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排水实验报告【精品推荐】

排水实验报告【精品推荐】
' K La K La
所以α =0.625 (3)应用公式计算β
所以β =0.998
c s' cs
七、思考题
分享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分享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分享是件快乐的事件,乐于分享的人,事业更容易成功。
经典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 (1)简述α ,β 的意义。 答:修正系数α 的物理意义是 KLa(废水)与 KLa(清洁水)之比,即α 与废水气液膜之间的阻力呈反 比。由于待曝气充氧的污水中含有各种各样杂质,如表面活性剂、油脂、悬浮固体等,它们会对氧的转移 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两活性物质这类两亲分子会集结在气、液接触面上,阻碍氧的转移。相对于清
' 于清水,污水曝气充氧得到的氧转移系数 K La 会比清水中的氧总转移系数 KLa 低,为此引入修正系数α
(1)
式中
' K La ' K La ——在相同曝气设备, K La
K La ——清水中氧总转移系
数(l/min) ; 相同条件下,污水中氧总转移系数(l/min) 。 它会影响氧在水中的饱和度,相对于相同条件的清水而言,
' 水,污水曝气充氧得到的氧转移系数 K La 会比清水中的氧总转移系数 KLa 低,为此引入修正系数α 。
修正系数β 用于修正污水中所含的大量盐分对氧在水中的饱和度的影响,相对于相同条件的清水而言, 污水中氧的饱和度 给出一定的指导。 (2)α ,β 值各受何影响?为什么? 答:影响α 的因素: a、污水中含有各种各样杂质,如表面活性剂、油脂、悬浮固体等,它们会对氧的转移产生一定的影响 b、α 受到水质、污染物浓度、污染物种类、水温等影响,因为α 是 KLa(废水)与 KLa(清洁水)之比, 与废水气液膜之间的阻力呈反比。 c、如果污染物浓度较高,按照双膜理论,其气膜与液膜之间的阻力较大,与废水气液膜之间的阻力呈 反比的α 就会变小。 d、污染物种类也会影响到α ,比如污水中微生物会在曝气过程中消耗掉大量氧气,使α 变大,而悬浮 物的存在可能会起一种载体的作用,加大了气液膜的接触表面,使氧的传递速率加快,使 KLa 值变大,相 应修正系数 α 值也比较大。 影响β 的因素: a、污水中含有大量盐分,它会影响氧在水中的饱和度。 b、β 受到水质、盐分的种类和浓度、温度等的影响。 c、水质越差,污水中氧的溶解饱和度越低,所以β 越低。 d、温度也影响到水中氧的溶解饱和度也降低,造成β 变小。

塑料排水板试验报告

塑料排水板试验报告

塑料排水板试验报告
文档格式要求符合标准,根据文档的具体内容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可参考以下内容:
实验报告
实验编号:XJ2023-08-06
实验项目:塑料排水板(带)试验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测试塑料排水板(带)的含水率、吸水率、水渗透特性等性能指标,用以检验塑料排水板(带)是否符合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要求。

实验材料:塑料排水板(带)
实验设备:含水率仪、吸水率仪、水渗透仪
实验步骤:
1.测量塑料排水板(带)含水率:将塑料排水板(带)置于含水率仪中,按照说明书操作,测量其水分含量。

2.测量塑料排水板(带)吸水率:将塑料排水板(带)置于吸水率仪中,按照说明书操作,测量其吸水率。

3.测量塑料排水板(带)水渗透性:将塑料排水板(带)置于水渗透仪中,按照说明书操作,测量其渗透率。

实验结果:
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序号特性指标
1含水率≤15%
2吸水率≤15%
3水渗透率≤10%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塑料排水板(带)测试结果均合格,且符合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要求。

安全提示:。

排水法集气实验报告

排水法集气实验报告

1. 掌握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步骤。

3. 了解气体的性质,并学会通过实验验证气体纯度。

二、实验原理排水法是一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气体不溶于水或溶解度很小的特性,将气体导入盛有水的集气瓶中,通过气体的压强将水排出,从而实现气体的收集。

实验中,常用的气体有氧气、氢气、氮气等。

三、实验器材1. 实验室制氧装置:包括铁架台、试管、棉花、单孔橡胶塞、玻璃导管、橡皮管、集气瓶、水槽、酒精灯、高锰酸钾等。

2. 实验室常规器材:包括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1. 装置搭建:将铁架台、试管、棉花、单孔橡胶塞、玻璃导管、橡皮管、集气瓶、水槽等器材组装成制氧装置。

