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
中国新闻传播学高被引论文分析——基于CSSCI、CNKI两个主流引文数据库的研究

2009年第1期第17卷(总65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U RNAL O F SJ TU (Philo sop hy and Social Sciences)No.1,2009Vol.17SUM ,No.65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徐 剑(6),男,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
中国新闻传播学高被引论文分析———基于CSSCI 、CN KI 两个主流引文数据库的研究徐 剑(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上海200240) 摘 要:本研究分析了新闻传播学学术论文CSSCI 、CN KI 两个数据库被引证的现状,找出了新闻传播学自1978年~2007年30年以来的高被引论文,比较两个数据库的引证特点,并对发现的新闻传播学高被引论文的领域分布、年代分布、期刊分布等数据进行了分析,找出目前在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学科新兴、外在保守等共性问题。
关键词:引文分析;高被引论文;新闻传播学中图分类号:G 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95(2009)01006308一、问题的提出继承性和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两大基本特征,无论是理工医农等技术科学,还是人文艺术政法经管等社会科学,皆是如此。
而引证作为一项重要的科学文献指标,一方面反映了该科学文献的发展基础,另一方面又通过标准量化的科学文献规范为后来研究者的研究提供了创新扩散的传播便利。
基于此,引文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学术评价工具迅速发展起来。
美国情报学家加菲尔德于1955年创立了系统的引文索引理论,[1]1972年他又把引文索引工具引入到期刊评价,[2]从而为客观评价作者、期刊、论文这三个最重要的科学研究要素找到了一种合适的研究工具。
在新闻传播学科领域,有些学者开始用这一研究工具来分析学科的发展,如徐剑利用CSSCI 的发文数和被引数,设计了一个对作者的学术力量化指标,找出了当前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的核心作者群;[3]肖燕雄运用国内另一范围更大的数据库(CN KI ),对中国新闻传播学论文的引文情况做出了综合分析;[4]段京肃则利用了CSSCI ,对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期刊影响力进行了分析。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和规律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和规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规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中更好地实现传播,成为了媒体人及营销人员们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分析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和规律,以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传播方式1.社交媒体传播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最受欢迎的传播方式。
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可以及时发布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看法,快速地传播信息。
受众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关注不同的话题,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方式参与互动。
此外,社交媒体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提升传播效果。
2.移动客户端传播移动客户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媒体和营销人员利用移动客户端可以通过推送、广告等方式把信息发送给用户,让用户在移动设备上随时随地查看和分享。
移动客户端传播具有即时性、个性化和用户参与度高等特点。
3.视频传播视频已成为新媒体时代最重要的内容类型之一。
视频传播方式可追溯至YouTube 平台,现如今许多视频分享平台涌现,如中国的 B 站、哔哩哔哩、抖音等。
视频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语言等多种方式直观地传递信息,配上有趣的音乐和动画,更易吸引用户的注意。
二、传播规律1.内容为王无论是哪种传播方式,优质内容始终是吸引受众参与的重要因素。
优质的内容需要具有精准的定位、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资源和有趣的呈现方式。
此外,移动设备屏幕较小,传播的信息需要简洁明了,让用户关注重点更加突出。
2.互动性和个性化互动性和个性化是新媒体时代传播的重要规律之一。
用户希望更多地参与到传播过程中,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同时,传播形式需要更加精准地对用户进行定位,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对不同人群需求进行深入研究,以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
3.多样化和创新性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需要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创新尝试,以提高传播效果。
《传播媒介策略研究》课件

传播效果
评估传播媒介策略的效果,
数字化趋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介策略 将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
全球传播
全球化趋势将推动传播媒介策略 跨国和跨文化。
大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将为传播 媒介策略研究带来新的机遇。
总结和展望
通过本课件,您将了解传播媒介策略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实践案例,并 对未来发展趋势有所展望。
分类和实例
1
广告媒介策略
通过广告渠道传播信息,如电视、户外广告等。
2
社交媒体策略
借助社交媒体渠道,与目标受众进行有效互动传播。
3
公关媒介策略
通过新闻发布、媒体关系等手段塑造企业形象和传播信息。
影响因素和评估指标
目标受众
