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点
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学
![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d15f91d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6.png)
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学
物理学是关于物质、能量、力和运动的科学领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与物理学相关的现象和原理。
以下是一些例子:
重力: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掉落到地面上,或者我们感受到自身体重,这都与地球上的重力有关。
重力是物体之间的引力,使得物体朝向地心运动。
力学:当我们开车、骑自行车或者走路时,我们会经历到运动学和动力学中的力学原理。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热学:当我们喝一杯热咖啡时,可以感受到热量的传递。
热学研究了能量的传递和转化,包括热传导、辐射和对流等过程。
光学:当我们看到光线反射在镜子上或者折射进水里时,我们就接触到了光学现象。
光学研究光的传播、折射、反射和干涉等现象。
电磁学:当我们使用电器、手机或者看到闪电时,涉及到了电磁学。
电磁学研究了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以及电磁波的传播。
除了以上提到的,物理学还涉及到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核物理学等各个领域。
物理学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从而应用于科技和工程领域。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物理学的知识来解释和分析各种现象和问题。
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1d19708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6.png)
物理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产生原理、传播方式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将周围的空气或其他介质也一同振动,从而产生声波。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压缩和稀疏介质的方式传播。
这种振动的传播引起了我们听到的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的传播可以分为两种方式:空气传播和固体传播。
1. 空气传播在一般情况下,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将振动的能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分子。
这些分子互相碰撞并传递能量,导致声波以压缩和稀疏的方式在空气中传播。
当声波达到我们的耳朵时,耳膜开始振动,启动听觉神经,我们才能感知和听到声音。
2. 固体传播除了空气传播外,声音还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它能够将振动能以机械波的形式传递给与其接触的物体。
这种振动传递可以通过固体的分子、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
例如,当我们敲击桌子时,桌子的振动能够通过桌面传递到桌腿,再由桌腿传递到地面,我们能够听到继续传播的声音。
三、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1. 通讯领域声音在通讯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麦克风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后,我们可以通过电话进行语音交流。
而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音频设备如耳机、扬声器等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2. 医学领域在医学领域,声音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
例如,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听入身体内部的声音,以便判断病情。
此外,声音还可以被用于医学图像的生成和分析,如超声波检查。
3. 娱乐行业声音在娱乐行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音乐会,声音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通过音效的设计和使用,可以为观众营造出逼真的感觉和情绪。
4. 环境监测声音也可以被用于环境监测和检测。
例如,由于声波的传播受温度、湿度和空气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声音的传播特性来监测环境参数。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b2dcf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8.png)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现象,这就是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个物态(如固体、液体、气体)转变为另一个物态的过程。
物理学家通过对物态变化的研究,揭示了物质的性质和规律。
下面,将就物态变化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探讨。
1. 固态和液态的转变固态和液态的转变,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物态变化。
当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变得较弱,使得分子能够克服吸引力而形成自由运动的状态,此时固态物质会转变为液态物质。
这一过程称为熔化,熔化点即为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临界温度。
反过来,当液体物质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削弱,无法克服吸引力,分子会重新呈现规则的排列结构,变为固态物质。
这一过程称为凝固,凝固点即为液态和固态之间的临界温度。
2. 气态和液态的转变气态和液态的转变同样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观察到的物态变化。
当液体物质受热后,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变弱,分子能够克服吸引力而形成自由运动的状态,此时液态物质会转变为气态物质。
这一过程称为蒸发,蒸发的温度称为沸点。
相反,当气态物质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增强,这时气态物质会逐渐转变为液态物质。
这一过程称为凝结,凝结的温度即为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临界温度。
3. 固液平衡和气液平衡固液平衡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固体和液体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过程,其速度相互平衡。
例如,当我们将固体糖溶解于水中时,会形成固液混合物,此时糖会以一定的速率溶解,同时同样的速率会有糖从水溶液中重新结晶出来。
气液平衡则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气态物质和液态物质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例如,当我们将一杯热水放置在室温下,热水表面会逐渐散发水蒸气,此时水蒸气和液态水之间会保持一定的相互转换。
