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测树学-实验课教学课件

测树学-实验课教学课件

• 松树-品种、 品系标准地调 查测定
• 4年林分树高、 直径调查表 (右表)
HD 湿地松 0.22 0.66
加勒比松 0.15 0.33
马尾松
0.23 0.45
H DHD
HD
0.76 2.67
1.55 4.10
2.25 4.5
0.48 1.70
1.15 3.16
2.04 4.42
0.82 1.90
• 公顷蓄积: M/ha= Fg/n∑(ziHfi) Fg/n∑(zijHfij-第i点第j径阶)
• 公顷株数: N/ha= g/n∑zi/D2×12732.4 • = 12732.4G/D2 D-林分均径
6.1 实验六:树木生长量测定
树干解析--研究树木生长基本方法
是比较不同树种生长,同一树种在不 同立地条件或采取不同经营措施所获 得的生长效果。
3.5 一元材种出材率表法计算出材量表
出材率P
出材量
dj
nj
Gj
Mj
规格材
非规格材
规格材
非规格材
6 8 ……
P规×Mj
P非×Mj
实验四:立木材积表编制及导算
立木材积表--依照树木胸径、树高、
材积等因子之间的关系而建立起的反 映立木平均带皮单株材积与胸径,树 高等因子关系的数表。 多种材积表: A、一元材积表:V=f(d) B、二元材积表:V=f(d、h) C、三元材积表:V=f(d、HL)
《测树学》实验课教学课件
一、测树实验目的及实验要求
实验目的
实验要求
通过测树学系列课程实验, 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测树学 的森林计测技术和方法。为 学生毕业后从事森林调查、 林学研究工作和林业生产相 关活动提供测树工具和技术 支撑。

【课程大纲】《测树学》

【课程大纲】《测树学》

【课程大纲】《测树学》《测树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测树学(英文):Forest Mensuration课程编号:14241017课程学分:3.0课程总学时:4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测树学是论述树木、林分、大面积森林及其原木产品的数量测算、质量评定和生长动态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它为森林资源调查及其它林学相关学科提供研究、分析森林的测算理论、技术和方法,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单株木及林分的4大量(材积或蓄积、出材量、生长量、生物量)的调查测算,林木及林分各因子的调查测算,林分结构调查,林分密度及林地质量评价,角规测树原理及其应用,林分生长收获预估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资源调查、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熟练开展森林的外业调查以及内业分析处理工作,理解林业数表编制的一般方法和程序,了解新技术(3S技术等)、新方法在林业中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及林学的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分析服务,并进而为林学专业学生适应林业生产、成为合格的林业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1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内容;理解测树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对林学学科的重要意义;了解测树学的发展概况及其先验知识。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难点:测树学先验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一、测树学的概念和内容二、测树学的目的、任务三、测树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其在林业中的地位四、测树学发展简史五、测树学中的误差、精确度及准确度六、测树学中的有效数字七、本书调查因子使用的计量单位及符号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常见树木树高、直径测量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伐倒木及立木材积的常规测定方法;理解树干干形及其研究方法,枝条、树皮及薪材材积的测定方法;了解测树新仪器、新方法,立木材积测定的其它方法。

【课程大纲】《测树学》

【课程大纲】《测树学》

《测树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测树学(英文):Forest Mensuration课程编号:14241017课程学分:3.0课程总学时:4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测树学是论述树木、林分、大面积森林及其原木产品的数量测算、质量评定和生长动态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它为森林资源调查及其它林学相关学科提供研究、分析森林的测算理论、技术和方法,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单株木及林分的4大量(材积或蓄积、出材量、生长量、生物量)的调查测算,林木及林分各因子的调查测算,林分结构调查,林分密度及林地质量评价,角规测树原理及其应用,林分生长收获预估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资源调查、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熟练开展森林的外业调查以及内业分析处理工作,理解林业数表编制的一般方法和程序,了解新技术(3S技术等)、新方法在林业中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及林学的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分析服务,并进而为林学专业学生适应林业生产、成为合格的林业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1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内容;理解测树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对林学学科的重要意义;了解测树学的发展概况及其先验知识。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难点:测树学先验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一、测树学的概念和内容二、测树学的目的、任务三、测树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其在林业中的地位四、测树学发展简史五、测树学中的误差、精确度及准确度六、测树学中的有效数字七、本书调查因子使用的计量单位及符号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常见树木树高、直径测量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伐倒木及立木材积的常规测定方法;理解树干干形及其研究方法,枝条、树皮及薪材材积的测定方法;了解测树新仪器、新方法,立木材积测定的其它方法。