了解目标受众的特点、喜好和 需求,以定制传播媒介策略。
预算限制
根据可用预算制定可行的传播 媒介策略。
2 传播媒介
指广告、公关、市场营销或其他传播活动中 使用的各种媒介,如电视、广播、社交媒体 等。
研究方法和步骤
文献综述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传播媒介策略研究的现状和 前沿。
案例分析
详细分析不同行业和组织的传播媒介策略案例。
问卷调查
设计和分发问卷,收集实际传播媒介策略的数据。
数据分析
使用统计和定性分析方法,从收集的数据中提取 结论。
《传播媒介策略研究》 PPT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引导您了解传播媒介策略的重要性和效果,以及其在现代传播 中的应用和研究方法。
目的和重要性
了解如何使用PPT课件来传达信息,并且掌握制作引人注目和易于理解的课件 的技巧。强调PPT课件在实时传播媒介决策中的关键作用。
定义和概念
媒介生态学 阅读报告

媒介生态学相关文献阅读报告前言:“在意识形态的天空,生态主义是一颗新星。
” 这是布赖恩•巴克斯特(Brain Baxter)在他的生态政治学著作中提笔写下的第一句话。
从理论渊源上来说,媒介生态学显然是媒介学与生态学进行学科交叉的产物,或者说是从生态学角度对于传播学和媒介学问题进行重新审视、重新认识的结果。
媒介生态研究已经成为传播学研究的新方向,从国外到国内有许多的学者都把目光投向这样一个比较新颖的研究领域。
但是,就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媒介生态研究还非常散乱,没有焦点,也存在许多的争议,总体来说还是停留在研究,而不是一种学问或者成为科学。
因此,有必要对媒介生态研究进行进一步的理论阐述和知识梳理,真正建立媒介生态学基础理论框架,并使研究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媒介生态内容宗旨进展启示一、媒介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宗旨(1)媒介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其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与媒介之间、媒介与外部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并保持某种和谐,从而构成了媒介生态的基本样媒介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媒介生态学发展与变化的本质、规律二、媒介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媒介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依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寻找到不同的研究内容。
(1)从理论的逻辑构成看,主要有媒介生态的活动现象、意识现象、关系现象和规范现象等四项内容;(2)从理论的层面级差看,主要有跨国媒介生态、大众媒介生态、组织媒介生态和人际媒介生态等四项内容;(3)从生态的核心概念看,主要有媒介生态种群、媒介生态群落、媒介生态系统、媒介生态环境等四项内容;(4)从信息的传播过程看,主要有传者生态、信息生态、符号生态、媒介生态、受众生态等五项内容;(5)从媒介的种群结构看,主要有出版生态、报纸生态、期刊生态、广播生态、电视生态、电影生态、网络生态等七项内容;(6)从分布的主要领域看,主要有媒介政治生态、媒介经济生态、媒介文化生态、媒介教育生态等四项内容。
同时,我们还应该对下述内容在研究中给予适当的关注:1、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规律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规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和传播观点的重要渠道。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规律。
一、社交媒体的传播方式社交媒体是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用户提供了与他人实时互动的平台。
社交媒体的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社交媒体具有高度的个人化特点,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内容,决定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来源。
其次,社交媒体强调用户生成的内容,用户自己参与其中,通过分享、转发和评论等方式推动信息的传播。
再次,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快,信息在平台上传播迅速,有利于迅速形成舆论氛围。
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方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
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和电脑互联网也有差异。
首先,移动互联网具有时时刻刻、随时随地的特点,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手机获取信息。
其次,移动互联网注重个性化推荐,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行为习惯提供相应的内容,提高信息的吸引力和用户黏性。
再次,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既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也有实时直播和短视频等新兴形式。
三、内容创作与传播规律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也在不断演变。
首先,内容创作要符合受众需求。
在信息过载的背景下,用户更倾向于选择符合自身兴趣和需求的内容,并参与到内容创作和传播中来。
其次,原创和独特的内容更有吸引力。
在新媒体时代,热点内容往往在瞬间爆发,但原创内容能够更好地吸引用户,树立个人或品牌的形象。
再次,内容传播需要结合社交网络效应。
用户通过社交媒体的分享和评论等方式推动内容的传播,形成传播效应。
此外,内容传播还需要关注平台的算法和推荐机制,合理利用平台推荐机制提升内容的曝光度和传播范围。
四、新媒体传播的风险和挑战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规律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成为一大难题。
新媒体传播的高速度和低门槛使得虚假信息和谣言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对社会秩序和公众安全造成威胁。
媒介传播规律

媒介传播规律媒介传播规律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规律和特点。
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媒介传播工作。
