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实验动物学: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环境与设施

实验动物学: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环境与设施

14
噪声,db ≤
60
照度,lx
工作照度 动物照度
150~300
15~20
100~200
5~10
昼夜明暗交替时间,h
12/12或10/14
注:表中氨浓度指标为动态指标。 1)一般采用全新风,保证动物室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如果先期去除了粉尘颗粒物和有毒有害气体,不排除使用循环空气的可能
,但再循环空气仅限于同一单元,新鲜空气不得少于50%,并保证供风的温、湿度参数。
动物对实验处理的反应可用下式表现:
R=(A+B+C) ×D±E
式中: R A B C D E
实验动物的总反应 实验动物种的共同反应 动物品种及品系特有反应 动物个体反应(个体差异) 环境的影响(包括实验处理) 实验误差
二、环境因素的影响
动物有适应环境变化并作出反应的能力。 适应可以是行为性、生理性或两者兼有。 所有这些变化都会影响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动物 实验的结果。
气流
理 光照
噪音
因 笼具
素 垫料
饲养 密度
人为因素
设 饲 管 调 实验
施 养 理 教 处理
饲料 营


饮水 养
臭气 因
遗传
杀虫剂 素
因素
消毒剂 化




有机 素
物质
动物的
各种病原体
咬斗 (细菌 病毒 寄生虫)
生物因素
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有“有利”和“有害”作用两 个方面。实验动物环境因素控制的原则是, 利用和创造有利因素,消除和防止有害因素, 以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和达到实验利用的目 的。
第三节 实验动物设施

