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雷电颂》的教案设计

《雷电颂》的教案设计

《雷电颂》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电颂》的背景及作者简介;(2)能够分析《雷电颂》的艺术特色;(3)能够背诵并默写《雷电颂》的名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雷电颂》的主题思想;(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雷电颂》的字面意义;(2)分析《雷电颂》的艺术特色;(3)背诵《雷电颂》的名句。

2. 教学难点:(1)理解《雷电颂》的深层含义;(2)欣赏《雷电颂》的语言美、意境美。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雷电颂》的背景、字面意义等;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分析《雷电颂》的艺术特色;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雷电颂》的主题思想;4. 欣赏教学法:品味《雷电颂》的语言美、意境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简介及《雷电颂》的背景;2. 讲解字词:解释《雷电颂》中生僻的字词;3. 分析诗意:讲解《雷电颂》的字面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4. 艺术特色分析:让学生自主分析《雷电颂》的艺术特色,分组讨论;5. 主题探讨:分组讨论《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分享讨论成果;6. 名句欣赏:引导学生欣赏《雷电颂》的语言美、意境美;7. 背诵练习:组织学生背诵《雷电颂》的名句;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雷电颂》;2. 写一篇关于《雷电颂》的赏析文章;3. 收集其他描写自然景物的古诗词,进行欣赏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背诵、赏析文章的质量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雷电颂》的教案设计

《雷电颂》的教案设计

《雷电颂》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雷电颂》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分析《雷电颂》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解读《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雷电颂》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雷电颂》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表达。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雷电颂》中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

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学习《雷电颂》的文本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表达,探讨其深层含义。

2.2 文学特点探讨《雷电颂》的文学特点,如语言风格、叙事手法等。

分析《雷电颂》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欣赏其艺术魅力。

2.3 主题思想解读《雷电颂》的主题思想,探讨作者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态度。

分析《雷电颂》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其对主题思想的体现。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引入自然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雷电的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文学作品,如《呐喊》、《雷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文本阅读与分析分组让学生阅读《雷电颂》,并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表达,探讨其深层含义。

3.3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雷电颂》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意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2 作业与写作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关于《雷电颂》的短文或读后感。

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内容、结构和表达等方面。

4.3 综合评估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写作,进行综合评估和反馈。

提供改进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文学鉴赏和思考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与参考书选用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9篇)

《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9篇)

《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

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雷电颂》的背景、作者及诗歌内容。

(2)培养学生欣赏、分析现代诗歌的能力。

(3)通过《雷电颂》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雷电现象,提高安全意识。

2. 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的理解。

(2)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

(3)雷电现象的认识。

3.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

(2)雷电现象的科学解释。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雷电颂》的背景、作者及诗歌内容。

(2)了解雷电现象的科学知识。

(3)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图片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雷电颂》。

(2)了解雷电现象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郭沫若及其作品《雷电颂》。

(2)引导学生关注雷电现象,提高安全意识。

2. 诗歌朗读:(1)学生齐读《雷电颂》。

(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诗歌解析:(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

(3)探讨诗歌的主题及深层含义。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雷电颂》的理解。

2. 强调雷电现象的安全意识,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注意防范。

五、课后作业1. 熟读《雷电颂》,体会诗歌的美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雷电现象的认识和防范措施。

3. 收集有关雷电现象的科学资料,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过程4. 雷电现象探讨:(1)教师简要介绍雷电现象的成因、特点。

(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雷电现象资料。

(3)结合诗歌内容,讨论雷电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诗歌创作背景分析:(1)教师讲解《雷电颂》的创作背景。

(2)学生探讨郭沫若创作《雷电颂》的灵感来源。

七、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雷电现象的场景。

2. 学生根据诗歌的表现手法,创作一首以雷电现象为主题的诗歌。

3. 各组分享创作成果,全班共同欣赏、讨论。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雷电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雷电现象的科学认识及防范意识。