下面将就媒介传播规律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媒介传播规律之一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传播者和接收者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所拥有的信息是不一样的。
传播者占据主动地位,他们可以控制和选择向接收者传递的信息内容和形式,而接收者只能被动接收和处理这些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对信息的传播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传播者需要在传递信息时注意选择合适的语言和形式,以便更好地与接收者进行沟通。
第二,媒介传播规律之二是传播过程中存在媒介选择机制。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在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会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情境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信息的获取和传递。
比如在追求及时性和实时性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电视、网络等媒介;在追求深度和思考性的情况下,则更愿意选择书籍、报纸等媒介。
了解媒介选择机制有助于我们根据目标受众和传播目的,选择适合的媒介渠道进行传播。
第三,媒介传播规律之三是传播内容具有选择性。
由于媒介本身的局限性和受众个体的差异,人们会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选择性,即筛选和接受符合自己兴趣和需求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不相关的信息。
这就要求传播者在传递信息时,要根据目标受众的兴趣和需求,选取相关性强、有吸引力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
第四,媒介传播规律之四是传播过程中存在信息失真和扭曲。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传播者的主观意识、传播渠道的限制以及接收者的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信息的失真和扭曲。
有时候,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会被传播者进行意识形态的篡改,或者在传递过程中产生传播失误和信息偏差。
因此,传播者在进行信息传播时要注意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问题,避免信息因为各种因素而扭曲失真。
综上所述,媒介传播规律涉及传播者与接收者信息不对称、媒介选择机制、传播内容的选择性以及信息失真和扭曲等方面。
传播学 PPT26传播环境 传播环境与媒介生态

三、北美媒介生态学派
1、戈夫曼的媒介场所论
欧文.戈夫曼(1922-1982),美国符号互动论者,在其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1959)中将 “场所”的概念提到了突出的地位。
他把人际交往比作演出,把“场所”(社会)比作剧场,社会成员在这里按照社会剧本的需要扮演角 色,以取得别人的赞许,而演出又受到十分警觉的现场观众的鉴定。
在媒介生态学的范畴,西方学者有两个关注点: 一是技术或者说是以媒介为代表的技术力量对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影响; 二是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反思技术理性,企图恢复人的本性和人类与社会各子系统和谐健康的关系。
CONTENTS
01 媒介生态环境
02 媒介
04 媒介生态的基本观念
二、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
媒介生态研究的原动力,不是人类对自己过去的建设成就和生活状况不满意,而是人对自己过去的 “人的形象”和“人的行为”的不满意,需要对它进行重新思考、重新认识和重新评判。至少人在过去的 征服自然和争夺资源的斗争中,缺少生态考量和生命意识,有点自私、残酷、不理性和不人道。
《尚书》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应该由过去的崇拜 自然、征服自然转变到“顺应天时”、协调自然的意识上来,应该由同天地作斗争的时代回归到视天地为 “万物父母”的时代,进而达到“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和实生物”的理想境界。
三、北美媒介生态学派
CONTENTS
01 媒介生态环境
02 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
目
03 北美媒介生态学派
录
04 媒介生态的基本观念
“在意识形态的天空,生态主义是一颗新星”,这是布赖恩.巴克斯特在他的生态政治学著作中写下的 第一句话。传播活动必然要依赖一定的环境来存在,或者说,它必然要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一定的生态之中。 媒介生态,是传播环境研究中无法规避的问题之一。
媒体传播策略方案

媒体传播策略方案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媒体传播成为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制定合理的媒体传播策略对于企业、组织以及个人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媒体传播策略方案进行详细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媒体传播的重要性和原则媒体传播是指利用各种形式的媒体渠道将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的过程。
它不仅可以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可以提高产品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在制定媒体传播策略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精确定位目标受众:了解目标受众的特点、兴趣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媒体渠道。
2. 多样化媒体组合: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选择多种媒体渠道进行传播,如电视广告、网络推广、社交媒体等。
3. 一致的传播内容:保持传播内容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确保传达的信息能够准确地反映企业或产品的价值和特点。
4. 积极应对危机:在面临负面消息或危机时,及时应对并准确传递信息,以最小化对企业形象的影响。
二、媒体传播策略的制定步骤1. 定义传播目标:明确传播的目标是什么,比如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销售额或改善企业形象等。