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

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
28
实验动物设施基本要求
• 设施应选建在远离疫区和公害污染的地区, 有便利和充足的后勤供应(水、电、给排 水系统,交通运输等)。
• 设施建设应坚固、耐用、经济,有防虫、 鼠等野生动物的能力,施工和建筑材料要 严格符合设计要求,最好预留可扩大的余 地。
• 设施最好为独立结构,具有各种完整的相 应职能区域,做到区域隔离以便满足对各 种不同动物品种、品系饲养和保证动物质 量的需要。
30
• 实验动物设施的设计应全面布局,预计 发展趋势,明确建设的可行性。设施的 应用目的是指导设计的最基本指南,重 要的是饲养品种,微生物控制等级,动 物实验的种类和范围。
• 实验动物设施的设计应以国家实验动物 的相关标准为设计依据,确定微生物控 制级别,相应设施类型即可确定。要按 国家标准中相应规定,根据环境控制要 求、建筑要求、区划要求、按建筑规范 进行设计。
紧张,导致不安和骚动;可造成大、小 鼠生育力下降,妊娠障碍和流产,甚至 出现食仔现象;可使小鼠行动异常,母 鼠泌乳减少,仔鼠生长缓慢;可造成动 物听源性痉挛,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损 伤。
14
噪声环境下小鼠产出率与吃仔率(山内忠平,1985)
分类
阴道栓确认后 饲养在普通环境下
产出率
吃仔率
10/10(100%) 0/10(0%)
35
36
37
38
屏 障 环 境 动 物 饲 养 室
39
隔离环境:
隔离环境采用无菌隔离器以保证无菌 或无外来污染 。隔离器内的一切均是无 菌的。空气经超高效过滤后进入(洁净度 100级)。所有物品经灭菌后,由传递仓 进入。动物来自无菌或其哺育的剖腹产 后代。人不能直接接触动物,所有操作 通过附着于隔离器上的橡胶手套进行。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
(2)物品的移动路向: 物品→高压蒸汽消毒炉(包装好的
消毒物品可经过传递窗,笼具经泡有消 毒液的渡槽)→ 清洁准备室→清洁物品 储存室→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污物经 包装处理→污物走廊→外部区域。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
(3)实验动物的移动路向: 外来实验动物→传递窗→检疫室
安全贮存,垫料高温)方可应用,笼具水瓶集中洗刷消毒。
实隔绝。表现为无窗或密封门窗,有缓冲间。 • 空气经过滤后进入,设施内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着一定
的空气压力差,室内保持正压 。 • 出风口要有过滤装置或U型液体控制阀,出口风速不低于
每秒4米,以防止空气逆流形成污染。 • 物品经高压灭菌、化学灭菌和紫外线照射后进入,即灭
菌);垫料布袋装均经高压消毒;鼠盒用牛皮纸包装, 工作服、帽、手套、口罩等经高压灭菌。 • 饲料装两层袋,装后密封连同卡片、剪刀等,经CO60 照射灭菌。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
2. 人、物、动物流程 • 人员流程:准备室→更衣→淋浴→更无菌衣→风淋→
清洁走廊→动物室→缓冲间→屏障外。 • 物品流程: 洗刷包装室→灭菌室→洁净贮存室→洁
• 饲料双层塑料袋Co60照射消毒,传入隔离器前先 在清水中浸泡,检漏,然后撕去第一层塑料袋, 放入传递舱内。
• 鼠盒、工作服、鞋、帽、用具均经高压灭菌。 2.入室要求 • 更换拖鞋、工作服、帽。工作前用药皂洗手。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
第三节 我国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设施标准
一、设施建筑要求
(一)选址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
(二)建筑卫生要求 动物繁育、生产、实验场所有围护结构材料 均应无毒、无放射性。内墙表面应光滑平整, 阴阳角均为圆弧形,易于清洗、消毒。墙面 应采用不易脱落、耐腐蚀、无反光、耐冲击 的材料。地面应防滑、耐磨、无渗漏。天花 板应耐水、耐腐蚀。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饲养室
建筑要求
• 地面:要求平整而不滑,耐水耐磨耐腐蚀,拐角处作 成圆角弧面。兔、犬、猴等动物房间用水量大,应作 成一定斜度的防水地面。
• 墙壁、天花板:要平整光滑,避免有缝隙,应选择耐 水、耐消毒药品的材料。各种管道的连接应密封。 • 门:最好用耐水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制成,一般情况门 向内开,在屏障系统内,门向压力高的方向开启,上 面设观察窗。门的宽度不小于1 m,便于笼架的进出。 猴类的饲养室门窗均应设铁丝网,防止动物逃跑。
8.2.2 垫料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 8.3.2 清洁级及其以上级别实验动物的饮水应 达到无菌要求。
新国标主要变化概要
1、对标准的范围、引用标准、定义进行了 规范; 2、对设施、环境、工艺布局的规定更具 可操作性; 3、对污水、废弃物及动物尸体处理,笼 具、垫料、饮水、动物运输的规定较为 具体。
施行日期:2 0 0 8年1 2月1日
GB50447-2008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
• 其中,第4.2.11、 4.3.18、6.1.3、 7.3.3、7.3.7、7.3.8、8.0.6、 8.0.10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 4.2.11负压屏障环境设施应设置无害化处理设 施或设备。废弃物品、笼具、动物尸体应经无害 化处理后才能运出实验区。 • 6.1.3屏障环境设施的净化区和隔离环境设施的 用水应达到无菌要求。 • 8.0.10 屏障环境设施净化区内不应设置自动喷水 灭火系统,应根据需要采取其它灭火措施。
《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
• • • • • • • 科技部 卫生部 教育部 农业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解放军总后卫生部
《广东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细则》