《雷电颂》教学教案设计

《雷电颂》教学教案设计

《雷电颂》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雷电颂》;(2)理解《雷电颂》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和诗歌的主题思想;(3)分析《雷电颂》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雷电颂》;(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体会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雷电颂》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朗读和背诵《雷电颂》。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2. 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3. 诗歌主题思想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生平、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探究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3. 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4. 朗读法: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雷电颂》全文;2. 参考资料:关于《雷电颂》的解析、评论和相关背景资料;3.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雷电颂》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雷电颂》,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疏通文字障碍。

3. 讲解分析:详细讲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

5. 朗读展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朗读展示,注意朗读的节奏、情感和韵味。

6. 背诵练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背诵《雷电颂》,提高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雷电颂》教案

《雷电颂》教案

《雷电颂》教案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和学习者可以清楚地知道学习者要学习什么内容,学习者将出现哪些学习行为,并为此确定教学目标,关于雷电颂的教案怎么写。

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雷电颂教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雷电颂教案授课人纪春玲课时第1课时知识目标: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

能准确地读出生字词。

能力目标:能把握朗诵的感情基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型阅读课主要教法诵读法研讨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设计雷电颂郭沫若舞台说明:外貌动作铺垫内心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课后小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一、导入新课:二、介绍屈原:三、介绍作者:四、创作背景、写作意图、剧情简介:五、自学字词: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凝聚着万般的忧愁,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

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

他是谁呢?(他就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屈原》第五幕《雷电颂》第二场里节选的一段,一起来走进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这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形象。

1.请同学介绍屈原。

2.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屈原,讲屈原的故事。

1.请同学介绍郭沫若。

2.教师介绍郭沫若。

简要介绍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剧情。

请同学借助工具书、书下注释,给生字词注音,解释重点词语。

人物竞猜介绍屈原倾听、观看投影介绍作者倾听、观看投影倾听扫清字词障碍引起对屈原的关注,激发阅读兴趣。

了解屈原了解作者便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理解屈原的内心世界。

积累词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六、朗读训练:七、布置作业:1.倾听朗诵录音,畅谈感受。

要求:请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评论。

教案范文雷电颂教学设计

教案范文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雷电颂》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能够分析并欣赏《雷电颂》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2)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雷电颂》的内容及主题。

(2)欣赏《雷电颂》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与象征手法。

(2)理解作者对自然、生命的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与象征手法。

(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2)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雷电颂》。

2. 写一篇关于《雷电颂》的读后感。

3.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艺术特色,并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雷电颂》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2. 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雷电现象,增强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直观感受。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及合作意识。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课文和完成读后感的情况。

《雷电颂》教学教案

《雷电颂》教学教案

《雷电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电颂》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2)能够分析《雷电颂》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3)能够背诵并默写《雷电颂》的重要诗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电颂》;(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体会诗中弘扬的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雷电颂》的诗意、诗境和诗意;(2)分析《雷电颂》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3)背诵并默写《雷电颂》的重要诗句。

2. 教学难点:(1)诗中隐喻、象征手法的解读;(2)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和把握。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屈原及《楚辞》的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雷电颂》,理解诗意;(2)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隐喻、象征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2)分析诗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交流。

6. 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背诵《雷电颂》;(2)默写诗中的重要诗句。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雷电颂》;3. 推荐一首类似的古典诗词,简要介绍其背景和特点。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雷电颂》的深层含义。

《雷电颂》的教案设计

《雷电颂》的教案设计

《雷电颂》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雷电颂》;(2)理解《雷电颂》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主题;(3)分析《雷电颂》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电颂》;(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领悟诗中传递的正能量,激发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勇气;(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雷电颂》;(2)理解《雷电颂》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主题;(3)分析《雷电颂》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郭沫若及其作品《女神》;(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雷电颂》,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雷电颂》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雷电颂》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2)深入剖析诗歌主题,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正能量。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雷电颂》的情感体验,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2)教师总结,强调诗歌对生活的启示。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雷电颂》;2. 写一篇关于《雷电颂》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 选择一首古代诗词,分析其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准备课堂上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

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

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利用书籍或网络,了解屈原,了解郭沫若,了解《屈原》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接触戏剧。