2.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装置连接好,确保各连接处无泄漏。

3. 装入药品: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并在管口放一团棉花。

4. 固定装置:用铁夹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5. 加热: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排出管内空气。

6. 收集气体:待水槽中导管口产生气泡的速度变得均匀时,打开集气瓶的瓶盖,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通过排水法收集气体。

7. 验证气体纯度:将集气瓶中的气体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若火焰呈淡蓝色,则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8. 结束实验:待集气瓶中的水排尽,将导管从水槽内取出,熄灭酒精灯,整理实验台。

1. 加热试管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

2. 随着气泡的不断冒出,集气瓶内的水逐渐被排出,集气瓶逐渐充满气体。

3. 将集气瓶中的气体点燃,火焰呈淡蓝色,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六、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实验,成功收集到氧气,验证了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可行性。

2. 实验过程中,导管口气泡均匀冒出,说明收集到的气体纯度较高。

3. 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实验安全。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烫伤。

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排水通球实验报告

排水通球实验报告

排水通球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和探究排水通球在排水过程中的性能和特点,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为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原理排水通球是一种具有多个小孔的球形结构,通过球内外的压差驱动水体从孔洞中排出,具有较大的排水能力。

其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水从外部进入通球的孔洞,球内的压力增加,水体被迫从球内部的孔洞中流出,达到排水的效果。

实验材料与装置- 排水通球:直径为10cm的聚合物材料球体- 排水通球装置:包括水源、水管、压力计、计时器等实验步骤1. 准备好实验材料和装置,并将排水通球放置在水平台上。

2. 连接水源和排水通球装置,确保通球装置与压力计连接紧密。

3. 打开水源,使水流进入排水通球内部,开始进行排水实验。

4. 同时操作计时器,记录排水开始的时间。

5.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压力计上的数值变化,并记录下来。

6. 当压力计上的数值逐渐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停止实验,并记录下停止时间。

7. 关闭水源,断开排水通球装置与压力计的连接,清理实验现场。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时间(分钟)压力计读数(kPa)-0 1001 802 603 404 205 10根据上表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排水通球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减小了内部的压力,从而达到排水的目的。

结论与讨论通过本次排水通球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讨论:1. 排水通球能够有效地排除水体,起到排水的作用。

在实验中,通过一定时间内的排水,压力计读数从100kPa降低到10kPa,排水通球体现出了较大的排水能力。

2. 排水通球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孔洞大小、通球材料、通球外形等。

不同材料和不同尺寸的通球可能具有不同的排水能力和效果。

3. 排水通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水体压力,有利于降低水位和水压,可以应用于排水设施和工程中,如地下室排水、隧道排水等。

4. 当水体中含有悬浮固体颗粒时,排水通球的排水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煤矿联合排水实验报告

煤矿联合排水实验报告

贵州马幺坡矿业有限公司平坝县乐平乡石旮旯煤矿联合排水试验报告试验单位:石旮旯煤矿试验地点:+1300m中央水泵房试验日期:2019年5月29日试验周期:一年安全技术措施审签页目录一、组织机构 (4)二、联合排水试验时间 (4)三、联合排水试验地点、路线、设备情况 (4)四、联合排水试验准备工作 (5)五、联合排水试验经过 (5)六、试验结果 (5)七、试验结论 (6)八、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6)石旮旯煤矿联合排水试验报告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314条中“水泵、水管、闸阀、配电设备和线路,必须经常检查和维护。

在每年雨季之前,必须全面检修1次,并对全部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进行1次联合排水试验,提交联合排水试验报告。

”的规定,和5月21日~22日省安监局林东监察分局检查情况,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由机电部门牵头,组织机电、安全、生产等相关人员在6月前实事求是进行一次矿井联合排水试验,现就矿井联合排水试验的情况报告如下:一、组织机构为确保本次联合排水试验圆满成功,根据联合排水试验工作需要,经矿安全生产部门共同研究,特成立矿井联合排水试验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次联合排水试验工作。

组长:杨勇(机电矿长)副组长:王光海(总工程师)宁速东(机电副总)成员:余德海谢兰平李申洋王建华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统一指挥联合排水试验工作。

二、联合排水试验时间:2019年5月29日上午8:30~10:00三、联合排水试验地点、路线、设备情况联合排水试验地点设在主水泵房,排水路线由水泵房水仓通过排水管路排放到主井地面污水处理厂,为一级排水,排水管路两路,φ159×4.5mm、φ159×4.5mm的无缝钢管。

