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N p 17 O
14N , p 17O
2、第一个在加速器上实现的核反应
p 7 Li
7 Li p, 4He
氮气
氮气
银箔
荧光屏
源
显微镜
第一个人工核反应实验简图
3、产生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反
应 27 Al n 30 P
27Al , n 30P
4、导致发现中子的核反应
9 Be n 12 C
9Be , n 12C
核反应中的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 质量数守恒 宇称守恒 动量守恒 角动量守恒 质量与能量守恒
(2)Q方程
iT l R T(i ,l )R
能量守恒: mic2 Ki mTc2 KT
mlc2 Kl mRc2 KR
反应能Q :
Q [(mi mT ) (ml mR )]c2 (Kl KR) (Ki KT ) (EB(l) EB (R)) (EB (i) EB (T))
总有效面积
薄箔靶,厚t,面积A,数密度N;入射(出射)粒子数
ni(nl)
总有效面积: N (tA)
一个入射粒子打到面积A的靶上和一个靶核发生反
应N (的A几t)率, nl
A
ni
N ( At) nl
A
ni
6.9.4.反应截面(2)
核反应截面 nl
ni Nt
具有面积的量纲
单位: 靶 (b);
维象模型 不从第一性原理,依靠一定的实验事实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模型
6.9.5.复合核反应(2)
复合核反应理论
复合核的形成 入射粒子先与靶核形成一个复合核
复合核衰变 一定时间后,某个粒子或粒子团获得足够的 能量逃出复合核
核反应的表示方法:
iT l R 或 T(i , l )R
靶原
子核 (Target)
入射 粒子
出射 生成核 轻粒子 (剩余核)
(incoming particle) (Residue nucleus)
(outgoing light-weight particle)
(1)著名的核反应
1、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核反应
若w
0,
则K
的
i
最
小
值必须满足:
miml Ki ml mR
2
cos2
mRQ Ki mR ml mR
mi
0
当 0时,Ki 达到最小值(阈能):
K阈
Q
ml mR ml mR mi
由mT mi ml mR Q c2
mT Q c2
K阈
Q
mT mi mT
对于弹性散射: Q 0, ml mi m1, mT mR m2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Q
1
ml mR
K l
1
mi mR
K i
2
mi ml K i K l cos
mR
Kl [u u2 w ]2
u miml K i cos
ml mR
w mRQ K i mR mi
ml mR
u2 w 0
对放能反应:w 0 u2 w 0;
对
吸
能
反
应
:
=6.0x1022/cm3
nl
=
N nl
t
ni
= 2.4x104/(cm2.s)
每一百万中子进去2.4个光子出去
ni Nt
6.9.5.复合核反应(1)
核反应模型理论
类似核结构模型,现仍主要依靠一定的实验事 实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种维象模型,对核反应 作维象的描述.各种模型可以反映原子核反应 的某些方面的特征.
1b 1028 m2, 1mb 1031m2
6.9.4.反应截面(3)
例 27 Al(n, ) 28 Al
= 2mb, t = 0.2mm, ni = 1010个/ cm2.s,
= 2.7 g/cm3
nl = ?
N = /(A/N0) = 2.7 /(27/6.02x1023/cm3 )
Kl
{ m1 m1 m2
cos
[( m1cos
m1 m2
)2
m2 m1
m1 m2
]1/ 2 }2
Ki
[ m1cos
m22 m12 m1 m2
sin2
]2
Ki
(3)Q方程应用举例
★识别靶核 对于12C(d, d), Kj =2.5MeV
对于144Sm(d, d), Kj =2.5MeV
§41 核反应(nuclear reaction)
原子核与原子核或原子核与其 它粒子(例如中子、光子等) 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各种变化。
产生核反应的途径:
用放射源产生的高速粒子轰击原 子核;
利用宇宙射线(cosmic ray)来进行 核反应;
利用粒子加速器(accelerator)或反 应堆(reactor)来进行核反应
原子核的质量:m Zmp Nmn EB / c2
Q<0:吸能核反应 Q>0:放能核反应
核反应的Q方程:
pi
pl
pi
动量守恒:
pR
pi pl pR
pR2 pi2 pl 2 2 pi pl cos
p2 2mK
mR KR mi Ki ml Kl
2 miml Ki Kl cos
★减少运动学变宽
Kl
2 Ai Al K i K l sin
Ai Al K i Kl
cos
( Al
AR
)
(4)反应截面
N 核反应的几率:
At
=
nr
A
ni
核反应截面:
nr ni Nt
出射粒子数(反应粒子数) 入射粒子数 单位面积的靶核数
6.9.4.反应截面(1)
有效面积
靶子内每个原子占有一个有效面积, 入射粒子打 在 内一定发生反应.
