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社会生活的变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禧太后照片
慈禧太后照片
茶园也是中国最早的电影院
1905年中国第一部 自拍电影《定军山》摄 制完成,这是一部京剧 艺术记录片,它揭开了 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图为该剧剧照。
这是由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剧照,当时这部 影片在上海连映84天,创造了当时影片放映的最高纪 录。同时在1935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 奖”,成为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导入新课
发明火车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文化生活的变迁 社会习俗的变化
了解民国以来交通通讯、文化生 活以及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习俗方面的主 要变化,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政治、 经济、教育的变革促使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 生了巨大变化。认识社会生活新景观的出现是 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的一个重要内容。
早期中国电影
电影诞生于1895年,次年即被输入中国。1896年8月11日, 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 放映。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 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 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 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 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
天津电报总局
天津电报总局成立之后,中国 开始了架设有线电报,为全国各地 的信息传播以及亲人之间的联系做 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照相:发明于19世纪30年代,40年
代后传入中国。我国第一家 营业性质的照相馆出现在上 海。
电影:诞生于1895年的巴黎,1896年
传入中国。20世纪30年代无声电 影发展成为有声电影,逐渐融入 人们的生活中。
认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变革促使 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也开始走向近代化。培养历史 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近代交通工具在中国的出现、 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 化。 培养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近代交通 近代通讯
西方发明火车
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 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 “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 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 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 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 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 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 《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 影的过渡。
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 《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 ,张石川与郑正秋 、 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 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 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 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 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 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 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 古装片的热潮 ,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 1925— 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 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
照相技术何时传入中国
银版照相之术自从1837年在法国问世之后,没过几年 就从西洋传入中国。 最早的照相机是由供职于中国海关的法国人儒勒·依 蒂耶1846年带进中国的。清人周寿昌的《思益堂日札》记 载:道光丙午年,他旅居广州,见到取影器的记述。因此 有人推断:道光丙午年是公元1846年,中英《南京条约》 签订的第四年。那时候,外国人到中国游历的人日渐增多。 “周寿昌看到的这架照相机就是进入广州的西方人带进来 的。”所以,至迟1846年照相机已经传入中国。
报 刊 进 入 人 们 的 生 活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 国创办外文报纸。 洋务运动中,中国人自办 报纸开始出现。 甲午战争后,办报出现高潮。
上海申报简介
1872年4月30日,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久的报纸。最初,隔日出版一张,4 个月后改为日报。1909年,被买办席裕福收买,1919年转让 于史量才,张謇、应德闳、赵凤昌均为股东。史自任总经理 接办后,成为著名大报。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持反对态度, 在史量才授意下,排字工人将袁世凯颁布的“洪宪”年号有 意错排成“洪害”。1932年7月,又创办《申报月刊》,1933 年起又编印《申报年鉴》。该报立场保守。但对时政偶有
批评。“九·一八”、“一·二八”后,态度趋向激 烈,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主张实行“宪政”,反映 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日要求,发表宋庆龄严厉批评国民 党的文章,登载有关人权保障同盟的报导。并出刊 《自由谈》副刊,刊载民主自由言论,鲁迅、茅盾、 陶行知、巴金等常有文章。1934年11月史量才被蒋介 石反动集团杀害后,言论重趋保守。上海沦陷时,曾 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接收,成 为CC系报纸。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
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复原 图
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和 火车,从此人们借助这两种近代交 通工具加快了出行的速度。19世纪 后期,火车和轮船相继传入中国, 极大地促进了各地商品的流通。
早期的火车头
பைடு நூலகம்
光绪六年(1880)八月中旬,北洋通商 大臣李鸿章奏准筹设津沪电报线时,在天津 成立官办的津沪电报总局,委派盛宣怀为总 办。光绪七年(1881)十一月津沪线完工前, 正式命名为中国电报总局。津沪电线通报后, 经营四个月,改为官督商办,招股集资,分 年缴还官办本银(湘平银十七万八千七百余 两),听其自取报资,以充经费。盛宣怀、 郑观应、经元善、谢家福、王荣和等集股湘 平银八万两,是其创办资本。次年十二月, 李鸿章奏设苏浙闽粤电线,光绪九年(1883) 六月,两江总督左宗棠奏设江宁至汉口的长 江电线,均准由中国电报总局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