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阅读任务
苏东坡传整本阅读教学设计
苏东坡传整本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阅读《苏东坡传》,学生能够:1.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成就。
2.分析苏东坡的作品在文学、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二、教学重点1.领会苏东坡的文学思想和艺术风格。
2.分析苏东坡作品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分析苏东坡的文章语言特点。
2.掌握苏东坡作品的背景知识。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介绍苏东坡的生平、作品和思想。
2.小组合作:讨论苏东坡的代表作品,分析其风格和主题。
3.阅读实践:学生阅读苏东坡的作品并进行文本分析。
4.个人写作:学生根据阅读和分析的内容撰写读后感或研讨论文。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介绍苏东坡的生平和作品(30分钟)1.导入:与学生共同回顾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引出对苏东坡的介绍。
2.讲授:简要介绍苏东坡的生平,并用图表展示其重要作品的时间线。
3.讨论:与学生共同分析苏东坡作品的特点和主题。
第二节:阅读《苏东坡传》的选段(40分钟)1.导入:放映苏东坡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阅读:学生分组阅读《苏东坡传》中的选段,并标注关键词或句子。
3.小组合作:每个小组分析选段中苏东坡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4.展示与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三节:苏东坡的政治与社会影响(40分钟)1.导入:介绍苏东坡的历史背景和所处时代的政治环境。
2.讲授:讲解苏东坡的政治观点和他在官场的经历。
3.小组合作:讨论苏东坡的政治主张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4.展示与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辩论。
第四节:苏东坡的文学艺术风格(30分钟)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苏东坡的文学作品和他的艺术创作理念。
2.讲授:讲解苏东坡的文学风格和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小组合作:学生自由讨论苏东坡作品中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阅读任务-精选.pdf
阅读范围阅读任务重点能力指向卷一:童年与青年 1.儿时的苏轼行为和其他儿童没有什么不同,但生活环境却是大为不同。
阅读第2、3章,列出儿童时期对苏轼有重大影响的人或地理环境、风士人情,并分别做简要介绍。
(提示:眉州的地理、人情,苏轼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2.阅读第3章概括苏东坡少年的事件(年龄+事件)。
3.阅读第4章回答下面问题。
(1)苏东坡于__ 岁完婚,妻子是____,其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正是为纪念她而作。
(2)苏东坡在___岁中进士,其老师是文坛泰斗___,老师对他的评价是_____.4.阅读第5章,回答下面问题。
(1)请给第5章拟定一个小标题(概括主要事件):_______(2)请写出苏家三人前往京都的过程。
(只写地名,用箭头表示) 分类提取文章重要信息。
概况事件。
提取文章主要信息,把握苏东坡一生中重要时间节点、重要地点以及重要他人。
1. 第6章写苏东坡第一次做官,筛选信息,填写下面表格。
官职任职期限年代:年龄:任职事迹事迹评价重大变故2.第7章,苏东坡再次回京都任职,遇到重大政治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时的皇帝是年轻的__________。
苏东坡的态度是物(支持/反对)。
3.第8章讲到宋神宗期间的一次连绵不绝的党争,此次党争起自______________ (政治事件),双方的代表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苏东坡属于__________为首的一派,最后因为他出的乡试考题而终遭罢黜,被贬__________ (地名)。
4.第9章中王安石最终被自己的朋友__________背叛。
5.第10章通过苏轼和苏辙(子由)的对比,详细地总结了苏轼的性格特点,这个性格特点将对他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请概括苏轼的性格特点。
6.第11章记录了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逍遥自在的生活。
(1)请摘抄描写西湖的一首诗。
(2)请选取苏东坡在杭州的一个趣事或者乐事概括,并总结其形象特点。
《苏东坡传》整体阅读方案.doc
《苏东坡传》阅读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拓展课内知识在高二完成林语堂《苏东坡传》的阅读,实现对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材中出现的苏东坡作品等课内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与理解苏东坡,读懂其人与其文。
2、提升阅读能力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方法,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可以帮助我们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的书。
3、探究人生意义通过阅读《苏东坡传》,引导学生从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养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促使他们去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成长,不断走向成熟。
4、培养思辨品质通过整本书阅读,了解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同时,引进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开展比较阅读,理解为何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这样的形象,为何与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不一样,进而思考真实的苏东坡形象究竟该是怎样的,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辨的阅读品质。
二、活动准备(一)分析学情教情1、访谈调查。
(1)你读过哪些苏东坡的作品?称了解有关苏东坡的哪些东西?诸如诗词、文章、书画、生平等。
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的?教材、课外读物,还是百家讲坛,抑或影视作品(2)你了解林语堂吗?读过他哪些作品?(3)你现在一年大概阅读几部文学作品?主要阅读哪类书?影响你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没时间,不知阅读什么书,还是家长、老师反对,抑或觉得和考试联系不紧密?(4)你对以下几组对象的关联性有何看法?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阅读与成绩、阅读与人生。
