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业白皮书摘要
德国制造2025
![德国制造2025](https://img.taocdn.com/s3/m/51cef0026edb6f1afe001f09.png)
德国制造2025发达国家重视产、学、研合作的战略意图不仅仅是扩大市场,主要还是希望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来提升竞争力,实现技术领先。
在“工业4.0”平台下成立一个工作组,专门处理标准化和参考架构方面的问题,以期望借助标准实现市场领先。
“工业4.0”并非一蹴而就。
德国“工业4.0”战略工作组也认为,德国至少要用10多年,才能全面实现“工业4.0”。
2025年的德国制造业,通过“工业4.0”的推广,实现成本可控的大规模定制生产,使得制造业出口超过中美成为世界第一。
同时,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强化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
还将通过服务化、标准化巩固制造业优势,通过高效的工业节能减排生产方式,实现制造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工业3.0”主要是自动化技术,利用预先设计好的制造工艺,搭建固定的生产环境。
而“工业4.0”则是智能制造,采用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方式,能够综合掌控从设计到生产的整个过程。
由此,2025年,生产制造将无需进行详细的设计,生产过程能够自行优化。
德国“工业4.0”的两大目标是技术领先和市场领先。
产、学、研、用多个层面的联合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化解系统的复杂化,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德国“工业4.0”是由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博世等企业等联合发起的,工作组成员也是由产、学、研、用多方代表组成的。
因此,“工业4.0”战略一经提出,很快得到了学术界、产业界的积极响应。
事实上,发达国家重视产、学、研合作的战略意图不仅仅是扩大市场,主要还是希望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来提升竞争力,实现技术领先。
标准先行是“工业4.0”战略的突出特点。
“工业4.0”战略的关键是建立一个生产设备、生产资源、生产管理系统互联互通的网络化制造,各种终端设备、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感知、分析处理、维护等必须基于一套统一的标准化体系。
因此,在“工业4.0”平台下成立一个工作组,专门处理标准化和参考架构方面的问题,以期望借助标准实现市场领先。
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
![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44db82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0.png)
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德国制造业也需要适应变化,进行转型升级。
德国作为欧洲大国,早在20世纪初就取得了重大的科技创新,尤其是在冶金、机械、化学和电子领域。
而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德国制造业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很多方面都是其他国家所追随的。
德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技术创新德国一直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制造业中,尤其注重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不断更新和改进现有产品,开展全新的产品研发。
当今,德国在3D打印、机器人控制、智能制造等方面也不断进行尝试和探索,以满足市场的新需求。
注重技术创新也使得德国制造业拥有了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2.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是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德国生产的车辆、机械、电子产品等品质精良、效率高。
为此,德国制造业广泛使用了自动化控制、精确计量和高效生产标准等技术和方法。
通过精益生产和智能化制造的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3.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德国制造业的成功离不开技术人才的培养。
为了培养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德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职业教育和工学院的政策,这些教育机构将融合了学术知识和职业技能。
这些机构培养出了德国制造业所需的各种人才,从而推动了该国制造业的高效发展。
4.加强品牌建设德国制造业在不断地加强品牌建设方面也体现出了其转型升级的特点。
不论是国际知名的汽车品牌,还是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德国品牌,都因其高品质、高信誉而受到了全球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德国制造业企业不仅需要制造高品质的产品,同时也需要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客户。
上述四个方面是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1.促进技术创新和升级,通过技术进步、研发投入等方面提升产品质量、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2.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德国制造业发展近况、政策举措及启示
![德国制造业发展近况、政策举措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fe67aaa6529647d26285208.png)
德国制造业发展近况、政策举措及启示作者: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02期关键词:制造业创新工业40数字化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普遍深陷债务泥潭,唯德国经济表现出众,逐渐成为欧元区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和重要引擎。
究其原因,除完备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稳定的金融市场外,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是德国快速走出危机阴霾的根本所在。
研究德国制造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德国制造业发展情况,梳理近年来德国鼓励制造业发展政策举措,进而提出推进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近年来德国制造业发展情况(一)整体走势在波动中趋稳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国制造业总体表现良好,虽然2009年制造业增加值大幅回落192%本文数据来源:德国统计局官网及笔者计算(本文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但在稳健的财政政策及旺盛的国内外需求推动下,2010年强势拉升至184%;2011—2012年受制于欧债危机传导效应,德国制造业再次小幅探底,但很快于2013年反弹,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和增长,至2016年德国制造业增加值637313亿欧元,同比上升164%。
同时,德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走势基本一致,表明工业对经济复苏具有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
在对经济发展贡献方面,自2006年至今,除2009年受欧债危机影响,德国制造业对增加值的贡献曾下降到20%以下,其它年份始终维持在22%—235%之间相对稳定的水平。
