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3383d24a5e9856a5612600f.png)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品景——悟情 悟情——赏写法 品景 悟情 赏写法
《春行即兴》 春行即兴》 ——李华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春山一路鸟空啼。
《春行即兴》赏析: 春行即兴》赏析:
诗人描绘了芳草、涧水、 景:诗人描绘了芳草、涧水、 芳树、山花、鸟儿等景物, 芳树、山花、鸟儿等景物,展示 了一幅芳草萋萋、 了一幅芳草萋萋、鸟语婉转的画 面。 作者伤春、 情 :作者伤春、惜春的凄凉 心境。 心境。 写法:反衬手法的运用。 写法:反衬手法的运用。
பைடு நூலகம்
②请分析这首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请分析这首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示例1 这首诗歌描绘了草、涧水、 答案示例1、这首诗歌描绘了草、涧水、花、
山、鸟等景物,营造出芳草萋萋、涧水回 鸟等景物,营造出芳草萋萋、 鸟语婉转的意境。 环、鸟语婉转的意境。
答案示例2 这首诗歌描绘了草、涧水、 答案示例2、这首诗歌描绘了草、涧水、花、
《山居秋暝》赏析: 山居秋暝》赏析: 秋雨过后,秋山如洗, 景:秋雨过后,秋山如洗,天 气清爽宜人,明月皎洁, 气清爽宜人,明月皎洁,甘泉清 一句一景, 澈,一句一景,展现一幅清静而 空灵的画面。 空灵的画面。 情:对平静朴素生活的向往 之情。 之情。 写法:动静结合、融情于景。 写法:动静结合、融情于景。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写景抒情诗的基本特点: 写景抒情诗的基本特点: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王维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歌鉴赏(内容、情感、主旨)
![诗歌鉴赏(内容、情感、主旨)](https://img.taocdn.com/s3/m/aafdd7c99ec3d5bbfc0a7402.png)
咏物言志诗鉴赏要点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 其妙]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③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 象征、拟人、对比。 ④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 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言志诗鉴赏方法
(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都 华清宫 吴融 是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借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古 讽 过华清宫 李约 今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类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注:华清宫为唐明皇杨贵妃纵乐的地方。《霓裳》《羽 衣》为舞曲名。
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直写物象,绘形绘色, 以求逼真传神;一是托物寓意,借题发挥,抒情 言志。如《硕鼠》《江雪》《咏柳》。 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概括所咏事物的特征。
2、体会作者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情趣、 爱好、愿望)。 3、表达技巧——象征、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拟人、 比喻、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1)两首诗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 者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各有什么作用?简要 说明。
(1)第一首诗表达了对无视人民疾苦、 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批判之情。 第二首讽刺了统治者荒淫误国。 (2)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手法。 第一首:宫内与宫外对比(或横比): 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 阴,温暖如春。突出了对无视人民疾苦、 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不满。 第二首今昔对比(或纵比):昔日霓裳 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 荒凉。突出统治者荒淫误国的主旨。
《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 要点: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 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 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 差抒写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 手法。 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 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 诗人内心的感受。
古诗借景抒情鉴赏
![古诗借景抒情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214daaf5f61fb7360b4c658e.png)
古诗借景抒情中的景、情关系一、景、情反衬情、景反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1、以哀景写乐(豪)情“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都较为少见。
这大约是因为,旧时代的文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遇哀景,则感慨系之,所以悲秋之作甚多;情绪高昂的稀有。
过多也就未免令人厌腻,乃至形成滥调。
因此,“以哀景写乐往往却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的;“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落日” 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
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某种壮怀、豪气,非要借助哀境的反衬,不足以倍增光彩。
《塞上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律诗的前四句,写西汉时的“天之骄子”匈奴,正在白草连天、荒原落日的塞外射猎示威,哀景写得十分凄烈。
诗词鉴赏的六种方法
![诗词鉴赏的六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77b822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d.png)
诗词鉴赏的六种方法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
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
诗词鉴赏的六种方法是什么呢?一、侧面描写——衬托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
二、各种修辞手法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设问和比拟,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三、正面描写——动静结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四、正面描写——虚实结合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想象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五、正面描写——色彩的渲染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六、正面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写景抒情诗鉴赏13
![写景抒情诗鉴赏13](https://img.taocdn.com/s3/m/820f58d66f1aff00bed51e2f.png)
六、题 李 凝 幽 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李凝是一个隐士) · 1、、“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 衬托 同工之妙。 都是 的写法。
(变题:“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 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 2、中间两联重在 写景、叙事 ,首尾两联都间接写出了 作者对 隐逸 生活的向往。 (变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面来描写。 2、描写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下而 上、由上而下等。
诗歌的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质朴淡雅、含蓄隽永、 旷达豪迈、沉郁顿挫、高昂乐观
3.确定作品抒发的情感属哪一种?体味作者抒发的 感情。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抒发的是_ 亲情 ______;“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友情 情”抒发的是_______;“死去原知万事空, 爱国情 但悲不见九州同”抒发的是_______;“飞 热爱自然之情 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抒发的是___ ____;等等。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边时写 的一首小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 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二、 芙蓉楼送别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 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答:首句写寒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衬托 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 “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2、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 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妙笔绘景色 景显情自浓——浅谈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