(5)你父母反对你阅读吗?他们知道苏东坡吗?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苏东坡的?他们读过苏东坡的哪些作品?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吗?2、整理并分析学情教情。
(二)明确阅读意义1、打通课内外,以更宏大的视角审视教材中苏轼的作品把教材中收录的苏轼作品,诸如小学课文中的《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初中课文中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少I·I出猎》等、高中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放到苏轼整个生命历程,人生长河中去品读,从而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这些作品的内涵,更全面、更透彻地形解苏轼这个人。
高二年级《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教学设计方案
高二年级《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教学设计方案一、活动目标1、拓展课内知识,在高二完成林语堂《苏东坡传》的阅读,实现对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材中出现的苏东坡作品等课内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与理解苏东坡,读懂其人与其文。
2、提升阅读能力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方法,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可以帮助我们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的书。
3、探究人生意义通过阅读《苏东坡传》,引导学生从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养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促使他们去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成长,不断走向成熟。
4、培养思辨品质。
通过整本书阅读,了解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同时,引进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开展比较阅读,理解为何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这样的形象,为何与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不一样,进而思考真实的苏东坡形象究竟该是怎样的,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辨的阅读品质。
二、活动准备(一)活动组织人员(二)分析学情教情1、访谈调查。
(1)你读过哪些苏东坡的作品?称了解有关苏东坡的哪些东西?诸如诗词、文章、书画、生平等。
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的?教材、课外读物,还是百家讲坛,抑或影视作品(2)你了解林语堂吗?读过他哪些作品?(3)你现在一年大概阅读几部文学作品?主要阅读那类书?影响你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没时间,不知阅读什么书,还是家长、老师反对,抑或觉得和考试联系不紧密?(4)你对以下几组对象的关联性有何看法?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阅读与成绩、阅读与人生。
(5)你父母反对你阅读吗?他们知道苏东坡吗?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苏东坡的?他们读过苏东坡的哪些作品?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吗?2、整理并分析学情教情。
(三)明确阅读意义1.打通课内外,以更宏大的视角审视教材中苏轼的作品。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梁淑仪罗印球书册档案推荐版本作者:林语堂(1895—1976)翻译:张振玉教学总目标1.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采用批注的阅读方法,完成《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经验2.运用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梳理整合苏轼的重要经历事件,通过若干活动,引导学生把握苏轼丰富的人格魅力,探讨其形成原因,探讨传主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并进一步尝试个性化的深度阅读,生成语文运用能力3.将苏轼生平与诗文创作联系,重点研读黄州时期的代表诗文,挖掘苏轼在逆境中的坚韧精神及对今天的启示,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思考4.以《苏东坡传》为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和技法,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实施过程第一课段:激发兴趣阅读全书课段目标 1、1.开展导读课,引发阅读期待2.运用批注的阅读方法,整体第一次阅读《苏东坡传》,了解传主一生经历的重要时间节点、事件、思想变化、与之相对应的诗文作品,提出阅读中发现的问题3.开展实地考察活动,拉近学生与苏轼的距离活动一:导读课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林语堂及写作风格与成就2.把握《苏东坡传》的阅读关键价值,引发阅读期待教学过程:一、教师介绍林语堂及推荐《苏东坡传》理由(投影)二、将综艺节目转化为学习资源。
播放《百家讲坛》:人见人爱苏东坡任务 1:1、思考并发言:视频引起你对《苏东坡传》怎样的感受?2、为年级即将开展的《苏东坡传》读书活动设计宣传海报,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读书活动。
年级将选出最合适进行张贴。
活动二:第一轮整本书阅读任务 2:读书。
边读边批注,完成每章的阅读过程记录案。
教师定期收集学生的阅读疑问,利用阅读课讨论答疑。
任务 3:实践活动:制作短视频或美篇——探寻苏东坡的广州足迹(利用地理优势,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更真切的体会苏轼的人格魅力)任务 4:阅读《苏东坡传》,观看央视人文历史纪录片——苏轼第二课段:再读全书,整合内容课段目标1、学习并运用批注、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2、学习并运用思维导图梳理重要章节事件3、把握并品味苏轼丰富的人格魅力,并探讨形成原因4、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活动三:广州电视台准备策划“魅力苏轼”的专题片 2 集,用思维导图呈现文案内容设计任务 5:带着每一卷的阅读思考题,第二次读书。
任务驱动下的高中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任务驱动下的高中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作者:温建夷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2020年第04期【摘要】;;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就意味着要求语文教学打破以往的课堂篇章教学的模式,注重对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和锻炼。