主水仓容积240m³,副水仓容积180m³。

安装4台水泵,1台工作,1台备用,2台检修,其中3台D25-30×3型,功率15kw,流量25m³/h,扬程90m,选1台作为主排水泵,另外2台作为检修水泵,新增设的1台功率55kw,DF85-45×3型,流量85m³/h,扬程135m的作为备用,三泵流量共计160m³/h。

同层排水实验报告(3篇)

同层排水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同层排水系统的原理和组成。

2. 掌握同层排水系统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验证同层排水系统的排水效果。

二、实验原理同层排水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排水方式,其原理是在建筑物同一楼层内敷设排水管道,将污水及废弃物直接排放至排水总管(主排污立管)。

同层排水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 产权明晰,管道检修方便;2. 卫生器具布置不受限制,提高房屋品位;3. 排水噪音小,隔音效果良好;4. 渗漏水机率小,防止疾病传播;5. 不需要传统P弯或S弯,克服旧式配件弊端。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装置:同层排水实验装置一套,包括排水管道、排水立管、卫生洁具、连接件等;2. 实验工具:扳手、螺丝刀、水平尺、卷尺等;3. 实验材料:水泥、沙子、砖块、防水涂料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场地,清理排水管道、排水立管、卫生洁具等;2. 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排水管道、排水立管、卫生洁具等位置;3. 按照设计要求,将排水管道、排水立管、卫生洁具等连接在一起;4. 检查管道连接处是否牢固,防止漏水;5. 对管道进行打压测试,确保管道无泄漏;6. 在管道周围铺设水泥、沙子等填充材料,保证管道固定;7. 对卫生洁具进行安装,确保洁具与管道连接牢固;8. 在管道周围涂抹防水涂料,防止渗漏水;9. 对实验场地进行清理,完成实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安装和打压测试,同层排水系统运行正常,无泄漏现象;2. 分析: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确保管道连接牢固,无泄漏。

同时,在管道周围涂抹防水涂料,防止渗漏水。

实验结果表明,同层排水系统具有排水效果良好、安装方便、维修方便等优点。

六、实验结论1. 同层排水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排水方式,具有排水效果良好、安装方便、维修方便等优点;2. 实验结果表明,同层排水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性能,可以满足建筑物的排水需求。

七、实验建议1. 在安装同层排水系统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管道连接牢固,无泄漏;2. 在管道周围涂抹防水涂料,防止渗漏水;3. 定期对同层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排水冲洗实验报告

排水冲洗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排水冲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排水冲洗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3. 分析实验过程中的误差,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排水冲洗是利用水流将实验容器内的残留物、杂质等物质冲走,以达到清洗容器、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本实验采用排水冲洗法清洗玻璃仪器,通过调节水压、冲洗时间等参数,提高清洗效果。

三、实验器材1. 实验室用玻璃仪器:烧杯、试管、锥形瓶等。

2. 清洗剂:去离子水、洗涤剂、稀盐酸等。

3. 水源:自来水。

4. 仪器:水龙头、喷头、毛刷、试管夹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待清洗的玻璃仪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

2. 加入适量的洗涤剂,搅拌均匀,使洗涤剂充分溶解。

3. 将玻璃仪器放入水中,用毛刷轻轻刷洗,去除表面的污垢。

4. 用喷头对玻璃仪器进行冲洗,调节水压,使水流充分冲刷仪器内壁。

5. 检查玻璃仪器内壁是否清洁,如不干净,重复步骤3和4。

6. 将玻璃仪器浸泡在稀盐酸中,去除难以清洗的污渍。

7. 用去离子水冲洗玻璃仪器,去除残留的盐酸。

8. 将清洗干净的玻璃仪器放入烧杯中,用去离子水浸泡,防止仪器再次污染。

9. 实验结束后,将仪器取出,晾干备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排水冲洗法可以有效地清洗玻璃仪器,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残留物。

2. 洗涤剂和稀盐酸的使用有助于提高清洗效果,去除难以清洗的污渍。

3. 在冲洗过程中,水压的调节对清洗效果有一定影响,适当提高水压可以更好地冲刷仪器内壁。

4.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将洗涤剂、稀盐酸等化学物质溅入眼中或皮肤上,确保实验安全。

六、实验误差分析1. 实验过程中,可能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玻璃仪器损坏,影响实验结果。