当液态水蒸发的速率等于水蒸气重新凝结的速率时,就达到了气液平衡。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e2be0b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d.png)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无论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学习,都离不开
物理知识的应用。
从简单的力学到复杂的电磁学,物理知识贯穿于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我们可以从力学方面来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开门关门、行走、举
重等都是力学知识的应用。
我们要学会利用杠杆原理来打开沉重的门,要学会合理分配力量来提高工作效率。
力学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
其次,热学知识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炎炎夏日,我们要了解
热传导、热辐射等知识,来合理利用空调、风扇等设备来降低室内温度。
在冬季寒冷的时候,我们也要了解保温、隔热等知识,来保持室内温暖。
热学知识让我们更好地应对不同的气候条件,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此外,电磁学知识也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
产品的使用都离不开电磁学知识。
我们要了解电路原理、电磁波传播等知识,来更好地使用这些电子产品。
同时,我们还要了解静电、电磁感应等知识,来避免静电干扰、电磁辐射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它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更高效地完成工作,让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厨房物理现象知识点总结
![厨房物理现象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66c96a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7.png)
厨房物理现象知识点总结厨房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方,而厨房里的种种现象往往涉及到丰富的物理知识。
本文将从热学、光学、力学等方面对厨房物理现象做一个总结。
一、热学现象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的微观颗粒(原子或分子)之间因温度差异而进行的能量传递。
在烹饪过程中,热传导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炒菜、煮汤等过程中,热能通过锅底传递到食材,使其变热。
同时,在使用炉具时,热能也通过热传导从火源传递到锅具上。
2. 热膨胀热膨胀是指物质因温度升高而体积增大的现象。
在厨房中,常见的热膨胀现象包括热水壶里热水的膨胀、炉火下的锅具的膨胀等。
利用热膨胀原理,设计了温度计、温度控制器等厨房工具。
3.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质因温度高而发出的热能辐射。
在烤箱、微波炉等厨房电器中,热辐射起到了加热食物的作用。
此外,在烧煤气灶、电磁灶等炊具中,热辐射也是完成加热的主要方式。
4. 热容热容是物质单位质量在单位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能。
在烹饪过程中,食材的热容决定了加热的速度和均匀度。
比如,水的热容很大,所以煮熟一锅水需要较长时间。
5. 相变相变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所伴随的热现象。
在厨房中,最常见的相变是水的汽化和凝结,比如蒸菜、煮饭等过程中涉及到了水的相变的问题。
二、光学现象1. 折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因介质密度的不同而改变方向的现象。
在厨房中,比如洗菜时水龙头喷出的水流在与空气接触时会发生折射,这一现象也被称作“水的折射”。
2. 反射反射是指光在与界面发生作用时,返回原来的介质中的现象。
在厨房中,比如在炒菜时使用的炒锅,当光线照射在其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这也是为什么需要使用镜面光亮的锅具来炒菜的原因之一。
3. 散射散射是指光线在与介质中微观颗粒作用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在厨房中,比如在煮汤和炖菜时,食材中的微观颗粒与光线作用,使得煮好的菜色泽有所变化就是一种散射现象。
三、力学现象1. 力的作用在厨房中,我们常常需要用力来完成一些操作,比如搅拌食材、擀面皮等。
物理知识点生活中常见蒸发现象
![物理知识点生活中常见蒸发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3aa7b48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7.png)
物理知识点生活中常见蒸发现象蒸发是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它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还在许多行业和科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生活中常见的蒸发现象并探讨其背后的物理知识。
一、水的蒸发和水循环水的蒸发是最常见也是最直观的蒸发现象之一。
无论是地表的水体还是植物叶片上的水分都可以通过蒸发转化为水蒸气。
当水受热后,其中的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以克服分子间的相互引力而跃入气态。
水蒸气随后会升华到大气中,形成云和雾,最终以降水的形式回到地面形成水循环。
二、汽车的散热和蒸发冷却汽车散热系统中的蒸发现象也是常见的。
汽车发动机通过燃烧产生的热量会被冷却剂(一般是冷却液)吸收后,通过散热器散发出去。
在高温环境下,冷却液会受热并蒸发成水蒸气。
蒸发后的水蒸气通过散热器散热而使发动机保持正常工作温度。
三、洗手液和消毒液的蒸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洗手液和消毒液进行清洁和消毒是常见的卫生习惯。
当我们将洗手液或消毒液涂抹在手上后,液体中的成分会逐渐蒸发。
这些成分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机物质,在蒸发的过程中可以快速杀灭细菌和病毒,起到清洁和消毒的作用。
四、水的干燥和蒸发速度在湿度较低的环境中,水分的蒸发速度会更快。
这是因为湿度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浓度较低,水分分子更容易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水蒸气的浓度较高,使得水分子更难脱离液态。
这也是为什么在潮湿的环境中,衣物和湿物体的干燥速度比较慢的原因。
五、食物加热和水分蒸发在烹饪过程中,加热食物会引起水分的蒸发。
当食物受热后,其中的水分会蒸发成水蒸气,使得食物表面的水分逐渐减少,最终形成熟透的食物。
这是烹饪过程中蒸发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可以改变食物的味道、质地和口感。
六、溶液蒸发和盐结晶在一些地区,人们通常通过蒸发溶液来生产盐。
将盐水或其他溶液置于开放容器中,随着水分的蒸发,所溶解的物质逐渐浓缩。
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溶解的物质会开始结晶,并从溶液中析出,形成固体盐。
物理必知的100个知识点全集
![物理必知的100个知识点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c2db3b149e31433238689389.png)
电学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 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 I。
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 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
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 极。
18.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20.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1.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