2016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增加值的比重达226%,高于欧盟16%的平均水平,也远高于法国、英国等主要工业国家。
(二)高端制造业占绝对优势德国是全球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不仅拥有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更是占据了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在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化工制药、电子电气产业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以2016年为例,德国制造业营业总额为16899亿欧元,其中汽车、机械设备制造、化工产品、基本药物产品及试剂等高附加值等高端制造业占绝对优势,营业额分别为4046亿欧元、2285亿欧元、1298亿欧元和474亿欧元,占营业总额的239%、135%、77%和28%。
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
![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557c25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d.png)
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背景德国是世界著名的制造业大国,其汽车、机械、化工等行业均在全球拥有较高的地位。
同时,德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分裂和统一的历程,在这些变革中不断进行着工业转型,为其制造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历史、现状和经验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历史与现状历史在德国工业发展的初期,其制造业主要以手工业为主,人工生产力低效、技艺水平参差不齐等都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
后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制造业出现了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机械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确立了以标准化、精密化为特点的德国制造业模式,深化了企业间分工协作;•提出“精实生产”(Lean Production)理念,强调以高效、节约的生产方式替代高危、低效的产业结构。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崛起,德国制造业进入了新的转型期。
现状在当前的全球制造业中,德国仍然保持着较强的竞争优势。
根据2019年统计数据,德国制造业总体上仍然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制造业指标数值制造业份额21%制造业就业244万人制造业新增值3304亿欧元同时,德国的技工教育体系、公司治理、社会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平。
从另一方面来看,德国制造业也在面临新的挑战,如转型升级的难度、自动化与就业的矛盾、能源转型对资金的侵蚀等问题。
经验与启示德国的制造业发展历程体现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以下为几点:1.质量意识德国的精密制造业在生产、质量控制以及生产过程的检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制造业企业能够不断提高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推动制造业的发展。
2.大力支持创新德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
政策调整和企业应对市场的变化也会通过政府的创新管道而快速得到解决。
3.关注技术培养德国精良的技术工人来自教育系统的长期投入,该国重视技能培训,将其作为商业成功的关键,为制造业企业输送了大量的高技能技术工人。
德国制造业(一)2024
![德国制造业(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13f5d2a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1.png)
德国制造业(一)引言概述:德国制造业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领头羊之一,其技术创新、高质量和高标准的产品一直以来备受瞩目。
本文将以德国制造业为主题,深入探讨德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和竞争优势。
通过对德国制造业的分析,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正文:一、技术创新1. 德国制造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德国一直致力于将科技与产业相结合,深入研究新兴技术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 投资研发的巨大力量:德国企业在研发上的持续投资,为德国制造业提供了持续创新的动力。
3. 产学研合作的优势:德国的制造业与研究机构、高校等紧密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二、高质量产品1. 严谨的质量标准:德国制造业严格奉行ISO、TÜV等国际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2. 注重细节与精益求精:德国企业注重产品细节的设计和制造,力求精益求精,以提供高品质产品。
3. 客户导向的理念:德国制造业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有着高要求。
三、高标准生产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德国制造业积极应对环境问题,推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
2. 严格的劳工保护:德国制造业对员工的劳工权益保护严格,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3. 遵守行业规范和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德国制造业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遵循国际贸易法律法规,保证产品的合规性。
四、国际竞争力1. 高度开放的市场:德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产品出口量大,与全球企业进行积极的合作和竞争。
2. 先进的供应链体系:德国制造业构建了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保证原材料供应的可靠性和产品交付的及时性。
3. 整体产业实力的集中:德国制造业以其产业集群和集约化的特点,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五、未来发展趋势1.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德国制造业注重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绿色可持续发展:德国制造业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适应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
中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中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https://img.taocdn.com/s3/m/97c1e92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4.png)
中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培育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中德两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深化合作,共同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对于促进双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白皮书旨在探讨中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趋势,为双方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与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识。
