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课堂走向“真实”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师头脑中逐渐得到认同,并能自觉将这些行进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加以运用和落实,涌现出了许多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数学课堂教学。这些课堂教学无疑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个别数学教学“华丽外衣”的掩盖下,透露出一种“浮躁虚假”、“刻意包装”的痕迹,致使数学课堂教学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误区。

现象一:虚伪的讨论形式

随着教学越来越重视由“知识本位”到“学生本位”的变革,提倡“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开展讨论得到了极大重视。讨论的优点在于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和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意识和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开展讨论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多向信息交流、思维相互碰撞的重要渠道。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的讨论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讨论”而讨论,是一种“放羊式”的讨论:老师只知道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自己“作壁上观”,而不去指导学生如何开展讨论:老师只知道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所以我们就进行讨论,七嘴八舌、泛泛而淡,没有讨论的中心。从而导致讨论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片面而零散的,最后还得由教师将结果“和盘托出”。在这种教学情境中的讨论就成了教学中的一种“装

饰”和“点缀”,缺乏讨论应有的深度与广度。仅仅是为以此换得课堂中的热闹气氛和民主形式,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甚至有的教师将讨论当作让学生解决课堂问题的唯一法宝,动不动就让学生开展讨论,殊不知在课堂中采用过多的讨论容易“割裂”学生的思维过程,真正的思维过程往往是独立的,无声的。

有的教师在教学“平等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做出平行四边形一条底边上的高,然后指导学生沿着高剪开,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两部分,面对这样的两个图形,让学生展开讨论:你可以将它们拼成什么图形?在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面对这两种图形,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和探究完全可以知道能拼成什么图形,根本没有让学生进行讨论的必要。这时让学生开展讨论就显得“形而上学”毫无意义。因此,我们不能在教学中为了讨论而讨论,要在学生通过个人努力解决不了而确实需要讨论时才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将讨论的形式与实际效果达到最佳统一。

现象二:空洞的课堂教学

“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当前教材中的一些应用题,不论是题目类型还是表达方式,都存在呆板硬、枯燥乏味的缺点。而教师习惯于生搬硬套进行教学,从而给学生的理解和运用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缺点。而教师习惯于

生搬硬套进行教学,从而给学生的理解和运用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要知道我们的学生并不是从上学后才开始接触数学,也不仅仅是在学校中才能接触数学,他们在日常生活就曾经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并从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对数学的认识。这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真实有趣而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练习中,教师就可以对现有的数学教材内容和练习形式进行一定的替换和改造,用学生扬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来代替,为学生创设大量生动、具体、鲜活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中。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对旅游、人口、环保、购物等一些生活中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具体而生动的数学学习中,充分理解数学和认识数学,感受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教学融于学生生活

在“简单的统计”的教学中,教者并没有按部就班进行教学。而是将学生引入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从生活需要出发,自觉主动的学习数学。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摘录片断如下:师:“教师是昨天中午到的常州,一下火车就在火车站附近的小饭馆吃了一顿午餐,菜很丰盛,有小黄鱼、大肉圆、鸡腿、煎鸡蛋、排骨、豆芽等任选其中四样,有这样的菜看来小饭馆的生意应该不错,而伙计却说小店的生意并不理想。经过了解,原来伙计天天将这么多种菜每样都做100份以致每天都浪费少,老师就想请同学们来帮他想一想,怎样一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提高小店的效益呢?”

生1:“这么多种菜不应该全都准备100份。”

生2:“我觉得可以适当减少几种菜的份量”。

师:“那么我们该如何准备这些菜呢?哪些菜要多做,哪些菜又要少做呢?”

生1:“我们就需要统计一下,看看哪些菜受欢迎,哪些菜不受欢迎。受欢迎的菜必须多做,不受欢迎的菜可以减少份量!”

师:“那我们该怎样进行统计呢?用什么方法统计比较合适?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一下。”(让同学的进行相互讨论)

生1:“如果我们分小组进行统计就比较快了。”

生2:“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进行分工,每人统计一样菜。”

师:“好的!下面同学就分组进行统计!”

我想这节课之所以上得非常成功,其中关键之处就是教师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符合上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所学数学知识融入了学生生活,沟通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充分发挥了学生心理特点和需求的巨大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内驱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2、练习联系学生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好坏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让学生

做书本中的练习,通过对书本中习题的解析来判断学生掌握得怎样。而实际上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能深刻体现数学的价值,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刚刚在头脑中形成的知识,解决一些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来加强知识的建

构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后,让学生尝试解决下面问题:六年级3班48名学生,在一次读书收活动中,班委决定每人购买一本单价为5元的书,书店对购买50本及以上的给予折的优惠,你该如何进行购买?由于这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所以他们研究的积极性就非常活跃。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购买的方法:有的提议让同学单独购买,这样全班共需付出5×48=240元;有的主张全班统一购买,并且是买50本,这样全班共付出5×90%×50=225元,花钱少而且还多了两本;有的建议全班统一购买,并且也是买50本,经过比较同学们一致认为;后两种方法要比第一种方法优越得多。又如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特征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商场的推拉门为什么设计成多个平行四边形,而不是三角形,工匠在固定门窗时,为什么要在边角上钉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有什么作用?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机融入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分析、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深刻认识数学的价值与作用、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现象三:完美的公开教学课

公开教学课是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规律的探索和再认识。其功能与目的是在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推动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