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思考文本,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的。
【关键词】;;;《苏东坡传》;以写促读;思维发展;互动交流;语言建构;问题带动【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29-0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的书。
”而实际上,随着微博、微信的普及,信息获取的手段越来越便利,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使得知识的碎片化、拼接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损坏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利于文化底蕴的积累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学生们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外,大多不喜欢阅读,更无阅读兴趣,对整本书的阅读更是缺少动力,即使被老师、家长强制阅读也只是走马观花,应付了事,毫无实效。
在当今这个信息纷飞的时代,知识碎片化的时代,资讯唾手可得的时代,我们还要阅读整本书吗?在这一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活动被重新搬上了语文课程教学的舞台,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大势所趋。
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所以,越是这样的时代,我们就应该更加认真、持久地读几本书。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作了专门论述,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界定高段学生课外阅读的定量指标不少于100万字,并提出要读整本的书。
读整本书的思想已经被重视。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真实的情境,开展专题阅读教学——以苏轼的作品为例
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积极倡导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专题学习”。
有计划的、系统的专题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
一方面,专题教学基于教材又不受限于教材。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整合相关资源,通过专题阅读,拓宽阅读的广度,加深阅读的深度,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专题教学的容量大,涉及的知识面广。
在专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学习任务群创设“真实的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引导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围绕专题,组成学习小组,自行搜集资料,整合信息,并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分析、研讨,最终展示成果。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小组的其他成员合作交流,共享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近期,笔者开展了以苏轼的作品为专题的专题阅读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苏东坡传》整体阅读方案
《苏东坡传》阅读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拓展课内知识在高二完成林语堂《苏东坡传》的阅读,实现对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材中出现的苏东坡作品等课内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与理解苏东坡,读懂其人与其文。
2、提升阅读能力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方法,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可以帮助我们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的书。
3、探究人生意义通过阅读《苏东坡传》,引导学生从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养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促使他们去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成长,不断走向成熟。
4、培养思辨品质通过整本书阅读,了解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同时,引进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开展比较阅读,理解为何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这样的形象,为何与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不一样,进而思考真实的苏东坡形象究竟该是怎样的,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辨的阅读品质。
二、活动准备(一)分析学情教情1、访谈调查。
(1)你读过哪些苏东坡的作品?称了解有关苏东坡的哪些东西?诸如诗词、文章、书画、生平等。
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的?教材、课外读物,还是百家讲坛,抑或影视作品(2)你了解林语堂吗?读过他哪些作品?(3)你现在一年大概阅读几部文学作品?主要阅读哪类书?影响你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没时间,不知阅读什么书,还是家长、老师反对,抑或觉得和考试联系不紧密?(4)你对以下几组对象的关联性有何看法?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阅读与成绩、阅读与人生。
(5)你父母反对你阅读吗?他们知道苏东坡吗?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苏东坡的?他们读过苏东坡的哪些作品?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吗?2、整理并分析学情教情。
(二)明确阅读意义1、打通课内外,以更宏大的视角审视教材中苏轼的作品把教材中收录的苏轼作品,诸如小学课文中的《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初中课文中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少I·I出猎》等、高中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放到苏轼整个生命历程,人生长河中去品读,从而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这些作品的内涵,更全面、更透彻地形解苏轼这个人。