在这一背景下,中德两国制造业面临着一系列的趋势与挑战。
1.1 趋势(1)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制造业提供了海量的数据,为实现智能制造奠定了基础。
(2)人工智能的崛起。
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机器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
(3)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制造业获取的数据规模庞大,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关键问题。
(4)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的普及。
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各环节的高效沟通和协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2 挑战(1)技术壁垒。
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具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但是很多中小型企业还存在技术门槛和转型难题。
(2)数据安全。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大量敏感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涉及到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问题,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成为重要考量。
(3)人员培训。
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培养一支具备数字化能力的人才队伍,但是当前中德两国制造业人才供给和培养存在一定差距。
二、中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经验分享中德两国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是一些值得分享的经验做法。
2.1 政策支持(1)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2)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可以制定有关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法规,明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目标。
2.2 产学研合作(1)建立研发中心。
企业可以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建立研发中心,共享技术和人才资源。
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
![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941dc3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5.png)
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
德国的制造业一直以来都以高质量、高技术和高附加值而著称,成为了世界上的领头羊。
德国制造业的成功经验不仅在于其深厚的
技术实力和制造技能,更在于其不断推进转型升级的经验。
一、加强创新驱动,提升科技含量
创新驱动是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德国通过大力
加强科技研发,提高技术含量,不断推陈出新,领跑全球。
其中,
德国企业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通过引进人才、设立研发中
心等方式,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研发能力。
二、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创新
国家深度参与,企业主导,大学研究和产业合作的模式是德国
高水平产业的关键。
在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等
方面,德国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打造了一大批支撑企业创新发展
的科研平台,促进了产业的创新发展。
三、注重高附加值制造,打造质量品牌
德国制造业以优秀的制造技术闻名,尤其是高附加值制造业。
传统行业如汽车、机械等,一直保持着较高技术含量和品质水准,
加之严谨的管理和完善的质量系统,使德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拥
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
四、强化企业管理与提高员工素质
德国制造业的企业有着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实现企业管理上
的现代化和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使制造业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定有序。
通过人才培养、成长机制的不断健全,并注重员工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以上,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在于通过创新驱动、加强
产学研合作、强化企业管理以及提高员工素质,来推动制造业更好
的发展。
这对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亦有着非常大的启示。
中国上市公司2024年业务运营白皮书(摘要)
![中国上市公司2024年业务运营白皮书(摘要)](https://img.taocdn.com/s3/m/af44717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e.png)
中国上市公司2024年业务运营白皮书(摘要)中国上市公司2024年业务运营白皮书(摘要)1. 引言2024年,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仍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在此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整体业务运营情况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本白皮书旨在分析中国上市公司2024年业务运营的总体情况,为投资者、企业管理者及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2. 业务运营总体情况2.1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2024年,中国上市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稳定增长。
据Wind数据,2024年,中国上市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约为100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整体净利润约为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6%。
2.2 行业分布从行业分布来看,金融、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行业对中国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贡献较大。
2024年,这三个行业分别占整体营业收入的40%、35%和15%。
2.3 地区分布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上市公司业务运营状况优于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上市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占全国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的60%,净利润占比达55%。