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

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

药物
15.5℃
26.7℃
------------------------------------------------------
苯异丙氨
197.0
90.0
盐酸脱氧麻黄碱 111.0
33.2
麻黄碱
477.1
565.0
表4-1 不同环境温度时戊巴比妥钠(95mg/kg) 腹腔注射导致大鼠死亡率比较
三、特殊动物实验设施
感染动物实验设施 放射性同位素动物实验设施(RI) 特殊化学物质动物实验设施
1、感染动物设施
是指使用病原体对动物进行实验感染的 设施。此种设施除备有通常动物设施要求 外,还必须具备防止由动物传染人,动物 相互间的交叉感染,动物向设施外感染的 结构和功能。
此类设施设计的目的是防止生物性危 险和有害因素向动物实验设施和外界的污 染。目前通常采用物理学隔离,主要是在 气密性结构内采用负压通风,以达到防止 气溶胶扩散污染的目的。
二、实验动物环境因素的分类
1、气候因素:温度、湿度、气流、风速等;
2、理化因素:氧、二氧化碳、粉尘、臭味、 噪音、照度、杀虫剂、消毒剂、有害化学物质等;
3、居住因素:房屋、笼具、垫料等; 4、营养因素:饲料、水等; 5、生物因素: 同种生物因素:社会地位、势力范围、咬斗 和饲养密度等;
异种生物因素:微生物、人和其它动物。
注意:
新引进动物应在单独房间,单独笼架饲养一 段时间,待观察健康无病后再移入其它房间 不得向屏障动物房内传入不符合相应的实验 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动物!
实验用品和器具进出清洁级屏 障动物房
用70%酒精或5 %碘伏仔细擦拭消毒物品 表面紫外灯照射15min 或直接喷雾消毒
手术器械可经高压消毒或经消毒液中浸泡 后在紫外灯下照射15min传入 小型仪器经灭菌通道喷雾消毒后传入

第四章实验动物的环境控制PPT课件

第四章实验动物的环境控制PPT课件
▪ 空气相对湿度对动物机体热调节有密切关 系。
.
14
(二)空气湿度
▪ 多数动物不耐低湿。 ▪ 低温干燥环境下大鼠易患环尾病,当湿度为40%
时大鼠此症的发生率为25%-30%。 ▪ 在低湿情况下,大、小鼠的哺乳母鼠常发生拒哺
或咬仔现象,仔鼠发育不良,体重增长停滞。 ▪ 高温、高湿时,动物抵抗力下降,发病率和病死
.
36
隔离器可安放于开放环境或屏障环境,其布局 和运作分别按上述系统的要求。隔离器呈长方形 箱状,安放于工作台上。实验动物饲养于隔离器 内;空气由送风机经空气过滤器通向隔离器的空 气入口,隔离器内的脏空气经空气出口排出。隔 离器的一侧装有橡皮手套,供隔离器内部操作使 用,隔离器另一侧有灭菌渡舱,供传入传出物料 及动物使用。有的隔离器还连有药液灭菌渡槽, 供剖腹取胎使用。
率增加,且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存活和传播。
.
15
表 4-3 一些国家对实验动物设施内相对湿度的规定
动物
实验动物设施内规定的相对湿度(%)
美国 ILAR* OECD** 日 本 中 国
小鼠
40-70
30-70 45-55 40-70
大鼠
40-70
30-70 45-55 40-70
仓鼠
40-70
30-70
▪ 在饲养室内保持一定气流,不仅可使温度、 湿度及化学物质组成保持均匀一致,而且 有利于将污浊气体排出室外。
▪ 实验动物通常采用值系0.13-0.18m/s的气 流。
.
17
(三)气流和风速
▪ 动物室的通风换气,其目的在于供给动物新鲜空 气,满足实验动物生理的需要;除去室内恶臭物 质;排出动物呼吸、照明和机械运转产生的余热, 使饲养环境内温度、湿度和气流等因素达到一定 要求,稀释粉尘和空气中浮游微生物,使空气的 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第四章、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