![妙笔绘景色 景显情自浓——浅谈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6d08623cfc789eb172dc8dc.png)
景 完 全 有 可 能 是 为 反 衬 “ ”情 服 务 的 。 如 李 白 的 这 首 乐 《 下 曲》 : “ 月 天 山雪 ,无 花 只 有 寒 。笛 中 闻 折 柳 , 塞 五
通 过 赏 析 以 上 几 首 古 典 写 景 诗 歌 中 的景 与 情 ,可 以看
树 悬 挂 枯 藤 ,归 鸦 瑟 缩 身 躯 ; 小桥 横 跨 村 头 ,流 水 哽 咽 不 是 以乐 景 写 哀 情 , 以客 观 景物 与 主 观 感 受 的 鲜 明对 照 , 反
畅 ,房 舍 稀 疏 冷 清 ; 古 道 绝 少 人 行 , 秋 风 萧 瑟 砭 骨 , 瘦 马
衬 诗 人 思 乡 之 情 的 浓 厚 。 诗 人 借 清 新 美 好 的 春 景 的描 写 ,
来反衬 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 ,而是悲壮 ,豪壮 了。
2 2 0 01 . 8
出 ;鉴赏写 景抒情诗 ,只要 善于抓住景物 与情 感的关系 ,
春 色 未 曾看 。 晓 战 随 金 鼓 ,宵 眠抱 玉 鞍 。愿 将 腰 下 剑 ,直 整体把握诗 歌所创设 的独特 意境 ,由此进 入意境 ,理解 作 为 斩 楼 兰 。 ”前 三 联 写 塞 下 艰 苦 的 环 境 条 件 和 紧 张 的 战 斗 者 的思想 感情 。领会作 品的精髓提高诗歌 鉴赏能力 ,将 不
现 ,也 可 以 拿 明 丽 的 景 色 衬 托 , 如 唐 朝 李 华 的 《 行 即 春
兴 》 : “ 阳城 下草 凄 凄 ,涧 水 东 流 复 向西 。 芳 树 无 人 花 宜 自落 , 春 山一 路 鸟 空 啼 。 ”这 首 写 景 小 诗 , 写 于 安 史 之 乱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技巧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19e3c01866fb84ae55c8d07.png)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技巧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古诗鉴赏写景手法有哪些 古诗鉴赏常用写作手法
![古诗鉴赏写景手法有哪些 古诗鉴赏常用写作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82a9ef280c22590103029d91.png)
古诗鉴赏写景手法有哪些古诗鉴赏常用写作手法
在古诗鉴赏中常会问道此句用了何种写作手法,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古诗鉴赏中的写作手法,以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写作手法的相关内容。
古诗鉴赏写景手法有哪些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法”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借助客观的外界景物去抒发强烈主观感情色彩的一种写作手法。
一般在诗词中,作者会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寓在此物此景中,以求创造物情一体的艺术境界。
它的特点为:“景生情,情托景”。
通常在诗词中作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通读诗歌后的感受为见“情”却不见景,并且诗词中往往会含蓄曲折地表现出景物的形态、色彩、听觉等。
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段就通过对鸟鸣的描写来抒发亡国感伤。
此外,初中阶段同学们在对诗歌进行鉴赏分析时,要特别注意松、竹、梅、明月、苍松、清泉、微草等景物,这些常是作者借以抒情的对象。
同学们也可以通过作者寄托情感的物体形象来具体判断诗歌情感。
“托物言志”。
古诗歌写景抒情诗鉴赏方法与技巧练习及答案
![古诗歌写景抒情诗鉴赏方法与技巧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6455d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9.png)
古诗歌写景抒情诗鉴赏方法与技巧练习及答案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一、分析高考试题:1、(20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1捻(niǎn):持取,捻弄(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
写动作描写也可。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2、(2008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问: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这首诗景中含情。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
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诗歌鉴赏系列之划分类别一——写景抒情
![诗歌鉴赏系列之划分类别一——写景抒情](https://img.taocdn.com/s3/m/513b9d76b307e87101f69648.png)
诗歌鉴赏系列之划分类别(一)——写景抒情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掌握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步骤。
2、熟练运用写景抒情诗的解题步骤。
重点:掌握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步骤。
难点:熟练运用写景抒情诗的解题步骤。
一、诗歌鉴赏分类1、写景抒情诗2、即事感怀诗(怀亲、思乡、送友、赠人、人生感悟、闲情意趣)3、托物言志诗(梅兰荷菊松竹鹤雪)4、怀古咏史诗5、边塞征战诗二、分析写景抒情诗鉴赏步骤:第一步:找出写景的词,看他们的色彩。
要体味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景词:黄鹂、翠柳、白鹭、千秋雪、万里船色彩:翠、白色调:明快、暖色情绪特点:欢快第二步:根据景词的色彩揣摩诗人的感情写景明快的那么作者的感情也一般是愉悦的。
写景寂寥的作者的感情也一般是寂寞愁苦的。
依次类推。
解析绝句背景:写在安史之乱之后。
情感:景色如此美丽,色调如此明快说明作者内心是愉悦的。
所以诗人除对山河热爱外,还包含着一种对万象更新的企盼和预买舟东下的欢悦。
切忌随意贬低或拔高。
三、练习(一)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答: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二)05北京春12?读下面的词,完成(1)—(3)题。
(7分)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景物:碧云天,黄叶地,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c5e0948b90d6c85ec3ac6cc.png)
白描
质朴清新 恬静淡雅雨后池上源自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动静结合
清新自然 形象生动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比拟
清新静谧 情趣盎然
[正宫][端正好]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寂寞孤独
送人东归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戍:名词,堡垒。
离情别意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渲染
色彩丰富 情感浓烈
三、小结
1注意注释,读懂大意 2注意意象,构建图景 3把握意境,确定情感
忧国忧时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雊:(guò)鸣叫 式微:《诗经》篇目,首句“式微,式微!胡不归?”
向往归隐
二、写景诗的常见艺术手法 及风格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呜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水光潋滟晴方好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一、写景诗的常见情感类型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诗词思想情感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诗词思想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8c1022b0a0116c175e0e4802.png)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诗词思想情感鉴赏诗词离不开对诗词思想情感的把握。
要想准确把握诗词思想情感,就必须确立“宏观把握,微观切入”的策略。
所谓“宏观把握”,就是要关注诗歌的类别。
如写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即事感怀诗、边塞征战诗、思妇闺怨诗等,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要关注古诗中常常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羁旅愁思、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
在做到“宏观把握”的同时,还必须从“微观切入”,也就是在评价某一首具体的诗歌的思想感情时,要有行之有效的便于掌握的方法或技巧。
因此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 关注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窗口。
关注题目,有助于把握作品的类别、线索、内容、感情基调等,从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
例如《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2005年高考江苏卷)题目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
全篇紧扣“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例1】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试简析“倦”字是如何贯穿全篇的,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诗歌前六句,描写了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凉气侵袭卧室,月光洒满庭院,风吹露滴,月朗星稀,飞萤自照,宿鸟相呼。
这幅“秋夜图”,暗示了作者彻夜未眠,实写“身倦”。
尾联直抒胸臆,作者原来是为国事而忧心,点出“心倦”。
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 关注注释命题者有时在原诗之后附加注释,有意识地提供一些相关信息,从而降低阅读难度。