2. 洗涤剂和稀盐酸的浓度、冲洗时间等因素对清洗效果有一定影响,实验过程中应尽量保持一致,减少误差。

3. 实验过程中,水压的调节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影响冲洗效果。

七、实验结论1. 排水冲洗法是一种有效的玻璃仪器清洗方法,可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残留物。

小学科学排水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排水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的特性,如水的流动性和不可压缩性。

2. 探究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器材1. 烧杯(500ml)1个2. 水盆1个3. 橡皮泥若干4. 木块1个5. 铁块1个6. 乒乓球1个7. 金属球1个8. 细线1根9. 记号笔1支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水倒入烧杯中,水量约为烧杯容量的2/3。

2. 将橡皮泥揉成球状,用细线将木块、铁块、乒乓球和金属球分别系在橡皮泥上,使它们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3. 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4. 逐一将木块、铁块、乒乓球和金属球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5. 对比分析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找出原因。

6. 尝试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观察其对物体浮沉情况的影响。

7. 完成实验后,整理实验器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木块放入水中后,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2)铁块放入水中后,沉入水底。

(3)乒乓球放入水中后,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4)金属球放入水中后,沉入水底。

2. 实验分析(1)水的特性:水具有流动性和不可压缩性,使得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

(2)物体浮沉原因: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其体积和密度有关。

木块和乒乓球密度较小,体积较大,因此能够漂浮在水面上;铁块和金属球密度较大,体积较小,因此沉入水底。

(3)橡皮泥形状对物体浮沉的影响:橡皮泥形状的改变会影响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当橡皮泥形状较小时,物体更容易沉入水底;当橡皮泥形状较大时,物体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五、实验结论1. 水具有流动性和不可压缩性,能够使物体受到浮力作用。

2. 物体的浮沉与其密度和体积有关。

3. 橡皮泥形状的改变会影响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六、实验感悟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水的特性和物体的浮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提高了我的科学探究能力。

《排水集气法》的化学实验报告

《排水集气法》的化学实验报告

排水集气法的化学实验报告实验背景在化学实验中,排水、集气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操作。

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的气体或液体需要通过排水、集气等方式收集,以便对反应进行深入研究。

排水、集气,顾名思义,即为将生成的气体或液体分别排出或收集起来,使它们不会在反应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排水时,使用的是排水瓶,一般为带有两个通气塞的瓶子。

而集气则需要用到集气瓶,它可以收集通过气体管进入的气体。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为通过排水集气法,观察和收集气体,研究气体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实验室台面清洗干净,准备好所需实验器材和试剂。

(2)搭建实验装置搭建实验装置,将反应管与集气瓶和排水瓶连接好,通气塞留空。

(3)开始实验将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混合,加入反应管中,产生气体,通过管子排到集气瓶中。

(4)收集气体将气体通过排水瓶后,最终进行收集。

(5)观察气体性质观察气体的颜色、气味等性质。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收集到的气体为氢气,具有无色、无味和轻于空气的特点。

气体中存在一定的湿气,导致试验结果有一定的误差。

实验分析本次实验中,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了氢气,并通过集气瓶进行收集。

氢气在室温和常压下非常稳定,密度比空气低,可以轻易地通过排水集气法进行收集。

但是由于氢气在空气中极其易于燃烧,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格外注意安全,避免氢气泄漏和燃烧等意外事故。

实验总结排水集气法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准确地收集气体,并可用于研究气体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但是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气体泄漏和燃烧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实验中,需要准备好所需要的试剂和器具,并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中要格外注意有害气体的产生和排放,保证实验室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能够掌握排水集气的实验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并深入了解了气体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为我们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基础。

排水实验报告5p

排水实验报告5p
b、α受到水质、污染物浓度、污染物种类、水温等影响,因为α是KLa(废水)与KLa(清洁水)之比,与废水气液膜之间的阻力呈反比。
c、如果污染物浓度较高,按照双膜理论,其气膜与液膜之间的阻力较大,与废水气液膜之间的阻力呈反比的α就会变小。
d、污染物种类也会影响到α,比如污水中微生物会在曝气过程中消耗掉大量氧气,使α变大,而悬浮物的存在可能会起一种载体的作用,加大了气液膜的接触表面,使氧的传递速率加快,使KLa 值变大,相应修正系数α值也比较大。
修正系数β用于修正污水中所含的大量盐分对氧在水中的饱和度的影响,相对于相同条件的清水而言,污水中氧的饱和度 要比清水中的氧饱和度 低,为此引入修正系数β对正确测定污水中氧的饱和度 ,给出一定的指导。
(2)α,β值各受何影响?为什么?
答:影响α的因素:
a、污水中含有各种各样杂质,如表面活性剂、油脂、悬浮固体等,它们会对氧的转移产生一定的影响
11.37
5.770
7
11.38
6.463
8
11.39
9