《测树学教学课件》9第九章-角规测树

《测树学教学课件》9第九章-角规测树

计数 胸径(cm) 1/gi
径阶
1/gi
木号
zj
各径阶 株数
1
12.8
77.7
2
17.3
42.54
Nj

Fg
Fj gj
3
20.2
31.20
12
88.42 1 88.42
4
19.5
33.49
16
49.73 2 99.46
5
20.7
29.72
18
39.29 2 78.58
6
18.9
35.64
20
31.83 4 127.32
以上是以同一组粗细树木来讲解基本原理的,但 林内树木有粗有细,有远有近,同理考查直径为D1、 D2...的各组树木,如果以o点为测点,则其内外样圆不 只一个,它的个数与o点周围树木直径的组数相同,即 每一直径粗度(D1、D2...)有一个以o点为圆心的圆, 多个直径粗度构成同心圆。凡落在圆o内的(即R 〈50d)的记数为1,正好落在圆周上的记半株,合计 总数乘以Fg即得每公顷总断面积。
我国自1957年开始引入这一方法,并逐步得到推 广和普遍采用,已设计制造了一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 的角规测器。
*
原始的角规由一根定长的木尺和带 有缺口的金属片构成。尺为缺口的50倍。
*
*
第一节 角规测树的基本原理
1.以样点为圆心的多重同心圆原理
假设下图
P1/P2/P3 为直径相 同的三颗 树。
0
树木之胸径
5· ·1
3、量测由样点中心x至上述6株 木中最远一株立木中心的距离s
*
4、用下式计算每公顷蓄积量
M V 104 A
二、模拟样地法

《测树学》实验课教学课件

《测树学》实验课教学课件

随机化
应该采用随机的实验设计方案,以获得准确的数据。
统计运算
使用有效的统计方法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评估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来评估测量方法的正确性和准确率。
实验案例分享
实验项目 不同高度树木直径测量
不同几何形状树木截面积测量
数据分析
使用绳木仪测量,结果表明不同 高度的树木直径并不相同。
使用数字方案计算,结果表明不 同几何形状的树木截面积差异显 著。
结论
测量树木直径时应该注意不同高 度的影响。
选择合适几何形状可以大大提高 测量准确率。
实验结果及讨论
数据分析
采用图表等可视化方法对测量得到 的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讨论
与同行专家交流并讨论实验结果, 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测树学研究。
实验报告
准备优秀的实验报告和相关海报, 分享研究成果。
总结与展望
该课件介绍了测树学的基础知识、实验步骤、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案例分 享、实验结果及讨论,以及总结与展望。我们期待测树学能够为生态环境保 护与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撑。
《测树学》实验课教学课 件
本课件将向你介绍测树学的研究目的、基础知识、实验步骤、案例分享、结 果及讨论、以及总结与展望。
研究目的与意义
测树学是研究林木的形态、生长、结构和分布等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管理森林资源和提高生 态环境质量。
测树学基础知识
树木结构
了解树木的生长形态和结构,是学 习测树学的基础。
森林生态系统
认识森林生态系统,树木是其中重 要的组成部分。
树木年轮
掌握树木年轮的形成原理和应用, 是开展测树学研究的基础。
测树学实验步骤
1
测量高度

测树学教科提纲

测树学教科提纲

林木林分调查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掌握树木的基本测树因子及其测定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树干形状、伐倒木和立木材积的测算方法。

1. 基本测树因子与测定工具:树木的直径,树高,树干横断面积,树干材积,轮尺,直径卷尺(围尺),检径尺,布鲁莱斯测高器,林分速测镜;第一节基本测树因子树木伐倒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留下的净干称为伐倒木。

树木的直接测量因子及其派生的因子称为基本测树因子,如树干的直径、树高等。

这些均是树木直接测定因子。

还有一些因子,如树干横断面积、树干材积、形数等是在直接测定因子的基础上派生的。

一、树木的直径树干直径是指垂直于树干轴的横断面上的直径(Diameter)。

用D或d表示,测定单位是厘米,一般要求精确至0.1cm。

树干直径分为带皮直径(diameter over bark, 缩写D.O.B)和去皮直径(diameter inside bark, 缩写D.I.B)两种。

其中位于距根颈1.3m处的直径,称为胸高直径,简称为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由于胸径在立木条件下容易测定,所以胸径是一个重要的测树因子。