2、课前初读:要求学生通读课文2—3遍,弄懂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

二、导入新课:1、历史故事导2、作家及历史背景简介三、整体感知:1、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

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2、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明确: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3、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4、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品味语言:1、精读: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

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优秀7篇】《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一【创意说明】《雷电颂》是一首诗与剧的融合(即将诗篇融入剧情)的优秀的散文诗,剧中屈原借风、雷、电抒发满腔激愤,借助象征、拟人、呼告等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以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本设计的意图是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通过想像、探讨、交流让学生理解屈原的感情和精神感召力。

体会诗篇融入剧情增强剧作诗一般的激情。

一、聊屈原,知背景此前布置预习,学生查阅有关屈原的资料,课堂上交流。

二、读课文,想情景多媒体播放理查德的钢琴曲《命运》。

学生品味课文意境,想象情景,达到入境这一步,进而调控情绪,活化智力因素,提高认知能力。

1、听读感受。

2、学生自由的放声的富有激情的朗读。

3、感知内容:一层呼唤风雷电,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二层借斥神鬼偶像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4、想像情景:狂风怒吼,雷声隆隆,闪电烁烁。

三、说象征,例修辞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要领,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

象征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象征体并讨论其象征意义。

如: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的小岛”:象征一方净土。

土偶土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感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还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四、诵课文,察屈原重放《命运》学生调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并背诵前6段,在朗读中想像剧中情景,洞察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案范文雷电颂教学设计

教案范文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雷电颂》。

(2)理解《雷电颂》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

(3)分析《雷电颂》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电颂》。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领会诗中渗透的爱国主义精神。

(3)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二、教学重点1. 《雷电颂》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2. 诗歌的主题思想及其内涵。

3. 诗歌的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较为生僻的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2. 诗歌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歌主题思想的深入挖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主题思想等。

2.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问解答。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典型意象、修辞手法等。

4. 欣赏法:朗读、背诵,感受诗歌的美。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1 展示雷电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

1.2 提问:“你们听说过雷电吗?你们对雷电有什么印象?”2. 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简介2.1 介绍《雷电颂》的创作背景。

2.2 讲解作者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3. 分析诗歌主题思想3.1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受诗歌氛围。

3.2 讲解诗歌主题思想,解读诗歌内涵。

4. 品味诗歌语言、意象4.1 分析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如“雷电”、“风云”等。

4.2 讲解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

5. 欣赏诗歌,朗读、背诵5.1 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5.2 引导学生背诵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6. 总结反馈,布置作业6.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024年《雷电颂》 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雷电颂》 教案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雷电颂》;(2)理解《雷电颂》的创作背景、诗歌结构和主题思想;(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电颂》;(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2)体会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辨析和朗读节奏;(2)诗歌的结构和主题思想;(3)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2)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雷电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2. 朗读教学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品味语言美;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4.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雷电颂》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情况;2. 学生准备:预习《雷电颂》,了解诗歌背景;3.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课件、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2)介绍《雷电颂》的作者及相关背景;(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雷电颂》,感受诗歌韵律;(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探讨诗人表达的主题思想;(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结构,讲解诗句之间的联系;(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3)讲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课堂拓展(1)让学生举例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进行对比;(2)引导学生从艺术角度分析《雷电颂》的特色;(3)启发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

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雷电颂》的背景、作者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通过分析《雷电颂》的诗意、意象、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教学重点:(1)理解《雷电颂》的背景、作者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分析《雷电颂》的诗意、意象、艺术特色。

3. 教学难点:(1)理解《雷电颂》中的象征手法及其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雷电颂》的内容、背景及作者。

(2)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料,如课文注释、译文、背景资料等。

(3)准备教学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雷电颂》,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屈原及《雷电颂》的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屈原及《雷电颂》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雷电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感受诗意。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了解到的相关资料。

3. 课堂讲解:(1)讲解《雷电颂》的诗意、意象、艺术特色。

(2)分析《雷电颂》中的象征手法及其深层含义。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屈原的爱国精神。

(2)分享学习屈原精神的感悟。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雷电颂》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雷电颂》,背诵名句。

