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第3章水环境化学-3-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第三节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第三节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20683d7f011ca300a6c39074.png)
硝基苯
松花江
背景介绍:
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 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 损失6908万元。
事故形成的硝基苯污染带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引发松 花江水污染,在国内历时42天,12月25日进入俄罗斯。
水污染导致下游哈尔滨市供水中断,瓶装饮用水迅速脱 销,全市浴池、洗车行、美容院紧急封停;部分企业停工; 哈尔滨全市中小学被迫停课。
三线相交处,得到三个pH值IAN、INB、IAB
K K B KW I AN lg N K I NB log K A N
1 K K I AB log B W 2 KA
由此三式可计算KA、KB、KN
水解速率曲线呈U或V型;当KN=0,只出现点IAB
吸附作用 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土壤矿物质对有机物的表面吸附, 或干土壤矿物质对有机物的表面吸附,前者靠范德华力, 后者是化学键力,如氢键、离子偶极键、配位键等。
吸附作用的特征:
Lambert 研究了农药在土壤-水间的分配,认为当土壤 有机质含量在0.5-40% 范围内其分配系数与有机质的含 量成正比 Karickhoff 研究了芳烃和氯代烃在水中沉积物中的吸
着现象,发现当颗粒物大小一致时其分配系数与有机质
的含量成正相关。
Chiou 进一步发现有机物的土壤-水分配系数与溶质在 水中的溶解度成反比(图3-27)
有机物的土壤-水分配系数与溶质溶解度的关系:
吸附等温线并非线性,不同污染物之间的吸附 存在竞争吸附关系,有放热现象。
分配作用
分配理论认为,土壤颗粒(或沉积物)对有机化合 物的吸着主要是溶质的分配过程(溶解),即有机化合 物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定时间 达到分配平衡。
环境化学-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环境化学-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403b497ef5335a8102d22029.png)
对于其他金属碳酸盐则可写为: -lg[Me2+] =0.5p Ksp -0.5pα2 由2 [Me2+] + [H+] = [HCO3-] + 2[CO32-] + [OH-]得: (Ksp/α2)1/2 (2 – α1- 2α2) + [H+] – Kw/[H+] = 0
当pH > pK2 时,α2≈1,CO32-为主,lg[Ca2+] = 0.5 lg KSP
四、氧化还原
氧化-还原平衡对水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具有重要意义。水体中氧化还原的类型、速率和平衡,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中主要溶质的性质。例如,厌 氧型湖泊,其湖下层的元素都将以还原形态存在;碳 还原成-4价形成CH4;氮形成NH4+;硫形成H2S;铁 形成可溶性Fe2+。其表层水由于可以被大气中的氧饱 和,成为相对气体性介质,如果达到热力学平衡时, 则上述元素将以氧化态存在:碳成为CO2;氮成为 NO3-;铁成为Fe(OH)3沉淀;硫成为SO42-。显然这种 变化对水生生物和水质影响很大。
发生吸附的表面净电荷的符号 - 金属离子所起的作用 吸附时所发生的反应 发生吸附时要求体系的pH值 吸附发生的位置 对表面电荷的影响 反离子
阳离子交换 配位体交换 >零电位点 任意值 扩散层 无 内层 负电荷减少 正电荷增加
(2)吸附等温线和等温式:在固定温度下,当吸附达到平 衡时,颗粒物表面的吸附量(G)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
达到临界状态,就可以发生快速凝聚。
三、溶解和沉淀
溶解与迁移 实际溶解沉淀过程的复杂性 1、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氧化物可以视作氢氧化物的脱水产物 Me(OH)n (s) Men+ + n OH根据溶度积: Ksp= [ Men+ ] [ OH- ]n 可转化为: [ Men+ ] = Ksp / [ OH- ]n = Ksp[ H+] / Kwn -lg [ Men+ ] = -lgKsp – n lg [ H+ ] + n lgKw pc = pKsp- n pKw + n pH = pKsp – n pOH 可以做 pc-pH 图,斜率等于 n,即金属离子价; 截距是 pH = 14 - (1/n)pKsp。
环境化学-王版各章名词解释
![环境化学-王版各章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89d99c3ccbff121dc368327.png)
第一章绪论1、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
2、环境污染;由于认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3、环境污染物: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与生物的物质。
4、优先污染物;指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因而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
5、环境效应;是指由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效果6、环境效应化学:在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1、一次污染;是指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所引起的污染2、二次污染;是由一次污染物经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如CO,SO2,NO3、辐射逆温;晴朗平静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气层冷却强烈,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形成从地面开始向上气温递增。
4、地形逆温;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山坡下沉到谷地,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气温的倒置现象。
5、温室效应;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6、光量子产率;化学物质吸收光量子后,所产生的光物理过程或光化学过程相对效率。
7、气温垂直递减率气温随高度的变化通常以气温垂直递减率(Г)表示,即每垂直升高100m,气温的变化值:T-绝对温度,K;Z-高度。
8、光化学反应;物质一般在可见光或紫外线的照射下而产生的化学反应。
9、气溶胶;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
10、酸雨;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小于5.65的酸性降水。
11、湿沉降;下雨时,高空雨滴吸收包含酸性物质继而降下时再冲刷酸性物质降到地面。
12、干沉降:不下雨时,大气中酸性物质可被植被吸附或重力沉降到地面。
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第三节讲解
![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第三节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55eaa53524de518974b7d33.png)
例:某有机分子量为192,溶解在含有悬浮物的水体中, 若悬浮物种85%为细颗粒,有机碳含量为5%,其余 粗颗粒有机碳含量为1%,已知该有机物在水中溶解 度为0.05mg/L,那么其分配系数(Kp)如何计算?