2. 确定目标受众:找出最具有潜在购买力的目标受众,并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
3. 选择媒体渠道: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和媒体渠道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媒体进行传播。
4. 制定传播内容:确保传播内容能够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并引起共鸣,同时凸显企业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5. 规划传播时间:根据目标受众的习惯和媒体渠道的特点,合理安排传播时间,避免浪费和重叠。
6. 评估传播效果:实施传播后,及时进行效果评估,根据结果调整和改进传播策略。
三、案例分析:XX公司XX公司是一家新兴的服装品牌,希望通过媒体传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
该公司的目标受众主要是年轻人,年龄在18-30岁之间,追求时尚和潮流。
在传播目标和目标受众明确之后,XX公司决定采用以下策略:1. 选择多样化的媒体渠道:由于年轻人较为热衷于社交媒体,XX 公司在传播过程中将重点放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如微博、微信和抖音等。
电视媒体和新闻传播的规律和方法

电视媒体和新闻传播的规律和方法一、引言自从电视媒体的兴起以来,它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媒体形式之一。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电视媒体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也使得电视媒体和新闻传播的规律和方法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电视媒体和新闻传播的规律和方法,以及如何适应这些变化。
二、电视媒体的规律和方法1.内容的快速更新电视媒体的基本特点就是速度快。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技术的进步以及听众/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电视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得以快速更新才能满足需求。
2.画面的直观性电视媒体主要是通过画面来传达信息,因此画面设计、拍摄和编辑至关重要。
画面的直观性也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设计一个好的画面可以让观众迅速理解信息,提升观众体验。
3.语言的生动性和纸质媒体不同,电视媒体的口语也是其独特之处。
生动的语言可以增加观众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并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信息。
4.节目的策划和管理电视媒体的节目策划和管理同样非常重要,因为这决定了节目的质量和播出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节目的策划和管理还能帮助电视媒体与竞争对手保持先发优势。
三、新闻传播的规律和方法1.目标群体的分析和研究为了更好地传递信息,需要确定目标群体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这样可以让传播者更好地理解观众的需求并制定更为精准的传播策略。
2.有效沟通和互动在传播媒介中,有效沟通和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强大的互动能力,传播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观众的需求和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节目内容和传播策略。
3.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的选择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的选择是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传播平台适合不同类型的信息,因此,需要根据信息的性质、目标人群以及传播目的来抉择最适宜的传播渠道。
4.多元化的传播形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
传播者需要密切关注媒体技术的进展,灵活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四、如何适应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电视媒体和新闻传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课件

目录
• 传播生态学概述 • 媒介生存策略 • 传播生态规律 • 媒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 媒介生存策略的实践应用 • 未来媒介生态展望
01
传播生态学概述
传播生态学的定义与特点
传播生态学定义
传播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传播现象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关注传播系 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传播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媒介定位策略
01
02
03
受众定位
明确媒介的目标受众,根 据受众特点制定内容、情 势和传播方式。
功能定位
确定媒介的核心功能和特 色,以满足受众的特定需 求。
内容定位
根据受众定位和功能定位 ,确定媒介的内容类型和 主题。
媒介内容策略
内容创作
重视内容的质量和创新, 提供有价值、有趣、有深 度的信息。
内容情势
媒介品牌策略
品牌形象
塑造特殊的品牌形象,使媒介在 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品牌推广
采用多种方式推广媒介品牌,提 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品牌价值
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媒介的 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03
传播生态规律
信息传播的生态平衡规律
信息传播的生态平衡规律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平衡状态。
媒介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
1 2
媒介在生态环境问题中的角色
媒介在传播生态环境问题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 信息传播影响公众认知和行为。
生态环保意识在媒介中的体现