3. 深入研究屈原的爱国精神,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雷电颂》的内容、背景、作者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雷电颂》的诗意、意象、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对屈原爱国精神的理解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4. 学生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雷电颂》的深入理解。

2. 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范文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范文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电颂》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特点;(3)能够背诵并默写《雷电颂》的重要段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电颂》;(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体会诗中展现的豪情壮志和崇高的民族精神;(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雷电颂》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特点;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诗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哲理;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3. 学生创造性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雷电颂》的文本和注释版本;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参考文献;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雷电颂》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雷电颂》,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雷电颂》的深刻思想和哲理;(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培养批判性思维。

4. 欣赏与鉴赏:(1)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象,如雷电、江河等;(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创造性表达:(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创作类似的诗歌;(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创造性表达能力。

6. 总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2)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7. 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雷电颂》的重要段落;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2)通过学生的创造性表达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7篇

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7篇

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7篇《雷电颂》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3、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

三、教法设计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四、课前准备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近戏剧,走近郭沫若,走近屈原。

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出国人。

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

因看透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

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黑暗的时候。

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二)检查预习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1、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2、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范文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范文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电颂》的背景及作者情况。

(2)能够分析并欣赏《雷电颂》的艺术特色。

(3)能够默写《雷电颂》的重要诗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电颂》。

(2)学会通过诗词表达情感,提升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敬畏。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雷电颂》的背景及作者情况。

2. 《雷电颂》的艺术特色分析。

3. 默写《雷电颂》的重要诗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雷电颂》中的象征手法及其意义。

2. 深入解读《雷电颂》中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郭沫若及《雷电颂》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雷电颂》,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雷电颂》的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讲解《雷电颂》中的象征手法及其意义。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敬畏。

6. 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仿写《雷电颂》,提升文学创作能力。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雷电颂》,巩固学习内容。

2. 默写《雷电颂》的重要诗句。

4.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尝试进行仿写。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默写、学习心得等。

3. 诗歌仿写评估: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关注其对《雷电颂》的理解及艺术运用。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推荐学生阅读郭沫若的其他诗歌作品,拓宽文学视野。

雷电颂教案 雷电颂 教学设计(6篇)

雷电颂教案 雷电颂 教学设计(6篇)

雷电颂教案雷电颂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雷电颂教学设计(6篇),仅供参考。

八年级文下册《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民俗导入: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伟人掠影: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查找有关屈原和郭沫若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进行展示,了解屈原和郭沫若。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

传为湖北秭归人。

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

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较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

是一首浪漫作品。

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大胆,诗中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雄伟奇观。

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郭沫若,现代有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三)朗读感悟:1、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2、播放《雷电颂》朗读: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论。

2024年《雷电颂》的教案设计

2024年《雷电颂》的教案设计

2024年《雷电颂》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能够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3)能够欣赏并创作现代诗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3)模仿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创作自己的现代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生命和爱国情的热爱;(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3)欣赏并创作现代诗歌。

2. 教学难点:(1)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的解读;(2)创作自己的现代诗歌。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雷电颂》的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

2. 学生准备:(1)预习《雷电颂》的内容;(2)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3)准备好写作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雷电;(2)激发学生对《雷电颂》的兴趣;(3)导入新课。

2. 诗歌品读:(1)学生自读《雷电颂》;(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3)讨论诗的主题思想。

3. 欣赏与创作:(1)学生欣赏《雷电颂》的艺术特色;(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3)学生模仿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创作自己的现代诗歌。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3)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期待。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2)反思自己在创作中的优点和不足;(3)提出改进措施。

2. 同伴评价:(1)互相评价对方的创作;(2)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3)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3. 教师评价:(1)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创作进行评价;(2)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3)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雷电颂》教案(3篇)

《雷电颂》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屈原在雷电之夜的内心独白,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2.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分析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3.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2. 分析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

3. 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

2. 激发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和热爱。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背景音乐、屈原生平事迹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屈原生平事迹。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背景音乐,营造氛围。