3. 业务运营趋势分析3.1 产业升级2024年,中国上市公司产业升级趋势明显。
制造业、信息技术和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较快,表明这些行业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升。
3.2 科技创新上市公司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业务运营转型升级。
据Wind数据,2024年,中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约12%,创新成果转化效果显著。
3.3 绿色发展随着国家绿色发展政策的推进,上市公司逐渐加大环保投入。
2024年,中国上市公司环保投入同比增长约5%,绿色发展意识逐步提高。
4. 政策建议4.1 优化产业政策政府应进一步优化产业政策,支持制造业、信息技术和新能源等行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4.2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政府应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鼓励上市公司增加研发投入,推动业务运营转型升级。
4.3 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政府和企业应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环保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4.04.04确保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对实施“工业4.0”战略计划的建议
![2014.04.04确保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对实施“工业4.0”战略计划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94c0caeb0717fd5360cdcc4.png)
确保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对实施“工业4.0”战略计划的建议执行摘要德国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其装备制造业居全球领先地位。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德国在创新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方面以及复杂工业流程管理方面的专业化。
德国强大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machinery and pla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全球显著的IT能力及其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都意味着德国在成为制造工程业的领袖方面处于极其有利的位置。
因此,德国在利用新型工业化——工业 4.0(Industrie 4.0)的潜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前三次工业革命分别由机械化(mechanisation)、电气化(electricity)和IT化推动的。
而今,将物和服务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and Services)引入制造业正在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
未来,企业将建立如下全球网络:该网络将机器、仓储系统和生产设施以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的形式整合在一起。
在制造业中,信息物理系统由能够独立自动交换信息、触发行动及相互控制的智能机器、储存系统和生产设施组成。
这将为制造、工程、物料使用以及供应链和生命周期管理所涉及的工业流程的根本改进提供便利。
已经开始出现的智能工厂(smart factories)采用了全新的生产方法。
智能产品具有唯一标识,可以在任何时候被定位,并存储了有关自身历史状态、当前状态以及实现其目标状态的其他路径(alternative routes)的信息。
嵌入式制造系统与工厂和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纵向互联,并与可以实时管理的分散价值网络——从发送订单一直到出货物流(outbound logistics)——横向互联。
此外,无论是纵向互联还是横向互联都要求并且能够实现整条价值链上的端到端工程(end-to-end engineering)。
[德国,制造业,我国]论德国“工业4.0”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
![[德国,制造业,我国]论德国“工业4.0”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18032c5f18583d048645989.png)
论德国“工业4.0”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摘要】:智能工业或者“工业4.0”,是从嵌入式系统向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发展的技术进化。
作为未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表,“工业4.0”不断向着实现物体、数据以及服务等无缝连接的互联网(物联网、数据网和服务互联网)的方向发展。
德国“工业4. 0”对未来进行了系统展望,清晰描绘了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愿望和工作场景,给出了比较具有操作性的行动框架,体现了德国式的严谨与缜密。
本文介绍了“工业4.0”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我国的制造业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德国“工业4.0” 制造业挑战启示一、德国“工业4.0”的主要内容(一)“工业4.0”的定义(二)“工业4.0”的本质前三次革命分别是关于机械化、电力和信息技术革命,而未来即将掀起的是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s,简称CPS)的革命,因此“工业4.0”对制造业的发展愿望是建立全球网络,把机器、仓储系统、生产设施融入到CPS中,使得它们之间能够相互独立地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进行控制,所以,“工业4.0”的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工厂”。
我们可以将CPS看作是一个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量功能强大、自主控制的微芯片互联互通,实现机器与机器的对话,从而产生相当的“智能”,完成以往需要由人控制的生产活动。
这将从根本上改善包括制造、工程、材料使用、供应链和生命周期管理的一系列过程。
(三)“工业4.0”的核心“工业4.0”报告中描述的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指从事作业的机器人能够通过网络实时访问所有有关信息,并根据信息内容,自主切换生产方式以及更换生产材料,从而调整成为最匹配模式的生产作业。
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能够实现为每个客户、每个产品进行不同设计、零部件构成产品订单、生产计划、生产制造、物流配送,杜绝整个链条中的浪费环节。
与传统生产方式不同,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在生产之前或者生产过程中,都能够随时变更最初的设计方案。
德国制造业
![德国制造业](https://img.taocdn.com/s3/m/4270e42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10.png)
德国制造业1.简介1.1 背景与概述1.2 发展历史1.3 目前情况1.4 相关数据与指标2.德国制造业的主要部门2.1 汽车制造业2.2 机械制造业2.3 化学工业2.4 电子与信息技术产业2.5 能源产业2.6 其他重要制造业3.德国制造业的优势与竞争力3.1 技术领先性3.2 高质量产品3.3 创新能力3.4 高度发达的供应链3.5 劳动力素质与工作效率4.德国制造业的挑战与发展方向4.1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 4.2 国内竞争力下降的问题4.3 可持续发展与环保要求4.4 与数字化转型4.5 国际合作与开放市场5.德国制造业的支持与政策措施5.1 制造业发展计划与政策5.2 科研与创新资金支持5.3 教育与培训政策5.4 税收减免与优惠附件:- 德国制造业相关统计数据报告 - 德国制造业政策文件注释:- 汽车制造业:包括汽车生产及相关配套产业。