媒介在内容制作和传播过程中应融入生态环保意 识,引导公众关注和参与生态保护。
3
媒介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的路径
媒介与生态环境应寻求共同发展的路径,通过创 新技术和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传媒.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传媒)

的做法是在制定媒介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时,将媒介、资源与环境看作是一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整体系统,而后对各种要素和资源加以科学协调、合理配置,最终形成有机融合的媒介整体战略“金三角”。
二、媒介生态互动观美国人际传播学家戈夫曼(E.Goffman)在《公众的关系》(1971)的前言中,曾有远见地建议人们:使用“互动生态学”(interactionethology)来指称描写行为在微观传播语境和互动结构中的意义和构成的研究。
[1]大众传播媒介作为社会的一个具有自我特点和结构的子系统,它自身的各种要素和资源之间,它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系统之间均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磁吸的互动关系。
与以往不同,我们主张确立的媒介生态互动观,在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考察与认识上,不仅反对人与自然相对立的“二元论”观点,而且质疑“人定胜天”的合理性;倾向于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一元论”思想,相信“人天双赢”的可行性,主张媒介与媒介、媒介与社会、社会与环境和谐协调、携手并进。
长期以来,人们信守的是“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竞争观念。
但是,纵观人类传播史上五次革命发生与发展的历程,我们发现媒介的“生存与发展似乎不遵循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法则,好像更符合互动互助、共进共演的原理。
因为,书写传播并未淘汰语言传播,电讯传播并不排斥印刷传播,而互动传播也未对抗电讯传播”,它们之间似乎是一种相互协调、共进共荣的共生关系。
[2]在当今世界,媒介市场也不是早期人们所想象的那种你死我活的争斗场,而是由各种相互联系的共生要素组合在一起的生态系统。
各个媒介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运用不同工具和载体,针对不同受众和资源,尽其所能,各司其职,共存共进。
在这种态势和趋势下,我们认为,媒介宜采用基于生态互动理念的新的生存与发展策略:(1)共存共生策略。
当两种或多种媒介为了生存与发展进行竞争时,“生活并让他人生活”是比“要么你活,要么我活”更重要、更人道的生态学原则。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与管理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与管理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新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传播方式更多样化。
然而,新媒体也带来了一系列管理问题,如如何管理信息源、如何保证信息准确性、如何维护良好的传播秩序等。
本文将从传播规律和管理两个角度探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与管理。
一、传播规律1、社会化传播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不再是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而是社会化传播。
社会化传播的核心是用户,用户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和生产者。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随时发布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看法,形成一种“讨论性传播”。
2、自媒体传播自媒体是新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个人或团队在互联网上自主创作并发布信息的行为。
自媒体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同时也挑战了传统媒体主流话语权。
3、短视频传播短视频是新媒体时代的一种重要内容形态,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短视频传播成为了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其易获取、易传播、易理解的特点是其受欢迎的原因。
二、管理问题1、信息源管理信息源的管理是新媒体管理的重要环节。
如何识别和规范信息源,防止谣言和虚假信息传播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在规定用户发布内容时也都设有一些限制和规范,希望通过这些规定遏制住不良的信息输入。
2、言论管理言论管理是保证新媒体环境良性发展的必要步骤。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可以随意发布各种言论,虽然这是一种思想自由的体现,但是同时也容易引发负面影响。
如何平衡言论自由和言论严肃性,使言论管理不影响公民自由是现代社会需要重视的问题。
3、用户管理用户管理是新媒体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用户群体涌入社交媒体平台,管理者需要针对不同的用户要求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管理者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比如技术手段、内容监管等,来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并防止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出现。
总之,新媒体时代带来了许多新的传播方式,同时也为管理者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管理问题。
传播生态学的生存措施

04
传播生态பைடு நூலகம்在当今社会的应用
传媒产业的转型与发展
传媒产业的转型
传播生态学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广泛,传媒产业正在经历从传 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这种转型包括电视、广播和报纸等 传统媒体向网络、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转移。