14N , p 17O
2、第一个在加速器上实现的核反应
p 7 Li
7 Li p, 4He
氮气
氮气
银箔
荧光屏
源
显微镜
第一个人工核反应实验简图
3、产生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反
应 27 Al n 30 P
27Al , n 30P
4、导致发现中子的核反应
9 Be n 12 C
9Be , n 12C
核反应中的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 质量数守恒 宇称守恒 动量守恒 角动量守恒 质量与能量守恒
(2)Q方程
iT l R T(i ,l )R
能量守恒: mic2 Ki mTc2 KT
mlc2 Kl mRc2 KR
反应能Q :
Q [(mi mT ) (ml mR )]c2 (Kl KR) (Ki KT ) (EB(l) EB (R)) (EB (i) EB (T))
总有效面积
薄箔靶,厚t,面积A,数密度N;入射(出射)粒子数
ni(nl)
总有效面积: N (tA)
一个入射粒子打到面积A的靶上和一个靶核发生反
应N (的A几t)率, nl
A
ni
N ( At) nl
A
ni
6.9.4.反应截面(2)
核反应截面 nl
ni Nt
具有面积的量纲
单位: 靶 (b);
维象模型 不从第一性原理,依靠一定的实验事实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模型
6.9.5.复合核反应(2)
复合核反应理论
复合核的形成 入射粒子先与靶核形成一个复合核
复合核衰变 一定时间后,某个粒子或粒子团获得足够的 能量逃出复合核
核反应的表示方法:
iT l R 或 T(i , l )R
靶原
子核 (Target)
入射 粒子
出射 生成核 轻粒子 (剩余核)
(incoming particle) (Residue nucleus)
(outgoing light-weight particle)
(1)著名的核反应
1、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核反应
若w
0,
则K
的
i
最
小
值必须满足:
miml Ki ml mR
2
cos2
mRQ Ki mR ml mR
mi
0
当 0时,Ki 达到最小值(阈能):
K阈
Q
ml mR ml mR mi
由mT mi ml mR Q c2
mT Q c2
K阈
Q
mT mi mT
对于弹性散射: Q 0, ml mi m1, mT mR m2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Q
1
ml mR
K l
1
mi mR
K i
2
mi ml K i K l cos
mR
Kl [u u2 w ]2
u miml K i cos
ml mR
w mRQ K i mR mi
ml mR
u2 w 0
对放能反应:w 0 u2 w 0;
对
吸
能
反
应
:
=6.0x1022/cm3
nl
=
N nl
t
ni
= 2.4x104/(cm2.s)
每一百万中子进去2.4个光子出去
ni Nt
6.9.5.复合核反应(1)
核反应模型理论
类似核结构模型,现仍主要依靠一定的实验事 实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种维象模型,对核反应 作维象的描述.各种模型可以反映原子核反应 的某些方面的特征.
1b 1028 m2, 1mb 1031m2
6.9.4.反应截面(3)
例 27 Al(n, ) 28 Al
= 2mb, t = 0.2mm, ni = 1010个/ cm2.s,
= 2.7 g/cm3
nl = ?
N = /(A/N0) = 2.7 /(27/6.02x1023/cm3 )
Kl
{ m1 m1 m2
cos
[( m1cos
m1 m2
)2
m2 m1
m1 m2
]1/ 2 }2
Ki
[ m1cos
m22 m12 m1 m2
sin2
]2
Ki
(3)Q方程应用举例
★识别靶核 对于12C(d, d), Kj =2.5MeV
对于144Sm(d, d), Kj =2.5MeV
§41 核反应(nuclear reaction)
原子核与原子核或原子核与其 它粒子(例如中子、光子等) 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各种变化。
产生核反应的途径:
用放射源产生的高速粒子轰击原 子核;
利用宇宙射线(cosmic ray)来进行 核反应;
利用粒子加速器(accelerator)或反 应堆(reactor)来进行核反应
原子核的质量:m Zmp Nmn EB / c2
Q<0:吸能核反应 Q>0:放能核反应
核反应的Q方程:
pi
pl
pi
动量守恒:
pR
pi pl pR
pR2 pi2 pl 2 2 pi pl cos
p2 2mK
mR KR mi Ki ml Kl
2 miml Ki Kl cos
★减少运动学变宽
Kl
2 Ai Al K i K l sin
Ai Al K i Kl
cos
( Al
AR
)
(4)反应截面
N 核反应的几率:
At
=
nr
A
ni
核反应截面:
nr ni Nt
出射粒子数(反应粒子数) 入射粒子数 单位面积的靶核数
6.9.4.反应截面(1)
有效面积
靶子内每个原子占有一个有效面积, 入射粒子打 在 内一定发生反应.