关注这些注释,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
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在原诗之后提供的注释是“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这就为回答“诗人为什么伤心?”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暗示:两位诗人都是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借景抒情知识点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借景抒情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cdefd0998fcc22bdd10d2c.png)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借景抒情知识点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毫不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者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即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
借景抒情又包括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两者从大的方面说是一致的,只有很细微的差别,下面我们简单区分下:1、触景生情:是指诗人看到眼前的景物,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通常是前面写景,后面生情。
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前四句写登高所闻所见。
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后四句写诗人因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得联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而生出的无限悲愁之绪;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2、寓情于景:是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这种抒情方式更含蓄和间接。
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抒情。
鉴赏诗歌写景抒情用典艺术
![鉴赏诗歌写景抒情用典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8a273ac1f121dd36a32d8287.png)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答案 ①下片前五句借景抒情,借千年之后八公 山风景依然而豪杰却无处可寻,抒发了词人对当 朝无英雄的失望之情。
• 两首诗都写雪景,描写手法却各具特色,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答案 第一首诗:运用感官结合的方法写雪。 ①以触觉写雪:雪后诗人只觉被褥毫无暖意, 如同水泼在上面,重在表现下雪之后天气寒冷。 ②以视听结合写雪:庭院里的雪光反射在书斋 的帷幔上,明亮而刺眼,诗人误以为天将破晓, 半夜听到屋檐上雪融化后滴落的声音。写出了 雪后的独特感受。
• 注 西湖: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 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词句简析。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答案 动静结合。下片前两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平滑的琉璃, 再以船的移动缓慢,衬托了“静”。后两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 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 彩,表现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境。
• ③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 “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出诗 人的欣悦之情。
• ④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 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出诗人喜悦的心情。
请举《诗经》中写景抒情的一例赏析其艺术手法。
![请举《诗经》中写景抒情的一例赏析其艺术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d7727a7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b.png)
请举《诗经》中写景抒情的一例赏析其艺术手法。
“重章叠唱”本是《诗经》中的结构方法,但却成成了抒情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我们来看《采薇》的前三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采薇的生长情况,表明时间的推移、时序的更替、戌边的时间漫长,渲染出思乡之切、思乡之浓、思乡之苦,表达了有家难归的悲。
这里的重章叠唱,不仅是结构的齐整与变化,更重要的是造成情感的回旋与迭宕,加浓了情感,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动人力量。
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是《诗经》常用的抒情方法。在《采薇》中就有这样一-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既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将成卒深切体验到的生活的苦处、思乡的煎熬突出地表现出来。过去,是离乡之痛;今日,回乡之苦,让我们读之,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感人至深。。
诗歌赏析的15种表现手法
![诗歌赏析的15种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cedf9e4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5.png)
诗歌赏析的15种表现手法诗歌赏析的15种表现手法很多同学会问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本文就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常见的一些表现手法,希望大家能牢牢记住,在考试时遇到这类问题时不至于不知道答什么。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诗歌鉴赏方法--写景抒情诗
![诗歌鉴赏方法--写景抒情诗](https://img.taocdn.com/s3/m/c09ed5809b89680203d8256b.png)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 析。(炼字类) (2)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形象意境类) 答案:(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 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 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 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 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 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 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三、山水田园:生活方式、生活情 趣
13、(2004年广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 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 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秋夜独坐(节选)
夜深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体说明。(4分 )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4分)
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 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 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解析】第一小题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络印的名词,挖掘 作者隐含在“景语”里面的“情语”,此题并不难解。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 题相当开放,答案有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根有据,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薇》 节选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以哀写乐
• • • •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以赏心悦目之景衬国破家亡之哀!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以春色悦目鹂音悦耳衬英雄无处之哀!
• 答题格式:情景关系+分析 • 通过…A…意象,营造了…B…氛围, 寄寓了…C…感情。
分析意境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提问方式 提问变体 解答分析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 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 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 可。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 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 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 “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 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 堂时。