新媒体的发展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播生态学为传媒产业提供了理论支持 和发展方向。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还 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传播生态的多样性与共生
多样性是传播生态的重要特征,通过多元化的信息 来源和传播渠道,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增强传播
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信息来源多样性:传播生态应从多种信息来源获取 信息,如官方信息、媒体报道、社交网络等,保证
信息的多样性和全面性。
传播渠道多样性:传播生态应利用多种传播渠道 进行信息传播,如传统媒体、社交媒体、自媒体
拓展品牌渠道
与相关领域的企业、组织和个人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品牌发展的渠道和空间。
提升品牌价值
通过创新、服务、产品质量等方面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品牌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升媒体素养
提高媒体认知能力
了解不同类型媒体的特点和运作机制,提高对媒体的认知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
对媒体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辨析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05
传播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媒介融合与传播生态的演进
媒介融合推动传播生态的多元化发展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媒介融合成为趋势,推动传播生态向多元化、复 杂化方向发展。
传播生态的演进与受众需求的变化
随着媒介融合的推进,传播生态的演进也引发了受众需求的变化,人们更加追求个性化、互动性和参与感,这 对传播生态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

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引言在信息时代,媒介的传播生态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传播渠道不断增多,媒介的生存与发展也变得更加困难。
本文将探讨传播生态的规律,并探讨媒介的生存策略。
传播生态的规律多元化传播渠道的兴起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传播渠道变得日益多元化。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这也意味着,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了冲击,面临生存的压力。
媒体需要不断调整策略,适应多元化传播渠道的发展,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和碎片化随着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需求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和碎片化。
不同的人对于信息的需求差异巨大,而且人们的注意力也越来越难以集中。
这意味着媒体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精准定位,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同时,媒体需要以更短、更简洁的方式传递信息,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受众参与的增加在传统媒体时代,传播是单向的,媒体在一个方向上传递信息,而受众只是被动接受。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受众变得更加主动,他们可以通过评论、分享、转发等方式参与传播过程。
这意味着,媒体需要更加重视受众的参与,与受众进行互动,增强用户粘性。
追求真实与信任在信息时代,虚假和不实的信息充斥着网络。
因此,人们对于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媒体需要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通过提供可信的信息赢得用户的信任。
只有建立起信任,媒体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媒介的生存策略资源整合与融合发展随着传播生态的变化,媒介需要将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融合发展。
媒体可以与其他领域的企业、机构合作,共同进行内容生产和传播。
通过整合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资源,媒体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
精细化运营与个性化服务媒体需要将用户需求放在首位,进行精细化运营和个性化服务。
媒体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兴趣,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
同时,媒体还要注重用户体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电视传播生态与生态传播-2019年文档资料

电视传播生态与生态传播借用生态学的概念来分析和研究媒介传播成为新闻传播研究的热点之一, 此处就电视媒体的传播生态与生态传播的关系作一简要分析。
传播生态与媒介生态传播媒介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系统的枢纽, 它在运行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生态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播生态的基本形态, 但是, 媒介生态不能够代表传播生态版图的全景, 传播生态是整个社会信息传播运动的结果。
刘达经认为, 传播生态(ecologyofcommunication) 主要见于由阿什德著的《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的著作中, “在最宽泛的意义上, 传播生态指的是信息技术的结构、组织和易接近性, 各种论坛、媒介和信息渠道”。
①该书译者邵志择先生关于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解读:所谓传播生态其实就是传播行为发生的具体环境, 这种环境除了人自身的因素外, 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媒介的特性, 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和易接近性使得人们能够非常容易地获取信息、交流信息, 在人与信息技术的互动过程中,传播生态环境逐渐形成, 而一旦这种环境成为另一种“实在” , 它就对现实环境产生影响。