第四章、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

七、有害气体
实验动物室内可存在氨、硫化氢、甲基硫 醇等特殊气味有害气体,它们是由动物粪尿 发酵分解产生的。其中,氨的浓度最高,因 而常以其浓度作为判断有害气体污染程度的 指标之一。 我国标准规定:设施中的氨浓度应低于 14mg/m3 (20ppm)。
八、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的微生物洁净度是实验动物环境最为重要 的监测指标之一。通常,微生物不能游离于空气 中存活,而是附着于粉尘成为气溶胶。 国家标准规定,设施的空气落下菌数:普通环 境的落下菌数少于或等于30个/皿时,屏障系统 少于或等于3个/皿时,隔离系统应该无检出。
六、空气洁净度(粉尘) 空气洁净度(粉尘)
空气洁净度是指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含量。粉尘是 指空气中浮游的固体微粒。 粉尘对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的健康有极大影响。 亚屏障系统以上级别设施中的空气,必须进行有效过 滤。目前常用三级过滤法, 空气洁净度以空气中粉尘的浓度和粒径大小为指 标,并以达到多少级来表示。我们国家标准:清洁级 屏障系统(即亚屏障系统)的空气洁净度要求达到 100000级,SPF级屏障系统(即屏障系统)达到10000级, 隔离系统达到100级。
第一节 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
动物性状的表现决定于多种因素,主要是遗传因 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结果。动物的基因型受发育环境 (胚胎期和哺乳期)影响而决定其表现型,此表现型又 受动物的邻近环境(包括培育环境和实验场所环境)的 影响而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演出型。
实验动物环境因素包括两个方面,即自然因素(包括物理、 化学和生物学因素)和人为因素。这些因素不是孤立的,而 是相互联系而产生影响的。可分为: 1.气候因素:温度、湿度、气流、风速。 2.物理因素:粉尘、光照、噪音。 3.化学因素:空气(氧、二氧化碳)、臭气(氨、硫化氢)。 4.营养因素:饲料、水、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 5.栖居因素:笼具、垫料。 6.生物因素:微生物、寄生虫、遗传因素。 环境对实验动物质量和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是多因素的 联合作用。

动物实验技术PPT课件

动物实验技术PPT课件
不同种系的实验动物对相同因素的刺激反 应既有共同性的一面,也存在一些特殊反应, 同样的刺激对一些动物敏感,但对另外一些动 物可能不敏感。因此在实验研究中选用那些有 特殊反应、对实验研究敏感的动物作为实验对 象,也是保证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
38
(三)标准化原则
标准化原则是指动物实验中选择与课题 研究的目的、内容、水平相匹配的标准化 的实验动物。只有选用经微生物、寄生虫 学、遗传学、环境及营养控制的标准化实 验动物,才能排除生物因素、遗传因素、 环境及营养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50
2、购入动物时,应向供应单位及时索取 动物的遗传背景、微生物背景、质量合格 证、动物的年龄、体重等资料。
51
3、购入动物时,无论运输距离的远近,都 应考虑运输环境的温度、湿度、饮食以及 途中污染和窒息死亡等问题。
52
4、购入清洁级以上的动物,应采用带有空 气过滤膜的无菌运输罐或带过滤帽的笼盒 运输,严格检查其密封状况。
7
动物实验技术:
研究动物实验所需的各种条件、方法、 技术,以保证取得科学的、完整的、先进的实 验结果。
8
动物实验的要求..
1、科学性 2、经济性 3、伦理性
9
科学性要求
标准化的动物 标准化的实验条件 标准化的操作规程
10
经济性要求
动物的选择 实验方法的选择
11
伦理性要求
动物福利 3R原则
12
22
(二) 常用动物外科手术器械
(三)手术器械的消毒 1、煮沸灭菌法、 2、 高压蒸气灭菌法 3、化学药品灭菌法。
23
(四)敷料、手术巾、手术衣、帽、口 罩的消毒
24
五. 手术人员的准备 为了保证无菌手术的进行,手术人

实验动物设施规范及环境标准

实验动物设施规范及环境标准

温度,℃ 温度 ℃ 最大日温差,℃ 最大日温差 ℃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 最小换气次数,次 最小换气次数 次/h 动物笼具周边处气流 速度,m/s 速度 与相通房间的最小静 压差,Pa 压差 空气洁净度,级 空气洁净度 级 沉降菌最大平均浓度, 沉降菌最大平均浓度 个/0.5h,Φ90mm 平皿 Φ 氨浓度指标,mg/m3 氨浓度指标 噪声,dB(A) 噪声 照度 lx 最低工作 照度 动物照度
8.屏障环境设施净化区的人员入口应设置二 次更衣室,二更可兼作缓冲间。 9.动物进入生产区(实验区)宜设置单独通 道,大型动物在入口处宜设置洗浴间。 10. 10.负压屏障环境设施应设置无害化处理设施 或设备、废弃物品、笼具、动物尸体应经 过无害化处理后才能运出实验区。 11.设置检疫室或隔离观察室或两者均设置, 辅助区应设一定面积的库房。
二、实验动物设施分类
1. 普通环境 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控制人员和物品、动 物的出入、不能完全 控制传染因子、但能控制野 生动物的进入。 2.屏障环境 屏障环境 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空气的进出。适用于饲育 清洁动物及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 简称SPF)实验动物,进入的空气经过初、中、高 效三级过滤,进入的人、动物和物品须由严格的微 生物控制。 3.隔离环境 隔离环境 采用无菌隔离装置、特殊的传递系统,与环境绝对 隔离,适用于饲育SPF及悉生动物和无菌动物。
照明
屏障区配置密闭洁净灯
自控
1.屏障区宜设门禁系统,缓冲间的门宜采用互锁。 2.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所有设置互锁功能的门应处 于开启状态。 3. 3.空气调节系统的电加热器应与风机连锁,并设立 无风断电、超温断电保护及报警装置。 4.电加热器的金属风管 应接地,电加热器前后各 800mm范围内的风管和穿过没有火源等容易起火 部位的管道和保温材料,必须采用不燃材料。 5.必要的通讯、摄像监控装置(如温湿度压差超过 设定范围时声光报警启动工作)

