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门店选址的4大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售门店选址四大理论

1、Christaller的“中心地带”理论,以及之后延伸发展的“商圈”理论

- 随着消费者到零售点的距离和交通费用增加,需求递减;

- 门店最大“限程”大于最小“限需”才能收支平衡;

- 日常低价生活必需品的“限需”要低于“高价非经常购买品的“限需”

- 消费者理解的商品价格是包含交通成本在内的“完全价格”

- 现代交通工具的发达程度,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商圈的概念

2、Railly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以及之后延伸发展的“重力模型”

- 位于两个城市中间的居民到两个城市购物的频率与两个城市的人口数量成正比,而与两个城市的距离成反比

- 往往两个城市之间存在一个分界点,成为消费者购物去向的分水岭

- 该理论同样适用于同一城市内不同商圈之间的消费去向分析

3、Alonso的“竞租”理论

- 零售商普遍倾向于在消费者到达方便的位置开店,而交通最方便的位置是租金最高的地方,因此,零售布局由零售商能支付和愿意支付的最大租金决定

4、Hotelling的“最小差异模型”,以及发展的“零售集群”理论

- 零售企业在竞争对手附近开店,可以扩大销售区域、提高利润,并互相促进

- 零售企业在同一地段开店可以产生“溢出效应”,从而吸引更大的客流

- 集群还能够有助于共同的交通和购物设施的改善,从而吸引消费者

- 高档高价业态集群效应明显,而低档低价便利性的业态不倾向于集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