2. 教师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二)朗读课文,感受情感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屈原在雷电之夜的内心独白。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三)品味语言,分析情感1.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如“雷电之夜,我看见你——祖国!”等,分析其中的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激发爱国情怀1.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屈原的生平事迹,谈谈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爱国故事,激发爱国情怀。

(五)总结全文,回顾重点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作品的思想情感。

2. 学生回顾课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离骚》等相关作品,了解屈原的文学成就。

2. 写一篇关于屈原爱国精神的作文。

七、板书设计《雷电颂》1. 朗读课文,感受情感2. 品味语言,分析情感3. 拓展延伸,激发爱国情怀第2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情感及性格特点。

2.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屈原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斗争精神。

3. 学习戏剧文学的特点,体会语言、动作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 知 , 具 体 感 感悟,从内容 4.屈原通过呼唤风、雷、电,
悟。 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
到语言。

5.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 的人
6.读读文章,本文激情澎 湃,震憾力强,是如何做到 的
7.品味语句(例句见课件)
读一读 听读——朗读
学生在听读、 听读,齐读,自
朗读中感悟 由朗读。
理解内容。
写一写
教学策略与设计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采用听朗读,学生朗读法,质疑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与 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 2.多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这篇内心独白。让学生大胆 交流回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选用以下方法,写一段激情 学 生 在 练 一 练 体现语文“工
澎湃的语言,赞美伟大的祖 中 再 次 感 悟 激 具性”与“人
国。
情澎湃的语言。 文性”的结合
1.归纳主题 教学总结
2.小结写作意图 ?
郭沫若借历史
上的屈原的悲
剧,展示了现实
世界光明与黑 掌握文章内
暗,正义与邪 容与写作意
恶,爱国与卖国 图
端午习俗:划龙舟、吃粽子 伟 人 并 初 步 感 伟人的形象。
等。
知其伟大魅力。
?
上面的内容跟谁有关联
1 学生听朗读, 自读课文。
2 简介屈原,作
者郭沫若及其
代表作。 教师出示学生自主学习的
内容,
3 简介《屈原》 让 学 生 初 步
作家作品简 点拨指导。

?
历史剧,本文是 感 知 相 关 知
选 自 第 五 幕 第 识,以便更好
案例名称
《雷电颂》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雷电颂》
教学课
备课教
科目
语文
1 课时
郑金林


教材分析
《雷电颂》主要教学目标是:加强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与想 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
学情分析
本课虽是一篇历史剧,但教材似乎有意淡化它的戏剧文学的体裁 特点,更有意把它当作一篇颇具震撼力的内心独白的散文诗来欣赏。 学生在本课之后,对于表现手法和语言等方面有了初步的接触。
二场。
理解文章。
? 4 简介写作背
景。
5 检查预习: “读一读,写一 写”
教师出示学生探究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
1.整体感知:
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主要 内容
2.理清思路
3.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现手法(填表格,理解象征 学生探究感悟, 学 生 从 整 体
文本探究
手法)
教师点拨。整体 感 知 到 具 体
教学反思
1.由于文章离学生时代较远,学生较难理解作品及其在当时的现 实意义。需要交代时代背景,并在听读、朗读中感知并理解内容。
2.还需强化学生的有感情的朗读。
的尖锐、激烈的
斗争,起到“借
古讽今,古为今
用”的作用。
板书设计
?雷 电 颂
郭沫若
?
风雷电
象 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
变革现实的伟大力 人民群众
“土偶木梗”的群像 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无德无能、欺民惑
屈原: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浩然正气,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借古讽今,古为今用”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教学设计中,探求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途径,就想让学 生先感知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文章内容语言激情澎湃,但学 生不易理解作品在当时的现实意义。需要让学生反复在朗读中感知文 章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理解、积累“睥睨、污秽、犀利、鞭挞”等词语,了解屈原与作
者。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象征手法,使难以言明的思想感情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凝练。
2.理解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艺术表达效果和激情澎湃的语 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以及作者 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象征手法,使难以言明的思想感情表达更加含蓄、深沉、凝
练。 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艺术表达效果和激情澎湃的语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
下而求索。”
学生初步感 学 生 猜 想 这 位 受 “屈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