二、树高树干的根颈处至主干梢顶的长度称为树高(tree height),测量单位是米(m),一般要求精确至0.1m。

树高通常用H或h表示。

三、树干横断面积树干横断面积同树干直径一样也可以有许多个,其中位于胸高处横断面积是一个重要测树因子,通常简称为树木的胸高断面积(basal area of breast-height),记为g,测量单位是平方米(㎡)。

四、树干材积树干材积是指根颈(伐根)以上树干的体积(volume),记为V。

单位是立方米(m3)。

第二节树干形状树干的形状通称干形(stem form)。

树木的干形,一般有通直、饱满、弯曲、尖削和主干是否明显之分。

造成树木间干形差异的原因,除受遗传性、年龄和枝条着生情况等内因的影响外,还受生长环境,如立地条件、气候因素、林分密度和经营措施等外因的影响。

测树学PPT学习教案

测树学PPT学习教案
林分中主要树种与优势树种不一致时,若两者蓄 积相等,则应在组成式中把主要树种写在前面。
第19页/共110页
树种结构划分标准
第20页/共110页
有时在组成式上要加年龄
例:某复层混交林, Ⅰ层:总蓄积量为360m3,其中落叶松250m3,年 龄120年,云杉110m3,年龄100年,则
组成系数:落=250/360=0.69 云=110/360=0.31
测树学
会计学
1
第1节 林分调查因子 1 林分的概念
森林(forest)—以乔木为主体,包括灌木、草 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有相当大的空间, 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第1页/共110页
林分(Stand)—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 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 小块森林。
第27页/共110页
林分年龄的确定方法
对于绝对同龄林分,林分中任何一株林木的年龄 就是该林分年龄。
对于相对同龄林或异龄林,通常以林木的平均年 龄表示林分年龄。可采用算术平均年龄和加权平 均年龄。
第28页/共110页
混交异龄林,以主要树种或目 的树种的年龄为主。
对于复层混交林,通常按林层
分别树种记载年龄,而以各层
实生林可以培养贵重的木材,一般树干通直,材 质较好,并且一般生活力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较 强。
对于同一树种而起源不同的林分,不仅采取的经 营措施不同,而且在营林中所使用的数表也不相 同。
第10页/共110页
3.2 林层(林相)(Storey)
基本概念
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 单层林:明显地只有一个林层的林分。 复层林: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林层的林分。 主林层:在复层林中,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

测树学第三版教学设计

测树学第三版教学设计

测树学第三版教学设计1. 课程简介《测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研究树木的种植、养护、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相关知识。

本课程是测树学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测树学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

2.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1.培养学生的测树意识和测树能力;2.掌握测树学基础知识、方法和技能;3.能够熟练使用测树仪器,进行树木的测量和评估;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解决实际测量问题。

3. 教学内容3.1 基础理论1.测树学概述2.树木生长和结构3.树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4.树干、树冠和根系的测量方法3.2 测量技能1.测树仪器的使用2.树木高度和冠幅的测量3.树干和根系的测量4.树木健康状况的评估3.3 实践教学1.树木现场测量实践2.测树数据处理与分析3.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案设计4.树木修剪技能实践4. 教学方法本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实践、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其中:1.课堂讲授:介绍测树学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2.实验实践:进行测树实验,熟悉测树仪器的使用和技能;3.课程设计:学生自主设计合理的测树课程方案,培养创新思维;4.综合实践:结合市区内的公园、森林和社区,进行树木测量和评估。

5. 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以实践操作、实验报告、课程设计和期末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其中:1.实践操作:50%2.实验报告:20%3.课程设计:20%4.期末考试:10%6. 教学资源1.《测树学第三版》教材2.测树仪器和设备3.计算机和相关软件4.市区内的公园、森林和社区7. 参考文献1.《测树学第三版》2.李菊. 测树学实践教程[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0.3.朱晓明, 张明. 测量技术在测树中的应用[J].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8(6):31-35.8. 教学安排请见下表:时间内容任务第1周课程概述实验操作和报告提交第2周树木生长和结构课程设计第3周树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实验操作和报告提交第4周树干、树冠和根系的测量方法课程设计时间内容任务第5周树木高度和冠幅的测量实验操作和报告提交第6周树干和根系的测量课程设计第7周树木健康状况的评估实验操作和报告提交第8周树木现场测量实践课程设计第9周测树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操作和报告提交第10周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案设计课程设计第11周树木修剪技能实践实验操作和报告提交第12周综合实践整合报告提交第13周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备注:1.课程设计和整合报告需在教学安排的时间内按时完成;2.实验操作和报告提交需在实验操作后的一周内完成;3.整合报告需在第12周之前提交;4.期末考试时间由学校安排。