- 机械制造业:包括机床制造、工程机械制造等。
- 化学工业:该行业主要生产化学品、塑料等产品。
- 电子与信息技术产业:包括电子设备制造、信息技术服务等。
- 能源产业:主要涉及石油、天然气开采与加工、能源设备制造等。
- 创新能力:指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
- 供应链:指涉及原材料、零部件采购、生产加工、物流与库存等环节的协同运作。
- 可持续发展:指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性的协调发展。
- :指模拟人类智能的机器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 数字化转型:指利用信息技术与数据驱动创新与变革的过程。
- 国际合作与开放市场:指跨国企业合作、贸易自由化与开放市场的发展。
德国制造业的发展与经验借鉴
![德国制造业的发展与经验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237a12c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3.png)
德国制造业的发展与经验借鉴德国制造业自上世纪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竞争力,不但占据着欧洲市场的主导地位,还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较大的份额和市场影响力。
那么,德国能够成为制造业强国,具体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呢?一、专注于高质量、高效率、高技术德国制造业非常注重产品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技术。
其制造出来的机器和设备,以其创新性、可靠性、精度、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低维护成本而著称。
德国制造业注重研发投入,他们在制造过程中几乎不考虑压缩制造成本,在产品研发上不遗余力,花费大量时间在改进和优化机器和设备上,不断推出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同时,德国人注重研究制造生产线,不断改进和优化生产流程,使其更高效、生产成本更低。
二、坚持技工教育技术工作和技工教育在德国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德国人把技术工作看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而技工教育则是德国培养技术人才和提升技术水平的基础。
德国的技工教育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工艺学校、技术学校、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院等多种形式。
德国提供了非常完备的技工教育体系,并有专业的技工教育师资力量,让德国不断培养出专业技术人才,以保证制造业技术的发展和技术人才的供给。
三、注重出口被称为德国制造业的重要经验,其实就是德国注重出口的战略。
德国制造业的经验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受到全球关注,德国制造业通过了全球范围的认证,其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和受到的好评非常亮眼。
德国的制造业企业经常外出参加各种展销会,并广泛参与各个市场的推广活动,从而获取市场份额,拓展市场规模,为德国离开世界制造强国一步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科研和创新德国的制造业企业注重科研和创新,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研发投入,并与学术界和政府机构合作,提高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
德国政府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并向企业提供一定的研发经费,以激励企业的创新精神。
例如,每年德国政府都会向企业提供以创新支持为目的的研究与支撑基金,并且这一政策一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激励企业进行更多的研究与开发。
Mckinsey麦肯锡-白皮书: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光-190228
![Mckinsey麦肯锡-白皮书: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光-190228](https://img.taocdn.com/s3/m/0c2f5315376baf1ffd4fad14.png)
2019 年 1 月世界经济论坛91-93 route de la CapiteCH-1223 克隆尼/日内瓦瑞士电话:+41 (0)22 869 1212传真:+41 (0)22 786 2744电子邮件:contact@ © 2019 世界经济论坛。
保留所有权利。
本出版物的任何部分不准以任何形式或手段复制或传播,包括翻印、录音,或存储于任何其他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中。
本白皮书由世界经济论坛出版,致力于推动某一项目、某一洞察领域或某种互动的发展。
报告中的发现、诠释和结论均在世界经济论坛的促进和支持下合作完成,但未必代表世界经济论坛或其全部成员、合作伙伴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观点。
前言执行摘要1. “灯塔工厂”: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跑者曙光乍现:第四次工业革命领跑者的巨大飞跃识别“灯塔工厂”2. “灯塔工厂”网络概述3. 了解“灯塔工厂”:特征、差异和成功因素“灯塔工厂”特征人力资本注入器重设标准的行业领导者开放的创新者和协作者大企业和小公司来自新兴和发达经济体用最少的设备替换,实现较大的影响4. “灯塔工厂”如何实现大规模影响?路径绘制:两条路径产生大规模影响的价值驱动因素扩展推动因素“灯塔工厂”现状在生产中推广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并克服“试点困境”的 3 种工具5. 大规模部署的成功案例:解读两家“灯塔工厂”宝洁(捷克拉科纳):成本领先型增长工厂历史包容性愿景五大用例成就、影响和未来Rold(意大利切罗马焦雷):在中小企业实施第四次工业革命革命性变革:今昔对比关键推动因素五大用例成就、影响和未来6. 行动呼吁行动原因打破生产率的停滞状态来自各方的压力机遇和挑战并存必要行动增加员工能力,而非取而代之通过投资来提升能力,并实现终身学习跨地区广泛推广新技术,海纳中小企业提升网络安全,保护企业和社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放平台上协作,妥善处理各种数据利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5688810141414141515151617171818181920202020202122222222232424242424242424252525253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光行动主体拥有“灯塔工厂”的组织缺乏“灯塔工厂”的组织技术提供商、新创公司和高等院校打造全新的全球学习平台附件:一窥“灯塔工厂” – 内部视角1. 价值驱动因素大数据决策博世汽车(中国无锡)Christophe Chapdelaine,博世汽车柴油系统(无锡)有限公司,制造和质量管理高级副总裁Babur Ozden,Maana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生产车间的科技民主化Natan Linder,Tulip Interfaces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Melonee Wise,Fetch Robotics公司首席执行官敏捷工作模式Fast Radius公司(美国芝加哥)Lou Rassey,Fast Radius公司首席执行官博世汽车(中国无锡)最小化增加用例产生的增量成本微软生产基地(中国苏州)Darren Coil,微软商业战略总监Melonee Wise,Fetch Robotics公司首席执行官新商业模式某欧洲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匿名)2. 扩展推动因素第四次工业革命战略和商业案例宝马集团Christian Patron,宝马集团生产系统创新和数字化负责人;Marcel Eigner,宝马集团战略数字化和智能数据分析生产系统负责人用于扩展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惠普公司Chen Linchevski,Precognize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获取新技能以增强能力塔塔钢铁(荷兰艾默伊登)Hans Fischer,塔塔钢铁欧洲首席执行官Daiane Piva,塔塔钢铁能源效率改进顾问员工参与施耐德电气(法国勒沃德勒伊)Lilian Aube,施耐德电气勒沃德勒伊工厂工会代表Sophie Grugier,施耐德电气全球供应链运营高级副总裁贡献者项目团队尾注25 25 25 25 25 26 26 26 26 27 27 27 27 28 28 28 29 29 29 29 30 30 30 30 32 32 32 3233 33 33 34 34 35 35 35 35 35 36 37 37 384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光5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光灯塔与航海密不可分,它发出的强光可以刺破迷雾,照亮黑暗,保卫行船的安全。