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以林语堂《苏东坡传》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居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课程内容规定的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在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多方面涉及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
语言建构与运用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指阅读者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过程中,从语言积累与建构、语言表达与交流、语言梳理与整合等角度出发,采取读写融合的策略,通过具体的言语实践活动,以积累言语经验、发展言语技能、提升言语品质为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在20世纪30年代用英文写作的以西方读者为受众,基于“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之目的的一部散文式历史人物传记。
英文标题为“The Gay Genius: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乐天知命的天才:苏东坡》),是欧美国家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苏东坡传记。
全书采用微观叙事角度,立足生活琐事,按照时间顺序叙述苏轼的生平,介绍其坎坷跌宕的人生经历。
书中穿插了大量的趣闻轶事、野史掌故,也夹杂着作者画龙点睛的评论。
该书是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人物传记类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极佳备选对象。
一直以来,苏轼诗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选文资源,涵盖必修与选修系列课程。
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对教材中苏轼作品阅读与鉴赏的延伸与拓展。
这部传记不仅对学生修身养性、励志怡情有着借鉴意义,而且对于培养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具有重要的训练价值。
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我们可以采取哪些读写融合的策略来实施教学和训练指导呢?下面笔者以张振玉翻译的林语堂《苏东坡传》(群言出版社2017年7月第2版)为例,予以具体说明。
一、在摘抄中夯实语言积累摘抄,即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根据某种需要而将原文摘录下来。
摘抄是语言积累的必经路径。
《苏东坡传》中有许多思想深邃、意味隽永、修辞精妙的语句,是启迪智慧、陶冶情感、增强文采的良好语言素材。
学生通过摘抄,可以强化言语识记与积累。
妙用行为支架,情境化阅读“整本书”——以《苏东坡传》阅读与探讨为例
妙用行为支架,情境化阅读“ 整本书” ——以《苏东坡传》阅读与探讨为例摘要: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科课程标准》根据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设计了18项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个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重点、难点,必须寻找突破点。
借用一系列的行为支架,能切实有效地去实践“整本书阅读”的任务。
关键词:行为支架情境化整本书阅读一、沉思:整本书阅读的意义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改订》中指出:“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书做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历时70余年,这一的思想依然熠熠生辉。
温儒敏先生多次呼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以纠正浅表化、碎片化、快餐化的阅读倾向。
传记以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为主要特点。
好的传记主要展示传主多样的人生和多彩的生活;阅读传记就是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去经历我们未曾经历的人生,并不断丰盈自己的人生体验。
好的传记可以激励读者一生,传主的人生苦难、心灵困境,以及他们突破环境的障碍,超越人性的懦弱,从而摘取生命桂冠的种种经历,都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阅读传记,就是把自己浸润到人物精神世界里去熏染,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二、探究:以林语堂《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活动为例《史记》是纪传体通史,众多鲜活的人物有赖太史公的神来之笔,而千古如生。
当今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传记类为数不多的精品。
根据高中教学中传记单元的学习及传记阅读的要求,结合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也根据学校教学实际,展开林语堂《苏东坡传》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让学生能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苏轼,评价苏轼,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总任务:为苏东坡制作一本《苏东坡写真集》。
子任务:1.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画苏东坡的“人生轨迹图”,展现人物的人生历程。
2.为人物写真绘图(分不同时期)。
3.完成阅读摘抄若干份,苏轼的趣味故事、诗词等都可以。
4.鉴赏苏东坡的“诗词文”。
(200字左右,不少于3篇)5.撰写文章,主题为:我眼中的苏东坡。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初探———以《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探索篇誗课题荟萃一、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辩。
凡有学者,皆成性格。
”可见凡阅读皆能成就人。
但仅仅是阅读课内的教材选文是远远不够的。
正如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今日选一篇冰心的小说,明日来一篇柳宗元所著的游记,再过一日又来一篇《史记》列传,教师走马观花式般讲授,学生边打着呵欠边敷衍,……”夏丏尊先生告诉青年学生“要以选文为主,多方学习,……如学习《桃花源记》可以进一步去读《陶集》……”这些见解正好准确地表达了语文学习和阅读,应从课内阅读拓展到课外阅读,从教材选文扩大到整本书阅读。