lgKow=5.00-0.670×lg(0.05×103/192 ) Kow=2.46×105 由公式Koc=0.63Kow Koc=0.63×2.46×105=1.55×105 由公式Kp= Koc[ 0.2(1-f) Xocs + f Xocf ] Kp =1.55×105 [ 0.2(1-0.85) ×0.01 + 0.85×0.05 ] Kp =6.63×103
解;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芳基磺酸盐LAS,含磷,泡沫减少,可生物降解) 有机农药(有机氯农药DDT、六六六等毒性大,难分解,
禁用,有机磷农药含杀虫剂与除草剂,毒性大,难降解)
取代苯类化合物(苯环上的氢被硝基、胺基取代后生成的芳 香族卤化物,主要来自染料、炸药、电器、塑料、制药、 合成橡胶等工业)。
六、水体的污染小结
四、光解作用
光解作用是有机污染物真正的分解过程,因为它不可逆 的改变了反应分子,强烈的影响水环境中某些污染物 的归趋。
光解过程可分为三类: 1、直接光解: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了光能而进行分解反
应。
2、敏化光解:水体中存在的天然物质被阳光激发后,又 将其激发态的能量转移给化合物而导致的分解反应。
3、氧化反应:天然物质被辐照而产生自由基获纯态氧等 中间体,这些中间体又与化合物作用而生成转化的产 物。
许多有机毒物可以像天然有机化合物那样作为 微生物的生长基质。只要用这些有毒物质作为 微生物培养的唯一碳源便可鉴定是否属于生长 代谢。在这种代谢过程中微生物对这些有毒物 质可以进行较彻底的降解或矿化,因而是解毒 生长基质。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5783bd4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d.png)
TDS=[K++Na++Ca2++Mg2+]+[HCO3-+NO3-+Cl-+SO42-
2、天然水的性质
(Characteristic of Natural Waters) (1)碳酸平衡(Balance of H2CO3) 水体中存在四种化合态:
CO2、CO32-、HCO3-、H2CO3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Water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本章重点
1、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进行沉淀-溶解、氧化-还原、 配合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淀的基本原理;
2、计算水体中金属存在形态;
3、pE计算;
4、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和分配系数、 挥发速率、水解速率、光解速率和生物降解速率的 计算方法。
农药
有机氯 有机磷
多氯联苯 (PCBS) 卤代脂肪烃 醚
单环芳香族化合物 苯酚类和甲酚类 酞酸酯类 多环芳烃(PAH) 亚硝胺和其他化合物
2、金属污染物 (Metal Pollutant)
Cd、 Hg、 Pb、 As、 Cr、 Cu、 Zn、 Tl、 Ni、 Be
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强酸 弱酸 强酸弱碱盐
总酸度= [H+]+ [ HCO3-] +2[H2CO3*] - [ OH-] CO2酸度= [H+]+ [H2CO3*] - [CO32-] - [ OH-] 无机酸度= [H+]- [ HCO3-]-2 [CO32-] - [ OH-]
二、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及存在形态
1、有机污染物 (Organic Pollutant)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ppt46张)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ppt46张)](https://img.taocdn.com/s3/m/81cf2c31c281e53a5802ffce.png)
生长代谢过程中的转化速率方程--Mond模型
Monod方程用来描述当化合物作为唯一碳源时的降解速率
E(酶)+S(底物)
ES
E+P(产物)
dB dc B c 1 1K s 1 R Y max dt dt K c R B c s max max
半衰期与有机物属性、温度、 pH有关,与有机物 初始浓度无关.