实验动物标准化及实验动物设施

实验动物标准化及实验动物设施

《省级实验动 物质量检测机 构审查细则》
科技部条财司 1999
10
第一节 实验动物标准化
三、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
• 1988年3月5日,《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 • 2002年12月2日,《广东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细
则》; • 2006年4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06号)确认
“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核准”为省科技厅的行政 许可项目; • 2009年11月1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42号)再 次确认“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核准”为省科技厅 的行政许可项目; • 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离环境 • 微生物、寄生虫质量控制:普通级动物、
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
9
科技部有关实验动物政策法规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2号令 国家科委1988)修订中
《实验动物出口审批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
办法》 制定中
(国家科委、技监局1997)
意见》
《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管理办法》 (科技部 1998)
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是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民 间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定, 绿色和平组织把保护动物福利提高到动物权利的高度。
20
20
(7)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行政许可
国外对涉及实验动物的论文、科研项目均有明确 的实验动物法律法规要求,实现国际接轨。
对国外进入我国境内的实验动物及其产品需要相 应的法律法规约束,以防止外国公司利用中国法规空缺 实现动物实验伦理和生物安全等问题的转移,把危害带 给中国
传染病、营养不良) (2)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由于生
理差,易引起反应差异,引起数据不可 比与重复)

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

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
第三讲 实验动物环境 设施控制
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 科学部
周淑佩 电话:82802758
怎样才能养好实验动物 作好动物实验?
*从种子中心引种 *拥有合格的饲养管理人员 *执行标准操作规范(SOP) *实验动物种群饲养在合格的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
(普通环境、屏障环境、隔离环境)内。
*使用合格的饲料 *使用合格的实验动物(遗传学分类和按微生物控制分类) *合格的实验动物饲养在合格动物实验设施(普通环境、
二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建筑要求
1.建筑物门、窗应有良好的密封性。 2 .走廊宽度不应少于1.5m,门宽度不少于1.0m。 3 .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室通风空调系统保持正压
操作,应合理组织气流布置送排风口的位置,避 免死角,避免断流,避免短路。 4 .各类环境控制设备应定期维修保养。 5 .动物繁育、生产、实验室的电力负荷等级,应根 据工艺要求确定。应备有应急电源。 6 .室内的配电设备,应选择不易积尘的设备,并应 暗装。电气管线应暗敷,由非洁净区进入洁净区 的电气管线管口,应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
等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它是由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和动物实 验设施两部分组成。 2.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Production Animal
Facility) 指用于实验动物繁育、生产的建筑物、设备 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3.动物实验设施(Animal experimental Facility) 指以研究、试验、教学、生物制品、药品生
三 实验动物饲养常用的 辅助设施(assisted facility )
• 这是指在动物房舍设施内使用于动物饲养的器具 和材料,主要包括笼具、笼架、饮水装置、运输 笼和垫料等。这些器具和物品与动物直接接触, 产生的影响最直接,务必予以重视。