22.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初二物理生活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生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794a98d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d.png)
初二物理生活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各种现象和规律的基础学科,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物理知识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了解一些物理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生活。
下面就是一些初二物理生活知识点的总结。
一、物体的运动物体的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运动现象,比如行走、跑步、飞行等。
通过学习物体的运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现象,并且可以利用运动知识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1. 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指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个初速度的同时,竖直方向上具有一个初速度后,从一定高度处开始做垂直抛体运动的情况。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运动现象,比如我们在扔一个物体时,它就会做平抛运动。
2.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一个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而做的垂直下落运动。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自由落体运动的例子,比如我们放开一颗苹果,它就会向下掉落。
3.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而势能则是指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状况。
4.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在相互接触时由于表面之间的不平滑而产生的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比如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会使它们难以相互滑动。
二、声音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学习声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从而更好地保护听力和改善生活质量。
1.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比如在空气中,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传播的。
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 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波每秒振动的次数,而振幅则是指声音波的振幅大小。
了解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性质和特点。
3.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波传播时所携带的能量。
物理初中全部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中全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960e88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d.png)
物理初中全部知识点总结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的物理知识主要涵盖了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多个方面。
这些知识点不仅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一、力学1.运动形式: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与加速运动。
2.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物体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
3.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描述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4.力的种类:重力、摩擦力、弹力、浮力等的概念与计算。
5.功与能:功的定义,功的计算,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6.动量与冲量:动量的定义与守恒,冲量的计算与应用。
7.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概念,圆周运动的性质与公式。
二、电学1.电荷与电场:电荷的基本性质,电场的概念与力的影响。
2.欧姆定律:电流、电压、阻力之间的关系,电路的基本分析。
3.串联与并联电路:电路连接方式的差异,电流、电压的分配规律。
4.电功与电能:电流做功的计算,电能的转换与利用。
5.磁场与电磁感应:磁场的性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光学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及其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2.反射与折射: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3.光的分散:光的色散现象,白光与彩虹的形成。
4.光的干涉与衍射:光的波动性,干涉条纹的形成与衍射实验。
5.镜头与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四、热学1.温度与热量:温度的测量,热量的基本定义。
2.热传导、对流与辐射:三种热传导方式的区别与应用实例。
3.状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的特性与变化过程。
4.热膨胀与热量的计算:物体的热膨胀现象及其工程应用。
5.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及其实际意义。
五、声学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波的特点,固体、液体、气体中声音传播速率的比较。
2.音调、响度与音色:声音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3.声波的反射与干涉:回声现象与声波的干涉现象。
物理学常识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学常识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444af7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b.png)
物理学常识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学常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它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带正电的质子、带负电的电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负责带电,中子负责维持原子核的结构稳定。