测树学(2750)自学考试教学大纲

测树学(2750)自学考试教学大纲

测树学(2750)自学考试教学大纲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测树学是研究树木材积、林分蓄积、树木和林分生长量、收获量的测定、预估和计算的科学。

是林学专业的必修课。

测树学是森林经理学、森林生态学、森林经营学的基础课程。

同时,也是整个林业科学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本课程是林木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

测树学的任务是:一是为森林调查中的木材数量和质量、林分结构和生长规律、质量评定、森林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森林资源动态及其发展趋势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

二是为各林业学科提供研究森林、分析森林的测算理论、方法和技术。

对自学者要按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

目的是检测课程应试者是否达到课程合格水平,是否掌握了解森林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森林资源动态及其发展趋势。

是否掌握测树学的理论和技术,是否学会树木材积、林分蓄积、树木和林分生长量、收获量的测定方法、步骤和关键技术要点。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理论知识方面重点掌握树木测定、林分调查、生长和收获预测的基本理论。

即测树因子、树干形状与求积式、材积三要素、林分调查、林分结构规律、树木材积和林分蓄积、立地质量评价、树木和林分生长量测定与预估的基本理论。

2.实验技能方面掌握树木材积、林分蓄积、树木和林分生长量、林分调查的基本方法,掌握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预估方法。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测树学是森林经理学、森林经营学的基础课程。

同时,也是整个林业科学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测树学内容涉及树木、林分及森林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需要对大量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同时还要建立许多数学模型,因此,测量学、数学、数理统计学、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森林生态学都是本学科的基础。

在自学考试中应突出本课程的特点,特别是基本实践技能的掌握,以保证本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本课程的基础知识是:1.基本概念;2.基本理论;3.基本技能- 1 -重点:测树因子;树干形状与求积式;材积三要素;林分调查;树木材积和林分蓄积测定;难点:林分结构规律;立地质量与林分密度;角规测树原理;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预估模型。

《测树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测树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测树学实验》课程教学⼤纲《测树学实验》课程教学⼤纲⼀、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测树学实验(英⽂):Forest Mensuration Experiment课程编号:14241019课程学分:0.6课程总学时:1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前修课程:测树学⼆、课程内容简介测树学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为森林资源调查及林业的其它学科提供研究、分析森林的测算理论、⽅法和技术,任何林业⼯作者都需要在不同程度上掌握⼀定的测树学知识。

测树学是⼀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测树学实验是测树学的实践环节,是测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是让学⽣能熟练掌握森林资源调查的内外业⼯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各种测树仪器的使⽤⽅法,单⽊及林分的3⼤量(材积或蓄积、出材量、⽣长量)的测定,林分各调查因⼦的测算⽅法,林业数表的编制,以及遥感在森林蓄积测算上的应⽤等。

三、实验⽬标与要求测树学实验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能灵活运⽤课堂所学知识,熟练掌握森林资源调查的外业的⼀般程序与⽅法以及内业的分析处理⼯作,培养学⽣综合处理分析问题的能⼒,为林学学⽣顺利⾛上林业⼯作岗位,适应林业⽣产,成为合格的林业技术⼈员及研究⼈员奠定坚实基础。

四、学时分配注:测树学实验课程总计0.6学分,安排9次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占11.1%,综合性实验占22.2%、设计性实验占66.7%。

五、实验内容安排实验⼀:⽴⽊胸⾼直径和树⾼测定1、实验⽬的与要求(1)掌握直径卷尺测定⽴⽊胸径的⽅法步骤、径阶整化⽅法;(2)掌握勃鲁莱斯测⾼器的原理及其测定⽴⽊树⾼的⽅法步骤。

2、实验主要仪器直径卷尺、勃鲁莱斯测⾼器、⽪尺等。

3、实验内容与⽅法(1)每⼈选测5株⽴⽊⽤直径卷尺测定其胸径并进⾏径阶整化;(2)每⼈选测5株⽴⽊⽤勃鲁莱斯测⾼器测定其树⾼。

4、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内容及之后的思考题。

实验⼆:伐倒⽊与⽴⽊材积测定1、实验⽬的与要求(1)掌握伐倒⽊材积测定基本技术,尤其是中央断⾯区分求积式的区分⽅法及计算⽅法;(2)掌握胸⾼形数、胸⾼形率及⽴⽊材积的计算⽅法;(3)熟练掌握《林业调查设计常⽤⼿册》上相关数表的查定⽅法。