水解速率与pH的关系
Mabey等把水解速率归纳为
◎酸性催化过程 ◎碱性催化过程 ◎中性催化过程
水解速率为三个催化过反应速度的和:
d[RX] K [RX] h dt K K [H ] K K [OH ] K [H ] K K K /[H ] h A N B A N BW
①分配作用
②吸附作用
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
2. 标化分配系数
有机物在沉积物与水之间的分配
Kp cs cw cT cscp cw cw( 1Kpcp) cw cT ( 1Kpcp)
Kp —分配系数(与沉积物中有机质浓度有关) cT —总有机物浓度(μg/L) cs —沉积物中有机物浓度(μg/kg) cw —溶解在溶液中的有机物浓度(μg/L) cp —沉积物浓度(kg/L)
KA、KB、KN的计算
在lg Kh—pH图中,三个交点相对应于三个pH值
IAN-酸性催化与中性催化直线的交点的pH值 IAB-酸性催化与碱性催化直线的交点的pH值 INB-中性催化与碱性催化直线的交点的pH值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含答案)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0486a0b90d6c85ec3ac6a2.png)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含答案)环境化学复习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_80%-90%_。
2、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环境污染物。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工业_、__农业_、__交通_、和__生活_。
5、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三种。
二、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A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A 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A CdB HgC PbD 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B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B HgC PbD As 三、问答题1、举例说明环境效应分为哪几类,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一、填空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1)NO + hν NO + O 2(2)HNO+ hν HO + NO 或HNO+ hν H + NO 2 2 2(3)HNO+ hν HO + NO 3 2(4)HCO + hν H + HCO 或HCO + hν H + CO 222(5)CHX + hν CH + X 332、大气中的NO可以转化成 HNO 、 NO和 HNO 等物质。
2333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的反应机理如下: 3CH(O)CH 232第 1 页共 10 页环境化学复习题库+ CH == CH HCO+HCOO O32222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和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和湿沉降两种。
干沉降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CFmCln + hv CFmCln-1 + ClCl + O O + ClO 32ClO +O O + Cl 2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中的____温室效应_____、___臭氧层破坏_______、光化学烟雾___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环境化学第三章__水环境化学(PPT)
![环境化学第三章__水环境化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635124a6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8.png)
第十二页,共九十页。
代入亨利定律即可求出氧在水中的摩尔(mó ěr)浓度为:
[O2(aq)]= KH·PO2=1.26×10-8×0.2056×105 =2.6×10-4 mol/L
氧的分子量为32,因此其溶解度为8.32 mg/L。
第三章 水环境 化学 (huánjìng)
第一节 天然水的根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xíngtài)
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第三节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第一页,共九十页。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天然水的根本特征,水中重要污染物存在形态及分布, 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zhuǎnhuà)的根本原理。
第二十三页,共九十页。