电子以轨道方式分布在原子核周围,与质子的电荷相互作用维持着原子的整体稳定。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可以是同类原子构成的简单分子,也可以是不同原子构成的复杂分子。
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这种连接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二、物质的性质1. 弹性:物质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形变,而在去除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弹性力学研究物体在受力下的形变和恢复。
2. 导电性:物质中带电粒子的自由运动导致电流的流动,即导电性。
导体是指能够良好地导电的物质,如金属。
绝缘体是指不能导电的物质,如木头、橡胶等。
半导体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表现出导电性。
3. 磁性:物质中带电粒子的运动产生磁场,并相互作用。
物质的磁性可分为铁磁性、顺磁性和抗磁性。
铁磁性是指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出现自发磁化现象,如铁、镍、钴等。
顺磁性是指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呈现磁场强度增强的趋势,如铁矿石中的氧化铁。
抗磁性是指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呈现磁场强度减弱的趋势,如铜、铝等。
4. 光学性质:物质对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的性质。
透明物质对光线的传播不产生明显的散射和吸收,呈现透明状态,如玻璃。
不透明物质对光线的传播会发生散射和吸收,呈现不透明状态,如金属。
半透明物质对光线的传播部分发生散射和吸收,部分能够透过,呈现半透明状态,如玻璃纤维。
三、力学1. 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规律。
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是描述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
其中,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量,与物体所受的力成正比。
2. 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及其规律。
力是物体发生变速运动的原因,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物理知识点归纳小学四年级
![物理知识点归纳小学四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d6c1331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e.png)
物理知识点归纳小学四年级小学四年级的物理知识点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科学,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小学四年级的课程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归纳一下这些知识点吧。
1.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它需要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进行传播。
我们常常会听到不同的声音,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这是因为声音的大小与振动的幅度有关。
同时,声音还会受到距离和障碍物的影响,远离发出声音的位置,声音会越来越小;如果有障碍物挡住了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会被阻挡或反射。
2.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是一种能量,它能够传播并照亮物体。
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也就是说光会一直沿着直线前进直到被某物体阻挡或被其他物质吸收。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会对光产生不同的反应。
有些物体会吸收光,有些物体会反射光,还有些物体能够透过光线。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反射和透射来了解光的行为。
3. 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由少数几个部件组成的机械结构,它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移动物体或增加力的效果。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了杠杆和轮轴。
杠杆是由一个支点和两个杠杆臂组成的,它可以用来放大力量或改变力的方向。
轮轴是由一个轮子和轴组成的,它可以用来减少摩擦力和改变力的方向。
4. 风的形成和风车空气的不断运动形成了风。
当空气在地面上受热变热时,它会膨胀变轻,从而形成热气流上升。
而冷空气会沿地面流动,形成风。
我们可以通过风车来观察和利用风的力量。
风车的轮叶能够转动,当风吹过时,空气的力量会使轮叶旋转。
这也是我们可以利用风能的原理。
5. 电的产生和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是一种能量,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到电。
电的产生是由于物质内部的微观粒子的运动。
通过摩擦、接触或化学反应等方式,电荷的转移会产生静电。
电路是由电源、导体和电器组成的闭合路径。
电源提供电流,导体用于传导电流,电器则利用电流进行工作。
我们需要注意使用电时的安全问题,如不插拔湿手,不乱动电线等。
物理知识点滑轮总结
![物理知识点滑轮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87ec38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c.png)
物理知识点滑轮总结滑轮是一种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简单机械。
我们可以用滑轮来减轻重物的重量,或者改变拉力的方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滑轮的应用,比如吊车、绞车、风琴、滑轮组等。
1. 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是由一块固定的轮子和一根绳子组成的。
当我们用力拉绳子时,绳子会转动滑轮,从而产生拉力。
滑轮会改变拉力的方向和大小,从而起到改变力的作用。
滑轮的工作原理基于劲度系数和牛顿第三定律。
当我们施加力量在一根绳子上时,绳子与滑轮之间会产生张力,这种张力可以使滑轮转动。
2. 滑轮的力的传递在滑轮运动过程中,力的传递是通过绳子来实现的。
当我们施加力拉绳子时,绳子会传递力量到滑轮上,从而使滑轮开始转动。
滑轮的转动会使绳子两端的拉力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力的传递。
在滑轮组中,力还可以通过多个滑轮之间相互传递,并改变方向和大小。
3. 滑轮的应用滑轮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比如,我们可以用滑轮来搬动重物,减轻重量,或者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也常常被应用在绞车、吊车、风琴等装置中。
此外,滑轮还可以被用来传递力量,比如在汽车引擎上,用滑轮来传递动力。
4. 滑轮组滑轮组是由多个滑轮组成的简单机械。
通过改变绳子的方向,滑轮组可以起到放大力的作用。
滑轮组可以使我们更容易地搬动重物,减轻重量,或者改变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滑轮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劲度系数和牛顿第三定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滑轮的应用,比如吊车、绞车、风琴等。
滑轮组则是由多个滑轮组成的简单机械,可以起到放大力的作用。
通过学习滑轮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传递和改变,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