②此外,还有学者提出传播生态即传播圈与周遭环境的各种关系, 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讲, 它指的是信息技术, 各种论坛、媒体以及信息渠道的结构、组织和获得, 其中外部制度环境与内部组织和管理及各种资源是其基本框架。
③由以上界定可以看出 ,关于传播生态的 论述是围绕媒介和技术为核心而展开的。
传播生态是实现受众― 媒介―经济―社会这一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 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
这里“生态”已不仅仅是借鉴单纯生物学 的含义 , 而是一个整体互动的概念 , 蕴涵受众、媒介、经济、社会 复合生态的内容 , 强调四者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 , 即实现共同 演进、和谐发展、共生共荣,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④传播生 态是指社会信息传播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 各构成要素与其外部 环境之间、 社会信息传播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关联互动而达到 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状态。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策略演讲稿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策略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
在这个时代,传播策略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呢?首先,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受众群体的特点和需求。
不同的受众群体在新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和偏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受众的特点,量身定制传播策略。
比如,针对年轻人群体,可以采用更加轻松幽默的方式进行传播,而对于专业人士,则需要更加专业、严谨的传播方式。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内容质量。
在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
优质的内容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增加传播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内容的质量,注重内容的独特性和深度,让受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能获得有价值的体验。
此外,互动性也是新媒体传播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可以实现双向交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互动性的传播策略,与受众进行更加密切的互动,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从而提升传播效果。
最后,我们需要不断创新。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速度之快,要求我们不断创新,不断寻求新的传播方式和手段。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总而言之,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策略需要充分了解受众、注重内容质量、提升互动性、不断创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媒体时代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探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策略,为传播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浅谈新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生存法则

浅谈新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生存法则作者:季佳莹来源:《活力》2012年第06期[关键词]网络媒体;信息容量;专题新闻网络媒体的冲击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
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舆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网民数量持续攀升,权利意识不断提高,热点话题层出不穷。
微博发展迅猛,SNS 社群价值凸显,社会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
在网络海量信息爆炸般增长的年代,传统媒体在信息量和传播速度上的劣势,造成部分受众的流失。
传统媒体要想在这种新的生态环境中有持续的生命力,就应及时调整自身功能,迅速作出应对之策,其中,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进行信息整合对于报纸价值的提升尤为重要。
由于网络媒体具有信息容量无限性和信息链接的无限性特征,任何一张报纸都无法和这样海量的网络新闻竞争。
针对网络媒体的这个特征,报纸对信息量的追求不应是单纯的数量,而应当采用整合传播的方式出奇制胜;报纸记者对网上信息不应是低层次的移植,而应当进行合理整合,以敏锐的目光,对每日每时层出不穷的网上信息进行鉴别、过滤和筛选。
在互联网时代,报纸除了刊载新闻外,将报道重点逐步转到跟踪报道、连续报道、专题报道、系列报道等深度报道上来,无疑是一种有力的竞争手段,也是报纸价值提升的重要表现之一。
因此,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网络优势把自己的“短腿”加长,应该是报纸编辑、记者在新闻实践中努力探索的一项内容。
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对编辑记者有了更高的工作技能要求,那些掌握采、写、编、评、摄、制、播、录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全媒体具有即时、滚动、互动、汇聚等特征,要求记者突破传统思维,充分考虑受众需求,这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拥有全新的服务意识和新闻理念。
2010年9月,哈报集团在省内媒体中率先进行新闻改革探索,全媒体记者新锐亮相。