测树学大纲

测树学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测树学是森林经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指定参考书《测树学》(第二版,孟宪宇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编制而成。

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绪论测树学的概念、目的和任务;测树学中的误差控制技术。

第—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基本测树因子及测定工具应用,树干形状与一般求积式,伐倒木近似求积方法,形数与形率的概念和应用,单株立木材积、枝条、树皮及薪材材积的测定方法。

第二章林分调查基本的林分调查因子及判别标准,标准地调查方法。

第三章林分结构林分直径结构林分树高结构及表达方法,形数、形率及材积结构表达。

第四章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立地质量及立地质量的评价方法,地位指数表和地位级表的编制,单木竞争、林分密度和林分生长控制。

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定标准木法、材积表法、3P样木法、标准表法、实验形数法及目测法林分蓄积量测定第六章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伐倒木材种划分及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方法。

第七章树木生长量测定树木年龄、树木生长量的测定及树木生长方程,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关系,树木生长率及树干解析方法。

第八章林分生长量测定林分生长及林分生长量的种类概念,林分生长的随机过程及一次调查法、固定标准地法确定林分蓄积生长量方法。

第九章角规测树角规测树的基本原理及常用角规测器使用,使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断面积、株数、蓄积量、生长量的方法。

第十章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预估模型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预估模型的分类,全林分模型、径阶分布模型、单木生长模型的概念和应用,关于林分生长模型的发展讨论。

三.考试要求掌握关于林木、林分结构和生长的规律表达和调查评定的方法,具有从事树木测定、林分及森林调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预估模型的类型和特征。

四.试卷结构1. 名词解释(25%)2. 综合性问答题(75%)五.考试方式和时间考试方式: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六.主要考试书1.孟宪宇(主编). 测树学(第二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共296页2.胡希B.等著. 测树学(中译本,测树学翻译组).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93.北京林业大学主编. 测树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4.Anthonie van Laar; Alparslan Ak?a. 1997. Forest Mensuration. Cuvilier Verlag, Goettingen, Germany. (主要英文参考书)一、考试大纲的性质《测树学》(也称为“森林测计学”)是报考森林经理学科的林业系统工程与社会林业、森林经营数表、数字林业、林业信息工程、森林可持续经营等方向硕士的考试科目之一。

测树学

测树学

《测树学(含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课课程代码:020136学时:40(讲课学时:40实验学时:0 课内实践学时:0 )学分:2.5适用专业:林学专业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材积或蓄积量掌握单株伐倒木与单株原木材积测定的理论和方法,就立木状态估测树木和林分的材积或蓄积量的原理及方法。

了解林分调查因子的概念及确定方法,掌握同龄纯林直径结构规律、意义及采用分布函数研究直径分布的方法,以及得用标准木法、材积表法及角规测树法测定林分蓄积量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2.材种出材量掌握单株木正确造材方法和原则,了解材种表的种类及材种变化规律,掌握利用伐倒木造材、一元材种出材率表、材种表及材种出材量表测定林分材种出材量的方法,理解一致性削度/材积比预估系统及编制材种出材率表的思路。

3.生长量理解树木及林分生长量的概念、分类及生长曲线的变化规律,掌握目前世界上常用几种理论生长方程的生物学假设、推导、性质及在林木和林分生长模型中的应用,掌握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的理论和技术。

理解和掌握单木生长量及林分蓄积生长量测定的传统方法,了解单木及林分生长模型研究的概况、分类系统及特点。

4.生物量了解生物量测定的必要性及意义,理解有关生物量测定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掌握树木重量及林分重量测定的基本方法,以及在森林生产力测定中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大纲说明本课程以森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林木、林分和木材产品的材积、重量、蓄积量、生长量的测算和收获预估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主要讲授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材种划分与材种材积测定,树木生长量测定,树木重量测定、林分结构、林分立地质量评价,林分密度指标,角规测树,林分蓄积量测定,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林分生物量,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等内容。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森林调查技术和方法,掌握林木和林分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和生物量的测算以及生长和收获预估理论、技术和方法。

《测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林业技术基础科学,是林学专业的专业课。

测树学实验指导书

测树学实验指导书

《测树学实验》指导书李凤日编二00五年三月实验一测树工具的使用一、目的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的测树工具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仪器、用具轮尺、围尺、勃鲁莱测高器、超声波测高器、DQW—2型望远测树仪、二米测竿、记录夹、记录用表、计算工具。