总说 图景画面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 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 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 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 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 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 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 氛围特点 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 请简要分析。 三 )。
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泼剌鸣。
答题指导: A、选取了哪些意象? B、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明月、风灯、宿鹭静、跳鱼鸣(以动 写静),这四个意象有机组合成清幽、静谧的意境。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 的哪些特征? 2、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 2、衬托、对比,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试题类型:
1、诗中赏画:看画面,从形、色、动、静等概 括意境描摹图景。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 感思想。
具体表现为: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2、描摹诗歌图景; 3、剖析作者思想。
(一)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 度) 二是画面色彩; 三是动态; 四是静态。
练习:分析下面这首诗的画面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答题指导: A、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画面。 B、这幅画面是怎样组合而成的?可从色彩、动静、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 分析。 C、概括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思想情感。
分析:A、这首诗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 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 B、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 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 体。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 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 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C、也表现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
三闾祠
查慎行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江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才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这首诗首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首联描绘了萧条冷落的意境(总说)。作者伫 立平旷辽阔的楚国旧地,放眼放去,但见江流蜿 蜒,远山逶迤;由远及近,渐渐收回目光,却看 到古老的三闾祠背城而立(具体说明)。面对荒 芜寂寥的眼前风物,不禁感慨万千,对屈原痛惜 追念的情怀油然而生(表达效果)。
•
• • •
鉴赏诗歌的物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 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 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此物是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 “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 为何端。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答案要点:战争频仍,时局动荡,民不聊生。(“断人 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 不达”) (2)答案要点: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 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本题不能作 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
•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一反传统悲秋题材。 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 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 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 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 现。 • 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 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 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 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 • 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形象, 二者在色调截然不同,前者是奋发向上的,后者 是伤感愁苦的。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 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 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 残之景,惋惜而扫兴)。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的画面美。
•
•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 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 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 画面。 • 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 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 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同时表现了作者 开朗坦荡的心境.
宏阔——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怎样写景的(描绘了一幅什么 样的画面?)
• • • • • 分析角度: 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色彩(色彩绚丽 与否 ) 顺序(远近、上下、内外等) 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 通感)
•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金络脑:一种贵重的鞍具,借指马受重用。
• 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 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 手的骏马形象。 • 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生不逢时的 激愤之情。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 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 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 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 释。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知识准备——意象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人、事、物,是诗 人感情的载体。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 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 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一些概念:
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参考答案: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 用: 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 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 崇光是春光,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 “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 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 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 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 (二)画中品诗 •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 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 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 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 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 感的。
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颔联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
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 极乐观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