初中物理生活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生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f41b17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a.png)
初中物理生活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通过学习初中物理,学生能够理解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初中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 力学1. 力和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阻力,它与物体之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所有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4. 浮力:物体浸入流体中时,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称为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说明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流体的重量。
5. 压强:压力除以受力面积称为压强。
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6.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和斜面等,它们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但不会改变工作的总量。
# 热学1. 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摄氏温度或开尔文温度表示。
2. 热量:热量是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异而发生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4. 热膨胀和冷缩:物体在受热时膨胀,在冷却时收缩,这种现象与物体的材料和温度变化有关。
5. 水的三态变化:水在不同温度下可以以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的形式存在,这种变化称为相变。
# 光学1.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平面镜和光滑表面可以形成清晰的镜像。
2.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折射现象。
3. 透镜: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可以利用折射原理聚焦或散焦光线,用于放大或缩小图像。
4. 光的色散:白光通过棱镜后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 电学1. 静电:物体因为电荷的积累而产生的力,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599cbf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f.png)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它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我们走路、开车到做饭、玩游戏,都离不开物理知识的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生活中常见的运动。
当我们走路时,我们会产生动能,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在运动。
根据牛顿的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它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所以当我们停下来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会逐渐减速停下来。
这就是牛顿的第一定律在我们走路时的应用。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力学知识。
开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而汽车的运动就涉及到了力学知识。
当我们踩下油门时,引擎会产生动力,推动车辆前进。
而当我们踩下刹车时,刹车系统会通过摩擦力将车辆停下来。
这就是牛顿的第二定律在汽车运动中的应用,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热力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做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活动,而热力学知识就在厨房中大显身手。
当我们把水煮沸时,水中的分子会受热而产生热运动,最终使整个水体达到沸腾状态。
而当我们把食物放在烤箱中加热时,食物中的分子也会受热而产生热运动,使食物变熟。
这就是热力学知识在烹饪中的应用,热量的传递和转化。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它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自然界的规律,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希望大家都能对物理知识保持好奇心,不断探索和学习。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点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dc9bd8001f69e31423294ba.png)
【学习妙招】学习物理从身边开始,生活中的物理知识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
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
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4、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
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5、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
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6、有时候从保温瓶中倒出一大杯开水后,瓶塞会跳起来是因为外界的冷空气乘机钻入保温瓶,瓶塞寒上后,冷空气被封闭在瓶子内并与热开水发生了热传递,冷空气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对外做功,就把塞子抛出瓶口,这时只要轻轻塞上瓶塞,然后摇动几下保温瓶,使开水蒸发出大量水蒸气,把冷空气这不速之客从保温瓶中赶出去,然后按紧瓶塞后就无后顾之忧了7、双层玻璃中间有一个空气层,而空气不易传热,能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因而教室一般要装双层玻璃窗.8、多油的菜汤由于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因而不易冷却。
9、我国南方有一种凉水壶,夏天将开水放入后很快冷却,且一般略比气温低,这是因为这种凉水壶是用陶土做成的,水可以渗透出来,渗透到容器外壁的水会很快蒸发,而水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里吸改大量的热量,因而使水温很快的降低到和容器外的水温相同时,水还会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使水温继续降低。
高一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e0e07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2.png)
高一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火车转弯
1.如果铁路弯道的内外轨一样高,火车转弯时,由外轨对轮缘的弹力提供向心力.