德国制造业
![德国制造业](https://img.taocdn.com/s3/m/4bef144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4.png)
德国制造业德国制造业简介德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著名和蓬勃发展的制造业之一。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制造业占据了德国经济的重要地位。
德国制造业以其高质量和高技术水平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德国制造业的特点、优势以及对德国经济的重要性。
特点德国制造业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 高质量: 德国制造业以其极高的质量标准而闻名于世。
德国企业注重产品质量,通过严格的品控和技术监督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高技术水平: 德国制造业以其领先的技术水平而受到全球的赞誉。
德国企业在汽车制造、机床制造、化工等领域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和创新能力。
3. 高效率: 德国制造业注重生产过程的效率。
德国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保持竞争力。
4. 多元化产品: 德国制造业涵盖了广泛的产品领域,包括汽车、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等。
德国企业的产品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满足了全球市场的需求。
优势德国制造业具有以下几个突出优势:1. 工程技术优势: 德国制造业以其卓越的工程技术优势而著称。
德国企业在工程设计、制造工艺、生产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 制造品质保证: 德国制造业注重品质保证。
德国企业通过严格的品控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符合规范和客户要求,提高产品可靠性和持久性。
3. 创新能力: 德国制造业具有世界领先的创新能力。
德国企业不断投入研发,并与科研机构、大学等合作,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从而保持产业的竞争力。
4. 国际竞争力: 德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德国企业凭借其高质量和高技术水平,赢得了全球客户的信任与认可,成为国际市场上的领军者。
经济重要性德国制造业对德国经济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以下是德国制造业对德国经济的贡献:1. 就业机会: 德国制造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德国制造业企业雇佣了大量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为德国国内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2023修正版德国制造业[1]
![2023修正版德国制造业[1]](https://img.taocdn.com/s3/m/d5938a4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b.png)
德国制造业德国制造业德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大国之一,其制造业水平一直以来都备受世界瞩目。
本文将介绍德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 德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德国制造业的发展始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从那时起,德国的制造业逐渐崛起并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力量。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德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上的工业领导者之一。
然而,两次世界大战给德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制造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战后,德国的制造业得到了重建和重新发展,迅速恢复了其领先地位,并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2. 德国制造业的特点德国制造业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技术领先德国制造业以其卓越的技术水平而闻名全球。
德国公司始终致力于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动制造业的进步。
德国的制造业公司在自动化、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等领域领先于其他国家。
专业化和高质量德国制造业追求精益生产和高质量产品。
德国的制造业企业通常专注于某个特定的产业领域,并在该领域内实现了高度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生产。
德国制造的产品以其良好的品质和可靠性而闻名。
高度组织化和灵活性德国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重高度组织化和灵活性,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德国企业通常采用精益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以确保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3. 德国制造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德国制造业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以下是德国制造业对全球经济的几个方面影响的例子:出口导向德国制造业以其高质量的产品和技术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德国制造的汽车、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都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和需求。
德国制造业的强大出口能力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和贸易平衡有着积极的影响。
创造就业机会德国制造业是德国经济的支柱之一,为德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德国的制造业公司通常拥有高素质的员工和良好的薪酬待遇,为德国和全球的劳动市场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
技术创新德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推动了全球制造业的发展。
德国制造业百年不老的基因奥秘
![德国制造业百年不老的基因奥秘](https://img.taocdn.com/s3/m/4b28173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2.png)