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的环境与设施

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的环境与设施
一般来说只要滤过>1μm的粉尘,就能达到 除菌的目的。
20
2 空气中24小时细菌变化
21
3 空气中24小时粉尘变化规律
22
室内空气中细菌与粉尘的变化规律
细菌数变化,逐日增加;显然与小鼠进入有关,随粪
便排出增多,细菌数↑。
变化规律,早8时、晚8时、午夜1时有3个高峰,与小
鼠的夜行性自发行为和摄食活动有关。
例如,在1000Hz时,人耳能听到的最小声音强度为10-16
w/cm2。人耳能听到的最大听阈约为10-3 w/cm2。
人们在表示声音强度时一般不用上述两个绝对单位,而
是用另一种相对单位。
6
2-4 声音的单位
相对强度的贝尔数=lg(E/E0) E:实际声强数; E0:人耳能听到的最小声音强数(10-16 w/cm2),以阈强
六、噪音
1 定义 2 声音的特性 3 噪声的来源 4 噪声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5 噪声控制标准1 Nhomakorabea 1 定义
噪音一般指频率高、振幅大、带有冲击性或具有无规律
的声波,给人或动物带来心里的或生理不利影响的声音。
音量的单位为分贝(dB)。 人能感觉到声波频率的范围是20~20000Hz。 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人耳
有害气体,它们是由动物排泄物发酵分解产生 的。其中,氨的浓度最高,因而常以氨浓度作 为判断有害气体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空气中 的氨含量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
31
2 监测指标
空气中的氨含量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卫生管理方面,一般以氨的含量作为指标, 单位一般为:<15mg/m3 或<20ppm 或<1.18mmol/L。
来源: 空气中的细菌一般都是附着在粉尘上而飘浮在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GB50447-2008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
• 其中,第4.2.11、 4.3.18、6.1.3、 7.3.3、7.3.7、7.3.8、8.0.6、 8.0.10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 4.2.11负压屏障环境设施应设置无害化处理设 施或设备。废弃物品、笼具、动物尸体应经无害 化处理后才能运出实验区。
饲养场所; 3、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与生活区的距离应符
合GB19489和GB50346的要求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关于设施的功能设置
1、生产区:明确增加了风淋室、消毒后室; 2、动物实验区:明确了风淋室、检疫室、隔离室、
操作室、手术室、消毒后室; 3、基础级大动物检疫间必须与动物饲养区分开设
置; 4、辅助区:明确增加了解剖室、更衣室; 5、动物实验设施应与动物生产设施分开设置; 6、特殊实验设施:满足动物实验设施的要求同时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新国标主要变化概要
1、对标准的范围、引用标准、定义进行了 规范;
2、对设施、环境、工艺布局的规定更具 可操作性;
3、对污水、废弃物及动物尸体处理,笼 具、垫料、饮水、动物运输的规定较为 具体。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关于标题、代码
• 《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 • 发布时间:2010-12-23 • 实施时间:2011-10-01 • 编码:GB14925—2010代替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二)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
普通环境、屏障环境和隔离 环境。
有关国家设施环境标准 (GB14925----2001)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实验动物作废与现行的国家标准列表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知识探索]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知识探索]
• 7.4动物尸体及组织应装入专用尸体袋中存放于尸 体冷藏柜(间)或冰柜内,集中作无害化处理。 感染动物实验的动物尸体及组织须经高压灭菌器 灭菌后传出实验室再作相应处理。
峰谷文书
10
8.2.2 垫料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
8.3.2 清洁级及其以上级别实验动物的饮水应 达到无菌要求。
峰谷文书
11
峰谷文书
14
关于定义
1、实验动物定义:“对其携带微生物”后 增加了“和寄生虫”
2、实验动物生产设施:简化为“实验动物 生产的建筑物和设备的总和”
3、实验动物实验设施:叙述方法及内容有 不同
4、实验动物特殊实验设施:明确了所指 (感染、放射、有害)
峰谷文书
15
关于设施
一、等级分类: 1、普通环境:基础级(新说法)取代普通级实验
峰谷文书
7
GB14925-2001 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GB50447-2008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 (国家住建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施行日期:2 0 0 8年1 2月1日
峰谷文书
8
GB50447-2008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
• 其中,第4.2.11、 4.3.18、6.1.3、 7.3.3、7.3.7、7.3.8、8.0.6、 8.0.10条为强制性条文,标准
(GB14925----2001)
峰谷文书
5
实验动物作废与现行的国家标准列表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发布部门 实施日期 状态
GB/T 149251994
实验动物 国家质量
环境及设 监督检验