0
5.39
0
1
9.12
0.977
2
10.76
2.283
3
11.22
3.686
4
11.26
3.996
5
பைடு நூலகம்11.30
4.448
6
11.31
4.602
7
11.32
4.784
8
11.32
4.784
9
11.34
5.295
10
11.34
5.295
11
(2)催化剂:氯化钴0.1mg/l。

给排水实习报告

给排水实习报告

给排水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

作为水利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给排水工程的实际操作和管理,我于XX年XX月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给排水实习。

二、实习目的。

1.了解给排水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熟悉给排水工程的设备和设施;3.掌握给排水工程的操作和维护技能;4.了解给排水工程的管理和规范。

三、实习内容。

1.参观给排水工程现场。

在实习期间,我参观了多个给排水工程现场,包括污水处理厂、水处理厂、泵站等。

通过实地参观,我对给排水工程的设备和设施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2.学习给排水工程的原理和流程。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给排水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包括污水处理、水处理、供水和排水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理论学习,我对给排水工程的工作流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3.参与给排水工程的操作和维护。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给排水工程的操作和维护工作。

我学会了使用各种给排水设备,如泵、管道、阀门等,并且掌握了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方法。

4.了解给排水工程的管理和规范。

在实习期间,我了解了给排水工程的管理和规范要求。

我了解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学会了编制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并且了解了给排水工程的验收和监督机制。

四、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给排水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给排水工程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掌握了实际操作和维护技能。

我对给排水工程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规范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实习总结。

这次给排水实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给排水工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我国的给排水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我也要感谢实习期间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老师和同事们。

六、致谢。

在此,我要向给排水实习期间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老师和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的悉心教导和关心,让我在实习中有了很大的收获和成长。

七、附录。

实习期间的照片和实习记录等资料。

以上是我的给排水实习报告,感谢您的阅读!。

排水实验报告精选全文

排水实验报告精选全文
(2)取100ml活性污泥与150ml生活污水混合均匀,置于仪器内充氧反应,每30s读一次数记录与表2中。
(3)取100ml活性污泥与150ml工业废水混合均匀,置于仪器内充氧反应,每30s读一次数记录与表3中。
注意:
(1)应先向中央小杯加入10%KOH溶液,并将折成皱褶状的滤纸放于杯口,以扩大对CO2的吸收面积,但不得使KOH溢出中央小杯。
转移速度可以由下式表示次实验将采用间歇非稳态实验方法,即在相同条件下按照对清水实验的方法,分别对清水和污水进行充氧实验,利用实验得出的数据应用公式计算出α,β值。应当指出的是,由于是对比实验,所以,应严格控制清水实验和污水实验的基本实验条件,如水温、氧分压、水量、供气量等,以保证数据可靠。
小于内源呼吸时的耗氧速率,表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且对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毒害作用。微生物呼吸曲线一旦与横坐标重合,则说明微生物的呼吸已停止。将微生物呼吸曲线图的横坐标改为基质浓度,则变为另一种可生化性判定方法——耗氧曲线法。
该种判定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操作简单、实验周期短。可以满足大批量数据的测定。但必须指出,用此种方法来评价废水的可生化性,必须对微生物的来源、浓度、驯化和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及反应时间等条件作严格的规定,加之测定所需的仪器在国内的普及率不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图像斜率得KLa=,KLa’=
(2)应用公式计算α
所以α=
(3)应用公式计算β
所以β=
七、思考题
(1)简述α,β的意义。
答:修正系数α的物理意义是KLa(废水)与KLa(清洁水)之比,即α与废水气液膜之间的阻力呈反比。由于待曝气充氧的污水中含有各种各样杂质,如表面活性剂、油脂、悬浮固体等,它们会对氧的转移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两活性物质这类两亲分子会集结在气、液接触面上,阻碍氧的转移。相对于清水,污水曝气充氧得到的氧转移系数 会比清水中的氧总转移系数KLa低,为此引入修正系数α。

明沟排水功能实验报告

明沟排水功能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验证明沟排水系统的排水功能,分析其适用性、排水效率和稳定性,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背景明沟排水系统是一种常见的排水设施,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广场、工业园区等场所。