德国制造业百年不老的基因奥秘德国制造业百年不老的基因奥秘正文:第一章:德国制造业的历史与发展⑴德国制造业的起源⑵德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⑶德国制造业的优势与特点第二章:德国制造业的组织与管理⑴德国制造业企业的组织结构⑵德国制造业企业的管理体系⑶德国制造业的生产流程管理第三章:德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⑴德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历史⑵德国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与支持体系⑶德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案例分析第四章:德国制造业的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管理⑵德国制造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⑶德国制造业的人才储备与绩效管理第五章:德国制造业的质量标准与认证体系⑴德国制造业的质量标准与认证体系概述⑵德国制造业企业的质量管理实践⑶德国制造业的质量标准与认证案例分析第六章:德国制造业的市场开拓与国际化战略⑴德国制造业的市场开拓策略⑵德国制造业的国际化进程⑶德国制造业企业的海外市场案例分析第七章:德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制造⑴德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⑵德国制造业的绿色制造实践⑶德国制造业的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策略第八章:德国制造业的挑战与未来展望⑴德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⑶德国制造业的创新方向与机遇附件:本文附带的资料及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德国制造业法:指对德国境内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
⒉企业组织结构法:指德国制造业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法律规定。
⒊知识产权法: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方面的规定。
⒋劳动法:德国制造业企业雇佣员工时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涉及劳动合同、工时、工资等方面的规定。
德国制造业
![德国制造业](https://img.taocdn.com/s3/m/1fc058c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0.png)
德国制造业1\引言本章介绍德国制造业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本文档的目的和组织结构。
2\德国制造业概述本章提供德国制造业的总体概述,包括产业规模、就业情况、主要制造业领域等。
2\1 制造业统计数据本节列出德国制造业的主要统计数据,包括总产值、出口额、投资额等。
2\2 制造业就业情况本节介绍德国制造业的就业状况,包括总就业人数、制造业就业比重、就业趋势等。
2\3 主要制造业领域本节详细介绍德国制造业的主要领域,包括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化工等。
对每个领域进行简要的概述,包括产值、出口额、市场份额等。
3\制造业政策环境本章介绍德国制造业的政策环境,包括支持政策、技术创新支持、人才培养等。
3\1 支持政策本节介绍德国在制造业发展方面采取的各种支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贷款支持、产业基金等。
3\2 技术创新支持本节介绍德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支持措施,包括研发基金、技术合作、创新中心等。
3\3 人才培养本节介绍德国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政策和措施,包括教育体系、职业培训、人才引进等。
4\德国制造业竞争力本章分析德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包括技术优势、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等方面。
4\1 技术优势本节分析德国制造业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包括高端制造技术、自动化水平、数字化转型等。
4\2 质量控制本节介绍德国制造业对质量的严格控制,包括质量标准、检测手段、质量认证等。
4\3 供应链管理本节介绍德国制造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优势,包括供应商选择、物流管理、库存控制等。
5\德国制造业挑战和应对策略本章分析德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5\1 国际竞争压力本节分析德国制造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包括低成本竞争、新兴市场竞争等。
5\2 技术变革本节分析技术变革对德国制造业的影响,包括、物联网、大数据等。
5\3 人才短缺本节分析德国制造业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提出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应对策略。
6\附件本文档附带有关德国制造业的统计数据、政策文件、技术创新案例等附件资料。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摘要(中文)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摘要(中文)](https://img.taocdn.com/s3/m/964c16b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7.png)
制造业白皮书摘要(中文)制造业白皮书摘要(中文)本文档是关于制造业的最新白皮书摘要,旨在提供对制造业目前状况和未来趋势的全面了解。
以下是文档的各章节细化内容:1.引言- 简介:介绍白皮书的目的和范围,以及制造业的重要性。
- 方法论:描述白皮书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制造业现状- 产业总览:概述制造业的规模、结构和特点。
- 传统制造业:详细介绍传统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新兴制造业:探讨新兴制造业的创新和发展。
- 制造业互联网化:分析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及其影响。
3.制造业的挑战与机遇- 劳动力问题:探讨制造业面临的人力资源挑战和解决方案。
- 技术创新:评估制造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 国际竞争力:分析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 可持续发展:讨论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和实践。
4.制造业的未来走向- 产业转型:展望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 数字化转型: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和影响。
- 国际合作:介绍与其他国家在制造业领域的合作机会和挑战。
5.结论- 总结:概括文档中提到的关键观点和结论。
- 建议:提出相关利益相关者和政策制定者在促进制造业发展方面应采取的举措。
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以提供更多相关信息:- 制造业的数据统计和图表- 相关研究和报告的- 重要政策文件和法规的全文或摘要法律名词及注释:在本文档中可能会涉及一些法律名词,下面是相关法律名词的解释和注释:- 名词1:解释1 - 名词2:解释2。
德国工业详细内容介绍
![德国工业详细内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0ceac5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2.png)
第二章
工业4 0各国战略
02
工 业 4 0 各 国 战 略
大国战略
当工业4 0上升成为德国的民族战略 由总理默克尔亲自代 言;并把这一概念迅速风靡全球时;中国工信部正在狠狠推 动中国制造2025;总理李克强也担任起了中国制造2025的超 级推销员;五次出访累计带回了近1400亿美元大单 与此同 时;美国的科技业正在一旁虎视眈眈;准备随时一网打尽 ……
借鉴了德国的工业4 0计划;我国 也制定了 中国制造2025计划;目 前初稿已经完成;在部分地区已经 展开了试点工作;要在2025年对制 造业完成升级转型 随着劳动力供 给的减少;用人成本的上升;我国 的制造业亟需转型