(1(组距)为防止倾斜,否则,易产生偏大的误差。

(二)测高器测高器的种类较多,但根据原理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几何相似形原理设计的,如克里斯顿测高器,圆筒测高器等;另一类是利用三角原理设计的,如勃鲁莱测高器等。

1.几何原理测高:如图1-2所示,当BC//B’C’时,则有:若EC、B’C’,为定长(一般EC用2m测竿, B’C’用30cm测尺取代),则将BC(树高) 值代入上式,(树高)值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出相应的E’C’值。

若将一系列的BC(树高)值刻划在相应的E’C’位置,即可从测尺(B’C’)上直接读出树高(BC)值。

克里斯顿测高器就是利用上述关系设计的。

使用时,只需将二米测竿垂直立于树基部(或在树干上标2m高度),然后,选择一个能同时望见树梢和树脚及二米测竿顶的地方,用大拇指和食指轻提仪器,让其自然下垂,与树干平行,屈伸手臂,使仪器上、下钩正好卡住树梢及树基,保持仪器和头部不动,迅速瞄视测竿顶端,这时,视线所通过的仪器刻度值即为树干的全高。

图1-2 克里斯屯测高器测高原理示意图图1-3 克里斯屯测高器及其刻度这种测高器具有用法简单,携带方便,测高时不用量水平距离等优点,对16m以下的树木测定结果比较准确,但掌握不熟练时,可能出现较大的误差。

据h图1-6在坡地上测高(三)多用测树仪近二、三十年,多用途的综合性测树仪的研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类测时仪能测定树高、立木任意部位直径、水平距离、坡度、每公顷断面积等多种因子。

我国常见的有LC-1型和LC-2型林分速测镜,DCW-3型光学测树仪、DQW-2型望远测树仪等。

此处仅就DQW-2型望远测树仪作简要介绍。

《测树学》教学大纲

《测树学》教学大纲

《测树学》教学⼤纲《测树学》教学⼤纲⼀.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本课程以森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林⽊、林分和⽊材产品的材积、重量、蓄积量、⽣长量的测算和收获预估的理论、技术与⽅法。

主要讲授伐倒⽊材积测定,⽴⽊材积测定、材种划分与材种材积测定,树⽊⽣长量测定,树⽊重量测定、林分结构、林分⽴地质量评价,林分密度指标,⾓规测树,林分蓄积量测定,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林分⽣长量测定,林分⽣物量,林分⽣长和收获模型等内容。

⼆、教学⽬标及任务培养学⽣掌握基本的森林调查技术和⽅法,掌握林⽊和林分蓄积量、出材量、⽣长量和⽣物量的测算以及⽣长和收获预估理论、技术和⽅法。

《测树学》是⼀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林业技术基础科学,是林学专业的专业课。

三、基本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掌握单⽊及林分材积(或蓄积)、⽣长量、材种出材量和重量测定等⽅⾯的基本理论以及基础知识,并掌握基本的森林调查测定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并为将来从事林业技术、科研⼯作打下基础。

着重培养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测树学》(第3版),孟宪宇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测树学》,⽩云庆等主编,东北林业⼤学出版社五、教学进度安排⽅案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2、各章节教学⽬的要求及内容要点绪论教学要求:了解测树学的内容、⽬的和任务,测树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测树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在林业中的意义;课程的性质、⽬的、任务记载及在林业中的地位;测树学发展简史。

第⼀章单株树⽊材积测定教学要求:掌握基本测树因⼦和常⽤测定⼯具;树⼲形状及孔兹⼲曲线在伐倒⽊材积测定中的作⽤;掌握⽴⽊测定的特点、⽅法及胸⾼形数、实验形数的意义;形率概念及与形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掌握望⾼法测定⽴⽊材积的基本原理及适⽤条件。

教学内容:第⼀节基本测树因⼦与测定⼯具第⼆节树⼲形状与⼀般求积式第三节伐倒⽊近似求积式与区分求积式第四节形数和形率第五节单株⽴⽊材积的测定第⼆章林分调查教学要求:掌握⼗个基本林分调查因⼦的概念及确定⽅法, 熟练地掌握标准调查⽅法(包括标准地的选设、外业调查、?内业计算等)。

测树学实验指导书

测树学实验指导书

《测树学实验》指导书李凤日编二00五年三月实验一测树工具的使用一、目的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的测树工具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仪器、用具轮尺、围尺、勃鲁莱测高器、超声波测高器、DQW—2型望远测树仪、二米测竿、记录夹、记录用表、计算工具。

三、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一)测径器1.轮尺轮尺构造十分简单,如图1—1,可分为固定脚,游动脚和测尺三部分。