❖❖[图CO中3的2p-]H可=以8.3忽可略以不作计为,一水个分中界只点有,[CpOH2<〔8.a3q,〕很]、小[,H22CO3]、
❖[HCO3-],可以只考虑一级电离平衡(pínghéng),即此时:
❖
❖❖❖当溶所液以的ppHH>=8p[.3KH时1-],lg[[KHH122[CC[HHOO23C3C**]OO3]+3可*]l]g以[H忽C略O不3-计]。,水中只存在
P↑↓R
C 1 0 6H 2 6 3 O 1 1 0N 1 6P 1 3 8 O 2
第十七页,共九十页。
〔二〕天然水的性质(xìngzhì)
1、碳酸平衡〔重点〕
对于CO2-H2O系统,水体中存在着CO2〔aq〕、H2CO3、HCO3-和CO32-等 四种化合态,常把CO2(aq)和H2CO3合并为H2CO3*,实际上H2CO3含量 (hánliàng)极低,主要是溶解性气体CO2(aq)。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3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3](https://img.taocdn.com/s3/m/237816cdb9d528ea81c77978.png)
3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3.1 分配作用3.2 挥发作用3.3 水解作用3.4 光解作用3.5 生物降解作用3.1 分配作用¾水中含有机质的固体物质对溶解在水中的憎水有机化合物表现出一种线性的等温吸附¾直线的斜率只与该有机化合物在固体中的溶解度有关,即固体对有机化合物表现为一种溶解过程¾这种过程与有机化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中的溶解作用相类似,服从分配定律,化学上通常把这种作用称为分配作用一些非离子有机物的吸附等温线(土壤-水体系)3.1 分配作用¾分配作用中,溶质在固体上的溶解与固体表面吸附位无关¾由于分配作用从物质转移的方式上与吸附作用有相似的地方,即都是溶质在固体上浓度增加的过程,故有时在表述上没过分强调这两种作用的区别¾包括水中悬浮物在内的沉积物或颗粒物都是含一定量有机质的固体物质,而水中有机化合物或有机毒物一般是指憎水有机化合物活性碳对一些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吸附等温线3.1 分配作用分配定律¾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以相同的分子量(即不离解、不缔合)在不相混溶的两相中溶解,即进行分配,当分配作用达到平衡时,该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严格地说是活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一定量规律被称为分配定律。
3.1分配作用分配定律¾分配定律在数学上表述为分配系数,用K表示:PK P= c s/ c w——有机化合物的分配系数式中:KPc s、c w——分别为有机化合物在沉积物(固体有机质)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
3.1分配作用¾有机化合物是溶解在水相和固相两个相中,有机化合物在水体中的含量,须考虑固相(悬浮颗粒物或沉积物)在水中的浓度。
对于有机化合物,其在水中和颗粒物之间总浓度为:c T= c s×c p+ c wc T-----单位溶液体积有机化合物总浓度,μg/Lc s-----有机化合物在颗粒物上的平衡浓度,μg/kgc p-----单位溶液体积中颗粒物的浓度,kg/Lc w-----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平衡浓度,μg/L3.1分配作用3.1 分配作用标化分配系数¾在水体中,有机化合物在颗粒物中的分配与颗粒物中的有机质含量(类型?)有密切关系。
环境化学第3章水环境化学-3-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环境化学第3章水环境化学-3-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95cfff4d2af90242a995e524.png)
由于p=CaRT
得:
KH' = KH/RT
对于微溶化合物(摩尔分数≤0.02):
★KH = ps·MW/ρW 式中:ps—纯化合物的饱和蒸汽压,Pa;
MW:分子量; ρ W: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mg/L。 ★ KH' = 0.12ps·MW/ ρ WT
2,5-二甲基呋喃在蒸馏水中将其暴露于阳光中没有反应, 但是它在含有天然腐殖质的水中降解很快,这是由于腐殖 质可以强烈地吸收波长小于500nm的光,并将部分能量转 移给它从而导致它的降解反应。
③氧化反应
天然物质被辐照而产生自由基或纯态氧等中间体, 这些中间体又与化合物作用而生成转化的产物。有机 毒物在水环境中所常遇见的氧化剂有单重态氧1O2,烷 基过氧自由基RO2·,烷氧自由基RO·或羟自由基OH·。
3.4 水解作用
化合物的官能X-能与水中OH-发生交换: RX + H2O ROH + HX 反应步骤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间体的形成,有机物 通过水解反应而改变了原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对于许多 有机物来说,水解作用是其在环境中消失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 水 环 境 化 学
3.5 光解作用
①直接光解:化合物直接吸收了太阳能而进行分解反应; ②敏化光解,水体中存在的天然物质被阳光激发,又将其 激发态的能量转移给化合物而导致的分解反应。
3.1 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 直接还是间接?