所以,早在1941年,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就对“读整本的书”有明确的要求:“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1949年,他在《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作了这样的表述: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
可见叶老对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的重视,但这一思想在当时并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没能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实践与检验。
2001年7月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作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可见,整本书阅读仍然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但这句话在现实教学实践中仍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读好书,读整本书,……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这次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有了更详细量化的要求。
2017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根据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设计了15项学习任务群,其中学习任务群1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此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反思自己的阅读习惯,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阅读任务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章,苏东坡再次回京都任职,遇到重大政治事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时的皇帝是年轻的 __________ 。
苏东坡的态度是物(支持/反对)。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章讲到宋神宗期间的一次连绵不绝的党争,此次党争起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事件),双方的代表分别是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苏东坡属于___________ 为首的一派,最后因为他出的乡试考题而终遭罢黜,被贬_______________ (地名)。
4.第9章中王安石最终被自己的朋友_____________ 背叛5.第10章通过苏轼和苏辙(子由)的对比,详细地总结了苏轼的性格特点,这个性格特点将对他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请概括苏轼的性格特点。
6.第11章记录了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逍遥自在的生活(1)请摘抄描写西湖的一首诗(2)请选取苏东坡在杭州的一个趣事或者乐事概括,并总结其形象特点7•阅读第12章,回答问题。
(1)苏轼的抗暴诗反映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2)苏轼在杭州任职结束后,又到了___________ 任太守,其后又调到其中的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写于___________ (地名)。
8. 阅读第13 章,苏轼在徐州的政绩是:_________章提到的东坡诗歌重要人物分别是: ___________ (地名)9. 苏东坡在案” 是: _________ 地名)因他的最__而被捕入狱,历史上被称为“乌台诗后的裁决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语文新课标“任务群”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语文新课标“任务群”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摘要:2017年新课标的课程内容中设定了十八个任务群,有些关注学习内容本身,如“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有些体现学习材料的不同功能,如“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表达”;有些突出强调学习领域和方式,如“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本文重点探究三个与阅读相关的任务群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更切实有效地实施。
关键词:任务群思辨性阅读经典研习整本书阅读通过对这十八个任务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多年的实践教学,建立不同任务群的连结点,关注不同任务群从语感到语理,从文学到文化,从感悟到哲思的变化,可以体会其视域下的学习内容上的拓展深入,能力发展上的衔接递进。
以下三个任务群便是在阅读教学中形成了阅读能力培养递进的关系。
一、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群2017年新课标中谈到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我在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短歌行》中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是曹操在《短歌行》中撷取的诗经中的场景,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场景?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曹操为什么如此表现贤才与明主相欢的情景?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曹操《短歌行》与《蒿里行》在借助意象表达感情方面有什么不同?设计这三个问题,既让同学们关注诗歌知人论世、意象分析法的作用,还通过群文类读法在比较重感受诗歌的不同表情达意的做法与效果。
在问题研讨、鉴赏探寻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批判能力和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
在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雷雨》中让学生编排第二幕第一场“客厅相遇”的课本剧。
课前,当我布置这个任务时,同学们都很兴奋。
班级同学分成四组,每组推两名同学组成剧组,其余同学场外指导,同学们广泛收集材料,在明了背景、主要剧情、人物关系和剧作主题后,对照剧本边看边做观察笔记为评戏做准备。
整本书阅读教学经验分享——以《苏东坡传》的教学为例
为什么要阅读整本书?1942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指出:“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书,而不该用单篇文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文章作辅佐。