2.铁路弯道的特点
(1)弯道处外轨略高于内轨.
(2)火车转弯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不是竖直向上的,而是斜向弯道的内侧.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指向圆心.
二、汽车过拱形桥 v 2v 2三、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1.向心力分析:航天员受到的地球引力与座舱对他的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
二定律得:mg -F N =m v 2R ,所以F N =m (g -v 2
R
). 2.完全失重状态:当v =Rg 时座舱对航天员的支持力F N =0,航天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四、离心运动
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沿切线方向飞出或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2.原因:提供向心力的合力突然消失或合力不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
3.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1)应用:离心干燥器;洗衣机的脱水筒;离心制管技术;分离血浆和红细胞的离心机.
(2)防止:转动的砂轮、飞轮的转速不能太高;在公路弯道,车辆不允许超过规定的速度.。
九年级物理生活用电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生活用电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160de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5.png)
九年级物理生活用电知识点初中物理:“生活用电”必背知识点一、家庭电路1. 电路连接及注意事项:输电线进户后首先接到电能表上,它用来显示所消耗的电能. 接下来是全户用电的总开关. 当家庭电路需要修理时,必须断开总开关.总开关的后面是保险装置?用电器.开关?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应接在零线上,家庭电路中各家用电器要并联接入电路中,而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应与用电器串联.2. 保险丝材料:保险丝是用铅锑合金制作的,电阻比较大,熔点比较低.作用:当电流过大时,它由于温度升高而熔断,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注意:禁止用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二、火线和零线1. 定义: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一条叫做端线,俗称瑏瑢?火线;另一条叫做零线,它在入户之前已经和大地相连.2. 试电笔(1)作用: 判断火线和零线.(2)构造: 笔尖金属体?大电阻(约1000kΩ)?氖管?弹簧?笔尾金属体(或金属笔卡).(3)原理: 氖管中充有稀薄的氖气,两端是两个金属电极. 当电极间的电压达到一定值时,氖气会导电. 当电流从一个电极流到另一个电极时,氖管会发出红光.(4)使用: 使用时,手指按住笔卡(笔尾金属体),用笔尖接触被测导线,如果被测导线是火线,电流经过笔尖?电阻?氖管?弹簧,再经过人体,流入瑨瑏?大地,氖管就会瑏瑩?发光. 如果笔尖接触的是零线,氖管中不会有电流通过,也就不会发光.(5)注意: 当试电笔的笔尖接触电线时,绝不允许用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再去接触笔尖金属体.三、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1. 三线插头:标有“L”字样的插头接火线,标有“N”字样的插头接零线,标有“E”字样的插头接地线,插头上标着“E”的导线和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插座上相应的导线和室外的大地相连. (三孔插座接法:左零右火上接地)2. 漏电保护器:控制插座的总开关上大多还装有漏电保护器,如果站在地上的人不小心接触了火线,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这时,总开关上的“漏电保护器”会迅速切断电流,对人身起保护作用。
物理小学知识点大全
![物理小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01ca59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18.png)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物理知识,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他们可以了解一些基础的物理原理。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小学物理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门科学。
1.物体的运动与力: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
力的大小和方向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如,推一个物体,它会朝着推的方向移动。
而拉一个物体,它则会朝着拉的方向移动。
2.物体的重量与重力:物体的重量是指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的大小。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就越大。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称重器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3.声音的传播与声音的特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它通过空气、固体或液体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例如空气中的声音通过空气分子的相互碰撞传播。
声音有高低音之分,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
4.光的传播与光的特性: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它可以传播在真空中或某些介质中。
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的,但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折射或反射。
光的颜色由它的波长决定,不同波长的光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5.电的性质与电的应用:电是带有电荷的粒子的流动,它可以在导体中自由传播。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
电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灯、电视、电脑等设备都是利用电能工作的。
6.温度与热能: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程度的度量。
热能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总能量。