虽然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工业 4 0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有着举足轻 重的意义;相信就在不远的未来大 家就会体验到工业4 0带来的便利
0中2
工国 业距 4离 0工 各业 国4 战0 略还
有
多
中德签署 中德合作行动纲领 2014年10月10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德 国期间和德国总理默克尔;联合发 表了 中德合作行动纲领;重点突 出了双方在制造业就工业4 0计划 的携手合作 双方将以中国担任 2015年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 信息 及通信博览会CeBIT合作伙伴国为 契机;推进两国在移动互联网 物 联网 云计算 大数据等领域的合 作
02
工
业 4 0 各 国 战 略
美 国 工 业 4 0 挑
战
依托硅谷模式抢占软件技术优势;发展先进生产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工业4.0实施战略
(报告摘要)
译自:德国经济和能源部
一、德国工业4.0概况
德国工业4.0是高技术战略2020行动计划的一部分,是德国政府定义的未来十个项目之一,旨在将德国建设成为拥有一个完整工业体系的领先市场和供应者。
工业信息技术正在引发制造工程领域的革命,而工业4.0正是一个主动占领工业信息技术领先地位的战略,其信息物理系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并使得工作组织的模式变得更加灵活。
德国希望借此提高作为领先供应者的潜力,并变成工业4.0方案的领先市场,从而提升德国经济,加强国际合作,创造新的市场。
物联网正在努力发现进入生产的方式。
语义上的机器到机器的通信使工厂发生了分散控制的革命。
嵌入式数字产品存储器使智慧工厂灵活的业务流程成为可能,使得小批量、高度混杂的生产的实现成为可能。
新一代的工业助理系统将利用多样互动等形式,来帮助工厂的工人处理由信息物理系统和数字社会媒体引发的新的合作方式和复杂事物。
德国有机会实现工业4.0基于两个条件:德国具有世界上最具竞争和创新能力的制造业和工业生产研发的技术领导能力。
德国作为嵌入式系统技术烦人领导者,正在催生智能机器、输送系统和生产设备构成的信息物理系统,该系统可巧妙地联接数字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使基于ICT的垂直一体化和网络化制造的整合成为可能。
为了追求跨越10—15年创新目标,德国政府设立了“高技术战略2020行动计划”,作为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德国政府定义了10个“未来项目”。
作为10个中的一个,工业4.0代表了一个重要的机会,德国借此可以巩固它的技术领导角色,并成为工业4.0的领先市场和提供者。
二、工业4.0实施战略
为巩固德国的经济地位,德国“工业4.0平台”制定了工业4.0的实施战略。
新工业4.0平台的管理层由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德国教育和研究部以及经济、工会、科技界代表组成,提供决策支撑,平台下设指导委员会、六大工作组负责技术实践及决策,战略委员会、科技顾问委员会负责政策监管、社会及多部门协作,市场活动由产业财团负责应用成果转化,德国电气电工信息技术委员会等标准化组织负责标准的国际化推广。
六大工作组分别涉及参考架构、标准和规范,研究与创新,网络系统安全性,法律框架,就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其他需求等主题。
按照工业4.0平台,工业4.0实施战略一方面强调技术、标准、商业模式、组织模式的跨行业融合,另一方面要求高校、研究机构、中小企业以及工业企业联手合作,推动工业4.0的落地与实施。
工业4.0的实施战略旨在达成以下目标:
(1)标准化。
为要素架构制定公共标准,将贯穿整个产业链的联网与融合成为可能
(2)控制复杂系统。
利用模型实现生产活动的自动化,并实现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融合(3)为工业建立广泛的宽带基础设施。
为满足工业4.0的要求解决数据交换、数据容量、质量和传输时间等问题
(4)安全。
保证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信息系统的安全。
(5)构建工作组织和工作场所。
在工业4.0场景中,人作为计划者和决策者而存在。
(6)教育与培训。
为工业4.0的实现创新教育和培训方法。
(7)法律框架。
尽可能在欧洲范围内为工业4.0制定统一的法律框架,包括保护数字化知识产权,责任问题的界定等。
(8)能源效率。
对于未来的工业生产来说,人力资源、财政资源、原材料等资源都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处理资源问题时,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
通过工业4.0的实施,新的产业链得以衍生,伴随着工业的数字化,各条产业链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工业4.0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研究与创新;参考架构与标准化;联网系统的安全;法律框架的制定。
三、研究与创新
为推动工业4.0的研究与创新,工业4.0平台与经济咨询委员会共同绘制了工业4.0的研发路线图,制定、修订了研发所需的行动措施以及要求。
行动要点包括:
(1)跨越产业网络的横向整合
重点在于建立跨越企业的协作(供应商、中小企业、制造业等等)。
这其中又包括建立新的商业模式等视角和方法。
(2)跨越整个生命周期的端到端集成
重点在于支撑产品生命周期的集成系统,它整合了产品设计与生产设计,能够跨越整个产业链进行端到端的支撑。
主要包括以融合性视角看待系统集成,建模与模仿。
(3)纵向整合及生产系统网络化
核心问题是生产的网络化,同时兼具实时性要求。
重点在于维护、保障所需要的转换能力和生产技术层面的安全要求。
这需要继续开发传感器网络等相应的构件和系统。
(4)为工作建立新的社会基础
工业4.0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是人。
所以面对工作环境的变化,要主动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态度。
这里不仅涉及教育和培训的提高,也涉及技术层面的问题,例如导入人机系统以及辅助系统。
(5)持续发展关键技术
实现工业4.0的一大前提是技术条件的达成,并在工业领域投入应用。
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信息通信、宽带网络、云计算、数据分析、网络安全、安全的终端设备以及机对机解决方案等。
(6)参考架构与标准
工业4.0的架构与标准涉及不同的标准、信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也涉及不同的组织机构例如德国信息产业、电信和新媒体协会、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协会、德国电子电气制造商协会、德国科学技术协会。
为了达成工业4.0标准和架构方面的共识,德国建立了统一的参考架构,其基本思想是将不同的方面纳入到统一的模型中去,这构成了未来企业产品和业务模式的基础。
架构模型即通常所说的RAMI4.0。
RAMI4.0模型将分阶段融入,在产业链层面执行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工业流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系统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标准IEC 62890,在水平层面执行企业控制系统集成标准IEC62264和批量控制标准IEC61512。
四、联网系统的安全
联网系统安全则主要涉及工业4.0面临的风险,工业4.0的保护目标和安全要求,信息技术安全措施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现有工厂应对其安全措施和系统进行升级以适应新环境的要求;新兴工厂和机械设备制造商应该探索全新解决方案以满足要求,尽可能实现“无缝化”过度。
责任方面,企业在制造系统中使用自动化的数据处理,应对制造设施和产品的安全负责,针对数据非法披露,应尽可能采用自律(如保密协议)等方式来填补相关法律漏洞。
企业可制定有针对性的合同条款和附加措施,报告安全问题或漏洞,一旦违规将受到相应处罚。
担责范围不仅包括最基本方面(如产品的耐用性,正确运行与否),更包括作为网络整体中的智能化角色的故障失灵。
企业也可通过集体协议,在内部达成一致并共同遵守规则。
应用层面,企业需要保证工业4.0流程的安全,系统层面要保证信息物理系统的安全,以及在技术层面,通过可依靠的机器控制、包括现代加密技术、不可篡改技术在内的安全数据和
安全服务(可信任的环境、使用者身份验证)来保障用户信息的绝对安全。
最后,企业应充分考虑各种安全措施(包括加密过程和认证过程)产生的实际作用,并在全球范围内探索安全的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