检疫局
1994-10-01 作废
GB 149252001

第三章 实验动物的环境设施控制[1]

第三章 实验动物的环境设施控制[1]

大型的通风冷暖空调系统,每年需要昂贵的维 修费用。 绝对严谨的无菌工作程序,给工作人员带来不 便。
不能保护工作人员免受AEROALLERGENT 传统房间一经建成,便很难改建,重复建设浪费巨大。
维修费用几乎没有。 灵活的无菌工作程序。
可以保护工作人员免受AEROALLERGENT。 安装调试简便,体积小,随时可以移动和搬运。
万一有动物感染,整批动物都受到感染,要重新消毒 某一笼具有动物感染,可以单独消毒处理,易于操作, 处理,产生大量费用。 绝对避免动物交叉感染。 饲养少量动物(低于1000只),装修房间浪费,资 源闲置。 频繁消毒处理,需要大量的人工。 长期在动物房工作人员会产生程度不同的皮肤瘙痒和 过敏症状。 非常适合少量的动物饲养(低于1000只),一套主机 可配置三套通气笼具(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消毒简单方便(高温高压灭菌),解放人工。 绝对避免工作人员遭受感染(由于动物毛发和代谢产 生的碎片)。
表3 一些国家对实验动物设施内相对湿度的规定
动物 实验动物设施内规定的相对湿度的规定 美国ILAR OECD 日本 中国
小鼠 大鼠 仓鼠 豚鼠 兔 猫 犬 猴
40-70 40-70 40-70 40-70 40-70 40-70 40-70 40-70
30-70 30-70 30-70 30-70 30-70
• 屏障系统(1万级) 用来饲养SPF动物,动物来源于无菌、悉 生或SPF动物种群。一切进入屏障的人、动 物、饲料、水、空气、垫料及各种用品均 需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利用空调送风系 统形成清洁走廊 动物房 污染走 廊 室外的静亚差梯度,以防止空气 逆流形成的污染。屏障内人和动物尽量减 少直接接触。
半/亚屏障系统: 饲养清洁级动物,环境设施指标除了洁 净级别(10万级)、落下菌数(12.2/皿/小 时)与屏障系统(SPF级)不同外,其他各 项指标与屏障系统均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1.3屏障环境设施的净化区和隔离环境设施的 用水应达到无菌要求。
• 8.0.10 屏障环境设施净化区内不应设置自动喷水 灭火系统,应根据需要采取其它灭火措施。
• 7.3实验动物废垫料应集中作无害化处理。一次性 工作服、口罩、帽子、手套及实验废弃物等应按 医院污物处理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注射针头、 刀片等锐利物品应收集到利器盒中统一处理。感 染动物实验所产生的废弃物须先行高压灭菌后再 作处理。放射性动物实验所产生放射性沾染废弃 物应按GB 18871的要求处理。
• 7.4动物尸体及组织应装入专用尸体袋中存放于尸 体冷藏柜(间)或冰柜内,集中作无害化处理。 感染动物实验的动物尸体及组织须经高压灭菌器 灭菌后传出实验室再作相应处理。
8.2.2 垫料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
8.3.2 清洁级及其以上级别实验动物的饮水应 达到无菌要求。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GB14925—2001 • 发布部门:在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
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基础上增加了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一、强制性条款(总计16条): 1 强调了门、窗的密封性,饲养间的门上设观察窗; 2 电力负荷等级不低于二级; 3 动物实验设施与动物生产设施分开设置; 4 动物尸体、垫料、废弃物应集中无害化处理; 5 垫料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 6 清洁级以上的饮用水达到无菌要求; 7 运输笼具应符合微生物控制的等级要求; 8 运输工具每次运输的前后均应进行消毒; 9 特殊设施还应遵守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二、其余为推荐性标准
1、对标准的范围、引用标准、定义进行了 规范;
2、对设施、环境、工艺布局的规定更具 可操作性;
3、对污水、废弃物及动物尸体处理,笼 具、垫料、饮水、动物运输的规定较为 具体。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 《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 • 发布时间:2010-12-23 • 实施时间:2011-10-01 • 编码:GB14925—2010代替
动物; 2、屏障环境:说法不同,内容基本一致; 3、隔离环境:保持无菌状态或无外源污染物,保
存无菌或无外来污染动物。 二、使用功能分类: 1、实验动物生产设施; 2、实验动物实验设施; 3、实验动物特殊实验设施。 三、建筑物: 1、门的宽度不少于0.8M;(1.0M) 2、大型动物根据需要加大。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 特殊实验动物设施 包括感染动物实验设 施和应用放射性物质或其他特殊化学物质等 进行动物实验的设施。特殊实验动物设施设 施内是负压,不同污染程度间的区域与室外 均应维持一定的负压梯度,是污染气体方向 由危害程度低的区域向危害程度高的区域渗 漏,以保证周围环境的安全。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施行日期:2 0 0 8年1 2月1日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 其中,第4.2.11、 4.3.18、6.1.3、 7.3.3、7.3.7、7.3.8、8.0.6、 8.0.10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 4.2.11负压屏障环境设施应设置无害化处理设 施或设备。废弃物品、笼具、动物尸体应经无害 化处理后才能运出实验区。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1、实验动物定义:“对其携带微生物”后 增加了“和寄生虫”
2、实验动物生产设施:简化为“实验动物 生产的建筑物和设备的总和”
3、实验动物实验设施:叙述方法及内来自有 不同4、实验动物特殊实验设施:明确了所指 (感染、放射、有害)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一、等级分类: 1、普通环境:基础级(新说法)取代普通级实验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 实验动物 取消普通级大小鼠。
• 环境标准 取消亚屏障环境; 饲养、实验和大、小动物区别规定; 普通环境增加要求。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GB14925-2001 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GB50447-2008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 (国家住建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发布部门 实施日期 状态
GB/T 149251994
实验动物 国家质量
环境及设 监督检验