测尺的一面为普遍米尺刻度,一面为整化刻度。

在森林调查中,为简化测算工作,通常将实际直径按上限排外法分组,所分的组称为径阶,用其组中值表示。

径阶大小(组距)一般可以为1cm、2cm或4cm。

当按1cm、2cm或4cm分组时,其最小径阶的组中值分别为1cm、2cm或4cm。

径阶整化刻度的方法即是将各径阶的组中值刻在该径阶的下限位置。

图1—1 轮尺1.固定脚2.滑动脚3.尺身4.树干横断面使用注意事项:(1)在测定前,首先检查轮尺,必须注意,固定脚与游动脚应当平行,且与尺身垂直。

(2)测径时,轮尺的三个面必须紧贴树干,读出数据后,才能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测立木胸径时,应严格按照1.3m的部位进行测定。

如在坡地,应站在坡上部,确定树干上1.3m处的部位,然后再测量其直径。

树木若在1.3m以下分叉时,按两株测算。

(4)当树干横断面不圆时,应测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取平均数作为测定值。

2.围尺(直径卷尺)围尺有布围尺,钢围尺和蔑围尺三种,围尺上除标有普通米尺刻度外,还标有对应于圆周长空的直径刻度。

使用时,必须将围尺拉紧平围树干后,才能读数,应使围尺围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倾斜,否则,易产生偏大的误差。

(二)测高器测高器的种类较多,但根据原理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几何相似形原理设计的,如克里斯顿测高器,圆筒测高器等;另一类是利用三角原理设计的,如勃鲁莱测高器等。

1.几何原理测高:如图1-2所示,当BC//B’C’时,则有:BC CBECCE' '' '⋅=若EC、B’C’,为定长(一般EC用2m测竿, B’C’用30cm测尺取代),则将BC(树高) 值代入上式,(树高)值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出相应的 E’C’值。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测量树木》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测量树木》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测量树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自然与测量”,详细内容为“测量树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树木的高度与粗细,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树木的基本特征,如高度、粗细等。

2. 学会使用工具测量树木的高度和粗细,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会使用工具进行测量,并能准确记录数据。

教学重点:掌握树木的高度和粗细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卷尺、皮尺、测量卡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张测量表格、画笔、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周围的树木,让幼儿自由讨论树木的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测量工具,讲解测量方法,演示如何测量树木的高度和粗细。

教师发放测量表格,指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测量,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每组完成后,向全班分享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问幼儿如何保护树木,引导幼儿关注环保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测量树木2. 内容:树木的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教室内的植物,记录高度和粗细,并计算出平均数值。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幼儿在测量过程中,对测量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在拓展环节,引导幼儿关注环保问题,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3.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家庭作业,让家长参与测量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工具进行测量,并能准确记录数据。

2. 教学过程中幼儿分组进行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3. 作业设计:测量教室内的植物,记录高度和粗细,并计算出平均数值。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幼儿在测量过程中对测量工具的使用熟练度,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
本课程以森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林木、林分和木材产品的材积、重量、蓄积量、生长量的测算和收获预估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主要讲授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材种划分与材种材积测定,树木生长量测定,树木重量测定、林分结构、林分立地质量评价,林分密度指标,角规测树,林分蓄积量测定,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林分生物量,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森林调查技术和方法,掌握林木和林分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和生物量的测算以及生长和收获预估理论、技术和方法。

《测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林业技术基础科学,是林学专业的专业课。

三、基本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木及林分材积(或蓄积)、生长量、材种出材量和重量测定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及基础知识,并掌握基本的森林调查测定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并为将来从事林业技术、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着重培养学生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测树学》(第3版),孟宪宇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2、《测树学》,白云庆等主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五、教学进度安排方案
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
2、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要点
绪论
教学要求:了解测树学的内容、目的和任务,测树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测树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在林业中的意义;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记载及在林业中的地位;测树学发展简史。

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教学要求:掌握基本测树因子和常用测定工具;树干形状及孔兹干曲线在伐倒木材积测定中的作用;掌握立木测定的特点、方法及胸高形数、实验形数的意义;形率概念及与形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掌握望高法测定立木材积的基本原理及适用条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本测树因子与测定工具
第二节树干形状与一般求积式
第三节伐倒木近似求积式与区分求积式
第四节形数和形率
第五节单株立木材积的测定
第二章林分调查
教学要求:掌握十个基本林分调查因子的概念及确定方法, 熟练地掌握标准调查方法(包括标准地的选设、外业调查、•内业计算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林分调查因子
第二节标准地调查
1、标准地的定义和用处
2、标准地的设置与调查
3、树高曲线
第三章林分结构
教学要求:掌握同龄林直径结构规律、意义以及采用概率密度函数拟合直径分布的方法, 了解相对直径的概念、作用及树高结构规律。