常见的指标有: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
有机碳和总需氧量。
溶解氧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
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8.32mg/L)
【环境化学】第3.3章 水环境化学——第三节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水解作用
![【环境化学】第3.3章 水环境化学——第三节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水解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1e1591b10661ed9ad51f3f8.png)
部分有机磷酸酯杀虫剂的水解半衰期值(25℃,pH7.4)
8
四、卤代物
9
部分饱和卤代烃的水解半衰期值 (25℃,pH7)
10 H2O ⇌ ROH + HX 通常测定水中有机物的水解是一级反应,RX的消失速率正比 于[RX],即
-d[RX]/dt = kh[RX] (3-137) 式中:kh——水解速率常数。
16
水解速率常数与pH的关系图
Kh=KA[H+]+KN+KBKw/[H+]
17
改变 pH 值可得一系列kh。在lgkh —pH图(图3-31)中,可得三个 交点相应于三个pH值(IAN、IAB、INB),由此三值和以下三式可计 算出kA、kB和kN
(a) lgkh = lgkA –pH 与 (b) lgkh = lgkN 的交点: lgkA – pH = lgkN pH = IAN = -lg(kN/kA) 酸性催化
exp(x)在x→0处展开,计算e的近似值 Exp(x)=1+x+1/2*x2+1/6*x3+1/24*x4+1/120*x5+1/720*x6+1/5040*x7+1/40320*x8+32……
第三节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3.1 吸附作用 3.2 挥发作用 3.3 水解作用 3.4 光解作用 3.5 生物降解 3.6 还原作用
影响因素
阳光的辐射强度、天然水体中光的迁移特征 光的吸收性质 化合物的反应
21
3.4.2 光解作用分类
直接光解:化合物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分解; 敏化光解:水体中的天然物质被阳光激发,又将激发态的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习题解答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98a75ba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3.png)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一、填空题1、天然水体中常见的八大离子包括:K+、Na+、Ca2+、Mg2+、HCO3-、NO3-、Cl-、SO42-。
2、天然水体中的碳酸平衡体系a0、a1、a2分别表示[H2CO3*]、[HCO3-]、[CO32-]的分配系数,其表达式分别为:(用pH\K1\K2表达):a 0=[H2CO3*]/{[ H2CO3*]+[ HCO3-]+[ CO32-]}=[H+]2/{[H+]2+K1[H+]+K1K2}a 1=[ HCO3-] /{[ H2CO3*]+[ HCO3-]+[ CO32-]}= K1[H+]/{[H+]2+K1[H+]+K1K2}a 2=[ CO32-] /{[ H2CO3*]+[ HCO3-]+[ CO32-]}= K1K2/{[H+]2+K1[H+]+K1K2}。
(注:此三个公式前半段教材119-120页有错误!)a 0+a1+a2=13、根据溶液质子平衡条件得到酸度低表达式:总酸度= [H+]+2[ H2CO3*]+[HCO3-]-[OH-];CO2酸度= [H+]+[H2CO3*]-[CO32-]-[OH-](注:教材121此公式错误),无机酸度= [H+]-[HCO3-]-2[CO32-] -[OH-] 。
4、根据溶液质子平衡条件得到酸度低表达式:总碱度= [OH-] +2[CO32-]+[HCO3-]-[H+];酚酞碱度= [OH-] +[CO32-]-[H+]-[ H2CO3*];苛性碱度= [OH-] -2[ H2CO3*]-[HCO3-]-[H+]。
5、“骨痛病事件”的污染物是镉;水俣病的污染物是汞(或甲基汞)。
6、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一般可用总磷(TP)、总氮(TN)、叶绿素a、透明度等指标来衡量。
7、水环境中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有机物发生的生物降解称为有氧(或好氧)降解,最终产物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水,有机氮转化为硝酸根,有机硫转化为硫酸根。
水中的有机物在无氧条件经微生物分解,称为厌氧降解,降解产物除二氧化碳和水外,还有小分子的醇、酮、醛、酸等,无机态氮主要以氨氮存在、硫主要以硫化物存在,水体发臭发黑。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01f5a23b67ec102de2bd89bd.png)
6
1、天然水的组成(离子、溶解气体、水生生物) 天然水是含有可溶性物质和悬浮物的一种天 然溶液。可溶性物质非常复杂,主要是岩石风化 过程中,经过水溶解迁移、搬运到水中的地壳矿 物质。
7
(1)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组成
天然水中常见的八大离子: K+ 、 Na+ 、 Ca2+ 、 Mg2+ 、 HCO3- 、 NO3- 、 Cl- 、 SO42-。 常见的八大离子占天然水中离子总量的95%-99%。 水中这些主要离子,常用来作为表征水体主要化学特征性指标。 硬 Ca2+ HCO3度 Mg2+ CO32碱 度 酸 H+ OH碱 金 属
1 =0.3086 2.24 1 2.24 =0.6914 2.24 1
[ H 2 CO3 ] [ HCO3 ]
*
所以此时[H2CO3*]=α0CT=0.3086×3×10-3molL-1=0.9258×10-3molL-1 [HCO3-]=α1CT=0.6914×3×10-3molL-1=2.0742×10-3molL-1 加酸性废水到pH=6.7,有0.9258×10-3molL-1的H2CO3*生成,故每升河水中要加入 0.9258×10-3mol的H+才能满足上述要求,这相当于每升河水中加入浓度为1×10-2 molL-1的硫酸废水的量V为: V=0.9258×10-3mol/(2×1×10-2molL-1)=0.0463L=46.3mL。因此相当于每升河水中
100 CO2+H2CO3 HCO3CO32-
80 60 40 20 0
2 4 6 pH 8 10 12
28
碳酸化合态分布图的理解: a、总体分布态势:
003.4水环境化学-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003.4水环境化学-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fa01c3bc08a1284ac9504354.png)
生物浓缩因子(BCF)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
BCF=
污染物在水中浓度
污染物在生物体中的浓缩因子大小主要与生物特性、污染 物特性和环境条件等三方面因素有关,污染物的BCF值间 可以相差几万倍甚至更高
生物积累、富集和放大
挥发作用示意图
对于具有两个环的PAH 化合物来说,有较大挥发性。例 如飘浮海面的原油中所含的萘很容易在一定水温、水流、 风速条件下挥发逸散到大气中去,但存在于水体中具有4 或4 个以上苯环的PAH 化合物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是不易 挥发的。
包括很多芳烃(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在内的许多 有机物都具有易挥发特性。由此组成了一个有机化合物大 类,被称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类(VOCs)。
水藻繁生的水体中,由于光合作用的存在,可使水中的氧达 到过饱和状态.