温度与热能之间存在着热传导的过程,热能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者温度达到平衡。
7.化学变化与能量: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它会释放或吸收能量。
例如,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会释放出热能。
而吸收光能的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化学反应的过程之一。
8.磁性与磁场:磁性是物体对磁场的感应能力。
磁场是指磁物体周围存在的一种力的作用区域。
磁铁是具有磁性的物体,它可以吸引铁磁物体。
小学生常见的物理知识点
![小学生常见的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4691cc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4.png)
小学生常见的物理知识点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物理,小学生可以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探索世界的规律。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生常见的物理知识点。
一、力和运动1. 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运动状态。
例如,推、拉、挤、捏等都是力的表现形式。
2. 运动:物体沿着某个轨迹的位移称为运动。
能够改变物体位置的力称为推力,能够使物体停下来的力称为拉力。
二、简单机械1. 杠杆:杠杆是一种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简单机械。
例如,撬动物体时使用的杠杆原理。
2. 轮轴:轮轴是一种固定在物体上的圆柱形物体,可以减小摩擦力并且改变力的方向。
例如,自行车上的脚踏板和轮子。
3. 车轮:车轮是一种圆形的简单机械,可以减小物体在地面上的摩擦力,并且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三、能量转化1. 动能和势能:物体在运动中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而物体由于位置、形状、高度等因素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
例如,小球从高处滚下来的过程中动能逐渐增加,而当球停下来时,整个能量转化为势能。
四、天文学知识1. 地球与太阳: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太阳是地球的恒星。
地球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产生昼夜。
2. 星座:星座是指天空中一些特定的星星组成的图案。
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星座来认识星星和天体运动的规律。
3.月亮与月相:月球绕地球公转,同时自转产生不同的月相。
例如,满月、新月、半月等。
五、电和磁学知识1. 电流和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压是电荷流动的驱动力。
例如,插电池的电子流动产生电流。
2. 电磁铁和磁性物质:电流通过线圈时产生磁场,将铁块放置在磁场内时会被吸附,这就是电磁铁的原理。
3. 磁指南针和地磁场:磁指南针可以指示地球的南北方向,这是因为地球本身具有磁性,产生了地磁场,指南针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通过学习这些常见的物理知识点,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培养探索和实践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妙招】
学习物理从身边开始,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
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
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
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
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5、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
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6、有时候从保温瓶中倒出一大杯开水后,瓶塞会跳起来是因为外界的冷空气乘机钻入保温瓶,瓶塞寒上后,冷空气被封闭在瓶子内并与热开水发生了热传递,冷空气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对外做功,就把塞子抛出瓶口,这时只要轻轻塞上瓶塞,然后摇动几下保温瓶,使
开水蒸发出大量水蒸气,把冷空气这不速之客从保温瓶中赶出去,然后按紧瓶塞后就无后顾之忧了
7、双层玻璃中间有一个空气层,而空气不易传热,能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因而教室一般要装双层玻璃窗。
8、多油的菜汤由于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因而不易冷却。
9、我国南方有一种凉水壶,夏天将开水放入后很快冷却,且一般略比气温低,这是因为这种凉水壶是用陶土做成的,水可以渗透出来,渗透到容器外壁的水会很快蒸发,而水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里吸改大量的热量,因而使水温很快的降低到和容器外的水温相同时,水还会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使水温继续降低。
但因为水温低于气温后,水又会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使水温不公降得过低
10、大多数人认为保温瓶中的水的传热速度是水蒸气(或空气)的四倍。
保温瓶中的水不太满,在水面和软木塞间有一小段距离。
那么热量散失的速度就慢得多,其保温效果会更好。
灌满,以为这样保温效果最好,事实并非如此。
当水灌满时100℃的水直接向外传递。
11、平面镜照出的人是一个反的,可以用报纸上的字在镜子上照一下试一试,你会发现镜子里的字是反的。
偶镜把光线反射两次,所以从两个相交为90°的平面镜中看到的是和你一模一样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
" 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
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
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
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由于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
"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
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
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
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