其原理是通过挖掘明沟,使雨水或地表水流入沟内,通过自然流动或机械输送,最终排入市政排水系统。

本实验选取了某城市道路工程中的明沟排水系统进行实验研究。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明沟排水管(HDPE材质)、混凝土、钢筋、土方等。

2. 实验设备:水准仪、皮尺、量杯、流量计、水泵、电脑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现场:选取明沟排水系统的一段,长度为100米,宽度为1.5米,深度为0.5米。

2. 实验步骤:(1)测量明沟排水管的基础尺寸,包括长度、宽度、深度等。

(2)模拟降雨,通过水泵向明沟内注入水,模拟实际降雨情况。

(3)观察并记录明沟排水系统的排水情况,包括排水速度、排水量、排水稳定性等。

(4)测量明沟排水系统在降雨过程中的水位变化,分析排水效率。

(5)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 时间(min) | 水位(m) | 排水量(m³/h) | 排水速度(m/s) || :----------: | :-------: | :-------------: | :-------------: || 0 | 0.0 | 0 | 0 || 10 | 0.2 | 10 | 1.0 || 20 | 0.4 | 20 | 1.0 || 30 | 0.6 | 30 | 1.0 || 40 | 0.8 | 40 | 1.0 || 50 | 1.0 | 50 | 1.0 |2. 结果分析:(1)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明沟排水系统在模拟降雨条件下,排水速度稳定在1.0m/s,排水效率较高。

(2)明沟排水系统在降雨过程中,水位逐渐上升,但最终能够保持稳定,说明其排水稳定性较好。

虹吸排水实验报告

虹吸排水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虹吸排水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实验验证虹吸排水的效果,并分析影响虹吸排水效果的因素。

3. 掌握虹吸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法,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虹吸排水是利用液体在管道中的自然流动,通过管道内的负压力将液体从低处吸到高处,从而实现排水的目的。

实验中,通过调整管道高度和连接方式,使液体在管道内形成虹吸现象,实现排水。

三、实验材料1. 一次性塑料杯10个2. 吸管3根3. 水4. 颜料5. 刻刀6. 胶水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10个一次性塑料杯、3根吸管、水、颜料、刻刀、胶水准备好。

2. 制作虹吸管道:用刻刀在3个塑料杯上划十字,钻一个小孔,位于塑料杯壁的下方。

使吸管短的一端,正好插入小孔,并用胶水封住,避免水的流出。

3. 构建实验装置:将10个塑料杯如图放置,一个比一个高。

为了避免塑料杯翻倒,在下方塑料杯中加些水,杯子与杯子之间用胶带固定。

4. 添加有色水:用颜料和水调成一杯有色水,便于观察实验。

5. 进行实验:将有色水缓缓倒入右上方的杯子中,观察液体流动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将有色水倒入右上方的杯子后,发现水逐渐流经管道,最后流入最下方的塑料杯中。

当下方的塑料杯中的水越积越多,没过吸管时,水又流入下一个杯子。

如此反复,直至水由最上方的塑料杯流入最下方的塑料杯。

2. 实验结果分析:(1)虹吸排水原理:实验结果表明,虹吸排水是利用液体在管道中的自然流动,通过管道内的负压力将液体从低处吸到高处,实现排水。

(2)影响虹吸排水效果的因素:实验过程中,发现以下因素会影响虹吸排水效果:a. 管道内径:管道内径越小,虹吸效果越好,因为管道内径越小,液体流动阻力越小。

b. 管道长度:管道长度越长,虹吸效果越差,因为管道长度越长,液体流动阻力越大。

c. 管道高度差:管道高度差越大,虹吸效果越好,因为高度差越大,液体流动速度越快。

d. 管道倾斜角度:管道倾斜角度越大,虹吸效果越好,因为倾斜角度越大,液体流动速度越快。

设计实验测量航母排水量的实验报告总结

设计实验测量航母排水量的实验报告总结

设计实验测量航母排水量的实验报告总结1. 实验概述设计实验测量航母排水量是一个关于测量和实验设计的重要课题。

航母排水量是评估航母舰船性能、设计和建造的重要指标,也是海洋工程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简单的测量方法,了解如何准确测量航母排水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回顾。

2. 实验步骤2.1 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需要准备好测量工具,包括皮尺、测量缸、纸板、标尺等。

还需要清洁航母模型,确保表面没有杂质和颗粒。

2.2 测量航母模型的长宽高我们使用皮尺和标尺分别测量航母模型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3 测量航母模型的排水量接下来,我们将航母模型放入测量缸中,记录下初始水位。