流动水可以靠好氧菌的作用得到自净化
当水体受到有机物严重污染时,水中DO会大大下降,甚至 可接近于零(即缺氧条件)。
在缺氧条件下,有机物分解时出现腐败发酵现象,使水质严重恶化。
2、生化需氧量(BOD)
地表水中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BOD代表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第一类)的数量。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分为二个阶段):
有机物 转 化 CO2 + H2O + NH3 一般此耗氧量即BOD
NH3 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 亚硝酸盐 + 硝酸盐 硝化过程
温度 最适宜的温度15—300C
影响生化需氧量的因素
即 影响分解速率、分解程度 的因素
吸附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增强吸附固定作用
环境化学题习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题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3d030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46.png)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2、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构造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
二、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C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三、问答题1、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的特点:1.毒性极强;2.极难降解;3.滞留时间长,能导致全球性的传播;4.沿食物链浓缩放大,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5.对人类的影响会持续几代,对人类生存繁衍和可持续开展构成重大威逼。
b.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干扰机体自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结合或去除的外源性物质,具有拟自然激素或抗自然激素的作用。
比方,邻苯二甲酸酯,酚甲烷等,广泛存在于塑料玩具、奶瓶、扮装品和其他塑料消费品中。
前者危害男婴的的性征发育,引起生殖系统的癌症,后者可导致女性患上乳腺癌。
邻苯二甲酸类衍生物多为酯类,不易溶于水,但能溶于加温过的或者脂肪性食品。
c. “三致〞化学污染物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污染物可在单独环境要素圈中迁移和转化,也可超越圈层界限实现多介质迁移、转化而形成循环。
排入水体中的无机汞,经水体微粒物质的吸附、凝合后很快淀积在沉积物中,并在微生物参及下转变成剧毒的甲基汞再溶于水中,被水生生物汲取和转移,经排泄或腐烂分解后再归还水体,形成一个的生物地球化学流。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一、填空1、大气中的2可以转化成硝酸、3和N2O5。
2、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及者。
3、大气颗粒物的去除及颗粒物的颗粒物的粒度和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及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法和湿沉降法。
4、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5、很多大气污染事务都及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地形逆温7、温室气体主要包括、2、4、、臭氧、C2H22等,其中对温室效应奉献最大的是二氧化碳。
《水环境化学》PPT课件
![《水环境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1ac8ad5acfa1c7ab00cc22.png)
完整版课件ppt
18
2、石油的降解 (P126)
石油是由烷烃、环烷烃、烯烃、芳香烃 和杂环化合物等组成。
石油在水中可光化学降解或生物降解。
完整版课件ppt
19
(1)光化学降解:
在阳光照射下,石油中的烷烃及侧链芳烃受激发 活化进行光化学氧化。
据测,油浓度为2000kg/km3的水面,油膜厚度 2.5μm,由于光化学氧化,几天光照即能把油膜清除。
氧化)
完整版课件ppt
4
不易被氧化的:饱和的脂肪烃、含有苯环
结构的芳香烃、含氮的脂肪胺类化合物等 ;
容易被氧化的:醛、芳香胺、不饱和的烯
烃和炔烃、醇及含硫化合物(如硫醇、硫醚)等。
完整版课件ppt
5
② 还原反应 : 在有机物分子中加氢或脱氧的反应称为有机
物的还原反应。例如:
HCHO (甲醛) + H2→ CH3OH (甲醇 ) (加氢
24
③ 芳香烃的降解: 石油中苯、苯的同系物、萘等在微生物
作用下先是氧化成二酚,然后苯环分裂成 有机酸,再经有关生化反应,最终分解为 二氧化碳和水。
完整版课件ppt
25
④ 环烷烃降解:环烷烃最稳定,只有少
数微生物能使它降解。如环己烷在微生物作用下
缓慢氧化:
完整版课件ppt
26
课堂作业
教材P80 习题3、4、5、7、13、14
进行,最后分解为CO2和H2O。
完整版课件ppt
22
② 烯烃的降解
当双键在中间位置时,主要的降解途径与饱和 烷烃相似。
当双键位在碳1和碳2位时,在不同微生物的 作用下,主要降解途径有三种:即烯烃的不饱和 端氧化成环氧化物、不饱和末端氧化成醇、饱和 末端氧化成醇。
