应托物言志设置悬念渲染环境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用现代的观点来说,主要的有三种:比拟、夸张、借代等
至于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的作用,不知道你问的是哪方面的?
下面是一个语文知识清单虽然不是特别全面,但是比较条理,可能对你有帮助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等(参考上文)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借喻、反语、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打比方:将__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举例论证:——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论点。

用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有力地驳倒错误言论或证明中心论点
道理论证:——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警句等证明论点通过讲道理来证明论点。

作者更有力地提出或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用反向事例或事理对比说明论点。

用正反两方面的道理或事实通过对比来论证。

突出文章的论点
比喻论证:——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用比喻的方式来证明论点。

它使语言形象生动,它通俗易懂地论证了……[论点]
道理论据:深刻而有力地证明了……
[如果是警句,则说它具有警策作用,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事实论据:确凿而准确地证明了……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七)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就这些吧,以后有不会的再说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