然后将航母模型完全浸入水中,再次记录水位。

通过两次水位的差值,即可得出航母的排水量。

3. 实验结果分析我们测得航母模型的长、宽、高分别为10cm、3cm、8cm,排水量为300ml。

通过计算,可得出航母的体积为长×宽×高=10cm×3cm×8cm=240cm³。

4. 实验总结和回顾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如何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来准确测量航母排水量。

我们也学会了如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航母的体积。

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航母设计和性能评估起到了重要的帮助。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设计实验测量航母排水量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测量和实验设计的重要性。

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我对航母排水量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对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将对我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设计实验测量航母排水量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测量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还培养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航母排水量这一重要概念。

在进行航母排水量测量实验时,我们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航母模型进行测量。

联合排水试验

联合排水试验

1#、2#井主排水系统联合排水实验报告一、为确保本次联合排水泵试验能够顺利进行,五家沟煤矿成立指挥部。

组长:丁飞田(由机电矿长担任)副组长:曹志新成员:张福胜、马勇、张树强、张正银、李继跃、李功1、指挥部设在(或调度室),统一指挥试验工作。

2、为确保试验安全顺利进行,同时成立电气、机械、地面排水、测水、资料五个专业组。

1、电气组阎世勤任组长,负责井上下供电;2、机械组由张海任组长,负责泵房的开停泵及管路检查维护等工作;3、地面排水组由吕成礼任组长,负责保证地面排水的疏导与畅通工作;4、测水组由赵敏任组长,负责测定水量工作,并做好记录;5、资料由王秀负责,做好试验技术资料的记录收集、归档工作。

二、井下水泵房排水系统的简介1#井水泵房配(主排(2)、备用、检修)四台同型号的水泵其中两台在检修,一台备用,其余一台能工作。

1、其中两台水泵型号:MD155-30*8 一台工作,另一台检修。

另两台MD155-67*5 一台备用,一台检修2、流量:155m³∕h3、扬程:其中两台240米,另两台355米4、电动机型号:YBK2-355L2-4 YB2-355M1-25、额定容量:其中两台185KW .另两台220KW6、额定电流:189.3/109.3A. 219/126.6A .7、额定转速:1480r∕min. 2973r∕min.8、排水管道规格:159*2无缝钢管2#井水泵房配(主排、备用、检修)三台同型号的水泵其中一台在检修,一台备用,其余一台能工作。

1、其中三水泵型号:MD155-67*6 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另一台检修。

2、流量:155m³∕h3、扬程:402米4、电动机型号:YB2-355L1-25、额定容量:其中两台185KW .另两台280KW6、额定电流:485.2/280A.7、额定转速:2980r∕min.8、排水管道规格:159*2无缝钢管三、联合排水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关于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矿于6月1日前完成排水供电线路、供电机组、主排水泵、备用排水泵、检修泵、排水管路等设备的安装检修工作,完成水仓清淤工作。

给水排水识图实验报告

给水排水识图实验报告

给水排水识图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给水排水识图实验,掌握给水和排水系统的设计图,理解设计图符号的含义,并能够准确地读取和理解给水和排水系统的设计图。

实验器材和材料- 给水和排水系统设计图- 尺子- 铅笔- 笔记本实验原理给水和排水系统是建筑物中的重要系统之一,用于提供清洁的供水和高效的排水。

给水系统主要包括给水管道、水箱、泵站等组成,而排水系统主要包括排水管道、化粪池、排水泵等组成。

为了便于设计、施工和维护,工程师通常会绘制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图,采用一定的符号和标记方式来表示各个组成部分。

实验步骤1. 观察给水排水系统设计图,并了解不同符号的含义。

2. 使用尺子测量设计图上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3. 根据设计图上的标注,画出给水和排水系统的示意图。

4. 添加符号和标记,标明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实验结果根据给水排水系统设计图,我们成功地画出了系统示意图,并正确地添加了符号和标记。

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功能也得到了准确的标明。

实验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给水和排水系统的设计图,明确了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读取和理解设计图,并能够准确地将其转化为图示,并添加正确的符号和标记。

实验总结给水排水识图实验帮助我们加深了对给水和排水系统的理解。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设计图中的不同符号的含义,并掌握了将设计图转化为实际图示的方法。

这对我们日后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我们体会到了设计图的重要性,它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工程规划和管理。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提高对设计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顺利完成。