对于异龄混交林可从森林分子学说研究复杂林分直径结构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林分直径结构
第二节林分直径分布拟合方法
第三节林分树高结构
第四章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
教学要求:了解立地质量的各种评价方法,重点掌握地位指数表的编制方法。

掌握常用林分密度指标和单木竞争指标。

教学内容:
第一节立地质量和立地质量的评价方法
第二节地位指数表和地位级表的编制
第三节林分密度指标
第四节单木竞争指标
第五章林分蓄积量的测定
教学要求:掌握利用平均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及分级标准木法选择标准木的原则, 掌握一元材积表的编制、检验及应用方法, 学会由二元材积表引导一元材积表的技术和方法, 并从材积三要素认识一元材积表的实质。

了解利用平均形数法及标准表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标准木法
1、平均标准木法
2、分级标准木法
第二节材积表法
1、材积表的种类、应用及编制方法
2、用材积表测定林分蓄积
第三节标准表和平均实验形数法
第六章角规测树
教学要求:了解角规构造,掌握利用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断面积的原理,掌握角规测定技术及用角规控制拴尺(形高法)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了解垂直角规测高原理,而对于角规线抽样以及一致高和等方法仅作一般性地介绍。

教学内容:
第一节角规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第二节角规测树的基本原理
1、以样点为中心的多重同心园原理
2、以树木为中心的扩大园原理
第三节角规绕测技术
1、绕测技术
2、断面积系数的选择
3、坡度改正
4、林缘误差的消除
5、角规点数的确定
第四节利用角规测定林分蓄积量
第五节其它调查因子的测定
1、测定每公顷株数及林分平均直径
2、垂直角规测定林分平均高的原理及测定方法
第七章林分材种出材量的测定
教学要求:掌握单株木正确选材方法和原则, 了解材种的种类及材种变化规律, 掌握利用伐倒木造材、一元材种出材率表、材种表及材种出材量表测定林分材种出材量的方法, 了解一致性削度/•材积比预估系统, 掌握利用此系统编制材分材种出材率表的原理、方法及步骤。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伐倒木材种划分和材种材积测定
第二节一元材种出材率表的编制方法及应用
第三节一致性削度/材积比预估系统
第八章树木生长量的测定
教学要求:掌握单木生长量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单木生长曲线的规律, 了解描述树木生长过程的经验方程与理论生长方程的特点及差异, 掌握目前世界上常用的几种理论生长议程(Logistic,•单分子式,Gompertz方程, Korf方程及Richards方程等)的生物学假设, 推导过程, 性质及适用条件。

熟练掌握树木平均生长量与连所生长量的理论关系及实践意义;树木生长率的种类及相互之间关系。

了解树木年龄测定的几种方法, 掌握材积生长率与胸径、树高生长率之间关系, 利用施耐德分工计算立木材积生长率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树木年龄的测定
第二节生长量的种类和特点
第三节树木生长方程
第四节理论生长方程
第五节树木生长率
第六节树木生长量的测定
第九章林分生长量的测定
教学要求:掌握林分生长量的特点、种类及与单木生长规律的区别。

了解在一次性测定条件下, 林分胸径生长量的测定立法, 掌握利用材分表法、材积差法、一元材积指数法以及双因素等方法计算林分材积生长量的方法及步骤。

了解固定标准地与临时标准地的不同之处, 掌握用固定标准地调查法测定林分枯损量及进界生长量的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林分生长量的种类
第二节一次调查法确定林分蓄积生长量
第三节固定标准地法
第十章林分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
教学要求:了解现代意义下的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的概念, 掌握林分生长模型的分类系统及各类模型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全林分模型中与密度无关的林分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及可变密度生长与收获模型的构造方法及原理, 了解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林分生长模型的种类及特点
第三节全林分模型
第四节径阶分布模型
第五节单木生长模型
第十一章林分生物量的测定
教学要求:了解林分生物量测定的必要性及生物量测定的三要素。

掌握树木重量和林分测定的各种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物量测定概述
第二节树木生物量的测定
第三节林分生物量的测定
六、考核方式与说明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形式为闭卷,综合考试内容占60%以上。

评分标准:平时20%、期中30%、期末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