”叶圣陶先生还提到:“单篇短章的教材将会使学生眼花缭乱,心志不专,仿佛走进热闹的都市,看见许多东西,可是一样也没有看清楚。
并且,读惯了单篇短章,老是局促在小规模的范围之中,魄力就不大了,等遇到规模较大的东西,就比如说是两百页的一本小书吧,将会感到不容易对付。
”而以“整本的书”为教材,就学生角度说,“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研究可以彻底。
在中学阶段内虽然只能读有限的几本书,但是那几本书是真正专心去读的,这就养成了读书的能力;凭这能力,就可以随时随地读其他的书以及单篇短章。
并且,经常拿在手里的是整本的书,不是几百言几千言的单篇短章,这么习惯了,遇见其他的书也就不至于望而却步。
还有,读整部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同时又可以练习速读。
如此说来,改用整本的书作为教材,对于养成读书习惯似乎更切实有效得多”。
可见,阅读整本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阅读能力。
因为“阅读整本书”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着重从“整本书阅读”这个点出发,带领他们阅读了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书籍,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
下面,笔者就以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为例,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学所得。
一、选择书目要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首先就要考虑好为学生选择什么样的书。
笔者认为,一定要选择那些有助于学生“精神成长”的经典书籍。
比如,保罗·科埃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通过讲述一个少年追梦的故事告诉读者:人要有梦想,“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描写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并由此提出“人类以大地为居所,应当对此怀有谦卑的感激之情”;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表达了对极权统治、对乌托邦理想的强烈否定……每一本好书都会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能力,最终让他们脱胎换骨,走上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整本书阅读之课堂解读《苏东坡传》中儒释道对苏东坡及作品的影响
整本书阅读之课堂解读《苏东坡传》中儒释道对苏东坡及作品的影响摘要:纵观苏东坡的平生经历,其行为处事兼具儒、释、道三家思想,在词作方面,苏东坡形成了三种思想融会贯通的创作方式。
本文以林语堂所著的《苏东坡传》为主要蓝本以及对当今产生较大影响的注本为参考对象,将苏东坡生平事迹以及词作中体现儒释道思想的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分析整合,进而映射出苏东坡的情感思想。
此外,本文不仅分析儒释道三家思想分别对苏东坡及其作品产生的影响,也对三家思想相互交融后对其影响进行了深层次地探究。
关键词:苏东坡;儒释道;作品作为我国古代著名全才作家之一的苏东坡,其大量诗词作品均透露出丰富独特的文学底蕴,并以此在北宋文坛当中取得了极大成就。
纵观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一生,他不因仕途沉浮自怨自艾,也不因生活无常而自暴自弃。
面对顺境时报以淡泊之心,面对逆境时报以从容之心,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了儒释道三种思想的指导与影响,使其心态淡泊从容,作品旷达乐观,并形成了融汇贯通的创作方式。
一、儒释道思想对苏东坡思想的影响苏东坡一生命途多舛,其思想轨迹可梳理为三个时期:(1)儒家思想主导:被贬黄州前,苏东坡正值壮年,且其思想较周边文人墨客更为早熟深远,因此刚步入仕途之际意志昂扬。
由于苏东坡早年接受儒家思想的经典教育,其性格坚韧不拔且理想远大,此外,他常以儒家道德为规范并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处事,对于事实政治,他侧重于考察分析,因此他做出的许多改革方案都做到了切实为民,该时期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占其决策的主导地位【1】。
(2)释道家思想主导:苏东坡经历乌台诗案后,仕途开始跌入谷底,被贬至偏远的黄州,其心态从最初的惊魂未定到担忧自身仕途命运,再到对家人的惦念。
虽如此,苏东坡在黄州的五年期间并未封闭自我,消极避世,而是转变心态,从苦闷到寻求超脱。
释家思想与道家思想从成分上看,均为出世遁世,且两者与苏东坡的出世思想互相融合,不分主次,纵然此时道家思想作品较多,释家思想的作品屈指可数,但释道思想仍为主导思想。
共同学习任务群在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中的实施——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为例
九课时”整本书阅读教学体系。
(一)九课时
整本书阅读不是大众化自由阅读,它是特定人群
有目的性的学习活动,是通过整体性的阅读来培养阅
读兴趣和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是提升综合
素养的阅读活动。在课程标准中,
“一部学术著作”
《乡
土中国》的教学时间是 9 课时,统编教材整本书阅读单
习”,将学生视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学习任务群、学生和
定的时代环境,不同的人生经历,各异的禀赋气质使得
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请赏析《茶馆》卷轴画式
的平面结构(即“图卷戏”
),写一篇评论,探讨“人民艺
术家”
老舍的戏剧风格,全班研讨交流。
任务 3。尝试创作话剧。话剧作为文学体裁之一,
因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而受到普遍喜爱。请查找资
料,了解更多话剧知识,深入领略话剧的魅力,尝试自
实施策略,
体现了三类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
共同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三类课程;实施策略
《普 通 高 中 语 文 课 程 标 准(2017 年 版 2020 年 修
本书阅读单元。从一定程度上说,高中的整本书阅读
订)》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
是课程标准、统编教材和整本书“三位一体”的。整本
蕴,获得鲜活的审美体验,加深对当代话剧的了解。
化而变化,让学生获得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体
《茶馆》
验。⑤总结课是阅读提升维度的课型,老师设计阅
老舍的作品注重文化,铺写世态,在往昔岁月和市
读“这一本”书的总结、反思的路径,让学生去思考, 井画面的组合中聚焦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悲欢,
初中师生跨学科共读一本书实践研究——以《苏东坡传》跨学科整本书阅读为例
初中师生跨学科共读一本书实践研究—以《苏东坡传》跨学科整本书阅读为例✓文丨李冬梅王延强付阳阳跨学科共读立足于课程改革的融合性、实践性和 开放性,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大体现。