第3章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2007级环境工程)
![第3章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2007级环境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3cb19d1d67ec102de3bd8913.png)
分配作用(partition) 吸附作用(adsorpt水溶液中,土壤有机质(包括水生生物脂肪以及植物有机 质等)对有机化合物的溶解作用,而且在溶质的整个溶解范
围内,吸附等温线都是线性的,与表面吸附位无关,只与有 机化合物的溶解度相关。
(2)吸附作用(adsorption)
颗粒物从水中吸着有机物的量,与颗粒物中有机
质的含量密切相关,而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 中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Kp)。
根据上述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
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 在溶质的整个溶解范围内,吸附等温线都是线性的,与表面 吸附位无关,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有关 土壤-水的分配系数与溶质(有机化合物) 的溶解度成反 比
Kh K A H
K B KW KN H
KA、KB、KN分别表示酸性、碱性催化和中性过程的二级反应水解速率常数, 可以从实验求得。
水解作用
水解速率曲线呈U、V型,水解过程中的三个速率常数并 不总是同时出现,如当KN=0,只出现点 如果考虑到吸附作用的影响,则水解速率常数可写为:
2.标化分配系数(Koc)
有机物在沉积物(土壤)与水之间的分配系数Kp
Kp=ρa/ρw
ρa、ρw表示有机物在沉积物和水中的平衡浓度
为了引入悬浮物的浓度,有机物在沉积物和水之间平
衡时的总浓度为CT ( µg/Kg ) 可表示为:
T P W
a
ρT——单位溶液体积内颗粒物上和水中有机毒物质量的总和,
于[RX],即
d [ RX ] / dt K h [ RX ]
水体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水体污染物的迁移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3d612344cf84b9d528ea7a8c.png)
水体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摘要: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须,因而水体遭到污染则人类生存的环境品质就会大大的受损。
本文探讨了水体污染物的概念,总结了一下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水体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并且总结了水体污染物迁移转化的过程和方法,从中得出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迁移转化水体污染物1.水体污染物的概念水体污染物是指造成水体水质、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水体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有害物质(或能量)。
水体污染物从化学角度可分为无机有害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有害物、有机有毒物4类。
2.水体污染物的分类和介绍2.1 耗氧污染物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
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
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
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
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2.2 植物营养物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使BOD5升高的物质。
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对于湖泊及流动缓慢的水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水源保护的严重问题。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为沼泽,后变为陆地。
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可以在短期内出现。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广、数量大,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家肥)、工业废水、垃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有机碳(简称TOC)是水中几乎全部有机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简称TOD) 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 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
3.2 分配作用
3.2.1分配系数 Kp: Kp =ρa/ ρ w
水溶液中,有机质对有机化 合物的溶解作用
3.1 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 直接还是间接?