以全媒体记者为核心,哈报集团旗下的《哈尔滨日报》、《新晚报》等传统纸媒体与新媒体哈尔滨新闻网紧密互动,以图片、文字、视频、QQ组合的多媒体形式,立体交叉、全景呈现新闻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样,在媒介管理和大众传播中,媒介员工和 社会大众往往也不太受他们基本拥有的大量营 养元素或一般信息的限制或影响,反而容易受 到那些只是微量营养元素或特殊信息的限制或 影响。
这就像一只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木桶,决定木 桶装多少水的是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所以, 只要在其中加入或提供他们所缺的微量营养元 素或特殊信息,即找出那块最短的木板并加长, 媒介管理的业绩与大众传播的效果就会立即提 高。
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
邵培仁
内容提要
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来研究当代 传播现象和传播问题,被西方传 播学者认为是所有社会科学研究 方法中的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甚至超过辩证 唯物主义方法。本文认为 :用 生态学的观点看,任何一种媒体 都必然有其特殊的时间与空间上 的生态位,和在大众传播和媒介 经营中存在着食物链、生物钟规 律,有其在生存与发展中的特殊 限制因素和最佳平衡条件。了解 和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极大提 高大众媒介的社会效能和经济效 益。
在这里,前项要素制约后项要素,后项 要素吁求前项要素,它们互动互助、相 辅相成,最终形成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
这种资源链接和资源互换的食物链规律 告诉我们:无论媒介组织的系统多大、 功能多全,它都应采用如下生存策略: 首先集中力量或资源完成与自身目标最 密切相关的那部分任务(信息产品和精 神产品的生产与经营),而其它任务 (如食品供应、生活用品、水电需求、 机器设备等)则应由人类社会的其它系 统来完成,媒介的其它需求则应通过市 场上的交换行为来满足。
一、传播生态位规律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用生态学中生态位规律的观点看,任何
一种媒体都必然有其特殊的时间与空间 上的生态位,亦即有其特殊的生存与发 展的土壤和条件,以及它在这一状态下 的特有行为和作用,很少有两种媒介能 长期占有同一生态位。
同属空间生态位的报纸、杂志与书籍, 报纸占据的是空间中的生产周期短(通 常只有一天)的媒介资源生态位,其单 篇文本的字数一般较短;书籍占据的是 空间中的生产周期长(通常要一年)的 媒介资源生态位,其单篇文本的字数一 般较长;而杂志的资源生态位则居于报 纸与书籍两者之间。
太阳能带来温暖,但焦灼会使幼苗遭灾; 雨水能引发生机,但瀑泻会使绿色的生 命溺毖。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大众传播 媒介的生存与发展,必然要与外部环境 的诸种因素保持一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依 赖的适度互动关系。
在信息的传播与接受中,媒介信息的纯净与污 染、骤增与匮乏、侵略与赤字,一旦超过一定 的耐度和极限,就会引发媒介的生存危机和受 众的精神危机。
从营养生态位的角度分析,受众资源与 广告资源是当代新闻媒介的基础营养生 态位。乍看,三大新闻媒介似乎占据的 是两个相同的生态位;细看,三大新闻 媒介又都是以自身独特的功能生态位去 争取两个相同的基础生态位中的分层资 源的。
当然,大众媒介的各自营养生态位并不 是截然分开的,而是重叠的、多维的、 有所侧重的。
传播生态学的任务就是找到保持生态平衡、传 播适度的内在与外在的控制因素,测量出传者 或媒介对诸种因素的耐度和适应度。通常,内 控因素总是与传者或媒介的自我调节有关,外 控因素大多与社会或市场的激烈竞争有关,媒 介自身的耐度和适应度又总是与“过”与“不 及”的灾害性或破坏性的因素有关。
邵培仁:《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新闻界》2001年第5期;《新闻与 传播》(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1期。
中国已经加入WTO,媒介竞争日趋激烈, 广告商变得日益精明,受众也越来越难 以伺候。因此,大众传播媒介的领导者、 决策者如何在满足媒介员工和社会大众 一般营养元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 法找出其接近最小量的特殊元素,并给 予适当满足或调剂,已成为迎接媒介大 战、夺取最终胜利的一个“杀手锏”。
五、传播适度性规律
在遵循传播生物钟规律时,要关注和研究媒介内部 的生态因子状态及其运作,比如时间安排要与传播 者(记者、编辑)的生理节律相吻合,节目编排要 同受众作息时间相协同,生产计划要与媒介产品 (日报、周报、月刊等)的生产周期相吻合,培训 发展要与媒介人才的生命周期相适应,等等。
四、传播最小量规律
科学家在研究了各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的 影响后发现,当—种植物所需要的某种 营养物质,降低到该种植物最小需要量
通常,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资源(信息资 源、广告资源、受众资源、人才资源等)紧缺, 媒介的数量应严格控制,媒介的生态定位宜采 泛化生态位,即生态位要比较宽泛、广阔、模 糊,使之有较多的资源取向和较广的发展时空; 只有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媒介的数量才能适当 放宽,媒介生态才能采用特化生态位,即生态 位可以比较窄小、清晰、明确,因为不同媒介 可在各个特定的领域或层面拥有富裕的资源取 向和足够的发展时空。
二、传播食物链规律
刘向在《说苑》中就对生物界食物链现 象作了精彩描述:“园中有树,其上有 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 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 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 知弹丸在其下也。”
中国哲学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 虾,小虾吃泥巴”的启示。
同样,在大众传播和媒介经营中也存在 着食物链规律。从媒介系统内的信息生 产发布过程来看,其传播食物链为:信 息的采集与创造→信息的处理与加工→ 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受众的接受与反馈 →信息的采集与创造→;从报刊经营管 理的资源构成来看,其资源食物链为: 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受众资源→财力 (发行与广告收入)资源→人才资源→。
三、传播生物钟规律
春夏秋冬的循环,白昼黑夜的轮回,动 物季节性迁徙和回游,植物周期性播种 与收获,太阳的升落,月亮的圆缺,自 然界的这些节律性的循环往复的变化, 就叫生物钟。
在大众传播领域,类似这种生物钟的规律也是普遍 存在的。日报、期刊文本的采写、编辑、印刷、发 行,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拍摄、编导、放送, 遵循的就是周而复始的生物钟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