山东省淄博 市周村区第二中学经过对初中师生跨学科共读一本书 的实践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具体做法与经验。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经过研究发现现阶段初中阅读教学存在着 一些问题。
一是将阅读视为语文学科的“专利”,阅读方法单一,对阅读文本缺乏深人、多元、立体地解 读。
二是忽视非语文学科的阅读及相关指导,导致学 生获取知识遇到障碍,自主学习的效果受到影响。
三 是缺少学科阅读间的衔接与互通,忽视学生全学科阅 读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我们认为阅读不仅要增进语文学科素养和能力,更应加强多学科综合素养的协调发展。
而跨学科共读 就是不同学科的教师围绕同一本书从各自学科的角度 进行解读,以阅读为纽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 同时,培养学生多角度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 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及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达到反哺学科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研究以我校六年级第一学期阅读《苏东坡传》为例,介绍一下我校在跨学科共读一本书方面的具体做法。
1.教学目标我们由语文、历史、地理、思政四个学科对《苏 东坡传》进行跨学科阅读指导。
通过同年级四个学科教师交流研讨,确定了各学科的教学目标。
(1)语文学科。
了解苏东坡不同人生阶段的心 态变化,探讨其人生与社会价值。
通过名篇讲读,赏析苏东坡的优秀作品,体会苏东坡的独特的诗情与丰富的人格魅力。
激发学生思考其性格的丰富性与矛盾性,引导学生平衡自我性格。
(2)历史学科。
了解苏东坡生活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探究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之间的内在联系。
知道宋词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品读风格迥异的宋词作品,感悟苏东坡豪迈奔放的词风。
通过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出的社会风貌与时代特征。
(3)地理学科。
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作者:陈曲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年第28期摘要:出于对“碎片化阅读”的纠正,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和终身学习,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整本书阅读”列为高中语文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之首,“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本文以《苏东坡传》阅读教学为例,探讨高中如何针对语文基础薄弱、缺乏阅读兴趣的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苏东坡传》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8.02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整本书阅读”放在了高中语文教学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之首,“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尽管新《课标》仅将“长篇小说”和“学术著作”列入学习任务,但我们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不必局限于“长篇小说”和“学术著作”,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阅读各类文本,掌握阅读不同文本的不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基于此,我指导学生开展了《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并取得一定效果。
下面以《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为例,探讨农村地区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以“好”为先,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根据对全年级20个班、千余名学生的调查,我校学生人均课外阅读时长不超过每天半小时,在书目的选择上偏爱网络小说和流行小说。
从阅读的效果看,大多停留在情节层面,欠缺对文本的分析和鉴赏,阅读的质量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师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一手抓文本,一手抓“同伴”,内外兼修,保证学生“爱好”的持久。
一手抓文本,指的是教师应在深挖文本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阅读任务,激励学生持续阅读。
对未知事物的渴求是人的天性,但学生又不愿意挑战超越自己能力的阅读。
因此,教师应将文本与生活、文本与课本、文本与社会、文本与其他学科相联系,打造以语文为基础,但又不局限于语文学科的“大语文”整本书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第7章,苏东坡再次回京都任职,遇到重大政治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时的皇帝是年轻的__________。
苏东坡的态度是物(支持/反对)。
3.第8章讲到宋神宗期间的一次连绵不绝的党争,此次党争起自______________ (政治事件),双方的代表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苏东坡属于__________为首的一派,最后因为他出的乡试考题而终遭罢黜,被贬__________ (地名)。
4.第9章中王安石最终被自己的朋友__________背叛。
5.第10章通过苏轼和苏辙(子由)的对比,详细地总结了苏轼的性格特点,这个性
格特点将对他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请概括苏轼的性格特点。
6.第11章记录了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逍遥自在的生活。
(1)请摘抄描写西湖的一首诗。
(2)请选取苏东坡在杭州的一个趣事或者乐事概括,并总结其形象特点。
7.阅读第12章,回答问题。
( 1) 苏轼的抗暴诗反映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2)苏轼在杭州任职结束后,又到了__________任太守,其后又调到__________。
其中的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 写于__________(地名)。
8.阅读第13章,苏轼在徐州的政绩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此章提到的东坡诗歌重要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地名)
9. 苏东坡在______(地名)因他的______而被捕入狱,历史上被称为“乌台诗案”,最后的裁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