附录:给水排水系统设计图示意图[设计图示意图]。

小船的排水实验报告单

小船的排水实验报告单

小船的排水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通过小船的排水实验,了解小船的浮力原理,探究小船的排水量与它所能承载的负载的关系。

实验器材:1. 小船2. 称量器3. 盛水容器4. 水桶和水杯实验步骤:1. 将盛水容器放在平稳的工作台上,并确保容器内没有水。

2. 将小船放入盛水容器中,并观察其浸没的深度。

记录下小船的排水深度D1。

3. 再将一定量的负载放入小船内,使得负载均匀分布在船的底部。

4. 将装有负载的小船再次放入盛水容器中,并观察其浸没的深度。

记录下负载加装后的排水深度D2。

5. 保持船内负载不变,再次测量排水深度,记录下D3。

6. 将负载移除,再次测量船的排水深度,记录下D4。

数据记录与处理: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数据D1、D2、D3和D4,可以计算得到小船的排水量。

排水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排水量 = D1 - D4然后,可以计算出船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有效排水量。

有效排水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有效排水量 = D1 - D3最后,通过计算有效排水量与负载的比值,可以确定小船的承载能力与其排水量的关系。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数据处理,可以得到小船的排水量和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小船的排水量与其承载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排水量越大,小船的承载能力越大。

实验注意事项:1. 保持实验环境稳定,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 在测量排水深度时,需要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负载应均匀分布在小船的底部,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注意实验时的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实验改进:1. 可增加多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2. 可考虑对不同类型的小船进行排水实验,以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3. 可将实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深入分析小船排水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以上是小船的排水实验报告内容,不包含与标题相同的文字。

给排水认识实习实验报告

给排水认识实习实验报告

给排水认识实习实验报告一、实习目的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加深对给排水工程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了解给排水工程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地位,增强感性认识,稳定专业思想。

二、实习内容1. 参观给水排水工程设施,了解其运行原理和工作流程。

2. 学习给水排水工程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3. 实际操作给水排水设备,掌握其操作方法和维护技巧。

4. 分析给水排水工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三、实习过程1. 参观给水厂:了解了给水厂的供水范围、水源保护、厂区扩建等方面的情况。

参观了给水厂的加氯、加氨等车间和设备器材、原料仓库,了解了给水厂的生产流程。

2. 参观排水厂:了解了排水厂的污水处理流程、排放标准等方面的情况。

参观了排水厂的沉淀池、快滤池、清水池等设施,了解了排水厂的处理工艺。

3. 参观建筑给排水工程:了解了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和建筑消防三部分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参观了建筑给水工程中的水泵、水箱、给水管道等设施,以及建筑排水工程中的排水管道、检查井等设施。

4. 实际操作给水排水设备: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操作给水排水设备,掌握了其操作方法和维护技巧。

5. 分析给水排水工程中的问题:通过对给水排水工程的参观和学习,分析了工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水质污染、设备老化、管道堵塞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参观和实际操作,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了专业素养。

2. 增强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了解给水排水工程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地位:认识到给水排水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增强了专业自信心。

4.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与同学们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给排水认识实习,我对给排水工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实验装置为φ=12 cm H=的曝气筒,如图1所示;
(2)空气压缩机;
(3)转子流量计、温度计、秒表(计时钟);
(4)碘量法测定溶解氧时所需药品及容器(有条件可采用溶解氧测定仪);
(5)实验用水样(可为实际生产中初沉池的进水或出水,也可自行配制)。

四、实验用试剂
(1)脱氧剂:无水亚硫酸钠;
(2)催化剂:氯化钴l。

五、实验步骤及记录
(1)分别将待曝气污水和清水注入曝气筒处。

(2)分别从两个曝气筒取样测溶解氧浓度,计算脱氧剂无水亚硫酸钠和催化剂氯化钴的投加量。

(3)将所称得脱氧剂用温水化开,加入曝气筒中,并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充分混合,反应大约10 min左右。

(4)待池内溶解氧降为0后,打开空压机,调节气量,同时向两个曝气筒内曝气,并开始计时,当时间为1,2,3,4,5,7,9,11,13,15…取样测定溶解氧浓度,直至溶液中溶解氧浓度稳定(即饱和)为止,并将清水中饱和值记为
c及污水中的饱和值
s
记为'
c。

s
(5)记录数据至表1中。

由图像斜率得K
La =,K
La
’=
(2)应用公式计算α所以α=
(3)应用公式计算β所以β=
七、思考题
La
La
K
K' =
α
s
s
c
c'
=
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