常见的指标有: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
有机碳和总需氧量。
溶解氧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
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8.32mg/L)
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量
称为生化需氧量,通常用BOD表示。
水体中能被氧化的物质被化学氧化剂所氧化消耗氧的量,
非离子型有机化合物
ρa 、 ρ w分别为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
标准分配系数:
Koc=Kp/woc Koc:标化的分配系数,以有机碳为基础; woc:沉积物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
★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化学物质在辛醇中的浓度和在水 中浓度的比例。 KOC = 0.63KOW
3.1.2生物浓缩因子
★例如: 二氯乙烷的蒸气压为2.4×104 Pa,20℃时在水 中的溶解度为5500mg/L,计算亨利定律常数KH或KH ' :
KH=2.4×104×99/5500=432 Pa·m3/mol KH ' =0.12×2.4×l04×99/5500×293=0.18 适用范围: 亨利定律(摩尔分数≤0.02)所适用的浓度 范围是34000mg/L至227000mg/L,化合物的分子量相应 在30至200之间 。
浮游生物对铅:BCF=30-12 000,对铜BCF=400-90 000 藻类对六六六:BCF=600 鱼类对六六六:BCF=1260,鱼类对氯化甲基汞:BCF=3 000 又如有研究表明,鱼体内BCF和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有关系: lgBCF=0.76lgKow - 0.23,则只要测得某污染物的Kow,很容易 得到其BCF,这为研究过程提供了方便。
3.4 水解作用
化合物的官能X-能与水中OH-发生交换: RX + H2O ROH + HX 反应步骤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间体的形成,有机物 通过水解反应而改变了原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对于许多 有机物来说,水解作用是其在环境中消失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 水 环 境 化 学
3.5 光解作用
①直接光解:化合物直接吸收了太阳能而进行分解反应; ②敏化光解,水体中存在的天然物质被阳光激发,又将其 激发态的能量转移给化合物而导致的分解反应。
Cw :有机毒物在水中的摩尔浓度,mol/L; KH ' :亨利定律常数的替换形式,无量纲。
由于p=CaRT
得:
KH' = KH/RT
对于微溶化合物(摩尔分数≤0.02):
★KH = ps·MW/ρW 式中:ps—纯化合物的饱和蒸汽压,Pa;
MW:分子量; ρ W: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mg/L。 ★ KH' = 0.12ps·MW/ ρ WT
发生生物浓缩的必备条件
化学物质易为各种生物体吸收; 污染物较难分解和排泄; 通过食物链进行; 在生物体内浓缩时,尚不会对该生物体造成致命性伤害。
3.3 挥发作用
是有机物质从溶解态转入气相的一种重要迁移过程。 3.3.1亨利定律
p = KHCW 确定亨利定律常数,常用的方法是:
KH'=Ca/CW= KH Ca/p 式中:Ca :有机毒物在空气中的摩尔浓度,mol/L;
日照的天然水中 1O2的浓度约为 1×10-12mol/L, 与1O2作用最重要 的化合物是那些 含有双键的部分
3.6 生物降解作用
生物降解是引起有机污染物分解的最重要的环境过程之 一。当微生物代谢时,一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能量 和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碳;另一些有机物,不能作为微生物 的唯一碳源和能源,必须由另外的化合物提供。
第三节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有机污染物按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和污染危害,可概略
地分为两大类,耗氧有机物和有毒有机物。
耗氧有机物指动、植物残体和生活污水及某些工业废水
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易分解的有机物,它们 在分解过程中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其危害 主要是通过耗氧过程来实现。
有毒有机污染物指酚、多环芳烃和各种人工合成的具有
在有机物污染的水体中,水生生物的富集是有机物的重 要迁移途径之一。鱼类有可能通过两条途径富集污染物: 一是直接从水中吸收;二是通过食物链吸收。
生物浓缩因子是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该有机物在 水中的浓度比值。用符号BCF(Biological Concentration Factor )或KB表示。
因此,有机物生物降解存在两种代谢模式:生长代谢 (growth metabolism)和共代谢(cometabolism)。 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能源, 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 物才能被降解的现象。(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与一般需氧有机物相比,石油的生物降解较 难、速度慢,但生物降解仍然比化学降解快10倍。 水体中微生物在降解石油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烃类的生物降解顺序为:直链烃>支链烃>芳烃 >环烷烃。烃类氧化菌广泛分布于海水和底泥中, 不同的石油烃可被不同的氧化菌分解。由于石油 中各成分的结构不同,其降解途径略有不同。
积累性生物毒性的有机化合物,如多氯联苯、农药及石油 污染物等。POPs
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主要取决于有
机污染物本身的性质以及水体的环境条件。有机 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 光解作用、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 迁移转化,研究这些过程,将有助于阐明污染物 的归趋和可能产生的危害。
2,5-二甲基呋喃在蒸馏水中将其暴露于阳光中没有反应, 但是它在含有天然腐殖质的水中降解很快,这是由于腐殖 质可以强烈地吸收波长小于500nm的光,并将部分能量转 移给它从而导致它的降解反应。
③氧化反应
天然物质被辐照而产生自由基或纯态氧等中间体, 这些中间体又与化合物作用而生成转化的产物。有机 毒物在水环境中所常遇见的氧化剂有单重态氧1O2,烷 基过氧自由基RO2·,烷氧自由基RO·或羟自由基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