检疫局
GB 149252001
实验动物 国家质量
环境及设 监督检验

检疫局
GB14925 实验动物 国家质量
—2010 环境及设 监督检验

检疫局等
1994-10-01 作废 2002-05-01 现行 2011-10-01 即将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 家标准1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实验动物设施是保障动物能正常繁殖、 生长、发育以及达到各种动物实验成功 的必要条件。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 准1
•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 是指用于实验 动物繁育、生产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 管理在内的总和。
• 动物实验设施 是指以研究、试验、教学、 生物制品和药品生产等为目的,进行实验 动物饲育、试验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 管理在内的总和。
动物时,应达5级
实验动物环境设施与国家标准1
1、温度要求: A 普通环境:地鼠、豚鼠为18-29,其它为16-26 B 屏障环境:20-26 C 隔离环境: 20-26(鸡:隔离环境16-26 ?) 2、最大日温差/℃ ≤:统一为4 3、最小换气次数≥: A 普通环境:8 B 屏障环境:15(在非工作时间可降到10次,鸡无要求) C 隔离环境:20 4、动物笼具处气流速度 ≤0.2m/s(测量位置改变) 5、相通区域的最小静压差 ≥: A 屏障环境为 10 Pa B 隔离环境为 50 Pa 6、最低工作照度 ≥ 200/lx(150-300) 7、隔离环境空气洁净度为5或7级,饲养无菌动物和免疫缺陷动物时,应
1、温度要求无变化; 2、最大日温差/℃ ≤:统一为4 3、最小换气次数≥: A 普通环境:8 B 屏障环境:15(在非工作时间可降到10次,鸡无要求) C 隔离环境:20 4、动物笼具处气流速度 ≤0.2m/s(测量位置改变) 5、相通区域的最小静压差 ≥: A 屏障环境为 10 Pa B 隔离环境为 50 Pa 6、最低工作照度 ≥ 200/lx(150-300) 7、隔离环境空气洁净度5或7级,饲养无菌动物和免疫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